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业大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
资源ID:1807229
资源大小:2.85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职业大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docx
南通职业大学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第一部分 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代码:600101所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于2003年设立,当年即招收高中毕业的三年制高职大专学生。2010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校特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下设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等几个专业方向,迄今为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8届、累计300多名能够为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9%以上,成为受社会、家长和学生欢迎的特色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工)2名、讲师(工程师)5名,高、中、低职称比例为33%、56%、11%。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博士(含在读)2名、硕士3名、本科4名,其比例分别为22%、33.5%、44.5%。专业教学团队中,现有省级教学名师0人、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8名,双师比例达89%。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46岁以上1人,比例11%;36-45岁5人,比例55.5%;35岁以下3人,比例33.5%。近年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先后与南通市环保局、江山农药股份公司、江苏智创环保科技公司等合作,紧扣产发展形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配合我院示范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突出工学结合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专业开办时间;2003年2专业下设方向和办学规模;每年招生30人3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专业负责人情况;专业教学团队总人数,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和比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和比例;“双师型”人数及比例;兼职教师人数及专兼职教师比例等);专业负责人:xxx,硕士,应用化工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及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长期在企业兼职,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调试,先后获得南通职业大学校企合作一等奖、南通市校企合作先进个人荣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参与本人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论文二等奖。重视专业教材建设,主编高职高专教材xxxx、xxxxxx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表科技类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其中CA收录4篇,发表教学教改论文3篇。完成省级教改课题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一项,市级科技成果一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专业教学团队总人数11人,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高工)2名、讲师(工程师)5名,高、中、低职称比例为33%、56%、11%。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博士(含在读)2名、硕士3名、本科4名,其比例分别为22%、33.5%、44.5%。专业教学团队中,现有省级教学名师0人、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8名,双师比例达89%。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46岁以上1人,比例11%;36-45岁5人,比例55.5%;35岁以下3人,比例33.5%。兼职教师2人,均为高级工程师。4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3个;设备设施总价值289.7万元;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情况;5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校外实训基地4个6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理念简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结合我院“三层次、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分阶段实施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7毕业生就业状况;历年毕业生的培养状况;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与认可度;该专业没有降级、休学、退学、开除学籍的学生, 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100%通过B级,35%通过四级,10%通过六级;计算机:100%通过考级。毕业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强,企业评价较高。8本专业的建设成果(如说明在何时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生获奖获双证书情况,或取得了何种标志性的建设成果)。2010年被评为校特色专业,学生获双证率100%。佐证材料目录:专业基本情况一览表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与改革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设置与定位(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度发展令人注目,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无论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待开发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都相当艰巨,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然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专业人员的比例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同国际接轨和影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环境类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特别是环保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有关统计预测,在我国未来几年急需的几大类人才中,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名列其中。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其相关产业是一种政策主导性的产业,政策的倾斜最明显地体现在了国家的政策性投资上,这种政策性投资大大拉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据测算,目前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产业收入总额近10000亿元,环保产业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5%,这预示着环保类技术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就业前景十分看好。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把湖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最宜居兴业的地区之一。为此,在“十二五”期间,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健康,江苏省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根据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依法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加大已建成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已投运脱硫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或实际燃煤硫分超过设计硫分的,实施脱硫设施更新改造等。主要目标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的城市达到90%,省控断面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为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积极推行污染治理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需要大量懂技术、能管理、高素质的环保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江苏的化工大市的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不仅要面对本市大批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染,而且要应付上游地区排放到长江的污染物残留的影响,因此环保压力较重。而且化工在南通的国民经济所占的份额约20%左右,是南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环境污染是化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经过调研、行业专家座谈,目前南通市各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一线员工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中,具有高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还不到30%,其中大多数为短期培训的普通人员,专业理论和操作能力较弱。企业为了发展,地方为了环境,百姓为了健康,南通和周边地区存在较大的环保人才需求。为了适应我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急需一大批面向农村、乡镇、企业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不但要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快的适应能力,服从分配,能吃苦耐劳,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在环境保护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技术服务及污染设施运营管理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专业岗位群、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序号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1“三废”处理工1“三废”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三废”设施的维护、运行;电路图的识读;仪表的选型、安装、维护、校准;阀门的选型、安装、维护与校准;1“三废”处理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能力;“三废”设施的操作、运行、维护能力;相关阀门仪表的选型、安装、维护能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环境设备及应用、水污染控制工程2环境监测1环保工程质量的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监测分析;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价;1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管理及环境评价能力;工业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评价3化工分析工1化学检验室管理;化工产品的检测;分析化工产品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化工生产设备操作、工艺参数控制、异常情况处理及化工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能力;工业分析、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工艺学、化学检验工技能培训专业人才未来需求数量预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2010年长远规划以及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环境管理部门(环保行政管理、环境监理、环保监测科研所)人员队伍必须得到加强。从国家环保部环境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环保机构正在逐步增加,特别是环境执法队伍的管理机构近年来有所加强。由于环保机构的加强,在各级环保系统(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的工作人员增加较多。2003年为156542人,2007年达到176988人,年均增长3.3。通过预测得到环保系统2014年环保系统人员需要量为221627人。据统计,2005年我国行业环保人员为25.5万人,2010年为26万人,考虑到今后国家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行业环境保护人才需求会进一步提高,预计2014年将会增加到30万人。据调查,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环境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人员和环境监测、环保设备制造、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环保技术岗位中占76%,其中“三废治理”工艺员占42.2%,环境监测实验员、环保监察员占33.8%。在市县级环保局及大型企业,目前专科学历人才比例偏低,而中小企业及环境工程公司比例偏高,且未来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我国设市城市640个,建制镇16000余个。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目前城镇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水,成为了主要水污染源。为了治理水污染,我国每年新建污水处理厂五十余个,今后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急需培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为主的实用技术人才,来适应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面向环境治理第一线,能从事城市及企业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是符合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是必须而且紧迫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仅湖北省就有8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该专业,这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培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必然导致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潜在巨大的。这种需求直接表现在对环保一线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上,并影响高职环境教育的培养规格与规模。我国目前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增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 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需要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中国加入WTO必将刺激ISO14000认证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加大,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吸纳,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力度。如何使环境治理技术应用到实处,需要大批具有环境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我国现在每年污染治理的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而且以每年增加100亿的速度在增长,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地加大,社会对从事一线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将急剧增加。在各行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未得到实施和推广以前,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政策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广阔的地域里持续。这使得各行业企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据预测,全国环保行业和产业每年需新增10万名环保类高技能人才。 “十二五”期间,随着环境税费改革,市场化和特许经营制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和处理费用征用水平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运行服务市场将迅速发展,环境咨询、环境设计、环境贸易等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固废处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5年将进入建设高峰期。我国目前还有约25%的城市和近80%的县城未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环保产业人员除从事环保产品生产从业人员外,还有产品经营、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施工、环保咨询服务、自然生态保护以及“三废”综合利用等其他从业人员。预计未来几年,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以每年平均23%的速度增加,到2015年环保产业人才的需求将增加到500万人左右(见下图)。国家宏观政策的重视和改革,将为环保专业的毕业生和就业人员提供大好的机遇和发展平台。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统计,目前,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中,具有高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还不到60%,因此无论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历人才培养,还是现有环保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院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前景十分广阔。(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5%5%65%25%环保单位、企业环保部门等其他行业在检测类单位工作 自主就业 以南通及周边地区为主初次就业率 苏、锡、常为主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原本约有30%-40%的学生可以到环保局及环境监测站就业,但近两年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专科生不能直接参加公务员考试,同时我省乡镇环保人才需求量的增长趋势还没有被广大学生和家长所了解(这也是导致2012年招生下滑的主要原因),近两年的学生就业主要到各工矿企业的环保岗位,较少的学生选择自主就业。从上图可见专业对口率约在70%-90%之间,通过调查普遍工资在2500-3500之间。从主体就业情况看今后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与技能培养密切结合,必须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三层次、三阶段的双证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2010级招生数为45人,毕业时已有10人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学校,另有11人专接本在本校就读本科,这也是本专业学生的一个新特点。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1)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其它产业也需要吸纳环保相关人才。譬如食品、造纸、化工、冶金、机械铸造类企业纷纷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此外,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保意识随之增强,节水器具洁具、无磷产品、节能电器、环保交通工具、再生用品等环保产品的设计生产人才将十分走俏,环保市场显示出巨大的商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环境治理第一线,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城市及工矿企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进行设计、操作、维护、管理和技术改造的能力,能从事城市生活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大中型企业区域等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工作。毕业后可从事环境监测部门、环境管理部门、各类污水处理及设备生产企业、食品和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环境质量控制部门相应岗位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化工、冶金、石油等企业的环保部门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工作及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以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环境工程公司从事设备营销、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群有:各工矿企业“三废”治理操作员、分析员、管理员; 环保运营公司调试员、维修员、操作员;环保企业环保设备生产操作员、营销员; 城市公用事业局及给排水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工作人员;环境管理机构一般工作人员; 环保设计与咨询机构一般工作人员等。(2)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产学合作办学,加快经济和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实训基地建设带动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搞好专业建设。(3)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水、气、固废等污染防治、污染控制规划、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电力等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保方面规划、设计、检测、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规划发展思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建设的构想是“本专业为依托、他专业为支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即以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为依托,形成环境监测与治理、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及应用的相互支撑,各专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此基础上建设其他新专业,以形成本系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布局的特色。本专业计划2年内申报大气污染与治理专业,3年内申报安全工程专业,并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本专业形成“三三依托、相互支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最终态势,拟计划每年招生规模200人,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80人、大气污染与治理专业60人、安全工程专业40人。本专业与本系其他专业学科间均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例如:环境监测与治理与精细化工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同或相近,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做到现有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本系师资力量较雄厚,结构也较合理,现有专业教师13人(含实验、系内兼职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校外兼职硕士导师1人),讲师9人,学历构成为博士研究生毕业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9人,本科毕业3人,为了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协调、稳步发展,不断提升本系教师结构层次,并考虑到新老教师交替,拟计划三年内调进25名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教师。力争在未来的三年内,使本系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教师的比例接近30。目前,新建专业大气污染与治理师资情况:除原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师承担相同或相近课之外,拟引入2位教师,同时已派教师去加拿大进修等。新建专业安全工程师资情况:除原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师承担相同或相近课程外,拟引入3位教师等。基于环境专业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高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环境专业需制定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近期发展规划,多方位、多途径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依据科学的合理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4)专业建设的具体规划一、专业发展现状专业设置情况南通职业大学化工系现有环境监测与治理一个专业。专业规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规模分别为:专业200820092010计划学生数374652师资队伍现状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保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仍将是环境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环境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名和1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名,占现有教师的33;在教师的学历构成中,硕士3名;另从其他大学和企业聘请了数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兼职任课。然而,与迅速扩大的学生规模相比,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根据现有的教师情况和各专业的发展要求,需继续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主要是环境工程、环境污染控制等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教师在职学习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环境专业在安排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教师积极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业务进修,已经有多人次赴加拿大接受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教师积极走出校门,结合本省、本市的发展开展和承担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教学条件南通职业大学进行环境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投资,已小具规模,前期已投入200万元用于校级实验室建设,现有场地1000m2。目前已拥有功能齐全的水处理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研究所、水污染处理仿真实训教室以及相关检测仪器、设备。另有化工和化学检验实验室(可进行水处理原理、化工原理、水质检验、室内空气质量检验等多个综合实验)等可以资源共享。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被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工业化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迅速地改变着社会面貌。但伴随着人类社会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人类将直接面对着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逐渐耗尽、工农业污染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对不顾生态环境保护而高速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及一桩桩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国际纠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人类对环境认识的历史性飞跃,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与治理等专业人才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各领域最抢手的专业人才,环境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应时而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我国近十几年持续的高速度经济发展令人注目,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无论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待开发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都相当艰巨,对环境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然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专业人员的比例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同国际接轨和影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世贸组织的加入,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特别是环保工程技术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在我国未来几年里急需的八大类人才中,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名列其中。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南通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把环境问题纳入到发展计划和政策中,彻底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治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积极推行污染治理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为了适应我国和我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急需一大批面向农村,乡镇,企业的专业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门人才。他们不但要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快的适应能力。这些都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三、专业发展规划学生规模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选择环境类专业学习的生源将看好,预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规模分别为:专业201120122013计划学生数606060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12名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2人,专业教师达到20人;增聘企业兼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达到10人;教学团队达到30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实施培养方案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课程建设,使每门参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资料、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有很大的起色。前两年,由于大多数教师都忙于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且大都涉及较新的教学内容,很少能兼顾到方方面面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进展较慢。环境专业的课程建设将在今后几年内基本完成。教学改革环境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四、专业建设方案(一)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在5年内逐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采取“激励与约束”并重的队伍建设机制和“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四留人机制,通过自身培养与引进吸收相结合,通过学历进修、国外研修、企业挂职锻炼以及技术开发服务等形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包括3名师德高尚、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掌握最新职业技术动态的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和一大批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专业优秀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分三年每年培养1名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高级技术证书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每年培养4名骨干教师。具体措施为:(1)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职业教育进修与培训;(2)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锻炼与培训;(3)参加教职委培训或国内高校学习培训;(4)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获得高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5)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水平。力争三年内“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1)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师在两年内至少有两个月时间到合作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顶岗学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2)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兼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3)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招聘教师优先录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通校企界限,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将合作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引入学校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从事专业理论教学或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举办技术讲座或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开发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对外进行技术服务与合作。每年从合作企业等聘请3名以上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0人以上,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继续强化科研,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科研项目的开展使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科研也有利于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为争取市级课题、省级科研成果奖奠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国家一级期刊和国外期刊投稿。(二)课程建设1、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实施培养方案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规范化制度化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计划每年启动12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建设期为二年,要求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教学资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考核方式、师资队伍等项目规范化、上档次,成熟一门,验收一门。加强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进一步建设,争创省级精品课程。2、专业选修课课程建设提高现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建设好生物技术前沿学科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科学研究能力。3、教材建设与课程内容建设加强教材建设,继续选用内容较新的21世纪教材、优秀教材、获奖教材。此外,提高自编实验教材的质量,争取在教材出版上有新的突破。对实验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提高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环境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能照袭普通专科教学已有的模式。各课程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深入的改革,积极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设,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个性教育。积极加强与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新技术、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计划在今后的几年里,继续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增加多媒体教学课程,使多媒体教学课程数达80%以上,并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采用讨论课等形式丰富教学方法。5、专业特色建设根据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突出应用性。继续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素质拓展体系和学校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加大教师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6、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本资源库内容主要分为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几个部分。理论部分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同时设置了“网络虚拟课堂”系统和“疑难解答论坛”系统,配备专门的优秀教授和讲师定期进行网上答疑和网上视频教学。实验教学部分包括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首先介绍实验相关理论知识让使用者有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然后将开发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通过专业多媒体技术公司制作成为药品生产虚拟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虚拟实验室参考优秀的虚拟实验室设计技术结合本专业实验的特点,采用虚拟实验让使用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每一步实验都有相应的提示,在网络上进行实验、实训课教学。7、实践教学环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不断整合、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使实验、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50以上。要理顺各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好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环境专业的实验课程教育以化学类实验为主线,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为三个层次的课程教育,并在每个学期都安排有实验课。第一学年以学习、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将实验内容设计成系列性、综合性,并辅以设计性实验及选做实验项目,使学生熟悉从洗涤仪器、配制试剂开始到实验数据处理及评价的整个实验过程;二学年以较复杂的定量分析实验和水、大气、土壤中的部分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质量;第三学年以学习专用分析仪器操作和水、大气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为主的实验内容,为从事本专业工作作好准备。要结合实验课程教学和素质教育项目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及其前期准备工作提供条件。制订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及措施。环境专业的实验教学已独立设课,其实验课程体系已基本确定和实施,但仍需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尤其需在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上多进行思考,探索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等内容的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三)教材建设(1)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 对教材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采用国家推荐的高职高专专业教材,以“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原则,保留了常规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方法,教师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手段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从而保证学生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2)研发实训内容考核标准,探索专业实训教材编写的新思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为了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2005级教学计划开始增设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综合实训课,并修订实训指导书,课程主要内容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常规主要技能训练,课程开设几乎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到生产现场讲授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 (3)教材建设形式多样 动员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建设,主干课程编写一批有特色的校内教材,经两轮使用后,成熟的可列入正式出版计划,十二五期间使教材在十一五规划建设基础上进一步系列化。 (四)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场所。目前,环境专业已与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海门达源水务有限公司、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奥生化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环境专业的毕业实习基地,基本上能满足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还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尤其要建好生源大、条件较好地区的实习基地,争取到2013年在南通市及江苏省内基本建成一个环境专业的校外实习网。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层次的联系和协作,使各实习基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环节。五、专业建设规划实施保障(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副校长任副主任,由系部主任和校外行业专家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探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研究教学改革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保证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各专业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一负责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2制度保障学校制订了南通职业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通职大200827号)、南通职业大学教师下厂生产实习和培训实施办法(通职大200822号)、优秀团队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评选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规范化。(1)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原则。品牌、特色专业实行专业负责人责任制,凝聚全体教师,面向社会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方案,分解和落实建设任务,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在“品牌”与“特色”上下功夫,确保建设成效。(2)学校对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行目标管理,由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以保证专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每个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一年检查一次,在建设中期进行一次中期检查。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外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