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解读课件.ppt
解读“医养结合”政策的现实意义,是家事也是国事,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四化叠加,产生了放大效应,给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难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养老呢?,养老,养老问题,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结合,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 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 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健康养老将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医,养,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政策解读,一、国家关于鼓励医养结合的6个重要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六)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 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 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完善医保报销制 度,切实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 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医养融合”,,即超越传统养老理念中只强调单一性的养老服务,而更加注重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兼得性,注重老年生活保障需求中“养”与“医”的结合,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在养老 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 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 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 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 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各地要统筹医疗 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 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3、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091号),(三)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任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的老年养护院等专业养老服务设施,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以及为 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养老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五)医养结合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 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 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 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之间的 转诊与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 卫生服务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研究制订老年康复、 护理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 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 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社 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6、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 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提供便利;按规定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要按规定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项目费用, 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扶持和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对民间资本投资举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 要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统一指导,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加强对养老机构中医师、执业护士、管理人员等的培训,强化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鼓励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医疗机 构中提供服务。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 务设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二、政策背景:建设老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原因,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1、人口老龄化,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报告表明,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 将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 三个新特征,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加,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1 年3月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指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 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 体老年人口6.23%。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 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 1240万人 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 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伴随而来的是健康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 多,且多是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的慢性病,且病情严重、病程更长。 随着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的增多,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对社会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提 出了新的要求,长期医疗护理服务需要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2、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2、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第一,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形成的独生子女趋势, 使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 家庭将会普遍存在, 将来甚至会 出现“8-4-2-1”的现象。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 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这就意味着, 一个家庭需要赡养照顾 的老人相对增多, 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减少,这种家庭成员构成态势, 将会使照料老人成为其他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第二,时代的发展变化导致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家庭晚辈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加上从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注重生活品质、自我发展和身心释放, 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于是,对老人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显得越来越少,而面对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越来越多的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问题,更是让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感到力不从心。,第三,是缺乏完善的家庭护理条件。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妇女广泛就业,老年人寿命延长,形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家庭。老 年人身边经常没有子女陪伴,其生病护理和日常照料非常困难,尤其是孤寡老人,生病时得到护助就更少。而家庭护理的主要内容还是主要针对各种疾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老人现存问题的对症护理方式,仍停留在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而没有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士的基本任务。,3、机构养老无法满足 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指出,目前在养老机构中,配备有简单医疗室的机构不足六成,其中民办养老机构为56.0%,政府办养老机构为52.1%,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仅占41.7%;而配备康复理疗室的机构不到20%。22.3%的养老机构既没有单独的医疗室,也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农村情况最为严重,其中西部农村60%以上的养老机构缺少专业医护人员。,在长期护理中,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是密不可分的。失能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患有慢性病,长期护理需要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在生活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医药治疗、饮食调理、躯体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有计划的护理。而依靠无医疗资质的敬老院的生活护理加上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是将生活护理和医疗和饮食护理割裂开,无法完全满足长期护理和医疗护理的要求。然而,真正满足长期护理理念的护养院还非常少,提供的床位也极其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在普通的养老机构接受照护,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众多,且患有各种慢性 病的比例非常大,但是养老机构在对以上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医疗问题 却不能提供解决方法。,4、大型医院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长期住院服务,一是老年人“押床”、“赖床”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限定病人医保报销金额,老年患者被迫不停地出院转院。,三、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1.养老业属长线投资,短期回收资金困难,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2.养老院人均收费约1000元1万元/月,除京、上、 广高投入、高收费,多数地区收费偏低,陷入亏损; 3.养老院医生及护理员难招,骨干人员难留; 4.今后养老产业的竞争在高端VIP会员制,一些缺乏 特色、无医疗保障的养老机构必亏; 5. 目前养老机构已出现了入住率低(5%30%), 竞争激烈、降价竞争的局面,若再冒出几倍、几百床位的高端养老院,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 6.目前慢性病众多,以二专(专科、专病)、二特 (特殊病种、特殊病人)、为五高人士服务的五星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是方向,但贵宾们对品牌、 品质及服务的要求极高,“宁可支出200万,也要多活20年!”,四、“医养结合”政策是否可以为我所用?,1、从医疗角度看: 政策对具有医疗能力的这类养老机构倾斜力度是很大的,有利于医疗业务的开展。例如: 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项 目费用,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在财政补贴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将养老机构 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行政 部门统一指导,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 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 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2、从经济收入角度看,从面上看,养老机构确实很廉价,在我省大部分的养老机构收费一般在每月15002500之间,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收费会低一些。,3、从科室角度看,有利于老年病、慢性病、康复、中医中药、 健康管理等专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相关专业医护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 增加各自的业务收入。,综上所述,国家推行的“医养结合”模式 的政策,对我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还需要多多学习领会,争取产生实际效益,促进我院更好更快地发展!,解密“医养结合”,一、什么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 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医:包括医疗诊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临终关怀等服务;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二、医养结合的特点,可归纳为八个字:“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就是把医院和养老院合二为一,让老年朋友在养老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医疗保障。,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重点,在养老服务领域,要求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 对医养结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四、如何推进医养结合?,1、要推进健康养老服务,强化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撑 。2、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 3、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药保健等服务的能力, 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健康查体及保健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4、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五、未来的“医养结合” 可能存在形式,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在2015年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指出,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长久之计。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四种存在形式:,1.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2.原有的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4.医养结合进社区、进家庭。,当我们在谈“医养结合”, 我们在谈什么?,医养结合 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1. 医养结合基本内涵与特点,从内涵上来讲,医养结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从保障目的来看,与传统养老模式一样,医养结合旨在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务,以使老人安度晚年;从参与主体来看,它联合传统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从服务内容来看,由于引入了现代医疗技术,它能够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从保障对象来看,尤其适宜处于大病康复期、慢性病、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从人性角度来看,它同时考虑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符合现代老年人“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需求。从广义范畴来界定,医养结合不仅是将传统养老保障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探索,还意味着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2. 医养结合与传统养老模式有何不同,一是提供服务内容的差异最为明显。医养结合模式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二是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各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主体,三是医养结合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而存在,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而运转。它可以和任何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供给。,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优势,医疗机构牵手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割裂的状态,可以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可以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可以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可以减轻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让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医养结合难题怎么破?,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全环节监管以及建立强制性、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一、首先应放开政策,降低进入医保的制度和隐形门槛,实现“双向转诊”。 二、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三、明确监管责任,多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全环节监管设立高一级的统筹协调部门,统筹协调区内养老医疗资源,强制“吃不饱”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近和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结对子”兜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统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由卫生部门批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成为有医疗资质的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纳入医保。这样既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养老行业护理水平的提高和老年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四、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全覆盖。 五、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应纳入社保管理体系。六、加强照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资本投入、健全的法律保障,人力资源的短板依然会让健康养老事业成为一个漏水的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具有不同专业层次的、经过系统培养背景的专业人员。因此,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护理教育势在必行。,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