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授课ppt课件.pptx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三单元再现鲜活人物,【学习目标】1.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手法。3.体察梁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戊戌( )莅临()迥乎不同( )精悍(), 语言知识强化,蓟北()箜篌( )酣畅()步履(),w x,l,jin,hn,J,kn hu,hn,l,(2)多音字,屏,屏息()屏营()屏风(),强,强壮( )勉强( )倔强( ),解,解释()押解()解数(),禁,禁受()禁令(),角,角度()角色(),饮,饮水()饮马(),bnbnpn,qinqinjin,jijixi,jnjn,jioju,yny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覆()屐()履(),(2),焊()捍()悍(),(3),戌()戍()戎(),(4),沧()苍()怆(),颠覆木屐步履,焊接捍卫强悍,戊戌戍守戎马,沧海苍茫悲怆,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博闻强记:_(2)叱咤风云:_(3)迥乎不同:_,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错点提醒:这是个形容词,不是动词。,形容声势威力很大。,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错点提醒:容易当成说差别不大的词来用或作语意重复之用。,(4)短小精悍:_(5)涕泗交流:_,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眼泪和鼻涕同时流下,形容非常悲痛。,短而有力。错点提醒:容易用错对象。,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张先生每天勤奋读书,博闻强记,从不懈怠。()(2)小品演员潘长江生得短小精悍,他的表演技艺精湛出群,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3)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答案用错词性,(4)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一脉相承的特色、趣味差不多,只是语气表现有点迥乎不同。(),答案语意重复,和“有点”矛盾,2.辨词填空启迪启发启迪:开导,启发。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江苏泰州的“梅兰春酒业”就是我们在做好大企业品牌的同时接手的一个小企业案例,对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更有 意义。张俊提出的“留住雷锋的人”这个概念给了我们很大 ,我们正在考虑,是不是在最后加入雷锋死后他的战友沿着“雷锋足迹”重走“雷锋路”的细节。,启迪,启发,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1.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梁实秋2.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梁实秋3.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梁实秋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5.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翻译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二、背景展示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便是梁实秋先生对这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从标题看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三、文体知识演讲词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1)叙事型: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且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品读研析,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今天上课之前,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他是广东新会人。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 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同学们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课堂导语,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的时候应在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这位真实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通读整体感知,右面是本文主要内容框架图,读完思考后面的两个小问题:(1)请在图中的空缺处填入能体现梁任公外貌和气质特点的四个四字词语。答案短小精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答案,(2)请在图中的空缺处填入能体现梁任公演讲内容的两个四字词语。答案丰富有趣旁征博引,答案,1.认真阅读文中具体描写本次演讲的段落,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这次演讲的。答案作者分别从以下五个角度写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出场时的肖像,开场白的神态和腔调,朗诵解释箜篌引对“我”的深远影响,讲课中间的旁征博引,讲到紧张时的表情神态。, 深读重点探究,答案,2.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答案箜篌引只有十六字,非常简短,但经梁先生一讲解就“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足见梁先生讲得逼真、深刻,从侧面衬托出梁任公才华横溢。3.“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表现了梁任公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说明他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喜共命运,表现了他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答案,4.梁任公先生讲到桃花扇竟“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为什么?答案讲到桃花扇想必他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国家。由南明王朝的腐败无能以至灭亡联想到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以至灭亡,所以“痛哭流涕”;讲到杜甫的诗又“张口大笑”是因为诗中有收复失地的畅快。从这些文字中体现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答案,5.在写梁任公的演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他的学者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背书敲头、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答案,必备知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别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散文以写实为主,更多的是作者的个人感情在人物形象上的直接投注;另外,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不讲究完整性,讲究的是突出具体事件、某个细节,这些具体的事件、细节对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题非常重要。鉴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6.课文最后一段中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你怎么理解“热心肠”?,答案,答案“热心肠”指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热心肠”还指梁先生的真实。他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面前,不做作,不掩饰。从三个地方可以看出: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氏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热心肠”还指梁先生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用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困惑中的学生,指明了他们的学路,以至于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可见,文中所说的“热心肠”并非是指帮助别人,而是指他用一腔热血、一腔爱国热情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来感染人、教育人、熏陶人。,有人认为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在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先生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案(观点一)我不同意。因为从文章中看不出晚年的梁任公先生有什么政治热情,通篇讲的都是他的学术成就。(观点二)我同意。从演讲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授课生动投入,更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此次演讲写于民国十年左右,当时的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所以,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流露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多读厚积,刻画人物肖像的技巧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特别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梁任公先生演讲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就非常出神。文章第三段作者用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出梁任公先生的外貌。从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四个方面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精明强干和潇洒气度。, 读技法 勤练笔,【技巧点拨】(一)肖像描写三规则1.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2.要符合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会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呈现,抓住这些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这一个”的重要方法。如孔乙己的长衫,少年闰土的“银项圈”,中年闰土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等。,3.要展示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气质的肖像特征来写。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二)肖像描写三技法1.借助电影的“特写镜头”来刻画肖像即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正在这时候,那位褴褛的广东人,又在湖边吹起了笳笛,他拖着一双泥污的脚,鼓起了双颊,轻巧地运用着他那多节的手指,一面走一面吹,不管他的衣衫已经湿透,那雨如珠般饰着他的斑白的头发。,2.采用绘画中的“漫画笔法”来勾勒肖像即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肖像特征做幽默、诙谐的描绘,让读者对人物特征能够心领神会。如:我们这样修福为善的人家,却偏偏的的确确地出了个搅天搅地的活宝小我五岁多的弟弟刘大海。仅他的外型就足以让我蒙受不白之冤,因为大海一点也不像大海,而是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巴、小个子,瘦得的确“正看有点像铅笔,倒看像张挂历”,3.借鉴雕刻的“浮雕笔法”来立体展示肖像即在立体展示所写人物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在调动起读者一定的审美期待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极富个性的、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加以刻画,使所写的人物像浮雕一样“定格”在读者眼前。如:他很瘦,黝黑,但结实。一条明景蓝裤子,膝盖前两只“眼睛”,很显眼。,【迁移运用】在你求学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老师的肖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借鉴以上刻画肖像手法的任意一种,来刻画一位老师,不少于200字。答案(示例)第一次见到他,实在很难将他与我心中的老师形象联系起来:他有一张职业拳击手才具有的脸脸上肉不多,但整个脸上的骨骼与肌肉都棱角分明。况且,他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平添了几分煞气。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还伴随着压抑。再则便是那双眼睛,一双不怎么漂亮的眼睛暗藏在茶色的眼镜片后面,那眼皮永远是耷拉着的,似乎表示它很疲倦,但只要你走近跟前去感受他那逼人的目光,便会知道所谓“疲倦”绝对是个错觉。记得当时,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牛仔服,一股原始而粗犷的气息从他体内溢出。然而,人不可貌相,他是我碰到过的最和蔼可亲的老师。,答案,1.课本素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作者在描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又分明表现出梁任公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情怀。这说明此时的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已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 读素材 善积累,【运用示例】走过刀耕火种的历史,走过风云变幻的岁月。祖国,饱经了日月风霜的洗礼,也饱经了金戈铁马的动荡。曾面对沙俄的舰炮、日寇的屠刀,也曾面对列强的谎言、军阀的混战,万里长城记录了一幕幕腥风血雨,滔滔长江流淌着一股股苍凉悲壮。然而几千年来,祖国历尽艰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并在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正如梁启超,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虽一次次欲借“强人”之手,以圆“壮我中华”之梦,却一次次因“所托非人”而失败,但他的爱国情怀从未改变。正因为有许多像梁启超这样的爱国志士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更加幸福安康!,2.课外素材姚明的爱国情姚明是中国体育运动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但他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坚韧的职业体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深受广大球迷的喜爱。球场上的姚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关于他的负面新闻都是零。作为一名在美国打球受到全世界注目的中国人,这样的表现就是在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敬和赞誉。,2008年4月4日,因脚伤停赛的姚明回到北京,短暂休息一宿之后,在中国篮协安排下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简短的介绍之后,有位记者问:“请问你什么时候回美国?”这本来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姚明马上纠正记者的提问:“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是回中国,去美国。”话音落地,全场响起一阵自发的掌声。,好一个“回”字,好一个“去”字。一字之改,包含的却是多么深挚的爱国情!这样的爱国情怀,其实在姚明的体育生涯中是贯穿始终的,特别是他出国去NBA,打球后开始的。从2002年进入NBA,到2008年,凡是有代表中国男篮参加的重大比赛,姚明都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参赛。有一次,姚明在接受休斯敦纪事报采访时说:“在我来NBA之前,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来到NBA之后,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标。只要能让我进国家队,不给我报酬没关系,没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让我当板凳球员都行。因为能为国家而战是一种荣誉。我第一次穿上国家队球衣时是17岁,第一天拿到球衣时,我像模特一样在镜子前摆弄它。球衣对我来说确实有点大,但能把我的名字印在上面是一种荣誉。”,【选材感言】说一件事容易,做一件事难;做一件事容易,一直做一件事难。姚明用自己的言行,为所有明星们树立了一个爱国的榜样。时下,爱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某个明星个人的事情,而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梁启超的治学“六力”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一生著作等身,因其数量多,且所涉学问门类广,同辈人称梁启超为“无所不通的杂家”,郑振铎则戏称他为“广零散”。梁启超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除1898年的戊戌变法,民国初期政坛之作为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的影响。梁启超具有超乎常人的治学禀赋,突出表现为“六力”:学力、魄力、精力、毅力、效力和记忆力。, 读美文 会赏析,学力。梁启超的著作被编为饮冰室合集,仅从目录中就能发现其学力之惊人。这部巨著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文集,二是专著。前者包括论文700多篇、诗话1种、诗词300余首,后者包括成书104种。超过700万字。此外尚有未刊原稿残稿多种,总计超过1 000万字。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法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国历史,不仅内容庞大广博,且都具有原创性,见解独到,显示出“百科全书”式的气派。,魄力。梁启超在著述方面,具有惊人的魄力,郑振铎称之为胆力。例如,1926年,梁启超已经病得很严重了,按医生诊断,割去一肾(却被庸医误割了好肾),但就在此时,他拟出中国文化史的写作提纲。这不仅表现出一种对病魔的蔑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梁启超治学的魄力、胆识。到第二年,他写下了30余万字的著述。这时,他除了完成在北京图书馆担负的工作外,还在清华和燕京两所大学讲学,正应了他自己“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的名言。纵观梁启超的一生,他一直都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其精神令人感佩不已。,精力。1917年初,梁启超在清华演讲时说:“人之精力,使能集中,则常超过其平时所不能至之限量。古人有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哉斯言也。”同时代的学者说他:“精力极强可连三四昼夜不眠而精神仍不萎靡,焕发如故。晚年之生活,精神颇感痛苦。然而即在此种痛苦环境中,仍本孜孜不倦之精神,埋头苦求,研究学问。此种坚苦卓绝、自强不息之精神,诚为空前未有之一人。”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说“每日埋头埋脑著书”“差不多夜夜都做到天亮”。每天写五六千字,多则上万字。长达五六万字的清代学术概论,只用了一周时间写成。戴东原哲学共1.7万字,是他接连34个钟头不睡觉写出来的。不能不惊叹其过人的精力!,毅力。梁启超治学的毅力也是惊人的。其中包括严格的自我克制,生活规律化,合理地利用时间等。1928年,梁启超56岁,肾病又复发,而且日益加剧,但他不肯空息时日。在病床上,他“犹著辛稼轩年谱以自遣”。他把著书立说作为一种乐趣,所以他能做常人不能及的事情。这也是他能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他的学生回忆说:“(梁启超)刻苦勤勉,无时或怠,其起居饮食全有一定时刻,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冬夏,5点即起,平时每日工作10小时。在工作时间,不接待宾客,偶有来访者,谈话时刻不能逾一小时,逾之即婉言辞却。在清华时,斋门挂有除研究生外,无要事莫入的招牌,非倨傲也,光阴宝贵不得不然也。”,效力。梁启超写作效率极高,“草一稿片刻即脱”。一经动笔,便一泻千里,涌汇成篇。仅1920年初到1922年秋约两年半时间里,他就写了100万字的著作。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陈达教授曾回忆说:“我在学校作清华学报总编辑时,思永(梁的次子)在我的班上做学生。有一次我跟思永说,你跟老太爷说,来篇稿子吧。稿子来了,出我意料之快。我一看,可了得,里面写了中国有史以来各学派的地理分布,各学派的内容和比较,各学派的代表人,这些人的下面又有几人,其生卒年月,著作名称,地理分布,等等,真是洋洋大观。这篇东西,如果让我来写,起码得半年。”,记忆力。与此种高效率相得益彰者,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梁启超具有聪敏的禀赋。他“聪明灵悟,脑力最敏,读一书过目成诵”。他4岁入学,6岁即读毕五经,是年开始读史,“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0岁时,梁启超去广州应童子试。与一些父辈人同乘一船,在旅途中大家吃饭时,一位先生指着盘子里的咸鱼让梁启超咏诗,他略加思索,即吟曰:“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于是,“满座动容”,梁启超的神童之名自此开始越传越广。不论是他的儿女,抑或是同行、学生都记得梁启超的惊人记忆力,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说,梁写东西很少翻书查资料,资料全记在脑子里。,梁启超能取得如此成就,天分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如没有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只会落得个“江郎才尽”。(节选自文史天地,有删改)【读后启悟】梁启超是一代文化巨星、学术巨人,被誉为“无所不通的杂家”。其超乎常人的治学禀赋,突出表现为“六力”学力、魄力、精力、毅力、效力和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叹服梁先生那与生俱来的超人天分时,更应该看到他后天的勤奋与努力。,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九爱国1.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译文为国家解危纾难不惜奋勇献身,看待死亡的态度就当作回归故里。解读曹植的白马篇描述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少年游侠形象,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作为曹操之子,曹植深受父亲影响,不仅文学造诣很高,也对国家大事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在诗文中屡屡流露。在杂诗中,曹植也有“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类似表述。虽然后来在与兄长曹丕关于继承权的竞争中落败,但曹植的爱国情感却通过作品得到了永远传扬。后人对白马篇一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唐代学者李善说此诗“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清代学者朱乾说“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而“视死忽如归”也演变为成语“视死如归”,形容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惜牺牲的高尚品德。, 读国学 厚素养,2.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地位虽然卑微,却不敢忘记忧虑国事。解读病起书怀全诗为:“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1176年,五十二岁的陆游被罢免官职,居住在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度生病卧床,病愈后挑灯夜读出师表,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此诗。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传世名句,表达着诗人虽然经历坎坷挫折,即使地位卑下,却始终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与爱国情怀。而陆游临终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成为爱国诗歌的绝唱,被朱自清先生评为“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3.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对联解读明朝晚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当时一批正直官员、学者对黑暗的现实不满,经常聚集在一起,评议朝政,表达针砭,组成了一定的团体。由于得罪皇帝,顾宪成被贬官回到家乡无锡,他修复了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宣扬政治观点,得到友人、学生的支持,逐渐形成后来闻名于世的“东林党”。顾宪成为书院撰写了这副对联,勉励学生在读书的同时,要关心国家大事,知道读书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一番无愧于心的为国为民事业。论语中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这一思想的源泉。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始终肩负推动社会前进的使命,也因此激励了爱国志士前赴后继,投身其中。在无锡惠山,至今仍保留着建于1613年的顾宪成祠堂,祠堂前悬挂的对联,正是这副名联。,4.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译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解读林则徐于鸦片战争后,被清政府革职,发配新疆伊犁。临行前,他写下两首诗安慰家人,也表达了自己面对挫折的坦然。其一“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林则徐一生都奔走在爱国的道路上。他主持的禁烟运动,成为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一大壮举。即使被发配新疆,他也不屈不挠,没有为个人的不幸遭遇而自怨自艾,而是投入了当地的建设发展事业,不仅实地勘察新疆地域,提出加强西北边防的主张,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新疆人民至今仍传颂其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