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展及培养课件.ppt

    • 资源ID:1825646       资源大小:907K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展及培养课件.ppt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与想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第四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与培养,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记忆具有阶段性:编码(识记)、存储(保持)和提取(回忆)。,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记忆过程,计算机信息加工过程,通过键盘输入数据,在硬盘上保存数据,在显示屏上呈现数据,提取,储存,编码,再认或回忆,保持,识记,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1、记忆与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时态感知觉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联系:对象都是客观存在,感知觉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感知觉的进一步加工。2、记忆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有选择的心理活动过程 (外界输入的信息要编码成为人脑可接受的形式;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反映是有选择性的;记忆依赖于已有知识结构)3、记忆只是保持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是在人脑中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二)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语义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如对数学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内容的记忆。(3)情绪记忆(情感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2.按大脑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长短,(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 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有0.252秒。容量很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保存的信息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就会很快地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它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系统进行保存。,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2)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为短时储存阶段。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信息编码方式可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信息保持时间约为1分钟以内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即记忆的广度)具有明确的意识性,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或精细加工,就进入长时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3)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保存的时间长,可以是一分钟终身 容量非常巨大 信息大多数以自然语言为中介进行编码,视觉表象也可以作为编码的中介。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命题网络的方式被保存。当需要再现时,网络的某一个有关部分被激活,有关信息被提取则转入短时记忆,随之得到再现。,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三种记忆的比较,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二、记忆过程的分析,(一)识记,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与输入过程。它是记忆的首要环节,是记忆的基础。,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指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它受刺激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的影响。同时和人们的兴趣、需要、强烈的情感相联系着的事物都容易被记住。,有意识记:是按着一定的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识记。有明确的目的,并从事了相应的活动,将极大提高识记的效率,,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在对识记的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的识记。我们记地名、人名、电话号码、外文生字,常常是利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运用有关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意义识记时思维活动积极,识记效果总比机械识记效果好,记得快,保持得久。,例如,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的实验中,他识记12个无意义音节,需要166次才能成诵;识记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5次才能成诵;而识记六节诗,其中有480个音节,只要8次就能成诵。因此,对于有意义的材料应尽量理解其意义,在它们之间建立较多的联系,以提高识记效果。对于无意义或意义较少的材料,如历史年代、外语单词、公式、定理等,可以找一些人为的联系帮助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保持保持是大脑贮存信息的过程,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一步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由识记通向再认或回忆所必经的环节。,二、保持和遗忘,保持的加工改造情况,各人因经验不同而不一致,在质和量上将产生变化。有个实验先让被试识记一些图形,而后要他们回忆并画出这些图形。把识记的原图形与通过回忆画出的图形相比较,发现有如下特点:有的重画的图形比识记的图形概括了、简略了;有的更完整、更合理了;有的更详细更具体了;有的夸张了;有的某些部分突出了等等(见图8-3)。,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二)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都称为遗忘。,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以自己为被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实验时,先学习一组材料,计算出记住它所需的时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学习,计算出重新记住它时可以节省多少时间,这方法称做“节省法”,以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重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多即表示保持的多。实验结果表明,在学习材料之后,隔20分钟重新学习时,可节省诵读时间582;一小时后,节省诵读时间442;第一天终了时,节省诵读时间337;六天以后节省诵读的时间已缓缓地下降到254。艾宾浩斯依据这个材料绘制成第一个遗忘曲线(见图8-4)。,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识记后在大脑中保留的经验,随时间的进程而逐渐衰减,即遗忘。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期内,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后来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种趋势。因此,在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很重要的。,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从遗忘的原因来看,遗忘有两类:永久遗忘:即对于已经识记过的东西,由于没有得到反复强化和运用,在头脑中保留的痕迹便自动消失,不经重新学习,记忆不能再恢复;临时遗忘:即对已识记的东西,由于其他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状态)的干扰,使头脑中保留的痕迹受到抑制,不能立即回忆或再认,但一旦排除干扰,抑制解除,记忆仍可得到恢复。例如,学生考试时,对有些试题,一时因紧张答不出来,待做了一半后,甚至交卷后,心情紧张缓解,便又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即临时遗忘。始终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叫永久遗忘,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这多半是由于没有按时复习的缘故。,(三)回忆回忆是大脑提取并输出信息的过程。分为两种水平:再认:再次识别出识记过的信息,即原始刺激再度重新时仍然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现:对识记过的信息的重现,即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一)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无意识记占优势2.有意识记逐渐发展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 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幼儿的有意识记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3) 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根据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可把有意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1.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但意义识记效果好2.幼儿的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在不断发展,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三)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儿童以及保持的时间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记忆的潜伏期是指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回忆之间的时间。,1.研究表明,儿童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2.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幼儿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儿童的情绪状态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3.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两种独特的现象幼年健忘:幼儿期健忘是指3岁前幼儿的记忆一般不能长久保持。这与儿童脑的发育有关。儿童脑的各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结构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更早发生的事情,表现出幼儿期健忘。 记忆恢复(回涨):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活动时间稍长就易引起疲劳,这样就可导致记忆中的抑制,使得当时记忆效果并不是最好的,过后抑制一解除,记忆效果反而好一些。,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五)记忆策略的发展,3.记忆中提取策略依赖成人的提示和情景相似度,1.较少使用复述策略2.记忆中组织策略开始发展,词形结合,意义编码,归类加工,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影响学前儿童记忆的因素,1.年龄生理的成熟比练习和高级策略影响更多,年龄越大,信息加工更迅速。,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2.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影响记忆的内容,还影响到记忆的过程和记忆策略的运用。,3.情绪状态研究表明:愉快的、重复的、可预测的活动和游戏是儿童学习和记忆的最佳时机,4.外加动机接受者以外的重要人物提出来的接受动机,接受信息的目的存在于接受活动之外。它可以克服学前儿童自觉性、主动性差的缺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二)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教授记忆的策略:复述、组织、选择性注意,培养有意记忆,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兴趣与主动性,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以形象的方式对物体进行操作和加工后再现的形象。表象具有如下特征。1直观性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直观、间接和形象的感性反映,反映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2概括性反映一个事物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不是一次感知的个别特点。不是某个具体事物的某个特点,是事物的共同特征,是一种归类的事物形象。表象的概括性和词语的概括性不同。表象是形象的概括,既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概括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词语是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去掉了非本质属性。表象是感知到思维过程的中间环节。,表象的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表象打破了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有概括性。2表象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活动前在头脑中形成“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表象,是人类心理活动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一、想象的概述(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头脑中有大量的表象2.在头脑中有操作表象的能力,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想象是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过去经验形成的暂时联系重新结合的过程。这个改造和新联系是大脑皮层内部各种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二、想象的种类,(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新颖性和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程度不同而分类,(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有无预定目的、意志努力,可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及培养,二、想象的萌芽,儿童最初的想象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 儿童语言的发生,是儿童想象发生的重要因素。想象正是借助于词语的概括性联系,对各种具体事物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配合。,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3.没有情节的组合,2.简单的相似联想,(二)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三、幼儿想象的发展,1.想象脱离现实2.想象与现实混淆,1.以无意想象为主2.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想象与现实,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四、幼儿的想象与“说谎”,在幼儿的想象发展中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种混淆想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其实是幼儿的想象。 “说谎”情况的出现,也可能与幼儿地认知特点有关。,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五、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策略,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幼儿的自由创造,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一、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二)思维的特性2.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程。,(三)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二、婴儿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一) 胎儿的记忆 婴儿的思维处在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但抽象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婴儿的思维发生在两岁左右。,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是婴儿思维发生的标志。婴儿概括的发生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的概括第二阶段:动作的概括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三、幼儿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三、幼儿思维的发展,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它有以下两个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2)最初对实物概念的掌握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发展过程是:小班幼儿:实物概念的基本内容代表幼儿所熟悉的某一个或一些事物。中班幼儿: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3) 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3-5岁)第三阶段: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5-7岁),三、幼儿思维的发展,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2.幼儿分类发展的四个阶段:(1)习性分类或随机分类阶段(2)知觉分类阶段(3)功能或主题分类(4)基于概念的分类,三、幼儿思维的发展,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三)幼儿判断、推理和理解能力的发展,1.幼儿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概念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从依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到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判断和推理。(2)从按自身的生活经验到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常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3) 常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2.幼儿理解的发展,(3)从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和深刻的含义,(1)从理解个别的、孤立的事物发展到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四、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一)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度,(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五、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通过活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1.对概括能力的训练2.分类能力的训练3.推理能力训练,(二),(一),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言语的概述,(一)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的过程。,(二)言语的种类,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外部言语,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理解语言的准备,语音知觉,理解语言的准备,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4-8月),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发音的准备,简单发音阶段(初生-3月),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这一时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1)单次句阶段(1-1.5岁)(2)双词句阶段(1.5-2岁)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2)词汇量迅速增加,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1)逐渐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2)韵母的正确率高于声母。(3)语音的发展受生理因素和语言环境的影响。(4)语音意识的发生。2.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汇范围的扩大(3)词汇的理解逐渐确切和深化,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3.语法的发展(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4)句子由短到长4.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二)早期阅读的发展,幼儿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画报,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发展的阶段:(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与教育策略,(一) 发音错误集中在辅音辅音发音的错误多集中在zh、ch、sh、z、c、s等音方面。教育策略:培养幼儿的辨音能力 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注意语言环境的影响,排除方言的干扰,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与教育策略,(二) 口吃 口吃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常常出现在2-4岁。 教育策略:创设宽松愉快的说话氛围 不要模仿别人口吃 引导孩子说话时不急躁 鼓励、强化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五、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选择适龄的读物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意见为幼儿表达意见提供机会丰富幼儿知识和经验,游戏法讨论法评议法求异法,第五章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智力是人类心理活动中各要素的综合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所具有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等的综合心理能力。,一、智力的概述(一)智力的概念,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二)智力结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人类的智力有两种,即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2.桑代克的三因素说 他认为,人类可能有三种智力:抽象智力 具体智力 社会智力,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彼此不同的7种基本能力或基本因素组成的,包括计算能力、语词理解、空间能力、语词流畅、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觉速度等。,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他以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来描述智力结构。,内容细分为形象、符号、语义、行为操作细分为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产物细分为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和蕴含,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言语语言智力(2)音乐节奏智力(3)逻辑数理智力(4)视觉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8)自然观察智力,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6.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行为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成分:(1)情境成分,(3)信息加工成分,(2)经验成分,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是推孟与他的助手在比奈量表的基础上1937年修订出来的。该量表首次采用智商的概念,提出了以下公式: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二、有关学前儿童的智力测验,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是韦克斯勒1949年为学前儿童和学龄初期儿童编制的智力量表。 韦氏量表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成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 第二,采用离差智商作为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离差智商通过比较表示相对的智力水平。,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三)婴儿的智力测验 1.格赛尔发展程序表 格赛尔和他的同事们于1947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设计了测量出生4周至6岁地婴幼儿发展程序表,该程序包括:(1)动作行为。孩子的姿态、头地平衡、坐、立、爬以及使用手的能力。(2)适应行为。在拿东西和摆弄物体时手和眼的协调。(3)语言行为。孩子对他人语言的理解情况。(4)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的行为。反映孩子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该量表是为测量出生2个月至2.5岁地婴儿发展设计的。它包括动作量表(测查婴儿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心理量表(测查适应性行为)以及行为记录(记录婴儿的情绪、合作性、对父母和实施员的反应、兴趣和注意的广度等)三项。,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一)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为一般智力(决定一个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2.智力复合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3.智力内容变化论 智力内容变化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布鲁姆发现儿童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他以17岁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三)智力发展的差异,1.超常儿童的特征(IQ在140以上的儿童)(1)浓厚的认识兴趣,旺盛的求知欲。(2)思维灵敏、理解力较强,有一定独创性。(3)敏锐的感知觉(4)对事物有很强的观察力。(5)注意力集中。(6)有精确持久的记忆力。(7)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富有创造性。(8)语言发展早、表达流畅。(9)进取心强,学习勤奋、有坚持性。(10)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2. 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凡是智商低于70者,就是智力落后的儿童,或称弱智儿童,其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和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整个心理活动水平都较低,很难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为生活难以自理,不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在学校里很难跟班学习等。,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四、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策略,(一)提供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1.教师应提供舒适、安全的心理环境2.教师应提供易于操作和探索的物质环境(二)发展观察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三)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一、创造力的概述,(一)创造力的概念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将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董奇,1993),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一、创造力的概述,(二)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以下三个特征:(1)变通性(2)流畅性(3)独特性,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二创造力发展的特征,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初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探究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创造想象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征,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教育行为,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三、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教育观念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受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的影响很大 如果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经常将听话、乖巧、思想不活跃的幼儿树为其他幼儿的榜样,则会束缚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相反,如果承认对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并且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孩子将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2.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主要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三种。 以宽容、民主之心对自己的孩子,有利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惯于发号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性、自由性,其探索行为常常在父母的训斥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由于缺乏实践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其创造性的火花也很难闪现。,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2.教养方式恰当的教养方式:(1)对规定和限制做出解释,允许孩子参与决策(2)恰当地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运用恰当的手段(3)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有益的刺激材料(4)能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沟通游戏、从事学业等方面的活动,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3.教育行为 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创造力的儿童其父母的教育行为有如下特征:(1)极力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兴趣发展(2)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家庭内外的事物(3)为孩子制定严格的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4)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多种兴趣,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3.教育行为 促进幼儿创造性倾向行为的教师的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鼓励幼儿利用普通材料进行创造性思维。(2)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3)借助绘画、音乐、舞蹈,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4)让幼儿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创造性素质的提高。,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二)内在因素 托兰斯和鲁思认为富有创造性的学前儿童具有如下特点: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五、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策略,(三)在文学艺术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1.文学活动2.音乐活动3.美术活动4.游戏,(一)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1.善待幼儿的好奇心2.允许幼儿犯错误3.鼓励与众不同的想象,(二)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发散性思维训练2.集中思维的训练,第六章 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2.情绪带有不稳定性和外显性,它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的,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就会很快消失。 3.情感具有稳定性和内隐性,少有冲动性。,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情绪状态的类型,一个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于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叫做情绪状态。情绪的基本状态一般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1.心境(心境是具有渲染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有持续作用的情绪状态。)2.激情(激情是短时间的、猛烈爆发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情绪的分化和发展,(一)原始的情绪反应1.本能的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这种情绪反应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二是原始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2.华生关于原始情绪的研究,(1)怕。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2)怒。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3)爱。爱是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情绪的分化和发展,(二)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1.布里奇斯的理论 她认为,出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 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嫉妒。,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2.林传鼎的理论他认为,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完全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即愉快和不愉快,两者都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3个月时,婴儿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4-6个月时,婴儿开始出现由社会性引起的喜欢、忿急。,二、情绪的分化和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3.伊扎德的理论她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的微笑和兴趣。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惧怕。6-8个月时,出现害羞。半岁-1岁,出现依恋1.5岁左右,出现羞愧、骄傲、焦虑、内疚和同情等。,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婴儿情绪分化的理论4.孟昭兰的理论 她认为,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8-10种基本情绪。情绪的诱因由开始的生理需要和防御本能向社会性诱因变化。 引起婴儿的刺激包括社会的、视觉的、触觉的和听觉的四种。,二、情绪的分化和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高兴 高兴是个体追求并达到所期盼的目的时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愉快的表现。 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内源性的笑。 6-10周后婴儿出现社会性微笑。 3个月后,与人交流时经常会笑。 3-4个月后产生哈哈大笑。 4个月左右时,婴儿出现有差别的社会性微笑。,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愤怒和伤心,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目标受阻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伤心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新生儿对不愉快的经历会表现出普遍的痛苦,如饥饿、生病等。6个月以后婴儿在遇到不愉快的经历时会更多地表现出愤怒。,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三)害怕,三、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害怕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的一种逃避情绪。 恐惧是在6个月以后产生并发展的。 到了一周岁末,婴儿会寻找他人流露的线索来决定情绪的反应。,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幼儿情绪的发展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提高 情绪表达的社会化,第七章 学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的丰富化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分化。其二,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情绪的深刻化是指情绪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展及培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