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合肥工业大学MBA教学案例汇编.docx

    • 资源ID:1755139       资源大小:1.95MB        全文页数:47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合肥工业大学MBA教学案例汇编.docx

    合肥工业大学MBA教学案例汇编合肥工业大学MBA管理中心目 录管理经济学案例1案例1 前苏联和东欧为老问题寻求新答案2案例2 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3案例3 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4案例4 食品的国际价格和食品的收入弹性5案例5 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6案例6 博物馆门票的定价7案例7 汽油定量配给8案例8 有用的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9案例9 2005年的网上购物10案例10 如何给最畅销小说定价11案例11 彩电峰会合谋的垄断12案例12 微软垄断案13案例13 棒球队员市场的买方垄断势力15案例14 季节性周期和季节性调整16案例15 额外福利17案例16 世界电脑硬件之王英特尔公司18案例17 “技术进一步,价格让一步”22案例18 “标王”陨落24案例19 “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理性思路25案例20 培育核心能力27生产运作管理案例28案例1 神龙汽车公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29案例2 霍尔尼公司的利润34案例3 霍尔尼在中国37案例4 邦图化学品公司在印度设厂43案例5 最好的零部件是无零部件46案例6 坎口复印店48案例7 EMC公司运用技术来加强客户服务能力51案例8 克莉丝汀曲奇公司(A)53案例9 以质量创新改进惠而浦公司的供应链55案例10 Michelin集团公司60案例11 英国石油公司(BP)62案例12 钢铁王公司63案例13 打印机和史密斯·考罗那65案例14 四种产品66案例15 Guillaume公司68公司理财案例75案例1 我国西部大开发利用外资项目76案例2 我国甘肃省的农业投资项目77案例3 我国供销社企业资本结构78案例4 企业财务效绩评价项目79案例5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80案例6 企业财务监管项目81案例7 日本地区开发的筹资项目82案例8 天力公司的财务分析83案例9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债券的基本要项84案例10 秦池酒厂由盛到衰85案例11 筹资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86市场营销学案例89案例1 A tune-up for Chinas auto industry90案例2 行业景气高扬 公司分化渐进1022004年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102案例3 营销计划111战略管理案例155案例1 核心竞争力下的赢利模式之争:联想与戴尔谁是赢家?156案例2 卡西欧的战略与竞争策略158案例3 天利公司的选择159案例4 IBM的发展161案例5 创新成为IBM发展战略核心164案例6 服务战略:让IBM重获天堂165案例7 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双方的真正意图何在?177案例8 谢经理的烦恼179案例9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变化导致投资失败案例180对一个优良客户的投资是如何演化为不良资产的?180案例10 宝洁为什么如此强大?182案例11 从竞争战略角度解析格兰仕与沃尔玛的差距184案例12 从行业战略角度对比娃哈哈与可口可乐的差距189案例13 从战略角度剖析海尔与的差距195案例14 对比中外知名企业的经营理念200案例15 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有什么不同?202案例16 究竟错在哪里?207案例17 没有理想的企业长不成巨人208从长城与联想的差距 看中国企业的战略迷失208案例18 索尼为什么落后于三星?211案例19 中成奇迹213案例20 中国公司为什么迷恋价格战?214案例21 沃尔玛如何成为世界零售业第一217案例22 西南航空公司220组织行为学案例224案例1 扁鹊与蔡桓公225案例2 古局长的遭遇226案例3 赛博有限公司229案例4 阿维安卡52航班的悲剧231案例5 波音公司日前发生了一场高层地震234案例6 柳传志:我怎样当总裁235案例7 使工作得到有效监督240案例8 赛仕软件工程有限公司241案例9 微软公司的一次团队建设训练242会计学案例246案例1 如何使用会计信息247案例2 会计信息的产生248案例3 企业资金的重要性249案例4 资本资产结构讨论题250案例5 利润分配251案例6 成本的重要性252案例7 企业如何利用掉期253管理信息系统案例254案例1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校园网方案255案例2 FGE公司能否引进SAP的ERP?268案例3 河南省人民医院HIS投标书270案例4 网络设计案例298案例5 信息系统建设计划301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310案例1 北方化工厂月生产计划安排311案例2 石华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配置问题313案例3 北方印染公司应如何合理使用技术培训费315案例4 光明制造厂经营报告书317案例5 调和问题319案例6 生产工艺优化问题321案例7 多周期动态生产计划问题322案例8 投资证券组合的选择323案例9 北方化工厂月生产计划安排328案例10 北方印染公司应如何合理使用技术培训费329案例11 石华建设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配置问题330案例12 北方食品公司投资方案规划331人力资源管理案例332案例1 美国达纳公司的人力资源理念333案例2 凯希和她的美国餐馆334案例3 W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问题335案例4 A银行的薪酬福利制度336案例5 X集团公司的家族化管理问题337案例6 X银行的绩效管理问题338案例7 B公司的薪酬管理问题339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案例340案例1 辽河油田(000817)投资价值分析报告341案例2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展望346案例3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研究372案例4 证券公司失败研究413案例5 银行业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458管理经济学案例案例1 前苏联和东欧为老问题寻求新答案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在前苏联的统治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对于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计划经济曾给予怎么样的回答呢?第一个问题,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国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答案是由政府的计划制定者确定生产目标,企业和工人全力加以实现。第二个问题,怎么样安排产品的生产过程?答案是既然政府的计划制定者能够决定各企业的资源分配情况,他们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第三个问题,谁是产品的消费对象?由于政府直接决定各个职位的薪金数额,也就确定了国民的消费水平。从原理上讲,个人可以在国营商店里按照国家公布的价格购买各种物品;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完全不同,许多商品难以在国营商店买到,只有那些居要职的显赫之辈才有机会通过某种渠道找到替代品,普通公民不得不承受商品短缺之苦。国家也直接控制着包括住房在内的大多数消费品,决定哪些人可以享用之。第四个问题,由谁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指定经济决策?答案很简单,决策者是政府的计划制定者,他们按照自己对国民经济目标的看法进行决策。上述的整个计划经济看上去曾经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正如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所说:“经济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前苏联内外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即改革势在必行。前苏联的经济制确实存在许多缺陷,这里仅举两例。一是前苏联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质量普遍低劣,寿命不足几星期,而过高的产量带来大量无人问津的鞋子在库房里老化变质。二是前苏联规定,农民可以拥有一小块自留地。尽管政府严格限制农民在自留地上的耕作时间,以免耽误公社的生产计划,但公用地生产率过于低下,造成高达92%的农产品只能由占全国耕地3%的自留地来承担的不正常情况。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和公开化的主张引起了极其迅猛而彻底的变化。在19891990年间,东欧国家的共产党领导几乎全部被推翻,前苏联自身也在1991年底宣告解体,分裂为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进行了选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以此决定政府组成的人选。同改革整个经济相比,组织选举无疑相对容易一些。人民对自由的渴望通常都会掩盖经济上的考虑。不过,在90年代初,这些国家似乎也开始迈开经济改革的步伐。工人们需要增加激励,哪怕加剧工资分配上的不平等,否则难以努力工作。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按照市场所需组织生产,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激励,哪怕因此可能带来失业或破产。很明显,政府计划的作用将逐步减少。19891990年,许多东欧国家开始实施有关增加激励的计划,俄罗斯则在叶利钦的领导下在1992年开始起步。但是,要将长达70年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改变为市场主导的经济模式,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情况在有所好转之前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经济改革的真正成效也许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摸索,才能显示出来。案例2 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公共政策制定者常常想减少人们吸烟的数量。政策可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减少吸烟的一种方法是使香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公益广告、香烟盒上有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在电视上做香烟广告,都是旨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时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政策。如果成功了,这些政策就使香烟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此外,政策制定者可以试着提高香烟的价格。例如,如果政府对香烟制造商征税,烟草公司就会以高价格的形式把这种税的大部分转嫁给消费者。较高的价格鼓励吸烟者减少他们吸烟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吸烟量的减少就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到价格更高而数量更少的点上。吸烟量对价格变动会有多大的反应呢?经济学家试图通过研究香烟税变动时出现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发现,香烟价格上升10%会引起需求量减少4%。还发现青少年对香烟价格特别敏感:香烟价格上升10%使青少年的吸烟量减少12%。案例3 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当年的玉米产量比原来雨季下降35%,黄豆产量下降超过2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有必要对其后果作出预测,以便供政府参考,制定有关应变措施。而他们的预测依据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手段和理论,而是有关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做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具体而言就是当年夏末时节玉米价格已经迅速上升80%,黄豆价格也上升了接近70%,而小麦价格则上升50%。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基础,经济学家同时运用供求关系模型预测这场旱灾对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的影响。例如,谷物是牲畜的主要食粮,随着谷物价格的上升,养殖牛羊等各种牲畜的利润便相应下降,农民的积极性难免受到负面影响。因为牲畜每天都需要喂养,多留一天无疑意味着耗费更多的谷物,成本也相应提高,于是农场里出现了农民纷纷提前宰杀牲畜出售的现象。结果在1988年,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肉类供应量稍稍上升,虽然只是短期现象,却引起了肉类价格的轻微下降。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谷物作为养鸡场的主要饲料来源,其价格大幅度上升必然导致鸡的数量下降,鸡肉和鸡蛋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因此略上升。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相关替代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需求上升。结果证明这样的分析相当准确,仅在当年7月间,不受中西部旱灾影响的其他农产品(包括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已经上升5%,而且继续看涨。案例4 食品的国际价格和食品的收入弹性对于生活在相对贫困的国家的许多人来说,赚取足够食品维持生计是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富裕国家,维持生计绝对不是什么问题。下面的表运用弹性的估计描绘了这样一种区别。左面一栏按照从最贫困到最富裕的顺序列出了一些经过选择的国家,第二栏是其他国家的人均收入占美国人均收入的百分比,第三栏是该国用于食品方面的收入弹性,第四栏列出了食品的价格弹性。请注意,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从而引出一个直观解释:贫困人口的收入如果提高,他们会比富裕国家的人民更加愿意将增加的那部分收入的较大部分用于购买食品。以印度为例,如果人均收入增加10%,食品需求就会增加7.6%。我们从第四栏可以看到,在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富裕国家,如果人均收入增加10%,食品的需求只会增加1%。在比较富裕的国家,人们在食品方面的花费多半用于享受奢侈品,例如上餐厅吃饭,享用龙虾和牛排。你可能因此觉得价格弹性在富裕国家比在贫困国家要大一些。但是,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在贫困国家,人们已经将收入的较大部分用于购买食品,如果食品的价格上升,他们可能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减少食品消耗量。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富裕国家。在贫困国家,由于食品支出占据了收入的较大部分,食品价格上升对收入效应的影响也比较大。国家人均收入与美国相比食品的收入弹性食品的价格弹性印度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菲律宾韩国波兰巴西以色列西班牙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5.26.77.214.416.820.434.636.845.655.961.669.771.781.185.099.2100.00.760.740.720.680.670.640.550.540.490.430.390.340.330.270.250.150.14-0.32-0.33-0.34-0.35-0.35-0.35-0.33-0.33-0.31-0.36-0.35-0.30-0.22-0.19-0.17-0.10-0.10.案例5 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如果市场对某几种产品的需求相互影响,纠缠不清,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导致一种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举例而言,在70年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回顾70年代,美国市场的汽油价格两次上升,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经过这两件事件,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0.27美元急剧猛增到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作为“轮子上的国家”,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当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国人面临一个严峻的节省汽油的问题。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人们只好继续奔波于两地之间。美国司机找到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当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旧车、购置新车的时候,选择较小型的汽车,这样每加仑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离。分析家们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分类确定其销售额。就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勉强算是保持了原有水平。对于任何产品的需求曲线均假设其互补品的价格保持恒定。以汽车为例,它的互补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价格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大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造成这种变化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需要驾驶汽车行驶15000英里,每加仑汽油可供一辆大型汽车行驶15英里,如果是一辆小型汽车就可以行驶30英里。这就是说如果你坚持选择大型汽车,每年你必须购买1000加仑汽油,如果你可以满足于小型汽车,那么你只需购买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仑就足够了。当汽油价格处于1981年的最高点,即每加仑1.40美元的时候,选择小型汽油意味着每年你可以节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经是大型汽车的拥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数字面前,难道你就不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小型汽车的好处吗?案例6 博物馆门票的定价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呢?你是要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回答取决于需求弹性。如果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提高门票价格会增加总收益。但是,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就会使参观者减少的如此之多,以至于总收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降价,参观者人数会增加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总收益会增加。为了估算需求的价格弹性,你需要请教你的统计学家。他们会用历史资料来研究门票价格变化时,参观博物馆人数的逐年变动情况。或者他们也可以用国内各种博物馆参观人数的资料来说明门票价格如何影响参观人数。在研究这两种资料时,经济学家还需要考虑到影响参观人数的其他因素天气、人口、藏品多少等等以便把价格因素独立出来。最后,这种资料分析会提供一个需求价格弹性的估算,你可以用这种估算来决定你的财务问题做出什么反应。案例7 汽油定量配给政府在1974年、1979年对汽油实施价格管制,许多汽油站不得不降低其售价(世界石油价格是上升的,但管制压低了国内价格)。结果,开车的人想购买的汽油数量大于按管制价格出售的数量,汽油配给供应了。在有些人看来,非价格定价配给是替代市场的一个公平的手段,定量配给的一种形式是每个人都拥有购买某种配给商品的同等机会,而在市场体制下那些有较高收入的人可以比较低收入的人出更高的价钱来获得供给量不足的商品。在本例中,汽油是通过加油站的长长的排队定量配给的,那些愿意花时间等候的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汽油,定量配给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得购买某种商品的渠道,不然的话,他们是买不起这种商品的。但是,定量配给限制了汽油的购买数量,这就伤害了另一部分人,他们想要的购买量大于定量。我们可以从下图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这幅图适用于一名年收入20000美元的妇女。横轴表示的是她的汽油年消费量,纵轴表示的是她在购买汽油后的剩余收入。假设受管制的汽油价格是每加仑美元;因为她的收入是20000美元,她被限制于预算线AB上的点,该线的斜率为-1。在每加仑美元的情况下,该妇女或许希望每年购买5000加仑的汽油,在其他商品上花15000美元,以C表示。在这一点上,她已经将其效用最大化了(位于可能存在的最到的无差异曲线U2上),而其预算线约束既定在20000美元。由于实施定量配给,该妇女只能购买2000加仑的汽油。结果,她现在面对着预算线ADE。预算线不再是一条直线,因为不可能购买超过2000加仑的汽油。本图表明,她选择在D点消费,她获得的效用数量U1就要低于不实施定量配给时的U2,因为她消费的汽油少于她原本会偏好的数量,而她消费的其他商品多于他原来会偏好的数量。案例8 有用的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意义重大。以农业为例,当我们增加劳动后产出会大大增加田地更加精细耕作,更整齐的灌溉沟渠,装束更鲜艳的稻草人。但是,增加的劳动带来的产出却越来越少。一天中的第三次除草和第四次给机器上油只能增加很少的产出。最后,当大量劳动力涌向农场,产出几乎不会再增加。过多的耕作者会毁坏其农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解释为什么亚洲许多国家如此贫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拥挤的中国和印度,生活水平之所以低,是因为在每一英亩的土地上有如此众多的劳工,而不是因为农民在经济激励面前无动于衷。我们也可以使用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你也许会发现一天中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小时的收效最大你学习新的定律和数据,增长新的见识和体会。第二个小时中你可能会稍微有些失神,学到的东西减少了。而在第三个小时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报复的形式出现,使你在第二天根本想不起第三个小时中所学的任何东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否在表明考试前的学习时间应该分散而不是挤在一起?案例9 2005年的网上购物设想一下2005年的购物。一个繁忙的行政主管坐在起居室的电视荧屏前,握着鼠标,找到百货清单。她删除了上周购买的蟹味塘养鲽鱼片(它们实在是没味);她敲入一种包含放射性钴酶的新皂粉(她在屏幕上表明自己有优惠券);并加上注释表明想要未熟透的香蕉。再敲几个键将定单发送到地区家庭百货总店(联合速递,凯洛格和克罗夫特的合作企业,由一个破产超市发展而来)。所订货物将在一小时之内送抵她家中她又敲出另一屏幕清单,找到1打真空吸尘器目录,她查看了一个有激光制导的、靠一般动力推动的样品,当发现其价格格比她镇上惟一留存的一家百货商店的价格低30%时,她就订购了它。换另一屏幕清单,她为自己定购了1条牛仔裤,并为她的男朋友订购了6双短袜。她买完了东西,拿一张报纸在沙发上阅读起来。这大概就是多媒体迷所想象的未来的购物。他们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美国通过互联网络的家庭购物的销售额每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这是现在21000亿美元年销售额的约15%。在营业利润偏小的情况下,这足以使传统方式的零售商倒闭。互联网络购物要想在21世纪占有市场,它就必须以较普通商店便宜的价格来销售商品。这部分地依赖于互联网络技术的费用。对类似百货这样的大宗、低值品来说,互联网络的胜利还取决于向家庭运送货物的成本。这两个障碍都不是不能逾越的。向家庭运送货物的成本将远远低于百货店为装修华丽的店铺和支付售货员的工资所花费的成本。资料来源:摘自未来的购物,经济学家1994年8月20日。案例10 如何给最畅销小说定价一本书既出版精装本也出版平装本使得出版商可以进行价格歧视。像对大多数商品一样,消费者对书的支付意愿差异也相当大。例如,有些消费者想要一出版就买到一本最新的畅销书,即使价格要25美元。可是,其他消费者会等一年,直到可以以6美元买到一本平装本。但出版公司怎样能确定25美元是新的精装本书的适当价格而6美元是平装本的适当价格呢?在它推出平装本之前应该等待多久呢?分析:关键是要将消费者分成两个群体,从而那些愿意付高价的会付高价来买,而只有那些不愿意付高价的人等待购买平装本。这就意味着推出平装本必须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消费者知道几个月之内就能买到平装本,他们就很少会有购买精装本的冲动。另一方面,出版商在推出平装本之前又不能等得太久,要不然人们对这本书的兴趣就会减少,而市场就会萎缩。结果是出版商典型的是在推出平装本之前等上12-18个月。价格又怎样呢?这种 定价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少数几个作者的书总是畅销之外,出版商没有多少可以用来估计将要出版的一本书的需求的数据,除了过去相类似书的销售情况。而且通常只有各类书籍的总数据可以得到。因此,如大多数小说,就都是以差不多的价格推出的。无论如何,有一点还是清楚的,那就是愿意等待平装本的消费者具有远高于藏书家的需求弹性,因此,平装本比精装本便宜那么多也就没什么值得奇怪了。案例11 彩电峰会合谋的垄断这个等式往外一列,不少人又得跳,暴跳如雷,因为他们的脾气如此。这号人物的禀性很有点像巴尔扎克笔下的某类人物“因为在家里霸道惯了,所以脸上总带着股肃杀之气”,向来盛气凌人,一副君临天下的尊容。限价是有的,这是国家的事。国家为了平衡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全局,对某些重要物资和物产,比如粮食、棉花、燃油、钢铁等予以限价,其出发点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叫国家价格政策,只能是一种国家行为。商品的价码卡上,最多也就是物价部门的一个核准登记,表示着认可,准许以此价发售,未闻有什么限价的宣布,也不见有哪柄尚方宝剑在挥舞。碰破了天,可能会有个“指导价”在那儿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九家彩电企业的首领,就在深圳,自说自话地一聚,自称自道地叫这是“高峰会”,数一数二数老三,撑死了不过是九家企业的法人代表,高峰?高到哪儿去。海拔读数多少?而且就敢宣布了对彩电的限价。这算什么限法。什么作派?九家企业就想来主了全中国彩电业的事儿,眼里还有没有其它同行厂家,“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当年有人敢这么骂武则天,今天就很值得借花献佛,来回敬这九位“大款”。您有权集会,这咱不能说什么,宪法上规定了的权利,合法,从五星级到没星级的各大酒店天天不闲着,你方唱罢我登台,推介会、研讨会、联谊会、新闻发布会让人应接不暇,显示着一种繁荣的经济和经济的繁荣景象。但,您有权开会,却无权决定一种商品的限价,无权践踏价格法,无权宣布“朕即国家”,同行们要服从几家的统管,要在您划的圈里“统购统销”,这就是违法,最轻也得算个欺行霸市。这不是垄断行为算什么?您来给这种行为命名试试看。有不服从者,您又敢怎么样?剪除异类?组织多国部队?轰炸人家?进行封锁?经济制裁?扣押人质?驱逐出境?“随行就市,按质论价”这恐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一,连街头的摊贩都深谙此道,你做不下去,可以退出、减产、停产、转产、倒闭,有出息的也可以推出新产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二,明明是在场上练拳呢,你拔出支盒子炮来,人家再动你就要“一枪毙了你”,不光对手不服,观众不服,裁判也不干呀。法制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三,即使彩电真进入了低价恶性竞争,这事儿也得由国家相关部门来处理,你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这算什么比赛?由不得你来鸣鞭、吹哨。你威胁了同行,置法制于不顾,何去何从,自己琢磨。一个价格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神经末梢和关注的热点。竞争,使商品的所有经营商和供应商被迫地、不由自主地向社会平均生产价格靠拢,而买方市场则规整着市场的流量和价格水平,这是一个产业高速发展的表现,也是这一产业即将提升的前奏,它裹挟了所有的卖方,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大潮。既然是规律,那就心平气和的来对待。而且,彩电业为价格的事儿,都急赤白脸的闹过几轮儿了,狼上狗不上的,也没成个气候,还不长记性。微软够牛的吧,这九家“大款”加到一块儿,也没法跟人家比吧。微软照样得吃官司,遭“肢解”之刑,罪名就是一个垄断。我真替九家“大款”捏一把汗,限价虽不能立马三刀给定了垄断,但已是一脚里一脚外的玄乎上了,千万别在“鱼霸”、“路霸”、“油霸”之外再添个“彩电霸”什么的,闹出不自在来。案例12 微软垄断案微软公司被控违反反垄断法一案,本月26日进入上诉程序的法庭辩论阶段。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的名法官全体出席听审(平时是3名),并且在整整两天里花7小时进行辩论(平时是15到30分钟),这两点都是史无前例的。大部分法官不仅严厉地质疑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去年裁定的“事实认证”的可靠性,而且纷纷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该法官违反专业操守的愤怒。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由于地处美国首都,审理过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因此其影响力被广泛认为仅次于最高法院。法律专家指出,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拥有一批能力很强、经验丰富、思想独立的法官,审理微软垄断案这种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又颇有争议的重大案件是十分合适的。该法院1998年曾经推翻了杰克逊法官关于微软必须将其浏览器软件从其操作系统软件中分离出去的判决。从以下的一些辩论摘要可以看出,上诉法院对微软案件的看法与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的判决存在着重大的差距。人物 微软出庭律师:理查·尤罗斯基。司法部出庭律师:杰佛瑞·明尼尔。上诉法院7位法官依次为:上诉法院位法官:(后排左起)依次为:大卫·塔特尔,雷蒙·兰道夫,大卫·桑特尔,朱迪斯·罗杰;(前排左起)斯蒂芬·威廉斯,首席法官哈利·· 爱德华兹,道格拉斯·吉森伯格。质疑杰克逊法官的“事实认证” 在提到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法官所作的“事实认证”时,上诉法院首席法官爱德华兹脱口而出:“上诉法院很难对它作出改动,”他继续说:“但当我发现这些事实认证看上去象是结论性的东西,而且没有征引任何事实后,我就想,我的职责不是盲从。”后来,爱德华兹又重复说:“有些事实认证纯粹就是结论,我找不到它的根据。我不是身处同仇敌忾的阵营,既然地区法院把它列入事实认证,就得把它当圣经。实际上,它必须是事实。”上诉法官恨铁不成钢 微软的出庭律师尤罗斯基正要开腔辩护,桑特尔法官和塔特尔法官法官就向他开火了:微软怎么笨成这样,不对杰克逊法官的“事实认证”提出上诉呢?塔特尔法官耸耸肩说:“除非能证明事实认证存在明显的错误,否则它对我们是有约束力的,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办法推翻这部分诉讼。”杰克逊口没遮拦,激怒上诉法官上诉法院在第二天的辩论中安排了一小时来讨论杰克逊法官的道德操行。微软律师尤罗斯基列举了杰克逊在审判期间和审判以后在纽约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一些著名大学发表的言论。杰克逊曾指责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是“拿破仑第二”,并声称他裁决肢解微软是因为微软的认罪态度不好。他甚至还对负责审理此案的上诉法院口出狂言,指责上诉法院在此前的审理过程中“杜撰了大约90%的事实”,并称上诉法院的法官缺少基本的司法审理经验,只不过是“学术的点缀”。这无疑激怒了上诉法官们。爱德华兹说:“我们不是被委派来信口开河的。如果个个法官都象他那样,那么美国的司法制度将乱作一团。”桑特尔法官说:“一个法官有什么合法的理由要跑去找记者?法庭才是他履行司法工作的地方他那样做太不应该了!”爱德华兹法官接着说:“太离谱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记者,倾听他们的意见,还把自己的笔记和盘托出。”最后,桑特尔法官对政府的代表律师说:“我真不明白你何以能够一本正经地请求我们把这件案子发还给这个法官审理。”微软雄心勃勃,未必伤害消费者杰克逊法官断定微软“进攻性的市场策略”必然导致“对相关市场的伤害”,爱德华兹法官认为,杰克逊法官的这种看法恐怕是错误的。不是“捆绑”而是“整合”威廉斯法官说,无论如何,微软把浏览器加入操作系统的做法“并不是捆绑”。几位法官似乎都认同微软的立场,即“不安装浏览器的计算机”市场很小,甚至根本不存在,所以有必要把浏览器“整合”到操作系统之中。当政府的律师指责微软的浏览器不能从操作系统中卸掉时,法官说:“你是要收音机闹钟里没有钟。”计算机操作系统该不该标准化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否生来就需要标准化,因此垄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垄断软件不是微软的,那么就是别人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当司法部的律师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简直束手无策。“我们全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首席法官爱德华兹诘问司法部律师明尼尔,“这确实很像是一个垄断代替另一个垄断的过程。我们全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问同一个问题。我们不明白你怎能还有别的理解。而且,说真的,你的发言似乎也承认了这一可能性。这确实就是我们讨论的中心问题吗?一个垄断者代替另一个垄断者?我们只不过是在对付最新、最近的垄断状态吗?”“法官大人”,司法部律师明尼尔回答,“我再次回答您,我们不知道。”案例评述:本案例是著名的微软垄断案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7.5节,以及以前所学的关于垄断的知识。案例13 棒球队员市场的买方垄断势力在美国,棒球联合总会不受反托拉斯法的制约,这是不把反托拉斯法应用于劳动市场的最高法院决定和国会政策的结果。这一反托拉斯法豁免使棒球队所有者(在1975年前)能操纵一个垄断买主卡特尔。像其他所有卡特尔一样,这个卡特尔也依靠所有者之间的协议。它包括队员的年度挑选以及一个保留条款,该条款有效地使队员一生限制在一个球队,从而消除了大多数球队间对球员的竞争。在这一保留条款下,一旦一个球员被一个球队挑中,他就不能为另一个球队打球,除非权利转卖给那个球队。结果,棒球所有者在与他们队员淡判新合同时具有垄断势力球员不签协议的唯一选择就是放弃比赛,或者到美国之外去打球。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棒球队员的工资大大低于他们边际产出的市场价值(这一价值部分地由较好的安打或投手带来的注意力增加所决定),例如,在1969年,球员得到的工资大约是42 000美元,但是如果市场完全竞争的话,他们会得到300 000美元的工资。对球员来说幸运而对所有者来说不幸的是,1972年,在一位球员(圣·路易斯卡狄纳斯队的柯特·富莱德)诉讼之后发生了罢工,并有了一项仲裁的劳动管理协议。这一进程最终在1975年导致达成一项协议,它使棒球队员在为一个球队打满六年之后能够成为自由代理人。保留条款不再有效,一个高度买方垄断的劳动市场变得更有竞争性了。这一结果是劳动市场经济学的有趣试验。在19751980年之间,棒球队员市场调整到了一个新的后保留条款均衡。在1975年以前,队员合同上的支出占了所有球队大约25%的支出,到了1980年,这些支出增加到40%。而且,队员的平均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到1992年,棒球队员平均收入为1 014 942美元,与60年代后期买方垄断的工资相比,是令人不可置信的增长。(例如,在1969年,棒球队员的平均工资大约是42 000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后,这一工资在1992年大约是160 000美元。)这个例子建立在罗杰·诺尔(Roee,Noll)最近一份关于棒球队员工资结果的分析上,他好意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资料。案例14 季节性周期和季节性调整由于实际GDP和其他收入衡量指标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所以,经济学家关注研究这些变量在不同季节的波动。但是,当我们开始这些研究时,所出现的一个事实是:所有这些收入衡量指标都表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季节形式。美国许多年来经济中产出的增加在每年第四季度达到顶点,然后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度下降。这些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动是相当大的。从第四季度到第一季度,实际GDP平均下降8%左右。实际GDP遵循一种季节性周期并不奇怪。这些变动中有一些是由于我们生产能力的变动:例如,在寒冷的冬天,建筑房屋要比其它季节困难。此外,人们具有季节性嗜好:他们喜欢在冬天休假和圣诞节采购这样的活动。当经济学家研究实际GDP和其他经济变量的波动时,他们通常想消除由于可预期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那部分波动。你会发现,报纸上刊登的大部分经济统计数字都进行了季节性调整。准确的统计程序十分复杂,但本质上包括减去收入中可以根据季节变动而预期到的那部分收入变动。因此,当你观察到实际GDP或任何其它数字系列上升或下降时,你必须注意在解释时要超脱季节性周期。案例15 额外福利职工得到的货币收入常常只是他得到的全部报偿的一部分。例如,1993年,美国私人部门工人获得的平均工资(或薪水)为每小时 11.90美元。然而,他们得到的总收入为每小时 16.70美元,正好比前者高40%。差别在于“额外福利”(fringe benefits)。美国的雇主向每个雇员支付每小时1l.1美元的带薪假期(包括公休、带薪假日和病假)、每小时 0.42美元的特别奖励

    注意事项

    本文(合肥工业大学MBA教学案例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