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显像与临床课件.ppt
核医学显像与临床,放射科超声科核磁核医学科 ?,内 容,核医学概述(定义、内容、原理)主要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什么是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通俗的讲,核医学就是用核射线来看病,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核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核医学概述,临床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治疗核医学(甲亢、甲癌131I治疗、骨转移癌止痛),体外诊断 体内诊断,体外放射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 非显像核素检查 ( 各种显像) (吸碘率、肾图),医院内和放射线有关的检查,放射科: X 线核医学科:射线 同类射线短电磁波,核医学显象原理,放射性核素自发的发射出射线放射性核素标记到药物上成为放射性药物。用探测器探测药物在体内的部位探测器本身没有射线,检查流程,1注射显像剂:注射后根据不同的检查,病人等候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只需数分钟;有的要2-3小时,甚至1-2天后,为的是让注射的显像剂能充分到达所需检查的部位。2检查摄片:拍片通知病人排尿、进食或其他准备,这也是为了让检查更准确。3报告诊断。,脏器或组织正常: 正常摄取 异常: 功能强,代谢活跃,血流丰富,摄取多,表现放射性浓聚 功能差,代谢差, 血供差,摄取少, 表现放射性减低 正常和异常出现不同,即放射性差异,通过差异来诊断疾病,核医学显像是一种功能显像,(疾病发展过程:细胞基因改变 -代谢改变-功能改变-形态学改变 ),小黑点代表的是什么,放射性浓聚代表了放射性药物摄取多,代表了代谢活跃,血供丰富,功能强大,异常表现,正常骨显像,广泛骨转移,浓淡不均为什么,淡或缺损代表了摄取能力的减低,功能差,不能摄取药物。,正常心肌显像,心肌缺血,SPECT 最常用的是99mTc标记的显像剂(放射性核素和其它物质结合在一起,称为放射性“标记” ) 心脏: 99mTc MIBI (靶向性分布于心肌细胞) 肾脏: 99mTc DTPA 甲状腺亲肿瘤: 99mTc MIBI 骨骼: 99mTc-MDP 甲状腺: 99mTcO4- 脑血流灌注:99mTc-ECD 其次为 131IPET最常用的是18F标记的显像剂 肿瘤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 其次是11C、13N、15O。,诊断常用放射性药物,99mTc物理半衰期 6小时18F物理半衰期 110分钟(均为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早晨约5-8点之间药物送到核医学科当天用完药品无法退回需要提前预约,常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必备条件,放射性药物显像设备,发射式计算机断层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如肿瘤显像 心肌显像、脑代谢显像。2001年PET/CT商品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SPECT/CT,SPECT,PET/CT,CT成像方式是设备产生的X线从外部穿透机体后,根据组织密度的差别成像,称为透射式成像设备-TCT,在ECT基础上添加CT和/或MR成像系统,称为SPECT/CT 、PET/CT、PET/MR,实现同机图像融合,可同时获得病变部位的功能代谢状况和精确解剖结构的定位信息。,SPECT/CT,GE 公司双探头符合线路的ECT完成常规SPECT的功能有PET的肿瘤显像功能,称“小PET” ,费用低,列入医保报销范围(PET自费项目),缺点是显像采集时间长,分辨率较低,图像质量不如PET。,不同影像的比较,CT、MRI、B超主要是通过显示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的变化,分辨率很高,反映功能变化不如ECTECT的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显像。临床上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测手段。,核医学成像的特点,属于功能影像 反映脏器、组织或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甚至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而功能性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因此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大多数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简单的引入体内,属于无创性检查。所用放射性核素物理半衰期短,显像剂化学量极微,病人接受的辐射吸收剂量低,几乎不发生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检查。所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影像细微结构的显示。,临床常见病种与核医学ECT检查项目对照表,临床应用,肿瘤病人怀疑有骨转移 怎么办?-核医学的骨显像是首选,是最早发现骨转移的检查,特点比X线早发现骨转移病灶3-6个月一次检查可以看到全身骨骼是否有病变检查安全、简便、无创。,早期诊断骨转移癌及治疗后的随访。 前列腺癌患者随访示全身广泛骨转移,骨显像临床应用,其它: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置换后、代谢性骨病、X线不能发现的劳累性骨折等,核医学对有心前区不适、疼痛、憋气等症状的患者怎办?,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帮助患者准确诊断其有无冠心病,准确率大于90% 。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致管腔狭窄-心肌局部缺血 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看血管病变,解剖结构 看血管病变后是 否导致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功能正常否一个是病因诊断和一个是证实结果,互相依存,互相验证,不同层面上对冠心病的评价,都是诊断不可替代的影像技术,原因 结果,为了准确的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要做负荷试验,男性64岁,心尖区、前壁、前间壁灌注缺损,考虑为心尖区、前壁、前间壁心梗。(诊断及了解病变范围),冠心病的诊断 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对心梗的诊断灵敏度达98%。评价冠心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肾动态显像,肾结石、肾肿瘤 B超、CT等显示解剖结构,发现、诊断疾病 核医学肾动态显像显示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肾脏功能肾脏功能的检查? 抽血化验的肾功能 反映的是两只肾脏总和的功能 肾动态显像 了解每一个肾脏的分肾功能,提供GFR,更灵敏,既能了解肾功能又能了解尿路阻塞,泌尿系统核医学,正常影像,尿路梗阻,临床应用,总肾及分侧肾功能的判断 尿路梗阻的诊断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初筛肾移植术后监测,透析患者可以作肾动态显像儿童甚至新生儿可以接受肾动态显像检查刚做完静脉肾盂造影或增强CT检查,造影剂对肾脏功能有一过性的影响,可能产生结果误差,不宜同一天进行,甲状腺显像的临床意义,当发现颈部甲状腺结节时,显像告诉你结节的功能状态,热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等,其中冷结节的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最高,建议进一步检查。异位甲状腺的诊断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甲状腺显像,正常图象,异常图象,唾液腺显像,唾液腺显像是了解唾液腺摄取、分泌、排泄功能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的常用的方法。临床应用 干燥综合征的辅助诊断,表现为唾液腺摄取或排泄功能减退,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血管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癫痫灶定位发作期发作间期颅脑损伤及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正常脑血流灌注显像,局部脑血流灌注降低,18F-FDG PET 肿瘤显像,以18F-FDG为显像剂,以PET和PET/CT为显像设备,应用一定的成像技术/方法,获得肿瘤影像和半定量/定量数据,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以及科学研究。,18F脱氧葡萄糖( 18F FDG),结构类似于葡萄糖,第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OH)用18F取代,形成新的衍生物,18F-FDG,男,70.相当于左下肺内基底段代谢局灶性异常增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良恶性鉴别,男性,50岁,右胸痛45天,CEA增高。右肺上叶纵隔旁4.63.7厘米软组织肿块,其内部密度不均匀;肿块呈边界清晰的团块状放射性浓聚,有分叶,中心放射性低于周边,平均SUV19.5,延迟显像增高13.3%。,肺鳞癌,食管癌远处转移,病变范围临床分期,淋巴瘤,治疗前,治疗后,治疗效果随访,18F-FDG 对肿瘤的诊断价值,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及正确的临床分期寻找转移瘤的原发灶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放疗定位指导,肿瘤高发 肿瘤显像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 首选骨显像冠心病常见 心肌灌注显像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常见 肾动态显像甲状腺结节多发 甲状腺的显像脑血管病常见 脑血流灌注显像,主要临床应用小结,几种常用核医学检查辐射剂量与CT辐射剂量比较 核医学检查 CT检查骨显像 4.2 mSv 平扫胸部CT 8mSv肾动态 1.3 mSv 平扫腹部CT 10mSv肺通气/灌注显像 1.5 mSv 平扫盆腔CT 8mSv 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6.7 mSv CT肺动脉造影 15mSv 18F-FDG PET显像 7.0mSv 平扫头部CT 2mSv,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中化学成分微量,不引起过敏和毒性反应发生。诊断所用的核素为短半衰期核素,主要是发出的是射线,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辐射剂量多低于X线。核医学检查过程仅仅是简单的静脉注射或口服放射性药物,属于无创性检查,没有插管等操作造成的损伤和痛苦与风险 。当患者在核医学科完成检查后体内的放射性已大部分消退,一般不会对与之密切接触的周围人群造成影响。,非常安全的核医学检查,开具申请单注意点怀孕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谨用儿童能进行核医学检查,剂量减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