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doc

    • 资源ID:1795508       资源大小:122K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doc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自序(1) 连载:做最好的自己 x李开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编者按: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参考消息等全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文图书做最好的自己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图书中,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自序李开复1998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先生的委派,我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虽然当时无数的人对在中国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但我自己却对这一目标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汇集了海内外杰出华人的智慧,我们就一定能把研究院办成全球最出色的研究机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过归国的海外华人专家和国内极富潜力的青年才俊的共同努力,我们成为了亚洲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在2004年,美国MIT的科技评论(Technology Review)把微软亚洲研究院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机构”。2000年8月,一纸调令,微软将我召回总部,任命我为全球副总裁,负责开创一个重要的产品部门。然而,虽然身在美国,但五年来我时刻关注着在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时刻牵挂着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以及和我血脉相通的炎黄子孙。在北京工作的那两年,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尤其是大学校园里的那些莘莘学子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曾记得清华园里的激情演讲,曾记得未名湖畔的尖峰对话。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我所走过的每一个校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让我感慨万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与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就是这份责任感驱使着我,在家居美国的五年里我先后回国一五次,做了50场演讲,写了4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xkaifuleex)”。年月,人民出版社的李朱编辑,到“开复学生网”发帖子,问我:“李开复博士,可否为中国青年写本书?” 于是,在10个月的时间里,几经反复,终于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书稿,也完成了我要为中国青年写一本书的愿望。中国的青年非常优秀,但是中国的学生非常困惑,因为他们面对着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和浮躁的社会心态。如果能够有过来人帮他们指路,让他们能走得更踏实、更精确一些,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更上一层楼的最大动力。中国的青年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且拥抱了信息时代的骄子,他们应该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但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我出生于热爱祖国的中国家庭,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国学校,是一个跨中西文化的代表者。我曾指导过勤奋的中国学生和积极的美国学生,看到了一个集合中外优势的机会。作为一个充分体验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炎黄子孙、融会了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我愿意、也自信有能力为那些渴望成功的中国青年提供帮助,帮他们远离困惑,走向卓越。我希望中国青年可以从这本书中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一个最好的自己。 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我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和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我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我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我深信,读者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我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我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我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我把这本书献给我高龄的母亲,并谨以此书纪念我敬爱的父亲。这些年来,父母的教导我时刻牢记在心,父亲希望撰写中国人未来的希望的遗愿也时刻在鞭策和鼓励着我。但愿此书能实现父亲的遗愿中国的青年一代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吗?!在这本书的写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热情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黄勇、李朱、周虹、王咏刚、贾兰和陈燕玲为完成这本书所做的工作,感谢凌志军让我采用他书中的部分案例,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个典型的女才子。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她就天资过人,同时又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李世鹏等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潘锦辉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 在常人眼里,潘锦辉的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潘锦辉自己却不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难道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吗?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么,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又该如何实现呢?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间问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从此,潘锦辉积极投入到了乐观、充实的人生当中。工作时,她总是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她都会无比兴奋,因为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学到与不同的人相处、合作的技巧。这样,在新的挑战来临时,她总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离既定的人生目标又近一步。业余时间里,她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担任项目负责人和区域负责人,帮助中国贫困山区建学校、办教育。在做义工时,即使是琐碎的小事,她也要尽量做好。在这一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有的是成功的投资家和创业家,有的是普通的职员和退休老人。大家在这样的工作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丝毫不少于在日常工作中的所得,更重要的是,这种快乐和成就感并不会因为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潘锦辉说:“现在的我,经过了许多顺境和逆境,虽然不知道在别人眼里算不算成功,但却更加自信和快乐。因为我学会了把远大的理想变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做好每一件事,快乐每一天。我不能确定自己将来能否获得许多人推崇的名和利,但对我而言,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是成功。成功并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东西方的无数先贤为了悟透成功的真谛而皓首穷经;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成功? 成功究竟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满足和体验?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当如何追寻成功?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令青年一代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 有的人见到社会上一夜暴富或一步登天的例子,就希望自己也能用速成的方式获得地位和金钱。为了达到速成的目标,他们经常在“零和竞争 ”中伤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 有的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学时代名列前茅的感觉。在大学校园里,面对实力不俗的众多优秀学子,他们惘然若失,甚至深感自卑,对自己的学业和前途丧失了信心。? 有的人从小就处于被动状态,读书、选学校、选专业等等完全听命于父母和老师。这些人不知道何为积极主动、何为自觉和自主,除了盲目的竞争、攀比以外,他们惟一可做的就只有虚度光阴了。? 有的人考上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骤然增多,但不知道应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控制自己。这些人常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或交友不慎,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之中,最终既荒废了学业,又耽误了前程。? 有的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致索然,对校园生活也提不起兴趣,他们明知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所学的专业,却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没有胸怀接受现实。? 有的大学生面对校园里流行的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如经商、创业、出国、从政等等,感觉无所适从或者人云亦云、朝秦暮楚,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和主见。? 有的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校园的围墙之内,他们不了解社会现实,对社会实践和就业深感恐慌,或者在求职时眼高手低,屡屡碰壁后又对自己在校园里虚度光阴的做法自责不已。? 还有许多年轻人无法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当自己在学习、生活或感情方面遭受挫折的时候,就会由此消沉下去,甚至走向极端(杀害同学的马加爵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抱憾终生。每个青年都向往成功,每个学生都企盼成功。有时候,成功好像近在咫尺,有时候,成功又似乎遥不可及。几年来与中国各地大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与无数年轻人的网上沟通,令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青年一代经常会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无法自拔,他们迫切需要关于成功的指导和帮助,并希望学到真正有效、切实可行的成功法则。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我愿意和广大青年读者一道,探索成功的奥秘、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但在展示和讲解具体的成功法则之前,需要先探讨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成功管人?我在中国工作的时候,认识了很多中国学生。其中有位来自名牌大学的同学,成绩优异,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众。有一天,这个学生问我:“开复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根据我的理解,成 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尤其是在每次发放薪水时,管理者一定会有大权在握的感觉。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我问他:“你认为,成功到底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成功就是有财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领导、做管理。”我没有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成功的认识竟然如此片面和肤浅。而中国社会历来也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我并不排斥将成绩或名利视作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同样有价值的成功标准还有许多种,不能因为强调成绩、名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对青年一代的负面作用相当大。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即便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名和利,也不一定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我看来,一元化的成功模式有两个极为明显的弊端:首先,一元化的成功会让许多人失去正确的奋斗方向。在一元化成功模式的影响下,即便是某些最优秀的人,也往往不甘心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他们时刻企盼着成为世俗评价体系中的“成功人士”,一旦遇到大的挫折,或是遭到机遇和命运的捉弄,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和快乐,甚至有可能就此走向迷茫或消沉。还有85%的成功机会有位学生曾发封信给我说:“2004年7月9日,我收到了某重点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村庄的人都为我高兴。但我自己明白,这一结果与我的既定目标清华北大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现在是多么困惑、烦恼和无助啊!我的上帝呀,我知道我这是在堕落,可我又能怎样呢?”我回信是这样写的:“一个优秀、努力、自信、自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许是90%,进了其他重点大学,概率也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但是,一个没有良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我自己当初申请大学时,最想进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都没有录取我,结果,我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我并没有选择自卑和沮丧,我很好地把握住85%的成功机会,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祝愿你把握住85%的成功机会,不要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为什么就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呢?如果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标准,就只能在人云亦云的氛围中迷失自我,盲目地选择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或是像这位高分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那样,为自己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其次,一个崇尚一元化成功的社会一定是不完整、不均衡的,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毕竟,在学校中考得高分的只能是少数人;在工作中晋升为领导或成为亿万富翁的也只能是少数人。这些人固然在自己的奋斗方向上取得了成功,但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吗?例如,那些不善于死记硬背、却能在实践中一展身手的学生,那些缺少一些领导才华、却能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的技术专家,还有那些不喜欢追名逐利、却能在知识的天地里自由驰骋的学者,我们能说他们都是失败者吗?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只承认少数几类成功者,那么,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不俗业绩却无法获得社会认可的人就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个社会中有勇气从事那些寂寞、枯燥但却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样的社会很难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也很难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走到世界的前列。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1)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种:它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或学术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样,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羡慕的名望和财富也是一种应当被尊重和认可的成功。一句话,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 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这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在多元化成功的视角下,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可以是一个人对他人的帮助或贡献,也可以是一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和超越但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成功来说,最根本的衡量标准都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不同类型的成功人士是如何理解并追寻最适合自己的成功的。在图1-1中,列出了几位成功者的代表人物,他们所拥有的名望、地位或财富差别极大,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功。成功人士的财富和地位2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的成功是在叱咤风云的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取得的,但更让所有美国人难以忘怀的是,他在通向成功道路上表现出来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2 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他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宁愿如醉如痴地漫步在科学的圣殿里,也不愿花时间理一理自己蓬松的头发,或者为自己选一套合身的衣服2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是全球软件产业的领军人物。应当说,比尔·盖茨在获取名利和实现人生价值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在他看来,衡量成功的方式可以说有很多种,其中最容易衡量成功的方法就是,看能不能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自己所尊重的人带来帮助以及通过什么能改善他们的生活。2 特蕾莎修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她一生致力于帮助那些每时每刻都在与贫穷和饥饿做斗争的人们。也许她无法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获得更多的财富,但她的无私奉献却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最大的快乐。2 梵高的一生,是在艰难的生活、世人的冷漠以及与严重的精神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度过的,他始终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即便后人一度没有给予梵高公正的评价,这种追求本身也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2 卡夫卡生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他虽然不断地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诉诸笔端,但却很少想到要发表这些文字,甚至在临终时还叮嘱好友销毁自己所有未发表的作品。幸运的是,好友在他去世后违背了他的嘱托,将城堡、审判等足以震撼世人心灵的伟大作品整理出版从这些不朽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成功攀上文学顶峰的卡夫卡。2 我的母亲是一个既严厉又温和、既传统又开明且有智慧的女性,被她所有的朋友公认为“成功者”。她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养育了7个子女。早年,在父亲只身赴台后,母亲带着5个孩子独自生活。一年后,她毅然决定赴台与父亲团聚。她让兄姐沿街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以回娘家为名,一路辗转,历尽艰难。凭着母亲超人的智慧、勇敢、果决和镇定,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她教育子女从小要学习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恪守中国传统的礼节和德操。但是,她也看到世界的进步,鼓励子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支持子女 “做最好的自己”。2 我家的园丁原本是来自墨西哥的移民,在异国他乡,他凭借着超常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所有雇主的好评。他非常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经常用近乎痴迷的态度研究园艺技术。每当掌握了一种新的栽培或修剪方法后,他都会无比兴奋,那神情就好像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样。尽管可以从名和利的角度出发,为上面这些人排出先后次序,但站在多元化成功的视角上,不能说他们中哪一个人更为成功或更为失败这就好比财富杂志可以根据企业市值或其他量化指标评出世界500强企业,但即便是财富杂志的编辑们也无法否认,在500强之外仍有无数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多元化的成功不仅可以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发掘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同时也能让社会保持健康、和谐的状态,让社会成员体验到最大的幸福。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2)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崇尚多元化成功的社会。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的人才体系是多元化的,美国人才的成功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在美国的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微软公司里,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人才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研究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测试人员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隐蔽的“臭虫”,支持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了问题。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功,微软公司的管理者不但会坦然接受,还会 与当事人击掌相庆。中国成语中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如果用多元化成功的观点来解读该故事,则不难发现:西施的美丽是一种独特的、有着鲜明个人特点的成功,东施当然可以从西施身上学习成功的经验和法则,但不应该因为模仿别人而失去了自我。微软公司里的“东施效颦”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演说家。他似乎有无限的能量,能极大地激励起员工的激情。鲍尔默的演讲一旦开始,就没有人能阻止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会握起拳头一次又一次地击打自己的手掌,他会突然提高音量,或是在台上兴奋地奔走微软公司有一位经理被鲍尔默的魅力所吸引,打算模仿并复制他的一切。一次演讲时,这位经理也学着鲍尔默的样子,兴奋地大喊大叫,不断做出夸张的手势,不时在台上跑来跑去。但在场的听众都以为他只不过是在用模仿鲍尔默的方式制造笑料,于是,这位经理只能在大家的一片笑声中尴尬地结束了这场东施效颦的闹剧。这位经理和上面提到的东施一样,试图模仿或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做法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培养和教育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只有摒弃一元化的思维定式,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整个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青年一代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我的成功哲学的核心是:不要轻易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而应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不要让人人都成为李开复,而是要让更多的人理解李开复的成功哲学,并利用李开复的经验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只有理解了以上几点,这本书才会对你更有意义、更有帮助。做最好的自己既然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该如何追寻多元化的成功呢?多元化成功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去刻意重复别人的成功之路,或者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自己,但它要求我们重视诚信的价值观,拥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善于用智慧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能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妥善地处理好身边人际和沟通问题如果从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新 的提高,那么,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许的成功了。所以说:“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只有一元化的成功才会强迫人们复制他人的成功模式。如果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尽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也往往会事与愿违,同时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想取得成功,就要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镜子、标尺和参照物。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质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做自己终身奋斗的方向,那么,他所从事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做好并因此而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国内大学教师曾告诉我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 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一个成功个案来总结教育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这些做法都有失偏颇。把自己称为“野生植物”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惟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顿时,汤玫捷的成功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对大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某个科目非常优秀,适合做科研、开发等工作;有的学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适合做组织或管理工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相反,如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引导和帮助,整个社会的人才类型就能得到极大丰富,人才质量也能大幅提高。复旦大学附中的校长认为:优秀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选择,例如,多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等等,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正因为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有条件在超越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成功同心圆至此,我们已经就“什么是成功”这样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也就“多元化成功”、“做最好的自己”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但是,性急的读者一定更想知道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成功有秘诀吗?到底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成功法则呢? 换言之,如果成功是多元化的,如果“做最好的你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那么,我们该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还记得我在此前提到的,那个一心想做领导、做管理的名牌大学高材生吗?关于如何成功的对话当时,我进一步问那位高材生:“那么,你觉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创意、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商业头脑、基础知识。”当然,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又都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具体的某种知识或某种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都可以在需要时修正或更换,但那些最本质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却可以伴随着你渡过一生,让你一辈子受用无穷。因此,我对他说:“做管理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服务的意识,好的管理不在于驾驭他人,而在于有足够的管理智慧。”“那么,我该如何得到这种智慧呢?”他一脸迷茫地问道。“首先要得到下属的尊敬和信任。”“我又该如何得到他们的信任呢?”“学会团体合作,学会为下属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赢得信任。”“该如何得到他们的尊敬呢?”“你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人。这样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那么,我该如何找到理想,获取抱负,得到能力呢?”“要有良好的素质、习惯和态度。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是一个好人,一个讲诚信的人。惟此,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次对话使我思索良久,为什么郭士纳可以从纳贝斯克食品公司空降到IBM公司并成功地拯救了IBM?为什么微软公司要求每个副总裁都可以随时接替任何一位其他副总裁的工作?我更明确地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了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为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一个“成功同心圆”来解释。什么是“成功同心圆”呢?简单地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如图 1?2所示),因为价值观是指导所有态度和行为的根本因素。如果价值观不正确,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离成功越来越远。图 1?2 价值观有了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它们构成了同心圆的第二层(如图 1?3所示)。图 1?3 态度最后,还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它们构成了同心圆最外面的一环(如图 1?4所示)。图 1?4 行为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将这一成功法则逐步细化后,我们可以得到如图 1?5所示的完整的成功同心圆。图 1?5成功同心圆下面将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对成功同心圆的结构和内在逻辑做一个概述,本书的后续章节则会按相同的顺序对成功同心圆的每一个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价值观成功同心圆的中心是价值观,这也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KNOW RIGHT FROM WRONG),意味着他是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 的人。只有从诚信出发,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这种成功法则其实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提倡和推崇的。例如,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段话不正点明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心”和“诚意”)对于为人处世乃至建功立业的重要性吗?态度(1)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还必须努力培养自己,使自己具备正确的、可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人生态度。这里所说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被理解为做事的基本原则(HOW YOU DO ANYTHING)。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态度也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他人心目中的映射结果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他就不可能体现出这些正确的态度或品质来。概括起来,对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态度有六种,分别是:2 积极:现代社会需要积极向上、勇于参与、勇于接受挑战的人。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崇尚积极的态度,中国青年则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2 同理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要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2 自信: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2 自省:在保持自信的同时,还要善于自省。善于自省的人能客观地评估自己,不会盲目乐观;会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不会轻易接受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也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2 勇气:一个成功的人有勇气尝试新事物,迎接挑战,也有勇气面对苦难,接受教训。勇气给人力量和自信,可以使人更加主动地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2 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广的胸襟同样是成功的前提。胸怀可以让人目光高远,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胸怀可以让人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更加健全的人,也可以让人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同心圆的第二层中,六种态度两两一组,构成了三个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在图 1?5中,第二层每两个相对的态度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2 积极和同理心:在积极和同理心之间求得最佳的平衡,参与社会事务时既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因羞涩而畏缩不前。2 自信和自省:既不能因过于自信而跌入自负的深渊,也不能因为过于自谦而加入自卑者的行列。2 勇气和胸怀:既要有勇气面对挑战,改变那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也要有足够的胸怀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中国文化强调团队和纪律,更注重自省和同理心,更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意识,更注重自信和积极主动,更有勇气“来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所以,融会中西,协调均衡是在态度上“做最好的自己”的关键所在。行为行为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行为是一个人与社会、他人乃至自己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行为也是社会衡量每个人的价值的外在指标。行为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是态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从图 1?5中可以看出,每一种态度都主导了一种具体的行为。这六种行为分别是: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2 追寻理想:树立人生目标和阶段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认真的规划,有可实现的愿景。2 发现兴趣: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热情。爱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爱的工作。2 有效执行:培养自己的毅力,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落实和执行既定的计划并达到最终目标,。2 努力学习:每个成功的人都必然是善于学习的人,每个成功的人也都必然是坚持终身学习和自学自修的人。2 人际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