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docx

    • 资源ID:1816333       资源大小:332.79KB        全文页数:3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docx

    历史的制度分析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reconsideration 韩 毅 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序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是韩毅同志以其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经修改、补充和完善而写成的一本专著。这是一部近年来国内少见的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并对我国经济史研究提出系统思考的著作。作为一名老一代的经济史学工作者和作者的博士生导师,我对这部著作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史研究与以往的历史时期相比,不可谓不发达,也不可谓不繁荣。经济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拓宽,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加,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国经济史研究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经济史学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关心着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前途命运,也在思考着如何振兴我国经济史研究的良方佳策。在我看来,还是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经济史研究,不断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史学,同时也要大力地学习、借鉴囯际上先进的经济史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尽快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实现与囯际的“接轨”,实现经济史研究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西方经济史学自20世纪60年代的“新经济史学革命”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新的理论、方法和流派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其中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本理论,以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基本框架的“制度经济史学”,在经济史研究中渐显实力。特别是1993年美国的诺思教授因其在制度经济史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后,制度经济史学更是一跃而成为国际经济史研究中的主流。其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不仅极大改变了经济史研究的基本范式,而且对理论经济学以及政治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韩毅同志的这本专著,就是在全面考察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变以及各种流派学说的基础上,着重对其最新发展阶段-“历史的制度分析” 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无疑,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囯际化和现代化,是大有裨益的。历史的制度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和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夫纳.格瑞夫教授。虽然它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影响也越来越大。作者将其学术成就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历史制度分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缺少国家和中央的法律体系条件下的“自我实施制度”上,填补了以往制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大大地拓展了制度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二是它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博弈论与历史经验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制度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突破;三是在博弈论和制度分析的框架下,提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独具特色的“路径依赖”理论;四是对制度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谨缜密的理论分析和确凿翔实的经验论证,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见解和发人深思的研究结论。作者在充分肯定了历史制度分析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同时,还客观地分析了其理论上的不足和局限性。比如:关于“自我实施制度”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研究领域过于狭窄,以及博弈论与制度经济史研究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探索,等等。此外,作者还就历史制度分析对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做了深入的阐发和论述。例如,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决定了“自我实施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历史制度分析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研究自我实施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历史制度分析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为我们重新考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条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历史制度分析关于文化传统与历史路径依赖关系的研究,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历史长期发展道路和制度变迁轨迹的思考。应该说,这些观点是颇有深度而耐人寻味的。韩毅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6年考入辽宁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又专心致力于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的研究。他的这部著作,既是他近年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他为我国经济史研究如何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借以推动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囯际化和现代化所做的一次难能可贵的努力和尝试。希望他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不断地推出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研究成果,为振兴和繁荣我国的经济史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宋则行 2002年3月30日内 容 提 要西方经济史学研究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历史极为久远。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史学家们对制度的研究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状态,当然就不可能形成什么特定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内容体系。本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的大规模发展和“新经济史学革命”的蓬勃兴起,直接促成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和形成。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制度经济史学大致经历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史”和“历史的制度分析”这三个阶段。 “历史的制度分析”作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和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夫纳.格瑞夫(Avner Greif)教授。虽然它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其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别具一格的理论框架、灵活实用的分析工具以及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经济学界和经济史学界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历史制度分析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第一,它克服了以往的制度经济史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缺少国家和中央法律体系条件下的“自我实施制度”上,弥补了制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极大地拓展了制度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使制度经济史学能够通过分析自我实施制度的产生、存在、功能和作用,更好地说明影响制度选择与变迁的非法律因素的作用,更好地回答制度经济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历史经常不能成功地选择更有效率的制度?这极大地增强了制度经济史学对历史及现实制度问题的分析力和解释力,给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它在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运用历史主义的经验归纳方法分析历史制度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并没有沉湎于对方法论的空泛议论,更没有刻意追求方法论上的标新立异,而是着重于传统方法的实际应用,追求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的有机结合。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历史的制度分析对传统的制度经济史学方法实现了突破与创新。第三,它实现了制度经济史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格瑞夫十分敏锐地注意到,自我实施制度所具有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特别适用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完全可以把博弈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对自我实施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格瑞夫在博弈论应用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通过探索,格瑞夫不仅为博弈论在制度经济史研究中的大规模应用找到了较为有效的途径,而且也为博弈论本身从这一应用中获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四,它对制度经济史学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谨缜密的理论分析和确凿翔实的经验论证,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观点见解和发人深思的研究结论。由于历史制度分析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方面的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使得它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超越了传统制度经济史学的局限和限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在格瑞夫的研究成果中,我们经常会为他独辟蹊径的研究思路、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精巧别致的理论模型、厚重扎实的经验论证以及水到渠成的研究结论所折服。这也是历史的制度分析在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所在。同时,历史制度分析对于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目前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的目的是:第一,系统、全面地介绍历史制度分析的理论渊源、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工具和研究内容,准确地把握它的思想脉络、学术观点和理论内涵。第二,总结分析历史制度分析的学术贡献和理论上的局限性,对其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观评价。第三,对历史制度分析在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和改革实践中的借鉴意义进行总结分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书是按照历史制度分析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安排框架结构并层层展开论述的。具体内容共分八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勾勒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理论渊源和学术背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概括总结了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论特征和它在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方面的创新。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章,对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作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自我实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化因素与制度选择,影响制度变迁的综合因素与历史的路径依赖。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主要对历史制度分析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阐发其对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的制度分析 自我实施制度 制度变迁 历史的路径依赖 Abstract It has been a long period of time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which studies institutions and other related problems. However, in quite a long time, economic historians studied institutions unconsciously and unintentionally. Certainly, no special frames of theories and contents exist. Until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revolu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accelerated the emergency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Till the fifties of this century,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the neoclassic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nd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90s. Avner Greif, Professor of Stanford Univers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Although it engender only in a short time,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w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the world academic circles of economics and economic history for its distinct insights, creative research methods, special frame of theories, flexible analysis instruments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The principle achievements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clude: )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former research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government and no center law system, fills in the blank of the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greatly expands the realm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existence and function of the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s,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to explain more explicitly how non-law factors affect institution choice and institution change and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answer the key question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why can't history often choose a more efficient institution? This greatly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to analyze and explain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institutional problems, inputs vig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has done active study and gained profitably on how to use many methods synthetically, especially histor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It isn't limited to hollow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y, and doesn't deliberately pursue innovations of methodology, but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us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method, content and procedure together. Exactly at this point,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akes a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towards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methodology.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akes a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n the theory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Greif perceptively realized the intrinsic nature of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 which makes it applicable for game theory infrastructure. Game theor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instrument when studying the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s thoroughly. On this foundation, Greif attempts in many aspects on how to use the game theory, through which Greif not only finds the way that is helpful to use game theory in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but also creates a better condition for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n the appliance of game theory.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studies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precisely and meticulously, at the same time, conducts empirical demonstrations, hereby brings forward a series of original standpoints and profound conclusions. The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n methodology, theory infrastructure and analysis instruments make its abilities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 transcend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nd reach an extremely high level. Reading. Greif's research work, we are always filled with admiration for his ingenious train of thoughts, compact logic, unique models, well-knit experiences and consequent conclusions that come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Above may be the reason why world academic circl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more and m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possesses much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theory and present economic reforms. The goals of this essay are: Firstly,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the theory origin, research methods, frame of theory, analysis instrument and research substance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to grasp exactly its ways of thinking, scientific viewpoints and the connotations of this theory; Secondly,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academic contribution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to evaluate objectively its sta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ies; Thirdly,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use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or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ic theory and our present economic reforms. To reach above goals, this essay spreads the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inherent logic and infrastructure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ogether includes four parts, eight chapters: Part One involv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he origin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outlines the evolution skeleton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recommends the theory origin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Part Two includes Chapter Two, Chapter Three, generalizes the methodology characters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its innovations on theory infrastructure and analysis instruments. Part Three is consisted of Chapter Four, Five, Six, Seven,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e fruits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lf-enforcing economic institution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culture and institution choice, integrated elements affecting institution change and the historical path-dependence. Part Four comprises Chapter Eight, mainly evaluates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urthermore, and reveals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ic theory and Chinas present economic reforms. Key Word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 self-enforcing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change, historical path-dependence目 录第1章 绪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11.1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形成11.2新古典的制度经济史学31.3 新制度经济史学71.4 历史的制度分析121.5 本书的结构安排22第2章 历史制度分析方法论:历史经验的归纳方法252.1 经验归纳方法与历史主义传统252.2 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史学研究方法292.3 历史制度分析与经验归纳性方法35第3章 博弈论与历史的制度分析423.1 博弈论与制度分析423.2 博弈论与经济史研究473.3博弈论与历史的制度分析51第4章 自我实施的经济制度与远程贸易584.1 海外贸易、代理关系与不完全契约的自我实施584.2 “联盟”与隐含契约的自我实施634.3 “社区责任制”与非个人交易中的契约履行69第5章 政治制度、法律结构与经济增长805.1 自我实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805.2 “商人协会”与政府的“承诺问题”89第6章 文化传统与制度选择:比较分析976.1 文化差异与制度的选择976.2 文化传统与海外代理关系的扩张模式1006.3 文化传统与代理关系的社会结构1026.4 文化传统与制度创新和组织发展1056.5 文化传统与政治、法律制度1086.6 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与制度变迁1116.7 结论114第7章 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历史的路径依赖1167.1 技术变迁与历史的路径依赖:阿瑟与戴维1167.2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诺思的理论1187.3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历史的路径依赖:格瑞夫的贡献124第8章 历史制度分析的评价与借鉴1338.1 对历史制度分析的总体评价1338.2 历史制度分析的借鉴与启示141参考文献146附录一:研究论文153一、历史的制度分析述评153二、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 评价与思考161三、比较经济体制研究的新方法: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181四、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对东西方国家长期制度变迁出现轨迹分叉的新解释196附录二:格瑞夫的代表性论文选译:213一、历史的比较制度分析213二、微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视角研究制度问题的新进展221三、经济、社会、政治与规范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经济含义:从中世纪后期的两个社会所获得的反思242后 记(一)275后 记(二)278第1章 绪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的制度分析”(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是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在西方兴起的一种通过历史来研究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学说。这里所说的“通过历史”(through history)有两层含义:一是主要运用了历史的研究方法,二是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中的制度问题。从学术渊源和研究内容上讲,历史制度分析属于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一个分支或流派,也可以说它是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了解历史制度分析的学术渊源与理论背景,有必要先对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脉络作一概要介绍。 1.1 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形成 西方经济史学研究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历史极为久远。应该说,经济史学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那天起,就把制度及相关问题视为自己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始终如一地关注于制度及其起源、内涵和演变的研究。事实上,对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关注,也构成了经济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史学家们对制度的研究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状态,当然就不可能形成什么特定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内容体系。本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两项对其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这直接促成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和形成。其一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的大规模发展;其二是 “新经济史学革命”的蓬勃兴起。 经济史学对于研究制度问题的特殊重要性,是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认识到的。 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了经济绩效,二是制度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而无论对于哪个问题来说,经济史的研究在其中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通过经济行为主体和这些行为主体置身于其中的一系列交换关系来影响资源配置,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绩效的。而历史上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差异性,则为人们考察特定的制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源泉和基础。 参见North(1981),Williamson(1982),Olson(1982).同时,要说明现存制度的生成和演进,揭示现实世界中不同社会在制度及其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性,也必须从不同社会各自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去寻找答案,这就要研究所谓的“历史的路径依赖”( historical path dependence)。所有这些,使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共同认识到了经济史对于制度研究和制度分析的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也促使经济史学家们开始把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视为经济史学的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所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其进行自觉的系统的思考与研究。从而,使经济史学的研究主体在对制度进行系统的历史分析的观念和意识上,实现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飞跃。 从5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西方新经济史学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史学大变革。在这场史学革命当中,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及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普遍应用,在经济史学研究中引发了一连串的重大革新和变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为经济史学家们从事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特定的理论框架和专门的分析工具。这些新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史学对制度及相关问题的解释力,使得已经对制度分析有了自觉认识的经济史学家们能够运用这些特有的理论框架和专门的分析工具,去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制度及相关问题,并据此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特有的理论框架、专门的分析工具和较为成型的内容体系在内的制度经济史学的学科研究体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制度经济史学”(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 到目前为止,从西方的有关文献中还没有见到关于制度经济史的定义,对其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特征和性质也缺少科学的概括与总结。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制度经济史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其自身的发展。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制度经济史学大致经历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史”(The Neoclassic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新制度经济史”(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History)和“历史的制度分析”这三个阶段。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划分为上述三个阶段,除了它们在时间和理论的逻辑顺序上具有一定的先后承继关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关注的制度的类型与侧面不同,在进行制度研究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不同,所研究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这样,如果从我们的研究主题出发,既可以把前两者看作是历史的制度分析的学术渊源和背景,也可以将其视为与后者并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又各具鲜明特征的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不同流派和学说。 1.2新古典的制度经济史学 如前所述,从50年代下半期开始的西方新经济史学革命,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新:第一,在研究方法上,新经济史学首创用新古典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发展史,改变了经济史研究多年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的局面。此后,经济计量学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反事实假设方法等被普遍地运用于经济史学科的研究中,实现了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上的革命,开创了经济史研究的新时期。第二,在研究内容和体系上,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计算机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新经济史学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力和解释力,从而大大地拓展了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第三,新经济史学家们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从崭新的研究视角,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中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众多精辟、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见解和研究结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大量采用,使得经济史学家们对制度问题的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从此,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本理论框架,以计量和统计分析为主要工具,以历史上特定的经济制度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古典制度经济史学”,开始成为经济史学研究制度问题的主流。 新古典制度经济史所着重进行研究的是市场这一特定的经济制度。因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正是市场制度支配着历史上的各种交换关系,也是市场和其统一化的进程,培育了经济效率与增长。然而,这些假说并没有得到有力的经验的证实和事实的检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使其有可能对大量的有关价格、数量、和外生变量(如年龄、性别和不同产业的周期性质等)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并用于检验和评价有关市场制度及其内部关系的各种假说。 制度经济史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市场制度确实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存在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初步建立了劳动、资本和产品的市场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