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深圳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研究.docx

    • 资源ID:1810625       资源大小:453.60KB        全文页数:1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深圳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研究.docx

    深圳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研究城市(区域)作为国家经济起飞的“发动机”,其竞争能力与国家整体竞争力水平相互依赖(Scott,1998,Ohmae,1995)。目前,提高城市竞争力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以便在城市间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美国学者波特(1995,1996)认为城市(区域)间的竞争是现实存在的,而且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Kearns and Paddison 2000)。这种竞争虽然不同于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世界贸易份额通过利率或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竞争,也区别于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竞争,但城市间在吸引投资、人口、游客、公共投资以及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上有着激烈的竞争(Porter 1995)。一、城市竞争能力与城市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式1、供给指向型的竞争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其对外部资源吸纳和运作能力,即城市是否有能力吸引到额外的生产要素并使之高效运行,这种能力就是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供给基础,它包括城市的物质技术基础、城市投资的集聚能力、城市投资的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状况和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建立有效的城市供给基础,可以降低城市的交易成本,不断地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如吸引企业的迁入增加城市的生产能力,通过居民的迁入减低劳动力成本和增加区域内的需求,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老产业的更替和升级。因此,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城市间的竞争首先就城市供给基础的竞争,是有效供给的竞争。2、内生增长型的竞争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要素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对单个城市而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单纯以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根据经济增长的内生理论,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致力于人力资本的增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断地促进城市经济能动系统的相互作用,这样才可以达到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的目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日益趋同,城市的内生增长能力决定了城市竞争力水平。由于城市的内生增长能力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其效果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体现,因此培养城市的内生增长能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城市文化的配合与协调。(二)城市竞争力相关研究回顾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的许多学者日益重视有关城市这一经济体的竞争力研究。在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等期刊上曾刊载了多篇讨论城市竞争力的文章,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研究如下:1、Porter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对于“城市间是否存在竞争”的两种学术观点(Paul Krugman 认为竞争仅仅是企业间的行为,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城市确实获得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在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应是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Porter(1990)通过构造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使他们达成统一,波特认为城市(区域)对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其中四个关键要素是:Ø 生产要素状况Ø 需求状况Ø 相关及支持产业Ø 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由此可见,产业(企业)仍是波特竞争力模型的核心,但同时他也强调了城市(区域)在产业(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并提升过程中的微观基础作用。他认为形成竞争优势的微观要素具有明显的本地化特点,其中以创新能力最为突出。在对城市(区域)竞争力的测度中,Porter(1998, 2000, 2003)认为城市生产率是其直接显示性指标,且城市(区域)的竞争力表现为提高收入水平,增强资金吸纳和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的能力。2、Kresl的城市竞争力研究Kresl(1995)教授是为数不多试图在城市层面上界定竞争力概念的学者之一,他强调在竞争力评价上要突出城市特有的功能,以区别于国家层面的竞争力评价。他将城市竞争力目标归纳为六点:创造高技能、高收入工作机会提供绿色环保型产品和服务Ø 提供高收入弹性的产品和服务Ø 城市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相匹配Ø 树立城市形象,形成特有的城市特色(文化、产业)Ø 提升城市在特定区域中的地位,成为区域核心城市这一多变量的城市竞争力目标体系,丰富了仅以收入水平、生产率水平或其他单变量衡量的竞争力内涵。在对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的研究中,Kresl教授将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分两类: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司部门间的合作、制度的灵活性。在这一分析框架下,他认为某些经济要素研究机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当地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对城市竞争力有决定性的作用(Kresl and Singh 1999)。3、Begg的城市竞争力研究Begg(1999,2002)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网络”,他将城市竞争力系统比作投入产出链。城市竞争力的最终产出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就业率和城市生产率是支持性指标,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产出系统。在城市竞争力的投入要素的确定上,Begg的城市竞争力“网络”模型与Porter教授的“钻石模型”保持了形式上的一致,但在具体要素的确定上,他更关注与城市层面的竞争力决定变量。Ø 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及相应的产业政策影响Ø 城市的企业(群)特征Ø 城市的商业环境Ø 城市的创新与学习系统除了上述较为系统的研究,大量零散的研究也反映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标准在90年代以来发生的变化,其中较为突出几个观点如下:Ø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营造Ø 城市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渗透,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Ø 城市相互联系的企业集群和产业组织Ø 城市各主体间“非贸易型的相互依赖性”(社会资本)本课题研究通过参考国家/区域竞争力、投资环境与城市发展比较等有关领域的指标体系(IMD、WEF)与文献(Begg 1999,Gordon 1999,Kresl 1995,Porter 1990 1998)的分析,我们认为脱离了城市的核心产业和企业(群),空洞的探讨城市竞争能力是没有意义的,城市的竞争能力集中表现为城市主体为居于其中的产业及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能力。我们将这种竞争能力解构为:Ø 城市竞争能力的核心 城市经济运营竞争力 Ø城市企业竞争力城市竞争能力的显示性要素 Ø城市科学技术竞争力Ø 城市竞争能力的基础Ø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 Ø城市人力资本竞争力Ø 城市竞争能力的环境Ø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Ø城市政府效率竞争力在上述分析框架下,城市创新能力是产业或企业乃至整个城市主体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城市的创新体系是城市竞争能力的核心环节,也是我们课题重点关注的内容。(三)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研究回顾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概念范围很广,既包括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意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方法或生产要素结合过程的变革”,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后来,人们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皆由创新概念演化而来,它们都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特通过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探讨了城市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波特认为世界经济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区域其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基本要素,低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投资驱动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经济,生产率是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企业的产品主要以OEM方式制造,技术大都源自于技术许可、外国直接投资、合资企业和模仿。创新驱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推出创新的、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产品,此时经济中存在强有力的支持创新的制度和激励,产业以集群形式存在。利用波特的三阶段理论来考察深圳,我们认为深圳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阶段,经济面临如何尽快跨入创新经济阶段的考验。可以说,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于深圳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可持续发展思想普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呈现区域化特征,区域发展理论作为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研究的核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该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1992年才开始提出,是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区域创新系统理论通过“后福特主义”、“产业群”、“区域的崛起”等经济的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展开得到发展,它以系统的、动态演化的观点将新区域科学中的制度、文化、组织等因素和新马克思主义和新熊彼特主义的创新研究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背景下结合起来,以解释区域进行系统化创新的能力和潜力以及对制度、组织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从而建立区域学习创新、地方环境和区域增长之间的有机联系,组成了一个分析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的理论框架。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提供媒介的网络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主要有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及环境要素等,其中主体要素包括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功能要素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环境要素包括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广义的区域创新体系还包括创新主体在长期交易中所发生的非正式交流和接触,这些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通过这种网络系统,区域内组织获得重要的协同作用,技术产品交叉繁殖,从而增强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服务创新系统组成的互动系统。此外,区域创新基础环境和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作为外生要素与区域创新体系互相促动。区域知识创新系统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一方面它所提供的创新知识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之一;另一方面它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地区政府所属的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通常是其主体要素。以区域大学等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为核心,政府应加强知识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知识扩散网络的发展。企业间的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传播方式,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大学、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是区域知识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是指以区域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应用创新的知识和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为了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而组成的网络体系。区域制度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制度保障。是区域政府为改善创新的外围环境所提供的服务。(1)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政策体系、服务体系。第一类地方政府直接支持、与指令性科技计划相关的创新政策(受惠部门主要是独立的科研所、高等院校。这些计划大多是具有战略影响、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又较大的地方重点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2)地方政府间接支持的与指导性科技计划相关的创新政策,这类计划的特点是政府参与组织,以优惠政策、少量资金作为激励手段,推动创新主体的活动,这些计划大都涉及短期能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如技术引进政策、技术改造政策。(3)地方政府的一般性创新政策。主要是指对区域内的所有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支持。主要政策工具是财税政策、贷款政策、风险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奖励政策。此外,政府除了通过创新政策来支持创新外,还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创新环境来支持创新,主要包括:建立、实施和维持区域信息服务、地方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兴办高科技园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技术交易市场、风险投资机构等。区域服务创新系统以地方中介机构为主导,区域创新支撑服务系统的发育程度直接制约着整个创新系统的运作效率。中介机构主要是指提供各类中介服务活动的专门中介机构。主要分为三类:(1)对科技成果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方面的服务,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2)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服务,如高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等。(3)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的各种咨询服务,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创新基础环境是区域创新的外生要素,它通常是指区域的基础经济水平以及作为创新的必要外部环境的交通、通讯等方面。创新文化环境是区域创新的外生要素,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创新文化密切相关,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创新区域都有自身独特的创新文化。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就以“倡导开放交流、非正式合作,鼓励冒险”文化背景著称 (美)萨克森宁:硅谷优势,上海远东出版社。;我国中关村地区形成的“中关村精神”突出表现为理性思考、大胆创新、面向国际等方面,成为中关村地区持续发展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王德禄:区域创新中关村走向未来,山东教育出版社。构筑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没有必要从形式上去追求区域创新体系结构的完整性,而是要积极地采取其他办法,使得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在实质上具有先进完整性。例如通过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实施留住人才的各项政策,可以使一个原本较弱的知识创新系统得以完善;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帮助,促使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从事适当的知识创新活动,从而完善区域知识创新系统。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国际、国内一个新的经济政策工具。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必须解决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问题,其主要途径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造创新主体之间的结合与互动、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环境和形成互动的机制。强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如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在1999年进行的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999),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尚勇、朱传柏等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介绍 尚勇、朱传柏主编,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这些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如中国区域发展中的科技和经济的“强强组合”或“一强一弱”的分类。陈光、唐福国也建立了一个指标体系 陈光、唐福国,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11期。,对我国各地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就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还缺乏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更加全面、综合、动态的评价。为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的成员从2000年开始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发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多样性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与其创新能力的关系。本课题组将以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思路为参考,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集中探讨深圳城市创新能力的现状。城市创新能力对城市竞争力促动关系模型城市竞争力生产效率城市创新能力知识创新系统服务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基础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知识流动二、深圳市城市竞争力的总体评价与分析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深圳经济发展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将直接面对发达国家的国际大公司、大企业的竞争。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城市政府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以便在城市间竞争中获得优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圳市要想跻身于国际大都市,在世界经济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必须发挥和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前文对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和各项相关研究的归纳总结,以及最终给出的本课题对城市竞争力内涵的解构,我们构建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借此对深圳市整体竞争力水平和城市间比较进行评价分析。在深圳市城市竞争力总体评价之前,我们通过几个主要指标来初步了解深圳市的经济实力、出口实力、创新能力等在全国所处的发展位置。(一)描述性分析1、经济实力本课题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主要沿海城市中按照数据可得性原则,选择了28个重点城市,利用人均GDP指标和人均GDP增长率指标两个重点指标对深圳市目前的经济实力进行了客观描述,评价结果见图1。图1 深圳市与国内重点城市经济实力对比分析就人均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而言,目前深圳市在同我国重点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对比中仍处于领先地位,和厦门、苏州、广州、上海、无锡等城市处于优势地位,人均GDP明显领先于我国其他重点城市,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却不容乐观,仅仅高于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与苏州等城市存在差距。如何使深圳市继续保持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深圳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他大城市的人均GDP增长速度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深圳市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多数大中城市需要重视的。2、出口实力图2给出了1990年至2002年深圳市在全国出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总体而言,深圳市的出口能力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3年间其出口总计占全国出口市场的份额均超过13%,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出口大市。就其商品出口而言,深圳市在1993年达到高峰,当年商品出口份额达15.5%,之后出口能力出现回落,近年始终徘徊于14%左右。就服务项目而言,其出口实力则落后于它的商品出口能力,在全国所占份额始终未超过10%,在1997年金融危机前后更是受到较大的冲击,所占份额跌至4%左右,2000之后才出现好转。图2 深圳市出口实力注:由于我国出口的服务项目中主要是由国际旅游收入构成,此处出口服务项目为国际旅游收入,19911993年国际旅游收入数据缺失。图3 深圳市主要出口产业出口绩效比较注:图3的数字标志为我国2SIC行业分类代码从深圳市出口的内部结构来考察(见图3),对于深圳市而言目前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其出口额占到深圳市全部工业产业出口的61.91%,在全国同行业出口中所占份额达到21.54%,且目前仍保持着较好的成长性,在99-03五年间深圳市该产业在全国同行业出口中所占份额增长率为6.25%,高于深圳市主要出口产品在同行业出口份额平均增长率。其他的出口产业依次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仪器仪表以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塑料制品业(30)和金属制品业(34),且这些产业中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较高份额的是仪器仪表以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和塑料制品业(30),保持相对较好成长性的是塑料制品业(30)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此外,在99-03五年间深圳市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保持了不俗的成长性,该产业在全国同行业所占出口份额年均增长16.41%的高速度。深圳市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是我国该行业的主要出口基地,它占据了我国该行业出口的76.8%。3、创新能力本课题利用工业企业的新产品率指标来反映各城市的创新能力,在对深圳市创新能力的分析中我们从新产品率和新产品率的变动率两个角度分别测度深圳市在同其他重点城市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创新实力和创新实力的成长性。比较结果见图4。图4 深圳市与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由图4可知,就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言,深圳市尽管领先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在同其他重点城市的对比中表现一般,而且这种创新能力的成长性不足,在99-03五年间呈现出负增长,与全国年均增长4.31个百分点的趋势背道而驰,当然这一个指标只能反映城市创新能力的一个侧面。 (二)深圳城市竞争力国内比较研究深圳虽然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城市,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个昔日仅有20万人口的边陲穷县已发展成为与上海、北京、广州并称国内“四大城市”的一座新型现代大都市。从前文的描述性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深圳市的整体实力无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超出国内其它大部分城市。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加关心的是,作为国内四大城市之一的深圳,它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它三大城市的竞争力比较中整体上处于怎样的位置?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支撑现代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深圳市在科学技术竞争力方面表现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课题在对深圳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的同时,还将着重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横向比较,力图为增强深圳市的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要对各大城市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则需要依据更加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本课题构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主要研究思想如下:n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能动发展的系统,包括竞争力目标、竞争力决定要素和竞争力发展过程中要素间互动影响的竞争力结构。n 城市竞争力评价也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竞争力评价总指数、各大要素竞争力指数、子要素竞争力指数以及主要竞争力平台的竞争力指数。竞争力指数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由所包含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正态标准化后综合完成,可以使用等权综合,也可以使用加权综合,本文的城市竞争力指数均为等权综合的结果。n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设计主要参考国际权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研究机构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数据可获性,确定最终的评价体系。n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七大竞争力要素,分别是:经济运营、政府效率、企业竞争力、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评价指标均采用硬指标。n 本体系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机构和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根据国家机构和各地方政府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我们最终收集整理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2002年的相关数据(个别指标还利用到2001年的数据),利用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它们的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表1简要列出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各竞争力要素、子要素及指标构成,详情请参见附表1和附表2。表1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子要素竞争力指标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子要素竞争力指标经济运营国内经济实力国内生产总值金融体系银行运营效率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国内生产总值(ppp)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个人最终消费支出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个人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基础设施基本基础设施可耕地面积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公路政府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铁路国内总投资空运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港口货物吞吐量居民储蓄技术基础设施人均电信业务量居民储蓄率蜂窝式移动电话用户农业产出占GDP比重固定电话数工业产出占GDP比重健康与环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服务业产出占GDP比重千人医生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千人护士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绿化覆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pp)教育小学学生教师比个人最终消费人均支出普通中学学生教师比政府人均最终消费支出科学技术科技基础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人均国内总投资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人均国内居民储蓄普通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出口额科技投入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出口额占GDP百分比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进口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进口额占GDP百分比人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外贸依存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科技产出亿元投资新增GDP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GDP比人力资本人口特征人口市场竞争运行水平消费品价格上涨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政府效率公共财政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占比赡养率一般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就业就业财政政策税收总收入就业率个人收入税农业就业公司税工业就业社会体制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服务业就业企业竞争力生产率综合生产率政府雇员占总就业比重综合生产率工业生产率工业生产率1. 综合竞争力评价在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排名中,上海、北京两大城市以较大的优势占据冠亚军的位置,深圳市则位居第三,广州市以较大的差距名落孙山。详情参见图5。图5 四大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可见,上海、北京当前仍是中国城市中的两大发展巨头。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展现出来的强者风范是毋庸置疑的,其整体竞争力水平稳稳的领先于其它城市。而上海这个正大步朝着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其扮演的角色与北京有较大差异,受开放程度的影响上海所体现出来的优势甚至超过了北京。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设立的特区之一,享受了国内其他多数城市所无法媲美的优惠体制条件,其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是整个广东省乃至南方城市群中的排头兵。但受地域、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深圳市与上海、北京两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为深圳市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树立了有形的参照对象。2. 竞争力结构均衡度分析除了透过城市竞争力综合排名来比较深圳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总体竞争力水平之外,我们同时还可以利用深圳与其它城市竞争力各大要素得分的变异系数来反映它们的竞争力结构均衡度,即竞争力的稳定性大小。图6就是四大城市的竞争力结构均衡度比较结果。图6 四大城市竞争力结构均衡度结合图5与图6分析,竞争力要素得分波动最小的(即变异系数最小)城市是广州市,而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在四大城市中最低,这说明广州市的各个竞争力要素都相对较弱,从而导致最终的整体水平落后,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亟需全面提升各大竞争力要素水平;上海、北京和深圳市的城市竞争力结构均衡度排名与综合竞争力排名顺序一致,上海市领先于北京、深圳,竞争力要素得分波动相对较小,这说明上海市不仅综合竞争力水平高,而且结构比较稳定,各个竞争力要素得分比较均衡,都处于上游水平。深圳城市竞争力结构均衡度在四个城市中是最差的,说明它有一些竞争力要素处于相对极端的水平,深圳市在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警惕竞争力结构的失调,保持各竞争力要素均衡发展。3. 城市竞争力分析应该说,作为中国发达城市的典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四大城市的竞争实力都是不容轻视的,它们有着各自突出的优势所在,当然也都存在着制约各自发展的瓶颈问题。下面我们列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七大竞争力要素的排名情况(见表2和图7)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将排名在前两位的优势竞争力要素和排名在后两位的劣势竞争力要素归纳到资产负债表中(见表3),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相对于其它城市,深圳的竞争力优劣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表2 四大城市竞争力要素得分及排名竞争力要素经济运营政府效率企业竞争力金融体系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北京市44.33471.61123.97479.951上海市53.89152.63287.67169.682广州市44.50333.24430.18341.513深圳市52.04242.84358.68211.944(续表2)竞争力要素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北京市52.73168.54153.941上海市48.56236.21348.683广州市35.82433.26439.984深圳市48.45355.93252.692图7 四大城市竞争力要素得分(1)经济运营在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最新结构中,突出了经济运行的整体竞争力,强调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在于追求可持续创新与国民财富创造的有效性。因此,我们的城市竞争力评价考虑从国内经济实力、国际经济竞争实力、市场竞争运行水平等方面对城市经济运营能力进行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经济运营竞争力要素得分及排名结果见表2。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市所扮演的政治角色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其他城市所扮演的角色与之有着巨大差异,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北京市的开放程度甚至落后于国内其他城市,尤其是上海、深圳和广州三个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从上图可以看到,深圳市的经济运营竞争力水平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拔得头筹的上海市,屈居第二,这肯定了深圳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把握经济特区的优势地位,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成绩。从具体指标来分析,相对于上海、北京和广州,我们发现深圳市经济运营竞争力的优势则又主要集中在经济总量增长、人均经济水平、国际贸易及投资等方面,但经济规模上不具有绝对优势。这不仅提醒我们要力求持续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稳固的进出口实力,努力扩充经济规模,更提醒我们要关注到深圳市人口构成的特殊性,不能被从户籍人口出发测度得到的表面成绩所蒙蔽,而要适当保守的估计深圳市当前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2)政府效率高效率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是城市竞争力评价追求的另一目标。作为城市竞争力发展的重要软环境和激励因素,地方政府效率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参照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政府效率竞争力要素主要是从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财政税收、社会体制等方面来进行测度的。显然,作为中央政府所在地,北京市的政府效率在国内几大城市中是较高的,领先于上海市,深圳市的政府效率竞争力水平则位居第三。应该说,深圳市政府效率在国内城市群中仍是比较理想的,这同样与深圳特区的历史身份有着密切关联。但随着特区角色的逐渐淡化,深圳市政府的运行效率也不断暴露出内地城市普遍存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是深圳市政府需要高度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来看,深圳市政府效率竞争力的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各项税收收入的偏低和社会治安的恶化(如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偏多)所造成的,这应该成为政府今后进行城市决策和管理的切入点之一。(3)企业竞争力作为直接支持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力要素,企业竞争力要素在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重要性是绝不可忽视的,它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载体之一。从表2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企业竞争力要素排名与它们的经济运营竞争力要素排名类似,这恰恰验证了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城市经济运营能力的直接因素。上海是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国际都市,企业管理营销能力、市场适应性、企业文化等均较其他城市良好,因此其企业竞争力在四大城市中独占鳌头。深圳市则领先于广州、北京,位居第二,说明深圳市的企业生产率等还是具备一定优势的。不过,受数据限制,我们所使用的评价体系没有设置更为全面的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而是主要集中在生产率方面,因此评价结果免不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们对四大城市的企业竞争力进行剖析和对比,提供未来发展的参考策略。(4)金融体系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国际竞争,在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受金融体系这一重要软环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包括了银行运营效率、资本市场运营效率等。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的滞后和不完善,用于反映各个地区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的数据搜集十分困难,很多地区缺失重要数据,因此本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金融体系竞争力比较相对粗糙,主要集中在银行运营效率的若干指标评价上。受数据所限,表2显示的四个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排名结果理论上是有一定偏颇的,因为相关评价指标侧重于反映各城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及现金业务,对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竞争力水平中起的作用有所忽视。而深圳作为中国大陆两个仅有的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之一,其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金融设施也相对完善,具备向现代化金融体系演进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可以估计深圳市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要素得分有希望更高。但评价结果也向我们揭示了深圳市银行运营效率上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年末余额、现金收支净额等指标,深圳市都处于相对的弱势。(5)基础设施增强基础设施对国际竞争力的长期支撑作用,以及对创新体系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是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新结构的特征之一。在考察中国城市竞争力要素时,我们也以此为参考从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进行评价,综合得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要素排名结果。我们发现,在基础设施竞争力要素排名中,北京市的首都风范再次得到了体现,并且随着申奥的成功,在可预见的几年时间里,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竞争力水平相信仍将保持在全国首位。深圳市的基础设施竞争力落后于上海市排名第三,要提升深圳市整体竞争力水平,这是需要关注的基础要素,也是关键要素之一。(6)科学技术正如前文所述,在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影响下,科学技术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要素所发挥的直接支持作用已日益显著。越是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国内大城市,越是更为清晰的感受到来自国内外竞争的巨大压力,怎样合理有效的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任何一个跻身新世纪世界竞争舞台的城市所必然面对的门槛。因此,各地方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关注意识已日益加强,在科技活动上的投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科技产出相应得到了提高。由表2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到,北京市已成为全国头号科技强市,科学技术竞争力水平稳稳超出了国内其他城市,而深圳市的科学技术竞争力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位居第二。从各子要素水平来分析,深圳市政府将科技创新提到了重要战略层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产出效率,有力的增强了深圳市科技竞争力要素水平。但我们也注意到,受高等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深圳市的科技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这必然会影响到深圳市科技产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成为深圳市未来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是需要备受深圳市政府重视和解决的问题。(7)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竞争力要素相同,人力资本竞争力要素也是支

    注意事项

    本文(深圳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