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现象课件.ppt
大众心理,模仿、暗示、感染时尚(时尚、流言、舆论,大众心理模仿、暗示、感染,所谓大众是指以接受大众传播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无组织群体。大众心理就是以大众身份出现的无组织群体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特点。,所谓大众是指以接受大众传播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无组织群体。,一、时尚,(一)时尚概述1、时尚的定义 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短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人们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时尚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一、时尚(一)时尚概述,一、时尚,2、时尚的涵义:时尚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时尚是有相当多的人去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时尚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时尚。若长时间持续,就会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一、时尚2、时尚的涵义:,一、时尚,3、时尚的种类 时尚可以根据表现的热情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时髦:泛指一种新的行为模式的时尚,是时尚的一种典型表现。其特点是首先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以后才受到其他人的注意,它在一定时间内受人赞许,且经常发生变化。它也包含对某些被认为有待改进的行为规范的叛逆。因此,人们对时髦的追求乃是偏离传统行为而倾向于当前新颖入时的生活方式。时狂:是时尚的狂热表现,是热情追求某些生活方式的而缺乏理智的倾向。其持续时间较短,来时猛烈,去时匆匆。,一、时尚3、时尚的种类,一、时尚,4、时尚的特点(1)新奇性:是所有时尚项目中最显著的特征。但新奇性不在于时尚项目本身是否新奇,而主要取决于当时人们的认识。(2)有效性:时尚一般表现为突然迅速的扩展与蔓延,又在较短时间内消失。(3)周期性:时尚的变化具有周期性。今天作为时髦的事物,几个月之后也许变成陈旧的东西;今天陈旧的事物一段时间以后往往又被看作是新式的。(4)两极性:时尚项目的变化总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一、时尚4、时尚的特点,一、时尚,5、时尚的意义 时尚起到了给人们的行动以统一性,给社会以某种秩序的作用。时尚既有革新的一面,引导人们摆脱现状;又有保守的一面,引导人们发生共同反应,从而使社会的统一性重新加强。从长远的眼光看,时尚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人们追求时尚,可以满足于一时性的欲望,消除不满,散发能量。时尚过程一般不涉及社会本质的问题,它对社会可以起到稳定、巩固的作用。,一、时尚5、时尚的意义,一、时尚,(二)时尚的传播过程 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呈“常态曲线”。追求新奇、时髦事物的,开始总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随从的(也有一部分人从不追求新奇、时髦)。当大多人加入时尚行列时,少数人又去创导新的时尚项目了。社会上某些有地位的人往往处于时尚的领导地位。,一、时尚(二)时尚的传播过程,一、时尚,时尚追随者可分为五种类型:1、先驱者:他们一般都是属于财力雄厚、富有冒险精神、有勇气、经常希望尝试新构想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有时会被认为是“怪人”。此类人数很少,仅占总人数的2.5%.2、早期采用者:他们是有见解、有眼力的人,也往往是为周围人所信赖而起着舆论指导作用的人。这种人能够成功地预见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果断地采用新的构想。此类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13.5。,一、时尚时尚追随者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时尚,3、前期追随者:这些人很少带头前进,对于新的构想比较慎重,但是却能相当积极地追随时尚。此类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34。4、后期追随者:他们对于新的构想抱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至占压倒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决心加以采用。此类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34。5、落伍者:这些人对于新的构想经常保持戒备,倾向于旧传统,对于人们追随时尚的倾向十分不满,并看不惯。他们和先驱者一样,在很多场合下都比较孤立,最后还是追随时尚,但已经成为落伍者。此类人占总人数的16。,一、时尚3、前期追随者:这些人很少带头前进,对于新的构想比较,一、时尚,(三)时尚形成的主客观原因1、时尚形成的社会原因:(1)时尚受社会文化所制约:愈是自由的社会,时尚愈普遍;愈不自由的社会,时尚愈不发达。(2)时尚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在现代社会中,若没有宣传工具对时尚的推动,这种时尚只能活跃在极为有限的范围之内;时尚借助宣传工具的力量,可以很快地扩展到广阔的范围。时尚还和商业网络相呼应,这对于提高时尚的周转率起很大作用。,一、时尚(三)时尚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一、时尚,1、时尚形成的社会原因(3)时尚要有经济基础:时尚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另外,时尚必须对社会带来有益的作用,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如果时尚的东西给社会带来不利,则会受到人们的抵制,有的即使一时时尚起来,也会在很短时间内消失。 从地域上看,都市的时尚必然先于农村,中心城市的时尚必然优于边远城市。,一、时尚1、时尚形成的社会原因,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1)从众与模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人视为乖僻、孤独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人们就要努力去适应周围环境,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可供选择的最简便而又可靠的方法,便是模仿社会上时尚的东西,如周围人们的服装、发式、行为、言语等,以适应环境。人们在追求与模仿时尚事物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安全感:既然这么多人这样做,一定是合乎时宜的,一定是正确的,自己与他们一样,也不会错,此即“从众”。所以,时尚项目便成了引导人们如何行动的模特儿。 社会上许多人竞相模仿某种新奇事物时,就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尚时尚。模仿乃是再现他人的一定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姿态、动作和行动。,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2)求新欲望:社会生活的内容若缺乏变化则会变得陈旧,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就会缺乏生气。人们企图打破这种趋向的动机与时尚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有一种基本欲望,即想要从自己周围环境中寻求新刺激的欲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时尚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本身具有新奇性的缘故。 人们的求新欲望与时尚的新奇性、短暂性有关。人们即使生活上自由自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十分满足,但若长期处于没有任何变化的社会情境中,总会逐渐感到厌倦,甚至不堪忍受、终于会产生摆脱陈旧生活模式的欲望,时尚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用不断变化的新的面目满足人们的求新欲望。,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有些人感到自己社会地位不高,承受着种种束缚,希望改变现状,避免受到心理上的伤害与压抑。他们往往认为追求某种时尚可以实现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于是,他们或者是为了发泄自己被压抑的感情而追求时尚,或者是为了克服自己的劣等感而采用华丽的时尚项目。 有些人往往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有意无意地向他人表现和主张自己与众不同,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与个性,表明自己的嗜好与欲望。他们追求时尚是为了显示自我。,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4)追随时尚有个别差异:人们是否追求时尚,目前尚未得到实证性材料,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人们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追随时尚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追求时尚;青年比老年更追求时尚。在性格上,脾气容易变化的人,喜欢华丽的人,对时尚特别敏感。此外,虚荣心、好奇心、好胜心强的人都比较追求时尚。,一、时尚2、追随时尚的心理因素:,二、流言,(一)流言慨述1、流言的定义: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的依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信息。 “流言”一词,最早见于尚书金滕中,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日,公将不利于孺子。”后经蔡沈作了注解:“流言,无根之言,如水之流自彼而至此”。可见,流言是一种无根据的假消息。,二、流言(一)流言慨述,二、流言,流言和谣言有些不同,谣言是恶意的攻击,是谣言制造者故意捏造、散布的假消息。两者的区别在于动机不同,其共同点是,它们都缺乏明确而可靠的事实根据,但都能广为传播。,二、流言流言和谣言有些不同,谣言是恶意的攻击,是谣言制造者故,二、流言,2、流言的类型愿望流言:反映人们的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愿望流言是凭常识就能推测到这些流言将会有目的地、故意地传播给宣传对象。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等)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均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二、流言2、流言的类型,二、流言,各种流言所占比例: 在调查的1089个流言中,攻击流言最多,达66,且大多指向政府和军队;愿望流言只占2;恐怖流言则为25;其余7无法分类。,二、流言各种流言所占比例:,二、流言,3、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流言对个人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对个人发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流言形成并广为传播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环境。人们处于这种社会心理环境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每当听到流言,特别是被许多人相互传递的流言,往往会信以为真。,二、流言3、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二、流言,3、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 流言对社会、对群体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使流言不断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它的力量。若有关于社会安宁幸福的流言被散发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响。,二、流言3、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1、流言传播过程的特点:流言的传播可看作是一种连锁和传染的反映。当出现传染时,往往是一个人传染给其他一些人,最终所有人都被传染。 流言的传播并不是平均地、广泛地传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它只流传给那些和传播者有密切关系的人,并要求保密。流言也多半传播在一个群体之内,因为群体成员对当前的某些问题是共同关心与注意的。 流言传播的速度往往是开始缓慢,然后不断地加快,当达到了高潮,将近饱和状态人人皆知时,又变得缓慢起来。,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2、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1)一般化:是指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具体细节,使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与扼要,遗漏掉许多具体的细节。也就是说,流失了许多情息越到后来越使人感到内容很一般化。 (2)强调:是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听到流言的人,由于对其中有些内容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和兴趣,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经他再次传播时,就会强调其印象深刻的部分。,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2、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3)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象对它进一步加工(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最后往往把流言套到某一群体或某一人身上对号入座,使流言内容与原来的事实相距甚远。,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二、流言,流言内容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记忆上的偏差所致。人们平时观察事物、记忆事物,往往不够细致,总会有所遗漏、颠倒,甚至张冠李戴;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对于对方的某些含糊、曲解之言词,凭自己的经验来理解,自圆其说,致使外界信息失真、失实、遗漏。人的记忆本身会发生误差,记忆中关于某种事物的印象并不是原型,印象和原型之间可以无限接近,但却不会完全等同。英国学者巴特利特在记忆实验中发现,记忆内容在经过几个人重现之后,可以变得面目全非。另外由于流言接受者还受到自己的愿望、恐惧、忧虑、怨愤等情绪作用,所以当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事件转告他人时,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对信息进行了歪曲。于是无根据的流言也就随之而起。,二、流言流言内容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记忆上的偏差所致。,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3、流言消失的特点:流言在真相大白之后就自然消失了,这是流言消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些流言虽然在一定的情感气氛中产生,但时代的气氛发生了变化,流言当然也随之消失。当有些流言对人们失去了好奇心与新鲜感时,人们会感到厌倦,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问题,当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时,流言就会消失。,二、流言(二)流言传播的特点,二、流言,(三)流言的制止: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度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便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要慎重展开宣传,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二、流言(三)流言的制止:,三、舆论,(一)舆论概述1、舆论的定义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也可以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其涵义:必须有一个问题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三、舆论(一)舆论概述,三、舆论,(一)舆论概述2、舆论的特征(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与提倡,但未能取得人们的赞成与支持,那么这种意见并不能称之为舆论。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它总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与社会固有的风俗传统、伦理道德相违反,人们感到此种情况与社会已有规范相悖,不利于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时,于是作出种种议论。,三、舆论(一)舆论概,三、舆论,(一)舆论概述2、舆论的特征(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由于舆论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与讨论,逐渐使人们看到其合理的部分,于是采纳它、赞同它、支持它。(4)舆论是有效的。能否使某种意见成为舆论,最主要的是在于它的有效性,即这种意见能否发生社会影响。某种意见能推动或阻碍社会上的某种行为,这种意见就是舆论。,三、舆论(一)舆论概述,三、舆论,(一)舆论概述2、舆论的特征(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的意见,那就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舆论是广大民众的呼声。开明的政府所提出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往往是充分研究社会上时尚的舆论之后提出的,提出之后也密切关注社会对它们的舆论,作为反馈信息,以便必要时及时修改。,三、舆论(一)舆论概述,三、舆论,(一)舆论概述3、舆论的多元化:社会舆论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是多元化的,因为舆论总是代表着社会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由于社会群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人们对于所发生的某种事态不可能有一致的舆论,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形成不同舆论。 在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群体中,舆论的一致与统一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彼此所持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不同,根本利益不同,他们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态明显地会形成不同的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三、舆论(一)舆论概述,三、舆论,(二)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其特点:一是功利性,对社会有重要意义;二是新异性,对人们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功利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形成舆论。,三、舆论(二)舆论的结构,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其形态:(1)社会事件。并非所有的社会事件都能形成舆论,只有当社会生活和社会节奏受到某种冲击或震动,舆论的发生往往不可避免,而且常常由某种突发的或超常的社会事件所引起。社会事件由于具有超常的重要性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索。,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其形态:(2)社会问题: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一定时期内经常出现妨碍社会发展、危及正常社会生活的梗阻事件,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的情况下,社会问题就产生了。与社会事件相比,社会问题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历史持久性,影响、波及更大范围的群众,形成的舆论过程,规模更大,时间也更长。,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其形态:(3)社会冲突:社会冲突的发生,是表明社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者根本不可能彻底解决,矛盾在不断激化,斗争采取了外部对抗的形式。不管哪种形式的社会冲突,都必然伴随着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舆论风云。如果冲突引起了大规模的社会改组、社会解体等等危机或者社会变革,舆论的风云将演化成一场风暴。,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其形态:(4)社会运动:人们为了战胜自然,改造社会,解决由社会矛盾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与冲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文明水准,总要提出一定的任务,动员、组织广大社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造工程。这种工程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大,自然为舆论所关注。不少运动本身,也往往藉助舆论的力量形成声势,扩大影响。,三、舆论(舆论的结构)1、舆论对象,三、舆论(舆论的结构),2、公众 塔尔德(18431904)是最早提出公众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公众与人群不同,它的内聚力来自于思想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其特点是:(1)有共同的话题。话题把公众激活,并把它们联结起来。即使到天涯海角,大洋彼岸,只要谈论同一个话题,就已经进入了同一群公众的行列。话题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公众。,三、舆论(舆论的结构)2、公众,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2)参与议论过程。一个议论过程中,总有三部分人存在着,即说者(传播者)、既听又说者(接受并传播者)、听者(接受者)。前两种人传播信息,表达意见,推动了议论过程,参与了舆论的形成,是舆论的主体。后一种人只是接纳了信息,没有表达意见,中止了传播、议论过程,是沉默的多数。大众传播媒介所谓的读者、听众、观众,大部分是他们。但他们对于传播、议论过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传者与受者总是相互依赖,离开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3)自发性与松散性。公众靠话题激活,依话题为转移,话题兴则公众生,话题灭则公众无。公众松散而无定型,自恃自存,范围模糊,迁移流转不定,既谈不上严格的组织体制和上下级关系,也没有什么指令与服从。舆论的流动没有确定的路线和预设的界限,无论是谁,只要有了共同兴趣,愿意参加社会议论过程,就是公众。,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4)有一定的层序性。公众虽然表面上各各散在、自我独存,但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却能发现不少问题。如按照人口结构,可以分解为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水平、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等等类别,每一类别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组段。显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组段的公众,看法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三、舆论(舆论的结构)公众的特点:,三、舆论(舆论的结构),3、意见: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认为,意见是态度的语言表达,而任何一种意见,都包含了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如事实陈述、价值评价、思维观点、信仰和信念等,统称为见解;二是情感成分,如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取舍,喜怒哀乐的情绪选择等,称之为偏好;三则是意志成分,如动机、意图、愿望、要求等,称之为意向。在议论过程中,公众针对舆论对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见解、偏好、意向,总要有所赞成或有所反对,总要具有某种偏好和立场,这就是意见。,三、舆论(舆论的结构)3、意见:,三、舆论,(三)人际舆论的形成1、形成舆论的整个过程可以相对地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问题的起因,其次是引起社会议论,最后是意见的汇集和归纳。舆论的形成主要是人际舆论的形成。2、人际舆论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它发生在人们中间,对人们的影响最直接有力。其形成受人际交往和人际传播的影响,三、舆论(三)人际舆论的形成,三、舆论,(四)舆论的作用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社会舆论对个人、对社会团体乃至政府都能发生一定的制约与监督作用。(1)舆论对社会的监督内容是多方面的。从外延上看,大至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小至每个人的个人行为;从内涵上看,上至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下至社会的某一具体事件;从具体问题来看,有决策方面的监督、工作方面的监督、法律方面的监督、道德方面的监督、理论方面的监督等等。,三、舆论(四)舆论的作用,三、舆论(作用),(2)舆论可以制约个人的行为。有时候,团体内成员之间为了某个问题发生矛盾与冲突,其他人对此会作出评论,于是、理亏的一方会停止争吵,作出让步。有时,一个行为失检的人在集体舆论下会有所收敛。公共场合下的矛盾与冲突,在人们一致舆论下也会较快解决。个人在社会中总是会发生从众行为。舆论既然是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使它对每个人具有一种压力作用,约束每个人的言论和行动。所以,正确的、健康的舆论能够团结群众、鼓舞群众,阻止不道德的言论和行为的发生。,三、舆论(作用)(2)舆论可以制约个人的行为。有时候,团体内,三、舆论(作用),(3)舆论对群体有相当大的影响。舆论多半是反映着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群体领导人如果忽视了社会舆论,会使群众产生反感及冷漠的心理。正确舆论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打击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使正气抬头。在某些群体中,如果在正气未抬头、邪气上升的气氛下,也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舆论,如“当先进为了出风头”,“结婚不请酒是小气”等。作为一个群体必须针锋相对地制造正确舆论,以抵消那些不健康的舆论。衡量一个群体好不好,可以看群体内形成的是哪一类舆论。,三、舆论(作用)(3)舆论对群体有相当大的影响。舆论多半是反,三、舆论(作用),2、舆论的指导作用。舆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购买物品和欣赏电影、音乐时,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某一商品或某一电影的人,称为舆论指导者,通过舆论指导者的宣传,就更具有说服力。因为舆论指导者总是某方面的专家,熟悉他所介绍的对象,并且和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有着广泛的接触。,三、舆论(作用)2、舆论的指导作用。舆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三、舆论(作用),3、舆论的鼓动作用。进步舆论往往可以成为革命运动的先导,只有舆论先行,才能发生伟大的革命运动。没有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为舆论准备,就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样,要进行反动活动,也要制造反革命舆论,从前在“十年动乱”时期,最早时尚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 “老子英锥儿好汉”等口号,就是为坑害革命干部而作的舆论准备。,三、舆论(作用)3、舆论的鼓动作用。进步舆论往往可以成为革命,思考题,(1)时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试述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思考题(1)时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