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纲要解读ppt课件.ppt
纲要 教材 与 教学,主要内容,纲要解读,教材解析,教学思考,一、纲要解读,2003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在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统一的课程,它是在国家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下,由省教育部门和各地方、各学校共同开发和组织实施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课程。,近二十年的劳技教育实践,近十年的中德合作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性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技术素养,我国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顺序上的重新调整,认为“从理解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4个内容上理解技术素养更加条理清晰。”其中理解技术既包含对技术本身所固有内容的理解,也包含对技术与文化、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的理解;选择技术体现个体对技术的价值判断,反映个体在技术方面的思维方法;使用技术强调在技术方面的操作能力,反映个体的操作方法、操作水平,更多地涉及到技术的行为层面;使用技术强调在技术方面的操作能力,反映个体的操作方法、操作水平,更多地涉及到技术的行为层面。,技术素养指个体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中提出“技术素养指的是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技术是一种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 ),一份报告给我们的启示,“技术素养”的召唤:评介一份报告(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强国,但是美国科学界、工程界、教育界一直保持着危机意识,最近几十年更是反复强调如何进行初等教育改革,从培养后备人才角度考虑强化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农业文明过后,全球发展越来越进入高度技术化的时代,人们(个人、团体、社会)被技术包围着,每位公民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面对和妥善应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技术问题,“理解现代技术”变得十分必要。在这两个背景下,经过十多年的准备,最后由美国科学院系统牵头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技术素养委员会”,又用了两年多研究、讨论,最后拿出了一份170页的权威报告“Technically Speaking: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2002),直译就是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全体美国人需要更多地了解技术。,“技术素养”的三维描述,知识(knowledge),思考与行为方式(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ng),能力(capabilities),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理解基本的工程概念和术语;熟悉工程设计过程的本性和局限;知道技术塑造人类历史的方式以及人类塑造技术的方式;明白所有技术都包含着风险;能够在技术支出与技术收益之间权衡;理解技术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针对技术的益处和风险向自己和他人提出恰当的询问;关于新的诸技术查寻相关信息;适当参与有关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决策。,有一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辨识和处理居家和工作中遇到的简单的机械故障和技术麻烦;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概率、比例尺、估计)就技术的风险和收益作出知性判断。,对于汽车气囊,一个拥有技术素养的人应当知道,“气囊的使用比只系安全带可适度增加安全性”,知道“关闭气囊开关与使用气囊系统同样有风险”,理解越先进的气囊系统成本越高,并且知道随着气囊技术的改进和复杂化,机电故障或其他故障发生的概率也可能增加。(p.29)气囊的效果如何,不能只听汽车厂家的宣传。报告特别指出,美国政府当年曾大大高估了气囊的作用,从1986年到2001年4月,气囊在美国只使不到7000人免于死亡,而同期有246人竟然是被气囊杀死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安全带每年可使约11000人免于死亡。(p.29)早先的气囊设计明显没有考虑女性的身体特点,因气囊致死的驾车人中有四分之三是女性。气囊无疑是有作用的,但其作用的发挥依据许多因素,如驾车习惯、身高与体重等。,例如:,报告摘录,创造一种新技术,仅仅运用科学知识是不够的。 许多人认为技术的发展只能归功于科学,人们的这种观念混乱值得注意。因为它表明许多人不理解科学、工程与技术在塑造现代化生活上的综合角色。 在一项技术开发出来之前,对技术的可能利弊进行深入考察是极其必要的。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完全明智、谨慎地应用某种技术,有时也可能产生不想要的后果,这种非意欲的后果可能在数十年后或更长的时间后才显露出来。因此,我们可能决定,并非每种可能的技术进步都值得追求,比如人类克隆。,技术是发展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美国计划,自从有人类存在,就有技术,实际上制造工具技术一直被作为人类文化起点的主要证据 技术对世界不断增长的计划负有主要责任 青年人需要熟悉技术及其活力,了解其无所不在和技术与它们将要生活和劳动世界的联系 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要让人们有机会去体验技术,同时又要抽象地学习它,把技术与伦理联系起来。,值得我们共同反思的一段话:,美国的一个物理系大一的学生在他的一个Project 中就成功地设计了一颗袖珍原子弹,而我们一个“中国名校”的研究生竟拿着万用表问他的美国导师“为什么这个漆包线不通电?”你们知道不知道在中国学的东西大都是脱离现实,以至一个美国导师对他的中国学生说:当你把在中国学的东西都忘光了,你就可以毕业了。 (原载:北大在线三角地论坛 发布日期:二三年三月八日),技术社会中 人的角色,技术活动的参与者,技术成果的消费者,技术活动的决策者,技术教育提供给学生获得技术素养的机会,技术素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础教育基本目标:使学生有能力适应当今及将来的生活,语言训练学会交流,自然科学领域的教育学会理解自然环境,社会科学领域的教育学会理解社会环境,艺术教育学会创造,劳动、技术领域的教育学会行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劳动技术素养必须从小抓起,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电车车轨的宽度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铁路铁轨的宽度?,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的宽度,?的宽度,路径依赖:,课程的主要特征,动手与动脑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可感的操作对象,多学科的视野,贴近现实生活,开放的学习领域,课程理念,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人人必须拥有的经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该在综合的视野中进行,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加强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实施中的校内沟通和在基地、政策上的外部衔接,课程目标,劳动素养,技术素养,课程内容,家政,职业准备,劳动,技术,36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79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内容的选择,基础性: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完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和方向性。拓展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马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部分地区、学科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参考内容。,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是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3.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完整学习包括知识、方法、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4.劳动与技术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5.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本中的理论、项目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6.劳动与技术课应把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文化领悟紧密结合起来。7.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8.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劳动保护。,课程实施,(二)学习评价建议1.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2.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含技术设计);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3.劳动与技术学习评价,应以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为主。4.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再一次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5.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等形式。6.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7.实行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8.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档案建设是评价的重要工作。,课程实施,(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建议1.教材;2.配备专、兼职教师:小学18个班级以上要至少配备专职教师1人,32个班级以上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辅助人员。3.专用教室及场地;4.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5.社会。,项目课程指引(36年级),家政是一门旨在使学生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能力的启蒙教育课程。通过家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手缝、家用电器、烹饪、洗涤和种植等最基本的生活技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习得相应的生活技能,为创造美好生活打下基础。技术初步是引导学生步入技术世界、初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和工具、习得一些操作技能的技术启蒙课程。,二、教材解析,教材理念,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由劳动为基点的课程设计转向劳动与技术并重的课程设计。注重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由劳动为基点的课程设计转向劳动与技术并重的课程设计。注重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弘扬江苏教材原有的特色,渗透时代要求。,三,教材内容安排,修订前后内容上的变化,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和理论,莱顿在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作为知识的技术中,明确将技术知识看作一种知识形态,“一种离散的、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知识形式”。莱顿主张:“技术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或制造东西的知识,反之,基础科学具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文森特支持莱顿的观点,并援引赖尔关于“知道如何”(knowing how:技术)和“知道那”(knowing that科学)的区分。,索尔蒂斯曾说,“我们如何思考知识,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教育”(索尔蒂斯,1993:62)。,技术知识的组成,技术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技术本身所内含的知识,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加工、产品设计、制作工艺、作业程序、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二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包括技术是什么、技术如何生成、如何改进、如何管理、如何决策以及如何学习技术等。这两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方面是内在的,一方面是外在的;一方面是具体的,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技术知识的特性,1.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共存。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兼备。3.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互补。4.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同在。,顾建军. 技术知识的特性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长春:教育与职业,2004,(29):16-18,隐性知识,1958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技术知识既包括可以用规范化的语言进行描述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术程序等显性知识,又包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术经验、技术直觉、技术灵感等隐性知识,技术知识的传播特点,技术知识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个体-个体”、“个体-群体”、“群体-群体”、“群体-个体”四个渠道,所传播的技术知识又可以分为“隐性-隐性”、“隐性-显性”、 “显性-显性”、 “显性-隐性”四个类别,由此构成44矩阵的传播方式,每种传播又对应着具体的过程和方法,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传播者,接受者,技术知识,环境,教材主线,在课程的活动设计上,由追求技术项目的逻辑性、完整性转向循序渐进基础上的项目典型性、代表性。强调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设计和学生学习经历,提倡用作品制作或项目完成来引导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教师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思想情感意志专业素质实践水平组织能力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学生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思想情感意志专业基础实践水平合作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决定项目,制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评价,项目教学,项目选择,根据课程目标,广泛寻找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现实生活有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课程资源,选择其中易于操作、利于实践、益于发展的典型技术活动,将其加工和改造成适合于劳动技术课程中开展的技术学习项目,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验基础、学习规律、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顺序进行排列,构成学生劳动与技术各方面态度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序列。,各册具体项目一览表,注重项目的系统性,以家政和技术初步为两条主线,各年级以从简单到复杂为序进行内容编排,同一年级中的各项目在材料、工具、工艺、规程等方面各有侧重并有一定的梯度。每个项目都包含产生需求、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和完善提高等环节,并对应为教材各单元中项目认同、探究学习、实践体验、评评议议、拓展活动的编写顺序。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使原本独立存在的各个项目之间彼此有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使教材从比较关注材料、工具、设备、工艺、规程等技术要素本身的内在逻辑到更多关注人们的技术活动需求和在技术活动过程中,每个人在学习和运用各技术要素时所具备的和可以得到增长的经验、策略和智慧,突出了学生技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的家政与技术活动过程,材料、工具、设备、工艺、规程 有所不同,项目选择,注重项目的典型性和可选择性,对于同类项目,只精选一个典型项目,其他相关项目作为选择性、提高性的要求,详略得当。如四上的缝沙包项目与相关的靠垫、枕头、手提包、信插、杂物袋等手缝项目,仅对缝沙包的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悉心引导,对其它项目则用一个图片和一句话简单带过,但学生也可以按照缝沙包的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学习和完成相关项目,或学生在学完缝沙包后,举一反三,自己相关项目。,案例:典型项目与相关项目,注重项目的实用性。,选择项目时关注劳动成果的价值,赋予劳动成果于“个性需求”、 “研究”色彩、“创新”元素等特征。比如:将四年级上册的缝手套换成缝鞋套(供学生上机房使用或者义卖),将五年级的木制工具箱改成木制笔筒、礼品盒、铅笔盒等,在五年级增设了能解决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防风衣架、可伸缩衣架等,提供钟芯,自己设计钟面和钟体,注重项目的地方性,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如在五年级的编织中设计了编制江苏民俗中立夏时节挂咸鸭蛋的网兜项目;注重兼顾城市与农村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如在六年级的种植中不仅有城乡学生皆宜学习的“家庭种植DIY”及土培吊兰和水培豆芽项目,而且还有更适合城市学生的“做花圃管理员”项目和更适合农村学生的“种瓜种豆乐趣多”项目;许多项目都不硬性规定所使用的材料,而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家庭种植DIY,种瓜种豆乐趣多,做花圃管理员,注重项目的综合性,具有的多学科视野,不仅强化了劳动与技术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联系,而且在项目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如中国结带来的民族自豪感、长征火箭项目带来的民族自信心、家政项目中的人文关怀和健康、审美意识等、技术项目中的环保、安全、质量意识等。项目间的关联度和包容性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比如:六年级的兔子灯项目的基础是五年级的丝网花项目和六年级的电池盒项目,又如将原来六年级下册的一些小项目(比如小楼房、可爱的蜻蜓、溜冰鞋、会爬的小瓢虫、水车、独轮车等)修改成了一个大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创作,每四个学生为一组,在小学四年中已掌握的劳动与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空间,设计并制作一个“我的校园”沙盘。,注重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加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在材料方面,除纸、木、金属、塑料传统手工材料外,五年级增加了机械的钟芯,六年级增加了发光二极管、扬声器、芯片等材料;在技术能力方面,五年级强化了“会设计”的要求,六年级明确了“能创新”的要求。在技术思维方面,四年级着重于体验技术制作的全过程,五年级着重于设计与制作,六年级着重于设计、制作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四年级的“制作相框”项目,先让学生看展示的相框,然后去分析相框的组成,再学习怎样设计,然后试试做做,并对相框的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五年级的挂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钟面的外观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进行制作;六年级的沙盘项目中,学生不仅要完成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而且会在教材的引导下,进行材料、工艺、样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尝试。,案例:设计与制作,自制刮鳞器,从笔筒到笔盒,案例:创新思维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借鉴电风扇的创新思路,提出对常见的一种家电的创新设想,技术活动线索,激发从事技术活动的兴趣,制定技术活动方案,制作技术作品,对技术过程及作品进行评价,技术活动:从产生需求到满足需求,满足需求的途径,产生需求,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自己需要的物品学做技术产品的制造者,确定需求设计方案实践创造展示评价,选择、购买或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学做技术产品的消费者,确定需求搜集信息合理使用展示评价,泥工,原有结构,现在结构,我的陶艺作品(做什么)功能、形状、尺寸的确定,认识泥制品,材料、工具、制作过程的选择(怎样做),亲手制作(做中学),总结评价(做得好不好),认识泥工材料,泥工工具及其材料,泥制品的制作过程,我国出色的泥彩塑和陶制品,泥塑操作的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我的小小陶吧,拓展(还可以做什么、怎样做),评价反馈,完善提高,组织实施,设计方案,产生需求,各项目的内部结构及教材的单元结构顺序,项目认同,探究学习,实践体验,评评议议,拓展活动,主要栏目,教材特色,关注技术活动所包含的从产生需求到满足需求的全过程,关注学生技术思维、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教材,学材,术,人,适宜的技术活动,不变的是实现技术活动的步骤产生需求、进行设计、形成方案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变动的是技术活动过程的要素对象、材料、工具方法、组织、流程,技术素养,未来的技术素养-具体的技术活动,现实的技术素养-具体的技术活动,强化,应对,教材基本特点,以活动为基本线索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是教材,更是学材以技术素养为核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综合的学习视野综合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内容的开放活动的开放,三、教学思考,把握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本特性,与科学课的区别,与艺术课的区别,与活动课的区别,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区别,与科学课的区别,与艺术课的区别,与活动课的区别,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区别,窗户向内拉开擦玻璃时很方便后者相当于在窗户上端开了个大缝,既透气又不会漏雨。,示例:德国的窗户有两种打开方式,一种是常规的横向内拉全开,一种是纵向小角度内倾,内隐的技术素养,外显的技术水平,技术行为完成技术任务 解决技术问题,技术素养 技术思维 技术知识 技术方法 技术态度 综合素质,关注技术素养的结构性特征,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注重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知识系统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的完整统一。,愿劳动与技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愿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师幸福成长,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