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管道护理新进展课件.ppt
危重患者管道护理新进展,浏阳市中医院管道护理小组,案例一,2015年4月1日晨,责任护士为昏迷患者鼻饲流质200ml,5分钟以后患者呕吐胃内容物,量约600ml,患者发生误吸,继发肺部感染,-护士鼻饲前未回抽胃液,案例二,实习同学更换尿袋,2小时、4小时 无小便,患者腹胀、烦躁、血压升高,患着自行将导尿管拔出,造成尿道损伤,- 夹闭导尿管,未告知患者家属定时打开,危重患者携带的各种管道繁多,它们分别具有不同功能,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及判断预后的依据,管道护理工作在抢救病人及生命支持、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职,从真正意义上来提高护理服务内涵。,重症医学十大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目标二 提高患者管道安全目标三 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目标四 提高ICU护士执行抬高患者床头30的依从性目标五 提高危重病人约束安全目标六 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的安全性目标七 严格执行手卫生目标八 防范与减少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 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目标十 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一、ICU管道分类,按目的分类,供给性管道,排出性管道,监测性管道,治疗性管道,综合性管道,1、供给性管道,是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补充到体内。如:吸氧管、胃肠营养管、静脉输液管路等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2、排出性管道,指通过专用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3、监测性管道,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动脉测压管等。,4 .治疗性管道通过管道的特殊功能来实现治疗的目的。如:IABP置管、血透置管、ECMO置管等,KCDR置管,血透置管,GEOQ置管,5、综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常见导管安全问题?,常见导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堵塞管道受压及扭曲发生并发症,如何提升导管护理,安全性?,二、ICU导管护理要求,二、危重患者导管风险管理,导管按风险程度,高危导管 中危导管 低危导管,类导管,类导管,类导管,1.高危导管此类管道如稍护理不当,即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迅速造成患者死亡。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透析管、IABP置管、心包引流管,尿道术后的导尿管等,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管,2.中危导管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如胸腔闭式引流管、深静脉置管、T管等,胸腔闭式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T管,3.低危导管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不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如:普通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外周静脉置管等,导尿管,吸氧管,胃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常 见 问 题-1,某工作半年的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发现:某危重病人,烦躁,双上肢约束,右颈静脉敷贴松动,导管滑脱1cm;准备更换敷贴,取物品过来,发现患者坐起,深静脉导管完全脱出。,存在问题?,我们该咋做?,固定手法欠佳,位置欠妥常见于放置管道时,未能注意到患者的体位,管道特殊性及接头衔接处处置不当,容易造成管道的扭曲、折叠或脱落。,妥善固定,防止脱落.重症病人多为昏迷、躁动病人,要严防管道脱出或误拔,尤为重要。各类管道都要留有足够长度,便于病人翻身、拍背和接受治疗,翻身前后均应该放置好管道。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严密观察严密观察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管道衔接处有无分离,有无液体外渗;有无被血液污染。,处理对策-妥善固定,优点: 牢固美观、操作方便 不易打折,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了胶布黏贴过紧对引流管本身产生的压迫,胃管固定方法,每日更换胶布,清洁胶布痕迹,制作过程,胃管固定方法,方便同时固定 两根管,鼻胃管的固定工字形,引流管的有效固定示意图,准备一方一长胶布,长胶布包绕引流管,方胶布粘于患者皮肤或敷料上,4.再把引流管粘贴于方胶布上,5.注明引流管的种类和日期,1,2,3,4,5,各种导管固定方法,气管插管的“Y”型固定,气管插管的“H”型固定,固定方法,固定方法,腰大池引流,准备肩宽和背长的两条胶带,十字交叉法固定腰大池引流穿刺处,背长的胶带沿脊柱固定引流管至颈椎处,球拍式约束带的应用,类,类,通知护士长,类,检查、处理患者必要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和记录,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和记录,科室内部处理,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护理部,进行要因分析,进行要因分析,发生管道滑脱,提出预防、整改措施,责任认定,护理部备案,管道滑脱处理流程,常 见 问 题- 2,某医生为术后第1天病人伤口换药,腹腔引流管引出130ml淡血性液,盆腔引流管无液引出;拔出引流管接头,发现帽在接头没下,随即引出200ml淡血性液;晚夜班护理人员均交班无液引出,术后接班记录为无液引出。,引流不畅:管道受压、扭曲,接头帽未取下,三通开关调整不对,保持通畅,合理放置根据各管道的走向,顺势放置,保证各管道不打折、不弯曲,不相互缠扰.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这高所致的逆流污染。无菌引流管被引流物堵塞时,定时由近心端向心端挤压;胃管堵塞时可用注射器将堵塞物抽出,或使用温开水、可乐、苏打水冲管。患者翻身、排便、下床时因体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污染;,处理对策-保持通畅,怎样确定及保持通畅?,引流管观察引流量、及时挤压 静脉置管观察回血 动脉置管观察波形、及时冲管 鼻胃管及时冲管PICC定时冲管,别针固定,长度适宜过长-易扭曲、打折,导 致引流不畅过短-翻身不慎易脱管,引流袋的固定,翻身、体位改变,应注意保护各管道,搬运病人中,下床活动中,常见问题-3,某肠穿孔修补术后病人主诉心慌、胸闷,责任护师查看病人:心率125次分,血压9065mmhg,腹腔引流管引出100ml黄绿浑浊样液,伴异味;夜班记录为200ml淡黄色液,观察不细,记录不全对于管道留置的时间、深度或引流量所做的估计欠准确,可造成观察的失误,甚至可影响患者治疗。,观察内容,对于各种导管至少每班评估记录一次,逐条检查各管道, 避免疏漏 是否在位?是否通畅?管道有无松离?有无液体外渗?有无被分泌物污染?输入或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处理对策-严密监测,脑脊液约为150350ml/日,色清亮;变浑浊,有絮状物则为感染伤口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每小时大于100ml应怀疑活动性出血“T”管量“少多少”,色为金黄色清亮或黄绿色。胸腔引流发现食物残渣考虑食管吻合口漏尤其量突然增多或减少,要引起高度重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汇报医生。,精准统计并记录出入液量,常见问题- 4,责任护师告知实习中期的护生,把“牛奶”拿来给病人续上,等老师过来查看,发现牛奶正注入静脉管路,标识不清各种管道放置无标识或标识不清、不全,位置不妥,均可影响管道的判断及观察。,处理对策-明确标识,明确标识,严防差错对各个管道明确标识,分别记录,不可混淆。特别指出盆腹腔引流应明确标识各引流管的引流部位,对呼吸机的进出气管也做好标记;对多个静脉通路应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纸做好标识,分为普通补液通路、输血通路和特殊通路(静脉滴注升压药、扩血管药、镇静药等)。保持标识的清晰、完整、粘贴位置合理。,标识,颜色鲜明、醒目 字迹清晰 易于分辨 ,保持标识的清晰、完整,粘贴位置合理。,注明: 管道名称 置管日期置管深度,常见问题- 5,夜班,更换引流管。治疗室内准备好各种物品治疗车推至病房,逐一更换?,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消毒不严格敷料污染或潮湿后未能及时更换,未及时清理分泌物或固定物污染未更换均有可能造成管道松脱,操作时的消毒不严格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处理对策-增强无菌意识,加强无菌观念:1、严格无菌操作,在开放各管道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感染,尽量减少管道接口的打开。2、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使用换药包,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或瓶内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瓶内的水,每周更换12次引流袋(或瓶)。3、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待干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4、无菌管道与有菌管道不可捆绑固定,避免有菌性管道中的污物污染无菌性管道。5、加强手卫生:操作前后 七步洗手法洗手6、置管处换药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处理对策-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洗手指征、洗手方法 证据 国内的研究证实,医务人员手上格兰阴性杆菌携带率高达20-30% 国内研究显示,盛在皂盒中的肥皂带菌率100%,悬挂放置后带菌率为16.7% 手套的不可见渗透问题 推荐意见 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后也需洗手(C) 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A) 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A),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在医院,手所接触到的物体表面经常受到院内病原菌的污染,可能使其成为带菌者引起交叉感染一直手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原菌传播,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手能100%成功传播,白色念珠菌通过手能90%的被传播,鼻病毒通过手能61%的被传播,甲型肝炎病毒通过手能22%33%的被传播,轮状病毒通过手能16%的被传播,研究显示被污染的手在环境中能传播病菌超过5次或在其他物体上超过14次;被污染的手也能成为再次污染环境的源头:如甲型肝炎病毒。能坚持注意手部卫生的医疗工作者大约50%。综上所述,由于不注意手卫生,由污染的物体表面导致的危险不容忽视。,如果不注意手卫生会发生什么,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自己容易携带病原菌、患病会将病原菌带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如果他们免疫低下时就有可能发病,洗手=保护患者,保护自己,保护亲人,手的细菌对照实验,未洗的手,只用清水,用皂液洗,用消毒液,洗手指征:二前三后,(共用毛巾),正确干燥双手,注意!,处理对策-增强无菌意识,输液接头用恰当的消毒剂擦拭各种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保证无菌输液接头与导管 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时强调要有一定的擦拭力量,这样才能将附着于输液接头粗糙表面的微生物去除 确保输液接头与输液装置系统部分吻合,且紧密连接 如果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输液接头后,均应更换新的输液接头 无针接头的最佳间隔时间还不确定,建议至少每周更换12次 如果使用的输液接头末端是螺旋口设计,与它配套的组件最好也是螺旋口设计,处理对策-增强无菌意识,敷料的使用:应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半透明的敷料持续地覆盖在输液工具上当置管部位敷料变潮、松动、污染或必须查看置管部位时应该更换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若其完整性受到破坏应立即更换如纱布敷料与透明的半透膜敷料一起使用,应被视同于纱布敷料,每48小时更换1次更换血管内导管敷料时应戴无菌橡胶手套,无菌性管道与有菌性管道分开放置。,侵入性管道处的敷料应定期更换,随脏随换。,无菌操作 严格消毒 保持清洁 避免感染,待干,常见问题- 6,某患者,胸部手术后,有一胸腔闭式引流管,夜班护士按常规更换水封瓶。其家属探视时发现,引流液体中有血性液,自行将血性液体倒掉,用清水刷洗水封瓶后装上.,后果,主动沟通意识欠缺医护患沟通不够,特别对于清醒患者或留置特殊管道病人,未能及时进行宣教及讲解,在管道护理中未能合理安排相关知识告知,容易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处理对策,思想重视,认真交接从思想上重视各种管道的作用,它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作好各管道的交接班。有效沟通,医、护、患三方加强沟通及宣教,指导意识强,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管道的目的及意义,特别注重细节管理,达到共同治疗的目的。,五常法(5S)管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管理。五常-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是源于日本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理质量。,五常法(5s)管理,1、常组织: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2、常整理:不要错过随手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 3、常清洁: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的清洁。及时去除不洁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脱管的危险。,五常法(5s)管理,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5、常自律:培养每位护理人员主动检查自己护理管道的工作方法,并积极学习管道护理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能力。,管道的护理管理是一项最基础的护理工作,需及时观察并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按照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的操作要求,采取每班床头交接班,定时巡视病房,认真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脱落、移位、堵塞、漏液等现象,保证各种管道在正常的使用状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安全护理,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张孝骞,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