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docx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黄海燕【教学构思】“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节的教学,是中图版“人口与城市”中的专题教学,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从地理的角度了解地域文化,侧重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由现象找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课堂主线: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探讨、分析、理解地域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体验地域文化的价值层次要求;陶冶 感悟 质疑 分析 应用(1)、通过地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2)、通过大量案例讨论分析并理解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对城市的影响;(3)、展示学生的预习、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目标:通过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学习,从东莞乡土地理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观念。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学会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经济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其原因。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关心周围的各种人文现象,并通过多种途径搜索资料,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整理、分析资料、探究、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自主学习、小组讨论3、整体探究、归纳总结【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本节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文化之旅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总结讲授新课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1页到42页内容1、如何区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2、什么是地域文化? 1、学生在课本寻找答案 2、通过习题,学会应用请举例说明中国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学案中的第2题, 南( )北( )等, 让学生互相判断解释所填的 南( )北( )是否正确。3、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的图片,小组分析讨论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举例说明。让学生思考、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举例说明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并简单说说形成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因素:如自然、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原因。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分组讨论,提示:从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风俗等方面讨论分析)。 说出你的结论:中西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师生共同归纳 1、学生分组(6人/组)2、小组成员对展示图片进行分析、对比、总结。3、每一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讲述各自小组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辨 析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如饮食不同,习俗不同你是什么样的态度?接受?排斥?还是?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教师总结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2、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收获:使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来看问题。检验学习成果课后小组探讨课本“徽州文化”的案例,完成一篇小论文。题目自定,字数400字左右。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考纲要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学习重点】:1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分析某地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域文化及其要素的影响;2.能举例解释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根据资料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城市的文化差异,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预习思考题】1、请举出你生活周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事例。请举例说明,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2、完整下列词语,突显南北地域文化差异:(请从中国南北建筑的差异、饮食、人的体态、性格、气候、语言的繁简、武术、工业等方面思考填写。) 南( )北( ) 南( )北( )南( )北( ) 南( )北( )南( )北( ) 南( )北( )南( )北( ) 南( )北( )南( )北( ) 南( )北( )南( )北( ) 南( )北( )3、你是东莞人吗?你是客家人吗?你的家乡是哪里?你能想到说出哪些很有家乡气息家乡特色的方言?4、你吃过客家酿豆腐吗?你知道它的来历吗?5、你知道东莞有哪些特产吗?6、你听说过云南十八怪吗?陕西十大怪?东北十大怪吗?你是否能举出其中“一怪”?这些现象的形成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7、你去过东莞的可园吗?你知道它属于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8、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如饮食不同,习俗不同你是什么样的态度?接受?排斥?还是?【考点梳理】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广义:指人类所创造的 财富和 财富的总和。2.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雕塑等。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甚至包括国家制度等。3.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因此,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相联系,即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二、地域文化:1.空间性: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分小组讨论地域的地文化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举例说明。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多种表现,如物质方面的城市地域结构、建筑景观、交通、服饰等,或非物质方面的语言、饮食、居民心理、生活习俗等。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中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1)建筑布局:美国:美国城市中心多 ,建筑物高度向郊区递减;原因:移民国家,历史短,建立在市中心高档次的工商业活动中心商务区;欧洲:受历史的影响,城市中心是, 外围是 、 。 (2)建筑结构:中国的建筑中, 的地位重要。美国:硅谷的工业(无围墙,或篱笆墙)。园林:中国:隔景、障景、框景,曲径通幽。 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喷泉、雕塑、花园、绿林、草地,无藏无遮。 西方园林直率敞朗,以外向开放著称反映了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中国: 性与 性, 西方: 、 。(3)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红墙、黄瓦、楼、台、殿、阁;西方的喷泉、雕塑、花园、洋房、绿篱、草地;东方古代建筑突出 和 差异;西方城市建筑表现出 占优势地位;(4)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的长期性。主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持久性。【巩固练习题】1.我国世界遗产中,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平遥古城 B.九寨沟 C.皖南古村落 D.云冈石窟2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域文化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之说 B语言上表现为“南繁北齐” C武术上表现为“南腿北拳” D.在戏曲上表现为南刚北柔”“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回答34题。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5中国园林与美国园林在建筑结构上明显不同,原因是(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地域文化差异 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6、云南傣族竹楼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环境 B.干旱气候环境 C.高山气候环境 D热带季雨林环境地域文化课外阅读材料一、影响我国南北文化差异的因素: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外来文化影响等,例如:1、气候:四川空气潮湿,瘴气四溢,为去湿气,好吃刺激之物。岭南地区天气炎热,流汗多,人们爱喝汤滋身,口味清淡。2、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柯便是其代表人物,南方多风流儒雅的文人骚客,屈原便是其代表。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人伦理道德观念非常强烈而且比较守旧。他们的家族观念比其他地区都要强烈,并且在伦理道德观念是非常传统的。同时,受中庸之道影响,山东人从政的很多,人也很精明。3、外来文化影响:北方受俄罗斯风情的熏陶,西北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南方受南亚国家文化的影响,沿海受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影响文化差异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的因素如气候、物产、地形二是人文的因素(如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外来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我们学会要综合分析。二、云南十八怪 (你知道吗?)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山高坡陡卖鸡蛋,如何包装费思量, 拆把稻草扎成串,健步如飞爬大山。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三、陕西第一怪:“面条像裤带”歌谣为证: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秦地自古盛产小麦,因此,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为特色。陕西面条与外地的面条比起来,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面条,而其他的面条只能称为“面丝”了,陕西的面条就是个实在。其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陕西第二怪:锅盔像锅盖歌谣为: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要说起这第二怪,那可是历史悠久。传说在先秦,秦军一统六国,四处征战之际,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于是,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 锅盔到底是什么模样呢?锅盔的大可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到的。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用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锅盔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四、你吃过客家酿豆腐吗?你知道它的由来吗?据说,酿豆腐的出现跟北方饺子有关。新春佳节,北方都兴吃饺子,客家人南迁到广东之后,缺少面粉,很难保持这个风俗。客家人很想吃饺子宋代后期,有人想出用饺子馅嵌进豆腐块中,煮熟代替饺子。这虽不是真的饺子,但总是意似,而且别有风味。渐渐地,此法传遍整个客家地区,久而久之,演变成一道名菜。五、客家围屋:住在围屋里的人,都称自己是“客家人”,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汉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一个大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一祖先的直系血缘后代。围屋功能齐全,保存完好,溶生活,娱乐,防御于一体,古朴雄奇,散发着浓郁的客家风情气息,科学家称之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 1、客家围屋的起源。 大约1600年前,为避战乱,客家先民一步三回头,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而遥远的南迁之路。晋末的战乱让世代生活在中原的人们南逃避祸,以期保全家族的香火延续;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持续的战火离乱,让久居中原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安土可依,南迁成为许多人不再选择的选择,“靖康之难”后的北宋覆灭,朝廷偏安江南,中原再次陷入灾难与恐慌,南迁又成为众多中原人的无奈。在漫长的岁月中,遭遇了多少次大动荡,经历过多少次大迁徙,在中国汉民族的谱系中,从此多了个优秀的民系客家;在向来蛮荒的南方山地,从此多了一批勤劳的拓荒者客家人。他们在把足迹踏遍南方山地的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传播到了南方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他们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不断。 赣南围屋客家历史最鲜活的载体,更是客家研究最生动的物证。围屋几乎就是客家的象征。客家人可以不住围屋,但住在围屋里的,一定是客家人。"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客”与“主”的身份原本就是相对的。外来人住得久了,慢慢变成老客。最后,终于反客为主。接着,又来了新客。后来的人,在先来人的眼里,自然被看作"客"。无论是“老客”“新客”,相处时间长了,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以区别当地的土著人群。今天的客家围屋已不再是客家人为保护自身所建立的居所,围屋内大多都已经不再住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客家围屋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 2、注重防卫,构筑奇异 客家是汉族人群不断迁徙的产物,他们大多在边远山区从事艰苦的开拓性事业。因此,当他们又来到新的他乡开基立业时,往往不仅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而且还要同土著和匪盗作争夺生存空间的殊死斗争,于是谋求安全和良好的防卫功能,便成了客家人体现出的那种强烈的防御体系。围屋是以防卫性为主要特征的民居,如何使围屋易守难攻,是造围屋者苦心孤诣之外所虑的重点。在过去的岁月里,当平静的生活被战乱或宗族之间的争斗打断,围屋就会立刻成为保护族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军事堡垒。楼上房屋之间,连通着许多小门,平时各过各的日子,紧急之下,家家开门就连成了一条抵抗外来入侵的大回廊。看了这些材料你们小组的感受是?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