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管理电子教案第二章课件.ppt
第二章 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二章 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一)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内容:系统界定、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联系、系统目标、系统功能、系统变革。,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2. 整分合原则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4.封闭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4.封闭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二、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的含义 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二)贯彻人本原理的措施 1.重视企业思想教育工作; 2.强化民主管理; 3.激励职工行为; 4.改善领导行为。,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相应的有三类基本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2.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3.激励原则 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吸引力。,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弹性原理(一)弹性原理的含义 企业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即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弹性原理。,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三、弹性原理,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二)弹性原理应用的要点 1.正确处理整体弹性与局部弹性的关系; 2.严格分清积极弹性和消极弹性的界限; 3.企业管理弹性是有限的。,第一节 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一、预防原理(一)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一、预防原理,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二)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方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技术对策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教育对策是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技术对策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法制对策是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顺序:工程技术措施教育训练法制对策。,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法制对策是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 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即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失误-安全(Fool-Proof)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纵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和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故障-安全(Fail-Safe)功能。指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失误-安全(Fool-Proof,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二、强制原理(一)强制原理的含义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二、强制原理,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的原因:(1)事故损失的偶然性;(2)人的“冒险”心理;(3)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的原因:,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二)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2.监督原则 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促使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2.监督原则,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安全监督的层次:1、国家监督(监察);2、企业监督;3、群众监督。,第二节 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通过对事故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结论。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导致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1949年,葛登利用流行病传染机理来论述事故的发生机理,提出“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葛登认为,流行病病因与事故致因之间具有相似性,可以参照分析流行病因的方法分析事故。事故分析时,一是考虑人的因素,二是考虑作业环境因素,三是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该理论明确提出事故因素间的关系特征,事故是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葛登认为,流行病病因与事故致因之间具,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1961年,吉布森和哈登提出的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所引起,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1961年,吉布森和哈登提出的能量意,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1969年瑟利提出的瑟利模型,认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引发事故。 1972年本尼尔提出的“扰动”导致事故的理论。 轨迹交叉论等等。,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四、系统安全理论从注重人的不安全行为,考虑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识别危险源及其风险。,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四、系统安全理论,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研究事故致因理论的意义:1、从本质上阐明事故发生的机理,奠定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管理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2、有助于指导事故的调查分析,帮助查明事故原因,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研究事故致因理论的意义:,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3、为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和安全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依据,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4、有利于从定性的物理模型向定量的数学模型发展,真正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5、增加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概述3、为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该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伤害、财产损失,物的不安全状态,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的5个因素:1、管理缺陷;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3、直接原因;4、事故;5、损失。,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伤亡,物的不安全状态,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人的不安全,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因素:1、管理体系;2、管理失误;3、现场失误;4、事故;5、伤害或损失。,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管理体系,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和安技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四)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四)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一)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概念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 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根据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可以将能量引起的伤害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人体各部分对每一种能量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即有一定的伤害阈值。,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有关。,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类伤害则,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预防伤亡事故 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1、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应用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4、降低能量释放速度;5、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6、设置屏障;7、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8、设置警告信息。,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基本观点: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造成的。(一)威格里斯沃思模型。他提出人失误是构成所有类型事故的基础。该模型给出了人失误导致事故的一般模型。,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瑟利模型;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两个阶段具有相类似的信息处理过程,每个过程均可被分解成6个方面的问题。,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瑟利模型;瑟利把事故,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一个问题: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第二个问题:感觉到了这警告吗?第三个问题: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第四个问题: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第五个问题:决定要采取行动吗?第六个问题:能够避免危险吗?,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一个问题:对危险的出现有,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劳伦斯模型:劳伦斯通过对南非金矿中发生的事故的研究,提出了针对金矿企业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劳伦斯模型:该模型适用于类似矿山生产的多人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危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而人的控制能力相对有限,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惟一的对策是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三)劳伦斯模型:该模型适,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四、动态变化理论(一)扰动起源事故理论:事故过程包含着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生产系统的外界影响是经常变化的,可能偏离正常的或预期的情况。这里称外界影响的变化为“扰动”(Perturbation)。,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四、动态变化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平衡不发生事故。当行为者不能适应扰动,平衡过程被破坏时,就会发生事故。可以将事故看做由事件链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害为结束的过程。也成为“P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当行为者能够适,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变化-失误理论 约翰逊认为:事故是由意外的能量释放引起的,这种能量释放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或操作者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的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即发生了事故。,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二)变化-失误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变化可引起人失误和物的故障,因此,变化被看做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事故的发生一般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失误连锁。有企业领导的失误、计划人员的失误、监督者的失误及操作者的失误等。,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五、轨迹交叉论 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交叉(接触),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五、轨迹交叉论,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第四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5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对企,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满足职工需要的管理方法; 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他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二、双因素理论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将人的行为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二、双因素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一类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聘任保障、人际关系等。第二类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与人的工作有内在联系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的成就、绩效的认可或奖励、对未来的期望等。,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一类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与人的,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将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保健因素相当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双因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企业管理中,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将双因素理论与马,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某些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本企业不同职工的需要层次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要尽力做到因人而异。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防止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的可能性。,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些,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三、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由于人的行为后果对其行为会发生反作用,人们可通过影响行为后果的办法来修正或改变行为,这就是“强化”的概念。凡能影响行为后果的刺激物均称为“强化物”。,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三、强化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二,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第四,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四、挫折理论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四、挫折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职工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及相伴随的消极性行为,不仅对职工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易于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重视管理中职工的挫折问题,采取措施防止挫折心理给职工本人和企业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帮助职工用积极的行为适应挫折,如合理调整无法实现的行动目标; 改变受挫折职工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估价,以减轻挫折感; 通过培训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减少挫折的主观因素;,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改变或消除易于引起职工挫折的工作环境,如改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岗位、改善劳动条件等,以减少挫折的客观因素;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压力。,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五、期望理论 1964年,佛隆提出了管理中的期望理论。此理论的基本点是:人的积极性被激发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估计的大小和判断实现此目标概率大小的乘积。,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五、期望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用公式表示为:激励水平(M)=目标效价(V)期望值(E )式中: 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工作目标对自身重要性的估价; 期望值是指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期望理论对企业安全管理具有启迪作用,它明确地提出职工的激励水平与企业设置的目标效价和可实现的概率有关,这对企业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六、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六、公平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该重视公平理论所揭示的职工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职工的公平感的联系,预防不公平感给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带来的消极影响。,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职工衡量自己的投入和获取的公平感,是在一定的可供比较的群体中产生的,受群体动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环境,减少职工之间不必要的简单的“相比”的可能性,并引导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尽力改善自己的投入条件,以求获得更多的报酬。,第五节 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本章小结,掌握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预防原理的含义;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本章小结,本章小结,强制原理的含义;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掌握几种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和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安全措施;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论。,本章小结掌握几种典型的事故致因理论,本章小结,熟悉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本章小结熟悉针对人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工程管理电子教案第二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