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第八章风险管理决策解析课件.ppt
风险管理,第七章 风险管理决策,第一节 风险管理决策概述,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选择技术,决策实施,评价效果,设定计划,第一节 风险管理决策概述,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风险管理决策概述 第二节 损失期望值分析法 第三节 效用期望值分析法 第四节 马氏决策规划法 第五节 现金流量分析法,第一节 风险管理决策概述,一、风险管理决策的概念与意义 二、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 三、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 四、风险管理决策的程序,风险管理决策的概念,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并制定出风险管理的总体方案。 风险管理决策从宏观上,从总体上讲是对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从微观上,从具体的实施过程而言则是指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和方法来选择风险处理的最佳手段。,风险管理决策的意义,1、风险管理决策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保障和基础。2、风险管理决策是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总体行动方案。,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风险管理决策与其他一般管理决策相比较的特点: 1、风险管理决策是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描述常常运用概率分布,因此,概率分布成为风险管理决策的客观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决策者的主观反应往往也成为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决策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及主观反应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主观依据。,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2、由于风险具有随机性和多变性,在决策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定期评价决策效果并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变的风险所带来的新的问题。 3、由于风险具有隐密性和抽象性,风险事件的真正影响只有在事件实际发生之后方可知晓,因此,风险管理决策的效果在短期内常常难以得到体现,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谋略。4、由于购买保险是化未来不确定性为相对确定性的较好途径,因此,整个风险管理决策以保险为主,结合运用其他非保险手段成为企业实施决策方案的共同特点。,三、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1、全面周到原则2、量力而行原则3、成本效益比较原则4、注重运用商业保险,但不忽视其他方法,四、风险管理决策的程序,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2、拟定风险处理方案3、选择风险处理最佳方案,第二节 损失期望值分析法,是以每种风险管理方案的损失期望值作为决策的依据,即选取损失期望值最小的风险管理方案。 一、建立损失模型二、忧虑因素的影响 三、方案的选择,建立损失模型(The Loss Matrix),(一)定义 (二)基本要素,(一)定义,所谓损失模型就是用来揭示决策对象(特定的风险)在不同的决策方案下存在的损失额和费用额与决策效果之间数量关系的模型。,(二)基本要素,1、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形,如火灾风险有发生与不发生两种情形;建筑物遭损毁可能有全损、部分损失或无损等情形。通常对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形都用概率予以描述。2、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后果,即在不同的情形下可能出现的损失数额和成本费用额。损失后果以货币价值额表示。3、决策方案,即针对风险事件所拟定的措施和行动方案。如风险管理者在风险衡量之后以定采取的行动方案为购买保险、全部或部分自留风险、购买一定自负额的保险等。将以上介绍的要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便可建立起一个有助于决策分析的损失模型。,案例,某幢建筑物价值100000,下表列出该幢建筑物在采用不同风险管理方案后的损失情况。对于每种方案来说,总损失包括损失金额和费用金额。为方便起见,每种方案只考虑两种可能后果:全损或不损失。,不同方案火灾损失表,(1)自留风险不采取安全措施,(2)自留风险并采取安全措施,(3)投保,可保损失 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 5000合计 105000,可保损失 100000未投保导致间接损失 5000安全措施成本 2000合计 107000,保费3000,保费3000,安全措施成本 20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50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70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没有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20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何进行决策,标准设置为什么?标准A-最大损失最小化标准B-最小损失最小化,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标准A和标准B的缺陷只关心两种极端情况:最大损失和最小损失出现时的成本。现实中的损失往往介乎于两者之间。,决策-当损失概率可以确定时,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1%;没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2.5%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50002.5%+097.5%=2625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70001%+200099%=3050投保30002.5%+300097.5%=3000,?,面对火灾风险隐患,什么安全措施都不采取,也不购买保险,即是最优策略?,忧虑因素的影响,忧虑成本是由于不确定性存在而产生的隐形成本,在运用数量方法选择风险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需要把忧虑因素的影响代之以某个货币价值,这个货币价值即是风险管理方案的忧虑成本。,忧虑因素的影响,影响忧虑成本的因素1、损失的概率分布2、风险管理人员对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的把握程度。3、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4、决策者个人的胆略忧虑成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含忧虑成本的火灾损失表,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75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85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如果没有发生火灾,三种方法的损失分别为: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2500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3500投保-3000,决策-当损失概率无法确定时,标准A-最大损失最小化-投保标准B-最小损失最小化-自留不采取措施,决策-当损失概率可以确定时,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1%;没有安全措施时,火灾可能性是2.5%自留风险不采取措施1075002.5%+250097.5%=5125自留风险并采取措施1085001%+350099%=4550投保30002.5%+300097.5%=3000,第三节 效用期望值分析法,一、效用及效用理论二、效用函数及其求法 三、效用理论的应用,一、效用及效用理论,效用:可以解释为人们由于拥有或使用某物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意或满足程度。效用理论(Utility Theory)是融经济学上的效用观念和心理学上的主观概率而形成的一种定性分析理论。最早的效用理论起源于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边沁的思想,他认为一切决策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正效用而避免负效用。后来人们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并将日益成熟的效用理论引入风险情况下的行为方案的选择。由此,效用理论便逐步应用于风险管理决策领域。,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 = 效用 / 欲望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欲望是一种心理感觉幸福也是一种心理感觉人在某一时期的需要是一定的,这样人的幸福取决于效用的大小。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欲望,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和地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向上的,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面临着高层次需要的满足。2、低层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是高层次的需要几乎难以满足。3、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满足随之上升。人的欲望和需要不可能得到满足:外部资源有限:生命有限;个人资金有限,二、效用,效用: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满足程度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基数效用论:效用可以衡量(效用的单位:Util)、可以相加,效用的函数表示式,总效用:TU=f (Q)边际效用:MU=TU / QQ趋向于0,MU = d TU / d Q举例:喝咖啡,咖啡带来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和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不断减少。原因:(1)人们欲望本身,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刺激与反应(2)商品本身的用途,消费者对物品本身的使用方式:举例:一台手机的使用、二台手机的使用、三台手机的使用一块巧克力自己吃(生理需要)、二块巧克力赠送(爱的需要)、三块巧克力施舍(自我实现对善的追求),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图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见书: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增加;反之,总效用下降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在边际效用为零时最大边际效用价值论:( 回想需求价格曲线),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边际效用实际价格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消费者的心理感觉,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是数学家尼古拉伯努利(Nicolaus Bernoulli)在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圣彼得堡悖论,设定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元,游戏结束;第一次若不成功,继续投掷,第二次成功得奖金元,游戏结束;这样,游戏者如果投掷不成功就反复继续投掷,直到成功,游戏结束。如果第次投掷成功,得奖金的次方元,游戏结束。,圣彼得堡悖论,游戏的期望值即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期望值之和。随着的增大,以后的结果虽然概率很小,但是其奖值越来越大,每一个结果的期望值均为1,所有可能结果的得奖期望值之和,即游戏的期望值,将为“无穷大”。,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按照概率的理论,多次试验的结果将会接近于其数学期望。但是实际的投掷结果和计算都表明,多次投掷的结果,其平均值最多也就是几十元。这就出现了计算的期望值与实际情况的“矛盾”,问题在哪里? 实际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的收费应该是多少?决策理论的期望值准则在这里还成立吗?这是不是给“期望值准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问题对于决策工作者的启示在于,许多悖论问题可以归为数学问题,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思维科学和哲学问题。悖论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思维的矛盾性。从广义上讲,悖论不仅包括人们思维成果之间的矛盾,也包括思维成果与现实世界的明显的矛盾性。,圣彼得堡悖论,Daniel Bernoulli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他认为游戏的期望值计算不应该是金钱,而应该是金钱的期望效用,即利用众所周知的“期望效用递减律”,将金钱的效用测度函数用货币值的对数来表示。,圣彼得堡悖论,假设一个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是U ( x )= l n( x ),我们可以算出他愿意为参加前面的赌局(别忘了,该赌局的期望值是无限的)付出多大的代价。,圣彼得堡悖论,假设一个风险规避者的效用函数是U ( x )= l n( x ),我们可以算出他愿意为参加前面的赌局(别忘了,该赌局的期望值是无限的)付出多大的代价。,圣彼得堡悖论,Daniel Bernoulli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给出一种解决办法。他认为游戏的期望值计算不应该是金钱,而应该是金钱的期望效用,即利用众所周知的“期望效用递减律”,将金钱的效用测度函数用货币值的对数来表示。,二、效用函数及其求法,反映效用度与金额之间对应关系的函数为效用函数。从人们对损失的态度来看,从理论上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漠视风险者 趋险型决策者避险型决策者常用的确定某人的效用曲线或效用函数的方法有:调查问卷法、个性测试法、赌博实验法等。,效用曲线,效用度,拥有价值,效用曲线,U(E(g))=E(U(g)),CE 被称作确定性等值(Certainty. Equivalent),即消费者为达到期望的效用水平所要求保证的财产水平。若某人的财富效用函数为u(x),而一个赌局对某人的效用为E(u(x),则有一个CE值能够满足:u(CE)=E(u(x)。称CE为某人在该赌局中的确定性等值。,三、效用理论的应用,毕业生的决策是取决于他(她)关于选择某一个工作岗位的概率分布的主观猜测。如果他主观认为选择某一工作发展前景概率更高,那么,它就会选择,否则另谋出路。,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假设目前市场上由三份工作可以选择,它们的工资分别为A=(3000元,1500元,1000元)括号中的a1 = 3000,a2 = 1500,a3 = 1000,分别表示可能发生的三种结果,这里a1最好,a3最次。,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如果问自己:当a发生的概率(p)等于多少时使你认为a(i=1,2,3)与(p,a1,a2)元差异?,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如果选择工作的结果有,n个可能性,即,同时对u(ai)(i=1,2,n)赋值,代人构造的就业期望效用函数。如果即对毕业生来说,ai最好,an最次。,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如果学生把ai看成是a1与an的一个线性组合一样好,在他看来,任一个可能结果ai(i=1,2,n)总不外是与最好的结果与最次的结果之间的某种组合一样好,即ai令u(ai) = pi即用毕业生心里那个使a与某个单赌等价的最好事件发生概率P_i来定义u(a_i)则可构建就是期望效用函数:,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就业期望效用函数的意义在于,当大学生面临不确定性的择业、就业选择时,他可以依靠期望效用的极大化来分析自己的选择是否合理可行,至少可以对目前的状况做较规范的分析。,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如果问自己:当a发生的概率(p)等于多少时使你认为a(i=1,2,3)与(p,a1,a2)元差异?,三、效用理论的应用,u=(3000元)=u(a1) = 1 u=(1500元)=u(a2) = O.6 u=(1000元)=u(a3) = O,三、效用理论的应用,就业者可以通过自己对某行业的了解及心理自测的评价,利用就业期望效益较合理评估自己的想法,寻找更多的机会和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效用理论的应用,某人现有财产3万元,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方案A使他有20%的可能再获得5万元,有80%的可能收益为零;方案B使他有30%的机会获得1万元,20%的可能赢取2万元,有一半的机会一无所获。用期望值分析法进行决策的结果为?,期望值决策法,方案A50000 20%0 80%期望收益=50000 20%+0 80%=10000方案B10000 30%20000 20%0 50% 期望收益=10000 30%+20000 20%+0 50%=7000,此人对拥有不同财富的效用度的情况为:,效用期望值决策法,方案A原本30000元,可能变成80000元,因此期望收益?期望收益=40 20%+0 80%=8方案B原本30000元,可能变成40000元和50000元,因此期望收益? 期望收益=20 30%+30 20%+0 50%=12,例8.4,假设某人按其现有的财富分析,他对失去1万元的效用度损失为100,失去200元时的效用度损失为0.8。再假设此人在一年内因车祸造成他人损失而赔偿1万元的概率是0.01,为转移此风险需要的保费是200元。方案一:购买保险,付出200元保费。方案二:自己承担风险。,例8.4,方案一发生事故与不发生事故的损失金额皆为保费200元,其效用损失为0.8。方案二发生事故:损失金额为1万元,效用损失为100,概率为0.01不发生事故:损失金额为0元,效用损失为0,概率为0.99则方案二的效用期望值为1000.0100.991方案一的效用损失小于方案二,所以选择投保。,例8.5,某幢建筑物面临火灾风险,有关损失的资料如下,例8.5,例8.5,例8.5,方案一:完全自留方案二:购买全额保险,保费为2200方案三:购买保额为5万元的保险,保费为1500元。方案四:购买带有1000元免赔额、保额为20万元的保险,保费为1650元。方案五:自留5万元及以下的损失风险,将10万元及20万元的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所需保费为600元。方案六:自留1万元有以下的损失风险,将剩余风险转移,所需保费为1300元。,第四节 马氏决策规划法,一、马氏决策规划简介二、马氏决策规划在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用,马尔可夫过程,马尔可夫过程是一类特殊的随机过程,它因伟大的俄国数学家马尔可夫而得名。这种过程的特点是存在着确定的转移概率,与系统先前的历史无关。,马尔可夫过程,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个过程:池塘里的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如果将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荷叶称为状态,则青蛙未来处于什么状态只有它现在所在的状态有关,与它以前所处的状态无关。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一阶Markov性”或“无后效性”,马氏决策规划在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一)适用范围1、多个周期或多个观察时刻2、动态系统,即系统所可能达到的状态不止一个,而且不同状态相互间是可以转移的。3、备选方案的实施影响到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概率。4、在不同状态实施不同的行动方案都伴随着经济利益的变化,或者赢得利益(报酬函数为正)或者招致损失及费用(报酬函数为负值)。(二)信息资料的准备,第五节 现金流量分析,Sec.2,现金流量的评价方法,Sec.3,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进行决策,Sec.1,现金流量分析作为决策标准,一、财务分析的意义1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2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支持。3检查企业预算的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信息。二、财务分析的内容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概述,三、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一)比较分析法(二)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常用的分析形式主要有三类: 1相关比率分析 2结构比率分析3动态比率分析(三)因素分析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概述,四、财务分析的资料 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分析主要是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所使用的报表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计量属性的财务报表,不能反映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财务分析概述,2假设币值不变,不按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进行调整。3稳健原则要求预计损失而不预计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4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1财务报告是否规范。2财务报告是否有遗漏。3财务报告数据是否有反常现象。4审计报告的意见和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三)企业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影响可比性(四)比较基础问题,财务分析概述,第一节 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障程度。,企业的偿债能力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及其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也称酸性测试比率,它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二)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1贷款指标。未使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可以改善企业短期性变现能力,提高短期偿债能力。2准备出售的长期资产。将要出售的固定资产会增加企业的现金储量,增强变现能力。3偿债的声誉。 4或有负债。对已按折扣的票据价值入账的应付票据的完全追索权,可能发生而未在报表中列示的或有负债项目。为别人提供担保而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这些都将增加企业对流动资产的需要,减弱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一)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及其分析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2股东权益比率与权益乘数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的是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3产权比率与有形净值负债率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4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二)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同短期偿债能力一样,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数据信息也不能反映在报表中或者说在报表中低估了,所以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影响因素。1租赁活动2担保责任3或有负债,营运能力是企业组织、管理和营运特定资产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金周转的状况。一、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营运效益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周转率可用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两种方式表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叫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营运能力分析,三、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比率。四、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也称总资产利用率,它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存在如下关系: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也就是企业利用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以收抵支,获取盈余的能力。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一般只分析企业正常经营状况的盈利能力。一、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也称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与企业总资产对应的报酬有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以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比较,能够更充分体现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从而客观地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所以,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盈利能力分析,二、销售利润率(一)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简称毛利率,它是企业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二)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三、成本费用净利率成本费用净利润率是指企业的净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从资金耗费的角度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四、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五、每股收益每股收益也称每股盈余或每股利润,它是股份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减去优先股股利后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率。六、每股股利与股利发放率(一)每股股利每股股利是普通股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二)股利发放率股利发放率也称股利支付率,它是普通股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的比率,七、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也称每股账面价值或每股权益,它是期末净资产(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数的比率 。八、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 。该比率是股票市场上用于反映股票投资价值的首选比率,它的高低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预期。投资者对公司预期的收益能力越好,股票的市盈率就高;反之,公司股票则为低值股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企业经营能力决定其盈利能力,并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一方面取决于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又决定着偿债能力。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进行财务的综合分析。一、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经理人员创造并首先采用的,故称为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为企业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实现股东财富增长目标指明了可采取的途径。企业只有协调好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最大,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综合分析,二、财务状况综合评分法(一)沃尔评分法(二)现代综合评分法三、现金流量分析(一)现金流量分析的意义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1流入结构分析2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3流入流出比分析(三)流动性分析1现金到期债务比2现金债务总额比 (四)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获取现金的能力可通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来反映,(五)财务弹性分析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性就强 。,现金、现金流量的一般概念,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小。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的分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的活动,它们是企业取得净收益的主要交易和事项。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是指现金流入和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现金净流量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如果是正数,则为净流入;如果是负数,则为净流出。现金净流量反映了企业各类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还是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表要反映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本期现金从何而来 (2)本期的现金用向何方 (3)现金余额发生了什么变化,现金流量分析的作用,现金流量分析具有以下作用: 1、对获取现金的能力作出评价; 2、对偿债能力作出评价; 3、对收益的质量作出评价; 4、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作出评价。,Sec.1 现金流量分析作为决策标准,风险管理决策 选择一套或一种风险管理方法,以最小化风险带来的损失。决策的选择可以依据很多标准,这一章,我们依据现金流量,即最大化企业的长期税后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的步骤 分析每一方案,包括提出的每一项风险管理方法是怎样影响该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 计算方案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NPV。 根据各自的净现值和收益率评价方案的优劣。,对资源的要求权净现金流量越多,意味着购买力的越强,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越强,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力量强弱的晴雨表。在资本投资评价中的应用当现金支出或收入需跨越若干会计周期时,最好通过资本预算来处理,即通过进行长期资本投资来达到企业目标的计划,而资本预算的决策是在涉及不同的资本投资方案时根据其现金流出和流入而进行的决策过程。,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货币的时间价值,因为投资的货币经过若干个时期后能产生更多的货币,这种额外的货币被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值取决于利息率和时间长度。现值的计算 现时支付:考虑的时间长度为零。 单一的将来支付:现值系数与投资年数和利息率呈相反关系,投资年数越长,现值系数越小,利息率越高,现值系数越小。 等额年金:等额年金的现值系数等于每年单一支付的现值系数之和。 不等额年金:根据每年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分别计算其现值, 然后加总得出。,Sec.2 现金流量的评价方法,资本预算决策 运用净现值方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运用上述评价方法的条件 预测初始投资量、能够接受的最低投资量、估计项目的使用年限和与项目有关的每年税后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评价方法,净现值法前提条件是有一个预先决定的最小投资收益率;比较该方案的收益率与给定的收益率大小;内部收益率法不需预先给定最小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最高的方案就是最优的方案;盈利能力指数每年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之和与每年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和的比率;盈利能力指数最大的方案就是最优的方案;,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是一项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项目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NPV)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建设投资总额 式中:NPV-净现值;It 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Ot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R 为折现率;,净现值法的原理,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来确定。,净现值法的优点,1、使用现金流量。公司可以直接使用项目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相比之下,利润包含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在资本预算中利润不等于现金。 2、净现值包括了项目的全部现金流量,其它资本预算方法往往会忽略某特定时期之后的现金流量。如回收期法。 3、净现值对现金流量进行了合理折现,有些方法在处理现金流量时往往忽略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法)内部收益率法是用内部收益率来评价项目投资财务效益的方法。所谓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不使用电子计算机,内部收益率要用若干个折现率进行试算,直至找到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于零的那个折现率。,内部收益率法的分析,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比如A、 B两项投资,成本都是10万,经营期都是5年,A每年可获净现金流量3万,B可获4万,通过计算,可以得出A的内部收益率约等于15%,B的约等于28%,这些,其实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法的优缺点,内部收益率法的优点是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建设。使用借款进行建设,在借款条件(主要是利率)还不很明确时,内部收益率法可以避开借款条件,先求得内部收益率,作为可以接受借款利率的高限。但内部收益率表现的是比率,不是绝对值,一个内部收益率较低的方案,可能由于其规模较大而有较大的净现值,因而更值得建设。所以在各个方案选比时,必须将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结合起来考虑。,盈利能力指数法,盈利能力指数法(PI)盈利能力指数(PI)是指初始投资以后所有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初始投资的比率。它表示的是投资项目的相对盈利能力,即每1元成本所带来利润的现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盈利能力指数(PI)=初始投资所带来的后续现金流量的现值/初始投资 一般而言,如果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大于1.0,该投资项目就是可以接受的。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越高,该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也越大,其投资可行性也越大。 盈利能力指数法不但注意到了项目现金流入量,而且注意到了项目的现金流出量,在评价项目收益时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整个项目期内的全部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