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南京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

    • 资源ID:1779801       资源大小:238.0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京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

    南京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张健指导教师 黄颖 陆志东摘要:会展旅游享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的美称,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利润丰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面对会展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城市联动效应,南京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发展会展旅游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通过研究,结合现状,分析南京会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对南京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会展旅游;发展战略;南京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eting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Tourism in Nanjing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ang JianTutor Huang Ying Lu ZhidongAbstract:The MICE, “the jewel on the crown of tourism”,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tourism industry, since its large-scale, high-grade customers will stay longer and spend more, which brings in abundant profit for MICE. On the context of enormous economic and urban gearing effect, brought by MICE, Nanjing, as an important polar of the Yangtze Delta, is a promising city to develop MICE with its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is written to give some helpful advi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E in Nanjing as well as the whole Yangtze Delta, by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nanjing is facing, proposing several strategies, considering status quo and summarizing the lesson taught by other cities.Key words: meeting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researching; Nanjing会展旅游,就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等,吸引大量游客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可具体表现为商务型会展、体育盛会和以文化内涵、民俗风情为依托的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等而兴起的旅游活动。与普通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具有影响力大、创汇能力强、游客停留时间长、利润丰厚等特点,所以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会展旅游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会展可谓是一个让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方受益的产业,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与办展会相关的社会收入是其场馆收入的9倍(见表1)。作为继旅游、房地产之后又一个崛起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会展业比旅游和房地产更具魅力,它不但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还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2表1 2007年ISOP CHINA会展业关联情况(从消费者支出角度)消费项目本地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娱乐购物人均旅游消费消费金额243.4562.51654.7273.9239.63860.96835.1所占比重3.56%8.23%24.21%4.01%3.51%56.49%100%1) 资料来源: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数据整理。我国的会展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抓住机遇,通过发展会展旅游,不仅提高了自身形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广告通讯、观光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南京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会展旅游的空间很大。在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拓展市场空间,增强旅游发展后劲,是南京市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课题。一、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分析2006年11月,第四届中国会展产业年度评选活动启动,通过网上投票、机构推荐、专家评议等环节,历时近半年,南京入选了“中国十佳会展城市”。除此以外,近年来,南京先后被国家权威部门评为“最具魅力会展城市” 和“中国优秀会展城市”。综合分析南京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南京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条件主要有三方面:(一)区位与交通条件分析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海拔2025米。长江横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钟山盘绕在东,清凉山雄踞于西,有龙蟠虎踞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京图1 南京区位图凡是会展旅游发达的地区都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的中下游,是南北的交汇中心。南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最早也是目前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的建设更是贯通了南北。南京地处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能通过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比较经济地辐射到全国各地。沪宁高速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宁连、宁通、宁启一级公路构成了快速道路系统。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现代化高水平的国际性机场,有直达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外大都市的航班,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南京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也是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一大批海外财团、企业看好南京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南京进行投资合作。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博世公司,韩国大宇、现代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英国英之杰集团等一批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大财团也都选择在南京投资。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南京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二)资源条件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市场中的核心吸引物,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会展旅游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南京是中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形象良好,具有较强的城市吸引力,而且还是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文化沉淀深厚。南京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资源丰富,众多的湖泊水面,低山丘陵,形成了南京的青山、秀水、茂林的独特风景,南京被称为“绿城”,是国内城市绿化面积比最大的城市之一,全市园林绿化面积达 9980公顷,市区绿地覆盖率为39%,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4%,市区人均绿化面积逾8 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440年的建都史。南京仅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8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43点,还有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明孝陵,2个国家4A景区,中山陵更在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南京素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之美称,在历届旅游城市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南京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为来宁参加会展的客人提供一流的观光休闲场所。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南京发展会展旅游打下了基础。(三)市场条件分析我国的会展旅游是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陷入低谷。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一支独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04 年我国GDP增长达到8.3%,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我国于2001年 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各行各业的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和经贸往来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来华商务旅游者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这一切为我国的会展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放眼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增势更为明显。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人数1.37亿人次,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9%;中国的香港也将排名第五,接待游客5930万人次,占世界3.7% 的份额。从出境旅游来看,2020年中国也将成长为世界第四大客源国,出境旅游人数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6%(世界旅游组织,2004)。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会展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会展旅游又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5着眼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南京带来了发展会展旅游的良好机遇。世博会展期约为半年,各场馆将引来大批游客及上海市民。这是一次世界城市之间的大比拼、大较量,要把自己城市最有特色的文化、物产和风景名胜展示给游客,吸引他们来旅游、商务交流甚至投资经商。南京距上海仅 300 余公里,又同属长三角地区,南京市将全面接收上海世博会的辐射。据专家预测,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 7000 万人次的参观者中,将有 35%的与会者会做延伸旅游,这中间外国旅客估计22万人。而南京不仅靠近上海,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交通便捷的六朝古都南京将是不少旅客的首选。南京除了产生直接收入外,相关产业也会得到较大提升。上海申博成功,必然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南京更应充分抓住上海世博会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契机,主动出击,实行江沪联动,当一回上海的“卫星城”,把上海没地方办的、没时间办的会展拉到南京来,吸收有益于发展自己的营养,实现高位起跳。2004年,南京市贸促会和上海贸促会签订了加强双方会展业全面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南京和上海可推荐企业参加由对方主办的会展,南京可以借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主动搞好对接,争取部分会展放到南京举办,成为世博会的主办地分馆。世博会所形成的巨大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蕴含的无限商机将对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客源市场潜力无限。6二、南京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南京成功地举办过一些大型的展会,比如“软博会”、“名城会”、“金洽会”、“江苏国际服装节”、“南京国际汽车展”等一批展览。2005 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展览会60次,会议 90次,参会人员23 万人,展览会观众150 万人次,总收入达到了 22亿元。2006年,南京市的展会超过5400多个,平均每天15场,其中各类展览和节庆活动246个,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特大型展览7个,2007年这一数字有望超过15个。展会的总体数量比去年增长了30%,展览总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全年拉动经济超过120亿元,比同期增长20%。但南京市的会展业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也存在着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的共性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操作不规范、项目审批程序混乱等;除此之外,南京的会展旅游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这两年会展旅游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有些部门把开办会展当作任务和负担,缺乏主动创意和规划,仍把展览会局限于展销或成就展示的概念,而没有把它看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从而导致行业间缺乏协作,会展旅游本身就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旅游业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会展业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这两个行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会展旅游这一结合物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就南京市发展的现状来看,会展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甚少,旅游业未能参与到会展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去,进而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强,使得会展业对旅游业的拉动效益不明显,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阻碍了会展旅游的发展进程。7(二)展馆建设,定位不明展馆面积不足,馆内展会设备不完备,与国际或国内一流会展城市相比,与国内外日益激烈的会展业市场竞争需求相比,南京会展业发展遭遇了展馆面积严重不足的“瓶颈”之痛,按照国际惯例,大型展览一般都需要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发达的会展城市的展览中心一般在2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在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上海已经拥有5大展馆,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杭州几大现代化专业展馆可用面积也达20万平方米;江苏省内苏州市新建的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可用面积也有12万平方米;而南京目前最大的国际展览中心室内有效面积仅4.5万平方米,且地理位置不当,交通易拥堵,这个硬伤不光让南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有北来的大型展会独独心仪南京,南京也难以提供承载的平台。2004年第 56 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就是很好的例子,此次交易会因南京国展中心的面积不够,使得约 300 个参展商被拒之门外,面对捉襟见肘的展厅面积,主办方非常无奈,只得将 57 届汽配展移师展厅面积稍大的合肥。因展馆面积太小而使得南京与许多国内外大型展览失之交臂。同时,馆内的展会设施也不完善。如 2004 年 11月 21 日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旅游峰会,因国展中心没有配备同声传译设施而不得不向上海借入此设备,才使得此次大会得以顺利开展。除国际展览中心外,南京其它展馆规模普遍偏小,多数展馆只能承办大型低档的国际会展。此外,会议设施是会展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还缺少大型会议中心,缺少适合接待大型、综合性会议的配套设施,一些会议中心场馆面积小,设施设备陈旧,与举办国际会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8(三)管理缺失,缺乏约束纵观近几年南京举办的展会,总体上看仍然是由政府牵头和安排,临时组建会展工作组,各个部门有关负责人都来抓会展的境况。会展活动还没有专门的会展主管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没有专业的会展服务组织,这与成熟的会展市场运作仍有较大距离。由于缺乏行业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行业管理规则,导致内部竞争呈现无序状态,多头办展、资源分散、无序竞争、展会主办单位的资质和服务良莠不齐,重复雷同,造成展览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缺乏行业的组织,参展商符合怎样的行业标准才能参展,没有具体的标准,导致鱼目混杂,影响展户的整体质量。(四)宣传不够,客源流失国内会展旅游产品的竞争非常激烈,几乎所有国际会议及国内大型展会的主办权都有十个以上的城市或地区争取。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致力于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地区都在加大促销力度,争取占据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南京会展旅游业发展在国内不算太迟,但会展旅游市场宣传促销投入不足。从近期展会举办情况来看,宣传促销力度在逐渐加大,但大都集中在会展期间,缺乏长期的投入和连续性的操作。(五)周边城市,虎视眈眈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中心,在长三角地区,2004年按举办国际会展次数排名排在前5 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宁波、杭州、南京、苏州。目前,上海已经是会展业的发达城市,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上海都市旅游核心产品之一,无论从展馆水平、办展质量,还是国际知名度上均优于南京,与南京发展会展旅游相比有绝对优势。另外,宁波、杭州、苏州的会展旅游也比较发达,由于地域接近,它们都将成为南京会展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苏州和合肥也发起了东西夹攻之势。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展厅面积就达 6.9万平方米,目前还在扩建二期,预计建成后的总展厅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是南京国展中心的 3 倍左右。合肥的国际会展中心目前室内固定展厅面积加上周边临时用地,可以满足 10 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要求。事实上,合肥已对南京构成了威胁。全国汽配展、农机展等都已被合肥“抢”走。9 从表2统计的2006年全国十大城市的展会数量上看,上海、北京、广州位居前三甲,济南、大连、宁波等城市分别位居其后。南京无缘前10位。表2 2006年全国十大城市的展会数量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宁波济南大连香港沈阳长春杭州展会数量31824320511610995837165621)资料来源于会展中国调查报告.2006三、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对策南京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良好条件,基于目前南京的会展旅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发展对策主要有:(一)清醒认识现状,准确定位发展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市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具备的条件,准确定位。由于举办国际性的展览会能够很快提升举办地的地位和形象,对举办地的经济产生强大的刺激作用,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努力扩建展馆面积,企图达到举办国际性会展的要求。但是会展旅游的发展,并不是靠举办几次大型国际性的展览会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会展并不能导致会展旅游的自动实现,关键是如何在会展活动的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同时将本地的资源整合推出,吸引会展的参展商、与会者和观展人员留下来在举办地开展旅游活动。结合南京市的现状,由于南京市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遭遇展馆面积严重不足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不必一味求大,在进行定位时,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市应定位于区域性的会展名城,主要承办所在区域和全国性的会展活动,兼顾一些中小型的专业化会展,诸如可以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会展,走专业化会展道路。(二)政府部门主导,相关政策支持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其持续发展、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主导。政府加强对会展业的管理和扶持是发展品牌展会的一种重要措施。政府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会展发展整体规划、会展行业政策以及会展管理办法、会展奖励办法的制定。政府应把会展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升会展业在全市经济建设布局中的地位。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会展业的法律法规,规范会展的市场无序竞争行为,加强会展行业政策的监督执行,维护业内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整体利益。目前,南京市已经将会展经济放在与金融、旅游、物流等行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举办和支助具有南京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中型展(博)会,同时结合全市会展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式出台南京展览业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南京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京市专业性展览会等级划分实施意见、南京会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性文件,扶持和规范会展业发展,促进南京会展经济的强劲发展,努力把南京打造成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之后的第二大会展名城。11(三)加强设施建设,完善硬件软件完善的会展设施是会展旅游的载体。近几年南京会展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因此会展中心的建设在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应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设,配有高科技展览手段,集会议、展览、商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建设成国际、国内一流的会议展览设施。此外,其他方面的城市建设一定要配合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酒店、餐饮、交通、交通、娱乐、金融等相关行业要协调起来,形成合理的会展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同时要加强会馆设施的提高与完善,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在展馆内应配备同声传译、图文传输系统和网络会展系统等,不断提高承办会展的能力。2006年12月30日,对于南京会展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新的会展中心已在河西新城正式破土动工。新的会展中心总占地超过52公顷,由展览区、会议中心和配套服务设施3个部分组成,展览区分8个单层展馆和1个多功能厅,共设国际标准展位5910个,一期工程13万平方米计划于2008年8月建成,今年春节前将完成桩基工程,7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南京新会展中心的建成,将会大大缓解我市承办大型展会展馆不足的矛盾,为加快我市会展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提供新的载体。软件方面,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专款,设立会展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宣传南京的会展环境,打造南京会展品牌,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专业品牌展览会、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扶持南京会展企业,奖励发展南京会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12(四)成立行业组织,实现统一管理纵观世界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都有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如巴黎设置了会议与旅游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在旅游管理机构下设有专门的会展局,具有明显旅游属性的会展业都划归到这些部门统一管理和统一促销(见表3)。而南京市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因此应尽快设立会展管理的专门机构,借鉴国际展览业的运行规范,制定行业规则,在市场管理、信息发布及行业协调等方面实现行业内统一管理。在这里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南京市可在旅游局下专设一个会展主管机构,进行会展活动的联络、审批、协办工作。并且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办展的现象应该逐渐消失,实现政企分离,政府不再干预和参与展会的经营业务,而是为会展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支持,监督市场主体的运作和游戏规则的制定;并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目的地管理公司(DMC)(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形成市场运作机制。此外,发展会议展览旅游必须要多与国内、国际的会议展览机构加强联系或加入他们的组织。13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程度如何,除了与城市本身的吸引力、硬件设施、宣传促销等因素有关外,还取决于其 PCO和 DMC的专业水平。国外的多数会议组织者在选址和日程安排上首先要找的是目的地的 PCO 或 DMC。南京市要想提高会展业的水平,应当着手建立此类机构。同时还可筹建会展协会,加强行业指导管理,维护会展市场声誉,克服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的状况,防止恶性竞争。表3 周边国家和地区会展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表国家专业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新加坡新加坡会展局隶属于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发展商业、市场策划和维护世界会展地区的地位菲律宾菲律宾会展局(PCB )隶属于菲律宾旅游局向地方和海外直接地提供产品和服务香港香港会议局隶属于香港旅游协会负责促进香港的会议与展览活动日本日本会展局(JCB )隶属于日本国家旅游机构(JNTO )负责日本的会议与展览活动及促销。1)资料来源于会展中国调查报告.2006(五)开发特色产品,满足多种需要会展旅游活动包括各类会议(如世界妇女大会、全国科技会议、学术交流会等)、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体育运动会、节日与纪念日庆典等。南京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多样化的会展旅游产品。为多层次地吸引会展旅游者,会展举办单位应精心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会展旅游产品,如开发以会展举办城市的文化古迹为题材的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等,以满足旅游者新、奇、特的需求。以高质量的会展旅游产品开拓市场,运用多种手段加强会展旅游促销,塑造良好的会展旅游地形象,促进会展产业的规模扩张并实现会展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4同时,一个城市的知名展会应当与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例如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就是因为青岛是海尔的大本营,利用海尔在家电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很容易促成展会的专业性,突出影响。就南京市而言,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生物医学工程五大支柱,完全可以依据这些优势来举办相应的会展,例如可以策划一个电子展览会,充分调动南京电子、电气等相关企业参加,以基础工业的优势增加会展的影响力。(六)注重宣传促销,打造知名品牌会展旅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旅游活动,会展旅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外的宣传促销。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品牌,是这个城市旅游促销的灵魂。在创建会展旅游精品工程中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主题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等。会议展览旅游不是豪华型观光旅游,会展旅游产品的品牌可以围绕完善的会展旅游产品功能,稳定的会展产品质量、一流的会展旅游企业形象、高水准的会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较高的文化含量、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几方面来创建。南京会展旅游只有实行品牌化战略,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会展旅游市场中获益和发展。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应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只有通过宣传促销才能被市场认知,只有加强促销力度,会展旅游产品才能更有吸引力。16今后,南京在会展旅游促销中,可以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在注重反映其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同时,更加强调和突出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形象,以此树立“城市品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此外,南京还应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每年组织的“国内旅交会”、国际旅游节和境外促销活动,主动参加各类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区域级旅博会、旅交会,借台唱戏,宣传南京。(七)加强人力资源,培养高端人才在会展旅游的实践中,需要大量了解会展业、懂经济、会管理、能围绕某一主题来进行策划、组织和推销的专业人才。虽然南京市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与旅游有关的系科,但几乎都没有会展旅游专业,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因此在现有学科、人才体系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与会展旅游有关的内容,造就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会展在职人员的培训,可以定期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会展组织设计、经济管理、服务理念方面的讲座,为南京市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专业人力资源保障。会展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还可以建立PCO,以提供智力保障。根据世界惯例,开展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活跃在会展旅游市场上的专业队伍。南京发展会展旅游首先应该注重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据上海媒体透露,截止2005年10月,上海已有1000多名PCO活跃在上海的会展旅游市场上,为各种大型的国际、国内会展活动提供专业性的会展服务。会展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专业人才,因为会展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它要求会展服务人员具备特殊的能力。因此,必须注重人才培养为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8致谢在该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黄颖和陆志东两位指导老师,一直对论文给予高度关注,并作了详细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笔者学识尚浅,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概由笔者负责。参考文献:1KINGB,MilmanA.Socialimpactsoftourismhostpercep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650-665.2HILLER.Conventionsasmega-events;anewmodelforcon-vention-hostcityrelationshipsJ.tourismmanagement,1995(16):375-379.3 林越英.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46-49.4 何建英.论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3);98-99.5 吴静.会展旅游产业发展浅析J.黑河学刊,2004(3):32-35.6 陈向军.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J.求实,2003(1):24-27.7 王春雷.会展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 刘德艳.会展胜地形象策划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 朱双魁.由世博会看我国旅游发展和完善J.北方经贸,20042):108-109.10 卞显红.会展旅游参与者影响因素决策J.旅游学刊,2002,(4): 58-62.11 王云龙.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J.旅游学刊,2003(5):47-51.12 应丽君.关于我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20.13 王春蕾.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构建J.旅游学刊,2002(2):44-48.14 程红,陆红艳.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03(3):29-32.15 高静,朱海森,陈娟.关于会展业的发展条件及其动力体系的初步探讨J.旅游科学,2003(1):24-27.16 陈向军.试论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J.求实,2003(1):24-27.17 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 胡林.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及发展瓶颈问题J.商业经济文萃,2004(5):51-55.

    注意事项

    本文(南京会展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