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

    • 资源ID:1771309       资源大小:250.0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

    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证券法律部 王军涛二九年四月五日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证券法律部 王军涛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2009年3月16日至3月24日,本人受公司委派参加了长江电力组织的第二期香港投融资管理培训。本次培训的承办方是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建银国际是中国建设银行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机构。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香港经济发展及资本市场概况、香港首次公开发行和买壳简介、直接投资等。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一、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概况(一)香港经济现状香港土地面积1103.97平方公里,可概括为四大区域、内陆地区,以及260多个离岛。截至2008年底,香港总人口达700.9万人,较2007年增加56100人;其中常住人口较前年升0.9%至679万人,流动居民则减3.1%至21.9万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为16785.14亿港元,按1美元兑7.8港元折合为21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5%;人均GDP达30892美元;2008年底香港外汇储备总金额达1848亿美元;者价格指数()上升了4.3%。20042008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份GDP(亿港元)汇率GDP(亿美元)增长率200412919.237.78801658.868.5%200513825.907.77731777.727.1%200614753.577.76781899.327.0%200716150.167.80202070.006.4%200816785.147.80002151.942.5%2008年,香港贸易总额为7499亿美元,其中进口3878亿美元。内地与香港贸易额达2036.7亿美元,同比上升3.3%。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1907.4亿美元,同比上升3.4%;自香港进口129.2亿美元,同比上升0.9%。香港是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 (二)香港的两次经济转型作为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和市场都十分有限的“飞地”型城市,香港创造了世界经济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现代意义上的香港经济,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且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经济转型前,香港已经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从以渔农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地区。香港位于世界航道要冲,同时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香港还拥有世界三大深水良港之一的维多利亚港,具有开展转口贸易的天然优势。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转口贸易很快发展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转口贸易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促成了香港的繁荣,但是由于产业带动效应微弱等原因,转口贸易本身很难带动香港经济的全面腾飞,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选择。1、第一次经济转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朝中两国实行禁运,香港赖以生存的转口贸易衰落,香港被迫走上了发展工业的道路,这是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香港的工业模式是“两头在外、出口导向”,通过海港从外地运来原料、材料、半成品、能源、设备,依靠从大陆迁移过来的大量劳动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生产日用消费品,远销东南亚和世界各地。而解放前夕从上海、广东等地来的工商业者为此时香港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0年代末,香港制造工业产值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0%,成衣、手表、时钟、玩具等十种产品的出口名列世界首位。香港产品出口的比重则由50年代初的10%左右增加到80%左右,这标志着香港经济结构已由转口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轻工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到了70年代,香港工业生产从开始过去的低档、“劳动密集型”向高档、“技术密集型”转变。五六十年代香港工业的“重臣”纺织业和制衣业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让位于机械、电子、玩具等工业,并向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香港的工业化过程改变了香港经济发展轨迹,香港实现了经济起飞。自1950年至1970年的20年时间内,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从一个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转变为以香港产品出口为主的自由贸易港,成为以轻纺工业为龙头的出口加工业基地。2、第二次经济转型第二次转型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制造业迁移内地,为香港发展以房地产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让出了空间。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于香港经济转型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一方面,内地对香港提出各方面经济合作要求,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香港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变。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促使香港将生产线内迁,“前店后场”方式既扩大了港商的工业生产规模,又促进了香港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和地区要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要利用和借助香港,因此大大促进了香港服务业的发展。随著香港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规模不断扩大,香港的公司逐步演变成负责集资、采购、设计、推销、货物中转的生产控制中心和服务中心,香港服务业逐渐由为本地制造业服务转而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服务。服务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67%上升至2008年的92.3%。香港的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对外贸易、饮食及酒店业、运输及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业,以及法律财会等专业服务行业。在各服务行业中,金融保险、地产和商用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当地生产总值的29.1%;其次是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占26.9%;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7.1%;而运输仓储及通讯业则占9.1%。香港越来越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服务中心。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轻工业、金融、运输、信息中心和主要旅游地区的地位不断提高和加强,香港经济逐步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香港经济实现了第二次转型,即从以香港产品出口为主的自由贸易港转变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三)香港的宏观经济政策1、香港经济政策理念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经济体,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之适应的经济自由理念和经济自由政策。香港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依托国际市场而发展起来的,如何保持香港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如何维护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地位,关系到香港经济的兴衰存亡。正是基于对香港经济的这种认识,香港政府实际上选择了一个外部均衡优先于内部均衡、并以经济自由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际资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的经济政策理念是让主导经济,避免操控或指导市场发展。政府廉洁高效、商业规管精简、税制简单、税率低、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香港经济成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2、联系汇率制度作为小型开放经济,香港政府显然无法直接控制时常光顾的外来冲击,以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同样也是不切实际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其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减少外来冲击的影响并塑造相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将汇率这一最敏感、最缺乏稳定性的金融指标稳定下来,就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1)联系汇率制度的积极作用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第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在数次港元风潮中,港元兑美元的最低价仅为7.950,最高价为7.714,波幅未超过2%,而平均偏离幅度仅约0.3%。整体金融体系未因震荡而出现混乱情况,显示了该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曾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70%左右。因此,港元与美元挂钩,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成本统计、报价结算和盈利评估的计价基础。尤其是1985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促进了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四,联系汇率制同其他汇率制度相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易于实现稳定汇率的货币政策目标,促进香港经济的稳定繁荣。确定了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后,当局就不需要再通过调整汇率来反映本币的真实价值;联系汇率制没有规定市场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对市场投机活动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并给予当局稳定汇率的充分余地;联系汇率制简便易懂、透明度高,易被社会普遍接受。自从实施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性大大增强,加强了公众信心。(2)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缺陷香港联系汇率制无疑是一种处在接受市场检验阶段且发挥了很大功效的汇率制度创新,具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双重功效,但随着香港与大陆经济关系的日趋紧密和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频繁变化,使这一体制在运行中表现出了不可克服的诸多缺陷并面临较大的挑战。第一,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出,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三元悖论”,即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旨在达到三个目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在这三个目标中,选择其中任意一个,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其他两个目标中的一个。三选二是国际货币体系三元悖论的根本特性。就香港而言,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流动性,联系汇率制就要求港元利率随美元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加深了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就必然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香港没有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不能通过利率和汇率自主调节经济,只能被迫追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当香港经济发展与美国经济节奏相反时,例如20世纪90年代,香港经济过热本应该提高利率,却为保持联系汇率而跟随美国利率政策,使香港付出了很大牺牲,过早进入不该进入的调整时期。第二,港元汇率并不能代表香港经济发展的均衡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经济发展的变化 。美元兑港元1:7.8的固定汇率不能反映香港的真实经济状况,不代表港元的均衡汇率水平,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联系汇率制面临的一大挑战。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区域内各个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不断贬值,而港元与美元之间汇率固定。香港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结构又类似,出口产品替代率高,香港产品的出口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济的竞争力大大削弱。同时,要维持联系汇率制必须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大使得管理成本和风险也相应增加,港币发行量加大,逐渐形成与商品供给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极易引发通货膨胀。第三,货币政策有效性和自主性的丧失,使其无法调节国际收支。联系汇率制的最大代价在于它失去了利率及货币量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不能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增长率来达到调节香港经济的目的。联系汇率制使得香港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被动接受美元汇价的变化,不能通过本币汇率的调整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目前香港特区凭借其国际贸易、金融、航运及服务中心的地位,以巨额的劳务贸易顺差弥补贸易的入超。但如果香港的有形贸易赤字得不到改善,影响到国际收支状况,将会威胁到港元汇率的稳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下降,而港元维持联汇制使港元汇率保持强势,形成高估,使香港出口、旅游和零售等行业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下降。第四,先天性缺乏弹性的港元联系汇率制,容易遭受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固定汇率缺乏弹性,极易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利。应该指出,在香港这样的发行制下,虽然基础货币是以100%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但是基础货币一旦进入银行,便派生出存款货币。在现实经济中即使是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如Ml也只有低比率的国际储备货币作为保证。因此,当本币币值出现高估时,机构投资者在货币市场上借入本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很有可能冲垮钉住汇率制度而酿成金融危机。在投机和反投机中,谁的美元资金充足,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资产趋于虚拟化,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杠杆掀起投机风潮具有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如果不放弃联系汇率制,它会不断成为机构投资者发起投机性冲击的目标。第五,基本失去了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严重损害了本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汇率这一重要的金融变量呈现刚性就使得经济内部的压力全部转移到房地产、股市、工资及商品等价格方面,许多矛盾就会在联系汇率制度下不断积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危机发生国的各国货币对美元平均贬值幅度达50%以上,并长期在低位运行,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各种货币对美元同样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或疲软,而实行联汇制的港币却被迫随美元对东亚各国或地区的货币升值,由此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是东亚区域内货币贬值的经济体竞争能力相对提高;二是实行联系汇率制的港币币值不变,再加上工资等成本的刚性作用,必然带来香港本地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联系汇率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失去了汇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本地产业的发展空间。第六,港元成了美元的代表,却不能国际化。一方面,为了有效地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金融管理局不希望大量的港元由外国机构所持有,否则,汇价将难于控制;另一方面,20多年来对港元汇率的定价是一种主观行政的定价,港元汇率的调整是很艰难的,这势必使港元无法国际化,从而影响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及商业中心的地位。可见,联系汇率制在稳定港元汇率、稳定金融体系的同时,港元的不能国际化成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四)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香港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4年4月,其政策目标是:在联系制度下,通过稳健管理外汇基金、执行货币政策及其他适当措施,维持货币稳定;通过规管业务和接受存款业务,以及监管认可机构,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定;促进金融体系(尤其是支付和结算安排)发展,并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健程度。金管局以总裁为首,其下设有一些副总裁。金管局负责管理外汇基金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政策,此外还监督银行体系。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监督机构是咨询委员会,财政司司长是咨询委员会主席。财政司司长的主要职责是督导、金融、经济及就业事务的制定及实施工作。财政司司长还对证监会具有全部有效权力,财政司司长可要求证监会向其提供有关证监会为实践宗旨及履行职能而采用的原则、规定及政策方面的资料。(五)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中心是指一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并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的都市。金融中心的一般性特征有三个:(1)都市;(2)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3)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市场兴旺发达。从以下数字可以充分地证实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截止2008年末,香港约有271家来自五大洲的银行,其中145家持牌银行,27家有限制持牌银行,28家存款银行,还有71家本地和代表办事处。中国的工、农、中、建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在香港都设有分行。截至2008年底,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四大黄金交易中心,世界第六大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2008年底主板股票总市值达102535.89亿港元。香港国际金融地位确立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第一,香港自由港的发展历史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经济基础。在近百年来的转口贸易和来料加工工业的带动和促进下,香港运输、仓储、金融、保险、建筑和相关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香港坚持市场主导、公平竞争的自由经济体制,进行高效和适度的市场监管进行调节。这样有力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尤当其中。一是多国贸易结算的需要,促使了各国争相在港设立金融机构;二是货币的自由流通促使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催生了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三是资本的大量聚积,促成了股票交易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二,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地理和时间上的便利。从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理位置来看,纽约金融中心位于西半球,西六时区;伦敦金融中心位于西半球,中时区;而香港位于东半球,东八时区。在地理位置和时间联系上,香港正好是联接纽约和伦敦的最佳位置。这就为纽约和伦敦的金融交易,如股票交易、黄金交易和外汇交易等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又与中国内地紧密相联。具有联接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和东西航空枢纽,100多年来的转口贸易发展,已确立了国际贸易中心地位。2008年香港的贸易总值为7499亿美元。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国际流通货币提供了远离本土的发展空间,如美元和英镑等,它们的融资和发展促成了香港离岸金融的快速发展。 第三,香港发达的信息资讯网络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信息上的帮助。香港的通讯设施和通讯业都居世界前列。香港直通国际电话遍及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极为普及。香港的报纸、期刊和电台也非常发达。香港信息灵通,传送便捷,资信科技日新月异,新闻高度自由,资讯上的发达为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第四,香港成熟的法制环境为发展国际金融提供了保障。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香港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金管局监管银行,证监会监管证券机构,保监处监管保险公司。执行监管的主要法律依据有银行业条例、证券条例、保险业条例和其它相关法规。这些法律依据的实施,经过了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为香港金融业的规范经营、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五,香港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为巩固国际金融地位做出了贡献。香港政府和管理当局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地位,采取特别情况下的积极干预政策,实践证明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地位做出了贡献。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险,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时提高短期流动资金的利率,令投机者不但投机未成,反而遭受重大损失。在2002年,面对外汇投机潮开始盛行的时侯,香港金管局及时提高隔夜贷款利率。通过把利率提高到必要高度的办法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有力保证了港元汇价强势,打退了国际游资炒家的进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多次金融风暴,都能安然度过是与其有力的政府支持,健全的财政金融体系和强大的外汇储备分不开的。二、香港股票市场概况香港股票市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即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前身)成立于1891年。从1969年底至1973年初,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三家新交易所相继成立,形成了所谓“四会时代”。从1975年开始,“四会合一”的建议提到了香港政府的议事日程。经过整整十年努力,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于1986年4月2日正式开业,成为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香港股市是一个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市场。首先,香港市场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能提供有效的融资环境,有助于公司提升知名度。其次,香港市场的集资环境完善,金融及资本市场资金供应充沛,法制完备,监管严谨,专业人才丰富。第三,香港市场是全球最活跃股票交易市场之一,流通性极佳,有利于增发募资、收购及股东变现。(一)香港股票市场总体情况香港股票市场分主板和创业板。创业板市场于1999年推出。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没有行业类别及公司规模的限制,且不设盈利要求,也不须像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一样必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只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记录,因此不少具有发展潜力但发展历史较短的公司会通过创业板申请上市交易。截至2008年底,已有1261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总市值102987亿港元。其中,1087家公司在主板上市,总市值为102535亿港元。2008年市场日均成交金额为720.52亿港元,较2007年减少18%。截至2008年底,市场平均市盈率为7.27倍,平均市净率1.17倍,平均股息率为5.37%。2008年主板及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数目共49家(包括18家由创业板转往主板的公司),募集资金669亿港元,全年股权融资募集资金总额为4272亿港元。(二)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基本情况  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按市场概念可划分为蓝筹股、红筹股、国企股、庄家股等几类。蓝筹股(Blue Chip)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动性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红筹股(Red Chip)泛指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35以上的股份由中资企业控制的公司。国企股(H股)是指经中国证监会审批后,获准来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庄家股是指由大户控制供求情况的。目前内地企业占香港主板市值的比例达到53.5%。内地企业到香港主板上市分为H股和红筹股两种模式。H股模式就是在内地注册公司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红筹模式上市,指先在境外注册公司,由这家公司收购或控股国内拟上市企业资产,然后在境外上市融资,最后再将募集到的资金打回国内注入到所收购或控股的企业使用。采取H股模式上市的公司还属国内企业,采用红筹模式上市的公司实质上是主营业务在大陆的境外公司。内地企业也可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但创业板融资能力较差。香港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目市价总值(亿港元)2008年每日平均成交量(亿港元)主板1,08895,563715H股11024,681249红筹股8926,42893H股和红筹股占主板比例18.3%53.5%47.8%(三)香港恒生指数系列简介1、恒生指数恒生指数于1969年11月24日推出,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作为香港蓝筹股指数,恒生指数量度并反映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香港上市公司表现自。为进一步反映市场各类别股票的价格走势,恒生指数于1985年引进四个分类指数,并把所有成分股分别纳入金融、共用事业、地产和工商业四个分类指数中。目前成分股数目为42只,包括红筹股7只,H股10只。截至2009年2月27日,恒生指数市值覆盖率为69.32%,成交额覆盖率为62.35%。金融股占成分股比重为40.77%。成分股中权重最大的三只股票为中国移动、汇丰控股和建设银行,分别占比为13.87%、11.37%和6.02%,恒生指数成分股具体行业构成如下图:恒生指数基准日为1964年7月31日,基准值为100。截至2009年2月27日,恒生指数收盘12811.57点,成分股市盈率为7.61倍,过去12个月恒生指数波幅为48.45%,其历史走势如下图所示:注:上述数据截止2009年2月27日。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于1994年8月8日,即首家中国内地企业以H股形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一年后推出。由于在香港股票市场上,H股的市值及成交额日益增加,恒生国企指数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市场指标。目前成分股数目为43只。截至2009年2月27日,成分股市值覆盖率为25.33%,成交额覆盖率为46.87%,H股市值覆盖率为96.1%。金融业占成分股比重为56.28%。成分股中权重最大的三只股票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分别占比为13.69%、12.51%和1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分股具体行业构成如下图:恒生国企指数基准日为2000年1月3日,基准值为2000。2009年2月27日,成分股市盈率9.16倍,过去12个月波幅为61.81%。历史走势如下图:(四)香港市场投资者结构香港股票市场是较为国际化的市场。根据香港交易所资料研究及策划部就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12个月期间现货市场交易进行的分析,本地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额的52,本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比重(27%)超越本地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外地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41%,外地机构投资者占38%,而外地个人投资者占3%;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比重占6%。在外地投资者中,美国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比重最大,占外地投资者总交易金额的35%,其次为英国(22%)及英国以外的欧洲投资者(16%),来自中国内地和新加坡投资者的交易额占比为8%。现货市场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来源地的分布(五)香港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香港市场是成熟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资金自由进出的地方。因此国际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会迅速反映到市场上来,引起股价的波动;同时全球各地的股价差异会促使投资人异地套利;交易规则与内地不同,没有涨跌幅限制,可以进行T+0交易,与内地封闭市场差异较大。影响香港股票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 (本地与环球、季节性、商业和长远周期)、汇率、利率、通胀、公司 (盈利增长、回报、现金流、 投资风险、管理貭素)以及参与者 (机构、企业及个人)。1、政治因素。香港被认为是世界最自由的市场之一,港府一贯奉行不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则,但香港经济易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事件的影响,特别是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的发展、东南亚政局的变化、海外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都会对香港股市产生重要的影响。2、经济因素。香港股市与经济发展及利率变化关联度很高,通常利率下调导致投资扩张,会刺激GDP增长,推动企业盈利增长和股市上涨,但同时带来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导致CPI上行,通胀风险又会导致加息,加息会抑制企业盈利,进而影响股市。3、汇率。自1983年10月17日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之后,通过汇率及利率的传导机制,香港股市便直接受到美国利率调整的影响。在美国改变利率而香港未跟随之前,香港股市将预期香港利率进行调整从而预先反映在股价上。对利率变动反应较大的首先是地产类,其次是金融类,而最小为公用类。4、参与者。香港是资金自由进出的市场,由于投资者可能来自全球各主要市场,其估值水平也会受到多元化的冲击。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欧美市场股市大幅下挫,资金的抽逃打击了香港的估值,使得港股也剧烈下挫;而另一方面,港股中H股比重超过40%,而H股公司所在地中国大陆经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因此该类公司的表现对港股起到了一定的支撑。这使得港股的估值介于欧美市场和A股市场之间。三香港首次公开发行(一)香港上市的基本条件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标准有三个,企业只要满足下列任一标准,即可申请在香港主板市场发行上市。股东应占税后盈利(不包括非经营性收益及联营公司贡献)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销售总额n 上市前最近一年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及其前两年累计不少于3,000万港元-n 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含12个月)其收益至少5亿港元n 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含12个月)其收益至少5亿港元-上市时市值n 最低预计市值要求2亿港元n 市值至少40亿港元n 市值至少20亿港元现金流量-n 过去3个财政年度从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入合计最少达1亿港元-管理层连续性n 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n 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n 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拥有权及控制权连续性n 在最近1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n 在最近1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n 在最近1个财政年度并无变更上市时公众股东数目n 最少有300名n 最少有1,000名n 最少有300名公众持股总比例n 不低于25%。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可申请15%至25%之间个别公众持股总比例n 最高持股量的前3位公众股东合共不能持有超过公众总持股比例的50%n 可接受没有具备足3个财政年度豁免条件:(i) 管理层在上市业务所属之行业中拥有最少3年及令人满意的经验;(ii)管理层在最近之审计财政年度并无变更营业纪录期n 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n 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管理层n 最少须有2名执行董事通常居于香港独立独事n 最少须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一名须具有联交所接受的认可专业会计师资格或相关经验会计师报告结算日期n 与招股书刊发日期不可相距超过6个月财务结算日期n 上市前最近1个完整财政年度(即12个月)内,不能更改起计日或结算日(二)内地企业在香港的上市模式1、香港主板红筹股模式。红筹模式上市,指先在境外注册公司,由这家公司收购或控股国内拟上市企业资产,然后在境外上市融资,最后再将募集到的资金转回国内注入到所收购或控股的企业使用。采用红筹模式上市的公司实质上是主营业务在大陆的境外公司。控股股东于上市后首六个月内不能出售任何股份; 于其后的六个月可出售其股份,但出售股份后该股东不能失去其对上市公司控股地位(30%)上市公司注册地香港、开曼群岛、百慕达群岛审批机关香港联交所、香港证监会融资管道除境外银行商业贷款外,也可通过银团贷款,发行可换股票据或股票配售融资股份计划可能以股份计划来激励管理层上市后增发可利用一般授权,每年增发不多于20%新股(如超过20%新股则需通过股东会),无须向国内监管机构申请上市后禁售期上市后流通量新旧股全部均为流通股,而大股东可以在一年上市禁售期结束后自由买卖股票2、香港主板H股模式。H股模式就是在内地注册公司到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采取H股模式上市的公司还属国内企业,而且只有在香港上市的部分股份可以流通。除具备红筹模式规定条件外还要满足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净资产不少于人民币4亿元人民币;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过去一年的税后盈利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三)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操作程序1、香港主板红筹股上市的程序(1)企业在当地外汇管理分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2)外管分局批准后,企业在海外注册成立特殊目的公司; (3)特殊目的公司通过换股或收购取得境内公司控制权;(4)特殊目的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5)经联交所审察后,接受上市聆讯;(6)上市挂牌和交易; (7)将募集的资金注入国内使用。2、香港主板H股上市主要程序 (1)拟上市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企业与上市保荐机构签订上市协议,由保荐人组织相关中介机构进入企业,开展验证、审核、评估等基础工作;(3)保荐人草拟相关文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4)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后,企业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 (5)香港联交所审查后,企业接受上市聆讯; (6)企业进行上市路演,定出发行价格,签订包销协议; (7)企业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四)上市具体操作流程1、中介团队在股票发行上市的过程中,参与的中介机构有保荐人及主承销商、会计师、律师、评估师、财经公关等,帮助企业安排工作进度、设计发行上市总体方案,协助企业处理与政府机关或其他机构之间有关上市的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香港投融资管理学习报告范本.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