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金土地工程”.docx

    • 资源ID:1750685       资源大小:100.53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土地工程”.docx

    “金土地工程”工作动态二00八年第三期(总第6期)省土地学会土地整理与开发专业学术委员会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 2008年3月10日四川省市(州)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座谈会专辑(二)实施土地整理 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土地整理工作水平绵阳市“金土地工程”实施以来的做法及几点问题的思考实施“金土地工程”的体会关于内江市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情况汇报资阳市强力推进“金土地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127达州市土地整理中心2007年“金土地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苍溪县 “金土地工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建立四川省土地整理测绘技术标准的思考实施土地整理 推进新农村建设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从2005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成都市在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了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成都市投资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的土地整理项目85个,项目区总面积1002226.135亩,新增耕地面积137575.761亩;项目区总户数113713户、计368922人;新建中心村和聚居点251个,搬迁农户22242户、计77474人;总投资23.88亿元。成都市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有效的保护和增加了耕地(包括基本农田)面积,有效的实现了农用地的占补平衡,为成都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支撑。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土地整理项目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为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主要做法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系统领导高度重视土地整理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了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文件规章,为确保项目的规范操作和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各有项目的区(市、县)都成立了“土地整理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工作现场指挥部”、“项目区村民监督协调小组”等组织机构,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到位、责任明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专业研究、摸索、总结经验,基本做到了“工作内容程序化的运作、工作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基本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上下联动,相关部门横向协作”和“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工作局面,好而快的推进了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市的土地整理工作未发生大的违规违纪、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成都市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积极欢迎、支持、赞扬和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一)严把项目预选和立项审查关。为确保土整理项目达到省厅规定的土地整理立项基本要求,有效提高立项工作的质量,我市的做法是:1、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申报准备的工作中,将工作分为项目预选和项目申报准备两部分,严把项目的预选审查关,确保选定的项目符合上级规定的立项条件。2、立项条件明确。土地整理项目申报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年度计划,项目原则上要安排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项目所在区位具有土地整理必需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或已拟定相关的道路、水利、电力工程、村庄改造等建设方案;有关措施与资金已经落实,拟订同步规划和实施;项目建设规模应在两个完全自然村以上,项目总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000亩,项目集中连片,原则上不能破村;市(州)县、乡镇投资项目应在一个完整自然村以上,项目集中连片,原则上不能破村,总面积不超过15000亩;项目可净增耕地面积在整理区面积的10%以上;整理区土地坡度符合省厅的规定。3、基本工作程序。在项目具备申报条件和农民同意的基础上,组织农发、水务、规划、建设、林业、环保、建委、推进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区(市、县)政府职能部门派出专家到实地进行踏勘;组织项目区土地现状测绘、有关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规划设计并征求乡(镇)和村民意见、召开有相关部门和乡(镇)参加的规划设计审查会、进行项目资金预算和立项相关文书等申报资料的编制汇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报经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审查后,再向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立项申请。市国土资源局接到立项申请后,组织市级审查。重点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立项条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市上确定的资金分配使用比例、中心村和聚居点规划设计农民是否满意等。市国土资源局对审查合格的立项申请,转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立项。(二)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关。我们高度重视项目规划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要求规划设计单位:必须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必须在对实际现状测绘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并提出优化性最佳方案。经对方案进行反复核实、征求意见、审查、修改后,再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符合项目区实际,有利项目区的道路交通、水利排灌、农业生产、环境美化和农民生活。设计上注重搞好“四个结合”:一是土地整理项目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根据地形坡度、土壤、地质、水源等条件,开发上采取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二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项目总体要求,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三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绿色生态建设,不填河,不填湖,不毁林,不破坏生态环境。四是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相结合。我市规定,没有配置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土地整理项目,市局不向省厅上报立项申请。市局还明确规定,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须变更工程的,必须先报批,后实施;不准变后不报,不准未经批准就变,否则,市局不予认可,所造成的后果由法人单位负责。(三)严把农民新居建设规划设计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新要求,为了确保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配套基础设施设计齐全、满足农户生活的需要、符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一是设计工作做到:“设计理念超前、规划布局合理、使用功能齐全、基础配套到位、有利方便生活、环境绿化美丽”。二是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要求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注重做好上、下给排水管网并雨污分流、电力、通信、光纤、化粪池、公共设施、绿化等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的的完善。三是项目的详细规划(平面布局)和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选用有资质和技术实力的队伍承担;设计方案,须报经项目所在区(市)县政府职能部门书面认可,经中心审查同意,再报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四)严把工程招(投)标关。为规范项目的招投标,市局要求凡属成都市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中心村或聚居点,坡改梯等工程,必须由项目区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项目工程招投标。一是比选招投标代理机构。二是建立“目录库”。对资质及技术等级符合要求并能胜任工作,且愿意参加我市土地整理项目的企业实行登记备案、目录管理,并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由土地整理项目法人单位比选招投标代理机构。三是在开标时,须由项目所在区(市)县国土资源局主持,纪检监察、计划发展、建设管理等部门参加,同时约请市局耕保、纪检监察和中心派员参加。评标专家、参投标企业、工作人员都必须关掉手机。四是市中心会同市局有关处室和法人单位、项目单位及相关部门、乡(镇),对中选单位的工作表现实行考核制度,定期对中选单位的工作表现进行考评,对业务水平不高、工作不负责、表现不好、考核不合格的,及时将其从备选目录中淘汰。 (五)严把各种补赔偿到位关。为确保项目区农民的补、赔偿款足额、按时的发放到农民手中,成都市对自愿搬迁到中心村或聚居点建房的农民,对农民的搬迁补助款每人一次性给予8000元人民币的补助;林木及青苗赔偿按当地的赔偿标准执行,并接受村民的监督,公示三天后,才能启动补偿支付程序。我市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市中心财务科的同志将随机抽查,确保了各种补(赔)偿经费足额、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从而减少了矛盾。(六)严把工程质量建设关。为确保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质量,每个项目都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工程竣工后,监理公司必须提供质量监理报告。此外,项目区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对项目涉及到的村、社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参与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等工作的全程监督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把好质量监督关。若哪一个项目未成立村民监督小组,那么这个项目市局就不同意开工。市中心班子成员还经常带领工程科的同志,深入到项目区工程建设实地,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法人单位进行整改,对不整改的单位,进行发停工整理通知书和全市通报等处理,从而确保了项目的工程质量。(七)严把项目资金管理关。由于我市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数量多、涉及的资金量大,为管好用好项目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市局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管理做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一是设立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专户。市局在2005年4月下发了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专户的通知,规定“市级财政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必须设立专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即项目法人单位从收到第一笔项目资金开始,就必须对项目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分账核算。项目法人单位若组织实施几个土地整理项目,应在大专户下开设分户,实行分户核算。二是把好了项目资金预算关。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批,严格按照市中心复核、市局耕保处、财务处、纪检监察室会审,分管局长审批的程序办理。三是严把工程进度款拨付关。为了确保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使用到所有工程和项目上,在拨付工程进度款时,在项目区法人单位提出拨款请示后,市中心工程管理科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核对工程量,资金监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进场审查上次拨款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后,再拨付工程进度款。四是严把使用关。对土地整理项目拨付专项资金后,为确保项目资金不被挪用、按预算开支、按用途使用,我市聘请了1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监管每笔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支付凭证的真实性,是否超预算开支等,确保了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安全。五是严把审计关。土地整理项目通过省厅验收后,由项目所在地的审计部门出具工程量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资金审核报告,市中心将依照上述两个报告,召开项目经费决算会审后,并向市局提出决算建议,待市局批准,再向项目法人单位结算。(八)严把土地权属调整关。土地整理前即分片、分组、分地块由村民代表对耕地进行产量评估、丈量,并登记造册。整理后由镇政府、村委会组织召开以组为单位的土地分配会议,对土地分配方案、方法、步骤进行讨论,经村民会议同意后实施。农业部门会同乡镇、村组做好重新核发承包经营权证工作。国土部门做好调整后土地的勘测定界工作,确定土地权属,并组卷归档,确保土地权属管理按计划完成,保护农民合法利益,防止土地权属纠纷发生。二、基本体会(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提。由于土地整理工作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占补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市委、市政府把“金土地”工程有机融入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大局之中,精心组织、统筹实施相关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对“金土地”工程作了全面部署,并研究形成关于加强“金土地”工程及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的会议纪要等文件。建立了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国土部门主导,建设、规划、农业、财政、水利、交通、监察等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各县、乡党委、政府也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工程指挥部,由一把手亲自挂帅,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全市上下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格局,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组织保障。2005年5月,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 “金土地”工程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机关业务处室及市土地整治中心负责人为成员。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将我市的土地整理项目真正做成惠民工程、德政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土地整理项目区检查指导、现场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遇到的新情况进行多次论证,反复研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措施,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力求将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二)制度建全,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保证。我市的土地整理工作除严格执行省厅土地整理五项制度,即:项目管理工作制度、财务管理规定、施工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外,近三年多以来,我市还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规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验收资料会审制度、关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等文件28份,技术规范16份。市中心每年12月将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最新的文件和规定编印成土地开发整理文件汇编;把关于土地整理的政策性规定、搬迁农户的补助标准、项目区内农户要询问和反映问题的答复时限以及电话号码等内容都印在土地整理宣传手册内,免费发放到项目区农民和十四个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及聘请的12个会计师事务所手中,便于他们学习、了解掌握有关规定和制度,对深入推进我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三)监督到位,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基础。我市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强化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质量和资金的监管,推动了各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组织专项检查。为认真落实省厅和市局的要求,确保圆满完成市局党组下达的土地专项整理及“金土地”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每年都由市局耕保处、纪检监察室、计划财务处和市中心牵头组成检查组,对全市正在实施和即将开工的土地整理项目逐一进行全方位的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整改办法,由中心统一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了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质量。二是市中心经常派出工作人员,协助、指导、督促有关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关工作,对他们在实施工作中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四)农民满意,是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的目标。土地综合整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受益的是农民。农民支不支持、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准。为此,市局要求项目区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将尊重农民意愿放在首位,要切实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讲清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投资方式、主要工程、各种补偿(助)费标准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使项目区内的农民理解、欢迎和支持土地整理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一对一的补偿和搬迁协议实施农房搬迁、新房建设、调整整理前后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工作,力求将工作做细做实,切实维护项目区内农民的经济利益,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自觉支持和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来,从而推动我市土地整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三、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市在近几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较好地树立了我市各级国土系统的形象,为项目区的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但离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着土地整理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四、2008年工作打算2008年,我市土地整理工作的思路是: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全市土地整理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调动土地整理工作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适度压缩土地整理项目规模;规范和强化管理;提高土地综合整理的质量;加强全省合作;确保成都市非农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适度压缩成都市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规模。在基本满足我市中心城区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条件下,今年拟新开工成都市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15个,加上现正在实施的11个土地整理项目,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新增耕地面积在3.6万亩以内。(二)提高土地综合整理项目质量。全市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人员,要站在推进成都实验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新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各工程的建设质量。一是要重点提高项目区内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房质量、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质量、绿化美化环境建设质量,确保农民生活所需。二是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都要建成一个以上的基本农田保护亮点工程,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在竣工后,能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集中连片的地块,真正使农民增加收入。(三)加强与省内市、州土地整理工作的合作。由于我市土地整理后备资源比较缺乏,为了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支撑,中心将按照市局领导的要求,并经省厅同意后,将加强与省内其他市、州的协调与合作,实施异地土地整理工作,为成都市提供占补平衡指标。(四)加强对中介机构和企业的监管力度。近年来,由于我市土地整理项目数量增加,参与土地整理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随之增多,为了对其实施规范性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保护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国土系统的干部和职工,我市将对从事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测量、农民集中区规划设计、绿化、资金监管、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和企业实行备案管理。每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在启动时,应当前往市中心比选所需单位。2008年,我市将在省厅的领导和省中心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将在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地的国土资源局的密切配合下,进一步提高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水平。以全新的服务意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占补平衡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土地整理工作的新局面。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民增粮增收奔小康攀枝花市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回顾与展望攀枝花市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一、区域概况(一)土壤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由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盐边县、米易县)组成,全市南北最长139.2公里,东西最宽116.9公里,幅圆面积7423平方公里,东邻凉山州会理县,南靠云南省永仁县,西邻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盐源县接壤,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7102°15,北纬26°0527°21;域内属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之攀西大裂谷部分,境内山恋重迭,河谷幽深,高差悬殊,地势北高南低,最低点南端的师庄,海拔937米,最高处西北的白林山穿洞子,海拔4195.5米,相对高差3258米,全市平均高程为1500-2000米。按海拔高度来分:937-1500米的河谷、低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28%;1500-2000米的低中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37%;2000-2500米中山区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3%;2500-3500米的高中山区占总土地面积的12%;3500-4195.5米高山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0.36%。按地貌类型划分: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5.99%;(其中高山占0.14%,中山占63.11%,低山占22.74%),山原夷平面面积占6.01%;河谷谷地面积占7.52%;“盆地”面积占0.16%;“丘陵”面积占0.32%。由于我市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南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市内自然条件除受地带性因素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地面坡度和沟谷朝向以及“U”形宽谷和“V”形窄谷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光、热、水、气自然因素的新分配、多重性,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环境,对成土过程和农业布局、配置有着深刻的影响,“立体气候”十分显著,资源丰富,但水热矛盾十分突出。(二)河流水系及水能资源我市境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主要江河,其余大小支流有90多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金、雅二江流域水能资源总储量达1.06亿瓩,占全国的17.5%,占长江流域的40%,其中我市境内约有6000万瓩,可开发量4500万瓩,占金沙江开发量的49%,占全国的11.9%。金沙江自西向东横贯本市至倮果与雅砻江汇合后折向南于红格普龙村一带出境,境内流长130.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77.8m3/秒,最高流量1.8万m3/秒,最低流量442 m3/秒。雅砻江自北而南流入本市,在倮果附近注入金沙江,境内流长95公里,流域面积4982平方公里,占本市总面积67.1%(含安宁河流域面积):河床比降1,多年平均流量2000 m3/秒,年经流总量493.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瓩。安宁河是雅砻江的主要支流,自东北流入本市米易县境内,于桐子林处注入雅砻江,境内流长76公里,流域面积108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4.46%,最大流量3410 m3/秒,最小流量470 m3/秒。境内其余大小支流基本上系季节性河流。金沙江、雅砻江虽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但由于深嵌入境内峡谷之中,水低田高,目前还难以用作农田灌溉,农业用水均靠引、蓄降水和一部分泉水。全市有大小水利设施6401处,引、提、蓄水量达2.23亿立方米,约占全市降雨量的四分之一,有效灌溉面积42.2万亩,占耕地的57.2%;保灌面积32.76万亩,占全市耕地的44.4%。(三)气候我市属高原季风气候,具有南、中、北亚热带和南、中、北温带的特点,光热充沛,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四季不分明,季风性强、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雨量稀少,夏秋雨季降水集中,区域性变化大,立体气候十分显著,小气候复杂多样,气候资源十分丰富。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5-21,10积温5819.6-7780.3,10天数300-346天,雨量761.6-1378.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2570毫米左右;年日照2400-2500小时,日照率55%;太阳辐射为140-150千卡/厘米2,年热量为全省之冠。全年无冬,3-5月干燥炎热,12月至翌年4月逆温效应显著,农作物可两年五熟或一年三熟。海拔1500-2000米的低中山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5,10积温4563.8-5819.6,10天数254-300天,日照1800-2352.5小时。冬凉、夏暖,气候温和,较湿润,多冰雹,农作物多一年两熟。海拔2000米以上的中山、高中山地区,具有南、北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0积温4500,天数254天,终年无夏天、冬季寒冷,霜期长、有积雪、冻土、潮湿多雾,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四)后备资源经各区、县现场调查、选点,共有可开发图斑359个,可开发·整理·复垦成基本农田或优质果园的未利用地31152.24公顷(即仁和区:159个图斑,11017.1公顷;东区:15个图斑,1037.43公顷;西区:2个图斑,572.2公顷;米易县:143个图斑,7875.32公顷;盐边县:40个图斑,10650.2公顷);另有可通过整理提高单位产量的中低产田土3.92万公顷,中低产田土现在单产为2595公斤/公顷,通过整理后达到基本农田标准,其单产将提高1165公斤/公顷,则3.92万公顷每年可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约7.95万吨,在整理3.92万公顷中低产田时可净增耕地0.47万公顷。总之,攀枝花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丰富,应分年度合理开发、整理、复垦,通过近十年来攀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以及2002年以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到2007年底止,全市剩余后备资源约16万亩,开发后可净增耕地10余万亩。二、项目概况我市自2002年以来共批准立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4个,省投项目14个,市投项目14个,地方乡(镇)批次项目8个。详见附表一、二、三、四。三、实施概况(一)项目实施情况自2002年以来,在建国投项目两个(米易昔街乡土地复垦项目、盐边坝塘荒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8521亩,净增耕地5617亩;完成省投项目11个(东区阿署达村项目、期、米易丙谷项目、盐边红格大面山项目、盐边新民乡项目、仁和区混撒拉村项目、仁和区大龙潭项目、仁和区大田花箐项目、仁和区大田小啊喇项目、仁和区中坝乡项目、西区格里坪项目),建设规模32536亩,净增耕地22079.18亩,在建省投项目2个(米易县沙坝乡马槟榔村项目、米易县挂榜镇回龙村项目),建设规模3450.9亩,计划净增耕地2894.85亩;完成市投项目4个(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项目、仁和区大龙潭乡糯米租项目、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项目、仁和区福田镇塘坝村项目),建设规模6249.54亩,净增耕地4396.65亩;在建县(区)投资地方批次项目8个(盐边县2个、仁和区2个、米易县4个)。总之,自2002年以来,共计完成省投、市投项目15个,建设规模38785.54亩,净增耕地26475.83亩。(二)经济效益1、省投项目(1)东区阿署达(期)项目2002年11月开工,2003年元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1080亩,基于该项目的特殊地理位置,全部种植成优质芒果,目前已基本投产,年总收入达344万元(按亩产1600斤,每斤2元计),扣除40%的农资、人工等投入,年纯收入达206万元,按年30%增长,到第12年果树老化更新,该项目总共能产生直接纯收入4915万元(动态数据)。该项目一次性投入土地开发447万元,项目完善50万元,生产性成本215万元,共计712万元,12年内产生的纯收益为4203万元,即年平均纯收入350万元。(2)东区阿署达(期)项目,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完工,完成净增耕地1566亩,目前已全面定植成优质芒果,长势良好,到2010年全面投产,其效益将十分显著,预计年纯收入达到473万元。(3)米易丙谷项目于2004年10月开工,2005年元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1213.56亩,项目完成即交给地方经济组织(村、社),由村、社按权属调整方案划分给农户经营使用,当年5月即种植烤烟,到10月份采收,平均亩产为250公斤,每公斤平均单价为8元,即当年总收入为240万元,按30%扣去农资等投入,当年实现纯收入168万元,且在10月至翌年5月之间种植小春农作物(如豌豆等),可产生纯收入约120万元(按1000元/亩计),则该项目实施完毕后每年可产生纯收入288万元。(4)盐边红格大面山项目于2004年10月开工,2005年元月竣工,净增耕地3944.53亩,项目完成后即交给地方经济组织(村、社),由村社按权属调整方案,划分304.53亩给农户经营、使用,其余3640亩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租赁给攀申烟叶公司种植烤烟,其收取的租赁费(每年18万元)为地方经济组织所有,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付,从而减轻了项目区群众的经济负担,使项目区的发展和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达到良性循环。当年开发当年受益,304.53亩种植农作物年纯收入为23万元,攀申烟叶固定资产投入约1000万元(租赁期满后固定资产无条件交地方经济组织),3640亩烤烟年纯收入为509万元。(5)盐边县新民乡水平村项目于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净增耕地825亩,有60%(即495亩)种植农作物,年亩产800公斤(大、小春平均)粮食,每公斤按1.60元计,则当年总收入为63万元,扣去25%的农资投入,则纯收入为47万元,其余无水源保证,仅种植雨季,其纯收入为17万元,因而,该项目实施完毕后当年即可产生纯收入64万元。(6)仁和区混撒拉村项目于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净增耕地7225.93亩,按权属调整方案全部划分给当地群众,然后攀枝花市德益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每年500元/亩,从群众手中集中租赁2000亩经营,其余5225.93亩,在龙头企业攀枝花市德益果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公司租赁的2000亩土地采用长短结合的经营模式,安置就业人员100人,2006年即定植芒果,同时种植烤烟,到目前为止,芒果长势良好,预计2009年试投产,而烤烟每年纯收入为200万元(总收入800万元,其中支付群众土地租赁费200万元,生产成本及工人工资、相关固定资产投入400万元);社员所分配的5225.93亩已全部种植芒果,长势良好,其间作物年纯收入达600万元。(7)仁和区大龙潭项目于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完工,净增耕地3039亩,完工后即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划分给项目区群众进行经营管理,主要种植小麦、豌豆、玉米等农作物,年均亩产达1000公斤,年纯收入达304万元。(8)仁和区大田花箐项目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净增耕地563.5亩,完工后因各种原因迟迟未按相关方案划分给群众经营管理,造成当地个别群众采砂等破坏了部分土地,在相关部门的制止下,目前因采砂毁坏的土地已基本恢复,当地群众进行了农作物种植,年纯收入近66万元。(9)仁和区大田小啊喇项目,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845.8亩,完工后即按当地权属调整方案将有水源保证的600亩划分给项目区群众经营使用,245.8亩无水源保证的土地全部种植成经济林石榴,到目前为止,石榴长势良好,已有约1/3 试产,而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年纯收入约62万元。(10)仁和区中坝乡项目,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842亩,该项目完工后项目区群众即进农作物种植,但因水源无保障,每年仅种雨季玉米或花生等,年纯收入约80万元。(11)西区格里坪项目,2005年3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933.86亩,本项目完工后即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划分给项目区群众进行农作物种植,有水源保证,年纯收入达120万元。2、市投项目:(1)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项目,于2006年3月开工,2006年6月完工,完成净增耕地162.13亩,完工后10天内即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划分给项目区群众进行农作物种植,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收益,其纯收入达15万元,该项目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2)仁和区大龙潭乡糯米租项目,2006年3月开工,2006年5月竣工,完成净增耕地456.89亩,该项目完工后即按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划分给当地群众进行农业生产,当年开发当年受益,其当年纯收入为43万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3)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项目,2006年4月开工,2006年11月完工,净增耕地694.84亩,该项目完工后在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引进了咖啡豆种植项目,项目区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集中种植咖啡豆,目前,项目区设施运转正常,咖啡豆长势良好,预计在2008年试产,效益十分显著,群众非常满意。(4)仁和区福田镇塘坝村项目,2006年9月开工,2007年6月竣工,净增耕地3082.79亩,该项目解决了政府的移民安置矛盾,使政府的相关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进。总之,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完成省投项目11个,建设规模32536亩,净增耕地22079.18亩,总投资7208.24万元(审计决算价);完成市投项目4个,建设规模6249.54亩,净增耕地4396.65亩,总投资1470.57万元(审计决算价);此15个项目总共投资8678.81万元,净增耕地26475.83亩,年纯收入为2924万元(其中,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期、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仁和区福田镇塘坝村三个项目还未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三)社会效益我市实施完成省投、市投项目共15个,净增耕地26475.83亩,年增产粮食1.65万吨,安置就业0.27万人,粮食、经作在流通中为国家创税约80万元,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群众每人年增纯收入686元。以上数据均为项目实施后初年静态值,随着土壤熟化度的增强,群众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提高,其逐年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四)生态效益我市共实施完成了省投、市投项目15个,共计栽种水保林50万株(其中,经济林12万株),种草4.45公顷,总共绿化荒坡(含护埂)约3500亩,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为建设长江中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做了一定的贡献。四、经验教训我市自2003年成立土地整理中心(现更名为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以来,共实施国家投资项目2个(在建);省投资项目13个(中心成立前由东区国土局负责实施项目1个,有两个项目在建);市投资项目4个;县(区)地方批次项目8个(其中,米易县4个,盐边县2个,仁和区2个);累积实施项目27个;已立项待建项目13个(其中,国投项目2个、省投项目1个、市投项目10个)。这几年来,我中心通过申报项目、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后期管护使用等一系列系统工程的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深刻教训,在此,为将以后的项目搞得更好,特总结如下,希各级领导和各地同仁批评指正:(一)严格按国土资发2000215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规范进行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必须按国土资发2000215号文件所规定的规范进行申报,否则,将会事半功倍或不能立项。(二)初设和施设的注意事项1、申报项目前必须到项目区召开听证会(听证会由乡或镇、村、社主持,所有群众或群众代表全部参加),由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同整理中心专业人员给群众或社员代表逐条讲明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各项次施工的具体内容,让所有社员代表都明白项目实施的意义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初设资料后上报。2、施设时应以初设为基础,本着为国家资金负责的态度,对现场进行定点定线测绘(量)具体数据,并再次征求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进行小修正和小调整,经相关部门专家评审后作为项目招投标和施工的依据。(三)严格招投标制度1、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投标,保证国家资金安全,保证负责项目的领导干部安全,保证项目的安全实施。2、施工队伍的选择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有信誉、有实力的施工队伍时,首先要将其是否从事过相关项目的业绩放在首位,并经正常渠道了解其从事相关项目的表现和信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3、规范监理制度监理对施工现场执行“三控一管”职能,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而,对监理公司的选择和现场监理的考察必须认真仔细,监理公司除必须的资质外,还应具备相关项目的业绩,现场监理工程师不仅要业务素质高(从事过相关项目的监理),而且还必须有职业道德、政治思想好,能切实站在公正的立场为业主负责,为施工方负责,为整个项目和项目区群众负责。(四)业主代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1、业主代表必须秉公办事,协助基层组织为施工方保证宽松的施工环境,达到施工、监理、业主、地方基层组织及社员根本利益的协调统一,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业主代表应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懂得项目分项工程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监理和施工方提出的问题和变更及时处理、回复,以保证项目在规定工期内顺利完成,从而,不影响项目实施后的农业生产。3、业主代表尽可能自始自终完成项目的实施,不要中途换人(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换人,应做好全面的移交工作),以利于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终验、存档等系列工作。(五)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项目按时、按质、按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的资金管理和划拨严格按川国土资发2004271号、攀财投200336号、攀财综20059号文件精神和与施工企业签定的施工合同执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如仁和区总发乡板桥村项目、仁和区大龙潭乡糯米租项目等,是非常明显的例子,此二项目均提前了20天左右完工,

    注意事项

    本文(“金土地工程”.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