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XXXX-05-10].docx
-
资源ID:1812567
资源大小:440.5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XXXX-05-10].docx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送阅件 总第14期中共丽水市委党校主办 2010年4月26日 签发人:陈子民领导批示领导同志有批示,请及时转告本编辑部 电话:2296458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而出现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既是西方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顺势推出“绿色新政”、实施“再工业化”和实现“绿色复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为化解30多年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低成本资源高强度投入和外部需求的积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实现经济战略性转型的重要载体。勿容置疑,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世界开启了低碳时代。在工业化“补课与赶趟”进程中,丽水如何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把握“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契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显然,发展低碳经济是其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有效实践。一、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现实基础(一)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为有利基础和潜在优势丽水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优势,其境内森林、水能、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均高居全省首位,素有“秀水丽山、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称。从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生态效益情况看。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林业用地面积达146.24万公顷,湿地面积为12.79万公顷,森林、湿地生态效益总和约为2229.1亿元。生态林业,当之无愧已经成为丽水“绿色聚宝盆”,2008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近五分之一,全市农村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接近6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0%。从生态环境质量看。2008年,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5%,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360天;全市人均碳排放量、万元GDP综合能耗(如图1所示),分别为0.86吨(全省最低)和0.74吨标准煤/万元(全省倒数第三);另据省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丽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居全省之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图1: 2008年全省与各市(部分)单位GDP综合能耗、人均碳排放比较 (二)CDM资源的初步开发与利用为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统计,丽水潜在的CDM(“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简称)资源每年约合5547万欧元(每吨二氧化碳8.5欧元,以景宁小水电碳汇价格为参考),其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甲烷回收利用、造林和再造林方面都拥有很大的潜在效益。据初步测算,丽水每年潜在资源价值水电项目2281.4万欧元,太阳能项目448.0万欧元,垃圾填埋项目178.6万欧元,户用沼气项目62.4万欧元,大型畜牧场沼气项目51.4万欧元,生态公益林项目2561.0万欧元。当前,以小水电CDM为主的项目开发进展迅速,全市共有34个打包项目(共计109个水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年减排温室气体约132万吨,经济效益每年约合人民币1.1亿元。另外,当前丽水生态公益林有785万亩,其中在建的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595万亩,年吸收二氧化碳301.3万吨,即能够为丽水每年赚到301.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三)生态文明建设为丽水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主线,在总结实践基础上,把生态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丽水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生态优势的进一步巩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困境与挑战虽然丽水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年建设成低碳经济社会。而从现实情况看,短期内丽水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诸多的困境与挑战。(一)碳排放量增长呈“倒U”态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高近年来,伴随着丽水经济的迅猛增长,能源消费需求增长快速,据统计,2008年丽水能源消费量达到334.03万吨,约为2003年的2倍。与能源消费增长相对应,碳排放量增长也增长较快,如图2所示,碳排放增长速度呈现“倒U”之势,即:从2004年起,碳排放增长速度首次超过GDP增长速度,2006年达到峰值的21.3%,而2007年、2008年又回落至GDP增长速度以下。与全省比较看,如图3所示,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在2003-2008年一直处在“下降通道”,2008年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为0.4,这表明全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已经步入“相对脱钩”阶段;而反观丽水,虽然2008年丽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步入“相对脱钩”区间(系数为0.45),但是丽水的当前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相对脱钩”的基础并不稳固。图2:丽水市GDP、碳排放增长速度比较 图3:丽水与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比较 由于电力一直以来是丽水能源消费的主体(图4为2008年丽水市能源消费结构),而且电力消费的数据相对科学、准确、完整,因而笔者抽取了丽水市1980年至2008年的电力消费(用EC表示)与GDP的数据样本,实证分析了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应的经检测通过的ECM模型如下:DLOG(GDP)t=0.175007*DLOG(EC)t-0.138247*LOG(GDP)t-1-1.26590*LOG(EC)t-1 上式表明,从长期均衡看,电力消费每增长1%,GDP增长1.266%,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79, 因而可以说明丽水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还处于相对高位,节能降耗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二)能源消费在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能源效率提高难度较大2008年丽水市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0.9:48.6:40.5,能源在一产、二产、三产、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大致为3.4:68.5:15.4:12.7(如图5所示),这种“匹配失调”现象主要是近年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化学工业比重偏高的缘故(如图6所示)。在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如图7所示),能源消费占据前六位的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 图6: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变化轨迹 图7:2008年规上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费前六位占比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融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特别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费占了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1.4%,是全市的第一能耗“大户”,此类行业的单位能耗一般在1.2吨标准煤/万元左右,大大超过全市0.74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由于涉及到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工艺装备等因素,要彻底淘汰相关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尚需时日。(三)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不少压力2009年丽水市城市化率为41.8%,虽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几年来其城市化水平每年大约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属于城市化加速扩张期,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带有传统城市化的惯性,这给作为欠发达山区的丽水带来不少资源和环境压力(如图8所示):图8:2003-2008年 丽水市政公用事业(部分)及汽车拥有量变化情况首先,近几年来全市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次,随着近几年丽水汽车的数量几乎每年以一万辆的数目大幅增加,大城市的“堵车”、停车难等城市病现象已开始向丽水市区、青田等中小城市蔓延,这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也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不少难度。再次,近几年城市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建筑施工面积增长迅速,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却还是在9.311.02平方米之间徘徊,这就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碳汇”能力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四)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低碳开发技术还面临不少困难目前,我国像上海、保定、南昌、深圳、武汉等城市已经纷纷开始“低碳”实践。但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各地的“低碳”实践主要还是带有零散性、尝试性的特征,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丽水的区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平台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而不是“生搬硬套”已有的初步样本。另外,丽水当前低碳技术水平总体上还是处于中低端,前几年与国外CDM项目合作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的“纯卖”阶段,通过CDM转让获得国外相对高端的低碳技术还只是“一厢情愿”,低碳技术自主开发的能力还亟待加强。三、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是可以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丽水发展低碳经济,顺乎潮流、合于市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有一套清晰而又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和发展路线图。(一)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丽水发展低碳经济,应紧紧抓住“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千载良机,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用足用活“试点”空间,抓紧制订出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效考核、补偿机制、节能环保、碳排放交易平台、金融支持、统计监测等基础性配套文件,将低碳经济发展列入“十二五”专项规划,以进一步明确近、中、长期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的阶段性目标、发展原则、重点领域、战略措施、保障机制等。为统筹全市低碳经济发展,建议在丽水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增挂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研究全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政府采购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二)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低碳产业坚持把产业低碳化转型和发展低碳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集聚生态产业新平台,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低碳型的生态产业体系。1推进生态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编制低碳产业发展目录,推行“低碳标志”,严格把好产业入区关、入园关,坚决杜绝“两高”产业,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生态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争取“以丽水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丽景民族工业园区、台商创业园、丽水工业园区,升格为全省乃至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2. 加快对传统特色制造业的低碳化改造。在工业园区推广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对现有的“合成革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特色制造业进行生态化、低碳化改造,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制药(市开发区)、新能源(如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能、青田黄垟等地的风能)、节能环保、核电及轨道交通相关(缙云)、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产业,力争在掌握核心技术和成果产业化上有所突破。4大力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一是鼓励使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含量,提倡利用生物相生相克关系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农业“滴灌”耕作,实现农业低碳式发展。二是将太阳能、沼气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实现“农民生活环境、农村能源供应、农业食品安全”的低碳生态循环。三是加强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发展中药材、香榧等特色经济林,在扩大森林碳汇的同时,增强“森林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5培育发展低碳型服务业。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低碳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突出“生态·文化”主题,深度开发“森林、石雕、剑瓷、畲风、养生”等低碳旅游产品。(三)以推进低碳城镇建设为导向,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两型社会 围绕打造“以低碳为导向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结合“地处山区、欠发达、要素分散”的最大实际,要在尽量避免高碳“锁定效应”中加快低碳城镇化进程。1推进低碳要素投入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的设计、装饰中,引入低碳理念,推广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尝试华裔学者朱棣文的“白色屋顶计划”,推行节能住宅。2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与市政网格管理相结合。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城市绿化由“拆墙建绿、见缝插绿”向“规划建绿、依法治绿”的转变,努力形成市区绿地成景、郊外绿树成片、干道绿带相连、立体绿化连绵的真正“绿谷”,增强城市碳汇能力;大力发展便捷、电气化的公交网络,鼓励购买节能环保汽车,大力推广LED照明、建筑节能材料、智能电网,加快城市管道燃气普及步伐;削减垃圾数量,实行垃圾彻底分类,试点垃圾排放实名制,争取垃圾发电项目并以此进行CDM融资;把城市绿地、井盖、垃圾站、公共卫生间、城市交通等“城市部件”进行数字化网格,将市政网格管理渗透到“低碳城市”建设的各项细节当中,充分展现市政网格管理的高效率和减排潜力。3推进低碳生态补偿与人口集聚、中心镇建设相结合。改变山区人口散居、服务成本高的局面,进一步完善遍远山区生态移民补助政策,建设下山脱贫小区,促进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并同时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宅基地复垦”中的“碳减排”收益直接用于“富民”。4推进低碳先行试点与逐步推开相结合。先行试点一批低碳和谐社区/村居、低碳商业区、低碳创意产业园区、碳零排放区等综合实践区,积极探索碳效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文明新风尚,逐步推开试点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创一条体现丽水特色的低碳发展新路子。(四)以多形式多层次合作为纽带,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借力水平首先,要改变过去“纯卖”碳排放量指标、CDM项目高度集中于小水电的形式,借助华侨优势、发挥生态优势,通过结对友好城市、开展“低碳”学术交流、组织企业年度交易会等活动,加强与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碳交易中介机构、企业及民间组织合作,拓展CDM项目资源空间和国际合作项目试点,包装低碳产品输出,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完善丽水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平台,加强丽水形象宣传等。其次,学习借鉴国内发达省市在低碳方面的成功实践,推进生态要素市场化,提升对生态补偿的议事议价能力,探索与省级碳交易平台对接等。再次,以市内科研团队为主,成立“丽水市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密切跟踪国内外碳排放测算、碳汇核算、行业能效、碳强度标准、低碳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研究适合丽水发展的低碳路径,编制年度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普及低碳知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低碳素养”和“低碳公共行政”方面的培训。(五)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1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原则,建立以森林碳汇为特色、合乎国际规范的碳排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价格指数”,提升碳排放交易话语权;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集约资源、集聚人才,建议将“碳排放交易中心”与“丽水市股权运营中心(筹)”合署办公。2完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改变政府过去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分散、效用不明显、多头管理局面,汇集此类政策性资金,形成拳头,以引导基金或种子基金的形式,并吸收民间资金参与,成立低碳技术产业(或碳汇)创投基金,用于企业低碳化改造、培育低碳企业、植树造林等;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增量扩面,全面推广林权“IC卡”制度,大力引导银行向低碳项目融资。3向省级部门争取更有利于丽水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由“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环境财政”的方向转变。4建立“以工业园区排污实时监测系统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尽早完善瓯江流域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补助机制,制订并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瓯江流域环境保护与治理。5继续深化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林权配套改革,建立产权明晰的林权制度和稳定的收益机制,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林木生态功能。数据来源与说明:本文中所有附有图表的数据来自全省各市2008年年度“能源与利用白皮书”、浙江省能源监察总队网页上的信息、浙江统计信息网、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及历年丽水市统计年鉴,并经整理得出;本文标准煤与碳排放量的参照比例系数为1:0.67,即1吨标准煤燃烧的碳排放量为0.67吨;在我国以碳基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因而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碳排放量增长速度具有一致性。名词解释:1.清洁发展机制: 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灵活市场交易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或)环境友好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折算成发达国家的减排量,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出口排放指标,获得资金和(或)环境友好技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碳排放弹性系数:碳排放弹性系数=碳排放增长率/GDP增长率,一般认为当碳排放弹性系数为正数且低于0.5时,则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当系数为零或“碳排放增长率为负,GDP增长率为正”时,则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绝对脱钩”。因而一个经济体向低碳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一个碳排放弹性系数不断降低的过程。3.锁定效应:简单说,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对初始路径和规则选择的依赖性,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就很难改弦易辙(如一些固定资产投资不可能在短期内推倒重建),以致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4.朱棣文的“白色屋顶”计划:华裔学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提出,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各国应该尽可能将建筑物屋顶漆成白色,这样可以大量反射太阳光并节省使用空调耗费的能源。他指出:如果所有屋顶漆成白色,路面和汽车使用浅色涂装,就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热量,在降低温室效应作用上,相当于世界上所有汽车停止行驶年减少的碳排放。此项计划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大力支持,并在美国大幅推广。作 者:胡飞 陈敬东 陈正彬 周爱飞作者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党校丽水市党校系统市情研究中心送:市领导,县(市、区)领导,相关部门领导 责任编辑:赵剑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