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企业文化看不懂的企业文化】(DOC62页).docx

    • 资源ID:1752851       资源大小:104.65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企业文化看不懂的企业文化】(DOC62页).docx

    目录企业文化讲堂1看不懂的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的三大新功能2不同行业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状况3建设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4金融企业文化52008年建行管理层集体降薪10.6%5外资加速逃离中国6刘鸿儒:恢复农行 迈出中国金融改革第一步8招商银行成功推进六西格玛的经验12企业文化理论14仪化聚酯以群众性文体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4全省第一家 尝试“政府企业”运作方式的文化站15基于制度创新的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思路16国内外企业文化18团组织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18企业文化的危机管理功能19企业文化的“绿色”概念21环境变了你的企业文化变革了吗?21廉政文化进企业 送来锦旗表谢意23企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礼品文化23组织执行力提升三要素25法人治理26奥康鞋业总裁王振滔纵论时势与经济26老国企突围之路的启示:"遍地是黄金,看你怎么抓"28管理谋动2009 中国企业集团论道转型升级31企业规范化管理概述32企业信用36中小企业信用开始评级 每户补贴30005000元36加强流程管理促进企业以后更好发展37如何做好客户接触信息管理38把脉企业需求护航广西经济40“标本兼治的药方才是良方”43民主管理45渠道 + 服务 把握企业制胜之本45弱势品牌市场的启动与成长47企业文化讲堂看不懂的企业文化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不但要有好产品、好人才,而且更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没有生命力,没有竞争力. 如何才能营造好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潜入默化形成的,中国企业起源于计划经济,成长于市场经济,成功于知识经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商业时代,而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中国企业的特殊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观的延伸,有人说做企业机会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关系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人才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产品最重要;有人说做企业资金最重要;也有人说做企业销售最重要.反正每家企业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做法也各有各的成功之道.有的是靠机会成长到今天,有的是靠关系发展到今天,有的是靠销售竞争到今天,到底企业什么最重要呢,谁对谁错呢?如果你说人家不对,人家的企业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效果比道理更重要;如果你说人家对,而你没有按照他的做法,也做起来了.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家族企业不好,而有人说家族企业很好,他就是这样做起来的,有人说多元化不好,而有说多元化很好,他就是这样做起来的.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行业准则.思维习惯.制度不是企业文化,口号不是企业文化,标语不是企业文化,凡是企业内摸得着、看得见的,可以复制的东西都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说不清、道不明、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一种行为准则,思维习惯.而且企业文化更多地源于老板的个人价值观.如果老板会做关系,那么他会吸引一群会做关系的人才.如果老板爱学习,那么他会吸引一群爱学习的人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将军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士兵,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没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是很难走到一起.因为工作需要合作,所以合作者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就形成企业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感悟或感觉,只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长,慢慢地就会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然后融入这种文化.如果你不能融入这种文化,自然就会被排斥.因为在同一家企业内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文化.虽然这些人可以是不同学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但是他们必须统一文化.如果企业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无法合作.无法经营.为什么很多企业收购,兼并以后,企业很容易就出问题,其实这种问题不是企业硬件出问题,而软件出问题.不是两个公司的产品不能合并,机器不能合并,而是文化不能合并,彼此之间冲突.这才是导致企业收购,兼并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今天考察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是否可以合作,考核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因为机器没有文化,没有情绪,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人不一样,员工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如果企业在合作过种企业文化不能融合,那么合作注定失败.所以经营企业千万别忽视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就如此空气,它摸不着、看不到,但是员工感受得到,如果企业没有了这种文化的力量,那么员工工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精神、没有活力.大家会散失战斗力. 一家企业文化好不好,有没有?其实,我们一走到企业内就能感受得到,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感受到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从企业老板感受到企业是一家什么样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源于老板文化,老板文化形成企业文化,这是中国多数企业的发展现状.所以一个培训师或职业经理人不要动不动就去改变企业的文化.你个人的力量改变得了吗?你知道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吗?不要太幼稚了.要想改变一家企业的文化,关键在于改变企业老板的价值观.只有老板认同了,企业文化的传播就变得很简单.如果老板不能从内心深处接纳你的思想和观念,那么你就不要去讲什么企业文化.因为讲也只是白费心机,劳而无功.这就是看不懂的企业文化.中国总裁培训网 2009-4-1企业文化的三大新功能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的保险保障功能、融资保障功能和管理保障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保险保障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营的最大保障需要。有人总结出,“企业文化是同时解决员工同德、同心、同力问题的唯一工具。”企业文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即员工与企业同德、同心、同力的问题。人的问题是企业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和谐统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它作用于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作用于员工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企业就难以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上保险,就难以为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社会信用上保险,就难以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上保险。可见,没有企业文化的保障,人的思想与行为就无从培养与规范;没有企业文化的保障,员工的创造性就无从挖掘、积极性就无从体现、主动性就无从发挥;没有企业文化的保障,就不能形成“人人为企,企为人人”的文化共鸣;没有企业文化的保障,企业就难免游离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而成为社会文化中的孤岛和孤儿。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企业文化四大方面的和谐统一上。在这次“毒奶门”事件中,蒙牛的企业文化失去了企业保障功能,充分说明蒙牛的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的分离,“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成为人人皆诛的众矢之的。总之,只有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运营提供保险性的保障。 二、企业文化的融资保障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营的最佳融资需要。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品牌与人才的融资、融合与融入。从这里可以得出“企业文化是一个概念宽泛的融资功能”的定义。企业的“兼收并蓄”少不了资本、缺不了品牌、离不开人才,而最终都体现在企业文化的融资能力上。从很多企业兼并失败的教训中,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企业文化的矛盾冲突导致了兼并的失败”。而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为人才的处理问题。正面的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如思科公司在并购的70多家企业中,实施“无裁员政策”,实践证明是非常能够成功的。总之,不论是企业的融资还是融人,只有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运营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障。 三、企业文化的管理保障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营的最高管理需要。有人指出,“企业文化是第三代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级形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减震器、脱险器、润滑器和信誉器,能起到企业保障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关系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的巨大作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王老吉的企业文化管理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企业文化信誉器高速转动,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企业的销售额突飞猛进。而与王老吉相反的是万科,王石没有能很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信誉器的作用,结果搞得企业的社会关系紧张,企业经营风险突现,企业稳定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状况。总之,只有和谐统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运营提供可靠的管理保障。慧聪网 2009-4-1不同行业企业文化理念建设状况 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信息技术企业共有20家。其中网站无理念的有6家,占信息技术业总数的30%,高于24%的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网站有理念但无具体阐释的有14家,占比70%;没有一家网站对理念进行具体阐释。从理念体系的完整情况看,在14家有理念的信息技术企业中,核心价值理念缺失的9家,占比64;战略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有9家,占比64;执行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共10家,占比71;理念体系相对完整的有2家,占该行业有理念公司总数的14%,高于上市公司11%的整体水平。从理念建设的内容看,在14家有理念的信息技术企业中,普遍重视的理念是创新理念,提及率为71%,高于50%的总体水平;诚信理念有50%的提及率,比39%的总体水平高了11个百分点。客户导向和尊重人才理念的提及率均低于总体水平,分别只有43%和36%。信息技术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尊重人才的理念本应得到大力提倡,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服务业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社会服务企业有11家。其中网站无理念的有1家,占社会服务业总数的9%,优于24%的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网站有理念但无具体阐释的有8家,占该行业总数的73%;网站有具体理念阐释的有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8%,高于上市公司10%的整体水平。从理念体系的完整情况看,在10家有理念的社会服务企业中,核心价值理念缺失的3家,占比30;战略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有6家,占比60;执行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共6家,占比60;而理念体系相对完整的有2家,占比20%,高于上市公司11%的整体水平。从理念建设的内容看,在10家有理念的社会服务业企业中,诚信和尊重人才的提及率较高,分别为70%和60,高于总体水平(诚信的总体平均提及率39%,尊重人才的总体平均提及率45%)31和15个百分点。客户导向本应是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理念,但该理念的实际提及率仅为40%,差距较大,甚至低于44%的总体水平。此外,创新理念的提及率为40%,也远低于50%的总体水平。造纸印刷业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造纸印刷业有10家。其中网站无理念的有1家,占造纸印刷业总数的10%,优于24%的上市公司总体水平;网站有理念但无具体阐释的有8家,占该行业总数的80%;网站有具体理念阐释的只有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与上市公司10%的整体水平持平。从理念体系的完整情况看,在9家有理念的造纸印刷企业中,核心价值理念缺失的4家,占比44;战略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有6家,占比67;执行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共6家,占比67;而理念体系相对完整的有2家,占比22%,高于上市公司11%的整体水平。从理念建设的内容看,在9家有理念的造纸印刷企业中,提及率相对较高的理念是创新理念和质量理念,均为50%,其中创新理念的提及率和50%的总体水平相同,质量理念高出36%的总体水平14个百分点。而诚信理念和客户导向理念的提及率均为30%,均低于总体水平(39和44);尊重人才理念的提及率为40%,低于45%的总体水平。造纸印刷业多属于高污染行业,环保理念本应得到普遍提倡,但该理念的实际提及率仅为10%。全景网 2009-4-1建设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几点思考摘要:落实责任和强化途径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自己的认识、心得体会和供电企业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作为交流与参考。安全文化理论的出现虽已有较长时间,但在实践工作中,安全文化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摸索和探讨,特别是供电企业如何建设安全文化。本文根据理论界的一些观点,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一、明确安全文化的内容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经过大量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只有2起所谓的“天灾”是难以预防的。可见人的因素(安全意识和素质)在安全生产中和在查找消除潜在危险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术语,强调了安全文化的人本性、系统性、层次性等属性。根据供电的行业特点,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应当在这些属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突出供电工作的特殊定位,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主要目标,经过长期培育、积淀形成的所有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供电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般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的内容。在四个层面中,精神层处于核心地位;其次是制度层,它介于安全文化的意识与物质形态之间,起到了协调、统一作用;再次是行为层,它受到上述两层因素支配;最后才是物质层,是其他层面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各部门的责任。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供电企业各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能,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各相关生产部门要发挥安全保证体系作用,组织开展标准化作业、安全文明施工,落实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防范措施。安监部门要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作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专项监督和事故监察,监督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现场安全措施,还应抓好安全形势分析、安全监察机制建设。其他部门也必须融入到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大局中,对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监督管理宣传教育责任。管理层与操作层的责任。管理层负有设计、倡导、控制的责任,他们中的决策者应当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明确企业将要建设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并且大力地予以倡导和推动。中层管理者应当将决策者的目标具体化,落实到各项措施中,并及时查找和纠正与理想的安全文化不相适应的内容。虽然管理层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但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最终需要操作层的广泛认同。操作层作为安全文化的实践主体,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除了认真贯彻执行各种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安全工作制度、方法外,还要注意发现安全工作的不足,从实践中探索新的安全工作经验并予以总结、交流、推广和应用。安全文化是执行力文化。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年的实践证明,供电企业不缺科学的规章制度,不缺战略目标、决策措施,缺乏的是建立在高度的责任感基础上的执行力、贯彻力。一些重大的决策措施,由于贯彻执行不力,到了一些部门或基层单位一拖再拖,甚至变味。因此,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打造执行力,培育执行力文化,是供电企业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管理学界深入调查研究,揭示了在企业中广泛存在一种现象: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决策和现实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这就是“执行力”。如果不在如何贯彻实施上精心安排设计,形成企业全员认同互动,战略目标、决策的实现就会遭遇麻烦,甚至不可能实现。安全文化是执行力文化,具体地说就是: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明、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可见,执行力成功的条件是:塑造执行力很强的员工队伍和一流的员工行为与思维方式。三、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弘扬人本主义。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类社会在从事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供电企业应以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以人命关天、电网安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安全文化的底韵和主旋律。因此,供电企业应使安全文化成为反映人文思想,彰显人性化、亲情化理念的,员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一种企业文化,从而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强化员工的安全素质,始终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和安全规章制度、业务技术技能等知识的教育。无论哪一种安全教育,都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际,针对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力戒形式主义,特别是做到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使教育的内容真正体现到员工的行为中。完善安全机制。安全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证。完善安全机制,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它们作为安全文化中显性的、具有强制力的内容,能够对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起到明确的规范作用。决策者必须结合企业的规模、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工作实际来建立和完善,在运作中精干高效,使企业安全可控、能控、在控。深化安全活动。供电企业的安全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演习活动,如反事故演习、技术练兵等,员工通过对生产现场各种情况的模拟,提高应对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安全检查活动,通过全面或有重点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分析活动,有安全形势分析、事故分析等,通过分析确定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为防止事故发生筑牢安全防线。优化安全环境。环境是影响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在软环境的建设上,供电企业要大力倡导安全生产的正确舆论,围绕安全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注意树立企业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搞好典型的宣传推广;注意发掘本企业安全工作的优良精神,发扬安全工作的优良作风,使之成为本企业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硬环境建设上,供电企业应当抓好生产现场的规范、设备的整治、安全用具的使用等,使对设备健康、安全的追求也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总之,落实责任和强化途径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自己的认识、心得体会和供电企业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作为交流与参考。电机工程学会 2009-3-31金融企业文化2008年建行管理层集体降薪10.6%随着银行年报的陆续发布,银行员工的薪酬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31日就建行高管和员工2008年薪酬变动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这位发言人说,股改上市以来,建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薪酬水平与银行当年经营情况挂钩,执行董事的薪酬还需股东大会批准。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建行依然圆满完成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和任务,财务业绩优良,业务发展稳健。他介绍,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进一步控制成本的需要,建行管理层,包括执行董事和监事,2008年秋季就主动提出不再增加奖励基金,而且整体薪酬水平比2007年降低10%左右。根据董事会及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董事、监事与高管薪酬分配清算方案,在2007年薪酬总额基础上,2008年高管人员薪酬平均下降10.6%,其中董事长和行长的薪酬降低12%。另外海外市场聘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自愿降薪,其中最多的降了21.1%。他说,此次降薪仅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的薪酬不会受到影响。2008年全行员工平均工资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14%左右。但是一部分员工由于与销售业绩挂钩的奖励工资比上年有所减少,因此实际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这也是管理层主动降薪的原因之一。对于2008年建行某些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较200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位发言人说,建行某些高管人员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任职的,他们在2007年与2008年的实际任职时间是不同的,他们两年的薪酬水平不完全可比。新华网 2009-3-31外资加速逃离中国自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波及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作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经济首当其冲。近期的有关数据表明,外资流出中国的迹象明显,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无疑将给已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外资加速撤离中国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步统计外资最近流出明显。去年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减至1.89万亿美元以下,而这一数据在9月末还达到1.9056亿美元,二者相差超过156亿美元。如果加上10月份高达352.4亿美元的外贸顺差,粗略估计,资金流出的数额或达到500亿美元之巨。从外商投资(FDI)的数据来看下滑明显。2008年10、11月份,FDI增长出现下降,实际FDI分别为67.22亿美元和53.22亿美元,11月份当月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6.52%。而在2008年1月份,中国FDI总额112亿美元。2007年的12月份FDI更高达130.94亿美元,由此看来FDI的数据下滑比较明显。资本市场上随着外资股东解禁 期的到来抛售变现压力巨大。3年前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改革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抛售解禁股份。2008年12月31日的解禁首日,瑞士银行将其所持有的约34亿股H股中国银行的股份全数抛出,开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退出中资银行的先例。继瑞银集团在解禁首日清空所持中国银行H股之后,中行一家二级股东李嘉诚基金会也于1月7日收市后抛售20亿股中行H股。1月7日,随着解禁期来临, 美国银行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2亿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固定价格3.92港元,出售价值逾28亿美元。更多的外资解禁压力将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所持有的120.92亿工商银行(601398,股吧)H股,占该行股权的半数,也将在2009年4月28日解禁。随着工、中、建、交四大银行股改已满三年,今明两年这4家银行将迎来“海外大小非”的解禁高潮,中资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1月12日,人民日报罕见地发表了针对外资抛售的文章“坦然面对外资减持”,表明外资抛售已给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信心冲击。第一,投资国母国的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紧张,需要抽回在国外的投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撤离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性现象。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外国资金大量流出,匈牙利股市暴跌,本币不断贬值。匈牙利政府去年12月17日宣布,欧洲央行将破例为其提供50亿欧元贷款。中东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样受到外资抽逃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IMF)去年10月26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65亿美元贷款,帮助其稳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和金融系统。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去杠杆化效应的进行,预期其流动性紧张局面还将持续,也意味着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局面还将继续维持第二,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诱发外资撤出。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高达40%,对国际市场动荡敏感,出口下滑和储备增长停滞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在,贬值预期上升。金融危机使中国政府改变了去年上半年以前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而代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中美利率差收窄预期加大,投机资本套利空间缩小。去年11月和12月出口连续两个月下降, 陷入困境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导致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继续下降。第三,随着国际市场萎缩和劳动力成本升高,出口导向的外资开始撤离。本轮外资撤离珠三角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去年下半年,由于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升、订单和销售利润减少、未来盈利预期降低等,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根据广东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前十个月,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251宗,同比增加92%。如东莞市1至10月发生企业欠薪逃匿事件561宗,仅十月份就达107宗,预期今春广东省因欠薪逃匿还会使劳资纠纷案件数量有所增加。那些本币贬值国家如韩国的投资者开始抽资,尤其在实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加大了外资的成本,促使许多以制造为主的外资撤离。外资撤离的趋势外资撤离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中,整个世界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正在作调整,在欧美经济步出衰退前,流出新兴市场的趋势不会改变。明年FDI将减少。据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预测,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比今年减少12%-15%.这一趋势反映了可获信贷减少、资产价格下降以及资金大规模撤离的现状。中资银行的境外投资者由于对价极低,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实体经济不明朗,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的情况下,今明两年撤资的概率增大。外资的撤离将加剧国内经济衰退和就业压力。从直接投资的数量和吸纳就业人口的情况看,尽管外资占比不大,但部分外资撤离造成蝴蝶效应和信心上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近两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上来看,外资占比只有5%左右,因此FDI流入的减少对2009年投资的直接影响不大。从就业上看,2007年中国在外资企业就业总人数约4200万,在全部城镇就业人数中占比约10%,部分外资的撤离暂时不会对就业市场造成大规模冲击。但如果危机进一步发展,部分外资撤离对国内外投资者造成的负面示范效应会进一步放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消除外资撤退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外资流出,增加创汇能力,中国外管局去年12月23日宣布将一般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从10%上调25%,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从10%调整到25%。2008年12月,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对于非正常撤离中国的外 资,将跨国追究与诉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针对外资撤离中资银行股份,中资机构如中投公司接盘的可能加大,以提振境内外投资者信心。一方面外资撤离中资银行表明3年前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策略基本失败,作为银行管理机构必然对此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从2008年9月份国内A股市场的IPO已经停止,政府必须提振投资者信心以重启IPO,故中资机构接收外资抛售股份的概率增大。和讯网 2009-3-31刘鸿儒:恢复农行 迈出中国金融改革第一步 正如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金融改革正奔向改革的新起点一样,30年前,也正是由于中国改革率先在农村地区展开,而单一的银行制度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金融改革也因此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而且是成功的一步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恢复农业银行是中央为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事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开始。”刘鸿儒说。刘鸿儒30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负责起草恢复农行的报告,参与了农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及筹建工作,并担任农业银行副行长。当时,在恢复农业银行,以及农行恢复以后从救济扶贫的老思路改为支持农村商品经济时虽然有过一些争论,但是实践证明,恢复农业银行,支持商品经济发展,使银行的作用得到发挥,自身也得到了发展。筹建农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的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被摆到第一位的战略位置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经过考察国外经验和研究国内情况,意识到中国急切需要全面恢复和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但发展农业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强烈要求抓紧恢复为农业服务的银行。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信贷事业”。1979年2月,刘鸿儒受人民银行党组委托,开始组织调研,代国务院起草恢复农业银行的报告。不过,跟前一年银行系统同财政系统分家时大家由衷地感到欢欣鼓舞所不同的是,对于恢复农业银行不少人并不乐观。因为银行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农业银行在这种环境下已经有过“三起三落”的尴尬遭遇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51年恢复了中国农业合作银行,办理农业的财政拨款和一年以上的农业长期贷款,由于业务面没有铺开, 1952年,精简机构时被撤销,并入人民银行。第二次,1955年,在农业合作化热潮中,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受人民银行领导,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由于县以下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工作难以划分清楚,彼此矛盾很多,因而又于1957年被撤销,并入人民银行。第三次,经过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业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越发突出,1963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建立中国农业银行,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中国农业银行各级机构,其总行直接受国务院领导。1965年11月精简机构时,再次将农业银行撤消,并入人民银行。前三次,农行起落的周期,最长时间仅两年。所以,在第四次恢复农业银行座谈讨论中,有一些多年从事农村金融研究、工作的老同志对恢复农业银行没有什么信心。当时,人们最多的意见主要是担心农业银行“短命”,不知道它这次能走多远,能活多久?会不会继续走先分家,接着再撤,然后又再合并的老路,来个“四起四落”?还有意见认为,劳民伤财,完全没必要再恢复农业银行。但是,因为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决定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其规模、速度的一个尖锐的问题。国务院在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还是决定正式恢复农业银行。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恢复后的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其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来源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1979年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的意见,明确在恢复农业银行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农村金融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新增加的工作,供销合作系统的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人民银行的委托业务,财政拨款的监督支付等一定要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办。1979年3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恢复建立。经人民银行党组任命,行长由人民银行老行长方皋同志担任,刘鸿儒同志担任常务副行长,同时兼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第二天,在北京西城区西交民巷27号一栋简易的楼房里,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挂牌办公。刘鸿儒说,当时挂牌的牌子来不及重新制作,就翻出以前老农业银行的牌子,将就着挂在门口。牌子很简单,白底黑字,仿宋体书写着“中国农业银行”六个大字。在中国金融改革的舞台上,农业银行就这样朴素登场,第一个亮相。发挥银行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大财政、小银行”的特点,银行居于附属地位,直到“文革”结束后,才恢复了独立的银行系统。这之前,银行的作用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发挥。刘鸿儒说,农业银行恢复以后,如果要取得发展不再“落”下去,就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不能只当拨款机关,而应该注重发挥银行的作用。他介绍说,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只对国营企业的一部分流动资金的周转需要发放贷款,其余都采取无偿拨款的办法,连老厂的扩建、改建、更新改造都通过财政拨款的渠道办理。再则,银行在信贷资金的运用上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权。贷款名义上是按计划,实际上是供给制,不管产品质量好坏、是否适销对路,也不论企业经营好坏和偿还能力如何,银行对企业的资金需要都得包下来。银行对农村社队也是如此,不论有没有商品生产,不论购进的生产资料和兴办的事业是否有实际效果,银行也都得贷款,甚至用贷款搞救济,否则就是没有生产观点或被定为“贷富不贷贫”的阶级路线错误。更为严重的是有时首长批条子贷款,其结果助长了企业和社队盲目生产、积压物资,银行贷款越压越多,收不回来,造成很大的损失浪费。刘鸿儒对银行在自身的经营管理上“吃大锅饭”的习性也感到很头疼,“计划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的制度,存款和收入统统上交总行,贷款和开支统一由总行下拨,办理业务不计成本,全国吃一个大锅里的饭”。对于过去几十年我国银行的经验教训,银行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刘鸿儒在1978年曾写书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总结。他在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一书中概括了银行主要具有聚集、调剂和分配资金的作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纽带作用;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寒暑表”作用。他说,如果要充分发挥银行调节经济的作用,需要进行一系列根本性的经济改革相配合,但是从银行方面来说,可以从扩大银行贷款范围,处理好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之间的关系;用经济方法办理信贷;提高银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而之所以银行办得不是真正的银行,他分析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拒绝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支持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当时属于敏感词汇,很多理论学术文章和报刊书籍都会刻意去避免涉及这个字眼。早在1979年初,刘鸿儒就曾提出农业银行应支持商品经济发展,虽然是简单的经济学常识,但“当时好多人还不理解,大家很震惊。”曾有出版社有意收录他的一篇文章,但因为刘不愿意删除“商品经济”一词,出版社沟通未果,只好放弃了这篇稿件。因为直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才明确提出要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加企业活力。而在这之前,由于“文革”期间曾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所以,银行没有自觉地去支持商品生产,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去支持发展商品经济。1979年秋,农业银行召开了恢复后的第一次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提出中国解决发展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问题,不能完全靠国家拿钱,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明确表示农业银行要一改过去走救济扶贫的老路,转变为支持农村商品经济生产发展。由于把拿银行贷款济贫的观念已经使人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思维,所以,一听说这次会议的主张,大家议论不休,有的认为银行不能嫌贫爱富,有的认为“阶级感情变了”,有的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只有少数人表示支持。刘鸿儒坚持认为,如果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不会改变贫困面貌。而随着农村改革的进展,人民公社改成乡,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经济开始建立,发展生产后,农民手中的钱会多起来,农民需要的钱也会多起来,只有支持商品经济发展,银行的日子才会好过。当时,全国有2800多个县属镇属企业和150多万个社队企业,农村地区主要是依靠广大分散的而且是规模很小的集体经济单位进行生产。刘鸿儒说,他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国家不可能都纳入计划,必须运用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多少、利率高低和工作上的帮助,扶持社队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所需要的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而且银行可以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疏通产供销渠道,组成协作网。人行党组织派他到农业银行工作以后,他马不停蹄地调研了解农村实际情况,走了四个省十几个县,一路上同干部、群众座谈,在看到农村的新变化以后,他感觉,“银行如果还是按过去的老路主要去救济困难队,银行的路子也只会越走越窄”。针对了解的实情,他和大家经过共同研究,提出了农贷发放主要应用于扶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新主张,并提倡把贷款当作“引子”,支持农村增产增收,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以较少的信贷资金办更多的事情。全国第一次分行行长会议结束后,总行将会议情况向国务院作了报告,国务院于1980年4月初批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研究执行。为了贯彻这个文件精神,4月下旬,农业银行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支持商品生产、活跃农村经济的经验交流会,进一步要求把因地制宜地支持社队发展商品生产,讲求经济效果,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指导思想明确后,工作重点就开始转向有效益的贷款,不再一味地去搞扶贫了。”刘鸿儒说,那个“无底洞”是填不满的,因为银行的钱是拿别人的存

    注意事项

    本文(企业文化看不懂的企业文化】(DOC62页).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