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某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分析论文.docx

    • 资源ID:1807700       资源大小:257.60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分析论文.docx

    重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摘要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变致使金融市场在政府监管和机构创新的博弈中迅速发展,银行面临着日益剧烈的竞争挑战,中间业务已日渐成为西方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新形势下的战略重心。2006年以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逐步对外全面放开金融市场的承诺业已兑现,外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进入,致使我国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虽然传统业务并未受到严重影响,但以发展的眼光看,商业银行在未来的成功转型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中间业务上的发展。重庆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成员之一,拥有国内商业银行所具有的共通特征,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又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其发展战略规划看,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样是重庆银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心所在。因此,研究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我国面临的一般问题、制约条件及其国际经验借鉴、对于重庆银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分类方法以及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讨论;再次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随后,基于比较的视角,考察了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西方银行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原因,并探讨了西方中间业务发展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启示;最后,在对重庆银行及其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重庆银行的发展规划,利用 SWOT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为重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了相应的经营策略。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重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比较分析,同时应用 SWOT分析等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重庆银行在中间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低;产品品种范围窄,创新能力不足;不太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在营销方面有待提升,在中间业务上的赢利能力差以及创新技术支持不足等。因此,重庆银行应该进行充分的战略分析,定位清发展方向,并积极实施完善银行治理机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大力提升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人才建设,健全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营销系统等策略,以夯实发展基础,应接新的挑战。同时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大力防范规避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中间业务,重庆银行,金融创新与管制,竞争策略As worldwide financial control loosen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got to rapidly developing because of the game between governmental governance and market innovati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banks became more intensity.So the businesses of lending and borrowing have become the main resources of revenues and the focus of strategies of banks. Since China began to perform the promise to open completely the market to worldwid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in 2006,more and more foreign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entered into Chinese market, which exacerbated the surroundings for native banks' running and developing, although traditional interest income of native banks doesn't be affected severely. As a most important engineer for China economy keeping continued growth, nativ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must success in transforming of their battalion income from the business of balance-sheet to intermediary business. Bank of Chongqing is a regional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and it has all the characters that compri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nativ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ut it also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inadequacies to other native ban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its strategy cor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ank of Chongqing that researches attentively the constraints, problem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China. This text firstly defines the related notion range, types, characters and background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n the commercial banks. Secondly, it outlines the related development of native and alien researche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Thirdly, well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anks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 China.And then the text will research the operational history of the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also probe into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commercial banks notably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and the enlightenments of the west banks development to native commercial banks. Finally we introduce the actualities of Bank of Chongqing and its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do also inquire into its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the analysis of SWOT. And 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posals for the banks development. The analytic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inclu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SWOT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o on. By studying the proportion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come and the actualities of Bank of Chongqing, we draw the conclusions: the ratio of revenue from intermediary business to total revenue of Bank is low, Bank of Chongqing makes a narrower range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products, the capacity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market operation is very weak, and the bank doesn'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rmediary business, so the profit-making ability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poor.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 economy, Bank of Chongqing gets a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its intermediary business. Bu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which impede Bank of Chongqing to expand its intermediary business, such as the current separat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 of Chongq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lots of foreign banks pouring into Chongqing financial market. Consequently Bank of Chongqing should elevate its strategic analytical capacity, and orien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perfect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hange the management idea. At the same time, the bank must strengthen its human resource and price mechanism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build efficient risk prevention system and marketing system, so that the bank can reply effectively its challenges in future. Meanwhile the bank should advance steps, and keep a lookout for risks accompanying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termediary business, Bank of Chongq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overnance, competitionstrategy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近四十年来,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剧烈,汇率机制由固定转向浮动,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金融自由化日渐成为主流,国际经济往来越发密切。同时,电子信息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活动中的信息成本。新的形势条件为各国的银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有鉴于此,各发达国家积极改革金融业,以电子和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持,大力推广混合经营和管理机制,努力创新各类金融资产交易契约,以适应不同市场客户的需求。各国金融机构在稳步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型业务,商业银行正经历着由货币管理转向信息管理,以利差收入为主转向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为主的转型。统计显示,到 2010年中间业务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净收入的比率平均约为 38%,最低者也达到 23%以上,有的甚至超过 60%。目前,其中间业务呈现出业务品种多、规模发展迅速、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服务技术先进周到等特点。可以说,积极创新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新蓝海。其中主要原因是,现代经济活动的结构剧变削弱了银行的资金融通职能,而银行为经济往来提供中介服务则日益重要,而且,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风险低而收益相对高的优势,实施业务创新所依赖的条件又能很好地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 1.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经调整而作为经营重点的中间业务已日益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与之相比,中间业务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重大不足。入世以后,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深入推进,中间业务已日益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外来竞争者的加入既带来了新的资源和知识,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短期之内,本土商业银行似乎无需过于担心外资银行在传统存贷业务上的威胁,但动态地看,外资银行多以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在我国谋求发展依凭的做法,很可能是抓住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中间业务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升产品的创新和竞争能力,以应对时代转变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挑战。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晚,且受经济金融环境、经营理念、政策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发展水平较低、效益差、品种少、收入占比小等特点。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国内银行也逐渐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又是与外资商业银行抗衡的有效手段。作为重庆市第一家地方法人银行,重庆银行也处于与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竞争的浪潮中。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既有利于拓宽银行的盈利渠道,又能分散银行经营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的水平,同时由于提供的众多服务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发展中间业务也能带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扩大银行的服务中介职能。有鉴于此,本文力求通过对中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析,通过理论和经验借鉴,分析重庆银行中间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适合重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1中间业务国外研究现状中间业务是西方金融领域创新的主要表现,相关的论述与金融创新存在着很高程度的交叉。相关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中间业务与促使其出现和壮大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厘定和实证分析方面。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约束诱导假说、败德风险说、规避管制说、特征需求说以及投资不足说等。 Pennacchi(1998)认为中间业务被积极创新推出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吸纳储蓄的市场竞争加剧和持有现金准备金代价上升等因素的驱动下,商业银行会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督管理规则来创新交易契约形式,用于替代资产负债表内的常规业务,以降低超额准备金的利息损失,进而达到降低筹资代价和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 Schapper(1997)和 E.J.Kane(1989)认为,在政府强制性实施对贷款可能损失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相关监督和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税收负担加重,从而使得原有盈利来源被削弱或消失,开展新的交易形式以绕开监管是一种理性优化选择,银行方应对措施的基本表现就是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规模伴随着政府管制的进化而高速发展。 Benveniste和 Berger(1987)认为,与中间业务相关的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在契约参与各方之间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因为金融管理部门通常禁止银行发行在资产负债表内具有优先索取权的储蓄证券,而风险决定的代理成本可能会形成投资不足的问题,在商业银行的主导下潜在交易各方通过协调,重新设计而授予特定契约参与者群体拥有优先的索取权如有追索权的证券化贷款,从而用资产负债表外的直接信用来替代,以降低客户遭受银行经营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强化对储户存款的激励。 James(1989)提出投资不足假说认为,投资者通常难于接受那些只是依赖股权或储蓄存款融资的投资项目,但中间业务会允许商业银行把投资投入到这些项目上,所以中间业务肯定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因为中间业务契约安排所形成的现金流与实现了证券化或具有担保保障的债务契约所包含的现金流具有大致相同的性质。在借鉴迈耶的次优决策理论的基础上,该假说推断,目的在于提供直接信用的中间业务契约数量的多寡直接受制于经营者所面临违约风险高低、以及银行负债业务的时间结构特征等因素。 W.L.Silber(1987)的约束诱导假说认为,商业银行积极实施中间业务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于妥善应对来自银行内外部的压力,以实现组织目标最大化。其中内部压力来自于银行为遵守和规避金融监管部门的约束,通过设立相应的资产负债管理规则来提升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和合理转移运营风险。外部压力则来自于金融市场交易管理文化和风俗等隐性契约。当宏观经济环境出现波动,来自内外的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协调成本,而开发中间业务是银行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选择。而作为制度创新的一部分,中间业务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通过改变交易形式或契约协调机制来减少交易费用是中间业务等金融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创新可以视为是日渐进步的技术与相关交易知识对变动后的监督管理规则的理性反应。 M.K.Hassan (1993,1994)基于公司股票估值理论系统地考察了美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股价与中间业务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间业务并不能消除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但增加中间业务的品种和规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多样化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整体运行风险。因此,积极创新中间业务是与以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来提升经营效率的管理目标相一致的。 Julapa Jagtiani和 Gordon Sick(1995)通过分析美国 1980-1990年代的数据,认为中间业务的增长小幅度提升成本,而资产负债业务的增长对于商业银行有着很高的成本增加。 Rogers(1998)、Stiroh(2000)和 Tortosa-Ausina (2003)通过使用有无中间业务的两种计量模型估算了美国和瑞士等地商业银行的相关核心指标,发现不考虑中间业务会在很大程度上低估银行利润和效率,使得银行成本和经营效率的估计出现显著偏差,而将中间业务纳入考虑,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将有所提升。同样,在 Barbara & Claudia(2005)以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在 2000年前后的数据对中间业务与银行经营效率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相近的研究结果。 1.2.2中间业务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于中间业务的研究相对落后,这种局面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总体而言,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基于市场现实的实证研究并没有成为研究主流。在中间业务内涵界定方面,鲁国强(2003)、李爱英 (2002)等认为中间业务与巴塞尔协议中所界定的表外业务是同一事物,包括所有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业务。而孔艳丽(2003)、王世豪(2002)等则认为中间业务仅是表外业务的一个构成部分。甚至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也与对应国际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002年 4月 23日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表外业务纳入到了中间业务之列。在中间业务发展意义方面,王艳霞 (2002)、邓升军 (2001)等认为,入世以后,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动力,是国内外银行竞争的焦点。谭遥 (2008)等通过比较中间业务发展的国内外差距,界定了我国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银行专业人才配备不足,管理水平得不到实质提升等;同时分业经营体制和信用环境使中间业务的发展遭遇交易费用偏高的障碍,同时,提出了发展中间业务要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创新、建立高效网络信息系统、强化监管等建议。骆志芳 (2003)、薛建宏(2007)等认为,在当前条件的制约下,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应组织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强化新产品的创新研发机制,大力培育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理顺激励机制以构建能有效防范中间业务的风险。任延 (2009)提出更新理念、加快产品开发、强化市场定位、营造有力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大技术投入等中间业务发展建议。在中间业务的发展支持方面,杨秀萍(2003)、范艳霞(2004)等认为,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分业经营体制、利率管制、产权界定不够清晰、管理理念滞后和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使中间业务发展的推力不足。涂永红等(2004)、程华(2008)等通过中外比较,认为顾客需求、市场竞争态势、产业结构升级不畅以及收入分配格局等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姜晓黎 (2006)经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定价机制效率低下,在收费方面竞争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构建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邹玲等 (2007)通过比较中外金融创新机制,认为我国金融创新多属于政府推动的和外部环境发展的强制型创新,而发达国家则多属市场演化的诱导型创新,因此,应重视创新机制的差异。贾振涛 (2008)认为应从三个层面来改进中间业务收费:从客户层面改善中间业务收费外部环境;从银行内部建立独立运行的业务管理机制,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从监管层面加强监管,做好银行中间业务收费协调工作。龙筱刚 (2009)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的对策:建立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施市场细分、规范中间业务政策法规、建立中间业务监督机制。在中间业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监管方面,竺彩华 (2006)指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信誉风险,通过对风险成因的分析,其提出了从政策制定、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防范措施。苏薇认为,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注意:一是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二是完备中间业务监管法规,改进监管方式,维护中间业务的市场公平竞争;三是发挥金融监管当局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功能。欧阳世伟 (2009)在对管理协调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相关金融法规进行研究后指出,我国在对应法规建设上相对滞后,已无法满足有效协调引导该领域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需要,应加快推进法律和市场管理规则的建设,以形成能充分促进中间业务创新的市场秩序。 1. 3研究内容及方法 2. 3.1研究内容本文分为 6章,其基本的逻辑思路是,介绍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即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随后分析中间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外中间业务的发展经验来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最后是运用 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关经营策略的建议。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通过简要梳理有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追溯了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概略地介绍本文的研究逻辑思路以及文章内容的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首先界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内涵,同时对中间业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不同角度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了划分,并比较了基本分类之间所包含的差异,再次是一般化地探讨了发展中间业务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最后是讨论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银行需要有强力的风险控制体系对其管理协调。第三章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首先从中间业务的品种、规模、结构和管理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其次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几种基本问题。最后从经济运行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法律等基本制度、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在经营管理机制等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制约。第四章是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首先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基本特征,其次探讨了国外商业银行获得良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国外中间业务发展归纳了一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转型提供借鉴的经验,包括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相应的中间业务发展支持系统,同时,加快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转变等基本基本方面。第五章是重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针对重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中间业务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 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其战略规划就重庆银行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第六章是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未来重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及其实施战略做出了展望。 1.3.2研究方法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问题“量与质”的两种研究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有其质的规定性,又有其量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评述,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基于中间业务运行的基本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运用 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银行的外部环境约束和内部资源条件,随后结合发展目标,提出了重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与特征 2.1.1中间业务的含义中间业务( Intermediary Business)通常被认为是为商业银行创造非利息收入,不占用或较少占用银行资产且一般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的中介或代办业务。近几十年来,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中间化、国际化和证券化一起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国际潮流。 1988年巴塞尔协议对表外业务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界分,广义的是不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全部金融业务,如结算、代理、信托、租赁、银行卡和咨询等;狭义的表外业务还需满足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变动,但本身是或有资产或负债的标准,如担保类、贷款承诺类和衍生工具交易类业务。在我国学界和实务中,中间业务大体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近些年来,传统业务对于世界各地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已逐步下降,因此,如何积极创新金融业务类型,以中介或代理人的身份为顾客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就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将中间业务定义为:为充分利用信息、资产和品牌声誉等优势,商业银行作为代理或中介,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收费、代理理财、证券及其衍生资产工具交易、信托、代收代付等不涉及或少涉及资产负债表变动的业务。 2.1.2中间业务的特征当前在中间业务的承办中,通行的做法是商业银行自身不作为信用往来的参与方直接出现在业务的主体契约中,与传统资产负债表业务相比较,中间业务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首先,中间业务很少长时间直接占用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现代商业银行拥有数量庞大的营业网点和强大的人力资源阵容、广泛分布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往往容易出现相对于传统业务的资源冗余。因此,现代银行运营的一个重点是,培育灵活的交易创新机制,创造更多的中间业务服务来提升人力和固定设施等的边际使用效率,以实现有效使用非资金资源的目的。一旦出现占用自有资金的情况,对应业务就应被重新归类。显然,划分依据依然是银行要通过业务调整来提升资源效率。其次,中间业务,尤其是信用类中间业务不是商业银行的自营业务。通常,商业银行必须接受到客户的委托指令,才能以代理者的身份为客户行使委托合同界定的权利,或代为履行相应的义务,产生的主要影响由客户承担。尤其是承兑、承诺和证券买卖等信用类业务,银行需要收到客户的授权指令才能开展业务,否则,即便出于善意,银行也不能在可及范围内不经顾客授权,自作主张地变更其资产和债务的结构现状。再次,中间业务的交易费用低且收入贡献稳定。不同类型的交易对协调机制的要求不同,而良好的市场竞争态势提供着广泛的选择,交易类型和协调机制的匹配能是资源配置效率得以优化。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依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重新组织资源来创造替代性的交易形式,降低客户利用金融系统服务的成本。当管制变得更为宽松时,银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经营活动,以避免传统业务竞争加剧的影响,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使银行整体收入波动趋于平稳。最后,中间业务形式多样且交叉程度高。适者生存,资源条件各异的商业银行必须对经济环境变化作出积极调整,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而设计出各种服务产品,以谋求市场优势。 19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社会和金融活动特征变化的影响,西方商业银行纷纷突破传统业务的限制,在信用工具种类、服务手段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上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创新,形成了结构复杂、极其多样化的中间业务产品。而且在创新中广泛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原来的几种产品组合成新产品。通过交叉组合,相关产品原有的缺点得以弥补,而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着银行的创新力,为银行活动提供反馈式激励。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近年来,中间业务大发展导致多种分类标准共存,同一业务可划入多个类别,形成了复杂的产品结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中间业务的分类进行讨论。 2.2.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分类巴塞尔委员会认为,为有效处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风险,需将绝大多数的中间业务纳入银行自有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依此标准,将中间业务分类为:其一是对传统贷款的替代,如提供票据承兑担保、普通债务担保、以及提供备用信用证为金融资产担保等;其二是与某些金融交易相关的或有负债,如投标保函和信用担保等;其三是伴生于商品权利转移的短期自我偿还性的或有负债,如跟单信用证等;其四是高风险的初定期限超期的承诺业务,包括贷款限额、透支限额和 NIFS(票据发行融资安排)等;其五是收益与利率和汇率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如基于利率、汇率的期货和期权等;最后是中介服务,包括咨询顾问、信托和代理业务等。 2.2.2按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中的身份分类依银行在承办业务中的身份,可将中间业务分为自营性、委托性和代理性业务。当银行直接参与交易,以自身的名义行使权利并承担责任时,即在从事自营性业务。委托性业务是当银行接到顾客的授权指令后,以银行自身的名义实施的业务,如结算、信托和咨询等业务。而代理性业务是银行接受委托、以客户的身份办理指定的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代理商业银行业务等。 2.2.3按商业银行信用介入程度的分类可按银行信用的介入不同,将中间业务分为信用类和非信用类。信用类中间业务是银行以自身资信条件为支持开展的业务,如担保、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多是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会在一定条件下对核算平衡产生冲击。而开展非信用业务则无需直接以银行资信为支撑,如结算类业务、咨询和评估业务等。银行开展这些业务无需以自身权利结构变更为前提,不会带来过多的风险冲击。 2.2.4中国人民银行的分类当前我国金融业仍实施分业经营体制,中间业务的划分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显著。为了方便管理,在 200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人民银行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交易、基金托管、咨询顾问和其他等,各大类的细分内容见表 2.1。表 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体分类 Table2.1 theclassificationofintermediarybusinessincommercialbanksofChina中间业务分类中间业务细类举例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业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其它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汇兑、托收、信用证卡转帐、卡消费代理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代收付、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代理财政、代理银行卡收单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业务等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远期合约、金融期货、互换、期权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企业信息咨询、资产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现金管理保管箱等不能归入以上 8类的业务同时,依据风险和业务复杂程度的不同,央行对中间业务分别实施审批制和备案制监管模式。前者适用于会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与证券或保险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间业务,而备案制适用于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两种监管模式所涵盖的业务品种见表 2.2。表 2.2不同监管模式所涵盖的中间业务品种 Table2.2 intermediarybusinessproductsofdifferentregulatoryapproachs适用审批制的中间业务品种适用备案制的中间业务品种 (1)票据承兑; (2)担保类业务,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 (3)开出信用证; (4)贷款承诺; (5)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 (6)各类投资基金托管; (7)金融衍生业务; (8)代理保险业务; (9)代理证券业务; (10)人民银行确定的适用审批制的其他业务品种 (1)代理发行、承销、兑付政府债券; (2)代收代付业务,包括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发工资、代理社会保障基金发放; (3)各类代理销售业务,包括代销履行支票业务; (4)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 (5)委托贷款业务; (6)代理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贷款业务; (7)代理资金清算; (8)保管箱业务; (9)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 (10)信息咨询业务,包括资产评估业务、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 (11)见证业务,包括存款证明业务; (12)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 (13)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包括国际银团贷款安排、融资顾问业务; (14)汇兑业务; (15)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适用备案制的业务品种。 2.3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意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的促进资金运用效率,也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多利润,对于商业银行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2.3.1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内管制日渐放松,而行业内的国内外竞争却日趋激烈。因此,积极创新中间业务以更好地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已经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同样显示,加速中间业务创新,实现非利息收入稳定快速的增长,贡献新的利益增长动力,是西方商业银行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创新出能被潜在客户广泛接受的金融交易形式,使求商业银行保持高度的环境适应性和自身经营管理机制调整的弹性,将业务经营范围拓展到资产负债表以外,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资信条件和资源优势,开拓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蓝海,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点和本质。 2.3.2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商业

    注意事项

    本文(某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分析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