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输血事业的飞速发展输血已从血液学中的一部分逐渐发展成.docx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李志强编著第一章 血液生理学基础1.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几个阶段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答案:A题解: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胚胎与胎儿期及出生后骨髓造血期两个阶段2.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A. 胚叶造血期B. 肝脾造血期C. 骨髓造血期D.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根据胚胎与胎儿发育过程,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3.关于出生后骨髓造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B. 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C. 黄髓已不再造血,也就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D. 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答案:C题解:出生后幼儿至成人,骨髓造血需经历一定的变化。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间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黄髓虽已不再造血,但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此后这些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动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4.胸腺发育至青春期重约A.20克B.30克C.40克D.50克答案:C题解: 胸腺是一种中枢性淋巴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至青春期约重40g,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至老年时约15g。5.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A.单核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答案:B题解: 胸腺小叶的周围称为皮质,中央部分称为髓质。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后者则由上皮性网状细胞产生,可促使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成熟。6.下列关于淋巴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B. 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C. 滤泡中央是T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D. 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成答案:C题解: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周围部分的淋巴组织较致密,称为皮质;中央部分则较疏松,称为髓质。皮质的浅层有许多淋巴滤泡,滤泡中央是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皮质的深层是弥漫的淋巴组织,主要由胸腺迁来的淋巴细化所构成,称为胸腺依赖区。在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产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细胞,经血流直接作用于抗原。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髓索的主要成分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7.下列关于脾脏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B. 新鲜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C. 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D. 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脾实质由三部分构成。新鲜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其间散在分布着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称之为白髓。红髓由脾窦和脾索构成。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是脾脏的依赖区,区内主要是淋巴细胞,而脾小结就是脾内淋巴小结,小结内有生发中心,主要是淋巴细胞。8.骨髓造血微环境由下列哪项组成血管、神经巨噬细胞基质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组织,它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髓、黄髓。由血管、神经、巨噬细胞、基质等共同构成造血微环境。9.粒细胞造血岛的中心是何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答案:题解:在骨髓的血窦间充满着造血细胞,均需依赖于正常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在髓腔内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巨核细胞紧贴在窦壁外,位于血窦附近的红细胞造血岛内有成群的各期幼红细胞。粒细胞造血岛则远离血窦,其中心为巨噬细胞,周围为各期幼粒细胞,髓腔内还有成熟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的淋巴小结。10.骨髓中的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造血实质和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度以上均是答案:题解: 骨髓中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2)造血实质的容积和/或压力;(3)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4)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度。11. 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两大部分三大部分四大部分五大部分答案:题解:血液通常具有运输、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等功能。血液是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两大部分组成。血液的细胞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组成,血液非细胞成分是指血浆或血清12.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见血液分为几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答案:题解: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浆约占总体积50-60%;下层为红色的红细胞层,占总体积的40-50%,两层之间还有一层菲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层,称为淡黄色层。13.人体的体液可有哪些构成细胞内液组织间液血浆以上均是答案:题解:人体的体液可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内液(占体重40-50%),组织间液(或称组织液,占体重15-20%)和血浆(占体重4-5%),其总称为体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又统称细胞外液。血浆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组织间液。1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由于水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血浆含水量与红细胞含水量相等水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答案:题解: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而血浆含水(91-92g/100ml)较红细胞(65-68g/100ml)为多。水作为溶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由于水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15.血液中电解质参与哪项功能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上均是答案:题解:血液中维持一定电解质浓度,其意义在于:参与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尤其是钠,钾,镁更为重要。16.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凝血及抗凝血以上均是答案:题解: 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多种物质;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凝血及抗凝血。17.正常人血液比重为1.00-1.001.00-1.001.00-1.001.00-1.00答案:题解:正常人血液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重则为1.025-1.030,主要由血浆蛋白含量所决定。18.正常人体在下列哪项中存在渗透现象A.血液与组织间液间的物质交换B.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C.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D.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 血液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生物膜,当生物膜两侧出现溶质浓度差时,浓度低侧水分子更多地进入高浓度侧,这称之为渗透现象。如在浓度高侧施加一定压强以阻止水渗入其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量,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19.正常人体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是A. 晶体渗透压B. 胶体渗透压C. 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同时起作用D. 与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均无关答案:B题解: 血浆渗透压绝大部分来自所含的晶体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分子小,颗粒数目多,故渗透压高,称为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部分由于分子量大,颗粒少只产生约275.00±7.50 mmol/kg渗透压,称之为胶体渗透压。在蛋白质中,以白蛋白对胶体渗透的维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并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体物质也可自由通过,膜两侧的晶体成分浓度相等,即晶体渗透压相互抵消,故胶体渗透压对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20.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A.215mmol/kgB.245 mmol/kgC.275 mmol/kgD.305 mmol/kg答案:C题解: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75.00±7.50 mmol/kg左右。 21.血浆的PH值是7.5-7.57.5-7.57.5-7.57.5-7.5答案:题解:血浆的PH值7.35-7.45。在安静状态下,人动脉血PH值比静动脉血PH值略高。这是由于静脉血中含较高的CO2浓度(HCO3-)和酸性代谢产物。当运动时,有更多的酸性代谢物(HCO3-,乳酸)从组织进入血液,故静脉血PH值将会进一步降低至7.30左右。22.一般成人血量为65.1-70.4ml/kg5.1-0.4ml/kg5.1-0.4ml/kg65.1-70.4ml/kg答案:题解:一般成人血量为65.1-70.4ml/kg,新生儿为78.7ml/kg,早产儿为89ml/kg。从性别来看,相同身高的女性较男性血量少 1000ml左右。23.正常人储备血量占总血量A. 1/3B. 1/4C. 1/5D. 1/6答案:题解: 血量是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容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储备血量占总血量1/5,在失血、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重新分配补充循环血量。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1.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已物质B. 只能在体内与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C. 输入异体血液成分属于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可诱发免疫反应D. 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答案:B题解: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已物质。它可以在体内或体外与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前者称体液免疫,而后者称为细胞免疫。临床上输入异体血液成分或器官移植,都属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均可诱发免疫反应。通常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2.红细胞膜上的ABH抗原主要是何物质构成A. 糖蛋白B. 脂蛋白C. 糖脂D. 磷脂答案:B题解:红细胞膜上的ABH抗原主要是脂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膜抗原则是糖蛋白。3.具有良好活性的抗原分子量需超过A. 20万道尔顿B. 30万道尔顿C. 40万道尔顿D. 50万道尔顿答案:D题解: 抗原分子量一般在1万道尔顿以上,具有良好抗原活性其分子量需超过50万道尔顿。4.关于抗原的抗原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B. 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C. 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D. 体液中的ABH物质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答案:D题解: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体液中的ABH物质是小分子物质,仅具有反应原性者,称为半抗原。异种血清,异型蛋白,异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性,因而都是完全抗原。若人为地使半抗原与体内大分子蛋白结合,就可使半抗原转变为完全抗原。这种大分子的蛋白质称为载体。5.影响抗原的抗原性是下列哪项因素A. 种属间的抗原性B. 同种间的抗原差异C. 个体间差异D. 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影响抗原抗原性的因素有:(1)种属间的抗原性;(2)同种间的抗原差异;(3) 个体间差异 ;(4)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5)抗原分子及量的大小,抗原性的强弱及刺激频率。6.抗体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归纳A. 天然抗体B. 免疫抗体C. 自身抗体D. 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抗体是机体对外来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g)。若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大致可分为天然抗体,免疫抗体和自身抗体。7.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可归为A. 冷抗体型B. 热抗体型C. 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两种D. 冷抗体型与热抗体型两种答案:C题解: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又可分为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前者最适反应温度为4,后者则为37。8.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几类A. 3类B. 4类C. 5类D. 6类答案:C题解: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5类,即IgG,IgM,IgA,IgD和IgE。 9.关于IgG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B. 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分为五种亚类C. IgG1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D. IgG1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起重要意义答案:C题解: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可大量生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又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种亚类。其中IgG3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IgG1次之,IgG2很差,IgG4很难结合补体。IgG1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有重要意义。 10.关于IgM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IgM是由4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四聚体结构B. IgM 特性由重链决定C. 用2-巯基乙醇(2-Me)可将IgM分解,同时释放J链,其溶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D. 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答案:A题解:IgM是由5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五聚结构,其特性由重链决定。用2-巯基乙醇(2-Me)或苏木糖醇可将IgM分解为5个亚单位,同时释放J链。经过此种处理,其溶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用此方法以区分IgG、IgM抗体。另外,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11.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IgA其特性由重链决定B. IgA又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C. IgD其特性是由重链决定D. IgD在血清中的含量较高,属血型抗体答案:D题解:IgA其特性由重链决定。它又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在输血工作中,其临床意义相对较少。IgD其特性是由重链决定,作为抗原的受体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上,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属非血型抗体。12.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IgE其特性由重链决定B. 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上C. IgE分子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D. 激活颗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答案:A题解:IgE其特性由重链决定,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上,IgE分子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13.下列关于补体说法哪项不正确A. 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组成B. 补体分子量为2.5-4.0万C. 补体的性质极稳定D. 体内补体量占血清总蛋白的3%-4%答案:C题解: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主要为球蛋白,少数为或)组成,分子量为2.5-4.0万,占血清总蛋白的3%-4% ,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紫外线、机械振荡以化学药物均可破坏性。14.补体对热敏感,何温度30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A. 4B. 22C. 37D. 56答案:D题解:补体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完全灭活。在室温保存 24小时丧失20%活性,48小时60%,72小时达100%。在37OC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70%,而4保存24小时则10%,若保存2周,也可达40%。-55保存3个月活性不变。15.下列关于补体激活途径说法哪项不正确A. 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B. 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C. 经典途径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逐步减弱D. 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答案:C题解: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放大。替代途径具有抗微生物感染与其它生物学变化的非免疫防御功能的扩大。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但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在体内它同时受着多种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的调控,以保持机体的内平衡。16.参与免疫应答的是哪种细胞A. 巨噬细胞B. 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免疫应答是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免疫活性细胞相互间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过程。参与免疫应答的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17.下列关于淋巴细胞说法哪项不正确A.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B.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C.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均有需T淋巴细胞辅助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答案:C题解: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前者B淋巴细胞参与,后者则为T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根据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否T细胞辅助,可分为B1淋巴和B2淋巴细胞。B1淋巴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细胞,B2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依赖细胞 。T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T辅助淋巴细胞(TH)具有协助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它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功能 ,及T淋巴抑制细胞(TS)具有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抑制其它淋巴细胞(NK细胞)的功能。TH与TS淋巴细胞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维持免疫稳定性。由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出现免疫记忆现象,即对T依赖抗原的再次刺激后出现二次反应。18.红细胞膜是由下列哪几种组成A.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合而成。B.由脂质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C.由蛋白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D.由磷脂和多糖分子组合而成。答案 A题解 红细胞与其它细胞膜一样,是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装而成。脂质分子连续排列为双层,厚4-5nm,这种双层脂质形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各种蛋白质插入其内。细胞膜的脂质几乎占整个细胞膜总量的一半,其中磷脂占60%,胆固醇占30%,糖脂占10%。插入双层脂质的膜蛋白是下列成分组成,例如:带了糖蛋白、唾涎酸糖蛋白以及Rh(D)蛋白,在细胞膜内层上的有收缩蛋白、肌动蛋白以及锚蛋白,后者形成细胞骨架。细胞膜的蛋白可分为边缘蛋白和整体蛋白两种,前者易从细胞膜解离, 为不含脂质的完整的蛋白质,如收缩蛋白,后者是通过剧烈的处理后才解离,且混有脂质,如唾涎酸糖蛋白。插入细胞膜间的一些蛋白,如带3蛋白,则固定在细胞骨架上。如红细胞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蛋白质可以从脂质解离,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出来。1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A.一条重链和三条轻链B.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C.四条重链D.四条轻链答案 B题解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轻链。轻链有和二型。两条相同的重链借二硫键相互连接,两条相同的轻链分别借二硫键连接在重链的N端的两侧。20.IgM为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答案 D题解 由四条多肽链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IgG、Ig D、IgE及大多数血清型IgA均为单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即两个单体IgA由丁链相连,加上一个分泌片组成。而IgM则为五聚体,即五个单体IgM由一条J链相连而成。2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B.IgDC.IgED.IgG答案 D题解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的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病。22.正常人血清IgG有几个亚类A.一个亚类B.二个亚类C.三个亚类D.四个亚类答案 D题解 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通常为9.5-15.5g/L。正常人血清中的IgG有四个亚类,即IgG1、IgG2、IgG3和IgG4。血清中平均浓度为:IgG16.63g/L;IgG23.22g/L;IgG30.58g/L;IgG40.46g/L。23.下列哪一种免疫球蛋白应用二巯基乙醇(2-ME)处理后可失去凝集活性。A.IgGB.IgAC.IgMD.IgD答案 C题解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其含量0.8-1.8g/L。IgM有二个亚类,即IgM1和IgM2。IgM以二巯基乙醇(2-ME)处理,失去凝集活性,在检测抗体时,可用此法与IgG及其它免疫球蛋白相区别。24.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二巯基乙醇(2-ME)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常用的血清还原剂。B.二硫苏糖醇(DTT)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二巯基乙醇(2-ME)好。C.DTT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比2-ME强。D.DTT有臭味答案 D题解 在一般实验室中目前仍常用2-ME作血清还原剂。然而二硫苏糖醇具有下列优点:1它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2-ME强;2.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也比较2-ME强;3.无臭味。但是,已经用2-ME处理的血清,可直接做凝集试验而不需预先透析。经2-ME处理后的血清,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会出现假阳性;倘若经倍比稀释后再做间接抗人球试验,则不会出现假阳性反应。25.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如果抗体存在于一个人血清中,而这个人从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称之为天然抗体。B.天然抗体均属于冷凝集素,为IgM。C.大多数抗-Lea属于IgM。D.小部分抗-M属于IgG。答案 B题解 天然抗体是指一个人血清中存在的抗体不是由于输血或注射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所致。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抗A 和抗B部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O型人的抗A或抗B部分属IgG,另一部分则属于IgA;A2和A2B人血清中的抗A1几乎全属于IgM,而O型血清分离到抗A1则属于IgG。另外,大多数抗Lea在一般血清学试验中仅是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但是小部分天然抗-M属于IgG。26.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A.体内致敏的红细胞B 体外致敏的红细胞C.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ABO抗体D.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血型物质答案:B题解:抗人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前者是用于检测体内致敏的红细胞;而后者则是用于检测体外致敏的红细胞。27.红细胞有几个血型系统A13B23C36D46答案:B题解:已知红细胞有23个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ABO,Rh红细胞血型。28.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A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B高频率抗原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以上的红细胞凝集C低频率抗原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1000D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答案:C题解:许多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前者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以上的红细胞凝集;后者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400。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29.在新生儿红细胞上,下列哪一种抗原表达最弱AA抗原BB抗原CP1抗原DI抗原答案:D题解:在新生儿红细胞上,I,Lea,Leb及Sda抗原表达极其微弱,而A,B及P1抗原与成人相比较弱。在脐血红细胞上,Lua,Lub,Yta,Xga以及Vel抗原表达也较成人弱。但Rh,Fy,Jk,MNSs,Di,Do和Sc系统以及Coa和Aua抗原,则在出生时,似乎已发育完全。30.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A带3糖蛋白B血型糖蛋白C多糖基神经胺D糖脂答案:A题解:在ABO血型系统,ABH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四种结构上:带3糖蛋白,血型糖蛋白,多糖基神经胺以及简单的糖脂。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带3糖蛋白上。31.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A. 磷脂B. 糖基化蛋白C. 重糖基化蛋白D. 脂蛋白答案:A题解:在Rh血型系,Rh(D)抗原是在分子量约为30000的蛋白质上。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此外,LW抗原是糖基化蛋白,分子量4400;kell抗原存在于分子量93000的糖蛋白上;Duffy抗原存在于分子量35000-43000的重糖基化蛋白。32.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由同样的几种氨基酸组成A5种B10种C15种D25种答案:C题解: 抗原决定簇是与抗体结合的互补区域,如果为糖蛋白或糖脂,其互补区域为1-7糖类残基。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由同样的15种氨基酸组成。通常糖链含有4种糖:D-半乳糖,L-岩藻糖,N-乙酰-D-葡萄糖胺和 N-乙酰-D-半乳糖胺。33.关于红细胞ABH血型物质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 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B. A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和B物质C. 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H物质D. A 和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物质答案:A题解:在红细胞ABH物质生物合成过程中, 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一般合成过程是:第一步是在H基因存在时,由H基因编码的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在前身物的半乳糖未端接上岩藻糖(1,2链),产生H特异性,有I,II型两种结构。第二步是以H物质作为底物,在A酶作用下,把N-乙酰-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1,3链),产生A特异性。如果H物质在B酶作用下,把半乳糖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1,3链),将产生B特异性。对于AB型的个体,将同时产生A和B两种物质。34.在红细胞上的H,A.B抗原是有哪一型前身物合成的AI型BII型CIII型DIV型答案:B题解: 红细胞HAB抗原的结构有I型和II型两种。在红细胞上是有II型前身物合成的;在血浆中则是由I型前身物合成的。35.决定A抗原的是在H物质的半乳糖上加哪一种糖A.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B.D-半乳糖C.L-岩藻糖D.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答案:A题解:以H物质作为底物,在A酶作用下,把N-乙酰-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1,3链),产生A特异性36.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每个红细胞上HAB抗原位点数目是 A(2.0-5.0)×103B3.0×104C(1.0-5.0)×105D(1.0-2.0)×106答案:D题解: 不同红细胞血型系统间每个红细胞上抗原位点的数目差距很大。HAB位点为(1.0-2.0)×106,I抗原为(1.0-5.0)×105;Rho(D)、Fya、JKa及Dia为3.0×104;而K和Lea则为(2.0-5.0)×103。37.新生儿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是何种类型AIgABIgGCIgMDIgE答案:B题解:新生儿血清中大多数IgG是由母亲通过胎盘转移而来,而少量IgG是来自胎儿自身,这可能是婴儿具有来自父亲的Gm的缘故。IgM是不经胎盘转移的。在大多数婴儿能测到抗-I和抗Gm,少数则测到抗A,抗B。另外,IgA在脐血清中难以测出。 38.血型血清学试验中应用下列何种试剂可区分IgM与IgG抗体A甲醇B乙醇C二巯基乙醇D丙酮答案:C题解:在实际应用中,血清用二巯基乙醇(2ME)、二硫苏糖醇(DTT)或异构体赤藓醇(DTE)还原处理,常用于血型血清学试验中IgM与IgG抗体的区别,如凝集活性消失,则这种抗体属IgM。39.大多数红细胞天然抗体属于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AIgABIgGCIgMDIgE答案:C题解:倘若抗体存在于一个人的血清中,而这个人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相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这种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抗A和抗B部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O型人的抗A和抗B部分属IgG,也可能全部属IgA;A2和A2B人血清中有抗A1似乎全部属于IgM。但从O型血清分离的抗A1则只能是IgG,抗-HI及抗H只属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40.关于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从而产生的异种凝集素B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C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大多数是自身的原D以上均是答案:D题解: 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而这种天然抗体可能是对这种物质产生的异种凝集素;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41.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A004%B04%C40%D400%答案:B题解: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阳性率99.6%,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04%;E抗原阳性率47.88%。42.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A4400B30000C43000D93000答案:B题解: 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30000。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43.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一D五分之一答案:C题解: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四分之一。另外,下列红细胞抗原也可见于有核红细胞上:A、B、H、I、Rh、MNSs、P、Lu、K、Le等。44.在日常输血中,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是A抗A和抗BB抗DC抗M和抗ND抗Lea和抗Leb 答案:A题解:在日常输血中,抗A和抗B是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因为它常引起致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其次为Rh抗体,最常见抗D和抗E,它们比其它免疫性红细胞同种抗体更常见。4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B. 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多个抗原决定簇C. 单克隆抗体对PH改变较为敏感D. 单克隆抗体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答案:B题解: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而产生的抗体(McAb)。其特点是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在血型鉴定方面,由于McAb特异性高,又只能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往往不引起细胞凝集,且对PH改变较为敏感,故McAb完全替代血清抗体还为时过早。 46.关于外源凝集素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A. 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B. 外凝集素为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C. 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D. 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答案:B题解: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外凝集素为非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它凝集红细胞或沉淀糖结合物。外源凝集素存在于植物(如种子),无脊椎动物(如蜗牛)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卵)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从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从菜豆中可提取抗A凝集素;从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分别均应用于临床输血实践中。47.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答案:D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的频率为:O型45%,A型41%,B型10%及AB型4%。因此,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AB型。48.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答案:B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B型,其次为A型。49.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AA型BB型CO型DAB型答案:D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AB型,占90%左右。50.下列哪位是最早发现ABO血型ADaridsohnBLandsteinerCDausetDWeil答案:B题解:1901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以后他又发现了红细胞的MN、P、Rh 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51.人类首先发现的红细胞血型是ARh 血型系统BKell血型系统CABO血型系统DLewis血型系统答案:C题解: Landsteiner首先描述了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系统A型、B型及O型。二年后Landsteiner的两位同事Sturle和von Descatello发现第四个ABO血型AB血型。52.下列哪位是首先叙述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ABernteinBLandsteinerCLevineDPayne答案:A题解: 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于1924年由Berntein首先叙述。Berntein证明了各个体具有双亲遗传一个ABO基因,而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BO抗原系由这两个基因共同决定的。53.关于红细胞ABO血型特性下列说法哪项正确A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B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C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