教育学教案.docx
教师教学教案一、课程说明教育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心理学基础、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法共同构成培养师范生教育专业素养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体系,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情感。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方面构成: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和教育知识。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教育学课程是池州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农村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各学科任课教师服务的,本课程旨在确保基础(合格教师)、瞄准精品(优秀教师)。所谓“确保基础”,是指培育师范生担任农村教师的专业情感,确保他们能胜任农村初中的教师角色,能够较快适应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等相关工作;所谓“瞄准精品”,是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和各种资源,促进师范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使他们的教育专业优势能够在三五年内显现出来,成为当地高、初中教育界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二、课程目标根据池州学院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教育学课程将从三个方面拟定了课程目标,包括:1 .认知领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涵义;知道中外著名教育家关于“教育”、“教学”、“教师”、“学生”、“教育目的”、“课程”“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考试)”“德育”等方面的主要观点。我们借助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鲜活的案例,进行理论教学,“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使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教育学学科中的最基本的理论,让他们深刻领会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使他们能利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作为“脚手架”,对中小学中的诸多教育现象展开思考。2 .技能领域:了解作为教师的职业规范,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则;能够分析中小学教育中的基本问题,较恰当地处理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事件,为将来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逐步树立献身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形成教师专业情感;认同教师职业的规范要求;理解并确立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师范生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走向基层,走向学校,走上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敬业奉献。三、课程要求1 .课程类别,公共类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适用专业:本、专科师范专业课程性质:必修3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48学时,学分为3学分。课题第一章教育学概述课时6周次1-2授课日期2.25-3.4地点授课方式及手段是F授(J)演示()练习()实验()讨论(J)其他()否使用多媒体()教学目标qS.掌握:教育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概念;2.理解:(1)教育学是什么样的学科?(2)教育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IE在向什么方向发展?(3)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4)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应用:怎样才能学好教育学?基本内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难点:教育学产生和发展四阶段中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思考练习1.教育学是门怎样的科学?2 .简述教育学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基本情况。3 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方法。4 .怎样看待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及教育学的分化?阅读参考书目主要参考文献: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 .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5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上).教育研究.1998(12),3726 .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1),7-297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下).教育研究.1999(2),23-308 .丁锦宏.还教育学以本来面目J.新华文摘,1998,.9 .冯建军.西方教育科学取向的历史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2).10 .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9).教学后记【教学进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的知识因体系的膨胀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分解为不同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从同一客体中分出各自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某一方面。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问题,教育理论界看法并不一致,存在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原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2 .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辞每教育心理分册3 .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4 .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日本学者村井实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它将回答什么是教育(教育本质)、为什么教育(教育目的)、谁来教育(教育者)、教育谁(受教育者)、教什么(课程设置等)、如何教(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等)、用什么手段、什么形式教(教育技术、教学组织形式等)等等。二、教育学研究的任务1.解释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现,其形式通常有:(1)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学校教育设施;(2)社会教育。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进行的教育活动及其教育设施;(3)家庭教育。指家庭中长辈对年轻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及有关教育设施;(4)自我教育。即人的自学活动及自学活动设施,以及自省、自修行为(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教育学就是要解释教育现象产生、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在动力及演变的过程,从而引导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发现和解答,对教育规律的揭示与把握,激发人们创造新的教育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5 .解决教育问题现象与问题是一种引伸的关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当人们去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去控制现象的进程时就变成了问题。6 .揭示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具体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二是教育活动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具体表现为教育活动既受制于青少年身心水平,又促进其加速发展。7 .指导教育实践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准备去当教师的师范生而言,学习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未来的实践。教育学中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对教育规律的揭示,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开展教育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萌芽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开始对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做出一定的总结和概括,但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一部分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在研究和阐述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涉及到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Iaton,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如我国的学记、大学,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等。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仅1229个字,却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早的“为儒家总结教学理论的教学论专著”,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外,古希腊苏格拉底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也叫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柏拉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了教育的宗旨乃是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亚里斯多德泽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学说,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追求理性、追求美德,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段教育。2 .教育学的独立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教育学开始从哲学知识体系中分解出来,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特的概念、范畴、体系和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这时开始,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教育论著。勺“教育学之父”一一大教学论一一(捷克)夸美纽斯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年1670年)在1632年写成、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2“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一一康德论教育一一(德)康德继卢梭之后,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Kant,1724年1804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后来,康德的学生林克(T-Rink)将讲座的内容整理、编纂并予以发表,即康德论教育。9教育理论上升到独立学科一一普通教育学一一(德)赫尔巴特将教育理论提高到独立学科的水平,并为后世所公认的是在19世纪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是康德的信奉者并接替康镌在哥尼斯堡大学哲学教席教授的位置。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也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的主要特征是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3 .教育学的发展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对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教育学从这些学科中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学也逐步利用和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使教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1)实验教育学拉伊(W.A.1.ay,1862-1926)与梅伊曼(E.Meuman,1862-1915)是使教育学研究真正具有现代科学性质的关键人物。实验教育学的信念是:必须赋予教育学以真正科学的性质。他们反对理性主义的研究传统将科学主义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把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实验、统计方法引入教育教学研究。(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W.Dilthey,1833-1911).斯普兰格(E.Spranger,1882-1963)等人。他们认为,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应该是总体地发展,知情意全生命的活生生生成”。(3)实用主义教育学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特教育学形成对峙的,首推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其代表著作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另一部分是教育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它继承了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的传统教育思想,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流行的各种教育流派。(5)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兴起了批判教育学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阿普尔(M.Apple)、法国的不厄迪尔(KBoudieu)等,代表著作有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布i尔的傲育、社新翊的再生冏等J他们脑社会变翱敢能葩!恸力飒戏展和社会一体化为目的的进步运动,学校是再生产劳动者所需要的技能的工具。4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技术上,科学与技术迅速地显示出它们的威力和潜在力。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建与推广,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美)布鲁姆一一“掌握学习”理论1956年以采,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B,SBloom,1913年一)提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2)(美)布鲁纳一一“学科基本结构”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JSBruner,1915年一)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3)(前苏)赞科夫“实验教学论”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兀。B,3aaKos,1901.年一1977年)的教学与发展一书。这本书是他17年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总结。他在批评当时的教学理论忽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详细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在对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原则及方法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掌握教育理论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现代世界各国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都把教育理论作为必修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学科的教学时数一般约占总数学时数的15%。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想做教师者,必须补修教育学科,经考试合格能得到教师资格证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主要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2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宗旨。在现实中,只有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所提供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才能对教育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作为学生,要积极参加教育实习,在社会实践中有目的地搞一些专项教育调查,并抓紧平时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对于从事教育的干部、教师、职工来说,要把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意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3)全面动态原则为了深入领会和掌握教育理论,还应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好时代的脉博;另外,对于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史、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也应经常学习和研究,并且要把这些学科的知识理论贯穿到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中去。3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科体系,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学、思、练结合;(4)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反思与探究】1 .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如何?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 .你对教育学学习的意义是如何认识的?【案例分析】:1 .教育学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学科,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价值与规范系统,周弘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做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了实践(教育好自己双耳全的女儿周婷婷)而学习教育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顽强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了教育理论,形成了赏识教育理论;2 .教育学是一门选择性的学问,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据不同的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方法。周弘的成功至少还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教育需要有爱心;第二,教育需要恒心和耐心。课题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课时6周次3-4授课日期3.7-3.18地点授课方式训及手段上授(J)演示()练习()实验()讨论(J)其他()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目标1 .掌握:教育的定义;教育活动的要素;2 .理解:正确理解教育的功能;几种关于教育起源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 .应用:了解教育的本质及其论争的要点;简要分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简述人类社会不同时期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1 .教育的概念2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3 .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起源5 .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改革教学重难点重点:1.教育的含义;2 .教育的起源;3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难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课后练习1.什么是教育,怎样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2 .结合实际,浅谈对教育三要素的认识。3 .简述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有怎样不同的特征?阅读参考书目1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 .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4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5 .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7 .孙喜亭,关于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探讨.南昌:江西教育科研1991(4);8 .杨文花,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教育的开端.科教文汇,2008(2)204;9 .元青,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初探.天津:天津师大学报,1986(2)3032.教学后记【教学进程】“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1 .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地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即教育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的发展。其基本特征有:其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二,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其三,教育是一项充满期望的活动,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即我们对教育的界定是以好教育为旨归的。其四,教育活动中的“人”应该包括各年龄阶段的人。以上四个方面的教育特征可概括为: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独特性、教育的全人性、教育的理想性。这四个基本特征是我们理解教育内涵要具备的前提知识。2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古代生产和生活之中。其定义表述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部分。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努力方向。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由此可见,狭义的教育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体现出如下特征:这种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有专职的,比较稳定的教育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来实施。二、教育的结构1 .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那些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其为教育者。2 .学习者:这里使用“学习者”的概念而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是因为“受教育者”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存在,而比起“学生”来说,“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3 .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又称为教育资料,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测量器。教育的三要素中,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活动均要以教育措施为中介。它包括“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教育场地和设备”。上述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三、教育的分类1 .按教育的纵向构成关系来分,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2 .按教育的横向构成关系来分,可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等;3 .按教育的办学形式来分,可分为全日制、半工(农)半读、业余和函授、刊授、广播电视教育等;4 .按教育的管理体制来分,可分为公办、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办学、私人办学等形式;5 .按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来分,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种类型;6 .按内容和目标来划分,可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这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面貌;7 .教育活动按有无组织形式来分,可以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四、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1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它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等,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发展与个体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国家通过它制订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控制教育,教育又反过来为巩固其统治服务,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发挥重要的作用。3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最早提出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ingMerton,1910-)0默顿将社会功能按性质、形态加以划分,得出正向一负向功能这对概念,与此同时还得出另一对重要概念即显性一隐性功能。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ft则把这两对概念引入教育领域,构想出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教育功能不总是正向的。由于目的不正确,指导思想不明确或教育不得法,教育会产生负向功能。即对人的发展起压抑、阻滞、片面、逆向、异化等功能,或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起负担、浪费、不稳定、阻滞等负向功能。4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这是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划分的,教育的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五、教育的本质教育本质要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即回答教育活动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之间的木质区别。目前教育界关于教育的本质问题的论争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1)教育是上层建筑;(2)教育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目前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从理论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从而建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本质的要求发展,使教育实践向着培养全面发展而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的方面努力,革除当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教育“目中无人”的时弊,对当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六、教育的起源1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首倡。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一书中说:“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在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2 .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孟禄首倡。孟禄在教育史中写到,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阶段中的所有基本特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即承认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3 .劳动起源说也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生产劳动。这是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命题的延伸。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七、教育的发展形态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人的教育是人类最早期的教育,由于其无明确教育意识,无专门的教育形式,教育的进行主要和生产劳动、生活活动过程本能地、紧密地结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模仿中、在做中学。原始形态的教育有如下一些特征:(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2)由于原始社会不存在剥削、压迫的现象,没有阶级,所以,教育也没有阶级性;(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同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多方面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为原始社会的发展情况所制约。2.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的出现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其条件有:(D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知识的积累也使学校教育的产生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这些都需要创建学校,于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一学校产生了。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主要有:(1)学校己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5)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4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有下列特征:(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5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形态,主要特点有:(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八、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当今世界各国积极调整和完善本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促进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1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当前,各国的义务教育年限长短不一,大多在9年左右,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部分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正继续向初中后教育阶段延伸,如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都是10年以上,英国是11年,美国和加拿大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十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早已是11年。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国高校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同龄人的比例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可算是达到普及,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o4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反思与探究】1,根据教育的起源和我国关于教育的本质论争等相关内容,思考教育是什么?试分析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界说。5 .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6 .阐述学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的动力。7 .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怎样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8 .简述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课题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课时4周次5-6授课日期321-3.30地点授课方式说及手段F授(J)演示()练习()实验()讨论(J)其他()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目标1 .掌握:(1)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2 .理解:(1)社会因素(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状况等)如何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诸因素所发挥的功能。3 .应用:(1)总体把握影响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了解发展教育所必备的社会基本条件;(2)分析认识教育所能起到的社会作用,增进对当代中国“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要性的认识。教学内容1 .教育的经济功能2 .教育的政治功能3 .教育的文化功能4 .教育的科技功能5 .教育的人口功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辨证关系;难点:如何理解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课后练习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 .教育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3 .试以校分文化建设为视角分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如何发挥作用。4 .请结合社会信息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与科学对待部分学生的“网络成瘾”现象。阅读参考书目主要参考文献:1.沈善洪.蔡元培选集(上、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2 .王玉氢教育经济学(第二版)I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I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第2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7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教学后记【教学进程】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反映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是教育的一大规律。教育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从两个方面为社会服务:即传授生产斗争经验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传授社会生活经验为生产关系的维持服务。除此之外,教育与一些相邻因素发生联系,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人口、地理等都发生着相互作用。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因素的决定、影响,另一方面,教育又反作用于社会因素。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社会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进步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这是因为现代的生产日益成为科学的生产,成为科学物化的过程。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校教育的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二、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首先是政治决定教育,然后教育反作用于政治。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国家政权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目的、制度、教育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规定各阶级和阶层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各级中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控制教育经费等,以便按照他们的职级利益和思想政治要求办教育,培养符合他们需要的人。1 .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选拔政治和管理人才,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政治思想的传播和灌输,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2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最集中的表现是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结构和部分教育教学内容;(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而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既有政治经济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2)教育与其它意识形态关系的平行性。(3)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