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中医疾病查房课件.ppt
内二病区中医护理查房,便 血 中 医 疾 病 查 房,病史汇报,床号:10姓名 :姚小明性别:男年龄: 56岁民族:汉族籍贯:湖州长兴住址:雉城镇曹家桥供史者:本人病史可靠程度: 可靠 入院日期:2015-03-07 14:07:00记录日期:2015-03-13 10:26:00,病史,主诉: 患者,男,56岁,因“反复黑便三年,再发半月”由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现病史:患者3个月来反复黑便在本院住院治疗,最近一次于2014-11-23日至2014-11-23日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考)2.肝硬化失代偿期3.重度贫血(失血性)4.脾切除术后”,住院期间给予“抑酸护胃、止血及输血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再次出现黑便,颜色呈柏油样,量中等,每日约1-2次左右,伴有乏力、纳差、头晕、胸闷,无恶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为进一步治疗来本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计数3.15*1012/L,红细胞比积20.5%,血小板计数484*109/L.电解质正常。生化全套:总胆红素38.3umol/L,直接胆红素14.8umol/L,间接胆红素23.5umol/L,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请结合临床。”后急诊给予“泮托拉唑80mg静脉抑酸、蛇毒血凝酶1ml静脉止血”,急诊拟“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既往10年前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时发现“乙肝”,并给予输血。有“肝硬化”病史3年,1年前在湖州中心医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自患病以来,神清,精神软,纳可,夜眠欠佳,小便尚调,大便如上述,近期无明显体重增减。既往史:既往体质良好,既往10年前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时发现“乙肝”,并给予输血。有“肝硬化”病史3年,1年前在湖州中心医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内科疾病病史,否认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可成瘾药物;疫苗接种史不详。个人史:出生生长于原籍,居住较长地区:长兴 时间”55年。否认疫水疫源接触史,无疫区居留史。否认冶游史,预防接种随社会。有饮酒习惯,酒类:白酒,每天100ml,已饮20余年,已戒。有吸烟习惯,种类:香烟,每天10支,已吸30余年,未戒。职业:退休婚育史:适龄结婚,育一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家族史:父母无重大病,已故。一兄一妹均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传染病史。发病节气:惊蛰,辅助检查,体格检查 :T:37.3 P:87次/分 R:20次/分 BP:119/64mmHg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2015-03-06本院急诊血常规: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计数3.15*1012/L,红细胞比积20.5%,血小板计数484*109/L.电解质正常。生化全套:总胆红素38.3umol/L,直接胆红素14.8umol/L,间接胆红素23.5umol/L特殊检查:2015-03-06本院胸片: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请结合临床。专科情况:平车入科。神志清,精神软,贫血貌,眼结膜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皮疹、斑点瘀斑,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7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腹部见2处手术疤痕,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肝脾下未及,麦氏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下肢无浮肿。舌淡苔薄白,脉弱。,补充及专科情况,概述,便血是指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或在大便前后,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的病证。常因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感受湿热之邪等,导致胃肠积热,热伤脉络;或瘀阻脉络,血不循经;或气虚不摄,血液外溢下渗而成。【范围】西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糜烂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应激性溃疡、结肠息肉、肠套叠等病,以及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等出现便血时,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病因病机,饮食所伤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致热积于胃,胃络受损,或恣食肥甘厚味,酿湿生热,蕴结胃肠,灼伤胃肠血络,或饥饱无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弱,失于统摄。总之,热灼血络或气不摄血,均可致血溢脉外,下渗大肠而成便血。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过极,肝之疏泄失司,肝气郁滞,久则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脉络瘀阻,血不循经,下渗肠道而为便血;或气郁日久化热,横逆犯胃,灼伤胃络以致血溢肠中而为便血。 劳倦过度劳倦伤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气虚不能摄血,血无所归,离于脉道,溢于肠中而成便血;若脾胃亏损较甚,或由气损及阳,则不仅脾胃气虚,而且阳气虚弱以致成脾胃虚寒,统摄无权之便血。 感受外邪感受湿热之邪,或湿浊蕴积,日久化热,蕴结肠道,肠道脉络受损,血液外溢而致便血。,病因病机,发病热邪灼伤胃肠脉络及瘀血阻络所致之便血,一般发病较急;因气虚、阳虚所致便血,则发病多较缓慢。 病位主要在胃肠,与肝、脾有关。 病性有实有虚。实证以胃中积热或肝胃郁热为多,瘀血阻络亦常见。虚证则多为脾胃虚弱。也有虚实并见者。 病势 因实热或脾胃虚弱所致之便血,多呈急性过程,但均易反复发作。反复出血不止者,可导致气血亏虚,甚则气随血脱之危候。 病机转化便血属实证、热证者,若迁延不愈,耗血伤气,则可成虚实夹杂之证。脾胃虚弱之便血,可因气损及阳,而致脾胃虚寒。诸因所致便血,日久不愈均可致瘀血阻络,从而致热、湿、虚、瘀相兼为犯,缠绵难愈。出血量大者,可导致气随血脱之危象。,回病房后点评和讨论,护理评估:是否全面?如何评估护理措施符合率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护理书写符合率病人满意度,问题一:中医护理评估方法?,四 诊-望神,灵枢天年篇“失神者死,得神者昌”.藉由观察病人的精神,可以概括得知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从而预知吉凶.得神:目光明亮,面色莹润,言语清亮,反应灵敏,意识清楚是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失神:眼神呆滞,面色枯萎,言语含混不清,反应迟钝是精气损耗, 患病或体弱.假神:病危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短暂好转的假象,此为临终之兆.,四 诊-望 色,观察病人的气色,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气血皆上注於面.面色:青紫:肝,惊风,气血阻滞. 萎黃:脾,寒湿,黃疸,脾胃虚弱. 红赤:心,虚弱,湿热. 苍白:肺,虚寒,气虚. 暗黑:肾,肾亏,阳气不振.,四 诊-望舌,苔色 白苔 表证,寒证 黃苔 里证,热证 灰苔 湿.热证 黑苔 热盛,寒证苔质厚薄:疾病初起,舌苔多薄 病邪传里或內有痰湿食滞者,舌苔多厚润燥:燥苔或糙苔,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热盛伤津或阴液耗损的病证. 滑苔,是水湿內停所致.膩苔:多为湿重的证象. 白膩苔為寒湿,黃膩苔為湿热光苔:正气亏虚或脾胃薄弱的证象,淡白舌主虚症、寒证、气血不足或阳虚,四诊-切 診,正常脈象:一息(一呼一吸)四至(每分鐘60-80次). 不浮不沉,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切診部位:橈動脈處,分為寸.關.尺三部份左手:寸-心 關-肝 尺-腎 右手:寸-肺 關-脾 尺-腎(命門),病态脉的种类.状态及常见病证,浮脉浅浮,轻触即得 表证,外感病初期沉脉深沉,重按始得 里证,脏腑疾病,內伤数脉脉搏速率快,一息超过五次 ( 每分钟超过90次) 热证迟脉脉搏速率慢,一息不足四次 ( 每分钟少于60次) 寒证洪脉脉形粗大,充盛有力 热盛之证細脉脉形細小如线 久病虚证弦脉脉搏硬而有力,如按琴弦 肝阳亢盛或肝气郁結,疼痛涩脉脉搏艰涩不利 气滯血淤,血少或伤精滑脉脉搏流利,圆滑有力 痰盛,食滯,发热结代脉 脉搏或快或慢,时有停止搏动气血虚衰,血淤,气滞,问题二,如何进行中医辩证?,实证体质,虚证体质,中医辨证,实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寒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热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患者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出现脾气受损,脾气亏虚,脾不摄血,血溢脉外,故而解黑便;气血生化乏源故而乏力,气血亏虚,胃肠失却濡润,不容则痛,且气虚气机不畅均可见胃脘部不适,故辨证为“脾不摄血”。舌淡苔薄白,脉弱,皆属此象。因无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感,故与“痢疾”有别。无呕血,故与“吐血”有别。,辨证要点,辨便血的颜色及性状根据便血的颜色及性状,常可为辨别便血病性、病位提供重要依据。关于这方面,证治汇补下窍门便血所言甚详:“纯下清血者,风也;色如烟尘者,湿也;色黯者,寒也;鲜红者,热也;糟粕相混者,食积也;遇劳顿发者,内伤元气也;后重便溏者,湿毒蕴滞也;后重便增者,脾元下陷也;跌伤便黑者,瘀也”。此外,便血颜色黯红,或黑而量多,与大便混杂而下,其病位多在胃及小肠;便血颜色鲜红,或大便中带有血液,病位多在大肠、直肠。 辨病位一般主要在胃、肠,与肝、脾有密切关系。便血色紫黯或黑色,口臭口苦,胃脘灼热,苔黄,病位在胃;便血黯黑甚或紫红,伴脘胁胀痛,心烦易怒,苔黄,脉弦数或脘腹胀痛,胁下癥块,脉弦细涩,病位在肝胃;便血鲜红,肛门灼热,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病位在大肠;便血紫黯或黑如柏油样,伴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怯寒肢冷,舌淡,脉细,病位在脾胃。 辨病性便血色黯或紫红或鲜红,伴胃脘灼痛或脘胁胀痛,口苦口干或心烦易怒,或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数者,病性属实证、热证;便血紫黯,伴脘腹胀痛,面色晦黯,胁下瘕块,舌质紫黯,脉弦细而干涩者,病性属实证,为瘀血阻络;便血紫 黯或黑如柏油样,脘腹隐隐作痛或不适,喜温喜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怯寒肢冷,舌淡,脉细者,病性属虚寒。 辨危急重症大量便血,倾盆盈碗,色紫红或鲜红,或色黑如柏油样,量多,次数多,兼见面色及口唇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心悸气短甚或昏厥,脉细数无力或微细欲绝,为气衰血脱之象,属危重证候,当采取急救措施;便血量多,呈赤豆样或黯 红、鲜红色,伴剧烈腹痛、发热、起病急骤者,应考虑可能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采取急救措施;患者中年以上,反复便鲜血或大便带血与粘液,或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腹泻交替,或有里急后重,除考虑痢疾及痔疮外,还应高度警惕结肠或直肠的癌肿。,治则,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標本緩急、扶正袪邪、因時因地制宜便血之治疗以止血为首要。引起便血的原因有“热”与“虚”之分。凡因热所致者,应以凉血止血为主;因虚引起者,以益气摄血为主,酌加温涩之品。凡出血者,多有留瘀,因此,在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同时,均应适当加用活血止血之品,以祛瘀生新,使血止而不留瘀。调补脾胃、补脾摄血为治则,“归脾汤”加减,目前患者禁食故方药暂缓。,结合该病例辩证及施护过程报告,辨证分型,(l)肠道湿热症状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苔黄腻,脉濡数。证候分析湿热蕴结肠道,肠道脉络受损,以致便血。肠道传化失常则大便不畅或稀溏,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苔黄腻,脉濡数为内有湿热之象。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地榆散以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槐角丸以槐角、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利气活血。两方相比较,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补气活血,可酌情选用。,辨证分型,(2)脾胃虚寒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故血色紫黯,甚至色黑。中虚有寒,寒凝气滞,健运失司,故腹部隐痛,汗热饮,便溏。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故血色不华,神倦懒言,舌淡,脉细。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药黄土汤加减。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阿胶、地黄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可加白芨、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辨证分型,(3)气虚不摄(脾不摄血)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出血,血色淡红,神情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纳差,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益气摄血。例方: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炙甘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诊疗计划,二级护理,便血护理常规,流质饮食,测血压4/日,陪客一人 完善各项检查。西医以抑酸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中医治则以调补脾胃、补脾摄血为治则。 归脾汤加减,目前患者禁食故方药暂缓 方药: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酸枣仁炒(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煎服方法:上方加水500ml,煎30分钟,取汁300ml,分两次口服,日一剂。治疗中存在出血加重,失血性休克,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梗、重症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必要时予内镜下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家属表示理解。,诊疗经过,治疗经过:3月8日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计数3.15*1012/L,输红细胞悬液2.5u改善贫血。3月9日查血常规 血红蛋白61g/L,红细胞计数3.39*1012/L,白细胞5.49*109/L,中性粒38*109/L,淋巴细胞2.15*109/L,患者咽痛,予抗感染治疗。3月11日,归脾汤加减,共5贴,2次/日,上方加水400ml冲服,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白蛋白29.5g/L,补充人血白蛋白。,护理评估,出血的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有无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情况。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辩证分型: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入院时的护理问题与措施,临证施护,病室宜安静、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便血量多且伴有头晕者,应卧床休息。站立起床动作宜缓慢。观察并记录便血量、性质、颜色、时间、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若经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仍末止血,或合并其他疾病,考虑手术治疗者,应及时做好术前准备。1.胃肠积热证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疲劳。 注意观察便血的时间、量、色、质。,临证施护,2.脾胃虚寒证(1)患者素体虚弱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2)出血期间嘱患者平卧,在床上大小便,不要用力,便后用温水帮助擦洗干净,肛周涂以油脂以保护皮肤。(3)配合针刺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等穴位。也可选用耳穴压豆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以达到健脾止血。(4)出血初止不可大意,仍需加强观察。 3.脾不摄血证:吐血缠绵不止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不能过于劳累,以免加重吐血症状。平时可遵医嘱配合针刺疗法,取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脾俞、梁门等穴,或耳针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饮食指导,如便血量较多者,应予禁食,血止或出血减少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少渣、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忌煎炸、油腻、过热、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1.便血实热证,平时常吃一些绿豆百合汤,鲜藕汁加食盐,各种果汁、菜汤、杏仁、茶、柿饼、黑木耳等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品2.大肠热结者,可服清热凉血通便药,平时多进食祛火的蔬菜,使大便软化易解、便血可止。脾虚者要加强营养,饮食上以高热量为主,不宜过凉,忌食生冷瓜果。,情志护理,1.患者常因出血而感到紧张、忧虑、急躁,故需耐心安慰和开导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和护理。2.从患者生活起居等方面多加照顾关心,告知注意事项。,用药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尽快补充血容量。作好配血、备血及输血准备,肝病出血者宜输新鲜血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血管加压素,奥曲肽)三腔双气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休克(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准备双气囊三腔管、止血药等。(2)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的搬动。(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吐血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相关知识,【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体液不足 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活动无耐力 与失血后贫血、急性期禁食等因素有关。有窒息的危险 与血液或分泌物反流入气管有关。恐惧 与黑便等因素有关。潜在并发症 血容量不足。,一般护理,休息与体位: 1)活动性大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2)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给予吸氧。饮食护理少量出血可适当进冷流质。大量出血者暂时禁食,出血停止后2448h,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食,并应少量多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止血后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安全防范 1)当有活动性出血时,陪同入厕或暂时改为床上排泄 2)床尾挂防跌倒等标识牌,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必要时行心电监护等;观察呕吐物、黑粪的色质量;观察皮肤和指甲的色泽,静脉充盈情况,肢体温度;记录出入量、每小时的尿量,尿量应30ml/h观察病人的全身症状,有无头昏、口渴、乏力、心悸等症状;定期抽血复查血象、血电解质、血气、大便隐血等估计出血量及速度: 大便隐血实验(+)510ml 有黑便5070ml 呕血胃积血250300ml,中医养生保健【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进食有规律,勿暴饮饱食。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品,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外感邪气以耗伤正气,随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康复】,血虚者 【黑豆塘虱鱼汤】 烹制:黑豆、陈皮洗净,稍浸泡;塘虱鱼挖去颈“花(两侧均有)和肠脏,洗净,置镬中慢火煎至两边微黄;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气血亏虚 【黄芪红枣鳝鱼汤】 黄鳝250克,黄芪10克,陈皮3克,红枣3克,生姜5片。将黄鳝活杀,去内脏,洗净切段,再用开水除去血水,把黄芪、陈皮、红枣(去核)洗净;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炖1小时左右,调味即可服用。随量饮汤食肉。,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康复】,中医养生保健【饮食调护】,脾虚血亏 【 大枣羊胫骨糯米粥】 羊胫骨1-2根,大枣20枚,糯米100克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适量水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糯米和去核的大枣一同入锅,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调味后即可。,中医养生保健【饮食调护】,气阴两虚 【冰糖炖海参】 水发海参50克 冰糖适量,将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成,中医养生保健【针灸康复及自我按摩】,对便血康复患者,可针刺或针灸足三里等穴,或采用北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注射足三里等穴。病者可自行按摩,如擦丹田、搓肾俞等。,中医养生保健,【疾病与饮食宜忌】【患病期间的饮食宜忌】 (1)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2)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3)油腻: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4)辛辣:内热证患者所忌 (5)腥膻: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6)发物:哮喘、动风、皮肤等病患者所忌。发物:如荞麦、豆芽、鹅肉、鸡头、鸭头肉、猪头肉、驴头肉、鸡爪、鸡肢膀等。,中药汤剂服用法,【饭前服】病位在下,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疾病,肠道病等,饭前服,药性易下达,易被吸收,疗效就好。【饭后服】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可使药性上引;毒性较大的药,饭后服,可免吸收太快而引起中毒。【凉服】寒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疗大热病等;热性药剂凉后服。如治真寒假热病,效果好。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凉服【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温服:凡平和的药,补益的药均宜在左右温服,能益气、增补。【热服】凡伤风感冒、解表驱寒的药,应趁热大口服下,促使发汗。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应如此。,服用中药注意事项,1、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2、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3、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4、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5、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6、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药为宜。7、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食用。下,专科健康教育,生活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进食有规律,勿暴饮饱食。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品,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外感邪气以耗伤正气,随季节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护理教学查房,一、护理教学查房的概念,是以临床护理教学为目的、以病例为引导(case based study CBS)、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护理程序为框架,PBL与病程相结合的护理查房。旨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提高其综合能力。,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疑难问题,评价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理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查房的方法,预告式方法,随机式方法,事先告知查房的内容,积极准备(看病例、查体、查阅资料、提问题)是临床最常采用的教学查房方法。,临时的、随机的晨交班后的床旁查房急重症病人查房,三、护理教学查房的类型,按教学查房的护理能级分类:,根据教学查房的内容分类:,1,2,3,4,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分类:,传统的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查房,以护理程序 为框架查房,以问题为基线展开讨论,带教老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点评与小结.,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进行讨论与评价,病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护理? 护士为病人解决什么问题?病人是否达到健康目标?,+ 两种方式的结合,以问题为 基础查房,从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作为讨论的重点。,缺点:A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B只见疾病不见人C与业务学习相混该种查房模式现已少用,以问题为基础(PBL),三、教学查房的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整体护理查房,护理程序为框架,病人,以问题为基础(PBL),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整体护理查房,护理教学查房病例的选择,四、护理教学查房制度,查房次数:1次/月,1小时左右,1,查房对象:现住院病人,2,查房者要求:被查者:实习同学、护士 查房者:带教老师或护士长,3,教学查房要求:(1)学生(主查护士)按护理程序汇报病史(2)老师对查房内容进行补充、提问、讨论(3)老师总结和点评,对学生不足提出改进措施(4)老师评价,4,五、护理教学查房的程序,1、查房前准备,2、床旁查房,3、评价、总结,查房,1、查房前的准备,老师的准备,(1),(2),病人的准备,(3),查房人的站位,4,(4),(5),学生的准备,物品的准备,四、教学查房的实施 (以带教老师教学查房为例),(一)、查房准备与要求:1、查房前准备:提前2-3天确定病人、明确查房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2、物品准备:车或治疗盘、病历、听诊器、血压计、消毒洗手液、手电筒、专科物品等3、查房人员:要求参加的人员,教学查房程序查房准备与要求4、查房人员的站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病人右侧,病人左侧,床尾,主查护生(士) 责任护生或辅查护 其他护生、及指导老师 生、护士长 护士(带教老师) (护理部人员) 护师、护士,教学查房的程序(查房准备与要求),5、查房时限:一般为1小时左右6、查房内容: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达到护理教学目标7、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2、床旁查房,老师说明目的,(1),(2),主查人护理评估,(3),(4),主查人评价,责任护生病情汇报,病人基本情况,病人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依据,教学查房的程序(二)、查房实施程序:1、病例汇报:在办公区完成,先由实习生汇报,然后由指导老师补充,并说明本次查房的目标。,教学查房的程序(查房实施程序),2、床边查房:入病房:(1)、主查护生和指导老师在前,及其他人员随后,按要求站位(2)、注意礼貌、介绍人员及目的、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注意病房其他病人的反应,教学查房的程序(查房实施程序),护理评估:1、护理体检:生命体征、皮肤、管道、肢体功能、专科情况等(结合目标,有重点)2、带教老师指导:指导老师应结合本次查房目标及病人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指导、操作示教等,教学查房的程序(查房实施程序),3、评估治疗护理措施效果:检查护理计划、治疗与护理措施落实与效果4、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施健康教育、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等5、离开病房:病人用物归位,整理床单位向病人致谢,3、评价、指导、总结,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1),总结本次查房效果及存在的问题,(2),指导重点、难点并提问讨论,(3),介绍该疾病护理新进展,(4),教学查房的程序(查房实施程序),讨论(在办公室进行)1、主查护生:根据评估资料对护理问题、措施、效果等发表意见或提出疑问。2、其他人员:补充或提问3、指导老师:小结、答疑、评价、布置任务等(注意:结合本次查房目标及病人实问题)。,五、教学查房中应掌握的七项内容:,(一)、教学准备:1、熟悉病情2、按教学大纲要求计划教学内容3、参考相关专业资料4、时间安排(一般至少提前两至三天),(二). 确定教学目标1、本次查房要传授给学生什么?2、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基础/专科知识与技能)?3、解决什么问题?(结合病人当前的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为目标,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变成讲小课。),(三)、床旁查房,1、注意礼貌、保护性医疗、病房其他病人的感受等。2、要求学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作重点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量、专科体查等,带教老师予以现场指导或纠正3、将体查的发现与护理问题、观察病情和评估疗效等结合起来,教师起指导作用。,1、注意是分析病人,不是分析疾病2、密切结合病人,深入讨论护理问题3、示范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与过程,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有序的分析,使学生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四). 临床分析,1、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2、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采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有更鲜明和深刻的印象。3、提问与答疑是常用的形式,但教师在讨论问题时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对重点问题的准确把握,本身就是很好的启发。,(五). 启发教学,应留几分钟时间进行此项工作呼应教学目标,概括本次查房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点评学生在查房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意见。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和布置下一次查房内容,要求学生作好准备。,(六). 归纳总结,老师通过自身的仪表,语言和与病人沟通的艺术,渗透对学生的医学伦理、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崇高医德。,(七). 为人师表,对带教老师的要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