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
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第二章 信息化综述2第一节 国内信息化发展2一、中国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二、2004年中国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状况3三、信息产业发展状况4(一)2003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4(二)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5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6五、中国电子商务发展7(一)中国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概况7(二)中国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10(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11六、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13(一)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由普及走向深入14(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快步发展,由硬件转为软件14第二节 广西信息化发展17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状况17二、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17三、信息产业发展18四、电子政务情况19五、电子商务情况20六、企业信息化21第三节 南宁市信息化情况22一、城市信息化建设22(一)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2(二)作为城市信息化重点的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进展迅速23二、电子政务建设24(一)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24(二)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24三、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会展信息化25四、信息资源建设25五、企业信息化26六、信息产业27七、信息化发展当中的问题27(一)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薄弱27(二)信息产业发展落后27(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27(四)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低27(五)环境支持体系不完善,全民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28(六)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28第三章 南宁信息化发展调查研究情况29第一节 政府信息化29一、政府单位信息化基本情况29二、部门信息化的投入状况31三、人力资源及其对信息化支撑情况36四、信息化建设情况38五、信息化应用状况38六、门户网站推广情况42七、安全系统42八、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需求43第二节 信息产业信息化46一、电子信息产品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析46(一)电子信息产品企业样本情况46(二)企业样本的人力资源情况48(三)企业产品情况53(四)企业总资产及收益情况54(五)企业发展情况56(六)企业本身信息化应用状况58(七)应用效果评价59二、软件企业情况分析60(一)软件企业样本情况61(二)企业样本的人力资源情况63(三)企业产品情况68(四)企业总资产及收益发展情况69(五)企业发展情况72(六)企业本身信息化应用状况73(七)应用效果评价75第三节 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77一、信息化基本状况77(一)企业样本性质77(二)企业规模情况81(三)计算机人才构成情况85(四)企业拥有IT设备及技术情况90(五)企业操作系统应用情况92二、信息化投入情况95(一)2005年信息化投入情况95(二) 2003-2004年投入情况99三、 信息化应用状况102(一)信息系统投入情况102(二)企业自筹资金完成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07四、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109(一)企业建网情况109(二)企业网络接入方式113(三)网站推广方式117(四)利用互联网主要目的120(五)希望从Internet上获得的信息服务124(六)希望了解的IT服务情况127五、安全系统131(一)如何保障电脑安全131(二)如何保障系统安全131六、应用效果评价131(一)信息化对企业决策的支持程度131(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是否降低成本135七、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39(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139(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42(三)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得到的支持146(四)企业最希望获取的信息咨询服务或培训150第四节 学校信息化建设155一、中小学信息化建设155(一)学校基本状况155(二)信息化投入情况157(三)信息化应用状况159(四)学校接入互联网情况159(五)学校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61二、大中专院校信息化建设164(一)学校基本状况164(二)信息化投入情况165(三)信息化应用状况169(四)互联网接入情况169(五)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71第一章 前 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二十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化,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号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那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些论断都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资金、人才等优势,更肩负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托。“十五”期间,南宁市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数字南宁”的目标。按照“数字南宁”的总体规划,以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重点行业信息化等方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章 信息化发展综述第一节 国内信息化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增长势头较快,我国已基本建成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覆盖最多人口的广播电视网,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金关、金税、金盾等重要业务系统应用效果显著,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信息化立法、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一、中国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我国光缆总长度达271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5401万户,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3632万户,通信业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246.4亿元。截止2003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固定电话用户合计263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869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712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246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20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415万户。已通固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89.2%,截至2004年底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3%和25.7%。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34%和94.61%,其中有线电视网已近4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全国共有电影院6000多家,已建成区域和跨区域电影放映院线35条。我国宽带网迅速发展。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721M,比上年同增长190.1%;到2004年6月达54000M,国际出口带宽的迅速增长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截至2004年底,互联网用户达9400万家,CN域名达432077个,WWW站点数为668900个截止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8700万人,仅一年就新增190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CN上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教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息基础建设。据统计2004年,全国近千所高校、26000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全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册学员达到230万人;农业信息化进展显著,全国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二、2004年中国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状况在加大硬件基础建设的同时, 2003-2004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6月中旬,信息产业部部长办公会正式通过了<<电信法>>草案,意味着这部酝酿期长达20年的行业法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明确了电子政务的方向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政务建设破除了观念保障;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将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将与传统的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同时将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国务院18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信息产业部积极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制定各项实施细则,推进国务院18号文件各项政策的落实,这大大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版权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积极推动正版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管理,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信息产业部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35所高校试办了示范性软件学院,2004年再次与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进行第二届十大软件杰出青年的评选工作。.这大大有利于软件人才队伍建设。三、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一) 2003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2003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74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为4610亿元,同比增长13.9%;移动通信业务达2160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6.9%。全国电话用户新增1.12亿,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用户2.63亿户,移动电话达2.69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8部/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2,互联网用户达到7950万户,同比增长34.5。 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8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同比增长34%;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16%。信息产品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电子产品出口总额142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2.4%,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4.4%。 电子全行业拥有企业1.75万个,比2002年增长27%。其中制造业1.05万个,比上年增长16.5%;软件企业大幅增长,已有7000家,比2002年增长34%,高出全行业增幅13个百分点。电子全行业从业人员408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同比增长11%。从产业结构来看,计算机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增速达到65%,全行业比重为33.6%,增加了6.3个百分点,名列全行业之首。通信制造业占全行业比重为19.5%;视听电子产品占全行业15%,电子元器件占全行业比重22.9%。 2003年由于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拉动,我国计算机类产品高速发展,其中PC机生产3216万台,同比上年增长98%,销售增长99%,出口增长55.5%。 2003年我国电子家电产品在技术创新中快速发展,彩电生产6521万部,同比上年增长30.3%,出口增长16.6%。视盘机的产量超过1亿台。VCD出口达3000万台;完成了“DVD/CD只读光学头通用技术规范”的行业制定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可录DVD及相关产品的研发。2003年国家大力倡导数字电视,组织数字电视产品标准制定的有关工作。2003年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投资类整机配套的IC(如:通信电路)讯速增加,占总量比重达46%;消费类电路比例降为27%;IC卡芯片、存储器、ASCIC电路以及SOC系统级芯片发展迅速,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量124.1亿只,同比增长37.5;销售122.5亿只,同比增长40.5%。出口额59.7亿美元,增长165.7%。2003年在我国境内建成和在建的6-8英寸生产线达20余条,最高工艺水平为中芯国际在北京建的12英寸、0.13微米生产线。上海IC产业一路领先,现已有8英寸生产线7条,芯片设计企业80多家,后封装企业15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IC设计、生产、封装基地,芯片企事业已形成群聚效应,完整的IC产业链基本形成。2003年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已达544亿,年增长速度达26.7%。(二) 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4年1-7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29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目前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6.17亿户,其中:固定电话达到3.02亿户,移动电话达到3.15亿户,普及率达到24%,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90%。1-7月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6.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5%。2004年1-7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8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32%;完成工业增加值2719亿元,同比增长44.5%。1-7月份实现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43.93%;上缴税金159亿元,同比增长22.61%;2004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完成进口总额1702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52.7%;1-7月份,电子产品出口完成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55.2%,高出全国外贸出口17.2个百分点,占国家外贸出口总额的34.2%,对国家出口贡献率为46.3%;顺差62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软件产业总额约1200亿,全国共认证1259家软件企业,登记软件产品3934个,“中国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的12英寸、0.1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电台、电视台达1900座,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004年,我国电子政务在基础环境建设、业务系统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按照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划的重点工程任务大部分得已落实,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库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2004年下半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外网工程都顺利通过审批,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由此步入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新阶段。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已建立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如:“金税”、“金关”),部分新建业务应用系统有序启动,在建和新建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审批明显加快(如:“金审”、“金盾”、“金水”),一些与金字工程配套的业务系统加紧论证和审批。2004年,我国电子政务重点应用系统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监管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业务系统不断加强和完善,经济效益比较明显;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业务系统建设较快,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有所增强,提高了政务信息化水平。2004年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迅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我国以GOV结尾的站点数已经达到10260个,93.4%的部委拥有了门户网站, 73%的地方政府(省、地、县)已经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的覆盖率从2003年的50%提高到2004年的73.5%,其中地级和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增长速度较快,全年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增长超过40%。总体看,2004年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快速发展,有力的带动了政务信息公开,进一步改善了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质量,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理念在门户网站建设中初步体现。我国信息化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2004年12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指导性文件,它指明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截止2004年有关部门建成了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主题数据库400多个,数量近30TB,记录总数约为200亿条。数据库内容覆盖领域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数据更新日趋及时,信息共享程度进一定的提高。根据调查显示,有31%的数据库实现了每日更新,15%的数据库实现了每周更新,17%的数据库实现了每月更新,实现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也已经达4%。同时根据调查显示部门内部共享的数据库占57%,实现部门间共享的数据库占18%,实现部分或全部对公众开放的数据库89个,占24%。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近年来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建设力度,并且使计算机、通信、软件、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和社会领域中,加快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先后启动了金桥、金卡、金关、金税、金旅等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这些工程的启动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倍增计划的组织实施,对推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产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五、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一)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我国电子商务从1993年电子引入概念,起源于我国海关EDI的应用,中国电子商务逐步已经由概念向实践进行转变。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最初的B2C模式扩展到1999年的C2C网上拍卖以及1999年末兴起的B2B模式,电子商务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已从启蒙阶段迅速进入实施阶段。具体表现在:1、基础设施日益升级、完善据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05年3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这也是宽带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560万台,比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25.6%,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总容量为82617M,网站数达到67.7万个。我国IP地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总数达到6830万个,超过4个A类地址,拥有量排名世界第四。2、网上支付比例增长拓展了网上购物市场据统计,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总金额达到6.8亿元,而根据CNNIC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热点数据分析,我国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网上购物市场巨大,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半年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在300万部以上。可见,1亿网民背后蕴涵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能抓住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商业应用,都可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总的来说大多仍是将网上沟通信息与传统的资金结算、物流方式相结合实现的。3、物流初步发展,瓶颈尚需突破截止到2004年末,我国已建立的各类配送中心1000多家。发展的区域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向沿海和内地各大城市扩展,许多传统行业的也开始实现电子商务,许多外国物流企业和运递业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4、电子商务三大发展模式竞争中促进模式更新B2B与C2C方面,大型购物网站仍占市场主导地位,直销、直销与代理结合、大区独代分区直销等发展模式优劣逐渐明朗。随着竞争的继续,运营策略的不同有可能对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的大型网站主要是阿里巴巴、慧聪、买麦网、淘宝网、ebay易趣和一拍网等。B2C方面,因为是中国电子商务最先兴起的商业模式,目前,各行各业的厂商也纷纷采取B2C发展电子商务,依靠网络平台,为自己在商业竞争中赢得优势。5、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入多元化发展。为对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中国咨询业内知名的咨询顾问公司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对我国十个主要行业的近百个网站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报告得出目前各行业的盈利模式概括如下表:盈利模式描述典型网站本行业产品销售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自己生产产品或加盟厂商产品各个行业都有衍生产品销售销售与本行业相关的产品中国饭网出售食品相关报告、就餐完全手册。莎啦啦除销售鲜花外,还销售健康美食和数字产品。产品租赁提供租赁服务太阳玩具开展玩具租赁业务拍卖拍卖产品,收取中间费用汉唐收藏网为收藏者提供拍卖服务销售平台接收客户在线订单,收取交易中介费九州通医药网、书生之家特许加盟运用该模式,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可以收取一定加盟费。Office Mate、当当、大卫魔术世界、莎啦啦、e康在线、三芬网等会员注册会员,收取会费各个行业都有上网服务为行业内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如企业邮局、网站建设等中国服装网、中华服装信息网信息发布发布供求信息、企业咨询等中国药网、中国服装网、亚商在线、中国玩具网等广告为业内企业发布广告各个行业都有咨询服务为业内厂商提供咨询服务,收取服务费中国药网、中药通网站、中药通网站等(二)中国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突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适应开展电子商务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与现代化程度是制约电子商务的基础问题,据统计,我国企业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国家重点企业中70认为信息化投资不足,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 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10的水平相距甚远,有62的企业认为还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2、物流系统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出现物流厂商规模小导致电子商务运送成本高的问题,这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3、实施标准不统一和没有标准,影响电子商务数据交换与实施部门的协调电子商务是个跨越工商行政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务活动,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统一的法律、行政框架以及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因为实施标的问题,使电子商务的作用范围变得十分有限。据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从事网上采购的企业仅占4.1%,能够网上销售的企业仅占3.4%,大多数订单与合同的正式签订,以及支付、配送等活动主要还是在网下进行。 4、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信息发布、收集、交流的阶段。我国尚未形成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支撑体系,包括信任、认证、标准、现代物流、法律法规等在内。商务部发布的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据近期的调查显示,在中国众多的网民中,有过购物经历的只有18%,而在具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中,选择在线支付方式的仅为37.9,相当数量的人选择邮局或银行汇款。在线支付的功能还不完善,网民心理上对在线支付依然存在一定怀疑。5、电子商务外向型程度仍需提高目前我国企业借助电子商务促进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亟需加强。我国电子商务距离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6、人员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电子商务知识仍需普及。对我国来说,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以及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更为紧迫。从仅2004年10月12月的短期数据显示,我国IT业人才需求量就从11月份的占需求总数的6.56%上升到12月份的7.43%,虽然数量不大,但上升势头不减,电子商务人才的招聘需求比例也在慢热中,2004年12月需求比10月上升了近四分之一。显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有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上述问题都解决,但是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必须的、迫切的问题,因此,只有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积极促成存在问题的逐个解决。(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1、B2B与B2C发展更加深入、专业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支撑环境的逐步规范,企业与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首先,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表现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其次,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表现在B2B电子商务模式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将被看好。2、个性化信息需求与服务将成为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将是决定今后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将会开发更多的定制服务和增值服务来满足消费者。3、电子商务实现国际化接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外企业并肩、同步发展,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军我国市场,由此带来的竞争与合作也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步入国际规范的发展。4、B2C 模式的区域性优势显现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收入结构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以B2C 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考虑资源规划、配送体系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时,采取有重点的区域化战略,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网上营销的规模和效益。5、兼并、互补性收购、战略联盟的形式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与合作的主要模式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另外,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是相对的,而同时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收购策略,其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最后,面对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不同类型的网站所面临的资源限制因素也势必导致它们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 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商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我国电子商务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很好。如果有一套既先进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政策,能迅速启动作为电子商务主力军的企业,加大企业上网交易的宣传力度,变革传统的商务观念,我们就能够逐渐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此,必须制定可行措施与有力对策,提高全民族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六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我国企业信息化在近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发布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全国网站数约为66.89 万个, 比上年增长12.3%;拥有独立服务器的企业占25.5%,其中只有一台的比例为61.5%;网站按性质分类,企业网站最多,占网站总数的60.7%。特别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据2003年6月全国制造业信息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报告显示,在十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由2001年的100点上升到2002年的118.21点,增长幅度达18.21%,制造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1年的11.56台提高到2002年的14.38台,增长了24.34%。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主力军,在企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信息化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根据CCID(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对全国10个省市629家企业的调查,有10.7%的企业拥有ERP系统,另有10%的企业打算在1年内上马ERP系统,9.5%的企业打算在1年内上马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据计世资讯预计:到2008年就仅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将达到437亿元。2005年2008年制造行业信息化投入年增长将保持15的增长速度。我国制造行业在2001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普及之后,自2005年开始,信息化应用及投资将进入新一轮的高峰。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 由普及走向深入随着,大型企业的信息化从普及历程的快速推进,信息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逐步走入深入。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在大型企业信息化中建设企业内部网有92.5%,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有76.3%,使用了企业外部网有73.8%,建设了ERP系统有36.5%,建设了CALL CENTER(客服中心)有28.8%,建设了制造管理系统有20%,建设了CRM有12.5%,建设了供应链管理系统有11.3%。国有企业分布在制造、流通、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医疗等重点经济领域。研究显示,国有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数量总体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因而对企业应用集成(EAI)系统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其应用仍有待继续深入。 同时,据国资委信息中心对包括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内的3000家企业信息化进行的调查,企业对信息化给予了足够重视,信息化投入占到中国IT总投入的20.9%,所占比重较高。从主要行业来看,在金融、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电力、电子、电信等多个重点行业应用较高,ERP、CRM、电子商务等应用较为普遍。2、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快步发展, 由硬件转为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及系统开发的成本降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绝大多数中型企业以及部分小企业已经解决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提升为系统应用基本处于单机应用和基础网络应用阶段。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研究显示,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达400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据调查,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目前以基础网络应用为主,而且总体上呈上升势头,而管理软件则仍是软件方面投资的主要领域。根据E-WORKS对200多家中型企业抽样调查,大多数中型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初具规模,92%以上的企业应用了二维CAD、财务等单元软件,54%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部门,实施了ERP、PDM、三维CAD、CAPP的功能软件的比例达到了34%以上。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为945.5亿元,较2003年增长18.9。未来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2005年中小企业IT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129.8亿元,较2004年增长19.5,这一市场将显示巨大潜力。综合以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来分析,目前我国家企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成效,具备了加快推进的条件,但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就目前发展水平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左右。即使在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的国家重点企业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CCID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电脑,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而且,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2) 我国各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很不平衡许多企业还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而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观念先进,对外交流畅通,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以及企业的认知度等方面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中:南京、沈阳、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其次,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许多还只是停留在打字和电子帐本的低水平,基本没有实现内部网络的互联,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好少借助计算机帮助。据科技部的03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基本上能实现信息化的还不足15%,而中小企业的比例则更小,尚达不到5%。但基础网络应用处于上升趋势,特别是互联网接入开始普及,上网氛围已经形成。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近半数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30%。只是在小型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启动阶段,接近60左右的小企业还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目前,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信息化投资/营业额比例超过0.5,而且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要以管理软件为主,主要集中在网上查询、信息发布等方面,在大型系统软件的应用上还不普遍。企业在财务管理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但是CIMS普及率不高、ERP推广应用情况不甚理想,我国CIMS普及率不高,即使是大企业也不足40%。而ERP产品方面覆盖率不高,产品应用不充分,大多集中在制造行业。(3) 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在中国目前客观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对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信息化投资不是用于进行更多的商业分析和发现,提升应用、经营和竞争水平,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上,而是分布在软件、硬件、和基本的运营、维护上,也就是用于维持“系统的基本运转”上。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有70%的企业认为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企业用于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