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1809454       资源大小:8.30MB        全文页数:19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12月目 录第一章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构成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7 -1.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 7 -1.2 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我国GDP比重的变化- 9 -1.3汽车零部件产品分类- 10 -第二章 世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 13 -2.1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规模- 13 -2.2 德国、日本、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模式比较- 15 -2.2.1 德国为代表的平行式供应体系:- 15 -2.2.2 日本为代表的宝塔式供应体系:- 16 -2.2.3 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化供应体系:- 16 -2.3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7 -2.3.1 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17 -2.3.2 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成为发展方向- 17 -2.3.3 并购重组更趋活跃- 18 -2.3.4 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 18 -2.3.5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迅猛- 19 -2.4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 19 -2.5 世界优秀零部件企业的基本发展模式与特征- 20 -2.5.1 世界级零部件企业的典型发展模式- 20 -2.5.2 世界级零部件企业的共同特征- 21 -2.6 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的特点- 21 -2.7 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特点及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情况- 24 -2.7.1 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特点- 24 -2.7.2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情况- 25 -2.8 世界优秀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布局与扩张- 26 -2.9 201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 28 -第三章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30 -3.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及结构分析- 30 -3.1.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 30 -3.1.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域分布情况- 31 -3.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结构模式- 31 -3.3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2 -3.3.1 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现状- 32 -3.3.2 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发展趋势- 33 -3.4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军中国情况- 35 -3.5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售后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7 -3.5.1 汽车维修市场- 37 -3.5.2 汽车用品市场- 38 -3.5.3 汽车养护市场- 39 -3.5.4 汽车改装市场- 40 -3.6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发展状态- 41 -3.6.1 世界优秀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高于整车- 41 -3.6.2 本土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44 -3.7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环境- 44 -3.8 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60强- 46 -3.9 江苏及苏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录- 47 -第四章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要素及其对相关服务业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47 -4.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影响要素分析- 47 -4.1.1 宏观经济的影响- 47 -4.1.2 汽车产业政策的影响- 48 -4.1.3 研发投入的影响- 49 -4.1.4 新技术的影响- 50 -4.1.5 居民收入的影响- 51 -4.1.6 能源环境的影响- 53 -4.2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对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54 -4.2.1 宏观影响- 54 -4.2.2 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56 -4.2.3 常熟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57 -4.2.3 南京市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案例- 58 -4.3 汽车整车企业的引进对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以南京为例- 61 -6.3.1 南京汽车产业及其整车企业的发展现状- 62 -4.3.2 南京汽车产业20012010年发展情况分析- 64 -第五章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 69 -5.1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主体情况- 69 -5.2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产品及市场分布- 73 -4.3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2006-2010年发展形势与主要数据分析- 75 -第六章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77 -6.1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产品市场与产业链构成剖析- 77 -6.1.1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细分- 77 -6.1.2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剖析- 77 -6.2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90 -6.2.1 目前存在的问题- 91 -5.2.2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93 -5.2.3 周边竞争对手分析与比较- 93 -第七章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及其政策建议- 101 -7.1 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定位- 101 -7.2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101 -7.3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布局- 104 -7.4 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105 -7.5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政策支持- 106 -7.6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招商方向- 108 -附件1: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情况- 111 -附件2: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60强情况- 165 -图表目录图1.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图- 9 -图1.2 2004-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变化- 11 -图1.3 2004-2010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与整车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12 -图1.4 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 12 -表1.1 汽车零部件产品分类表- 13 -图2.1 世界汽车2006-2010年总产量- 16 -表2.1 世界主要生产国2006-2010年产量- 16 -图2.2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2006-2010年产量- 16 -图2.3 世界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国2007年销售收入- 17 -图2.4 以契约为基础的平行模式- 17 -图2.5 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 18 -图2.6 德尔福在中国的布局及出口市场- 19 -图2.7 全球100强在华机构分布图发动机- 23 -图2.8 全球100强在华机构分布图底盘及变速箱- 24 -图2.9 全球100强在华研发中心- 25 -表2.2 201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企业- 30 -图3.1 2001-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 33 -图3.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 33 -图3.3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模式- 34 -图3.4 2004-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35 -图3.5 我国核心零部件外资产量占总产量比- 37 -图3.6 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国内一级供应商中所占比例- 38 -表3.1 全球前100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布局- 38 -图3.7 全球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分布- 39 -图3.8 汽车维修市场体系- 39 -图3.9 汽车用品市场体系- 40 -图3.10 全球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百分比- 43 -图3.11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分类- 44 -图3.12 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调查结果(国际水平为10)- 46 -表3.2 2011前三季度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60强企业- 48 -表4.1 南京汽车制造业20012010年总产值(单位:亿元)- 49 -图4.1 南京地区2001-2010年生产总值发展趋势图- 49 -图4.2 地区生产总值与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 50 -表4.2 无锡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51 -图4.3 吉利、奇瑞2001-2008年研发投入情况(单位:亿元)- 51 -表4.4 汽车电子化发展- 52 -图4.4中国汽车电子产品2004-2008年销售额及增长率- 52 -表4.5 2001-2010年南京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与居民人均收入数据- 53 -图4.5 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与人均收入增长率- 53 -图4.6 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与人均收入相关系分析- 54 -图4.7 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关性分析- 54 -表4.6 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现况- 55 -表4.7 南京新能源项目的新发展- 55 -图4.8 我国2004-2010年私人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57 -图4.9 我国2004-2010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57 -图4.10 汽车产业链利润分布情况- 58 -图4.11 国内外汽车市场销售额占比情况- 58 -表4.8 常熟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60 -图4.15 南京市主要制造业发展布局图- 65 -表4.9 南京四大整车厂基本情况- 65 -表4.10 南京市、江苏省及全国20012010年汽车产量一览表(单位:万辆)- 66 -图4.15 南京市汽车20012010年产量增长率趋势(%)- 67 -表4.11 南京汽车产量20012010年占江苏省、全国的比重(%)- 67 -图4.16 南京市20002010年汽车产业相对规模- 67 -表4.12 南京汽车制造业20012010年总产值(单位:亿元)- 67 -图5.1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中心情况- 72 -图5.2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新企业比例- 72 -表5.1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总资产前五名- 72 -图5.3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性质- 73 -表5.2 各开发区及乡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 73 -图5.4 常熟各开发区及乡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近5年销售收入趋势- 74 -图5.5 常熟各开发区及乡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比例- 74 -表5.3 各乡镇主要产品- 74 -图5.6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地理位置分布- 75 -表5.4 2010 年重要汽车零部件产能与产值- 76 -图5.7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市场分布- 77 -图5.8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布- 77 -表5.5 2009年与2010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前五名- 78 -表5.6 2009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前五名- 78 -表4.7 2010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销售收入前五名- 78 -表6.1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表- 79 -表6.2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布- 80 -图6.1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构成- 82 -表6.3 常熟市各零部件企业规模- 83 -图6.2 各零部件模块企业注册资本比例- 83 -图6.3 各零部件模块企业投资总额比例- 84 -表6.4 各零部件模块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 84 -图6.4 近5年各零部件模块企业销售收入对比- 85 -表6.5 各零部件模块企业近5年利税- 85 -图6.5 近5年各零部件模块企业利税对比- 85 -图6.6 车身配饰及附件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趋势- 86 -图6.7 发动机零部件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趋势- 86 -图6.8 底盘零部件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趋势- 86 -图6.9 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趋势- 87 -图6.10 通用件及其他零部件企业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趋势- 87 -表6.6 近5年销售收入及利税一览表(按企业类型分)- 87 -图6.11 近5年销售收入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88 -图6.12 近5年利税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88 -图6.13 汽车零部件分类- 89 -图6.14 近5年车身配饰及附件企业销售收入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89 -图6.15 近5年车身配饰及附件企业利税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90 -图6.16 近5年发动机零部件企业利税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90 -图6.17 近5年发动机零部件企业利税对比(按企业类型比,单位:万元)- 90 -表6.7 常熟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链的缺失- 91 -图6.18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注册资本情况- 93 -图6.19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注册资本情况(按企业类型比较)- 93 -表6.8 常熟市具有研发中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 94 -表6.9 常熟市汽车及零部件高新企业- 94 -表6.10 常熟与周边各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数据比较- 98 -表6.11 2009年昆山市整车(专用汽车)制造企业基本情况表- 98 -表6.12 2008年昆山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导产品基本情况表- 98 -表6.13 2008年昆山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一览表- 99 -表6.14 淮安整车企业基本情况- 99 -表6.15 淮安市重大零部件企业- 100 -表6.16 南通市部分规模企业- 101 -表6.17 南通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产品- 101 -表6.18 南京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简况- 101 -表7.1 部分外资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 110 -表7.2 部分内资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企业- 111 -表7.3 部分外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 112 -表7.4 部分内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企业- 112 -表7.5 部分外资底盘及变速箱零部件生产企业- 112 -表7.6 部分内资底盘及变速箱零部件生产企业- 113 -第一章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构成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1.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21世纪,汽车产业将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是汽车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全球汽车工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价值就已占总价值链的70%。汽车工业主要包括设备制造、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研究开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原油、石化、塑料、玻璃、橡胶、钢铁、冶金、环保、电子、通讯、劳工、保险、行销、道路、桥梁等。由于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配套关系紧密,而且国内市场随着WTO的影响,日益与国际市场融合,一个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汽车制造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产业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二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角色重要性存在差异性,整车制造商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形成产业链的内核。对于汽车零部件来说,上游是原材料企业的价值活动,下游是汽车整车企业的价值活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做基础,就不会拥有独立完整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由于汽车零部件是关系到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一个行业。因此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的发展,也受到上下游很大的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构成图钢铁化工电子纺织橡胶上游资源:麦格纳佛吉亚矢崎李尔丰田纺织奥托立夫丰田合成精工博泽日本发条小糸制作所安通林拜耳材料Plastic Omnium中游核心零部件:底盘、变速箱发动机汽车电子轮胎配件、内饰德国大陆马瑞利爱信精机采埃孚股份德尔福本特勒集团舍弗勒集团库博标准汽车美国车桥利纳马集团德尔福伟世通尼马克三叶电机德科斯米尔利纳马SKF汽车部辉门博世集团日本电装麦格纳美国天合德尔福矢崎李尔日立汽车系统法雷奥伟世通马瑞利贝洱米其林 普利司通 德国大陆 倍耐力 海斯莱默斯特瑞堡公司日本住友 日本横滨 韩国韩泰美国库珀韩国锦湖下游整车制造:乘用车客车货车工程车产业链延伸:汽修、汽配4S服务物流1.2 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我国GDP比重的变化零部件与汽车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上下游位置,但这种上下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共生的特征:没有强大整车需求的拉动,不可能有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反之,没有零部件的产业基础,也不可能拥有独立完整、国际竞争力强大的整车制造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是伴随着整车制造业的成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从图1.2 中2003-2010年汽车产量增长情况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增长幅度均保持20%以上。尽管2008年增长趋缓,但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1826万台,增长幅度为32.41%。“十二五”期间汽车市场需求量和保有量仍将会持续增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图1.2 2004-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变化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增加,整车供应商为减少成本纷纷在国内寻求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强大的市场需求直接推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迅速发展。从图1.3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与整车行业的发展体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两者同时保持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速度略大于整车行业发展的速度。就汽车行业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目前正处于旺盛发展的时期。数据来源:中经网图1.3 2004-2010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与整车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此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上升。从图1.4 中可以看到,2004年占2.12%,2005年和2006年时约占2.4%左右, 2009年则达到3.18%,2010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6866.13亿元,占GDP比重更是达到了4.24%,呈线性增长态势。从未来看,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将持续增加,这将使得汽车零部件行业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增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4 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1.3汽车零部件产品分类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分为底盘及变速器零部件、发动机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装置、车身零部件和通用零部件五大类别。具体情况如表1.1 所示:表1.1 汽车零部件产品分类表结构主要模块/子系统主要零部件底盘及变速器离合器离合器从动盘、膜片弹簧、分离轴承、分离套筒、黄钢衬套、分离轴、离合器拉索、轴承套及密封件、分离轴传动杆、回位弹簧、卡簧、橡胶防尘套、轴承衬套变速器(自动 )油冷却和滤清装置、液力变矩器、机械传动装置、壳体、电子控制装置、液压控制装置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传动轴、中间支承驱动桥后桥壳、差速器壳、差速器行星及半轴齿轮、半轴、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齿圈及主动小齿轮、主减速器、半轴、弹性元件、减震器、摆臂、摆臂轴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轴承、外壳、垫片、齿轮(半轴、从动和行星)、十字轴、螺栓车架横梁、纵梁、发动机前/后悬置横梁、前保险杠、连接桥、 中央脊梁 、分动器壳、驾驶室后部及货箱副梁前部托架、前悬架扭杆弹簧 、前脊梁、发动机后部及驾驶室前托架 、前桥壳、发动机前托架、连接货箱副梁的托梁、 中桥壳 、后悬架的钢板弹簧 、后桥壳、连接货箱副梁的托架车桥制动鼓、轮毂轴承、轮毂、转向节、转向横拉杆、衬套、前梁、梯形臂、转向节壳体、外半轴、转向节轴、主销及主销轴承、万向节、半轴套管、内半轴、差速器、主减速器及主减速器壳、悬架弹性元件、减震器、导向机构车轮外胎、内胎、垫带、橡胶密封层、自粘层、槽纹、轮辋、气门嘴、外胎面、胎体、束带转向操纵机构方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转向器齿轮齿条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蜗杆滚轮式等转向传动机构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与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转向直拉杆、转向减振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液压泵、转向油管、转向油罐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电动机、转矩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磁离合器制动操纵机构ABS、主缸活塞、制动主缸、制动活塞、制动蹄、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等制动器制架、制动件和操纵装置、摩擦片等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机体、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配气机构进气门、排气门、气门弹簧、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供给系统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消声器点火系统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冷却系统水泵、散热器、风扇、分水管、节温器和水套润滑系统机油泵、润滑油道、集滤器、机油滤清器、限压阀、油底壳起动系统起动机和起动继电器车身车身壳体发动机罩、前窗柱、中柱、顶盖、车顶边梁、车底、行李箱、后翼子板、后门、前门、前翼子板、门槛、前柱、前悬挂支撑板、中间隔板、前纵梁、前围上盖板。车门车门内板、外板、窗框、加强板和车门附件等车窗挡风玻璃及密封条车前钣制件内装饰件仪表板总成、地毯和行李舱垫、遮阳板、扶手、顶盖内护板、方向盘、座椅和安全带等外装饰件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等车身附件安全气囊、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后视镜、拉手等。汽车电子电器驱动系统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怠速控制、值控制、集成诊断系统、电子变速箱控制、数字式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功率控制、电子控制油门、控制器区域网(电控单元连接)安全系统雷达车距、报警与控制、大灯调节和清洗系统、气体放电车灯、轮胎气压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车辆动态控制、系统诊断、雨刷控制、显示维修周期、液面和磨损监控、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车辆保安系统、前轮/后轮转向通信系统电子声音复制、声控操作、音响、车内计算机、车载电话、交通控制和信息系统、新式显示技术、线束复用系统舒适系统电子控制悬挂、空调、座椅调解和座位记忆、中央门锁、自动驾驶、车距报警系统通用件汽车轮胎汽车玻璃车载工具其它第二章 世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2.1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体规模美国汽车市场2010 年可能走出衰退,并处在比其他成熟市场更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整车厂和供应商进行了大量的重组,缩减了大量产能,存活下来的企业更加精健,而没有严重依赖以旧换新政策。预计2010年北美汽车销量将增长10%至1390万辆,其中1140万辆出自美国。2010年北美汽车产量预计将达到1040万辆。与美国相反,欧盟一些国家对刺激政策的依赖使其(大约到2010年1月)仍有650万辆的剩余产能,所以仍面临较大的供需调整的挑战。预计欧盟2010年轻型车需求量将下降90万辆,这主要是由德国需求下降带动的。但是随着经济复苏、一些非成熟市场的销量将增长,以及轻型商用车市场需求仍将增长,整个欧盟市场的下滑幅度将不会很大。2009年韩国在国内市场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抵消了出口市场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2010年这一刺激政策将不再延续,韩国汽车业期望2010年全球经济好转下其出口量得以恢复。预计2010年韩国轻型车产量将增加5.2%至340万辆。印度政府已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2010年其对经济的刺激政策或将逐渐减少。若2010年印度的GDP增长率将维持在6-7%的水平,汽车市场增长仍将非常乐观。巴西2009年出口量下滑,但其国内经济增长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实施,促使该国2009 年轻型车销量同比增长12.7%至300万辆,创历史新高。2010年巴西的GDP将继续增长,出口形势也将好转,预计巴西2010年汽车产量将有7.8%的稳定增长。在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优惠政策刺激下,预计2010年中国轻型汽车销量将在2009年的高基数基础上增长10%。中国的人均GDP到2012年有望突破5000美元大关,从而将有力推动轻型车销量增长。总体来看,2010年欧美市场将略有恢复,但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还在新兴市场。从图2.1和表2.1中可以看到,2010年世界汽车总产量达到了7761万辆,其中中国汽车总产量约为1826万辆,约占23.53%。从图2.2 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各个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其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增势明显,而日、美两国总体呈下降趋势,德国趋于稳定。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2.1 世界汽车2006-2010年总产量表2.1 世界主要生产国2006-2010年产量国家20062007200820092010德国581.9614621.346604.573520.9857590.5985日本1148.4231159.6331157.564793.4516962.594美国1126.3991078.073869.3541571.1823776.1443中国718.8708888.2456929.9181379.0991826.467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2.2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2006-2010年产量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都以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为基础,如美国的德尔福公司、英国的卢卡斯公司、法国的法雷奥公司、德国的博世公司及日本的电装公司等。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工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们承担更多的研发工作,创造更多的产值。据统计,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在汽车工业中占到了60%-70%的比重,全球100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年销售额合计达到5000亿美元。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仍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2007年汽车零部件生产国销售收入如图2.3所示: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图2.3 世界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国2007年销售收入2.2 德国、日本、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模式比较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近年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配套关系也发生了变革。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2.2.1 德国为代表的平行式供应体系: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各自平行发展,整车企业在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向零部件企业采购产品,形成配套关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基本没有资本纽带。在平行式供应体系下,整车企业可以用图纸向零部件企业招标,促使零部件企业按图纸进行生产;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自主开发新产品供整车企业选择,实现各自的发展,并在竞争中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图2.4 以契约为基础的平行模式2.2.2 日本为代表的宝塔式供应体系:日本汽车工业从1955年迅速发展,到1980年达到年产量1104.2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保持了14年之久。丰田等日本整车厂一般只与一级配套供应商直接发生关系,一级配套供应商是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总成系统或模块供应商。一级配套供应商数量较少,一般只有十几家或几十家。每一个一级配套商有更多的二级、三级和更低级别的零部件供应商,并且由上而下供应商数量逐级增多,形成了以整车厂为中心,吸收大量中小企业参加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提供动力、底盘、车身、内饰等方面的系统总成配套服务,同时,它也向二级供应商订货,将部分研发任务交给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则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零件。整车企业往往持有一级和二级供应商的部分股份。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特别是与一级配套商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配套供应关系。图2.5 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众多的整车厂商在大量关键技术领域与零部件企业开展联合研发。随着整车生产主导地位的改变,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值与技术研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当然,这也促成了博世、德尔福这样几乎可以生产汽车上每一个零部件的巨头的产生。 2.2.3 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化供应体系: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和配件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参与该行业的有3500多家公司,其雇员达57.7万人,年创收达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原先都有零部件子公司,后来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分离。整车厂与零部件厂相互独立,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公司地位完全平等,零部件企业除了可以向整车厂商供货,还可以向全球汽车市场供货,这种方式促进了汽车零部件企业自由的市场竞争,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抛弃了销售的依赖性,从而迫使汽车零部件企业尽力发展和提高自己的产品技术水平。但二者之间仍然保持着紧密的配套关系。例如,德尔福公司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但至2008年,通用汽车仍然是德尔福的最大客户。伟世通以前是福特汽车的子公司,2000年福特将其分拆出去。在伟世通陷入经营困境的情况下,福特汽车公司于2005年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援助性回购计划。美国汽车企业确定供应商的因素中,既重视资产关系,同时也进行全球化采购,重视产品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售后服务等因素。2.3 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零部件产业正进行着飞速的发展。2.3.1 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独立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使汽车零部件成为典型的国际化产品。从全球范围看,整车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大量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个整车企业的产业组织方式逐渐弱化,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整车与零部件之间相互剥离、独立发展的趋势日趋深化。德尔福公司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公司。2006年,通用汽车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占德尔福销售额的41.1,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30.6。德尔福公司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客户包括福特、丰田、大众、日产、雷诺等汽车厂家,通用汽车公司之外的业务收入在营业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德尔福在中国的布局德尔福的出口市场图2.6 德尔福在中国的布局及出口市场2.3.2 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成为发展方向近年来,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整车企业将相当部分的研发、生产、装配工作委托给零部件供应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系统化开发。零部件厂商不再是传统的来样或来图加工,而要承担产品设计、制造、检验、质量保证、及时供货以及市场服务的全部责任。具备研发、生产、装配能力并且具有良好信誉的零部件供应商才能成为整车厂的一级配套供应商,其它零部件供应商只能成为二级或更低级别的供应商。在此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实施全球整车同步开发或超前开发,越来越深地介入到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形成了推动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的新动力。在整车企业开发和生产深度逐步降低的同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由于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够同整车企业一道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开发深度不断提高,部分零部件企业甚至能够为整车提供某一完整功能部分或子系统。在系统化开发的同时,整车企业还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零部件的模块化制造和集成化供货,按照订单的要求为汽车生产线提供先后顺序正确的零部件。目前的整车制造企业更像一个组装厂,一些主要的、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将以整体模块的形式,由零部件企业生产,这使得汽车生产更专业化,装配速度更快,更能适应顾客个性化需求。2.3.3 并购重组更趋活跃法雷奥集团是法国一家独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轿车和卡车设计、开发、生产并销售汽车零部件、集成系统及模块。近年来,由于其主要市场汽车产量下降、原材料上涨等因素,集团整体利润率受到很大影响。为使公司业务组合进一步合理化,提高整体盈利能力,法雷奥集团加强了对内部资产的整合,积极收购和出售相关业务。2007年8月,法雷奥集团完成了对爱尔兰Connaught Electronics Ltd(CEL)的收购。法雷奥集团还在2007年将拥有1 2家工厂和上万名员工的线束业务出售给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Leoni公司。2008年,法雷奥还将重卡发动机冷却系统业务出售给总部设在瑞典的EQT Opportunity。2.3.4 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决定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企业群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具有集群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内生的自增强机制。汽车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产业关联性,即集群内的产业或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分工协作关系二是空间集聚性,即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聚集在一定的空间内,在地理上相互靠近;三是机构系统性,即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相互配套的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行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以及金融服务、研发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有机合作、有序竞争的整体。在目前的生产组织形式下,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整车生产的参与程度更高,为实现及时供应,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模块供应商与总装厂的距离一般在1小时车程之内,从而缩小了配套半径,推动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果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不在此范围之内,它一般在整车厂附近设一配套厂或仓库。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级零部件供应商都集中在整车厂的附近发展。围绕在整车厂附近的只是一级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而规模较小的零部件供应商并不一定集中在整车厂附近。2.3.5 汽车零部件新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标准日益严格,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推动了汽车零部件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把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集成上,电子技术、安全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已在汽车上得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