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06宁波工业发展调研文集(doc 262).docx

    • 资源ID:1773554       资源大小:367.77KB        全文页数:2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06宁波工业发展调研文集(doc 262).docx

    +2004宁波工业发展调研文集宁波市经济委员会2004宁波工业发展调研文集编辑委员会顾 问:余红艺主 编:林克宇副主编:徐国宝 王诒敏 王文标 田平岳 柴继威 姚光辉 高 涛 张志学成 员:陈维扬 王文葵 胡伟伦 周瑞英 胡兴尔葛定伟 樊红祖 周学明 徐一帆 励中柱方晓红 顾亮余 郑得军 水海良 张国芳董建敏 聂咸俊 庄世勇 编 辑:李 昭 杨大伟 范延玲前 言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仅是提高机关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适应时代和发展需要的新形势下,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胡锦涛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无不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为全党同志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对取得成功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对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这对政府部门今后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促进科学决策,指导实际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汇编的是市经委机关同志近几年来在指导全市工业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调研成果和经验总结。编印此书旨在更好地利用这些成果和经验,使之转化为政府部门服务于企业的着力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经委机关工作人员形成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希冀大家在把我市打造成为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宁波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过程中贡献聪明才智。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部分调研报告的内容和文字作了适当的调整、删改,由于编辑经验不足,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04年7月目 录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对策研究一宁波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性(一)制造业涵义及其地位制造业是指对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说,工业一般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水、电、汽、热等供应业三大部分。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由许多行业构成。在我市列入统计的33个行业中,29个属于制造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工业化的主力军和现代化的发动机。美国、日本、德国之所以强大,最重要的就是拥有最一流的制造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的基础就是高度先进的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装备部门,为三个产业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制造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为业内外技术创新提供平台。(二)先进制造业的评价标准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先进”,反映的是各种经济要素在制造业有机集聚的质量,集中体现在竞争上。“先进”的比较范围,可以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也可以国际上。理解“先进”,大致可从产业、技术和管理三方面进行 :(1)产业的先进性。即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2)技术的先进性。先进制造业并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制造和装备技术水平,增强研发能力,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3)管理的先进性。无论哪种类型的制造业,要冠以“先进”两字,在管理水平方面必须是先进的,管理落后,不可能有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技术。简明地说,所谓“先进”,就是制造业的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要高,赢利能力要强,主要企业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基地”,指的是一种产业基地。狭义地说,某个产业在一定空间区域内集聚到一定的规模水平,就可称之为基地。这种基地一般应达到以下三项要求:一是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主导行业优势明显,所占份额相当大;二是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主导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密度相当高;三是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主导行业的主导产品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具有相当高的占有率。从广义上讲,产业基地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的整体实力。它是指围绕一个产业而有机形成的企业集群,这种集群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数量的集聚,而是按照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性、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要素的综合集聚。这些要素包括加工制造能力、技术创新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物流配送能力、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产业的集中度、外向度等等。这样集聚起来的制造业企业群,才是我们要建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完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般应包括以下八方面内容:(1)产业的集聚规模;(2)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3)行业的核心企业和优势主导产品;(4)不断创新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5)完善的国内外市场销售网络和营销体系;(6)集约、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统;(7)适应市场需要的完备的开放型产业组织体系;(8)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培训和教育体系。因此,简要的说,所谓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三)宁波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大背景下,宁波市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当前世界制造业发展、演变的大趋势,客观分析宁波市制造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条件,科学研究和制定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实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宁波市在21世纪新的发展平台上,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1制造业的产业功能和宁波制造业现实基础决定需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将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形成将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从现实条件看,宁波市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拥有优越的深水良港、良好的体制环境,我市制造业具有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外向发展好和市场占有率大的特点,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但是制造业也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少、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的问题。对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标准,宁波需要继承发扬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问题,以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国际产业转移与长三角一体化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新一轮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和更深远影响的国际产业转移正蓬勃兴起,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民经济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使中国大陆,特别是包括宁波市在内的中国长三角地区已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和密集地区,同时当前长三角经济合作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已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显然这种大趋势为宁波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并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趋势将更加明显。3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主动适应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宁波“产业立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走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动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贯彻宁波“产业立市”战略,遵循宁波工业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求真务实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客观上适应了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律,并作为推进落实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凸显其重要性。4市场竞争压力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带来了挑战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和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竞争,我们必须加速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和长三角制造业体系,并占据有利的产业分工地位,推动宁波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长期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这种新的竞争态势和新的发展要求更为宁波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压力和动力。二、宁波制造业现实基础(一)特色优势近些年来,宁波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750亿元,居全国城市第9位,占全省2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68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9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24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39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居全省各市之首。从总体上看,宁波制造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产业特色鲜明三大板块为主导的制造业结构初步形成。一是由石化、造纸、钢铁等六大产业群组成的临港型工业迅速崛起,在全国已有一定地位。到去年临港工业已占宁波工业增加值的18%左右。二是纺织服装、机械基础件、家用电器等传统比较优势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据统计,去年共有206只产品产销量在全国排前十名、99只产品居第一位。三是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良好,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达到30%左右,已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基地。2体制先发优势明显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体制优势明显。通过近三年来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理顺职工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两项制度改革,市属工业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型的工业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为下步市属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和机制优势。通过体制创新,提高了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98年的2509家增加到2002年的4070多家。宁波有2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在全国同行和排名前10位的分别有40多家和30多家。3区域特色突出宁波通过建立工业产业园区和扶持以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为特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推进产业集聚,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据统计,目前宁波共有块状特色经济145个,“4+10+10”工业园区布局基本构架形成,涉及各个制造业领域,初步实现了企业和产品的空间集聚、基础设施共享、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升级换代等多重效应,一些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正在向制造业基地方向发展。如鄞奉的服装、爵溪的针织服装、大榭的节能灯、大契的压铸模具、余姚和宁海的塑料模具、慈溪的小家电、余姚的塑料等都已具备相当产业规模。4产业外向度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外资、外贸、外经,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2002年底,共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宁波落户;共有2030家企业获得外贸自营进出口权;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6.86亿美元。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573.24亿元,同比增长21.2%;工业外向度29.3%,出口拉动工业增长6.3%;工业自营出口26.86亿美元,增长34%;机电产品出口38.4亿美元,增长39%。5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99年以来,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拿出2亿多元资金,对百家重点企业技改项目予以6-9%比例贴息,力度之大为全国少见。良好的技改投资环境,有效地调动了企业的技改积极性,进而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新的工业投资高峰。98年以来,技改投资每年增长26%, 2002年完成技改投资140.45亿元,增长30.1%,全市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499.2亿元。200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6.4亿元,同比增长43.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3%,创历史新高。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技术进步动力机制初步形成。(二)存在问题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新时期宁波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反映在以下四方面:1制造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高度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也是产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它追求的是产业的高技术含量、高产品档次、高附加值率。宁波市工业结构的层次偏低,高加工度趋势并不明显。从宁波工业经济实际运营状况观察,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仍然是支柱产业;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分配链条的附属地位,未能在开放的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处于雏形阶段的临港型工业还难以带动宁波工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特别是处于产业发展关键位置的企业主体,庞大中小企业群体的运营机制、人力资源状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微观运营主体能否在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已经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从产品结构看,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即一般加工能力过剩和高新技术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的矛盾。宁波各行业有很多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服装、水表、注塑机、粉末冶金制品、输配电设备、电容器、钕铁硼等,但总体上依然没有摆脱产品“三多三少”现象,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并且产品、行业之间关联度小、产品链短,附配件、半成品的比重高,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使原来的比较优势正面临逐步丧失的危险。2产业规模化水平较低没有大企业做后盾、做龙头,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就不稳固,产业也不可能形成真正规模。如果没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等一大批大企业支撑,宁波的服装产业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行业地位和市场格局。当然,不同的产业和产品有着不同的优势规模和合理规模,各类企业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所在行业和产品的优势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争龙头地位,在国际市场中争一流水平。而目前宁波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也不利于建立和完善大中小企业的协作分工体系。目前,宁波大中型企业数远低于杭州、苏州、无锡;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只有3748万元,分别为杭州、苏州、青岛、大连、广州、深圳的86.5%、69.1%、56.7%、53.4%、47.8%、42.4%。现有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内部的企业平均规模也比较。,而对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化工、冶金、电子等行业,大中型企业比重较低,特别如化学、医药、电子通信、仪器仪表、金属冶炼、交通设备等行业的平均规模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造成企业总体规模小,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缺乏,带动力弱,担风险能力差,影响了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3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现代工业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复杂分工协作体系基础上的,各产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后企业的竞争,不再完全是单个企业间竞争,更多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企业群体间的竞争,产业的集聚对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发展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高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改善区域整体生产环境,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如果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再加上城市化水平低,就形不成很好的集聚效应,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造成生产能力的结构性过剩。宁波工业素有“低、小、散”的特点,布局相对分散,集聚程度低,只有48.8%。在推进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任务十分紧迫。4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技术革命为宁波市工业发展,特别是对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传统工业的改造提供了条件。但目前宁波在发展新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外:首先,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或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少。其次,宁波市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人才、资金、技术的孵化与市场化等方面都相对薄弱。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将获得改革的有利条件,而作为宁波主导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再次,从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存在着产业技术创新要求与现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整体能力较弱的矛盾。一是企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宁波市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的比重只有5%,而大连、青岛分别是8.7%和7.7%。二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近几年科技三项经费成倍增长,但由于原来基数小(1995年为400万元),绝对量投入依然十分有限,2002年仅为杭州的70%左右。三是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据对全市大中型企业生产技术调查,宁波市企业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技术性能比较先进的工业设备仅占1/3。四是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开发动力不足,创新意识差,现有科研机构档次较低,水平不高,普遍缺乏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能力。三、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架构和发展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支柱;是提高我市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指导思想宁波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实施“产业立市”战略,以持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构建沿湾、沿海、沿路三大产业带;做大临港型重化工业,做优高新技术产业,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等三大产业群;高标准建设八大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规模化、高度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努力建设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2基本原则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原则。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子商务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2)技术创新原则。建立健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高新技术,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培育,始终把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手段。(3)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结合原则。大力实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配置效益。政府要主动适应经济体制转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信息及行政手段的能力,引导推动制造业发展。(4)外向带动原则。坚持重外不轻内、重大不轻小、重新不轻老、重量不轻质的原则,抓住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和当前宁波大力引进内资的机遇,加大引资力度,创新引资手段,拓展引资途径,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5)产业集聚原则。将产业布局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与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推动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使工业园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高地。(6)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人口、就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兼顾短期政策目标和长远利益要求,从体制上建立起有利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结构。3战略目标根据宁波制造业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到2007年,先进制造业建设具体目标是:产业规模。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全部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5%以上。产业水平。主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5%;制造业中装备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面上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产业集群。重点培育20个左右综合工业园区、20个左右特色工业园区;培育20个左右产业基地;形成沿海、沿湾、沿路三条工业产业带:完成杭州湾产业带310平方公里面积的园区开发建设,完成园区内基础设施投入360亿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40%增加到65%左右;培育3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产业外向度。制造业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交货值达1120亿元;实际引进外资五年累计达到60亿美元。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宁波制造业全面融入国际现代制造业分工和协作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总体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二)基本架构和发展重点1基本架构发展大产业,着力构筑3大产业带,发展3大产业群,以8大产业为先导,形成“3+3+8”的产业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框架,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1)区域布局架构。按照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要求,实行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推进,着眼于沿海、沿湾、沿路,系统整合提升现有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工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形成三大产业带,即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沿路工业产业带。(2)产业发展架构。以石化、造纸、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业等8大产业发展为先导,做大以石化、造纸、钢铁、能源电力、汽车、修造船等为主的临港型重化产业群;做强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家用电器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群;做优以电子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区域布局(1)构建三大产业带。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杭州湾和东海岸线分布,西起慈溪龙山,向东经镇海北仑至穿山半岛折向南,到象山港口的象山止于象山港底的宁海,由北仑产业集聚区、镇海石化产业集聚区和象山港产业集聚区组成。该产业带以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发展重点。规划总面积325.1平方公里,五年完成开发面积7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65亿元。2007年实现产出2200亿元。沿湾工业产业带: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西起余姚黄家埠镇,东至慈溪新浦镇。以慈溪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北新区等为核心区,重点发展家电、机械(模具、轴承)、塑料制品、轻纺等产业。规划总面积249平方公里,五年完成开发建设3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62亿元。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0亿元。沿路工业产业带:分布在宁波市环城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沿线。以宁波科技产业集聚区、鄞奉产业集聚区等为核心区,重点发展IT产业、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优势产业。规划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五年完成开发建设7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40亿元。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2)培育一批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宁波工业行业中,选择产业集聚规模大、竞争力强、产业发展潜力大、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核心区块(可以跨行政地域范围),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20个左右全国重要的行业和产品基地。(3)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围绕“4+10+10”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格局,建设20个左右的综合型示范园区;在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十位的宁波工业产品中,选择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进一步做大做优,重点建设20个左右的特色工业园区。 3产业重点以三大产业群为主体,构建制造业发展基本架构(1)临港型重化产业群。做大以石化、造纸、钢铁、能源电力、汽车、修造船等为主的临港型重化工业。着力建设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大工程、大项目,重点抓好十大“百亿工程”。以港口为依托,以石化工业为重点突破口,加快构建临港型大工业体系。到2007年,临港大工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 %左右。(2)传统优势产业群。做强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轻工、家用电器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优势行业和产品主要有:西服、衬衫;针织品;家纺;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塑机、泵阀等通用类机械;拖拉机等交通设备;轴承、粉末冶金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水表、光学仪器、自动化仪表等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池;文具;水暖器材;电光源;铜加工等。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2007年,传统行业优势地位更加突出。(3)高新技术产业群。做优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行业和产品主要有:手机等通信与网络产品;特种光缆等光通讯产品;新型集成电路、半导体等电子元器件;钕铁硼等电子材料;纳米及超细粉末材料;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中药等新型剂型;计算机及软件产品。努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实施基地。以八大制造业建设为先导,打造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1)石化工业基地。抓好大工程、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百亿工程”,主要有:镇海炼化年产80万吨的大乙烯、台塑项目、烟台万华MDI、宁波PTA化工系列项目、ABS项目。加速发展轻纺助剂、精细化工;大力开发石化后续产品;积极发展生物化工。与石化工业的发展相配套,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培育镇海炼化公司、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炼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实现80万吨/年乙烯加工能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各类塑料和化纤等一批化工原料系列产品生产能力。(2)造纸产业基地。建设年产100万吨的白纸板三期工程;加快发展白卡纸、白底白板纸、高强度瓦楞纸及防伪和防霉等特种纸板、艺术卡纸、铜板纸、新闻纸、各种液体包装纸和纸浆;推进纸制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培育中华纸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造纸能力达到200万吨/年。(3)钢铁产业基地。推进宝新公司不锈钢项目四期工程;建设年产600万吨钢材的建龙钢厂、年产600万吨的大榭钢厂。争取到2007年,普钢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不锈钢板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再生不锈钢板材及其他型材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4)汽车产业基地。积极抓好吉利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要大力提高空压机、软轴软管、前桥、汽车空调成套件等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性能,围绕国家提出的60种优先发展的汽车零部件目录,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近20种关键零部件。加快培育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华翔集团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轿车制造能力达到30万辆/年,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达到40万台/年、变速箱40万台/年,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基地。(5)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中纬晶圆项目、宁波国微明华芯片项目、海纳集成电路单晶硅片外延项目、晟铭电子项目、力源科技项目等。加速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CDMA手机,开发宽带网络终端产品、远程数字图像传输系统、数字微波通信传输设备等。重点发展新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主要是表面贴装元器件、IC卡芯片、6-8英寸半导体单晶硅片、电子专用铜带,大力开发各种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电子材料。发展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加快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企业和行政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电子出版等各类软件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化的专用测量仪器、高精度开关稳压电源、数字化汽车仪器仪表、环保电子产品、数字音视频产品等。加快培育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中纬电子、韵升集团、科宁达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手机制造能力达到2000万部/年。单晶硅生产能力达到500万片/年。6-8英寸芯片(晶园)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片/年。(6)服装纺织产业基地。强化服装纺织业的优势地位,建设服装强市。服装业要以品牌化、个性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名牌产品的扩张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力争创建国际品牌12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10个以上。进一步提高西服、衬衫、童装、羊毛绒服装的品质和档次,大力发展针织服、女装、休闲服等系列产品;发展时装生产;依托优势企业,加强服装设计队伍建设。纺织业,要加快发展化纤及化纤面料、家纺产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以替代进口面料为目标,加强开发和应用各种新型面料;大力提高色纺纱加工水平,增强印染后整理能力,发展中高档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加快培育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罗蒙集团、申洲织造、维科集团、巨鹰集团、金轮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服装生产能力达到15亿件/年以上,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第一,达到12%以上。(7)机械装备业基地。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业,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注塑机、输变电设备、冲锻压机、数控机床等整机、整套机械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大型修船、中小型船舶建造为特色的修造船工业体系。以塑料模、金属压铸模、粉末冶金模和橡胶模等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特色模具生产基地。要发挥特色,巩固和扩张密封件、液压件、电机、马达、气动元件、电动工具、阀门和泵类产品的优势,大力开发各种高精度、低噪音的专用轴承。加快培育宁波海天集团、天安集团、东睦粉末冶金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总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形成年30万吨的修造船能力。 (8)家电产业基地。要加大用数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改造家电行业,加快发展新型的吸油烟机;促进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各种智能化、环保型小家电和重要零部件。加快培育宁波三星集团公司、宁波富达电器股份公司、帅康集团和方太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到2007年,空调、洗衣机、吸油烟机、吸尘器等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成为国内家电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措施为切实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坚持“产业立市”战略,着眼于承接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产业与资本转移,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与竞争,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实施以下“七大战略”。(一)信息化带动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加快推进制造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五年时间,力争98%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和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争取每年培育25家左右示范企业。基本形成覆盖全市重点骨干企业、联接世界的信息基础。加快建立有影响力的工业行业性专业网站,构筑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二)科技创新战略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抓好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行业技术创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和以政策法律为主要手段的政府技术创新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等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制造业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2007年达到2左右。(三)大投入战略完善投资增长机制,多元拓展投资渠道,大力引进内资、外资、民资等各类投资主体。继续保持工业高强度投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加快一批“百亿工程”施工进度,尽快发挥作用;推动一批50亿投资项目的调研、储备和启动工作。继续推进百家重点技改企业引进先进适用设备。要继续发挥政府对企业技改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改管理新模式,完善技改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争取五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制造业累计新增投资达到3000亿元。(四)国际化战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扩大外贸出口,争取到2007年,自营出口额达到8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28%。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在国外建立生产加工、研发基地,发展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五)大集聚战略 坚持“统一规划、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原则,突出专业特色,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促进制造业集聚,形成一批规模大、功能强、机制活、环境优、管理好、国际化的园区群体,使之成为新一轮制造业发展的大载体。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园区规划。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政府扶持、滚动开发的新型园区开发机制。打造名园,重点建设一批综合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按照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原则,加强企业联盟,实现集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主动接轨上海,充分利用宁波进一步扩大利用内资的机遇,瞄准国内大公司,引进并实施一批重大结构性项目,争取引进内资额度每年增长20%。(六)大企业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落实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意见,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10 家左右发展态势好、年均增幅高,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的优强大企业,2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利税超5亿大企业。(七)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标准,抓好清洁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试点。培育环保产业市场。加强工业用水定额管理,依法制定用能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做好节水节能工作。完善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政策,加大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努力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制造业新格局。力争70以上重点控制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园区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50左右。为保证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施,要构建五大保障体系,以借助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一)组织保障体系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抓好组织协调,切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负责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解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各级经发局(经贸局、计经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组织实施,落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举措。要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 (二)人才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人才引进上,形成多渠道、经常化;在人才创新上,形成多投入、阵地化;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多层次、规范化;在人才激励上,形成多形式、机制化,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三)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以港口为核心的集疏运网络建设,完善“一绕五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从陆域交通末端向海陆空交通枢纽转变。实现沪甬之间行车时间缩短到2小时内。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北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甬台温铁路项目等基础大项目的建设。加快发展一

    注意事项

    本文(2006宁波工业发展调研文集(doc 262).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