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社团组织模式.docx

    • 资源ID:1768031       资源大小:121.3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团组织模式.docx

    题记:“社团是大学的精髓,由一群自觉意识的青年组成,社团生活的缺失是不完整的大学。这已是趋势,一流人才尽在社团,并将孕育出一大批卓越人物。”       社团应该像企业一样去看待,一旦我们以这样的高度来对待社团,社团管理充满着乐趣、挑战、价值。假如追求着梦想,尤其是致力于创业者或者企业领域,有一个模拟环境去尝试锻炼,社团是最好不过的平台。我们可以假设:社团是公司,社员是员工,社长是老总,骨干是经理,活动是产品,参与者是顾客,校园是市场,收获是利润,吃喝玩乐是福利,塑造大学新文化是社会责任,并以价值创造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   但是,很多社团是不是除了收会费就是聚餐、例会?而没有价值产出,及任何有价值活动的举行。社团其乐无穷,舞台宽广,大学正因为社团才所以丰富多彩,我们如果仅仅当做小孩子玩小家家一样的态度,我们的大学生活是不是太遗憾了呢?鉴于爱国者众多但盲从,从一个高度来说,大学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因为这就是明天的精英,我们担负着一个使命,我们大学生不能遗失大学精神,引领社会,而不是迎合社会,我们应该永远以塑造大学新文化为使命。大学生活民主了,我们中国就会民主;大学文化富有活力,我们中国文化就有活力;大学生文明了,我们中国人就文明了。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这是我们大学不为,谁为之?而我们闹了一百年革命,这三个主题似乎建树较少,或有偏废,每思及此甚为伤感我们每天折腾那些跟我们文明不相干的事情;而且还“糍粑打狗,脱不了爪爪”,在圈套里跳不出来。所以,较之民国时期,你想想吧,我们大学生太萎靡不振了,不正是说明我们青年人需要有更多作为麽?而社团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不要像袁世凯一样被推举为一国之统帅,却仅仅满足自己的帝王欲望。本此文举例说明时会提到自己分别在学校和家乡创建的两个协会:东北林业大学圈点社、中国酒都大学生志愿者协会,这两个协会都颇有理想主义情节。我认为学生组织是服务学生的组织,属于公益性,故其管理思想也适用于学生会等官方组织。  本文从创建角度开始谈起,创意点子-组建团队-组织发展,适合社团的任何阶段。本文思路是模式构建、团队建设、资源整合三个方面构成一个社团的系统事务模型。本文另从大众(定位)、领导(使命)、团队(愿景)三个方面来构建了系统意识模型。本文从社员成长、活动品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作为衡量一个社团的优秀程度的指标。  第一部分系统框架管理 西方管理学里把管理流程式地分为计划、领导、组织、激励、控制。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在管理社团或者企业时候,东方思维却善于系统思考。流程式管理,比较适合一次活动或项目的组织,具有操作性和执行性,是纵向思维,现在是计划,然后是组织与激励员工,最后要控制质量。西方管理关注的是效率正确地做事,而这里主要谈的是效能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引入西方先进管理,效率提高了,却加速死掉的原因。于是笔者这里尝试构建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新型管理框架,这个框架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在框架的帮助下,从最广阔的视野把组织看得通透,时时时刻刻思考组织的方方面面,完整地运作一个组织,具有启发性指导性,还因为不用拘泥条款,帮助你系统思考、战略布局,你可以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思路,当然这里我会把自己的思路作为范例来谈,仅当参考。 一个组织无非是“模式构建、内部建设、外部管理”,还有别的吗?三者不可偏废,更不可只知道某一方面的一丁点,哦,原来领导组织就是这样玩,甚至有些组织就只会玩权术游戏。有的社团忽视了内部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社团忽视了外部管理发展空间越发狭小,更多的社团忽视了模式构建因而活动或组织显得很弱智很脆弱。我们思考得越多,诸位社团领导可以收获越多,越是锻造我们非凡的思想和能力。希望各位借助这个傻瓜管理系统,轻松地实现社团的完美管理。  这里送各位一句我欣赏的一句话,出自美国通用电气的著名CEO杰克·韦尔奇。  “其实管理、领导艺术很简单,就是面对并看清现实,然后根据事实快速果断地行动。你最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无法面对现实、不能即刻行动。认清事实,有所的行动,这就是管理的精髓。不要期待下一个计划,不要等待下一个方针,不要三思后仍不行,只要认清现实就放手去做吧!”     1-1根基:构建组织框架 一个组织发展的开始,只是源于一个点子,在真正的实施中,点子可以激起一时的激情,但是还是要归于平静,需要一个框架来稳固根基,在平静中逐步发展。社团会经历这个过程,很顺利时候遭遇困难,在困难时候又不断进步,很艰辛地走下去,尔后柳暗花明,或许又再次遇到瓶颈。一个组织,像种子丢在土壤中,要长成参天大树,形成自己的气候,形成自己的生态,才是这个组织的成功。社团其实就是团队精神,方向一定要超前,具体的操作策略可以慢慢探索。简单地说,我们要知道自己干什么的?怎么去干?为什么干? 点子是初衷,始终不能在框架完善过程中忘记自己想做什么,要追根溯源,弄个通透明了。不能在困难中变换想法,每个成员上下坦诚面对,问自己: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想达到什么的预期目标?问自己,不是问别人,不要老气横秋地想:这些大学生需要什么活动呢?俨然自己已经高人一等。找到根本,就去坚持,在围绕其宗旨形成核心理论。 必要的文字文件是需要整理的,笔者创建圈点社时候有些轻视章程等文字性资料,以为那是形式。文字是思想很好的载体,特别是当协会较为创新的模式,以及复杂多样的活动关系,需要以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通过网络可以很好地将文字传播给会员。 简单的文字表述,是说表述技巧、思路的清晰,但是如果要把思路框架完善,理论的建立是立体的复杂的,不能在没有逻辑的情况下片面化,今天这个想法明天那个想法。这个过程,主要领导者需要把思路丰富,征求会员意见,得到一致的认可。所以,需要提出系统思考。主要领导者需要站在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目前的团队现实是什么情况?我们想达到的愿景是什么?这样下去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达不到怎样改变,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活动是否有必要做?哪些是我们该做的?一年后想达到什么目标?如果我是成员怎么想? 框架的建立包括这些。 第一是理念的建立,模式的建立。这是站在最高处将组织的愿景勾画出来,把价值挖掘出来,这是团队的软实力,如果现有团队全部解散,是否能够根据理念和模式重新建立,就是判断其是否成熟的指标。有了这个,那么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任何困难,就算只剩下一个人,社团还是可以迅速地建立起一支高质量团队。社团可以采取企业运作模式,“用公益精神做公益事业,用商业模式培养商业意识”。 比如,圈点社“校园智囊”的定位,“不求谋职,但求谋事”的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涵养社会人才”的宗旨,“做人做事,国际国学”的学习指南,“交流乃学,实践即习”的学习理念,“点子建立圈子、由点及圈”的品牌内涵,等等,能够空口说服别人跟随“干革命”。 第二是文化的建设,社团的文化需要在校训、家乡等大环境下结合起来。文化的必要是,他能滋养我们的心,可以让我们更强壮,也让队伍有凝聚力。所以文化必须是向上的,正确的,不是主观随意主张。比如强调积极,因为现在大学生都处在消极状态下,积极是进步,所以我们采取,并且要让社员散发这样的气质,文化才能建立起来。比如强调谦逊,也是在跟成功人士接触过程中的感悟,我们就采纳了。有些文化是团队历史产生的,是自然性文化,可以编写一些故事延续精神;有些是强加的,是人为性文化,可以通过讨论或者言传身教。文化的建立,需要在活动中培养,交流中促进,需要在细节上注意,比如我们强调平等民主,就要在圆桌会议中表现出来。文化的重要在于它可以反过来滋养队伍的长期发展,切忌只求能力,不求价值观凝聚的团队假如把一些利益的成分去除,会有人继续“干革命”吗? 文化的建设,最主要是从选择人开始的,选择恰当的人,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人,不能在选错人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初期的文化是脆弱的,从选择核心领导层开始。切忌,永远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圈点社限额招募,因为我们以做事为中心,经历过后才明白做事不需要太多人,即使是再大的活动。 第三是章程等必要的文件。他是成员了解我们的窗口。主要思路都要概况在章程里,理念模式都在里面,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都可以展示出来。 第四是制度的建立。制度需要参照文化进行,制度是文化的体现。部门的建立、工作流程、决策机制、信息流程、协会守则等等。这些可能会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才能基本建立起来。开始阶段要以探索的心态去尝试,要避免定势思维,阻碍发展。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总体还是要基于简单构架,但也不要太笼统。我认为部门就是基本独立的,可以自成系统,不依赖于其他部门,可自行工作。部门之间又是没有边界的,可以融为一体。 比如圈点开始以团队作业,初期一般适合团队分工,后来尝试矩阵型组织结构,后来定型为事业部制:圈点讲坛、圈点论坛、圈点商务、圈点公益、秘书处,各品牌部门独立运作,秘书处下设人力资源、项目部等等灵活的职能部门,效率很高,在社团还没有完善情况下每周就可以举行13次高质量活动。实行“谁有点子谁是老大”的项目制、品牌负责人制,以做事为中心,自由奔放为核心文化。组织性会员、参与性会员两种会员模式。咨询委员会监督顾问制,由退役骨干组成,可咨询顾问,控制方向,防止官僚化、形式化等情况发生,无决议权,但可提议弹劾社长,经理事会通过。 第五是活动主线的建立,就像企业的产品线一样,社团可以常规地做什么活动,这是生存的根本。还有就是非常规活动,这是团队发展的张力。活动注意大小结合,内外结合,虚实结合,常规灵活结合。协会可以逐步建立多个活动品牌,要做就做到典范,所以需要加大品牌的建设,而不是随便做完活动了事。活动尽量模式化,考虑尽量少的人尽量少的精力下做好活动,设立一个原则来指导,既可以高效完成活动,也不妨碍在方向下创新。切记,活动不可贪大,要追求质量,就像办讲座即使开始1000人爆满,结果最后走了一批,这就是不成功,相反只有100人,结果最后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成功的。如果一个活动你自己都没有收获,那你反思这样的活动的意义在哪里了?论坛每次30人的规模,但是能够达到参加人员彻夜难眠的活动效果,这就是成功。 第六是其他资料的储备。会议记录,总结,照片等等。 框架的完善,其实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即使团队强悍,但框架是脆弱的无力的,最终还是要衰落下去。框架一旦完善,它的魅力就可以体现出来,队伍自然会强悍起来。我看到很多一时强大团队,瞬间倒塌,因为强大团队的建立,具有偶然性,而历史不是偶然组成的。这些在初期,只有发起者或社长才会意识到,社员谁想这么多呢,但负责人必须予以绝对重视,自己要暗地里琢磨,因为这是基础,就像起草共产党宣言。即使团队要散了,也要重点关注这个模式的构建,初期这是关注的核心。笔者创建圈点社第一年的时间里,除了自己,人员不知道来来去去多少轮回,但是都在构建模式上下了功夫,最后,我自己也可以放心地走了。当然必须强调,这也是边行动边完善的动态过程,依靠系统的思考、战略的眼光、富有逻辑的理性思维,一年两年打个个基础框架,还需要十年八年地积累完善。如果只是空想策划,不深入构建,恐怕构建的是空中楼阁。还要防止定势思维的出现,发挥集体智慧,主要领导者在这个时期要单独沟通、集体头脑风暴结合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要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1-2内部管理:建设一支战斗的团队   说到团队的建设,又可以这么认为,即使团队没有任何基础,包括理念和模式,根据这些人,仍然能够重新建立他们,并去实施项目,这就说明这个组织是强悍的。只有这样的团队实力,才能不断创造新空间,实施新的战略。   怎样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锻造队伍,建设一支战斗的团队,是初创协会的难处。社团开始一直都在寻找人才,但是有一个教训,就是还要注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首先得分析现实,比如当今大学文化氛围是相当沉闷的,国外某些大学一个星期的活动是我们大学一年活动还多,我所在的东北林业大学亦是如此,如果社团提出了要“振兴校园文化”的理想,就需要这样的一批人,但是还是很难吸收适合的人厉害的人投入到队伍中来。而作为一个社团,初入大学者对社团价值存在不理性的认识。在国内高校中都流传这样的话:“社团都是骗钱的”,当然社团也普遍存在自身问题。在这样的情况,在生存上就遭遇困难,很难谈发展。诸位切忌,千万不要做害群之马,社团即是大学之文化载体,空有一社之长的头衔,毫无做事,非但自豪而是羞耻。 越是艰难,越是要注意团队的建设,追求质量,不求规模。 第一,需要找到一致的人,有共同愿景,需要志同道合:价值观、文化、兴趣。也就是说要找适合的人。比如圈点社的文化因子是:积极、勇敢、创新、分享、平等、坦诚、谦逊、独立思考、公益精神、大学精神、中国文化、国际视野。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基本可以勾勒出我们需要的那些人的特征。价值观是“不求谋职,但求谋事”,保证协会的先进性和公益性。兴趣是那些怀抱事业心态做事的人,而且是能静下心来走进图书馆,博览群书,富有创意想法。当然,大多数社团并非事业型,就不能有太多的条框。    第二,需要找能力符合并能够投入的人,综合考虑技能、意识、潜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积极的合作伙伴。根据事业、活动需要,我们去寻找需要的人,不求都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有些工作可以寻求外力,比如海报设计可以找一些设计协会。有的人是厉害的,但是心你稳不住,除非诸葛亮可以尝试“三顾茅庐”,最好别太强求,意识强烈,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毕竟一个强者都是从弱者成长起来的。必要的培训体系要建立,必要的帮带机制应该形成,让社员快乐成长就像员工得到薪水一样。可以引入企业招聘的面试体系来招募社员,甚至中层高层也可以招募。   第三,坚持多元化吸收会员,在学校做的协会,需要兼顾地域、男女、年级、学院。一个组织需要在共同上建立多元化,单元化会导致很多弊病,惰性、冷漠、定势。多元化的建立,也是团队魅力的所在,能够吸引更多厉害人物的加入,团队优秀文化也会自然形成,不断丰富。不能过于忽视新生的力量,以致结构的失调,老兵打新仗。对老生也不能忽视,导致肤浅形式,新兵就上战场,没有延续传承和持续发展,总是在一个阶段打转。很多协会就以大一大二的为主,大三大四几乎就没有了,研究生也没有,这是要不得的。如果我们太多年级的区别观念,只能说明我们缺少精神,唯有资历,因为精神跟年级没有关系你敢说学弟在你之后成就事业?所以我不赞同有些社团称新生为“小孩”,或者硬是要装出学长风范,必要的尊重就可以了。   第四,骨干是执行力的关键,组织的发展首要是打造核心团队。一般来说核心团队应该在9人之内,中国之大不也只是9大常委嘛。有了核心团队,就可以看到组织的未来了,开始可以只有3、4个人,然后以骨干为核心,辐射到社员,团队不断成长,有小圈到大圈,组织也就成熟了。当然,新社员也要通过考察,重点培养,不要心想总有人出来接任。在培养的时候,切记,相马不如赛马。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就看社团规模,结果社长一人管事,别的都是参与者。   第五,团队中需要各种角色的组合。有的充当外交官喜欢交际,有的做智多星只会出主意,有的做完美主义者老是挑毛病,有的做推动者叫嚣说干就干,有的做协调者出来化解分歧,有的做实干家默默耕耘,有的做监督者神若旁观,有的做领袖紧握旗帜,一般每人兼有几个角色。一个想法出来,怎样通过这几个角色的积极推动,将想法完美实施,快速行动,就需要每个人作用发挥出来,而不是阵脚自乱,吵吵闹闹,起阻碍作用。其实每个人不可能担当所有角色,所以成员需要谦虚、宽容。最需要防范的是领导者呈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自己可以做所有的事,“集天下兴亡于一身”,自己停滞了全队也就停滞了,其实自己只是担当了其中某个角色。只要基于一个方向和共同志趣,就要容忍跟自己不一样风格的人,每个角色发挥作用促进团队事业的前进,在一个团队中也能“修正自己的弱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六,适当的竞争因素可保证团队活力,激励却时刻需要,适当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团队初期竞争虽然谈不上,但是要有这样的意识准备。最简单的竞争机制就是奖惩机制,以及严厉的淘汰机制。协会甚至可以采取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不进步就退出的机制,这也才能保证合伙制的进行。比如每两个月引进一名厉害角色的新人进入核心团队,这样的机制,让团队永远活力十足,这就是“鲢鱼效应”。团队的激励,领导者需要时刻保持,每一个成员也是要懂得激励身边的人,每个人都得充当推动者。有些机构领导者可以的随意指责,在我所在协会就不能实行,相反领导者的自我批评、接受批评却是其特色。因为接受批评的结果是自我的完善,我们不需要领导权威,靠的是领导魅力。 第七,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可以利用协会去构建第二课堂,做步入社会的中转站。每个社团都要让社员得到东西,学到东西,要创造新的价值,这是考虑任何活动的前提不要制造伪劣产品。每个社团都应该有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其意义重大,现实地说在企业招聘时候的小组讨论,我们就可以脱颖而出,理想地说可以及积累每个人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勇敢应对复杂社会。社团需要理性,想获得的东西必须实实在在,比如圈点社,即使部分成员有创业倾向,但是反对浮躁,提出事业心态,提出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是大学的第一要务。可以选出成员必读十本书籍,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比如圈点社对领导能力、商业意识、中国文化十分注重培养,必然在这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大自然、走进图书馆、走进社会,这是圈点学习的三大法宝。交流和实践,其实就是真正的“学”和“习”。 第八,高效的做事标准,相当于企业讲的效率。圈点社经历了总是说而不做的尴尬时期,团队士气也因此会低落。究其原因是对集体的依赖。虽然前面强调反对领导者的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在具体的实施项目,却需要这种个人英雄,活动安排两至三人负责,就可以自主完成。很多活动,根本不需要太多人,再大的社团活动只要8-9个人,最多就活动时候全社人员去助威,记住那是助威不是组织,要善于抓住核心环节,去除无益的形式,就像把产品做好,包装少一点,有些环节完全可以合作或者外包,没必要什么活动都自己干。这样社团就可以做很多活动了,每个骨干带1个项目,那也是8-9个项目了,这样每个社员也有机会得到锻炼。切忌整个社团一窝蜂地去做一件事,一学期就过去了,而且这件事更多的人只是助威,而不是参与整个活动组织,然后聚餐,解散,招新,周而复始。 第九,要注意休闲活动中加强团队凝聚力,只有休闲中,才有趣味,团队才能朋友一样相处,形成像家一样的氛围。工作会导致厌烦,激情也是短期的,需要持久的热情,对团队产生感情是关键。利用好每个周末,每个月的特定时候,每个假期,每一个节日。 公益社团,其实也是要有其利益成分在里面的,只是不是金钱而已。所以,创造价值,制造激励是组织的点缀,灵魂。激励,可以归纳说“初有所感,次有所获,至有所归”。在激励中必须注意的是负面激励,这是必须遏制,并合理利用。比如对权力的追逐、对职位的过分看着、对虚荣心的满足这是基于“外部修饰”的激励,而正确的激励在于“内部修炼”的激励,这些不随离开大学而消失,获取成长才是最大的激励。 第十会议管理,社团离不开会议,好的会议就有好的团队。开了若干会议,经历了若干失败的会议,发现会议真是个艺术。首先开会要明确会议的必要性,如果可以用非会议等形式来替代会议就最好替代,吃饭啊聊天啊等名义,最好分别单独深入沟通。其次如果实在需要开,那就要明确一个会议主题、只邀请直接相关人员,人越少越好,9人内为佳,人多就开展不争辩的头脑风暴,或分小组讨论。再者在开会前最好提前跟2-3个参会人员沟通,避免被无辜群轰或者冷场。会议议题要规划好,议题不要多,会议时间节奏控制好,不能在细枝末节缠绕,有些议题可以叫停下次解决。会议时间要控制在1个小时内。负责人要发表观点,最好不要兼任会议主持,并制定简单的会议规则。最后,我声明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会议必须经历混乱,虽然控制会议要少扯淡,但是会议是需要有价值的争论,如果每次会议都安安静静,跟过去两会一样,会议就没有必要了。会议不要回避混乱,一件事情复杂可以开几次会议解决,第一次就一定要故意制造混乱,如果只有一次会议,会前也要混乱,会中也可以适当混乱,只要会议方向不乱就行,决策者会后才可以放心决策。“无名天地之始”,混沌是必要的阶段。 总的来说,组织是否完善,自身肯定是关键,团队建设在任何初建团队是都是需要重视的,而且长期重视。在问题难以克制时,就需要重新洗牌,巧妙的重新整合,而不是放弃或者放任自由。洗牌很简单,就是抓住核心团队。如果社团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社团应该继续以这样的空杯心理,时刻保持“创业”初期的意识状态,在团队出现问题时,及时果断地进行调整。人员流动是正常的必要的,但是在流逝的一方面,要主动吸收,特别是核心人员。而社团因为不像企业有稳定性,所以圈点社成立咨询委员会,监督和帮助社团朝着既定方向前进,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台阶,不能像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推石头,好不容易推到高峰时候,换届了又跌落下来,接着再推,没有动力的时候就只剩下收会费和见面会了,这样玩社团,唯有旁观叹息!这是自己折磨自己。      1-3外部管理:资源的整合  一个组织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建设一支战斗的团队基础上,去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两者相互相成。这个资源的整合,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是组织实力的一个方面。除了内部可以管理外,其实外部也是可以管理的,两者就像两条腿,交互前进。如果协会是外向型的组织,更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但是很多组织忽视了这一点,或者缺乏主动性,守住前辈开拓的固有资源。  管理,除了下级,还有同级,还有上级,这都是管理的对象,因为管理是影响力。这点认识很重要,不能仅仅以为就是对社员管理,社员更需要的是关爱和享受,外部才是管理的对象。而你自己,也要乐于被社员管理,管理是双向的,是影响力的互动情景。  这里我拿圈点社来说明资源这块。 比如根据圈点的需求,外部资源包括学内和校外,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教授、留学生、企业、文化单位、知名人士、校友、学生团体。 首先也需要认清现实,以及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包括自己和别人都要兼顾利益的双赢,这里谈的利益在此并不是贬义词用法,仅仅从理性角度分析而已。  中国青年报刊载文章显示,全国高校行政主义盛行,这是一个大的现实。行政主义导致世俗掺杂在纯净的校园里,工作做给领导看搞形式,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使命感,这是所有大学的现状。在管理外部时,需要理解这些,从对方角度出发,免得莫名其妙地遭到阻碍。还要考虑在地域上的差距,北方大学大多保守,学校氛围沉闷,南方则开放得多。 任何合作都必须考虑一个双赢,要使对方有所得,有所满意。另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自己也要赢,给自己创造利益。我们要有牺牲之精神,这也是这个权术利益时代所缺失的精神,但是我们不要有牺牲之行为,这样不具备推广性,虽然在中国这种国情下似乎容易吸引关注。只要这个利益,是创造价值之上,我们就要去分享这些附加价值,尽量减少负向价值,这才是有智慧的公益。   实际上,即使现实氛围糟糕,但是人毕竟有常情,我们可以争取那些通情达理的人,热心公益工作的人,而且最大可能地争取支持,个个击破。协会最好建立“成长顾问”,企业家和教授,这就是我们的外部资源的利用。他们是乐意指导我们成长的,当这个圈子建立后,可能对学校、家乡都有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我们要不断争取热心公益工作的老师、社会贤达的支持,他们的参与能对活动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争取行政支持时,有时要考虑对方的顾虑和为难,如果请求的支持超过它的能力范围,得到的只是糖塞。所以,这个时候,最好争取最高领导的直接支持,或者拿出新思维影响他们的观念,当然要在恰当机遇,如通过推荐沟通校长、院长、市长、董事长等。实际上,他们都是有着丰富的经历,视野上相当开阔,思想也十分开明。而且他们也站会在我们的角度和大环境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你首先避开一些有风险的东西。   在与基层人员沟通时,充分从对方发展角度出发,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效果。这就在于组织的发展是否能给他带来利益,我们是基于公益的,但我们做的成绩可以作为他们的成绩。这个就要有恰当的结合点,做自己的工作,成就别人,得到的支持会很多。记住这点,要让行政单位觉得有合作的价值。   在学校的机构、其他兄弟协会上,我们也争取最大的合作,要有双赢的思想。即使不对称合作,对方起到很少作用,至少对方在合作中学到了举办活动的方法,也是创造了价值的。在合作或沟通过程中,保持谦虚心态也是协会必须的,即使你有多么强大,尤其不要比级别。   很多协会不去做资源管理,不去搞公共关系,甚至对社会有种抵触,导致有着不合作姿态,这是绝对不行的。这是现实,你必须去生存。当然迎合也是不对的,这其中要权衡一下。在社会的协会,跟政府机关的关系,更需要注意。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在旗帜底下,我们就在旗帜下,我们关注的重心在做事上,国家最近也比较开明,对民间组织大力扶持,这是好事。第一,志愿者代表先进的文化和意识,所以必须有一定独立性,像一家企业一样,主体不能形式化,要有深度;第二,志愿者最好结合当地的政府工作,双赢姿态合作,甚至根据需要,适当形式一下。有时候可以考虑一支队伍,双重身份,增加共青团志愿者的身份,我们就好办事了。比如我们捐建了一个2000余册的乡村小学图书馆,跟市团委合作,其实很容易就实现了,我们只是把智慧体现出来了。只要把握一个重心:就是做事。   中国酒都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在创立之初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我们得到支持,我们也需要理解别人。比如在我们做农村调研的时候,村官就担心我们得到些不好的资料,实际上我们反过来想,他们预期里在抵触我们,我们如果真的去理解宽容的话,应该得到欢迎,我们接受我们不可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别老是去唱高调,要么给些意见给问题的最高上级,免得给别人麻烦;要么就想想哪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可以帮助的,比如帮助村官管理,理解他们的难处。要知道:“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特定时候特定情况下的最佳决策。”   资源的获取是协会的重点,是我们的“圈地运动”。我们将把外面的资源引入学校、家乡,当我们的资源足够庞大时,我们就有组织的资本了。通过资源的交换,我们得到的资源又会更多,得到的支持也会更多。资源具有多面性,我们获取的资源,我们有我们的用意,别人有别人的用意。我们学生的身份,获得的资源成本是最低的,我们获取的资源别人却成本颇高,或者根本没有资格。   一方面,资源要分享,一方面,我们也要控制资源的把握权。团队的实力是关键,这两个方面要相互促进,团队要一个阶段一个境界,不然依旧会导致衰落。协会在前期会保守些,独享一些资源,当组织足够成熟时,就要有开放的自信心态,将资源提供给别的组织,专注在最根本,最高端,最有挑战的方面,这需要团队在创新力和执行力都强悍。   比如当我们圈点讲坛请来了茅于轼、陈志武、何光沪、张立平等著名国内学者的时候,并且社团的理念获得这些学者的大力赞扬时候,我们圈点社自然也就获得了积淀和成长。然后创先河地跟图书馆合作开办了新的论坛和讲坛品牌,我们也又进一步上了一个台阶,平等地联合主办形式合作实属不易。   在其他资源的获取上,不具体阐述,例如媒体、外校资源、外地资源、国外资源。像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国际交流协会,就把国际资源引进来了,做得很棒。社团主要精力是扩大蛋糕,不是分蛋糕,这点其他学生组织可以借鉴。   要在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才能获取资源。团队要有较高的概念能力。越是优质的资源,就需要很好理论说服力,策动对方的主动性,协会需要拿出让对方拍手称赞的创新点子。比如要得到知名企业家的支持,靠钱等等是不现实的,如果点子好,完全可以“空手套白狼”。 切忌,用最坏的词句去猜度去评判行政单位或个人,我们可以用复杂来看待这个现实情况,只是一个现实而已,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向来喜欢一厢情愿地把对方看得很美好,使其做出美好的行为,诸位可以参考。 另外,在影响一个环境的时候,要找到一个引爆点,四两拨千斤,实现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伦敦市长上任后在解决地铁高犯罪问题,不是增加警察,而是分析后把握了一个关键点,把地铁的卫生情况改善,于是犯罪问题就解决了。诸位可以以此为启发,多研究研究问题。         以上模式管理、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是相互相成,需要把握适度的节奏,阶段性地重点倾斜,同时地系统地开展,不可偏废,充分利用其它两点来促进其完善。比如,框架的建立,可以在吸纳新鲜力量的时候带入新元素,在企业家的指导下完善。这样反复几个轮回,组织的进步会比那些声称“脚踏实步”的效果好得多,我们也理性地强调基础,但不能忽略管理艺术的强大功效。 组织领导要给自己的社团评估,系统建设多少分,内部管理多少分,外部管理多少分?看看社团哪方面需要加强,自己在哪方面做了努力。活动是组织的自然产物,上任之后,要首先关心这三者,再带领组织开展活动,不要一味组织活动,而忘记自身组织的成长,甚至透支组织肌体。要升级组织实力,很简单,从三者中选择一个容易下手,并有优势的地方,在阶段内重点升级,在稳定之后,开始另外一个方面的升级,就可以达到成螺旋式地跨步发展。              第二部分系统意识管理 这是人组成的社会,我们考虑任何事物的时候,都离不开人这个因素,那首当其冲就是管理人们的意识。你的社员(员工)怎么想,参与者(消费者)怎么想,你以及核心人员怎么想?这三者是和谐向上的,那么你的社团就会蒸蒸日上。第一是领导者的自我管理,具有使命感;第二是组织要有核心竞争力,要给大家清晰的印象;第三是要有令人心动的愿景,社员上下都有清晰的“革命”路线。前三者,都是基于“事务”的角度看问题,此三者,从“人心”的角度考虑组织的建设问题。                   2-1起点:领导者的自我管理 在管理协会的时候,首先强调领导者的自我管理,反求诸己也是国人需要的意识。作为领导,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对,这都是相当的考验,当上领导并非意味做到了领导。有困难,也才有领导的意义,所以领导的认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领导者要高度认识的责任心,要现实领导的实质意义。一个社团,可以弱到消亡,强到影响全国,这就是机会,我们要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从社团系统走出去的。领导者应该将其视为第一工作,不能在其位忘其职,甚至声称还有别的重要事情忙,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作,因为所做的事很多,需要绝对投入;想想队伍的定位是什么,你需要站在思想行动的前沿,才能服众。要想象协会就是一个企业,在协会工作,需要像企业家一样的意识,光荣而艰巨。否则,领导者会将自己的肤浅认识强加于队伍,把队伍的高度降低,打击队伍士气,队伍也会继续低落。如果成员以为在修建宏伟的教堂,而领导者却以为在砌砖,那么这个组织就相当危险了,哪怕他是砌砖的顶尖高手。其实组织怕的是将砌砖高手作为领导,他的片面认识会导致机构的单元化,其还不断堆积自己的权威,炫耀其专长,或导致他原先负责的部门规模最大化。社团应该是开放的,像企业一样,领导者甚至可以空降,但绝不可随意让人担当。因为在于他将会给予组织带来什么,而忽略他曾经带来什么,如果他曾经带给组织什么,可以通过“奖牌”来表示,但绝不可用“职位”来奖励。职位是责任,面向未来而非过去,担负着组织的兴衰使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如果有别的重要事情做就不要担当。这是面对现实的第一个思考。 第二,领导者要心胸开阔的公益心,为大众创造价值。当上领导者,这是工作的开始,不是工作的终点。由于长期官本位的思想,尤其是学生会等学生机构的腐化,有的人以为当上领导者,就是实力的证明或者以为相当风光,从而忘记工作的本质。圈点社倡导的的文化“不求谋职,但求谋事”,是基于公益精神的价值观,诸位可以参考。学生在社团工作,大多是为了积累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资本,很多世俗的认识误区导致组织变性腐朽,如果认识到这样的事实:企业在招聘是看重的是具体做过什么,而不是当过什么,而且发展最终看的还是自身修炼,即使同样是社长也有优劣之分,就看是否成功领导做过事情。社团需要忽略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你让更多人受益,那么你的收获也更多,与其专注于外在修饰,不如专注于自身修炼。这是面对现实的第二个思考。 第三,领导者要有勇往直前的气势,带领组织克服困难前进。如果领导者认为现实很理想,而且还没有认识到挑战困难的意义,盲目乐观,所以就没有遭遇困难的准备,一旦遭遇困难,就回避逃避,不以团队整体着想,觉得自己就此停住反正也是收获,付出多不值得。实际上,领导者的主要能力是解决困难,在他自认为担当领导遭遇困难,却没有收获的时候其实收获最多,有的收获是感觉不出来的。所以,在社团领导需要有勇敢挑战困难的意识,说了就得实现承诺,只可多做不可少做。没有这样的意识,社员就有被“出卖”被“欺骗”的顾虑,要担当领导就得首先许下承诺:“不抛弃、不放弃”。而且在原有的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你才算是成功领导了这个社团。这是面对现实的第三个思考。 第四,领导者需要营造伙伴合作式的温馨氛围,激发团队精神。社团的领导者,其实更多是一种自然产生的领导,是温和民主产生的领导。因为,在社团每一个都是伙伴,每个人也都必须站在领导者的高度去思考,平等友爱,虽然需要分工,但绝对弱化职位关系。如果社团因为竞选而争夺权力导致人才流失,那么就必须整顿领导者制度。社团应该赋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力,普通成员都可以享有临时领导权,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想法就成为项目负责人,那么为了做领导而作领导是没有意义的。协会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作为领导者,在于能否带领团队进入新的境界,而不仅仅踏步做好团队,或者像西西弗斯推石头。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的主人,你不能搞“一言堂”,领导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人都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发挥成员的主动性,让大伙都愿意“出生入死”。你需要谦虚,倾听,授权,自省。社团的生活,我们要营造像家一样的气氛,并让我们的大学生会丰富多彩。这是面对现实的第四个思考。 在我担当领导的时候,我成长很多的就是每当社团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去看企业管理的书籍,或者咨询一些企业人士,那这种收获就是巨大的,这比什么创业大赛还刺激。而我有朋友去做真正的创业项目,我犹豫很久之后还是决定坚守社团,因为这里可以尽情张扬理想主义,而且这个环境的要素更加全面,甚至比真正的企业更加全面,企业面对虽然真实但太具体太现实。领导需要的素质很多,人格魅力、知识才学、决策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会议管理、组织策划、公共演说、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社团得到全面的锻炼。 另外,还需要学会时间管理,因为我们还有学习等大学课题需要平衡,但我希望我们可以视此为挑战。要均衡时间,注重效率问题,适当舍弃一些东西,但是一定要适度。 在领导产生之前,建议要求领导候选人阅读相关书籍,积累领导知识储备,和领域素养。保证在领导产生之前,就已经具备领导能力,组织都感觉“你办事,我放心”,而不是凭机遇闯运气,组织发展不可因领导者的随机,而导致组织的生死偶然。 最后强调,协会领导者的工作需要使命感,因为还是我们基于公益精神的,更因为弘扬大学精神的责任,以上这些意识社团的每个成员理应都必须具备,而不只是领导者,而社团要让社员也有领导的机会,以及培养他们领导意识,感染大学精神。我们不能是缺失精神的青年,在这个缺失精神的时代里。独立思考的大学青年们,任何社团都是大学精神的一个载体,我们难道不为之激动吗?如果大学里没有呐喊,没有人开始,还等待田野里出现呐喊吗?                                  2-2制高点:建立核心竞争力 你这个社团给别的清晰印象是什么?你的社团有哪些亮点?这些亮点就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常常强调的。社团的建立,就是要通过自我修炼,建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良性的成才文化氛围的形成。我们每个大学生也在想在全国众多一流人才中,如何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注意事项

    本文(社团组织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