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ocx

    • 资源ID:1810252       资源大小:913.36K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ocx

    第一章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价第一节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概述一、发展的简要回顾1、海南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是将旅游业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后又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1996年2月,海南省一届人大四次全会通过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新兴工业、热带农业和旅游业成为海南省三足鼎立的产业基础”。这就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海南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为海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2001年2月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在“十五”期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争取将旅游业总收入提高到相当于GDP的20左右,对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海南省旅游业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指出:“海南岛有条件逐步建成国际避寒冬泳和旅游胜地”,明确提出了海南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规划蓝图,使海南旅游业步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1986年1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在国家制定的旅游业“七五”计划中,将海南岛列为全国7个重点旅游区之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国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的直接支持。来琼视察检查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对海南旅游业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1993年就指出:要加快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亲手写下了“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重要题词。1998年底,朱镕基总理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中央领导的指示,对海南省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确立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2001年国家旅游局制订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把海南确定为全国8个旅游区之一,而且是全国惟一的单独一个省作为一个旅游区。国家的旅游业发展纲要对海南提出了很高的期望目标:“在中国,海南是惟一的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十五期间,要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海滨度假旅游胜地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二、“十五”期间的重要变化 1、产业规模的变化:从小行业到大产业 1988年4月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特别是“十五”计划期间,海南已基本形成“行、住、吃、游、购、娱”6大要素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供给体系,具备了年接待2000多万人次游客的能力。旅游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2004年,全省共有1158家旅游酒店、度假村和社会旅馆,客房约7万间。2004年,已评定星级酒店215家,客房共30485间。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38家,三星级96家,二星级62家,一星级9家。三亚市亚龙湾的凯莱大酒店是全国首家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填补了国内高星级度假酒店的空白。全省有旅行社1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8家。全省有景区景点60多个。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旅游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市海南热带海洋世界等5个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最重大的变化是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旅游的增长从自然性的增长,转化到了竞争性的增长。如果说在旅游发展的初期,基本上叫等客上门,发展到中期就开始开拓客源,发展到现在大家就是在竞争客源,积极发展,争取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2、产业性质的变化:从经济产业到综合性产业 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发生变化,一是扩大了产业面,从传统的饭店、旅行社、景区开始,产业领域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二是逐步延伸了产业链,从下游产业逐步延伸到上游产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形成了产业群,以旅游企业为基础逐步扩大,使社会其它各类企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与当地的契合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甚至是主体产业。 3、产业地位的变化:从经济增长点到动力产业 旅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客观分析,已经成为一个动力产业。动力产业的提出是对旅游业在新时期发展优势的新认识,即旅游业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而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入境旅游的发展形成“四个就地”的效益 入境旅游是就地出口风景,就地出口劳务,就地出口商品,就地出口文化。这“四个就地”,一方面可以使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比较高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国际货物贸易中的种种壁垒,谋求更大的发展。 国内旅游的开发形成“四个转化”的效益 一是可以把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资源;二是进一步把有效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把创新的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四是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这个转化过程是对各类社会资源重新优化、组合,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旅游业的功能和作用全面体现的过程。 旅游发展实现四个层次的交流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除了规模的扩大和增量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之外,旅游业还实现了四个层次的交流:一是实现了国际之间的交流,改变了国际间的财富分配比例;二是实现了产业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产业结构的比例;三是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实质上完成了又一次国民收入再分配;四是实现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是各地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是货币与资源的再交换。 一流带八流 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作用:在交流过程中,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流动规模越大,流动频率越高,越能体现出旅游发展的意义和对各地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点为主,六点并进 在发展过程中,对应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一点为主,六点并进,全面推动现代化的格局。即以经济增长点为主,同时旅游还会形成社会发展点、环境优化点、区域协调点、国际合作点、文化促进点、生活质量点。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旅游业从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长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自然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多种功能并进的良性发展格局,从而在建设旅游强省的过程中,为海南的振兴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产业。 4、产业体系的变化:从单一到全面 三足鼎立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共同发展,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 因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一个自然的增长过程,从国内旅游到出境旅游到入境旅游,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是为了满足短缺的,最急迫的外汇需要,所以我们是超前发展入境旅游,逐步发展国内旅游,最后发展出境旅游。应该说在这10年之内,产业体系的变化从根本上完成了,所以现在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产业体系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也使很多的资源配置更加经济,比如说原来的高星级饭店主要是为外宾服务的,现在这种界线已经没有了,原来形成了两套服务体系,一套是对外的服务体系,一套坚内的服务体系,现在这两套服务体系合一,客观来说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使中国的旅游产业在这十年之内真正和国际接轨。四品并进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观光、度假、商贸与特种旅游并进的局面,尤其是在2004年,休闲度假的需求发展迅猛,改变了市场格局。 观光产品是多年以来的传统产品,也是主流产品。但是这几年以来,休闲度假的需求大幅度产生,所以势必引发下一步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和培育。第三是商贸旅游产品,商贸旅游产品现在也变成了一个主流的产品,尤其是在很多中心城市,商贸旅游产品带来的商务旅游客人,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主导性的客人。第四类是特种旅游产品,现在各个地方也开始推进。 目前,海南省已推出度假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专项旅游3大类旅游产品,除了滨海度假、温泉度假、热带动植物观光、风情观光、会展旅游等产品外,现在正在积极开发热带雨林探险游、高尔夫度假休闲游、河谷漂流游、热带农业观光游等新的产品。 海口、三亚两大旅游中心城市大抓市区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旅游环境进一步改观。特别是海口西海岸滨海带状公园、三亚市大东海旅游广场、三亚湾带状公园的建成,增添了新的旅游亮点。 结构变化 由此形成旅游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是产业要素完善程度提高,二是与各类经济要素的结合更为紧密。 首先是旅游产业的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这六要素的发展在近十年的发育过程中,逐步开始配套,逐步开始协调,当然离完善还远得很,但是比起以前,左缺一条腿右缺一条腿,这种状况已经从根本上改观了。在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制约发展最短缺的是饭店,进入90年代最短缺的是交通,现在应该说这两个根本性的制约点都已经从根本上缓解了。现在短缺一个是旅游商品,一个是旅游娱乐,实际上这样的短缺不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是由于还没有真正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所以有些东西只要机制一调整,供给马上上来,这样就会使我们产业要素的变化逐步向优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和各类经济要素的紧密结合程度越来越高,比如这些年有一个词非常流行叫做旅游房地产,很多企业也是靠旅游房地产转变了自己的困境。全国这些年来建了很多主题公园,这些主题公园成功的不多,失败的不少,但是现在再看这些主题公园,严格的说没有几个失败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外延扩大了,如果从单纯的主题公园意义上来说,全国投资一亿以上的大概有300个,成功的30个,10%是成功的,大概还有50%在维持,40%基本上倒了,但是为什么将倒未倒之际还没有倒呢?实际上转换了,由于构造了一个主题公园的概念,构造了一个文化概念,进一步和现在的城市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了,同时很多主题公园在当初圈了很多土地,现在一转化,转化成旅游房地产,马上起死回生,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哪一类东西失败或者成功,必须要从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来看,实际上这就是旅游的发展和土地要素的一种结合。进一步,比如科技要素的结合产生了携程网,这样的企业也可以说是新兴的科技企业,而且是规模巨大的旅游企业和文化的结合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东西,所以旅游和各类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的结合,基本上和每一类要素的结合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既形成了创新的行为,也形成了创新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创新的企业,所以这就使产业体系的变化越来越突出。 5、发展优势的变化:从经济优势到综合优势 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200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04年达到1403万人次,比建省初期1988年的119万人次增长10.7倍,年均递增16.67%。其中入境游客31万人次,比1988年的21万人次增长0.47倍,年均递增2.46。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年均增长25.6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81亿美元,年均增长10.9%。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人相当于全省GDP的15以上,大大高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税收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全省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12万多人。 新时代面前,旅游除了传统的优势之外,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优势,把工作做到位。 旅游是以人为本的兴奋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作为服务业先锋的旅游业,多年以来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行业发展的灵魂,并且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全面落实。从饭店星级标准的制度和推行开始,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一直到旅游厕所,从硬件到软件,贯穿始终的要求都是以人为本,一切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安全、质量、秩序是基础,舒适、文化、特色是提升。客观来说,旅游已经成为服务质量的标志,其效应也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在新的形势下,旅游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努力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排头兵,形成全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兴奋点。 旅游是三个代表的集中点 对应中央提出的要求,旅游可以说是三个代表集中表现的一个领域。 首先是旅游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旅游发展的条件,没有旅游发展的基础,同时通过旅游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旅游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集中的领域。 第二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旅游工作主要吃的就是文化饭,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新的文化,是旅游工作者面对的重要任务。多年以来,在旅游工作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际上在日常工作里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 第三是发展旅游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其中包含两层意义,一层是旅游发展本身就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也是群众新的生活需求,所以发展旅游就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另外一层意义是通过发展旅游必须使群众受益,这实际上也是进一步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所以,抓旅游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一个集中点,当然我们其它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旅游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很强,所以拉动性也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旅游工作能够更加集中体现,这也可以说是旅游业在新时代的一个新优势。 旅游是五个统筹的交汇点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一步对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现在三农问题是最迫切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对应三农问题应该形成三农旅游的概念。第一是农业旅游,目前农业旅游已经普遍开展,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农家乐,也包括一部分高科技的农业观光园,这是把一部分农业资源挖掘出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产品,进而形成农业旅游,这在全国已经成为普遍态势。第二是农村旅游,农村旅游的概念涉及区域性发展,通过农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推动作用。一座山富了一个县,一个洞富了一个乡,实际上就是农村旅游的概念。第三是农民旅游,农民旅游也就意味着农村不仅是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者,也应该是需求者和消费者。现在农民旅游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开展起来了,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开始。这也意味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大头还没有启动,现在说旅游市场,还是四亿城里人,九亿农民还没有研究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旅游启动起来,就意味着市场需求前景更加广阔。三农旅游中,农业旅游是一个产品概念,农村旅游是一个区域概念,农民旅游是一个市场概念。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缓解,三农旅游会逐步兴盛。反过来说,随着三农旅游的逐步兴盛,对于推动三农问题的缓解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就会比较好地落实城乡统筹。 第二是区域统筹。核心问题是如何互动,如何合作。从国家的发展过程来说,八十年代珠江三角洲启动,九十年代长江三角洲启动,包括浦东开发开放。九十年代末是西部大开发,2003年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从全国来说,有一个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合作的问题,实际上就沿海很多发达省份来说,也同样有一个小西部开发的问题。比如粤西、闽西、浙西、鲁西,一路数下来,即使是沿海发达地区实际上也同样涉及到区域统筹的问题,也有一个区域互动合作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研究。通过区域旅游发展,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这本身就是区域旅游的进步。所以应充分肯定。 “十一五”规划工作要求中,编制区域规划也是一个重要任务。最近,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新态势,格外引人瞩目,也必然会成为2004年的区域旅游热点。一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将在“92”的大范围内启动新一轮发展。二是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开始实施,其中发展替代产业的要求不仅给东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要求东北区域旅游的一体化联动。三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启动,并已明确从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东盟论坛,旅游发展是重要议题。进一步,将从跨区域合作发展到跨国跨境合作。这两年来除了国内区域旅游发展以外,一些跨国跨境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开始形成。 第三是经济社会统筹。在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社会事业,随着旅游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统筹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运用越来越深入,很多原来不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内的现在都可以称之为旅游资源,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资源体系,社会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的深化利用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经济社会统筹的过程。 第四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旅游角度来说,就涉及到旅游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客观来看,旅游是环境代价比较小,环境产出效益比较高的一个产业。 第五是内外两个市场的统筹,发展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实际上就是充分挖掘两个市场,充分发挥两种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在发展中统一,互相强化,这就可以使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得到提升。 缓解国际经济磨擦的润滑点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经济磨擦的时代,这几年国际上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现象屡屡发生,同时还树立了一些其它的壁垒。比如绿色壁垒,SA8000认证等等。在一定意义上是发达国家制定标准,我们不得不遵守这些标准。随着发展,国际经济磨擦的势头越猛。在这种状况之下,旅游的新优势得到进一步的突显,尤其是出境旅游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多年以来,我们对出境旅游的基本认识,总觉得出境旅游是花外汇,所以应该有所控制。现在不同了,在一定意义上出境旅游可以成为中国缓解国际经济磨擦的一个润滑剂。下一步,中国的旅游业在这一点上的作用会非常突出,优势也会越来越大。这几年来,国家领导人出访,很多都有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把出访的这个国家开辟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作为外交工具,可能是阶段性的,但是作为国际经贸工具,成为缓解国际经济磨擦的润滑点,必然是长期的。 实行国际化的示范点 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旅游有可能超越其它行业,直接进入世界旅游经济的水平分工体系。一是因为旅游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就意味着我们和国际上差距不大,也就有可能争取一步到位,直接进入世界的水平分工体系,不至于成为垂直分工体系的末端。二是旅游的发展几乎没有关税壁垒的问题,也没有非关税壁垒。当然有一些特殊情况,但只是阶段性的。意味着国际市场对我们来说,基本上是完全开放的。三是在开放扩大的过程之中,中国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可以进一步体现出来。也就意味着竞争力会持续增长。这样一个态势也使中国旅游的发展更加有利。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一个新的优势。 6、发展目标的变化:从主导到复合 经济目标 这是旅游发展首当其冲的主导性目标,这个目标的重点是两项,创汇、创收。创汇是发展入境旅游,吸收更多的外汇,创收是通过发展国内旅游,增加更多的收入。只不过这里边对创汇创收,尤其是创收这一点,要有比较客观的判断。因为旅游的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叫做富民不富国,旅游发展起来了,老百姓手里首先有钱,迅速治富,可是财政收入看不到。第二个阶段叫做富民富地方,这时候地方财政已经能够感受到旅游发展的实惠了。国内有一批地方,旅游已经变成财政的支柱性产业。当然不可能多数地区都是这样,很多地方发展旅游的效应可能更多的是上边说的新效应。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叫做既富民又富国,争取在十年之后达到,那时候中央财政这个盘子里也可以感受到。这里不但要算加法,还要算减法,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财政的支出相应减少了,相当于财政收入增加。加减法一块算,三个阶段一块算,旅游创汇创收的经济目标就能够比较立得住,就是要充分看到各个方面的效应。当然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直接收入。 社会目标 从现在来看,社会目标主要是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发展旅游,扩大就业。在一定意义上,扩大就业的社会目标比旅游直接增加收入的目标还要重要。前年中央召开了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计委联合召开了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工作会议,测算的基本数量是未来的十年每年旅游发展可以新增就业70万人,间接就业300万人,十年全国通过发展旅游新增就业3700万人,这不是一个小数,拿到国家这个盘子上也是个大数。去年SARS期间,各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SARS对旅游影响最大,但是担心的不是收入的下降,国家现在有钱,拿一点政策就可以补,最担心的就是旅游影响就业。实际上大家对这方面看得越来越清楚,也就意味着如果从五个统筹角度来说,旅游的就业功能越强,经济社会统筹的作用越大。第二个重点是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初步测算,这些年以来,全国1200万人通过旅游脱贫,涉及到上百个县,上万个村寨,而且这个效果是直接的,立竿见影的。进一步,旅游在扶贫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这样就形成旅游发展社会目标的两个重点。 文化目标 旅游的文化目标也是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要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努力整合文化资源,第二是要创造新的文化,弘扬新的文化。这个目标作为数量性的目标目前很难体现,但是进一步研究也是可以表现出来的。现在有一些文化性的东西不足,从根本上影响了旅游的发展,下一步也必须要加强。 环境目标 通过发展旅游,首先要促进环境的保护,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提升和改善。从这么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有很多地方原来砍树炸山,因为老百姓没有其它的生活渠道,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大家种树的积极性也起来了,保护的积极性也起来了,原来只是炸石头,现在发现石头是宝贝,所以现在对石头的利用应该说达到了空前的深度。由于发展旅游,形成一个产业了。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但要作为发展目标树立,还需要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其中,第一是山清水秀,柳绿花红,空气清新。要做到这一步很难,但这是必须要追求的目标。第二是清洁卫生,一些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至少要达到干干净净。 二是友善的社会环境。一个环境要让外来的人感到友善,尤其是让旅游者感到友善,觉得有吸引力,至少是不害怕。培育一个友善的社会环境也是政府要下大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三是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对我们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考验,考验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素质,考验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审美趣味。 7、发展格局的变化:从传统到体系 在发展中,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进出岛和岛内旅游交通体系已经形成。海口、三亚两个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91条,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进入全国8大航空港之列;跨海铁路通道已建成通车,海上交通极为方便。岛内已建成环岛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和贯穿中部山区的高等级公路也已通车。此外,随着第三、四、五航权的开放以及国内航线、航班的增加,海南进出岛的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全岛的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与旅游景区、度假区配套的交通、供水、供电、安全保障、卫生、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修建了通往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博鳌水城和七仙岭温泉度假区的道路,大大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构建一个体系化的发展格局,归纳起来是六个围绕。 围绕需求促进旅游 需求持续增长,所以要围绕需求促进旅游的持续增长。但这里边需求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还有需求的层次问题,还有需求的质量问题,要把数量、层次、质量认真研究透,对应市场就比较有主动权。 围绕旅游形成市场 因为旅游是人的流动,旅游者来了就地形成购买力,就地形成市场,使当地的很多东西就地升值,所以这样一个市场性的作用是非常强的,也构成了市场的繁荣。围绕市场开发产品 当前,各地旅游开发势头很猛,也有隐忧,主要是普遍开发和遍地开花,造成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建设。因此,必须围绕市场开发产品,市场需要什么才能做什么。 围绕产品组织产业 市场形成了,产业一定会形成,之所以用组织这个词,就意味着政府在里边更多发挥一些作用,不能凭着市场自然发育,自然发展。如果只是自然发展,就会形成秩序混乱质量低下的局面。所以要围绕产品组织产业,同时要形成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这个态势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随着旅游需求的扩大,形成一个需求链,旅游企业形成了一个经营链,形成了一个服务链,进而延伸了产业链,比如说现在搞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原来都不是旅游企业的概念,但是现在不同,包括社区旅游,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都形成了旅游企业,当然可能不是完整的旅游企业,但是就意味着这个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面不断扩大,产业群迅速形成。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旅游的综合拉动作用才能越来越突出。 围绕产业合理分工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全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大家对旅游的认识程度提高了,积极性也高涨了,有资源就想开发,所以形成了一些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可是这个积极性不能阻挡,这就使变成两难的局面。比如说一个县有三个洞,这三个洞分属三个乡,三个乡都想开发,县长怎么办?阻挡谁都不合适,但是一个县要把这三个洞统经开出来,肯定死,如果只开一个洞,肯定活,这样就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的分工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洞先开发,客人来了,市场形成了,需求也有了,旁边这几个乡村组织其它的产业,比如这个村是为旅游服务的专业的农副产品村,那个村是一个旅游的工艺品、纪念品的专业生产村,形成一村一品,实质上自然就形成了合理的分工体系。一个合理的分工体系的形成对一个地方旅游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大家都有积极性,形成了一种普遍开发遍地开花的局面,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低质量的开发,这样就需要围绕产业合理分工。 围绕分工全面发展 分工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成熟的标志。只有围绕分工,产业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所谓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旅游企业的发展,是要通过旅游拉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全面发展,拉动各部门各企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而言,在旅游规划中,不但要研究如何依靠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还要研究旅游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发展的问题,形成一个体系化、全面发展的局面,构成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发展的态势。 8、产业组织的变化: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是一片混战,小、散、弱、差变成形容旅游产业的一个通行词汇,但是严格的说,这个词汇现在已经不准确了,因为已经不符合行业现在的状况。最近五年以来的情况,是逐步向两极分化,一头是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包括一些企业自身的大规模扩张,一头是企业越来越小,但是小、散、弱、差不能一概而论,小不是毛病,只是一个状况,小也可以达到小而强,也可以达到小而精。这几年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势实际上是产业逐步成熟的一种标志,所以现在再简单的说旅游企业小、散、弱、差,尤其是说旅行社小、散、弱、差已经不准确了。这里边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12年的发展,资源正在向大企业或集团集中,也形成了相应的发展优势。现在的基本状况是全国有几个大的集团,社会影响也比较大,规模也比较大,同时有一些地域性的集团,当然这些集团总体来说还是一个行政组合的结果,但是不管怎么组合,至少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形成了,同时现在市场上产生了一批新的集团,这就是通过市场运作,在市场化条件下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一批集团。这样的企业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是在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 另一方面,随着开放的加大,三资饭店、国际管理公司、合资旅行社、汽车租赁、航权开放等一系列的变化都在发生,但是并没有产生有些人描述的态势,说到底,是市场规律起作用。客观来说还会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三资饭店已经基本上在饭店行业里处于龙头地位,而且饭店全行业的利润75%集中在三资饭店手里,第二是国际管理公司,现在世界上200多家大的饭店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中国,而且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都形成了体系化发展的局面。比如假日集团现在中国已经管理60多家,再比如万豪,十几年不进中国市场,但是始终在关注和研究中国市场,一进入就占据了一个制高点,现在万豪在国内也是60多家,国际管理公司的发展应该说比三资饭店的发展还要猛。从旅行社来说,目前批准的14家中外合资的旅行社,其中有两家是外商独资旅行社。现在除了传统的几类企业之外,其它的也在逐步开放。比如汽车租赁,现在国际上最大的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赫兹公司,已经在国内十几个城市,占据了自己的地点。民航也在开放,现在第四第五航权都已经开放了。所有这一系列的情况都会使产业组织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变化的方向,就是在行业里形成比较完整的分工体系。沿海与内地形成垂直分工,外资与内资也形成垂直分工。在大体相同的层面上,形成水平分工。同时,各个方面的交叉,又形成混合分工。 首先是垂直分工体系,在饭店行业,垂直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就是外资外店,外管饭店和大规模的饭店,占据了制高点,这个垂直分工体系在每一个城市都存在。如果从地域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在垂直分工体系的上端,中部次之,西部又次之,基本上这样一个状况。 在每一个层面内部又形成了一个水平分工体系,比如说北京市接待日本人基本上就四五家饭店,主要接待日本人。有四五家高星级饭店,主要接待欧洲人,有若干主要接待美国人,这个体系已经形成,这就是一个水平分工体系。从旅行社行业来说,这个体系现在还是比较混乱的,但是正在形成,三五年之内旅行社这样一个体系也会形成,不仅是批发代理零售体系,也包括市场分工体系,也内含着业务的分工体系。 同时还会有一个混合分工体系。从景区行业来说,现在不完全是一个分工体系的概念,而是一个市场选择的概念,但是客观上也形成了这么一个机制。比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第一流的产品,自然就吸引了主要的客人。再比如很多知名景区,在市场上也把握了主导权。同时有一批新的景区现在正在崛起,这批新景区也很有可能后来居上。 体系化竞争 目前,各国的旅游竞争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体,以国家直接参与和组织竞争为龙头,形成了举国竞争体制。对外的举国竞争同时必然要求国内竞争有序化和机制完善化,因此,管理要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微观性要素要在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的宏观管理要素也愈益突出。比较通行的做法一是增加投入,二是组织国家级的大型活动,三是全面调整企业结构,加强对运行秩序的调控,强化质量和形象的提高。这是隐藏在企业竞争表象后面的深层次要素,但却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目前,这些作用尚未充分体现,这些意义尚未完全被人们所认识、所理解、所重视。而这方面的薄弱,将难以形成举国竞争的体制,最终对发展会形成致命的影响。 国际化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产业前景面前,如果说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我国旅游业完成了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那么,在未来的十年间,我们应完成从产业型向国际型的转变,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是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在80年代,谈国际化几乎是空想和奢望。但现在来看不仅具备了基础和条件,也已经有了一批现实的案例。进行国际化发展是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一是在海外设点创业,可以就地扩大宣传,增加影响,招徕客源;二是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发展使建立海外接待体系成为现实需要,也提供了可能;三是香港和澳门回归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一方面是可以搭车,在香港和澳门旅游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两地中资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搭车;另一方面是以香港和澳门为跳板进行国际化发展的过渡。这就要求有国际型的眼光、国际型的决策,遵循国际惯例并培养和使用国际型复合人才。国际化发展将开拓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使中国旅游业全面进入国际分工,并在分工中升级。总体目标是不但要培育全国性跨区域的大型旅游集团,还要进一步培育中国的跨国旅游集团。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有赖于全面实施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体系,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达到集约型经营、质量型竞争、效益型发展,使中国旅游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过程,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9、体制格局的变化:从一统天下到多元发展 2000年成立的海南省旅游发展促进委员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高指导机构,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决策、行业和部门之间协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海南省旅游局代表省政府对全省旅游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市县也相应成立了旅游局。海南省旅游协会下辖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3个分会,作为旅游企业自律组织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内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体制 目前的状况,旅行社70%是民营体制,30%还是国有企业。饭店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50%的其它类型的企业体制,50%还是国有体制。近年的饭店改制,形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现在饭店改制形式也是多样化。景区目前是70%的国有体制,30%的市场化体制或者叫民营体制,但是这两年很多民营企业进入景区取得了阶段性的经营权,也变成了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就意味着在旅游产业里边,企业体制格局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全国各行各业都有这个问题,企业的成长赶不上经济成长的速度,旅游行业也是如此,每年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这是宏观的状况,但是看企业,总是一个温吞水的状况,道理何在?核心问题在于还有很多障碍,比如民营企业进不来,或者民营企业进来之后缺乏一些条件的支持,虽然体制优越,但其它的优越性没有,所以弄得国有企业也发展不起来,民营企业也发展不起来,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旅游行业也同样是如此。但是,市场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经过这十几年的变化,现在从本质上已经改变了,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企业的活力也会更强。 行业组织 虽然行业组织现在还被称为二政府,但是这么多年以来,行业组织也在发育之中,而且现在行业组织的作用在逐步增长,地位也在逐步提高,随着下一步政府治理结构的改革,行业组织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现在有的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过去25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未来要真正达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建设为中心,首当其中的是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不了,企业还是不能放开手脚发展。当然这是一种观点,但是从总体来看,已经看到了行业组织培育成长的过程,未来会有一个更快的成长过程。从体制格局来说,就必然形成这么一个多元发展的格局。 10、产业保障的变化:从无到有 自下而上 1995年8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成为中国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法规,1998年7月省人大对该法规进行修正并颁布。1998年11月,颁布了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12月,省人大又颁布更具系统性的海南省旅游条例,为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海南省管理旅游业的政府组织机构保障有力。 海南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健全完善各级行政机构中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强化管理,规范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旅游管理

    注意事项

    本文(海南旅游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