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穿越施工组织设计.docx
目 录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1编制依据.11.2工程概况.12施工组织.22.1施工组织机构22.2 施工布置22.3 劳动力布置32.4主要机械设备配备.42.5管材加工运输.42.6 施工进度计划.53施工技术措施63.1主要施工方法6 3.2测量133.3场地排水和管井降水.14 3.4操作坑选择及开挖、处理15 3.5顶管抗力挡墙安装163.6设备安装173.7套管顶进183.8套管连接193.9套管接口处理193.10复测检查193.11钢管运输与组焊193.12单体试压203.13灌注自密实混凝土.213.14套管管口封堵234质量控制235质量措施235.1基坑安全管理措施:235.2受限空间管理措施:245.3交通安全管理措施255.4开挖和地下扰动施工安全措施255.5吊装安全措施255.6顶管时遇到地质变化处理措施.256安全保障措施266.1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体制266.2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276.3分部工程安全技术措施286.4防火安全措施297应急预案措施307.1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及应急组织机构307.2施工现场特殊作业的安全要求317.3事故抢险处理预案 .33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本工程承包合同及施工图纸资料;本工程招标时提供地质勘察报告;经现场踏勘所获得的自然条件资料;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640-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CECS 246:20081.2工程概况周口市供水配套工程共布置输水线路3条,均为有压重力流输水线路,管线总长66.11km,输水流量为4.3m3/s。输水线路沿线共布置穿越工程48座,其中穿河渠11座,公路31座,铁路6座。设置阀井174座,镇墩220个。本标段工程位于周口市商水县境内,起点为商水县张庄乡葛庄,干线桩号110+252.000处,终点为商水县张庄乡张庄,干线桩号116+060.000处。该标段管线总长5.81km,管径为DN2400,管材为PCCP。有建筑物3座,分别为穿新枯河倒虹吸1座;穿越跨高速引道顶管工程2处;阀井、镇墩及设备安装等。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土石方开挖45.22万m3,土方回填41.49万m3,混凝土浇筑0.28万m3,PCCP管(管径DN2400)施工铺装5.784km。穿越道路顶管共有两处,均为穿越高速引道顶管。桩号分别为112+914.878112+969.878段、114+016.268114+076.268段。顶管采用DN3000钢筋混凝土管,单节长度为3m,内套DN2400钢管,壁厚28mm。穿越形式为钢管外套钢筋混凝土管型式,输水钢管内径2400mm,外套管内径3000mm,输水钢管管材为Q235级钢材,管道内采用焊接钢丝收缩水泥砂浆衬砌防腐,管道外采用四油三布特加级防腐。穿越上南洛高速公路引道顶管,处于新枯河桥南侧,无地下管线;设计桩号112+914.878112+969.878段,长55m;穿越段交叉面路面宽度9m,路基宽度35.0m,交叉角度90°,穿越段路面高程53.01m,管顶高程41.15m,土层厚度11.86m;地下水位43.37m,距地面3.0m;穿越上南洛高速公路引道顶管,处于宁洛高速与新枯河交叉口西侧,无地下管线;设计桩号114+016.268114+076.268段,长60m;穿越段交叉面路面宽度8m,路基宽度31.0m,交叉角度90°,穿越段路面高程52.84m,管顶高程44.20m,土层厚度8.64m;地下水位43.95m,距地面2.5m;顶管形式详见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周口供水配套工程10号分水口门供水工程施工-4标穿越道路工程施工图2施工组织2.1施工准备2.1.1技术准备 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学习图纸,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技术规范。 征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办理相关穿越手续。 完成焊接工艺评定、现场补口补伤试验,并培训一批焊工以满足顶管要求。2.1.2物资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材料进出场计划。 落实管道通风、注浆管等零星配套材料。 根据应急预案要求,现场备足水泥等应急物资。2.1.3组织准备 结合本工程特点,组织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 根据需求组织顶管顶进、测量、注浆、焊接、防腐等施工队伍,根据顶管顶进工期安排如期进场。 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落实各项责任制。 认真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及每位工人清楚每到工序的操作过程及要点。2.1.4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现场进场道路条件,合理组织交通,为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创造条件。 按照施工平面总体布置要求进行平面布置,进行顶管轴线和高程测量,设置场内测量控制点,并定期进行复核。2.2施工布置2.2.1施工交通2.2.1.1对外交通本合同段二处顶管工程分别位于新枯河桥南侧和宁洛高速与新枯河交叉处西侧,北距S238公路0.8km,本标段顶管工程对外交通由省道S238运输,分别从新枯河桥处经新枯河河堤道路和高速引道道路运至现场。2.2.1.2场内交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管线右侧设置施工道路。2.2.2施工供水现场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面冲洗和混凝土养生用水,利用降水井,直接用水泵抽取井水进行工作面冲洗和混凝土养生。2.2.3施工供电、照明考虑工程施工工期短且要跨越宁洛高速引道,施工用电采用3台50kw发电机,高速东侧、西侧各一台,以满足顶管和降水用,备用1台。施工面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2.2.4 顶管工作井现场布置本标段采用汽车吊垂直提升出土方式,现场设置临时泥土堆放处,并及时外运至弃渣场。采用50t汽车吊吊放管道等。现场布置民工临时住处。 基坑内部布置:顶管井内布置设备包括基坑导轨、后靠背、主千斤顶、主定泵站、顶铁、焊接设备等。基坑导轨采用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应保证其具有的强度和刚度。主顶油缸架采用拼装式结构,高程和平面安装误差控制在3mm以内,以保证油缸均匀受力。后座墙应保证足够的刚度,满足设计顶力。详见附图:穿越高速平面布置图附图一2.3劳动力配置顶管施工人员的进场时间为:先遣人员在顶管井施工时进入现场,以安排顶管与顶管井工程的协调事宜。顶管施工人员在顶管井封底时进场,进行顶管机具设备的安装准备。顶管施工结束后,人员随顶管设备一起撤出。要求24小时连续作业,分三个班组轮流作业,另外设综合组作业一个,负责设备维修等综合保障作业,班组人员配备表见下表:序号人 员人数职 责 分 工1技术员3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数据收集与分析、测量,发现并解决问题。2班 长1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指挥、调度劳力、计划安排、质量控制3起重机驾驶员2操作起重机械、安全监督4指挥工1指挥起重机械5压浆工1拌浆、调整注浆量及注浆压力6辅助工3接、拆进水管、泥浆管、降排水等7挖掘工10土方掘进、运输等8铆工2钢管对接9电焊工3钢管焊接10电 工1电气设备维修11机修工1设备维护12钳工1机具、设备加工维修13测量工1对管线顶进的轴线、标高控制14合计302.4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序号设备名称及规格数量配套设备1400t千斤顶2个2顶压装置2套顶铁、垫座、导轨3主顶油泵(400t)2套4SYB50/50-压浆机1套5泥浆泵1部63千瓦水泵6部7电缆120mm2100米8电箱(立式)2只9拖箱4只1050t汽车吊1辆11电焊机6台12反铲挖掘机1辆131.5t卷扬机1台14空压机3m³ 15全站仪1 16水准仪2台 2.5管材加工运输在顶管施工过程中,管材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本工程为管件标供管。在开始顶进前,制定详细周全的供应计划,现场备有足够余量。根据进度计划,每天应保证需求供应。管材在运输、吊运过程中防止管材变形。管材运至现场后需对平整度、板厚、椭圆度、强度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入下道工序施工。2.6 施工进度计划114+016.268114+076.268段工期从2013年5月16日2013年6月30日、112+914.878112+969.878段工期从2013年6月20日2013年7月31日。具体施工的作业周期安排如下:a、打降水井: 2天。包括打井、洗井,退场。b、作业坑开挖及后座墙施工:58天。包括平整作业面、机械开挖、浇筑后座墙混凝土、作业坑人工修整、安全防护等。由顶管小队现场管理员负责安排,顶管小队作业班组操作。c、设备进场安装调试:2天。包括发电设备,顶管设备,排水设备,起重设备,照明设施、导轨安装等。 d、套管进场:1天。由顶管小队现场管理员负责提前报计划,项目部物资供应部负责供应到现场,可在作业坑开挖时套管同时进场。e、顶管作业:2530天。由顶管小队作业班组负责。f、钢管焊接、检测、顶进:32天。包括组焊、单体试压、防腐等。g、灌注自密实混凝土:12天。包括灌注、封堵等。h、清理出场:1天。包括拆除顶管设备、安全防护,清理现场等。114+016.268114+076.268段顶管施工横道图 日期部位2013年5月2013年6月161820222426283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打降水井作业坑开挖及后座墙施工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套管进场顶管作业 钢管焊接、检测、顶进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清理出场112+914.878112+969.878段顶管施工横道图 日期部位2013年6月2013年7月161820222426283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1打降水井作业坑开挖及后座墙施工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套管进场顶管作业 钢管焊接、检测、顶进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清理出场3施工技术措施3.1主要施工方法采用人工掘土,轴向液压千斤顶配以液压站的方法。使用挖掘机开挖顶管操作坑和接收坑,人工修整,吊车下设备和套管, 50Kw发电机供电,千斤顶后方设置抗力挡墙,顶管时,先由人工在套管前端掏土,再用电动油泵驱动千斤顶顶进套管,待套管顶进后再继续人工掏土,如此循序渐进,直至穿过公路为止。顶管挖掘出的土方采用人力手推车从套管内运送至管口,再用卷扬机提升出操作坑。顶管完毕后进行穿越段管道安装,安装完第一节后开始测量定位,然后安装第二节,并按图纸对接头部位进行接头处理等工作。依次安装剩余管道。管道穿越就位后进行试压,试压完毕后进行套管灌注混凝土、封堵、回填等工作。管道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见附图二。3.1.1工作坑的设计与布置:3.1.1.1顶管工作坑位置选定顶管工作坑和接收坑位置为分别在顶管的起点和终点。3.1.1.2顶力计算:顶力计算是顶管施工设计中的关键内容,顶管的顶力要大于工具管的迎面阻力、管道周围土压力对管道产生的阻力以及管道自重与周围土层产生阻力之和。阻力计算的经验公式为: P = n·G·L式中: P计算的总顶力(KN);G管子单位长度管体自重(KN/m),28.5;L顶进管总长度( m),取55;n 土质系数可取1.52,取2。计算得出:D=3600mm时P =3135KN 根据计算,管道顶进配备2个400T千斤顶进行顶进即可满足施工。3.1.1.3顶管工作坑设计A、工作坑尺寸工作坑底部宽度:W=D+2B+2bD管道外径2B+2b管道两侧操作空间及支撑厚度2.43.2m工作坑底长度:L=L1+L2+L3+L4+L5L1=工具管长度、 L2=管节长度L3=出土工作间长度、 L4=千斤顶长度 L5=顶管后背的总厚度本次施工竖井工作坑底宽采用6 ×10米,东西向长10米; 工作坑深度:H=h1+h2+h3h1道路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h3基础及垫层的厚度。B、工作坑支护(后附钢筋砼护壁示意图)顶管工作坑坑壁处理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工作坑开挖深度,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确定工作坑采用25cm厚C25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护壁支护,交汇坑采用密板木支撑。工作坑定位设立组合梯架,以方便人员上下工作坑。工作坑边3m范围内用灰土平整夯实,周围修筑50厘米宽,厚30厘米3:7灰土防水墙,以防雨水流入工作坑。后附钢筋砼护壁示意图。C、工作坑基础工作坑基础结合工作坑检查井底砼施工,下设30厘米厚3:7灰土,满坑底铺设。D、导轨安装导轨采用轻型钢导轨,两根钢导轨距离控制在管径的0.45-0.6倍之间。确定导轨的高程调整量后进行安装。导轨内距按下式计算:A=2式中:A两导轨间距(mm); D管外径(mm); h导轨高(mm); e管外底距枕铁顶面间距(mm)。导轨要安装在枕木上,且保证枕木下地基稳定;导轨安设要直顺,严格控制导轨顶面的高程,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或略高于该处管道的设计高程,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E、后背与后座墙设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顶管工作坑后背采用装配式与钢筋砼护壁相结合后背墙,装配式后背墙直接支撑与钢筋砼护壁上,同时在后背支撑面内钢筋砼护壁增加一层钢筋网片。后背承受管子顶进的全部水平顶力,将顶力均匀地分布在后座墙上。后背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发生相对位移和弹性变形。经过初步计算及以往经验,后背采用高3米、宽10米的砼护壁加排木后背,具体是紧贴垂直的护壁后座墙,横向密排40×40×300cm方木,排木外侧立7根50号工字钢,立铁均匀分布在后背中部2.5米范围内,在立铁外侧放横铁,千斤顶作用在横铁上。排放方木时应注意第一根方木应卧于工作坑底以下1米左右,使千斤顶的着力中心在后背高度1/31/2之间。顶进时,管口采用弧形铁保护管口,使管口受力分布均匀,防止管口集中受压破碎。F、下管、顶进、出土设备安装本工程下管采用吊车,出土设备采用水平卷扬机和垂直牵引的卷扬机和起重机相结合的方法,出土用小推车,顶进采用液压千斤及顶铁。垂直起重设备安装前必须对卷扬机、电动葫芦、手动葫芦等起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设备完好,方可安装;电动葫芦行走轮要与行走轨道相匹配;起重设备安装后在正式作业前必须试吊,吊离地面10厘米左右,检查重物,设备有无问题,确认安全方可起吊;根据顶管坑的设计,安装高压油泵、管路及控制系统,油泵设置在液压油缸附近,油管要直顺、转角少,油泵与液压油缸相匹配,并要有备用油泵。G顶镐和顶铁的安装a顶镐的高程:顶镐安装使顶力中心位于管口总高的1/4处左右;b平面位置:使用一台顶镐时,顶镐中心与管道中心一致。使用多台顶镐时,顶镐中心与管道中心对称,且各顶镐的油管要并联在一起。c安装顶铁无歪斜、扭曲现象,必须安装顺直;每次退镐加放顶铁时,要安放最长的顶铁,保持顶铁数目最少;H、顶管工作坑坑上布置顶管工作坑平台在顶管工作坑开挖与支护完成后进行;平台口尺寸按下式进行计算确定:长度L=L2+0.8、宽度B=D1+0.8L2管节长度(米)、D1管外径(米)工作坑上架设工字钢和方木,用木板铺盖,平台上用50钢管做护栏,扣件连接,中间留下管、出土通道,坑角留工作人员上下的组合梯架。顶管架子采用专用重型四脚钢管大支架,架子四周要求平稳,四个架腿处埋设地锚,用水平仪测平,架腿基座用混凝土浇筑,架子外用彩条布遮盖。3.1.1.5顶管施工1)、测定管道中线和建立临时水准点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顶管工作坑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引测临时水准点。测设管道中线起、终点,检查井位置桩及中心线位控制桩,并在工作坑开挖范围外设方向控制桩,在稳固处设间距不大于100m的临时水准点。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复核后才能使用,并要经常校核。A、用全站仪将设计管中心线敷设在地面上,再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坑的侧壁上或支撑上(至少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B、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坑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2)、第一节管下管A、下管前,要严格检查管材,不合格的不能使用;B、电葫芦作垂直吊运时,最大倾斜度不能超过10度;C、第一节管下到导轨上时,要测量管的中线及前后端管底高程,以校核导轨安装的准确性。3)、挖土与运土管前挖土的方向和开挖形状直接影响顶进管位的正确性,应严格控制管前周围超挖,管前挖土深度,视土质情况和千斤顶的工作行程而定。挖土必须按规定进行:管前允许超前掏挖3050cm;管端下部135度中心角范围内不得超挖,保持管壁与土壁相平;当穿越建筑物时,管周围一律不准超挖。管前挖出的土应及时外运。4)、顶进A、顶进应遵照“先挖后顶,随挖随顶”的原则,连续作业,尽量避免中途停止。B、顶进是利用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管子推入土中。B-1、安装顶铁并挤牢,待管前挖土满足要求后启动油泵,操作控制阀,使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个行程,将管子推进一段距离;B-2、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反向进油,活塞回缩;B-3、安装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管端与千斤顶之间可以放下一根管子为止;B-4、卸下顶铁,下管。B-5、在混凝土管接口处用多层胶合板进行衬垫,管口内侧留10mm用聚硫密封膏进行密封; B-6、重新安装好顶铁,重复上述操作。5)、测量A、测量次数:在顶第一节管时,及校正顶进偏差过程中,每顶进2030厘米,即对中心和高程测量一次,在正常顶进中,每50100厘米测量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B、中心测量:中线测量用经纬仪测定,根据工作坑内测设的中心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轴线中心偏差。C、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在工作坑内建立临时水准点,以此为依据,测首节管后端内底高程,以控制坡度,顶坑内设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6)、顶管纠偏在顶管过程中,如发生偏斜必须及时给予纠正。纠偏方法可采用挖土和顶木纠偏法。当偏差值为10-20mm时,用挖土法,当管子偏离中心线一侧时,在管子另一侧适当超挖,在偏离一侧少挖,继续顶进时借预留的土体迫使管道逐渐回位;当偏差较大或采用挖土校正无效时,采用顶木校正法,用圆木或方木,一端顶在偏斜反向的管子内壁上,另一端支撑在垫有木板的管前土层上,开动千斤顶利用顶木产生的分力使管子得到校正。7)、顶进操作工作记录每班作业应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包括顶进长度、顶力数值或油泵压力表数值、管位偏差及其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土质水位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应注意事项。交接时应将施工记录向下一班交待清楚。8)壁后注浆本次顶管均在公路下,顶管完成后如遇有空洞现象必须进行壁后注浆。注浆孔的设置:需注浆段在每间隔2根钢筋混凝土管节中部设置1根注浆管,相邻的钢筋混凝土管注浆孔布置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首先将顶管两端用1:1水泥砂浆填缝封闭处理,钢筋混凝土管节间管缝用水泥砂浆填缝,然后封闭除中部管节中的注浆孔眼外的全部孔眼,采用挤压式注浆机将拌制好的水泥浆(水灰比为0.5:1,注浆稳定压力为0.5Mpa),通过32mm高压胶管连接顶管用钢筋混凝土管注浆孔眼,向管外注入膨润土水泥浆。以保证水泥套管与土层间无孔隙,从而确保地表不发生沉降。9)、顶管设备拆除及顶管坑中管道施工顶管完成及验收合格后,拆除导轨、后背和顶进设备,按明开挖施工管道方法,进行顶坑内浇筑平基、安管、浇筑管基座、接口等工序操作。顶管坑的回填压实,比长距离、大面积的压实难度大,要从以下几方面控制:A、分层厚度要比规定的厚度小一些来控制;B、控制全铺土层均匀的含水量,不能回填过湿土;C、一定要用符合要求的便于夯实的土来回填;10)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管节错缝为防止顶进过程中出现错缝及在纠偏过程中砼管节间局部张缝而掉入砾石,导致顶管局部压力突增大,管节破裂、顶管失败的可能,为此在平口型的砼管节间安置外钢环。(2)、地面沉降或隆起控制措施a 精心操作,控制挖土与顶进的量与速度,避免土体超挖和顶管机的过量挤进,使挖土与顶进始终处在动态平衡状态。b 测每顶进1m所挖出的土的方量,进尺与挖土量相当,沉降就可控制。c 顶管穿越前,必须使顶头调至正位,顶管时,加密测量密度,控制好方向,避免作过大的纠偏操作(过大纠偏是地面沉降原因之一),并且连续作业,同时还要加强现场值班,现场资料分析,并加强观测,确保施工安全。(3)、掘进过程中的通风施工中,顶进距离较长后,若感空气污浊时,则采用20m3/min排风扇鼓风机、直径为400mm的排风胶管由地表连接至掌子面,随时向掌子面送风,以解决施工人员空气相对不足。11)注浆减阻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的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入膨润土泥浆。我们设想在管外壁与土层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泥浆润滑套,变原来的干摩擦状态为液体摩擦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顶进阻力。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如下措施:根据地质资料,选用触变泥浆的浓度大些,能较易在管外围形成润滑浆套,触变泥浆的耗量略大于地层土体的损失量,经计算每顶进1m触变泥浆的消耗量为:0.18m3选择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静切力、动切力和动塑比。这些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管节制作时预埋压浆孔,设计压浆孔时在掘进机后连续放置三至四节有注浆孔的管子,不断注浆使浆套在管子外面保持的比较完整,然后再间隔两节管子放置一节有注浆孔的管子用以补浆;安装注浆管时,每个预埋压浆孔里要设置单向阀,目的是防止注浆压力不够时管外壁的浑浊的泥浆液倒流。触变泥浆的配制、搅拌、静置时间,都必须按照膨润土的特性要求执行。A一般膨润土的配制按如下比例进行,根据实际试拌情况再行调整:膨润土 水 纯碱 CMC 稠度400 850 6 2.5 12-14B根据地质资料,对于土层中粉粒、粉质粘土含量较高的,渗透系数适中,泥浆扩散较慢,泥浆相对密度保持在1.01.3之间;对于土层中的砂砾圆砾含量较高,渗透系数较高,为防止泥浆扩散较快,在泥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土,还应增加粉煤灰、木屑等,泥浆的相对密度保持在1.41.8之间。C泥浆的拌制要均匀。首先将定量的水放入拌和桶内,开动拌和机徐徐投入膨润土,拌和2-3min,静置片刻,再搅拌7-8min,即成泥浆,制成的泥浆排放入贮浆池内贮存10h,使膨润土、水、碱发生置换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且有一定粘度的泥浆,使用时用注浆泵通过连接注浆孔的管道注入管道外围。D为了防止贮浆池内泥浆离析,间歇地对贮浆池内泥浆进行搅拌。泥浆的压注方法A注浆压力的确定,PA=WH1+h0 h0= D1+tg(45°-/2)/2tgB注浆时泥浆压注压力不宜过低,如果触变泥浆压注压力PPA,则管外侧压力大于注浆压力,触变泥浆无法注入到管道四周,不能形成泥浆套;如果PPA,太高了容易产生冒浆,泥浆流失增加,不易形成浆套;而且过高的压力作用在管子上时,会增加管子周边的正压力,使顶进时的推力增加。因此注浆压力P保持在下列范围之内。PAPPA+30(KPa)C为了使触变泥浆套的压力在停注后不能过快降低,在工作坑内注浆总管上设置单向阀,不使其回浆。D泥浆的压注采用在顶管机压浆,管节、中继环等处连续补浆的方法。对掘进机压浆要与顶进同步,以迅速在管道外围空隙形成粘度高、稳定性好的膨润土泥浆套。E补浆是在已有的泥浆套基础上改善泥浆套,补充其损失量。掘进机尾部第一压浆孔后设置第一道补浆孔,此后根据设计管节上的补浆孔及时补浆,以保证管道外围空隙连续充满触变泥浆,补浆始终要坚持从后向前补压和及时补浆的原则。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推进段的浆液形成情况,还可以通过中继环和主顶装置的油压值推算出各段的注浆减阻效果,从而及时加以改进。注浆设备的选用在顶进中,选用螺杆式注浆泵。泥浆的置换全段管道顶进完成后,立即用1:1水泥浆与粉煤灰的混合液置换润滑泥浆,以确保管道外围土体有足够的支撑和减少渗漏水。然后对管缝及注浆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封堵。3.2测量顶管施工测量由专业测量人员现场测量并用白灰放出穿越套管中心线,根据中心线确定操作坑开挖位置,并绘出穿越施工断面图。根据现场情况测放出施工作业带边界线,顶管穿越施工作业带宽度16m,作业带长度为40m(不包括组焊管道的场地);放出套管顶进工作坑的开挖边界线,并根据套管埋设深度确定作业坑深度。顶管工程的测量工作是整个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管线线形的平顺,甚至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贯通,因此需精心实施,确保无误。顶管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左右偏差测量两部分。高程测量方法:在地面上把永久性水准引测至井边,通过垂直吊钢尺引测至操作坑内,在操作坑内设临时水准点,再在管道内架设水准仪后视临时水准点,然后校核该水准点,校核无误后作为顶管施工的后视点测量,逐步向前测设,闭合差按二级水准控制。左右偏差测量方法:在后座设一台全站仪,先从地面坐标点引自操作坑附近,再引入操作坑内固定、保护,然后用全站仪移至操作坑内,根据顶管坐标,然后在现场测出实际坐标值,根据设计坐标值调整顶管左右方向。3.3场地排水和管井降水3.3.1场地排水操作坑开挖前对场地采取排水措施:操作坑内的排水采用在操作坑的一角挖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水的方法。作业坑周围距作业坑1m处挖截水沟,沟深0.3m、宽0.3m,将雨水和操作坑内抽出的积水引进公路边沟。3.3.2穿越段管井降水进场后先进行降水施工,降水采用管井降水方法,共布设400降水井8座,深度根据需降水范围不一。计划配备2套顶管设备,其中1套备用;降水用水泵(3吋潜污泵)10台。3.3.2.1降水施工方法本工程拟采用管井方法降水a、基坑涌水量估算 根据公式: = 1.366k(2HS)S/lgRlgx =1.366×5×(2×10 6)×16.1/lg70 lg47 =3081m3/d 其中: K 土的渗透系数(m3/d); 取k =5 m3/d。 H含水层厚度(m); 取H =10m。 S 水位降低值(m);取S =6m。 R 抽水影响半径(m);取经验值 R=70 m。 X 基坑假想半径(m); 取 X = 47m。 b、 单井涌水量估算 q= 1.366k(2HS)S/lgRlgr =1.366×5×(2×11 16.1)×16.1/lg70 lg0.4 =253m3/d 滤料:23毫米水洗豆石 c、井点布置按顶管全段排降水量及现场实际情况,共布设降水井8座,降水井布置见附图1平面布置图。分别位于:112+914.878-112+969.878段,共布设降水井4座、位置分别为112+914段距中心左右各10处,112+969段距中心左右各10米处。114+016.268-114+076.268段,共布设降水井4座、位置分别为114+045段距中心左右10处。降水井设计参数如下: 井深:20米 井径:400毫米 滤管:无砂滤水管400毫米 滤料:23毫米水洗豆石 d、排水路线选择 由井点抽取的水就近排入高速公路边沟。 3.4操作坑选择及开挖、处理顶管工作坑位置为镇墩或阀井位置,分为顶进坑与接收坑,结合顶管机具尺寸及作业要求,确定顶进坑与接收坑的净空尺寸:3.4.1顶管顶进坑长度计算L=Ll+L2+L3+L4L 顶进坑长度,mLl最长管节长度,m,Ll=3mL2千斤项长度,m,L2:1.7mL3出土工作间长度,m,L3=1.0mL4后背厚度,m,L4=O.5mL=3+1.7+1.0+O.5=6.2(m)接收坑长度取5.0m3.4.2顶管顶进坑宽度B=D+SB顶进坑宽度,mD管外径,m,D=3.6mS操作宽度,m,每侧1.2m,S=2.4mB=3.6+2.4=6.0m接收坑宽度也取6.0m3.4.3顶进坑深度Hl=Al-A2+A3H1一顶进坑净空深度,mA1地面高程,mA2一管内底高程,mA3一机坑导轨安装高度,O.4m3.4.4接收坑深度H2=Al-A2H2顶进坑净空深度,mA1地面高程,mA2管底高程,m3.4.5操作坑开挖及处理测量放线后,在公路两侧挖顶进操作坑。112+914.878112+969.878段操作坑深度达9.5m,该操作坑采用阶梯式开挖。放线尺寸为22×16.5m,分3个台阶进行开挖。底层操作坑尺寸为10×6m。作业坑开挖点应离公路边沟边缘30m,以保证公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操作坑的一层和二层采用钢筋C15混凝土护壁,一层厚30cm,二层厚50cm。三层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护壁,厚度50cm。操作坑四周设钢性围栏,警示标志,操作坑内设爬梯至一层平台。操作坑底在角落设50×50×50cm集水坑一个。114+016.268114+076.268段操作坑深度为6.4米,开挖时也采用阶梯式开挖,开挖断面同112+914.878112+969.878段的二层和三层断面,护壁方式和围挡及场地布置一样。操作基坑图见附图三:操作坑平面图、操作坑断面图3.5顶管抗力挡墙安装顶管千斤顶的后支撑选用钢筋混凝土挡墙。3.6设备安装在操作坑内安装轨道、顶管设备等并进行顶管。顶管轨道的中心线和千斤顶的中线必须与穿越套管的平面中心线三线重合。设备安装就位前,应再次确认作业坑开挖的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作业坑底部是否平整。 轨道安装时将发送轨道固定在操作坑底部并校正其方向,保证两轨道之间的中心线与设计穿越套管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两轨道之间的间距为0.8m,轨面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2m,顶管机的尾部要紧靠在抗力挡墙上。传力板采用钢板制作,作用是将顶管机的顶力均匀的分布在套管上,保证套管受力均匀,传力板的中心线与套管中心线、顶管机顶进油缸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传力板的高度为0.55m,就位后传力板的顶部应在套管的1/4高度范围内。 工具切屑管的安装为保证顶进过程中,套管前面端部的切屑阻力,需要在第一根套管的前端安装工具切削管,工具切屑管采用=10mm的钢板卷制而成,切屑管的长度约0.5m,工具切屑管的外直径与套管的外直径相同。轨道、传力板组装图顶镐和顶铁的安装a顶镐的高程:顶镐安装使顶力中心位于管口总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