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01-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分析.docx

    • 资源ID:1749188       资源大小:539.86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1-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分析.docx

    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分析目录1引言12业务简介12.1概念及其分类12.1.1管理咨询的定义12.1.2管理咨询的分类12.1.3信息化咨询的定义22.1.4信息化咨询的分类32.2发展历程32.2.1国际咨询业发展大事记32.2.2我国咨询产业的发展历程63总体经营环境分析73.1经济因素73.2政治法律因素83.3社会文化因素103.4技术因素123.5全球环境因素124行业分析134.1管理咨询业态现状134.2信息化咨询发展趋势174.3信息化咨询行业结构194.3.1行业集中度194.3.2竞争程度194.3.3市场占有率224.3.4进入与退出壁垒224.3.5产品差异化和多元化程度234.3.6管理咨询需求增长程度244.4管理咨询市场的行为特征265信息化咨询的关键成功要素266信息化工程业务模式分析277第三方信息化咨询的必要性297.1企业自身局限性307.2不同的利益群体307.3信息化不是企业的主业和特长308结论301 引言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咨询,是当前学术界、企业界谈论的一个焦点话题,也是被IT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当前最富有商机的“交叉、边缘”领域之一。几年前,IT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而至今天,越来越多的IT公司如IBM、联想等都有了自己的咨询专家或咨询部门,管理咨询公司也更深地涉足到信息化咨询领域,建立了IT咨询事业部。在管理咨询的重要性、管理咨询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管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ERP咨询服务、IT咨询等方面已逐步形成一些成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2 业务简介2.1 概念及其分类2.1.1 管理咨询的定义所谓管理咨询,是由具有丰富经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与企业有关人员密切配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当企业接受改进方案后,咨询师则负责为企业培训人员,帮助指导企业实施改进方案。2.1.2 管理咨询的分类管理咨询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多种业务: 经营战略咨询组织结构咨询制度体系咨询管理流程咨询营销工具与营销形式咨询生产管理咨询质量管理咨询业务流程咨询薪酬绩效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咨询企业文化咨询集团管控咨询运营管理咨询并购重组咨询信息化咨询2.1.3 信息化咨询的定义信息化咨询作为管理咨询的一种,企业信息化咨询是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技术实施的结合,咨询提供方对客户进行管理与信息化手段和过程的整合,形成与企业管理基础和资源相适应的、客观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这一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甚至对管理流程重新设计,将企业的核心问题归纳出来,分析企业需要怎样的管理和怎样的管理软件。2.1.4 信息化咨询的分类企业信息化咨询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IT咨询、BPR咨询、ERP咨询、需求与定位咨询、应用解决方案咨询、运营模式咨询、HR咨询。 每一项咨询内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它咨询内容相互关联。其中,应用解决方案咨询是核心,其它6项咨询都有或多或少的内容被其包容。例如:应用解决方案咨询本身就直接包含了许多的IT咨询内容,系统功能结构、技术路线方案、应用平台方案、数据库方案、系统安全方案、系统集成方案、系统维护和扩展方案等。2.2 发展历程2.2.1 国际咨询业发展大事记1886年,理特顾问公司成立。该公司由Arthur Dehon Little和Roger Griffin于1886年创建,关注于科学,工程和发明领域,是全球第一家管理顾问公司。1899年,Harrington Emerson创立了爱默生公司。爱默生公司是历史上第一家面向多领域的咨询公司。这不同于这个阶段一些只专注于工程的咨询公司。1912年,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1868-1924)提出“咨询公司”的概念。1926年,麦肯锡公司诞生。1926年,芝加哥大学会计学教授詹姆斯 O.麦肯锡(James O.McKinsey)成立了麦肯锡公司,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会计和管理工程事务所。1937年,麦肯锡过世。麦肯锡留下遗言:做顾问和自己去执行是两回事,要小心一点。从此“做咨询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客户的内部事务”就成了麦肯锡公司的一条戒律,也成了管理咨询业得以成长的第一个公认的行为规范条例。1939年,科尔尼公司诞生。当时麦肯锡事务所面临财务危机,旗下的两位重量级人物:Bower和Tom Kearney因为公司的运营问题发生了分歧,科尔尼接管了麦肯锡芝加哥办事处,并以其为基础创立了A.T.科尔尼公司(A.T Kearney)。1963年,咨询史第一家纯战略咨询公司波士顿(BCG)公司成立。20世纪60年初期,由于二战的结束,美国经济再次获得迅速发展,对咨询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曾在理特顾问公司任职的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发现这一机遇,创立了波士顿公司。1967年,罗兰贝格公司成立。1967年,罗兰贝格先生在慕尼黑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罗兰贝格国际营销咨询公司”,也就是今天的罗兰贝格公司,当时罗兰贝格先生的支持工作人员只有一人。罗兰贝格公司利用欧洲各国企业私有化浪潮迅速崛起,是少数几家可以与美国著名咨询公司抗衡的欧洲公司之一。1967年, 凯捷集团成立。Serge Kampfi在法国伊泽尔省格勒诺布尔成立凯捷集团,经过不断地发展,凯捷逐渐成为国际上五大领先的管理咨询、技术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之一。1973年,贝恩公司(Bain)成立。1973年,波士顿咨询的合伙人威廉贝恩(william bain)在与布鲁斯.亨德森争夺BCG的控制权失利后,离开BCG组建了贝恩(Bain)公司。贝恩公司与麦肯锡公司风格迥异,由此诞生了咨询史上的两大门派:一派以麦肯锡为代表,他们的理念是:“做咨询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客户的内部事务”;另一派则以贝恩为代表,他们坚持的理念是:咨询与实施并行,提倡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的“关系咨询法”,以便帮助客户实施该公司制订的策略,为后来贝恩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此,咨询业的先驱时代格局已经形成:麦肯锡、波士顿和贝恩并列为传统三大咨询公司。1976年,George Bennett离开了贝恩并成立了德勤公司(Braxton)。1983年,摩立特公司成立。1983年,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和Mark Fuller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剑桥市创立了摩立特公司(Monitor)。以其独特的思维和非传统方法的运用伫立于咨询业的高耸丛林。90年代初,出现新五大咨询公司(从收入上)。五大会计事务所(Arthur.Anderson 亚瑟安达信,PWC普华永道,Earnest&young安永,DTT德勤,KPMG毕马威)大力发展管理咨询业务,并迅速超载了大的老牌传统咨询公司。与90年代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应的是五大咨询公司(从收入上)。2000年5月,凯捷安永咨询公司出现。2000年,在全球咨询与会计业务分离的潮流下,法国凯捷收购当时“五大”之一的安永咨询部分业务,命名为凯捷安永咨询公司,并约定4年后更名。2000年,埃森哲诞生。1999年,咨询内行业排名第一的安盛咨询(Anderson Consulting)脱离亚瑟安达信(AA)公司,并于次年更名为埃森哲(Accenture)。2002年7月,普华永道被收购。2002年7月,新行业领头羊IBM全球咨询以39亿美元将普华永道旗下的咨询公司星期一咨询全面收购,并入IBM全球咨询服务部。2002年5月,在安然和世通事件后,亚瑟安达信宣布破产。世界咨询业的新格局形成IBM全球咨询服务部、埃森哲、毕博、凯捷、德勤被称为新五大咨询公司。2004年4月15日,凯捷正式宣布摘帽,告别了“安永”的过渡性名称2005年8月26日,毕马威支付4.56亿美元罚款。2002年,毕马威卷进美国施乐公司14亿美元虚增利润案件中,该公司在截至2001年的5年间,错记了64亿美元的设备收入,并虚增了36%合14.1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到2005年8月,毕马威与美国联邦监管当局就涉嫌销售非法避税产品一事签订了和解协议,以支付4.56亿美元罚款为代价,暂时免于被起诉。2006年1月9日,德勤向日本一家保险公司支付了大约1亿美元的赔偿。在为全球最大的航空保险公司提供审计服务时,德勤为Fortress掩盖负债情况,导致两家日本保险公司蒙受巨额亏损,甚至使另一家保险公司破产。至今德勤已付出了2亿多美元的代价,成为全球审计公司有史以来为诉讼和解付出的最昂贵的代价。2009年2月18日,毕博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并将进行债务重组。毕博因快速扩张的野心而导致大量举债,在负债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一场金融危机将其股价从2008年1月份的每股100多美元暴跌至2009年年初的不到2美元,最终走上通过破产保护寻求债务重组机会的道路。虽然仅是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且只涉及到美国的运营部门,但是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的分支机构。关门、裁员将难以避免。业务范围有所交叉的同行埃森哲已经相中毕博的亚太区业务,并有望成为其潜在收购方。2.2.2 我国咨询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管理咨询业是借鉴日本和欧美国家企业管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经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80年代初,我国咨询业应运而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 八十年代的官办咨询业我国咨询业的发展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为了有效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解决瓶颈产业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系统在全国创立了“投资咨询”和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以期实现国家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工程建设的合理化;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原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系统在全国创办和扶持了一批“科技咨询”企业;为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咨询的社会化,会计、审计、评估工作的社会中介化,国家财政系统在各地创立了“财务会计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二) 九十年代前半期的信息咨询业八十年代出现的信息咨询业是非规范和非市场化的,但它的出现让人们领悟到了信息的价值。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开始出现了一批外资和国内私营“信息咨询”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外资企业和部分合资企业是最早提出信息咨询业需求的机构。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一部分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信息咨询公司脱颖而出(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慧聪信息”、“浩辰商务”等)。这些信息咨询与市场调查公司以其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赢得市场,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 九十年代后半期的管理咨询业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信息咨询业开始进入起步发展阶段,但管理咨询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最典型的就是早期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但把管理咨询业与“点子公司”联在一起的说法是一种对管理咨询的误解。“点子”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出的,而管理咨询却是典型的知识产业,目前在我国它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批国外管理咨询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才开始起步发展并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九十年代末,一部分国内管理公司(如“汉普管理咨询”、“远卓战略”、“博峰营销”、“派力营销”、“博通经纬”等)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管理咨询企业,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3 总体经营环境分析3.1 经济因素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迅速地改变着时代,也改变着经济的增长方式。新兴信息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新老经济相辅相成的联盟关系正在得到加强。这意味着新兴信息技术公司总体上走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中找到了其加速发展的土壤。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过去几年里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但近两年来特别是今年,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推动和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力度,一批企业开始启动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化咨询服务,企业信息化咨询市场需求加速增长,市场规模、空间扩大。3.2 政治法律因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战略确定四个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六大战略计划,并提出九点相应的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将会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两化融合在区域和企业层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根据地区特点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二五”期间除了继续推进国家级试验区在两化融合工作的探索外,还将从行业层面统筹考虑,从整体推进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制定政策,继续鼓励大型企业深化信息化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在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和智能电网、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新技术、新趋势相结合,促使两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推广区域两化融合先进经验。继续开展地区“两化”融合的试点示范,支持各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将先进经验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区域两化融合要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做强主导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支持地方特色产业;要加快推进区域内物流产业发展;要建立区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是要促进工业服务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发展。落实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各地两化融合工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当中的各个行业有存在劳动生产率低、研发投入不够、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近期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认为是各个具体工业行业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新形势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原有的产业形态和产业边界,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使两化融合成为十大振兴规划的重要动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在短期内不仅具有迅速拉升内需的现实意义,而且长期来看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围绕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有效优化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两化融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工业低碳的一个重要手段。工业化以来,世界环境正在经历及其复杂的变化,能源如能源枯竭、温室效应、恶劣天气等越来越影响人类。利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可以减少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推进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化工作开展相对落后的行业、企业,加强信息化的推动工作,在重点耗能企业推广节能新技术,继续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工业产品和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减少产品的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善信息化发展政策体系。紧密跟踪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持续深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动态调整信息化发展目标;把明确重点,保障资金,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按照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中部崛起以及有关国家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部署,把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比较优势的平衡器和助推器;制定并完善集成电路、软件、基础电子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政策。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妥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之间的关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未成年人保护、电子证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制定。3.3 社会文化因素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一) 信息社会的关键因素(1) 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资源;(2) 信息和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 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知识爆炸);(4) 多种形式的提供给多种感官的信息。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二) 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如下:(1) 智能化。知识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知识成了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无限制的"创造。这一过程中,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源比货币资本更为重要。(2) 电子化。光电和网络代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生产,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厂化的机器作业。有人称之为"柔性生产"。(3) 全球化。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信息技术及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国家概念将受到冲击,各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的联系而重新组合在一起。(4) 非群体化。在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交换遍及各个地方,人们的活动更加个性化。信息交换除了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增加,以至将成为主流。(三) 信息化具备四大特性(1) 综合性。信息化在技术层面上指的是多种技术综合的产物。它整合了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整合。人们普遍用synergy(协同)一词来表达信息时代的这种综合性。(2) 竞争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化是通过市场和竞争推动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3) 渗透性。信息化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同时深刻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信息化使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日益广泛和加强。(4) 开放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开放不仅是指社会开放,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开放。开放是创新的心灵开放,开放是创新的源泉。3.4 技术因素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就传统的工业企业而言,信息技术在以下几个层面推动着企业升级:1、将信息技术嵌入到传统的机械、仪表产品中,促进产品”智能化”、“网络化”,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往往被称为“机电一体化”;2、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网络设计技术可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或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品率;4、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统一整合调配企业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实现整体优化;5、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进行供销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企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的升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3.5 全球环境因素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速度居所比较国家(地区)前列。2001-2006年,世界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8.14%。在世界信息化各分类指数中,年均增长速度由高到低分别为:使用指数、基础设施指数、环境与效果指数、信息消费指数和知识指数,其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94%、8.35%、1.68%、0.88%、0.74%。同期,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4.63%,居世界第8位,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1.8倍。中国5个分类指数的年均增长速度多数居世界前列,其中环境与效果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7.35%,居所比较国家(地区)的第4位;信息消费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4.96%,居第4位;使用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34.32%,居第7位;知识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51%,居第9位;基础设施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5.12%,居第11位。2007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继续较快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5.85%。4 行业分析4.1 管理咨询业态现状目前可以将管理咨询公司的生存状态分为四类:稳健发展型、快速成长型、培育市场型、产后调整型。(一) 稳健发展型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出现也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也许当初不是这么个叫法。传统的管理咨询以学院派为代表,到目前发展相对成熟,比如北大纵横,依托于高校的丰富资源,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符合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所以几乎没有经历“烧钱”奠定基础和品牌的痛苦阶段,无论如何,生存的压力不大。学院派咨询公司,知名教授、甚至院长等都可以成为顾问名单上的显耀(是否参与咨询项目不得而知),还有一串无须花大价钱供养的博士,甚至还有众多可以廉价使用的硕士研究生(既能够培养实践经验,还能获取一些收益,在他们的眼里,称之为勤工俭学,连薪水也谈不上,但也是双赢的方式),这种资源还体现在校友的价值上,百年北大的校友资源,抛开已经作古和离退休的老干部,仍在企业和政府任要职的,数量不可谓不庞大,至少通过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招呼之后,校友之间在最短的周期内进入了实质性交流或商务谈判,沟通成本和销售成本也大大降低。而且因为知名大学开设的课程专业而综合,所以这类咨询公司从战略、营销、人力、企业组织、企业重组到企业信息化,几乎是无所不为。当然,这些有利的条件不是发展的唯一因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上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才是真正发展的根基。非学院派的代表当数新华信,几乎一开始就在人才和资本方面市场化运作的咨询公司,而且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提供咨询服务,学院派虽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思想,但更加侧重于理论的运用,而非学院派似乎更偏重于西方成功经验的传递和引进,往往迅速导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对待新问题的策略上,学院派往往寻求理论依据,但往往无果而终,而非学院派,大胆创新是首选,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至于能够符合哪些理论并不重要,实在无法“挂靠”就创造理论,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所以非学院派给人以激情,没有太多约束,同样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类公司因为成立的时间长,所以业务也逐渐复杂而全面,与学院派无甚差异,好象该做的都在做。上述分析尽管简单,但从经营模式、资源、人才、咨询特点、运作成本等方面做了阐述,无论是学院派还是非学院派,这些公司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既把握了“先入为主”的先机,同时避免了在发展过程中过多的盲目与急躁,而且得益于前期的低成本,而且当时竞争相对平和,不像现在的“你死我活”,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利润水平与现在相比不是一个档次,项目上的低成本高利润,促进了这些公司的发展。如果要形容这些咨询公司的生存状态,没有比“滋润”更适合的了。当然,这些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进一步清晰咨询业务,建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调整适应于更为激烈竞争的竞争模式和经营成本的控制,是这些咨询公司的当务之急。这些公司目前的规模都不算小,少则几十个顾问,多则几百个顾问,规模经营的雏形基本形成,但规模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创造足够的财富,也可以将巨大的财富消耗殆尽。另外多年积累的成功案例(或非成功案例),足以让后来者望其项背,这也是一笔可圈可点的无形资产,更关键在于足够长时间的发展中,运用与实践、分析与提炼、融合与创新等手段基本形成了这些咨询公司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咨询风格,或者说难以复制的企业文化,更加体现了竞争优势的一面。但是,与国际品牌相比,这些咨询公司也有汗颜之隐,历史不够悠久,人才不够充足,经验不够充分,知识不够完善、创新不够迅速等弱点在竞争中逐渐显现。(二) 快速成长型因为IT的无国界发展,导致中国的信息应用和传播丝毫不落后于西方,一方面是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涌现,一方面是众多企业在信息浪潮面前的无奈,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差别于传统咨询公司的另类咨询公司,统称为信息技术咨询,也有传统咨询与信息技术咨询结合的,比如汉普咨询,还有以实施应用咨询为主的高维信诚、汉得等,本身也属于快速成长潮流中的志杰。分析历史,往往不难发现,快速成长的行业一定与某种快速发展的背景有关系,或与某种政治环境相关。中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快速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围城”似的思考,中国的企业逐渐失去政府过多的干预和扶持,很快国外企业、国外品牌与我们的企业短兵相接,生存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思变、求变”一度成为国内企业的主旋律,如何思考、如何变革成为企业普遍的困惑,“有勇无谋”的企业屡见不鲜。而且,在思路变化的同时,在管理变革的同时,还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管理与IT结合咨询的思路顺应而生,张后启博士的IT+CONSULTING思路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这也就是近五年的市场环境和需求环境。技术的应用往往比思路的改变容易,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成为政府良苦用心的体现,政府希望失去过多“关怀”的企业能够自强,在竞争中学会变革和实现变革,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改变逐步打消计划经济的烙印,从而促进整个中国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经济的腾飞。所以信息技术咨询公司迅速出现、迅速发展,同时也迅速消失,因为这类公司与传统咨询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咨询往往是针对企业的部分业务咨询,要么战略,要么财务,要么营销,要么人力资源等,但信息系统的集成性要求企业整体性有所改善,而且业务的关联更加明显和重要,所以项目往往很大,咨询公司的顾问团队也很庞大,意味着高成本运作的必然性,而且很快发展,所以这些咨询公司的运气加上胆略超越了知识和理性,导致市场将这些咨询公司迅速推向浪尖,这就是快速发展的过程。快速成长的典范属于汉普,一度规模接近400个顾问,高维信诚刚刚面市三年也已经具备规模,这种速度确实惊人。这类咨询公司的生存状况可以用“喜忧参半”来描述。一方面快速占领高端市场,因为时间差与本土文化的要求使得国际几大咨询公司在某个阶段甘拜下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理性,随着价值趋同性的延伸,国内咨询公司的许多优势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咨询项目远不像传统管理咨询那么容易“纸上谈兵”,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体现部分成效,加上企业自身利益分配的复杂性,信息化项目实施周期长,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两年,顾问要求高,没有经验和协调不好将容易导致项目的失败,同时体现出咨询公司运作的高风险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现金流问题,而且几个快速成长的咨询公司,利润状况都不乐观,虽然融资体现资本运作的合理性和市场性,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这类公司快速成长的资本快速消耗性和项目的盈利难度。所以要继续改变生存状态,需要在“做大做强”中有所取舍,尽快调整盈利模式,提高项目成功率和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项目的回款率。对于快速成长性公司而言,把握生存的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比把握方向更为紧迫和艰难,因为“前有狼后有虎”是现实环境,而且基础都不是特别牢固,严峻的现实就是“一旦资金断链而没有输血”该怎么办?实际上咨询公司除了顾问和所谓的知识库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三) 市场培育型没有赶上快速成长的旺季,尽管已经形成了咨询行业的壁垒,但市场的巨大仍旧让人们踌躇满志。所以在大腕们原本不屑一顾的神情背后,对晚出道几年的小字辈们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因为这些后来者更加理性和成熟,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感受和参与了前一阵暴风骤雨般的刺激,学会分析本身就是作为顾问的第一堂课,加上对业务的审视,很清楚知道哪些业务在什么阶段可以产生价值和收益,快速成长型公司在浪尖上狂舞,心态平静的新兴咨询公司依旧坦然的安排其日常生活,他们正在培养机会,正在培育属于自己的市场,不急不躁是他们的特征,知道已经不能“一夜成名”,索性“从长计议”,这些咨询公司的哲学很现实:生存是第一价值,只要路正、得法、有人才,还怕不能发展?当然,资金问题是整个行业共同的关注,只不过强烈与否罢了。市场培育型咨询公司往往业务不广,但很专业,而且有些领域还比上述两类咨询公司更富有远见,因为快速成长型公司似乎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这类咨询公司数量众多,特色明显,当然也有滥竽充数和浑水摸鱼的嫌疑。这些咨询公司的生存状态可谓“卧薪尝胆”,尽管有自身的生存哲学,但发展相对缓慢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考虑资本因素,这些公司还是足以让人体会到后生可畏的感觉,比如AMT的“甲方咨询”已经具备影响力。(四) 产后调整型看着咨询行业的渐渐成熟,许多咨询公司呱呱坠地,也许他们还没有想好做什么,但已经赋予了生命,也需要在世间一番搏弈,因为市场的诱惑同时也让很多人产生侥幸,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无所作为,因为机遇将公平的对待每个赶潮之人,但在这个领域,绝对不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所以“即来之,则安之”是这类咨询公司的表白。盲目和随众性是这类咨询公司的显著特征,如同中关村电脑市场的柜台,很繁忙,但难以体现个性,“什么好做做什么”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今天吆喝ERP,明天吆喝PDM,反正错不了。也许市场成熟之后,很多人将撤离柜台,就剩下一些有特色经营的,这是必然结果。4.2 信息化咨询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继续加速,主要表现为极其复杂的资金、资源、产品及消费需求在全球网络的配置和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方面,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向着虚拟化、泛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发展。面对这个精彩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浪潮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猛发展,使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2011年Gartner公司的分析报告,企业在新环境下,最关注的业务问题包括:加快企业增长、降低成本、优化业务流程、升级业务应用、改善技术架构、提高企业效率等;最关注的技术问题包括云计算、移动技术、商务智能、协同等;而对企业架构影响最大的则是虚拟化。快速发展与新技术使用的情况说明,企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利用IT改变过去传统的很多看法,需要利用最新的技术(如虚拟化等技术趋势),向构建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战略规划方向和企业构架努力。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新环境下企业需要在战略与发展方面参与全球化和国内跨区域的各种竞争,促使企业在管理与运作方面不断推出和适应新的模式和理念:企业从“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企业的眼界与实践也快速向全球化、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和智能化五大发展趋势顺应发展,集团企业的管控工作也呈逐步从财务管控转向精细化的运营管控和全球化的战略管控发展,总部职能更加强调向协同、共享、服务等转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决策、协同运营、控制风险及高效发展的能力,需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出新的全方位的要求,才能推动更深度的应用。因此,强调信息化与新的商业运作模式融合,迅速顺应信息技术发展,通过以网络服务及流程管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为先导,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新环境下企业面对内外部变化而必须采用的对策。互联化、物联化、虚拟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跟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在具体实现方面,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融合管理与技术等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提出优化目标的持续改进过程,不断寻求突破本身就是信息化建设的主旋率。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逐渐从过往传统的由内而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转为内外并举或由外而内的方式进行。智能化、精细化和集成化既是实现目标也是实现手段。过去的十年,诸多领先企业开始尝试新技术的使用,开展了诸如ERP系统的更新换代、原有系统的集成整合、更加精细管理的MES、基于互联网的SCM、CRM或数字物流等方面的建设和应用、知识管理、流程到桌面(业务流与事务流协同)、风险防范管理系统、各式各样基于互联网的音频、视频技术、射频技术的利用和使用,推动着新一轮企业的信息技术革新和企业管理变革创新。因此,如果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加强调由内而外ERP系统建设的话,最近十年企业在新环境下对信息化建设关注点则表现出更加多样化,企业搭建其核心系统和核心系统建成后的改进提升的方案选择也更加多,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管理领域和业务环节,成功与能见到效果和效益的案例增多。除了关注企业基础管理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之外,一些领先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更加关注新的信息技术变革,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贴近管理模式创新与企业的经营生产各个环节,互联化、物联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旋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路,从技术演进角度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财务会计核算为代表的单机软件,以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为代表的大型机软件,以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为代表的网络服务软件,到以业务流程管理(BPM)系统为代表的跨平台、跨企业的业务流程服务与管理软件。企业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骤、分层面渐进而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伴随着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是伴随着企业业态和管理转变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而提升的。一般来说,企业应用集成主要

    注意事项

    本文(01-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务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