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学ppt课件全套.ppt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套,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情景导入,教学目标:1、认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历史原因。2、对比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3、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在反抗殖民统治斗争中的主要事迹及杰出作用,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圣马丁,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一些国家纷纷独立,宗主国的残酷掠夺和压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自主预习,1857年1859年,封建王公,章西女王,失败,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这一地区曾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又都是从拉丁语演变而来的,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合作探究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独立前的拉丁美洲,西班牙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大 西 洋,太 平 洋,巴 西,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里劳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选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圣马丁,由北向南,由南向北,南美洲南部,2.拉丁美洲独立的进程,南美解放者杯,17531775,17751858,合作探究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据统计: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纱由不足100万匹增加到了5100万匹以上正如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了一片了。” 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野蛮掠夺,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印度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进一步加深了。,合作探究,章西女王克拉什米巴依,1858年3月,英军围攻章西城。女王已经做好应战准备。她训练了一支强兵,亲自巡视城堡,检查武器,实行坚壁清野,几次打退英军。但是他们缺少外援,最后英军突入城里。起义者一个个拼死搏斗,场面悲壮感人。章西女王和少数人突围,转战外地,最后单枪匹马勇战敌军,不幸中刀牺牲。这时她刚23岁。,合作探究: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1、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被英军各个击破。,2、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超西班牙和葡萄牙。,19世纪初,19世纪中(1857-1859),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封建王公),胜利,失败,赶走了西、葡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归纳比较,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归纳总结整体感知,背景,影响,背景,经过及代表人物,结果,结果,经过及代表人物,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地区大部分国家采用拉丁语作为国语,这一历史状况是哪两个国家的殖民扩张造成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A. B.C. D.,达标测试巩固新知,B,2、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与“南美的解放者”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章西女王 B罗伯斯庇尔C玻利瓦尔 D拿破仑,C,3、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的鲜明特点表现为( )A.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B.由封建王公领导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南北联合,协同作战,D,4、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说:“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他们的土地的产品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东印度公司要与印度进行长期的贸易合作B.英国要把印度变成他们的市场和原料产地C.东印度公司和印度的贸易是互惠互利的D.英国要对印度采取高压的侵略政策,B,5、19世纪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手工业者破产失业,一些封建主的利益也受到影响,印度各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全国到处是反英的吼声,民族起义在秘密酝酿之中,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印度民族起义( )A.爆发的原因 B.主要的经过 C.最终的结果 D.产生的影响,A,6、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D英国的殖民统治,D,第2课 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情景导入,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教学目标,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2、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影响。4、体会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带来深远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2、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_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_;鼓励兴办_,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_;派遣_,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富国强兵,中央集权,常备军,手工工场,农奴,留学生,自主学习,3、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_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军事强国,近代化,农奴制,知识点二 废除农奴制4、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_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5、1861年,_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_,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_。6、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_,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_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人身自由,出钱赎买,农奴制度,资本主义,现代化海军、炮兵、骑兵与科学院,合作探究一: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由于彼得一世进行欧化改革,为适应欧化改革的需要,利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西化,彼得大帝强制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适应其把俄国建设成西方强国的愿望。,剪胡子,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请回答:你认为普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1)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2)改革推动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此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合作探究二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材料三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解放农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思考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而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掠夺,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归纳小结,相同点: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不同点:背景不同: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改革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改革的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1、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反映出彼得一世()A强迫农民服役 B强制农奴劳动C加强中央集权 D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达标检测巩固新知,C,2、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是( )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增强了俄国军事、经济实力 巩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俄国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A. B. C. D. ,B,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C,4、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尽管他(如右图)的改革不彻底,但终使俄国步入了资本主义门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他是( )A.伊凡四世 B.彼得大帝C.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D,5、亚历山大二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本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势力,A,6、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B,第3课 美国内战,“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情景导入,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排名第一的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重的总统呢? 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美国内战中去一探究竟。,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内战的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理解北方在美国内战中取胜的原因和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3.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林肯一生致力于争取民主和种族平等的事迹,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获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尊敬。,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中期的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南方却以_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北方为发展工业,要求_,南方反对提高关税;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北方主张_,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2、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林肯主张_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方战争”。3、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_。,种植园经济,提高关税,禁止奴隶制度,限制奴隶制,失利,4、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_,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5、_年,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6、1865年,_被刺。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总统。7、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_。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_,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得,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林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奴隶制度,美国的领土扩张,合作探究一 美国内战的背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出售94名原产地的健康黑奴,其中有39名成年男子,15名男孩,24名妇女和16名女孩。,南方拍卖黑奴的场景,下列材料反映两种经济制度哪些方面存在矛盾?材料一:南方的种植园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运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批工业品。,原料、市场,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材料二:北方资产阶级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工业,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主张自由贸易,使其得到廉价进口货。,材料四:对于新扩张的西部领土,北方希望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南部希望以蓄奴州身份加入联邦。,材料三:南方种植园主采用奴隶制生产方式占有大量劳动力;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关税,劳动力,处理西部土地,双方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斗争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土地” 林肯竞选演讲词,1、文中的“房子”是指什么?2、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指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3、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4、这段话,反映了林肯的哪些主张?,国家,种植园奴隶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希望联邦避免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度。,林肯的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因而林肯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南部奴隶主认为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政府会威胁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叛乱。1861年,南方11个州宣布组成“南部联盟”。,小结:美国内战的历史背景,1、领土的扩张,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和 (根本原因),3、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斗争焦点),4、1861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导火线),阅读课文,分析图表,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图表分析谈谈你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并说明理由。2、战争初期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3、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扭转了这一局面?起了什么作用?4、北方军队获胜的原因?,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合作探究二 北方局势扭转的原因,宅地法,凡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即可在西部获得一块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后,即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境内的黑人奴隶即视为自由人,可应招参加联邦军队。”,作用:上百万黑奴获得自由,使联邦政府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扭转了战争的局面,为联邦政府夺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作用: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参战积极性,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3、转折:,2、初期形势:北方节节失利。,1、开始:1861年南方宣布脱离联邦,南北战争爆发。,4、结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南方投降,北方胜利,小结:美国内战的过程,美国内战北方胜利的原因:,北方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广大士兵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 的支持,人心所向,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北方军队的战斗具有正义性,(根本原因),合作探究三 北方胜利的原因,1865年林肯遇害,合作探究四 评价林肯和美国内战影响,获得自由的奴隶对林肯充满感激。,林肯的被刺,引起了国内外的震动,马克思认为:“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没有林肯,就没有今天的我,是他让我的 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评价林肯,林肯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使美国迅速崛起,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材料一: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南北战争对于美国日后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大国崛起,(2)使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材料二:从1859-190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由18.8亿美元增至130.4亿美元,增加了约6倍。其中,钢产量由1.2万吨猛增至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石油开采量从50万桶增加到两亿桶以上;机器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为迅速,(3)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美国迅速崛起,成为西方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大国崛起,阅读材料分析美国内战影响,焦点,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不可调和,黑人奴隶制废存问题,根本原因,导火线,转折,结果,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获得胜利,意义,性质,美国历史上 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林肯就任总统,归纳总结整体感知,1、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更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度,能赢得美国人民尊敬的美国总统并不多,美国人民心中却有两位被誉为“开国元勋”和“黑奴解放者”的伟大总统,他们分别是( )A、华盛顿、林肯 B、杰斐逊、杜鲁门C、华盛顿、里根 C、罗斯福、布什,A,2.美国内战前,南北矛盾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C、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D,达标检测巩固新知,3、南北矛盾的焦点问题是( ) A、关税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向西部领土扩张的问题 D、争夺劳动力力的问题,B,4、美国内战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改革B.资产阶级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民族解放运动,B,5、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份文件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C,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情景导入,大国崛起日本,教学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幕府统治与锁国 政策。2、知道倒幕运动。3、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4、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_手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1853年_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幕府统治发生动摇。2、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采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动了_。_年,幕府统治结束,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_。,德川幕府,将军,美国,倒幕运动,1868,东京,3、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_”。 政治上:“_”,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_,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为口号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征兵制,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发展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合作探究一 幕府统治的危机,归纳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危机:社会危机,对外闭关锁国,美国叩关(黑船事件),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确立明治政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合作探究二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阅读教材P1516内容,概括明治维新的内容,思考这些措施如何化解了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的?,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东京,京都,大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明治时期的缫丝厂,穿西装的政府官员,(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从背景上看: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从准备过程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 的支持;(3)从内容上看: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4)从国际环境看: 19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改变落后的面貌,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明治维新积极影响,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资产阶级侵略扩张的贪婪欲望和传统武士阶层的冒险主义结合,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思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国际环境等分析。,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 要积极支持并投身到改革中;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5.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归纳总结整体感知,文:文明开化,经:殖产兴业,军:征兵制,政:废藩置县,明治维新,武装倒幕,内忧外患,影响,消极,积极,达标检测巩固新知,1、“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面对“生存危机”,日本实施了( )A.大化改新 B.百日维新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C,2、明治维新中,在经济上为了向西方学习日本政府提出了( )A.武装倒幕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C,3、麦克莱恩在日本史“明治维新”一章中引用如图,用以说明(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D.富国强兵,C,4、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B.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C.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保留了天皇制,C,5、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性质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C.改革教育制度,采用新式教育D.穿西服、吃西餐,生活习俗西方化,B,6、某校九年级学生李强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C.改革促使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