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行业环境分析.docx
汽车电子行业环境分析发挥我省汽车产业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聚焦汽车产业新四化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三电、智能座舱、传感器、控制器、车规级芯片及功率半导体器件等产品开发及引进,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汽车行业融合发展。(一)电子电装增强省内骨干企业系统集成能力,做强汽车娱乐系统。加快车规级芯片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汽车传感器等高端电子器件开发制造能力,提升继电器和微电机产品市场竞争力。(二)电器件持续提升省内配套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电器件产品加工能力。发展汽车动力电池,推动车载光学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等研发及产业化,加快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开发,做强汽车电器件产业链条。(三)智能网联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建设,加强省内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相互合作,推动车载雷达、车载显示、车载网络、汽车导航、无人驾驶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统、行驶安全与车联网信息服务等汽车应用电子产品发展。一、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IMC),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一致的计划过程”o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面临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中美经贸摩擦、技术管制和供应链断供的核心领域,产业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不可避免地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三、组织保障(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步伐,持续推进产业创新。持续巩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创新推进规划实施,推动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探索技术导向的资本嵌入模式,用先进成熟技术吸引各类创投基金嵌入,推动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探索市场导向的消费引领模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新型显示、智能网联等产业,推进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探索要素导向的政策集成模式,顺应经济发展区域分化趋势,建设产业园区等载体,协同打造促进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集聚耦合,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二)围绕产业链提供政策链紧跟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大力扶持一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布局。落实集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和提档升级,培育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国家产业基金、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效能,加大电子信息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平台建设、智能制造等支持力度,加强重大项目前期专项补助资金投入。鼓励地方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市州地区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推进,确保项目落地实施。(三)围绕产业链健全人才链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培养造就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全球视野的现代企业家。加大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在省内创办企业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加强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人才素质。重视高端人才引进,鼓励企业推行员工持股、个税奖励、家属安置等激励手段,着力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四)围绕产业链完善资金链建设产融合作平台,搭建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发展信用融资、知识产权抵质押等适应产业需求的新金融产品,建立融资服务通道,促进一对一信贷供给无缝对接。发挥各类基金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技术突破,支持金融机构与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五)围绕产业链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功能导向的平台支撑模式,顺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着力发展公共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平台经济,通过资源集聚、要素整合、功能塑造、系统集成,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配套的集群格局。进一步优化要素环境,充分保障企业资金、用地、用工、施工等方面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法治吉林建设;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经济循环、补齐开放短板。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合作发展深化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智),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国际化运营,建立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区域开放合作,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和断点,依托省际战略合作等契机,引进行业头部企业,推动与省内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补链条注入新活力,强链条提升竞争力,延链条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五、突破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引领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发挥行业头部企业创新优势,形成创新成果,推进显示材料、感光芯片等领域深度合作,辐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紧盯产业链薄弱断链环节,借助省内高校科研优势,促进联合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超前布局前沿技术研究,谋划引进基础材料、应用终端等短板领域重点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强链补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六、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应用需求的牵引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供需衔接,完善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模式等多元化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结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供政策链、健全人才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以及跨区域跨领域各类资源共享、配套和对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坚持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立足基础特色优势,加速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巩固部分细分领域、特定领域和前沿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由点到面,做实做强,做强做大,形成产业集聚,实现整体提升。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加大开放力度,加大资金、人才与技术的引进力度。坚持外引扩张和内生增长相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面向全球资源,通过招商引进实现弯道超车,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以合作开放促进自我发展,以引进吸收促进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快速积累,持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七、立足特色基础,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在光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整合运用好科研力量和要素资源,加快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新型显示器件、智能传感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核心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特色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的研发创新能力。探索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建立技术成果转移机制,加速产业化步伐,推进产业快速扩张。八、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九、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企业之所以要大力开发新产品,主要是由于:(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当产品走向衰落时,企业也同样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相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二)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威胁,不得不淘汰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老产品,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提供了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机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企业淘汰过时的产品,生产性能更优越的产品,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只有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产品,开发新产品,才不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现代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竞争中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定期推出新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提高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十、体验营销的特征1、顾客参与在体验营销中,顾客是企业的“客人”,也是体验活动的“主人”,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引导顾客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使其融入你设定的情景当中,透过顾客的表面特征去挖掘、发现其心底真正的需求,甚至是一种朦胧的、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等待别人来唤醒的需求,发现它、唤醒它,消费者就自然愿意和你产生互动。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中,顾客的感知效果便是体验营销的效果。顾客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效果。例如在采摘体验中,积极的参与者会获得比较丰富的体验。2、体验需求体验式营销感觉直观,形象生动,极易聚集人流、鼓舞人心,促使消费者即时做出购买决定,具有立竿见影的促销效果。但是体验营销的基本思想仍然是“顾客至上”,强调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企业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营销活动,而且要考虑顾客情感的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在体验经济中,消费需求已出现多方面的变化: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要的比重相对物质需要的比重增加;从消费的内容看,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日益关注产品使用时所产生的感受,并且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等公益问题。在营销设计中,不仅要想到你能创造什么,更要想到顾客想要什么,力求提供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体验诉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特征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体验营销中,由于个性的差异性,精神追求个性化,并且每个人对同一刺激所产生的体验不尽相同,而体验又是个人所有的独一无二的感受,无法复制。因此,与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强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消费者大众化的需求有所不同,企业应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发掘其内心的渴望,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在营销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较强的个性特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满足追求个性、讲究独特品位的顾客的需求。十一、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多,而不是指产品种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笔、铅笔、墨水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需求导向的竞争战略是新产业开发,进入与现有产品和技术无关但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行业。4、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业务范围扩大指发展与原顾客群体有关但与原有产品、技术和需求可能无关的新业务。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顾客导向指企业要服务的顾客群体是既定的,但这一群体的需求有哪些,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什么,则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加以确定。实行顾客导向的企业把满足同一顾客群体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顾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盛誉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并且能够转移到新增业务上。换句话说,该顾客群体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和好感而乐于购买公司增加经营的与原产品生产技术上有关或无关的其他产品,公司也能够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促销新产品。顾客导向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原顾客群体中的信誉、业务关系或渠道销售其他类型产品,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总量。缺点是要求企业有丰厚的资金和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并且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顾客信任和满意将损害原有产品的声誉和销售。5、多元导向多元导向指企业通过对各类产品市场需求趋势和获利状况的动态分析确定业务范围,新发展业务可能与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都没有关系。如宝洁公司经营幼儿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经营啤酒、饮料和冷冻食品等。实行多元导向的企业把所选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都视为竞争者。适用条件是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多元导向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抓住市场机会,撇开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束缚;缺点是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损害原成名产品的声誉。十二、客户关系管理内涵与目标1、客户关系管理内涵客户关系管理指企业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为发现客户、获得客户、维系客户和提升客户价值而开展的所有活动。2、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客户关系管理目标是在产品、管理与营销同质化的背景下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客户关系差异,通过满足客户需求和帮助客户获利来留住客户,提升客户价值,使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快速普及,同类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由于企业间在营销策略上相互模仿,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之间在营销策略上也难以形成显著差异,造成客户转换成本低,转换行为就会经常发生。企业仅仅凭借良好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同质化的营销策略并不能达到留住客户的目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通过提高服务水准和质量信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实现相互信任和愉快合作,在诸多无形之处建立差异以构筑竞争者难以逾越的屏障。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将客户看作是销售的对象而非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组织而非内部的成员;传统的企业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管理,并不包括对企业外部客户的管理。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将外部的客户视同企业内部的成员,将“管理”对象从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扩大到了外部的客户,要求客户关系管理人员要像了解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一样了解客户资源,像管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一样管理客户资源。十三、营销部门的组织形式具体的营销部门可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不论以何种形式组建和行使营销职能,都必须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职能型组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架构,由所有营销人员,如营销调研、市场策划、新产品开发、顾客服务和销售人员等组成。一般由负责营销事务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管理全部的营销职能科室、部门和人员。职能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如果产品增多,市场扩大,这种管理架构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没有人在对一种产品或一个市场全盘负责,可能缺少按产品或市场制订的完整营销计划,有些产品或市场或被忽视;各科室为了争得更多资源,获得比其他部门更高的地位,相互竞争,产生矛盾营销副总经理不得不经常调解工作纠纷。(二)地区型组织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企业也可按区域组织、管理营销事务。例如在营销部门设中国市场总经理,下设华南、华东、华北等大区总经理,再根据需要,继续设置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等岗位。(三)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拥有多个品牌,也可按产品或品牌考虑组织架构。通常在总产品(品牌)经理之下,按产品线(品牌)、品种分层管理。一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如果差异大,品种数量多,超过职能型组织架构所能控制的范围,就适于建立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产品(品牌)经理的职责,包括制订产品(品牌)计划,监督计划实施,检查执行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为所负责的产品(品牌)制订长期的竞争战略和营销政策。(四)市场管理型组织如果市场能够按顾客特有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等细分,也可建立市场管理型组织。它与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相似,由一个总市场经理管辖若干细分市场经理。各市场经理负责各自市场(顾客)的年度和长期销售计划,对利润负责。这种架构的主要优点是企业可,围绕特定消费者或用户,一体化开展营销活动。当前也有许多企业按市场型架构建立营销组织。它们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潜在顾客和各细分市场,分别安排不同的团队分类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确保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的“唯一办法”。(五)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面向不同市场、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确定营销组织时常常会面临“两难”,即采用产品管理型还是市场管理型;能否吸收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又避免它们的不足。所以,有的企业建立起既有产品(品牌)经理,又有市场经理的矩阵组织。矩阵组织的管理成本高,内部也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又产生了新的“两难”:一是如何安排销售力量一按产品组织还是按市场组织,或者销售力量不实行专业化;二是由谁负责定价,产品(品牌)经理还是市场经理。绝大多数的大企业认为,只有相当重要的产品和市场,才需要同时设置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也有的企业认为,管理费用高并不可怕,只要这种组织形式能带来的效益可以远远超过需要付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