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相关资料.docx
北疆明珠-新疆可可托海简介一、地理位置可可托海镇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西北部,距县城距离52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88°50,北纬47°20,可可托海镇为山地,海拨1200米左右,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冬寒夏凉,素有"中国寒极"之称。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51.5。极端最高气温37,年平均气温-1.9。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年均降水量250毫米,年平均风速1.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冻土深度2.2米,无霜期120天。东临吐尔洪乡,西接铁买克乡,行政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镇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由东向西流经全镇,将山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全镇总人口6000余人,由汉、哈、维、回等七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占38.24%,哈族占40.88%,维族占13.88%,回族5.58%,其他少数民族占1.42%。镇辖三个居委会,一个行政村塔勒特村,该村全为哈萨克族,有149户714人,耕地面积2280亩。行政区内有1个大型工矿企业-新疆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15个行政事业单位。二、历史沿革可可托海镇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此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三十年代初为游牧区,当时河两岸山青水秀,苍松、翠柳、白桦交错葱郁,为此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可可托海",语意为绿色的丛林。1935年在此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方撤离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遗留下许多俄式建筑,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属矿产品生产历史,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稀有金属矿山企业,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可可托海黑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特别是稀有金属、重金属闻名遐尔,可可托海镇辖区内稀有金属矿早在建国初期便响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天然博物馆的“三号矿脉”,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被中外专家称之为“地质圣坑”。60年代,从三号矿脉开出的矿石就占了我国还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三号矿脉”经几十年的开挖,现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草帽,深达200余米,由于诸多的原因,于1999年11月26日实施政策性的关闭,2006年,“三号矿脉”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现被命名为特级保护区。 三、人文景观和资源可可托海镇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有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冬寒夏凉,曾有“中国寒极”之称,是盛夏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周边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如1930年8级地震残留的断裂带、伊雷木湖、百米深水电站、野鸭湖、以神钟山为主体的东沟旅游风景区、以加那布尔为支撑点的西山旅游区,可供人们旅游观光。更有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矿史陈列室和地质陈列室可供人们深刻了解其可可托海的矿产资源和历史变迁。日前,神钟山旅游开发区的前期工程已接近尾声,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每天进入旅游者仍不下千人,是继哈纳斯之后又一处精品级风景区。可可托海镇交通便捷,物业通畅为富蕴县最为繁华的商业流通乡镇,其文化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自建镇以来,可可托海镇现存40余处俄式历史建筑,其建筑工艺精湛,独具一格,影响深远。可可托海镇山水资源非常丰富,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四面环山,特别是东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那里山环水绕、奇石怪岩,尤其是笔直耸立在额尔齐斯河畔的一座酷似一口大石钟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感慨万分,无比神往。西部有水草丰腴,辽阔无际的夏季牧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伊犁木湖离镇区约2公里处,可可托海电站就建在深136米的石山之下,这里还有1932年发生8级大地震因山体塌陷而留下的约300公里长的地震断裂带;经过这 些年的宣传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额河源、神钟山、“三号矿脉”、夏季牧场、地震断裂带为代表的景点;前几年在额尔齐斯河发现了一枚奇石,约1cm3大小,晶莹透明的结晶体,其结构与已知的晶体结构不一样,因此就以“额尔齐河石”命名,价值在1000万左右,这里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可托海景色不仅秀美可餐,它周围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为中国有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副总理为其题词:北疆明珠。可可托海还是宝石之乡,海兰、碧玺、水晶、紫鸦乌等宝玉石,白云母等非金属更是富集于此,镇内集体及个体珠宝加工销售店铺星罗棋布,各类产品晶莹剔透,甚是诱人,是旅游购物的绝佳之品。四、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2005年,可可托海被命名国家地质公园后,可可托海镇做为阿勒泰北部地区的旅游发展优势日益凸现出来,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了可可托海镇城镇总体规划(草案),不断加大了国家级重点小城镇建设的申报力度;调整、修订了市镇总体规划和俄式建筑保护规划;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有效保护城镇原有风貌、格局和特色的同时,审慎地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做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兼顾,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处理好新与旧、传统与创新、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同时利用文化资源,合理安排景点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势和效能,努力发展成为旅游业发达、工商业繁荣的独具风格的边陲小镇。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可可托海是中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加上独特的阿尔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和富蕴大地震遗迹,使它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具有世界罕见的珍稀价值,构成了新疆环准噶尔神秘旅游线上耀眼的一道风景线。公园简介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面积619平方公里,其中可可托海主景区5625平方公里,卡拉先格尔景区565平方公里。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富蕴断裂带地震遗迹和额尔齐斯河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花岗岩地貌等构成公园的三大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园内的三号矿为世界级的花岗伟晶岩矿床,发现矿物84种,被誉为天然矿物博物馆,与世界上同类矿脉相比,三号矿脉中的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 可可托海风景区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富蕴县境内,面积788平方公里,由世界地震博物馆之称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北国江南之誉的可可苏里、中国第二寒极伊雷木湖及著名的额尔齐斯大峡谷四大景区组成。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可可托海形成许多深沟峡谷,成为集山景、水景、草原、奇石、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区。这里不仅是新疆的“冷极”,也是全国少有的“宝石之乡”,还是世界罕见的“天然矿物陈列馆”。地理概况地理位置与范围新疆富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景观(20张)河源头,阿尔泰地区富蕴县北东部和青河县西边局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公园分为可可托海主景区和卡拉先格尔景区两大区域,总面积约619.0平方公里。 可可托海主景区位于富蕴县境内,范围为:西至海子口西侧南北向山脊,东至塔亚特,北到铁斯克塔斯山脊,南抵阿克巴斯陶。地理坐标:东经89°413390°0241,北纬46°565247°1931,面积562.50平方公里。 卡拉先格尔景区位于富蕴县和青河县两县交界处,范围为:西至卡拉先格尔山麓,东抵喀腊萨依山脊,北到沙格多勒敖包,南抵吐龙克。地理坐标:东经89°495789°5708,北纬46°405546°5711,面积56.50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地貌特征额尔齐斯大峡谷是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地带,全长70多公里,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沿额河对峙连绵排列的花岗岩山峰,峰壁圆浑,形态多样,峰峰演绎着美丽的故事,堪称一百单八峰。这些山峰与其他地方的米的花岗岩奇峰神钟山,令人叫绝。孤峰傲立,峭壁插云,悬崖逼水,为阿尔泰山景之最。宏泰吉峰、倒靴峰、骆驼峰、神象峰、飞来峰等,一山一景,叹为观止。更奇特的是这里的花岗岩山峰表面,多呈密集蜂窝状的凹坑以及好似凝固的巨瀑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瀑布化石。 形成峡谷这些奇特山石地貌的是距今2.08-0.65亿年之间的燕山期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这类花岗岩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十分明显的同心节理状,受寒冬风化作用强烈,山峰表面就像层层剥蛋壳一样,不断的拆离崩解垮塌,从而形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些形态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的山峰山体。独特的花岗岩石峰和围绕它的杉树、松树、桦树和杨树等寒温带森林,以及叠石湍流的额尔齐斯河相得益彰,组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气候特点和地质背景特点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气候特征可可托海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年均降水量250mm,年均风速1.4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冻土深度2.2m,无霜期120天。 额尔齐斯河是公园内唯一水系。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南麓,自北向南转西穿过可可托海镇、库额尔斯镇,经哈萨克斯坦汇入北冰洋,是中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县境内流长230km,公园内流长约30km。1999年平均流量21.1立方米/s,全年流量达6.67亿立方米。 公园内湖泊有伊雷木湖、可可苏海两大湖泊。伊雷木湖,位于可可托海镇西面,南北长56km,东西宽12km,蓄水1.13亿立方米,最大水深为100m。可可苏海,位于吐尔洪乡23km处,积水面积1.78平方公里。 物产概况(1) 矿产资源: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被世界公认为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还盛产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种宝玉石。 (2) 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资源:可可托海镇东、西、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中草药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中草药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三七、百合、赤芍、野罂粟、麻黄草、柴胡、五灵脂等;野生动物有雪貂、雪鸡、鹿、野猪、柴貂、灵猫、旱獭、棕熊、雪兔、松鼠等,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北极鲑、哲罗鲑鱼。 编辑本段地质圣坑源自新疆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西出国境入哈萨克斯坦,再入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上汇入鄂毕河后,流向北冰洋。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地质学者通过勘察,发现额尔齐斯河中下游的河流淤泥中,存在稀有金属元素的高含量异常,因此推测在额河源头可能蕴藏着规模巨大的稀有金属矿。 1935年,以··赫洛舍夫为首的苏联地质调查团溯额河而上,来到可可托海,发现了包括后来名满天下的“三号矿脉”在内的8处绿柱石产地,从而揭开了这一世界级稀有金属矿床的面纱。 锂(Li)、铍(Be)、铌(Nb)、钽(Ta)、铷(Rb)、铯(Cs)等金属由于在地壳的岩石中含量稀少,被称为稀有金属,它们在原子能、航天航空、电子、冶金、化工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用途,而这些金属主要含在花岗伟晶岩中的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锂云母、铯榴石等矿物里。 其实,可可托海的哈萨克牧民,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发现了绿柱石等矿物晶体,并采集作为珠宝装饰物,只是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呈六方柱状、颜色黄绿、翠绿的漂亮绿柱石就是最重要的含铍矿物。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产自花岗伟晶岩脉中,而花岗伟晶岩脉几乎遍及阿尔泰山,它不但产出稀有金属矿,还因为伟晶岩中丰富多彩的矿物晶体,造就出西域北疆的宝石之乡。其中最著名的宝石包括:绿柱石、海蓝宝石、锂辉石、紫水晶、芙蓉石、石榴石,以及彩色电气石形成的各种碧玺等等。 富蕴地震可可托海这个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的聚宝盆,并不是一个平静之地,在晚近地质时期,它以特有的方式在活动,从而给人类留下了另一类地质遗产。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1931年8月11日凌晨,在可可托海以南的卡拉先格尔一带,发生了史称“富蕴地震”的里氏8.0级大地震,极震区南起青河县的阿尔曼特山,北达可可托海盆地,造成了长达176公里的断层破裂带。强烈的地震波迅速传遍全球,有强烈震感的范围直径达2500公里,北京鹫峰台和上海徐家汇台作为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地震台,记录下了这次地震的震波图形。包括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悉尼、加拿大渥太华、英国牛津在内的全球数百家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远离震区达12000公里的南美洲圣安胡地震台,也记录到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震波。 地震对于人类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正是由于富蕴地震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才沿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宽阔的断陷盆地和湖泊洼地,例如可可托海、可可苏海,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成了哈萨克人聚居繁衍的乐园。 旅游资源距可可托海镇镇10公里处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遗留下的一条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它是世界上最罕见、最完好的断裂带之一;有申报国家级含几十种矿物质的3号矿坑地持遗迹;额尔齐斯河水源头自然风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处;独特的冬季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冰雪资源,有神钟山、大石门、小石门、温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寻找碧玺、海兰、水晶、雪莲、冬虫夏草等宝地。 乌市-富蕴-可可托海- 巴拉尔茨温泉是一条不错的旅游线路。沿途可以欣赏到可可托海海子口三号矿区景观、巴拉尔茨温泉、喀拉通克岩画长廊、地震断裂带奇观(重点推荐) 气候资源(1)春季(4-5月):干旱多风,温度变化大。降水少。 (2)夏季:(6-8月):夏季短、少炎热。光照强、昼长夜短。山区夏季凉爽,月平均气温小于20。 (3)秋季(9-10月):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每月晴天日数平均为2129天;降水较夏季显著减少,阿尔泰山区7月底即见初霜。初雪日在9月底10月初,9月下旬至11月由阿尔泰山区向南至河谷平原先后形成冻土。 (4)冬季(11月翌年3月):冬季严寒漫长,积雪厚。阿尔泰山区东部的青河、可可托海一带,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零下20度,其中,可可托海最冷 相关资料富蕴县旅游局局长穆军说,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可可托海形成了许多深沟峡谷,成为集山景、水景、草原、奇特象形山石、淘金、温泉等于一体的丰富自然景观组合区。园内还有被世界公认为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这里目前盛产世界上已知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为上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工程做出过重要贡献。 据了解,目前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已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公园特色景点开发,整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环保先行,除个别建筑物外,整个公园保留着原始风貌,目的是打造景区保护的示范区。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开园揭碑,标志着可可托海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海内外游客可前往探寻阿尔泰山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欣赏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这对研究阿尔泰山乃至中国西部地质演化历史、地壳运动和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 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批准建立,是继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之后,新疆第三个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7月15日,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它是中国首个以地震遗迹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专家和游客参加了 开园仪式。同日,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也正式向公众开放。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可可托海,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对内地人来说,可能更是个极陌生的名字,她之所以突然之间兴起,或许是因为她神秘的不可接近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再一点就是可可托海已被评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开始对外开放。 1951年1月,可可托海由前苏联交由中国政府管理,1967年以前,可可托海“没有”名字,而是叫“一一一矿场”,1999年,可可托海三号脉停止开采。为什么新疆的可可托海却由外国人管理?不仅仅是前苏联,在之前的许多外国也曾在此驻留,疯狂的掠夺,在当时极度落后的条件下,全国少有飞机,而可可托海却频频有飞机降落,可见可可托海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可可托海三号脉产出的矿石曾经替国家对前苏联的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偿还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可看出她的价值有多高。可可托海被中外学者誉为“天然矿物陈列馆”,这里的稀有矿早在建国之前便享誉海内外,仅三号矿脉就有86种矿物,其中有好几种矿的储量居全国之冠,宝石更是可可托海的主要产品之一。可可托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她吧:可可托海-位于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城东北53公里的阿尔泰山之间。额尔齐斯河刚好从镇中穿流而过。可可托海和喀纳斯湖同处阿尔泰山区,生物景观基本相似,但其地貌景观有很大的差异性。地貌和植被的良好组合,形成了这里壮丽秀美的山区自然景观。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正如其名,可可托海的水是蓝色的和绿色的,这里是全国第二冷极,富蕴的水电部门测出可可托海零下60的数据,但未被认可。而在此期间,黑龙江的漠河气象站也测出零下60的低温,于是漠河便被定为中国第一寒冷区,而可可托海就只有屈居第二了。在可可托海的旅途中随处可看见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八种宝玉石就镶嵌在路边的岩石表面,如果幸运也许能拣到宝石,随身带个小锤,你可以把它们轻轻敲下来,注意不要敲碎了哦!可可托海镇处于矿区,矿务局人口占多数,到2000年底全镇居住总人口为6014人,由汉族、哈族、维族、回族等十七个民族构成,其中哈族占40.8%,汉族占38.2%,维族占13.8%,回族占5.5%。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住的木屋墙极厚,屋内生有熊熊炉火,很暖和。 物产概况:(1) 矿产资源:可可托海镇有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被世界公认为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有钽、铌、铍等86种矿产品,可可托海镇还盛产海蓝、碧玺、石榴石、芙蓉石、玉石、水晶等多种宝石玉石。(2) 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资源:可可托海镇东、西、北部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中草药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中草药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三七、百合、赤芍、野罂粟、麻黄草、柴胡、五灵脂等;野生动物有雪貂、雪鸡、鹿、野猪、柴貂、灵猫、旱獭、棕熊、雪兔、松鼠等,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北极鲑、哲罗鲑鱼。 可可托海的旅游资源:新疆可可托海风景区暨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东北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距乌鲁木齐485公里,距富蕴县城53公里.景区由额尔齐斯大峡谷、可可苏里、伊雷木湖、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四部分组成。在距可可托海镇镇10公里处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遗留下的一条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它是世界上最罕见、最完好的断裂带之一;有申报国家级含几十种矿物质的三号矿坑遗迹;额尔齐斯河水源头自然风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处;独特的冬季冰雪资源;有神钟山、大石门、小石门、温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众多景点,可可托海也是寻找碧玺、海兰、水晶、雪莲、冬虫夏草等的宝地。它以优美的峡谷河流、山石林地、矿产资源、寒极湖泊和奇异的地震断裂带为自然景色,融地质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徒步、摄影等)、科学考察等为主要特色的大型旅游景区。草原泽国-可可苏里 进入景区23公里处,便是可可苏里,又因湖中有大量野鸭以及红雁、白天鹅在这里繁衍生息,故又称野鸭湖,湖面面积2677亩,平均水深2米,湖中有根部交错的芦苇而形成的大小浮岛20多个,水生植物丰富。蓝色的河湾-伊雷木特湖 位于可可托海镇西南7公里额尔齐斯河与它的支流卡依尔特河交汇处,经拦河筑坝而成的水库型湖泊,湖面面积为18.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120米,蓄水1.13亿立方米,湖水最大深度为100米,湖口大坝西侧地下136米处修建有我国罕见的地下水电站。该电站已有50年历史,至今依然在运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