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现状.docx
文学社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以西安市工科类高校为例目录摘要························································31背景概述1.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概述·································51.2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定义及解析···························72研究概述2.1调研目的·············································· 102.2调研内容 ··············································102.3调研的范围和时间·······································102.4调研样本···············································123非文学类专业和文学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3.1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莫言了解情况的差异·························································133.2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143.3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打算看一部文学作品的诱因·························································153.4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163.5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173.6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偏好·························································193.7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 ························································203.8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214西安工科类高校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4.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224.2长安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264.3总体分析················································305建议和结论5.1对于社团管理与运营的几点建议····························315.2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335.3如何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设想························33附录1.参考文献·················································342.文学类社团对高校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调查问卷···············363.全国高校优秀文学社名录···································43文学社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以西安市工科类高校为例中文摘要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言行代表着新的价值观与社会趋势。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特别是在理工科学生中,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他们很少接触人文知识,对中国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因此人文教学的缺失直接造成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这种现象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警示。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身承担着引导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价值取向的责任。我们小组从大学生对文学及文学社团的关注度、文学社团的运营与发展及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出发,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从而提出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可行性建议。关键字:文学,社团,引导作用 Abstract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aid,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blood of the nation, but also the people's spiritual home. To build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in the round, we must enhanc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culture powerful nation, i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reativity.”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represent the new values and trends of the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y go through the sever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and value puzzle. Especially amo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On account of the bia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y have little contact with humanity knowledge,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 Therefore the lack of humanistic teaching directly caused the scienc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deficiencies.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many a person with breadth of vision, which also warn ou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humane quality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Literary socie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belong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itself shoulder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students' humanities value orientation.Our team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attention of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societies, discuss how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then propose the feasible suggestion of improving the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1背景概述1.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概述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与自我塑造中,创造了其特有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形成了特有的社团文化。社团文化通过影响社团成员的参与态度和行为方式,对社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生活中最富有色彩、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据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团,60% 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有的高校甚至达到87%。可以说,社团生活已成为贯穿许多同学整个大学时代的长线,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反映了一所大学学生精神的面貌和学校形象。1.1.1高校社团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是形成高校社团文化的基础。社团活动是高校社团文化的动态表现与具体表现,是高校社团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部分。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活动实践中形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社团精神是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信念和不懈追求,是社团基于成的对社团活动、成员的工作行为和社团公众形象的树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活动中长期培养形成的。我们发现,高校社团文化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个体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3)、融合继承性4)、长远发展性5)、学生主体性1.1.2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文化的功能 1)、学生社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社团提供的实践载体,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并能开发情商,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学生在社团中接受的知识来源渠道也更为广泛。2)、学生社团具有特殊的心理辅导功能学生社团能为成员提供归属感;学生社团具有分散不良情绪的功能;学生社团具有满足成员心理需要的功能;学生社团有支持成员互动的功能;学生社团为成员提供角色转移的可能;学生社团具有意识重塑的功能。3)、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 高校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有助于大学生认知社会角色、熟知角色期望,主要表现在它自动地模仿社会机构、团体的设置,以充实和完善自身机构。1.1.3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1)、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院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以小型的社团活动为主。社团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是小范围的讲座,也可以是长期进行的系列活动。2)、学生社团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有积极意义3)、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4)、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就高校而言,它应该是思想品德、专业业务、人文社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5)、有利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高校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过剩的精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1.2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解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通常指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而其具体又表现在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形成的气质、风度、修养和品格等。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调研“文学社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作用”,探求如何增强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偏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综合适应能力等方面略逊一筹。最突出的表现在文化修养,而通过文化修养的积累与培养,最终会落实到“对人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并探求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2研究概述2.1调研目的当代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偏低。因此提高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身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文化修养与价值取向的责任。我们小组从文学社团的运营与发展出发,通过广泛科学的调查方式,探讨其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引导作用及意义。从而提出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可行性建议,以引起社会和组织对于文学社团及校园文化作用的进一步认识。2.2调研内容 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我们分别对全国20多所各类高校一千多名在校大学生与西安两所工科院校的相关社联社团负责人以及一些老师与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与调研。其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对文学的关注程度,文学社团的运营管理现状以及文学社团对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引导的效果。2.3调研的范围和时间本次调查样本范围以西安市各大高校和全国各地其它一些高校为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组成员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各高校的文学类社团负责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人、校团委负责人、高校教师、同学展开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时,以一对一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西安市高校使用的是纸质版问卷,非西安市高校使用的是电子版问卷,整个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440份,回收1252份,有效问卷1221份,有效问卷率为84.8%。各高校问卷调查地点分布情况如下:高校名称实际调查问卷数量回收有效问卷数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375246西安交通大学606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030西北工业大学4536西安工程大学4541西安工业大学4543陕西理工大学4545长安大学4543电子科技大学4545西南交通大学4545暨南大学4545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4541华中科技大学4542西南财经大学4536南方医科大学3015四川大学135129东北财经大学7563鲁东大学150138西南政法大学9078总计14401221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号 2012年11月22号3非文学类专业和文学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3.1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莫言了解情况的差异 图3-1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对莫言的了解情况从图3-1中可以看出,文学类专业学生对莫言的了解和接触多于非文学类专业学生,这一情况很明显的突出了非文学类学生在文化信息接收上的滞后性和欠缺性。有不少学生了解莫言是通过其作品翻拍的电影,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影视传媒是增加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因此,推荐学生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不失为一种吸引读者阅读原著的好方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受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影响,一部分同学阅读了莫言的作品。3.2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图3-2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图3-3 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图3-2和图3-3为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文学的看法。非文学类专业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十觉得文学或主角或配角的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而文学类专业学生中这一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并且只有百分之二的文学类专业学生觉得文学是路人甲的角色。我们承认各专业之间的学科导向和差别,但这些差别使得两类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非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更是会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而更加忽视在文学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这对他们日后进入社会无疑是不利的。因此,文学类专业学生当然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养,非文学类专业学生更是应该自己主动去提高自己,同时,学校也应该多在学生软实力上下功夫,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措施,不应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文学社团的良好开展和运作就是一种较快较直接的改善方式。3.3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打算看一部文学作品的诱因图3-4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打算看一部作品的诱因统计情况 从表中数据来看两类学生的诱因差异不是很大,说明学生在选择看作品时的心态大致是一样的。同时我们也可看出好的作家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是学生阅读作品的很强的主力。3.4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图3-5非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图3-6文学类专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典文学依然是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首选。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语言优美,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我们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回归,可以看到,表达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古人一个不变的文学主题,同时也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不断开拓进取。从小培养成的人文气质将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有助于提高人的境界,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以更宽阔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以更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人。同样,散文随笔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样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对比非文学类学生和文学类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差异,可以看出非文学类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偏好阅读人物传记评论和侦探、科幻、悬疑类小说。这可能是理科生在逻辑思维上存在偏好的原因。阅读的多样选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更对我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3.5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图3-7非文学类和文学类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上远远超过文学类专业的学生。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但这一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非文学类专业学生有着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说理工科学生对文学的渴求还是很强烈的,而理工类学校的硬性引导和重视程度的缺少,也使得非文学类专业的学生文学素养一步步退化。可见在学校里很有必要存在一种良好的引导机制和良好平台,使得更多的同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兴趣和展示自我,发掘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样,文学社,尤其是理工类学校的文学社恰恰可以充当这一角色。3.6 非文学类专业学生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图3-8非文学类和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校内文学气氛的看法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学气氛不是很理想,觉得活动过于老套而失去兴趣,虽然有很多同学还是希望参与到文学活动中来,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且毫无靓点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文学类社团等多方面需要抛开传统的模式,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完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体制,积极的对校内文学气氛更好地加以引导,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修养。4学生对文学社团的关注程度在调查中我们抽取了254名参加过文学社团的学生,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4.1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的缘由图4-1 参加文学类社团的缘由通过调查分析,有37%的同学是文学爱好者,而有近三成的是为了打发课余无聊时间。分析其原因,一是同学对文学的热情度还有待提高,二是大学生活的无聊,因而,文学类社团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内涵和魅力,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追求。 4.2每学期参加文学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图4-2 每学期参加文学类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参加社团举办活动的次数最能直接反应出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和喜爱程度,而表中显示的数据恰恰反应了社团活动的吸引力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的特点。4.3参加文学社团后是否觉得与理想有所差距图4-3 参加文学社团后是否觉得与理想有所差距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文学类社团和自己预期理想有差距,说明社团在运营时对大多数学生的夙愿和追求考虑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对文学社团兴趣越来越小,这对文学社团运营和对学生引导作用将产生很多不利。5西安工科类高校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在上文中,我们对于工科类在校大学生对文学的关注程度做了调研,并与其他类别的学校进行了系统比较。从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工科类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面对“如何增强工科类学校文学素养”的问题时,文学类社团又该充当怎样一种角色呢?5.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在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优秀文学类社团开展研究时,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为前社联主席以及各优秀文学社负责人。5.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管理模式分析社团联合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管理模式属于社团联合会辅助社团进行自我管理。其辅助作用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联服务社团:社联为社团的活动提供场地器具及资金上的帮助,依据社团活动量、活动性质以及活动影响力来进行合理调配。社联是连接社团与社团、社团与学校老师的桥梁和纽带。2)、社联管理社团:社联对各社团有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和建议权;管理各社团的档案资料;审核各社团提出的活动申请,并要求其活动完成后进行反馈;根据不同社团的性质,将上级党团组织下发的任务进行分配。综上,社联对于社团的管理模式是被动性、辅助性的。它无法真正主导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只能够从旁协助,在自身能力与资金范围内提供帮助与支持。所以,一个社团究竟能在一所高校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本身。5.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团运营模式分析以唐华诗词社、夏文学社、馨火文学社为例分析1)、唐华诗词社1、基本情况唐华诗词社,成立于1998年,取名于“唐风拂建大,华章传长安”,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较早的社团之一,是一个以旧体诗词为特色,兼及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品种的文学性社团。2、资金来源2007年唐华诗词社获得新西兰华人陈建云先生10000元的资助。同时在社联方面也进行活动资金的申请。3、组织特点唐华诗词社共有150多名社员。组织健全,除一般部门外,根据活动需要增设特别小组:诗词小组和直辖小组。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华为社员提供交流和娱乐的平台:棋艺部,定期开展活动,并举办棋类比赛。4、活动特色唐华诗词社活动丰富多彩,定期开展特色活动如:文学讨论会、编辑培训会、笔会、诗会、晨读活动,整个社团也有其传统活动如征文、知识竞赛、刊物展、发刊仪式、诗词作品展等。5、对外形式唐华诗词社在对外交流方面较为突出,经常举办大型的高校联盟活动,与外校社团的建立了一定的人脉网络。2) 、夏文学社1、基本情况夏文学社是我校历史最古老的、最具有生命力的社团之一,并先后聘请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为名誉顾问,延河杂志社主编白描为名誉社长。夏社本着“勤奋、正直、淡泊”的社训,以“传承文明,交流文学,展现个人风采,丰富校园文化”。06年在省级优秀社团评选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社团”。2、经济来源夏文学社经费主要来源于社联,以及外联赞助。3、活动特色夏社自创立以来,总共出版了社刊夏风25期,报刊13期;每年会定期举办社庆征文,以及“夏风杯”全校征稿。其中文学部还会举办文学交流会、书友会及茶话会等活动。3)、馨火文学社1、基本情况馨火文学社在学校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于2004年3月成立,并于同年5月发行社刊馨火。馨火文学社接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委的领导,并受人文学院团委具体指导。馨火文学社立足于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多次被评为校的“十佳社团”,并获得“2006年陕西省优秀学生社团标兵”荣誉称号。2、特殊性馨火成员皆为汉语言专业学生,文学院每年会向该社拨发活动经费20000元。馨火杂志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校园在校生,还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家属。馨火文学社将从文学创作活动中发现和培养的具有高创作水平的同学,向美文杂志推荐。3、局限性馨火文学社的成员都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这造成了一定的弊端。首先,社团的管理较松散。其次,社团活动较单一、无创新点。馨火除了每学期发行社刊,并没有其他形式的活动。5.1.3小结鉴于以上三家社团的情况分析,我们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在实践与创新中,文学类社团并不局限于其特色的文学活动,而是拥有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形式。可以说在继承传统与多元发展方面做得不错。在社团组织方面,唐华并不拘于形式,独创诗词小组、直辖小组及棋艺部。而对于校园内一些本身有才华的同学,文学社团均会努力争取。而且社员的招收还包括研究生及博士生。这使得社团活动影响力的波及面很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社在对外交流上做的极其出色。而在经费支持方面,社团之间存在在着明显的差异,除夏文学社外,均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所以相比之下是的夏文学社在很多活动的组织方面心有力气不足。而对于馨火文学社,最为突出的无疑是它们成员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上,很多该社优秀的社员在毕业后进入专业的杂志社工作。而通过几届该社社长和优秀毕业社员的努力,已在高校学生和专业杂志社间建立了一座桥梁。5.2长安大学优秀文学类社团分析研究在对长安大学的优秀文学类社团开展研究时,我们主要采用访谈及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对象为社联主席以及各优秀文学社负责人。5.2.1长安大学社团管理模式分析 社团联合会长安大学社团联合会相比于其他西安高校的社联有极其鲜明的特点。1) 、设立分会1、上行长安大学社联分会类似于一种信访机构,他们会专门听取各个社团在运营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阻碍与利益诉求。对属于分会能力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进行处理;对超越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事,直接上向上级反映。2、下达长大社联分会也类似于一种秘书机构。团委通过分会向各个社团下达重要通知。2) 、支部建在社团上长安大学校团委效仿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的将团支部建立在各个社团中。不仅使社团直接处在校团委的管理范围内,也使得各个社团与团委的沟通十分顺畅。今年社联又给予每个团支部推荐一名社员进入青马班学习的名额,使得各类社团紧紧地依偎团组织周围。5.2.2长安大学社团运营模式分析 以红楼梦文化社、人文读书社、长安大学文学社为例分析1)、红楼梦文化社1、基本情况红楼梦文化社成立于2006年。社团紧紧围绕红楼梦展开各项活动,聚集了一大批红学爱好者。长大红楼梦文化社以“因梦结缘,以红会友”为宗旨,激发了广大学子对古典文化的热情。2、社团活动形式长安大学红楼梦文化社围活动形式丰富,特色鲜明:不仅有 “七夕诗会”, “月下灯会”, “红楼知识抢答赛”。3、宣传方式多元化该社在长安大学社联网站、学校、团委网站等媒体宣传,而且还在一些公共网站平台上也进行宣传2)、人文读书社1、基本情况长安大学人文读书社是我校创立的最早的文学社团之一。1996年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工系领导和团委的指导和关心下,由胡予欣老师创办起来的。人文读书社的创立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书会友,尽享书中趣。2、社刊人文读书社的特色社刊文起,创刊十年来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和欢迎。3、活动内容及形式长安大学人文读书社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十分多样。不仅读书交流会,还有一些主题团日活动。以及极具特色的兵马俑“人文之旅”。3)、长安大学文学社1、基本情况长安大学文学社,始建于1986年。2000年,随着“长安大学”正式合并,各校区文学社团纷纷加盟,组成了多达150人的大型文学社团。2、活动形式 长安大学文学社活动形式极其丰富,不仅有固定每年在校园文化节上开展的文化知识大赛,还包括定期开展的文学沙龙活动。3、社刊憩园2001年创立文学期刊憩园,。并成为长安大学第一个入住图书馆的社团杂志。憩园的刊名直接取材于巴金先生的作品。社刊憩园常年面向全校征稿。5.2.3小结鉴于以上三家社团的情况分析,我们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长安大学三个优秀的文学类社团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依托强有力的社联管理与组织,走出了一条极具长大特色的道路。院校团委也对社团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种种有利的环境因素也促成了长大文学类社团的良性发展。在兴趣方向上,红楼梦文化社可谓是独树一帜。这种以古典名著为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的建社意旨很值得其他相关社团学习借鉴。而另外两个文学类社团十分相似,只是偏重有所差异,人文读书社更倾向于读书交流,以书会友,而长大文学社所涉及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不论是征文,文学沙龙还是知识大赛都少不了其身影。此外两个文学社也均有社刊发行。前者深受广大学生与老师喜爱,而后者更是成为第一个入住校逸夫图书馆的社团杂志。6建议和结论6.1对于社团管理与运营的几点建议6.1.1社团自身的完善1)、社团举办的活动应新颖别致文学类社团不应禁锢于其本身的文学性,为了保证文学社团的纯粹性而不举办与文学本身相关性并不大的活动,会造成文学社团难以创新,无法吸引更多对文学有兴趣同学的加入。在其他活动上的创新,我们通过调查,看到了一些好的案例并有很好的收效,如知识抢答、历史人文之旅和棋艺赛等。文学类社团常常举办的征文、文学交流会、演讲赛、辩论赛、书友会、出刊等活动,也可以从形式、宣传手段、内容上进行创新。同时,有条件的社团应尝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加入社团。研究生的可支配时间相对本科生来说更加丰裕,且他们有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与专业素养,可能对于自身认识得更加深刻,也肯于面对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并立足于将其改正。所以,收纳进更多人对于文学类社团的繁荣发展利大于弊。2)、社团精品活动需延续和发展社团首先要建立或者发展自己的精品活动,唯有一个有自身特色的社团,才会在相似类型的社团中脱颖而出,并以其代表性给学校及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社团理应做好在延续传统、保留特色的同时,紧跟随时代潮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增添新鲜元素,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学的兴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社团在取舍时的依据,根据社团此活动的特色、影响力选择性地进行发扬,弥补不足,放大创新与发光点。6.1.2交流与合作1)、文学类社团可与学校下属的各个学院展开合作文学类社团可与学院联合出合刊、特刊;社团的活动内容可联系学院的专业特点,加强社员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友谊。2)、文学类社团应积极与校内外社团、组织合作文学类社团可积极寻找与学校内其它社团合作的机会。如长安大学红楼文化社与兄弟社团一起举办辩论赛;长安大学人文读书社联合校内相关社团举办社刊的发刊仪式。这样可以促进社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社团之间的良好互动。文学类社团还可积极寻找与校外其它高校社团、组织合作的机会,扩大影响力。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夏文学社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文学社联合举办五大高校联盟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唐华诗词社定期向陕西省一些诗词网站投稿。这些做法都取得了相当好的影响。3)、社团与教师的交流方式需多样化大多数文学类社团与教师交流主要集中于社刊方面。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社刊的质量是社团与教师交流中最常见的方式。许多教师也喜欢在社团刊物上发表文章,但由于文学类社团是大学生交流文学观点的平台,教师在社刊上发表文章似乎不宜过多。另一方面,一些社团缺少与教师进行合理的交流,文学沟通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小,甚至成为了社团主要干部的自娱自乐,没有起到提供文学交流平台的作用。在交流方式上,文学类社团可以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套路,如开名师讲座、视频、书信来往等,通过某些方法打造一个与教师进行长期交流的精品活动。当然,这不仅需要社团负责人本身具有积极联络教师的态度,同时也需要相关教师对于文学类社团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6.1.3管理分层分阶级1)、社团组织者的自身能力需培养一个社团举办活动的规模与社团负责人本身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建立相关的负责人培养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唐华诗词社下设直辖小组,培养社长候选人;长安大学社团联合会专门进行社团负责人培训,规范其工作方式,锻炼社团负责人的能力。2)、社联管理和服务社团的“度”需适当社团联合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联积极组织和协调各学生社团的活动,才能使之健康发展。社联需要同时扮演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管理中应做好针对不同类别社团的相应管理措施及特发事情的应对政策,并提供人性化服务。而在社团经费方面,社联也应从旁协助,尽量做到不让社团因为经费原因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同时,社联作为社团与教师之间联系的桥梁,也应充分发挥作用,让社团与教师双方都感受到对方强烈的存在感。3)、社团管理上需注意多元化与统一化的平衡一方面,具有特色的社团才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并能引导学生对自身判断后选择最合适的社团加入,以防因为加入社团不理想而半途而废,丧失兴趣。诸如:唐华特色:诗词;红楼梦文化社特色:古典文化紧密结合的活动而另一方面,由于同类别社团数量较多,且活动如征文、交流会形式较为相似,使得社团重复性较多。而这也给学校及社联的管理造成了不便。可以将相似社团联合起来,在统一相同活动的同时下设分会,进行不同特色的活动并通过反馈进行分会的竞争与互助。在经费、人员及活动消耗上都可以达到最优化。在各高校中,也不乏合并后的社团的优秀案例。如何将社团的多元化与统一化二者的关系平衡好,还需要社团及相关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6.2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6.2.1给校内热爱文学的同学提供平台互相取暖 通过文学社团这一平台,使更多热爱文学的同学聚在一起,他们在社团里互相交流,互相激进,思想不断地碰创和交汇,文学渐渐变成他们的一种长远兴趣和追求,这样,小社团,却体现了它的大作用和大魅力。6.2.2活动和光辉点会促进其他同学对文学重要性有认识 文学社团的积极创办,尤其是比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