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概述课件.ppt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概述,-开发模式与基础理论,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与模式,一、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旅游资源开发与其他类型的产品开发有许多共同之处:就是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考虑产品的供需关系,分析产品开发的投入与产出比等,但不同类型的产品开发又有其各自的特点,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5个方面的特色。(一)地域性(二)多样性(三)综合性(四)永续性(五)文化性,公路占用河道导致水流不畅,武陵源伤疤触目惊心,除省重点工程外其余开工工程均未编制水保方案工程施工随意倾倒渣土施工水泥石灰呛死娃娃鱼景区城市化污染环境 修筑公路占据河道施工后植被被破坏,河道被渣土堵塞核心景区常住人口有7000多人,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一)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5现代人工吸引物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二)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政府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2企业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3民间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4外商投资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三)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 东部地区的精品开发模式2. 中部地区的特品开发模式3. 西部地区的极品开发模式,(四)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 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2. 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3. 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4. 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5. 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一、区位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理论,创建于19世纪,如今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遍及农业(农业区位论)、工业(工业区位论)、商业(市场区位论)、贸易、城市(中心地理论)、交通(运输区位论)等领域。旅游区位的研究却比较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克里斯泰勒首先对旅游区进行了研究,之后众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补充,使其逐渐成熟起来。首先,依据旅游区位因素,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序位,包括开发时间先后时序、开发建设规模和功能体系。保继刚等根据旅游资源价值、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背景,划分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四种模式,见表4-1。,表4-1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其次,区位理论要求在开发旅游资源和进行旅游业布局时发挥集聚效应。由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了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了地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并且地区内各个旅游企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同一市场,带来旅游经济的集聚效益。最后,根据区位理论进行旅游服务设施的选址工作。对于旅游设施场所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游客,为旅游者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目的地土地的利用效率。实际上,每一种旅游设施的服务性质不同,其场所选择的目标和方法也不同,所考虑的因素也大不相同。旅游项目选址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三个方面:客源区位、交通区位和资源区位。,二、区域分异和劳动地域分工(一)地域分异规律1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纬度地带性2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到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干湿地带性(经度地带性)3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垂直地带性4由地面地形引起的地方性分异5地表构造和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二)劳动地域分工各地的旅游发展要同经济情况相适应,综合考虑经济、资源、市场、交通、投资、政策、劳动力等条件,寻找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产品。(三)区域分异和劳动地域分工在旅游规划中的指导意义1突出特色,寻求优势2旅游区划3功能分区4制定发展战略5确定旅游规划的内容,三、旅游者行为理论(一)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本节讨论的是后者的决策行为。1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2)最大效益原则。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3)旅游偏好。,2旅游决策过程(二)旅游者的空间行为1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2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2)旅游路线影响旅游效果。3旅游者行为研究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四、经济学与市场学理论(一)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定位旅游经学理论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运行的特点,除有经济活动运行的共同规律外,还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运行、消费特点与规律。旅游市场学中,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的功能定位,市场形象设计、旅游促销手段等理论,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1. 根据未来旅游市场需求确定2. 根据旅游资源自身特色定位3. 根据周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定位4.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定位,(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1. 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定位的因素(1)所开发产品的功能特点。(2)资源地的地理区位特点。(3)潮流产品。(4)客源群体的旅游偏好。2. 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定位的方法(1)市场调查法。(2)类比分析法。(3)地理区位法。(4)市场分析法。(5)特尔菲法。,五、景观生态学理论(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分为基质、斑块、廊道、缘4种基本单元。(1)基质(matrix)(2)斑块(patch)(3)廊道(corridor)(4)缘(edge),景观的功能是指景观元素间能量、物种及营养成分等的流。景观功能的发挥主要涉及到廊道、基质和斑块的功能特征。可以把旅游活动进一步解释为通过特定地点和特定路径的生态流,这种流集中体现于通过游客所带来的客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如我国多数生态旅游目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生态旅游景观的功能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文性。,2. 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景观,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景观系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是生态整体性原理基本思想的直观表述。景观异质(heterogeneity)是指在景观中,对各类景观单元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各种性状的变异程度,一般指空间异质性。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异质性是景观功能的基础,它决定空间格局的多样性。,一方面,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在外部形态结构上,塑造和控制着生态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另一方面,也在内部功能意义上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而为我们深入理解这种功能作用并采取改善与强化措施提供了理论切入点。生态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其地域内的生态整体性的动态维持与空间异质性的不断构建。,3. 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景观多样性主要研究组成景观的斑块在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的类型、分布及其斑块间的连接性、连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可分为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三种类型。一般认为景观的多样性可构成景观的稳定性。,旅游生态系统是一种非独立性的景观生态系统。多种旅游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异质性的景观格局,形成具有不同旅游功能的旅游景观,使旅游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保障景观旅游功能的实现。生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不仅反映着自然和人为干扰的程度,而且也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检验指标之一。,4. 景观变化理论景观变化是指景观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景观变化是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为干扰在景观变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两种干扰又受制于景观格局。,在生态旅游目的地,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的影响。例如,旅游开发者铺设道路,构建建筑物,造成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增加,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旅游者的践踏、采集、旅游垃圾堆放等的干扰和胁迫作用,会造成植被稀少,植物多样性减少。大量旅游者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如土壤裸露面积和板结程度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等。当地居民的开垦种植等活动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一旦这些干扰的强度超过了旅游景观的承载能力,就会引起生态失调或失衡,甚至造成景观的不可逆变化,将严重地损害旅游业的发展。,(二)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1在综合层次和旅游者方面2在旅游开发规划方面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祁黄雄(1999)认为旅游规划的目的是保护景观的特色和质量,适度调整景观的格局与功能,保证旅游网络的畅通。因此,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旅游规划原则,即为:(1)整体优化原则。将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实现整体最优化的利用。(2)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既是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3)综合效益原则。(4)个性与特殊的保护原则。,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旅游规划其基本步骤有三个。首先是调查阶段。其次是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景观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最后是规划阶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旅游区开发的景观适宜度,景观适宜度的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和生态保护。除了应用景观生态学进行旅游区的宏观规划外,也可以进一步与具体的生态因素相结合来进行微观层次上的设计。案例介绍:上海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评价与景观调整,六、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旅游开发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3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4.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生态旅游的兴起2生态旅游的内涵从深层次讲,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形式,应该看到此种形式的背后实际上是要促进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这是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之间的最大区别。,3生态旅游的基本框架(1)生态旅游项目(产品)认证。生态旅游的实施,有赖于生态旅游的项目与产品。由于不同研究者和开发者背景的差异,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歧异,有必要建立生态旅游项目认证制度。(2)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与一般旅游规划的差异性表现在需要更多地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地方经济利益的保障。生态旅游规划是一个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性大纲,对于合理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3)生态旅游工程。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工程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途径,要发挥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引领作用,形成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保障。同时,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七、旅游容量(承载力)理论(一)旅游容量的概念旅游容量(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又称为旅游承载力。承载力概念最早出现于生态学的研究,是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后来这一术语被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便形成了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中,将旅游容量定义为: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旅游容量通常由旅游资源承载量、旅游感知承载量、旅游生态承载量、旅游经济发展承载量、旅游地域社会承载量等五个基本承载量组成。(二)国内外旅游容量研究现状(三)旅游容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八、系统理论系统论不仅为旅游规划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即旅游规划的区域(国家的或区域的)是一个系统,应从整体上考虑;同时又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即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区域旅游发展,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旅游业的开发、经营、管理。具体而言,系统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指导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合理配置旅游产业要素,产生最大综合效益2全面考虑,综合开发旅游区3. 加强旅游业的跨区域协作联合,保证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 旅游业发展要注重信息反馈,加强宏观调控,不断推陈出新,第四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与程序,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一)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1住宿设施2餐饮设施3娱乐与体育设施4辅助设施(三)规划旅游交通(四)开发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2人力资源的聘用计划3人才培训计划,(五)旅游市场开发1市场预测与定位2市场营销和推广旅游目标客源市场是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的主要对象。市场营销推广的目的,是促使目标市场的潜在客源购买已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并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1)旅游目的地促销机构(DMO)(2)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广。宣传口号。形象定位、象征物及特殊事件。节庆活动。第二是营业推广。(3)旅游市场促销方法,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一)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1资源评价2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资源评价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丰度、特色、价值(如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和结构进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市场需求方向和需求量。资源优势转化为开发优势取决于市场需求前景,所以现代旅游开发均侧重以市场为导向。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1)经济基础条件分析。(2)设施条件分析。(3)环境容量分析。(4)其他分析。,(二)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的确定1基础形象导向2总体功能导向3市场功能导向4景区主题导向(三)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与评价1旅游分区规划2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3确定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实施与监控 图4-2 旅游资源开发流程图,图4-2 旅游资源开发流程图,复习自测题,1.如何理解旅游资源开发这一概念?2.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3.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分别从哪些方面影响旅游资源开发?4.旅游资源开发可按照哪几种分类方法,使用哪几种开发模式?5.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