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OC 102页).docx

    • 资源ID:1813370       资源大小:162.87K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OC 102页).docx

    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面向21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设计方案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进度计划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流程图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教育创新是实践教学的灵魂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路市场调查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1996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当时, 中国的社会学专业教学刚刚恢复了18年,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学刚刚完成了队伍的重建和资源整合,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加快了自己的转型步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时代需要,社会学专业究竟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崭新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成为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严格说来,社会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能够熟练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专门性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不仅应该学会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解答社会问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相对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现行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教与学”的静态模式中,由于对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方法的实质还缺乏深切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许多人还仅仅是站在传统的立场、用哲学和人文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学,这就势必会造成对社会学的狭隘理解,进而在教学活动中忽略对于学生进行规范的社会学方法的训练,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培养出基础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教育部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教学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即是存在着三个脱节:即理论与方法相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反复研讨,我们提出了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道德完善的合格公民;(2) 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合格的基础性人才;(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强调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鉴于社会学本身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又突出强调实证的社会科学学科,理论的主导性和现实的实践性并重就成为这门学科的特殊要求,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够牢固地掌握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知识,又能很好地运用所学去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社会学专业教学组织和管理中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提出了“适应时代变化,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探索一条社会学本科学生培养的新思路”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指导教师这三个本科教学的基本环节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三位一体”的社会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绘制了下述基本流程,如图所示:教师 学生 实践教学践lilunkech理论课程程 本流程图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设置得到进一步完善,师生互动得到深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出发点和核心,从而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合格人才。这种模式的具体阐述就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导师制度为保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追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 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学理论课程体系,强化对于学生的理论课程教育和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社会学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专门人才。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专业课),二是相关的特色课程(指定选修课),三是选修课程(任选课)。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社会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11门核心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和教师的配备等方面都尽量做到突出重点、优先配置;对于虽未列入核心课程但对于社会学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哲学概论等课程,都选聘最好的教师给学生开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确定了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特色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要求学生学习,并通过特色课程引导高年级学生尝试科学研究。我们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是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通识和专业培养的特点,在保持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要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拓宽知识面,广泛开设一些学科相关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我们延续了社会学专业传统中以中、外社会学理论为主打科目的社会学理论教学模式,开设了社会学概论、中外社会思想史、社会学说史、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现代)、社会学原著导读(双语)等理论课程,突出社会调查方法、市场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SPSS等社会学方法的教学,并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研究过程之中。2、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综合培养本科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学最重要的特色是两个方面:调查研究方法和对社会现象的综合研究。为此,应当促进专业课程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技能、方法的训练,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积极创造实践条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深刻把握社会学专业基本知识的内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我们贯彻课程体系改革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自1999年三月起,我们按照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先后在社会学专业本科96、97、98、99、2000、2001六个年级组织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富的经验资料。如何找到一条贯彻人才培养思想切实有效的办法,关键在于我们选择什么为突破口。在充分的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摸索出一条以“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夯实基础理论为重点、以锤炼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新路,突出“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强化实践教学是我们贯彻整套方案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种能力,四个阶段,五种措施,六项全能,综合创新,全面发展”。“一个中心”即:实践教学的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贯彻“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的原则,教师通过理论引导、方法训练和案例讲解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做到独立思考、自主选题、自行操作、实践检验,真正在实践中获得全面锤炼。这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和基本原则;“两个重点”即:实践教学必须强调理论和实践两个重点,也就是要在实践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认识自己是一个自己的研究者,必须学会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上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知问题,在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前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综合训练;“三种能力”的教学思路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并且把“观察能力”分解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项指标;把“分析问题”具体化为“设计研究方案”、“设计问卷”和实施研究方案等项内容,从而使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真正落在实处;“四个阶段”就是将20周的实践教学分为“理论教学”、“自主选题”、“项目实施”和“总结报告”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为此专门设计了实践教学流程图和实践教学推进计划,方面了管理和执行,从而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过程;“五个措施”即是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其具体做法是:1)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使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事可做、有事要做”;2)采取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选题报告”的方式强化学生“必须做”且“必须做好”的质量意识;3)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挑战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研究项目调动师生研究的积极性;4)强化考核,以实践教学进程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的考核要求;5)坚持效果评估,在每年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课题组长和指导老师分别作出完整地项目总结,并及时评估结果作为实践教学地方案的修改依据。“六项全能”即是我们通过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社会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所谓的“六项全能”即“人人都会自主选择课题研究、人人都会查询文献资料、人人都会撰写研究方案、人人都有机会担任项目负责人、人人都有能力开展调查和研究、人人都能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六项全能即是对上述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实施方案;锤炼了一支实践教学、辅导、实施和管理的教师队伍;较好地达到了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锻炼了学生的才干;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意的研究选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初级科学研究成果;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3、以导师制为保障,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以科学研究推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虽说导师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异地办学中师生联系较少的问题,但是,当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开始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思想、探讨专业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起,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作用就充分地被发挥出来了。 还可以说,这种本科生导师制是我们对实践教学成果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一般的本科生教学在前三个学年都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只是在最后的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向与自己关系较熟的老师请教而已。但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本科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从二年级开始就为每个课题小组配备了指导老师,由于本科生人数较多,一般而言是按照1比10的比例配置专门辅导老师,并实行导师活动日,每周周末学生和导师定期会面,由导师主持围绕一些议题进行学术讨论会。同时,导师还多方邀请国内外专家给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讲学,并鼓励本科生和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本科生导师制给本科生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气象。这首先表现在社会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需要将理论、方法很好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鉴于本科生思维尚不成熟,需要老师答疑解惑、积极引导、有效鼓励,因此,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积极捕捉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的思考方式。其次在于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去,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体验科学研究,培养同学们对社会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再次,这种制度化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成材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对学生成长形成了积极的推动力量。在这方面一个非常明显的收获是将这种专门导师辅导的制度延伸至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这种导师制的确立使得学生可以在一开始就有一个与自己兴趣接近的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将这个研究持续化,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创新点:1、根据社会学人才培养发展的新特点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要求,将高等教育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原则,具体化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六项全能”的提出,使创新教育的原则落实到了实处。2、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综合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的“六项全能”,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注重人才培养的循序渐进和延续性,提倡、鼓励创新,要求辅导教师加入学生的研究项目之中,以富于新意的科学研究项目,带动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兴趣,直至最终研究结果的出现,而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4、在国内高校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第一次提出并实施了建立“社会学专业实验室教学”的基本构想。主张应该把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工夫下在“选题准备”和“方案设计”的“实验室”教学阶段,并将其制度化,保证以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应用情况1、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到科研中,从1999年到2004年,社会学专业学生自选课题共307项,学生合作实际操作54项,其中邹刚同学的研究报告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调查报告被收入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精选精品;以王亮为组长的课题“因特网上的人际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被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网络社会学”方向的第一本专著互联网与社会学作为基本资料使用,课题组的部分成员还以此为基础参加了该书的写作;以冯景为组长的课题“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的报告助学贷款:能否皆大欢喜-对如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探索、以周亚平为组长的课题从个人借贷行为看影响信用因素的比较研究的报告信用极其本土情境分别荣获2002年、2003年甘肃省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以唐远雄为组长的“城市居民保险意识研究”的报告保险,想说爱你不容易获兰州大学“挑战杯”社科类二等奖;王卉的课题“兰州市国企职工买断工龄后出路研究”的报告买断工龄:国企改革的艰难之举荣获兰州大学君政学者奖,并代表兰州大学参加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国君政学者竞赛。2、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写出了面向21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教育创新是实践教学的灵魂、市场调查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SPSS统计软件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其中第一篇发表于科学经济社会年第期。主要负责人陈文江多次获得“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3、在社会学系主任会议上,兰州大学积极和兄弟院校的专家们交流,其中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模式的探新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和称赞,有的院校还吸收采用兰州大学的经验,该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在国际交流中,兰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好评,比如部分优秀学生成为了瑞典隆德(LUND)大学网上硕士研究生。4、一些企事业单位认可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部分在校学生参与了企业发展战略设计。5、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受到其他高校的好评,工作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面向21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 陈文江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虽然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目标不够清晰和缺乏有效的操作化标准的问题。必须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竞争、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文科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的熔炉。主题词:高校文科 实践教学 改革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中,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更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迈向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出一大批既有远见卓识、又有较强的务实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并最终致胜的必要条件。一、 高校文科实践教学的历史回顾社会实践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界对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伟大贡献。这个贡献不仅表现在实践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独创性,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实践教学开辟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其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又是其思想的精髓和最鲜明的理论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最有意义的实践就是人们所从事的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毛泽东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在提出指导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方针时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通过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参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选集)遵循这一思想,我国的高等教育甚至是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中都把社会实践教学列为教学结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几乎所有的大中学生在学期间都必须参与“学工、学农、学军”活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其具体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到工厂或农村开展学工、学农劳动;在大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校办工厂”、建立实习基地,对大、中、小学生全面进行军事训练,追求“用劳动的汗水冲刷学生头脑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磨炼他们的意志,把学生培育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由于这一时期实践教学追求的是以“改造学生思想”为标志的政治化内容,因而,期间的社会实践课程除一些理工科专业外,绝大部分对学生并没有明确的文理科区别和特殊的专业内容要求,也没有明确的业务考核的标准。作为一项政治化的要求,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教学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需要,也锻炼了学生自觉参与阶级斗争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但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学术创新能力的训练方面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恢复高考招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这一个阶段在形式上延续了以往的社会实践的基本过程:学校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面向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在工厂和农村、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相较于第一阶段的社会实践教学 ,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相对淡化了以往实践教学中所突出的思想改造内容,着重强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法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二是从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方法强化和提高学生对各种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和把握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实践教学已经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文、理科区别,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特征也日益明显。仅就文科而言,尽管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依然采用派学生去工厂、农村集中实习的方式,但还是有许多文科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变化,例如,中文系,新闻系的学生去报社、电台、杂志社等新闻媒体担任见习记者或编辑,学习新闻采写或实际的编辑工作;历史系的学生去有代表性的博物馆、考古现场或是乡村进行乡风民俗考察;法律系的学生前往法院、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参与处理各种案件的审判辩护工作;社会学专业的同学承担各种调查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科学研究和市场调研工作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或由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或科研单位、法院、媒体签定协议,每年安排学生前往实习;或接受上述各种单位的委托,利用学生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等等。实践证明,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无论是在实践的内容要求上还是在实践教学安排的制度化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它产生的积极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二、 以往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校文科的社会实践教学也应当同基础课、专业课和公共课程一样有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有一套相对成熟合理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文科各专业学科性质的不同和实践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就使得它很难像某一门课程一样在人员安排、教学管理、实际进展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标准,这样也就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放羊局面”,再加上经费限制、考研冲击和毕业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还是大有问题的。例如,自90年代以来,由于物价上涨、实践教学接待单位管理机制的变化等因素,实践教学的经费短缺成为阻碍文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严重障碍。个别专业如新闻、法律专业,由于学生能够参与对口单位的写新闻稿、处理法律文书等具体工作,加上这些专业在业务对口关系、人才输入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实习单位还能够接受部分同学前往学习。但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能够带学生的法官、律师、记者、编辑等人手有限,对逐年增加的实习生数量已经有了压力感。而哲学、社会学、中文、历史、经济等缺乏明确对口单位的专业,既有专业对口接待上的困难,更有实践教学经费的困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许多院校专业都采取一种相对灵活的变通方法,动员同学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内,绝大多数学生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一定的关系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缓解了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的接待压力、解决了经费问题,但实际效果上却是学校对实习的学生失去了监管。虽然在考核方法上也要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签署的实习鉴定、实习总结或实习报告等等,但对于那些不善于交际或是“过于”擅长交际的同学而言,这种“放羊”式的管理方式是很难达到作为实践教学环节所应当达到的教学目的的。与此同时,在高校学生分配的过程中,许多用人单位在基本确定了录用人员名单后,要求被录用人员先到单位实习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在试用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提前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嫌疑。为此,一些学校和专业为了课程的完整性和减少外在干扰的考虑,往往采用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以“毕业实习”为由安排实践教学,这样做的优势是一来可以保证第七学期以前的教学安排是完整有效的,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同学提供外出找工作的时间。尽管这种安排避免了前述的经费困难,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克服了找工作对教学活动的干扰等等,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的方面:其一是它使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很难实现,其二是这种方法也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事实上,各个高校、不同专业的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他们针对各自不同的专业需要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在这里,我们就高校文科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蕴含的共同性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探讨: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定位问题。尽管高校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但是,实践教学在现代高等学校文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它自身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它究竟是学生在经历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之后的巩固、强化和应用训练上的专业实习,还是开阔眼界、见识社会、提高觉悟、进行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实践?目前的实际做法表明我们对上述诸种问题缺少统一一致的认识的。事实上,就一般意义而言,实践教学既能够综合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的目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环节,还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化的课程定位,这样才有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严格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应该明确地被定位为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性教学,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实践性学习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教学实习”,以区别于、而不能等同于每年暑期由团中央、教育部学工委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问题。与前述问题直接相关,实践教学在教学培养目标上的具体要求究竟应该是什么?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提倡最多的是学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落实到具体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三个能力”的目标往往没有被转化为有明确专业要求、符合专业特点的具体目标,也没有形成一整套适合于考察、监督、管理的操作标准,这样就会使对“三个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流于一般性的号召。而疏于管理和缺乏明确操作规程和标准的教学环节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再次,是实践教学管理的操作化标准问题。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管理上。实践教学要像专业教学的其他环节一样,做到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有可以进行操作的实施计划、有充分详实的经费计划、有便于监督管理的考评措施,等等。但是,这样一些原本在正常的教学管理中必须做到的操作化标准程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往往被忽视了。这样,就难以保证各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管理规范、措施得利,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自然也就缺少了可靠的基础保障,教学活动也很难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三、 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文科实践教学改革新世纪的到来为人类展示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社会、信息革命,后工业时代,一连串的新名词伴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时代新潮如江河奔涌滚滚而来。而此时,已经初步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中国人已经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作好了基础性的准备工作。虽然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各种条件,但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文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在同国外同行平等对话、协同研究、共同促进学术发展的整体实力上,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尽管这其中包含着学科建设和评价目标上的差异,也包含着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形成的评价标准的不同,存在着由于学科、专业发展程度不同而实际存在的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但是学科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和人才培养全球化的要求却是不可逆转的。就国内的发展而言,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工业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市场化,已经初步地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接体现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高等教育,更应该表现出它引导社会发展的价值先锋的作用,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充分体现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等院校的文科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求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文科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是对学生进行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创新能力训练。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教学正是能够很好体现这种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高校文科的实践教学不仅不应当被削弱,反而要得到适度的加强。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现代学术发展和基础理论教学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要求。很难想象只懂得背书的大学毕业生会得到用人单位的欣赏。在人才市场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那些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而又能较好地应对挑战的创新性人才受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欢迎。而那些在校期间就有论文发表、获得各种奖励、能给用人单位提供出参与社会实践实际成果的学生更是供不应求,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面向21世纪的实践教学改革,核心的问题是要先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真正解决实践教学的定位问题。要把社会实践教学真正理解为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就必须像安排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程一样,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明确文科实践教学是一个与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同等重要的基本教学环节,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教学管理上真正解决文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有实施步骤、有监督管理措施、有考核评价标准、有成果展示等等。以保证实践教学不流于一般的口号和形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实践教学”的“学科化”和“课程化”问题,使实践教学本身成为一个有具体目标、有完整规范要求的学科,使每个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都能成为内容具体、要求明确、管理规范、效果显著的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解决了实践教学学科化的定位问题之后,还必须考虑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实践教学成为一个要求明确、专业特点突出、针对性较强的科学体系。尽管文科专业可以分为文、史、哲、经、社、政、法、管、教等九大类学科,每个学科依其学科专业性质不同又可被划分为理论专业和应用专业,但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在教学管理上对实践教学做出符合课程教学大纲标准的统一要求是可行的。这种统一、规范的标准要求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教学是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明确所学专业知识在整个社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实践教学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才能。2、教学目标: 每个专业应该依据自己专业的特殊性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目标。对于哲学、文史、社会学等理论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能够在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法律、新闻、经管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则应当强调学生在实际参与实际业务工作中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训练。尤其应当倡导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组织实施与管理: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上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作用,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负责、科学管理。应该在工作量计算、教师人员安排、具体指导内容方面有明确的要求,使教师的工作既有所依据又安心舒畅;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明确的安排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一开始就做到心中有数,照章而行、逐步推进;强化实践教学中师生的任务思想,杜绝教学管理中的教管脱节和滑漏现象。4、教学内容要求: 不同类型的学科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是有所差别的,但无论差别有多大,其内容要求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一致的。具体说来,具体的要求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实习,指到对口单位进行业务技能的实习和训练;社会实践,指到工厂、农村、街道及相关部门参观、访问、听取报告等;社会调查,指带着相关的研究问题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等;实验室学习,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文献资料的观摩、开展实验、查阅资料和设计研究方案等等。5、考核要求: 对高校文科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的要求,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于学生参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上。首先要保证每个人都完整地经历了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考核学生参与的程度、所做的工作以及实际的收获。那些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有明显的创新性成果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进一步的指导。考核的具体方式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以个人总结、单位鉴定、指导教师评语、研究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定。实践教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认识上明确、制度上落实,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组一、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的确立 1996年哲社系成立社会学专业,面对这一新成立的专业,如何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全面搞好社会学教学,有待系教学力量的探索和研究。在目前国内的社会学教育领域,上海大学、北大、人大等社会学恢复较早的高等院校,其社会学教学已具备较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和较成体系的教学设置,除此,他们还编订出版了社会学教材,并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力量,这些成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可为我系社会学的理论教学所借鉴和利用。然而,目前却少有有关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已见诸学术刊物的经验模式和理论研究可供我们参考,因而,社会学的实践教学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项有待完成的教学任务,而且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文科实践教学之所以偏离于高校教育的目标,最重要的原因是实践教学在文科教学中的意义没得到充分认知,实践教学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因而,在对社会学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其在社会学整体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根据文章一开始对高校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对文科实践教学的深入分析,我们确定实践教学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应是这样的:社会学实践教学作为对理论教学成果的深入和实践化,需根据理论教学的目标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并选择适合这一目标的社会实践方式和实践内容,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监督,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效,使学生的社会学理论素养经过系统科学的实践训练,转化为能够从事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较全面的学科素养。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学本科人才,实现社会学教学的整体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总结出社会学实践教学的两大任务,即学科化和科学化。我们有关与社会学实践教学的所有研究都围绕着这两大任务而展开。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对社会学实践教学研究加以展示。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科化:社会学本科学生理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本社会学理论素养和具备初步研究能力的社会学人才。依据这一目标,社会学实践教学应充分考虑社会学学科特性,确定适当的社会实践方式与实践内容,以使社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专业学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社会学是实证性较强的社会科学,从历史的角度可以说,实证研究是社会学学科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尽管在社会学学科内部一直存在着理解社会学与实证社会学的抗衡,但随着社会统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在对诸多社会问题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日显其优势,并占据着越来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DOC 102页).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