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管理研究课程.docx
摘 要我国的物流行业正处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过度的阶段,物流的运营也越来越繁杂,物流的管理和前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物流的市场在被不断开拓和细分,更多的需求刺激着物流业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整合内部资源。协同物流在整合的基础再整合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山东省先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在调研分析和实习的基础上,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探索建立一种适合先进制造业的协同物流理论体系。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协同物流的相关定义、设计步骤、建立的原则和要求。本文从协同物流的概念到协同物流体系再到应用,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水平、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协同管理,制造业,供应链,物流Abstract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is in a low-end market to high-end market over-the logistics opera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forward facing unprecedented complicated situation, the logistics market in the constantly open up and broken down more needs to stimulat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ntinue to explore their own potential to integrate internal resources.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in the integrated re-integration came into being.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based on research analysis and practical,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collect data,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theoretical system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ointed to the need to establish the necessity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related to the definition of design steps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and then more specific discuss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dicators of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customer service level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system to the application.Key words:Collaborative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pply Chain,logistic31目 录前 言11山东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机遇31.1山东省区位优势31.2山东物流业的不足与机遇31.3先进制造业不足与机遇42协同生产物流理论体系的构建52.1协同物流理论体系的构建52.1.1协同和协同物流的概念52.1.2协同物流的优势及与传统物流的差异62.2协同物流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72.3协同物流的理论学科基础82.3.1经济学82.3.2管理学82.3.3工学83先进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的构建93.1协同物流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动力93.2协同物流系统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103.2.1先进制造业的进化能力103.2.2物流供应商的进化能力113.2.3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企业的协同进化能力123.3协同物流系统的建立方式和途径153.3.1协同物流构成系统153.3.2建立信息平台153.3.3 生产物流的协同163.3.4销售物流的协同164协同物流时间分配机制194.1物流时间的构成分析194.1.1物流时间消耗分析194.1.2物流时间定额204.2物流时间管理方法204.2.1物流时间定额管理204.2.2流水线化管理214.2.3协同物流敏捷管理方法214.2.4考核与激励224.3物流时间协同模型构建224.3.1协同模型224.3.2模型求解234.3.3效能算例分析24结 论27致 谢29参考文献31前 言我国的物流产业本身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却面临着全球的巨大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不光来自于产业自身的技术装备人才各方面的制约,还有来自于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压力,所以也对我们本土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的竞争从一开始就面临全球化,物流作为其支撑,首当其冲,而制造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可以很好的阐述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和协同物流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传统的物流过分重视净利润率,而忽视对物流企业正常运营和长远获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因素,例如顾客满意度、人力资源绩效、物流信息等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比以前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残酷的竞争,渐渐已不可能快速、经济、独立地开发和制造其全部产品,为了节省成本,开发和生产分离,在其制造过程中出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很多配件都需要企业的合作伙伴来协助生产。全球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解构和重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保证,而快速响应需要更为快速的后勤支持。所以有了供应链管理和协同理论的概念。协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业组织,他们拥有各自的分工,出于自身利益进行的,整合资源,共但风险为主要特征的互利协作行为。基于此,将协同物流定义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进行物流合作,通过整合物流业务流程和充分共享物流信息来建立灵活的企业协作关系,最终达到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协同生产与协同制造成为当今制造业在全球制造背景下发展的必然,它使得制造企业在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环境中,实现制造业产业的协同和企业间协同,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协作平台,实现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工作和资源的全球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山东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机遇1.1山东省区位优势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正在大力发展,山东省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已经逐步成熟。(1)地理位置优越 山东是我国华北部经济最发达、交通最密集的省份,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同时还是华北与全国各地相接的物流集结点,济南、青岛坐镇南北两端,与中部城市形成带状城市群。(2)工业基础雄厚 山东省是我国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发达、基础雄厚,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物流需求量与供应量极大,并拥有众多的重点产业与优势产业。(3)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良好山东省的公路 、铁路、航空、水路构成了完整的运输体系,多式联运已初具规模。公路有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山东省境内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构筑了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4)物流业发达山东省有众多类型各异、功能不同的物流企业,其中 一部分已成为连锁物流企业,并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了物流 供应链,为建立物流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5)政府足够重视山东省各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专业化人才。同时各级政府积极扶持,对物流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技术,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2山东物流业的不足与机遇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规模、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当然也有机遇。特别是中小型物流的整体水平不高,很多是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来的,而且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必然存在了某些异于国外的物流发展问题,从而限制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总结如下:物流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物流观念落后;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设备陈旧落后,服务功能不全,利润单一;信息化严重落后,但是易于转型,易形成核心竞争力,资源市场较大,加上有国家政策支持,还是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国外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物流行业的关注,如美国的多式联运法、欧洲的统一法、日本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等。国外的物流起步较早,各种物流设施比较完善;他们的人才培训和教育体系教健全,为物流人才的提供做出保障,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国外的物流业相当发达,如一些物流国际巨头: 联邦快递、联合包裹、已经被收购的TNT、FedEx,他们占据了国外物流快递行业的几乎全部市场。美国物流企业在规模化方向发展相比欧洲日本要突出些,欧洲物流企业则更趋向于提供个性化服务,日本更加注重的是向精细物流方向发展,广泛采用共同配送。1.3先进制造业不足与机遇山东省工业基础雄厚,山东省是我国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发达、基础雄厚,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物流需求量与供应量极大,并拥有众多的重点产业与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依附型产业 物流作为生产性的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而产业集群的演化,必然引起物流服务的集聚,进而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当物流业依附于产业集群发展时, 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供应链,物流业与产业集群达成合作协议,共享企业内部产品及物流信息,及时反馈对方所需 的各种信息,使物流业与工业企业紧密协作。山东省作为工业基地,有众多的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如莒县塑料特色产业集群、博山区汽车板簧产业集群、滕州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分为轴轮式和网状式,轴轮式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多个小企业共同发展,网状式是众多规模相同的小企业共同发展。(1)轴轮式产业集群。其本质是围绕某个主导产业企业形成产业链,并对产业链上的物流活动准时化有严格要求,形成相对稳定的供应链物流关系,而以此为背景所进行的物流产业集群物流活动突出了供应链物流活动的一体化、准时化特征。这种轴轮式产业集群既可与网状式物流产业集群配套,由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整合各物流业,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进行共同规划,形成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又可与轴轮式物流产业集群配套,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协同合作来带动物流运营,对上下游的物流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实现一体化、准时化。(2)网状式产业集群。其物流活动的特点是物流品种多样化,区内在原材料采购、运输和成品配送环节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单个企业物流活动批量小、批次多,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但整个区内外市场交易量大、物流活动集中且频繁,对物流需求较大。因此,针对这类产业集聚区,物流发展的重点是整合物流对象与资源,以共同采购与配送提高物流效率。这种网状式产业集群,可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轴轮式物流产业集群,以龙头物流业对各种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并参与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创新与供应链管理,共同调配;也可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网状式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业针对产业链节点的产品特点进行定制化物流活动,形成长期的契约和关系。2协同生产物流理论体系的构建协同物流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和企业自身升级,多个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平衡资源的需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共享物流信息、物流流程再造为手段,在整个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物流节点和节点之间的再规划,最终建立一种敏捷反应的企业关系,达到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目前,对于协同物流的理论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尽管存在现代物流协同化的趋势,物流研究呈现出多企业层面的融合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企业协同物流整体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问题。这种理论的研究相对落后,使得协同物流容易在具体实践中出现观念误导,因此,构建协同物流理论体系十分必要。协同物流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知识体系,支持研究物流业的共性和差异,找到连接点和相应的共同因素,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企业协同范围内,制造企业经济如何支持物流经济发展,物流经济如何流入制造业经济活动中,如何实现高效组织优化管理等等。在协同的时代里,人们开始意识到各个环节协同操作的关键性,全球化的时代里,协同物流要如何运作,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向纵深拓展,在研究方法上要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问题。既然协同物流是未来企业物流的主要组织形式,那么首先应该从其形成机理、运作方式、结构优化等方面着手,从而系统的阐释未来企业协同物流的发展。2.1协同物流理论体系的构建2.1.1 协同和协同物流的概念协同(synergy)一词源于希腊文sunergia,意为“共同工作”,所谓协同就是指企业通过其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流程的再优化,使企业整体价值远超独立单元价值的简单加总,达到“1+1>2”的效果。为实现系统总体优化的目标,子系统之间,各元素相互配合,形成良性循环,协同物流正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运行的最大趋势。良久以来,市场经济所强调的竞争促进生产的单一模式将发生略微改变,协同作为另外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模式的作用也将被逐渐突显出来,将是企业求生存、促发展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行为模式,成为推进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机制。可以理解为生态环境中物种之间相互选择、相互协调的现象和演进过程,也体现在生态环境中的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区别于单一的“物竞天择”理论。协同物流体现在以web为基础的主机软件服务,它使生产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运输企业用更低的成本解决整个供应链的物流问题。协同物流是供应链上的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来为客户服务,为达到目标而相互调和、约束和共享资源来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而采取的以物流为纽带的一种合作模式。协同物流具有网络经济的低廉成本优势,将控制力延伸至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上面从而更加容易的达到高效、集约、敏捷的生产目标。2.1.2协同物流的优势及与传统物流的差异物流产业自身的普遍性决定了她是涵盖资源开发、商品生产、运输和仓储、废弃物的回收的整个社会经济循环过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协同物流也强调竞争只是区别于传统物流价格最低的唯一判断标准,着重于服务客户的目标的实现,体现一种综合价值,包括价格、服务、品牌、时间窗、共同成长关系、自适应化的企业间调整等等价值元素。协同物流强调合作,最终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个物流环节相互配合,物理上的接点相互支持和依赖,强调协调是因为物流实体在承担各自的生产、运输、搬运的物流任务时会存在不确定性的时间、资源、目标等各个方面的冲突或者约束,这些问题则需要即时性的信息沟通和强大的中央控制能力以及现场执行能力,使整个物流行为配合、和谐,这种物流实体所组成的协同物流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通过“竞争合作协同”的方式,使系统内部自行演进,实现架构功能性的充足,具备自组织能力。选择标准发展战略发展计划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合作评价合作供应商战略供应商物流关系伙伴关系备选供应商图2.1 协同物流战略伙伴关系构成Fig.2.1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strategic partnership constitutes协同物流所关注的是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来提高能好的服务,关注信息流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的接入,并从中创造价值,避免浪费。协同物流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生产、采购、营销系统集成应用,更加注重供应链式企业间商务系统的融合,形成具有整个供应链优势,以制造业为核心,以物流为纽带的商务大系统,促进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多流合一。协同物流与传统物流有一些差别,总体而言,协同物流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同物流建模(2) 物流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3) 协同物流系统规划(4) 物流调运优化(5) 协同品牌价值(6) 价值多元化企业规模和影响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商业信誉经营思想和规划影响力扩展力可参与度信任感吸纳力新引力协同战略图2.2 协同战略伙伴形成的影响因素Fig.2.2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med by impact factor2.2协同物流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协同学亦称协同论或者协和学,是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研究各个子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各个内部要素、层面及子系统之间,如何通过协同效应来组成一个协同系统的内部有效机制和运行规律。协同学是一套新的运行理念,将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对制造企业的持续跟踪调研,来研究先进制造业企业物流协同的基本原理和协同管理的操作方法。协同学通过序参量和系统相变等概念的引入,通过建立系统的序列协同模型,揭示序参量支配协同系统的规律。(1) 协同网络的有序性协同学以系统为平台,以系统间的元素及子系统所发生的内外联系的耦合盐变进化来研究问题,系统往往是相对复杂的而且同时在于外界发生着各式各样不断变化却又有统一性、规则性的联系。为了描述这种复杂对象德国科学家哈肯引入序参量的概念。(2) 协同学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机制是多个合作伙伴在市场的需求下,对自身未来规划上各方达成战略妥协,成为一种意义上更为宽泛的虚拟企业,以最终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内部协同外部竞争的环境下,达到物流总体效益的提升。2.3协同物流的理论学科基础2.3.1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市场结构、经济绩效和竞争行为,为企业高管针对行业特征制订经营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研究产业经济学可以促进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例如:物流产业的主体问题,物流产业的发展问题,物流产业结构问题等等。此外经济学里的战略选择理论认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出于多方面考虑,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或市场营销能力。2.3.2管理学 物流协同系统建立后能否能实现目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物流中央处理对节点的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对组织的管理是否能有足够的执行能力。物流管理是从政府组织的角度考虑物流系统的组织、效率、政策推进等等问题。它与企业的管理不尽相同但又具有其独特性和规律性。定性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协同管理的特殊性,研究协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建立相关模型,来描述组织稳定性、成员的利益分配和奖励机制问题。2.3.3工学 协同物流系统的实施关键在于各个微观物流环节中的物流过程能否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总成本。这些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更需要物流工程学知识的支持。例如具体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等工学知识;又如仓库的建设、节点的选择、仿真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工程学领域的交汇运用。3先进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的构建制造业物流是集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工程,是以制造商为核心以物流为纽带将原料供应商、制造生产商、物流公司以及最终用户的链式结构,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物流包括生产计划的制订、采购订单下放、物料跟踪、物料清单维护、入厂物流厂商的管理、仓储管理、整车的发运等等。制造业成品及其零配件的物流配送各个环节是最复杂的领域,在制造行业的物流过程中最具代表性。制造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加强行业内部分工,零部件生产功能和物流配送功能都将从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把物流管理的部分功能交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以降低作业成本,减免投资,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研发上,促进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型制造行业物流结构形式,即制造企业将主要物流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第三方制造业战略伙伴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及物流效益的提升。3.1协同物流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动力生物圈的协同进化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受益的两个过程,正在进化的生物之间,双方的每一方都是另外一方的选择力量,因而在进化上发展了相互适应双重选择的特性。在集成化物流系统中,企业进行协同是为了追求利润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任何的不协同性或者说是存在冲突的部分最终都会反映到整个系统的竞争力水平上来,协同进化是存在风险的,系统内的协同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和进化过程,协同演进是指物种间通过相互关联的适应度进化达到更加适应环境竞争的状态。竞争对于行业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力,企业竞争对手的每一点进步和改变都会作为一种选择压力促进自身做出相应改变提高竞争能力,这就是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竞争型协同进化。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原有学习能力中的负反馈过程和新旧学习能力交替时表现出来的正反馈过程:(1)负反馈过程是指在原有供应能力规定下的协同活动,通过信息共享将供货、生产、销售这些实实在在却又难以度量的产品价值增加过程表现在同一时间轴线上,并转化为让客户满意的服务的过程。进取型企业为了生存,不断地加强核心能力,通过与市场上的竞争企业交互作用下的搜寻、选择和学习活动,不断优化系统内的协同因素,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原有学习能力形成的流程和规则提供了协同过程中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稳定模式,影响协同的行为参数,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和可能的,降低了非协同性。系统中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制造业本身的属性,例如自身的硬件投资比较大,不易更换,在系统中企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横向联合,实现竞争协同,以适应制造企业的要求。在整个协同制造供应链企业不断地发展下,系统利润不断涨落,若集成化物流系统利润的涨落低于临界状态,由于资产专用和路径依赖,一些刚性的参数无法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如节点企业的服务能力、合作态度、信用等级、信息平台的硬件投入等,产生涨落回归,系统内各个企业被迫按照现有的有序态行事,但是企业原有学习能力得到增强,系统协同性提高。(2)正反馈过程是指新旧学习能力交替下的协同活动,随着集成化物流系统内的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进取型企业发展了新的竞争能力,集成化物流系统才能远离平衡点,当核心企业开发出新的竞争能力,显示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吸引大批跟进者后,开始新一轮扩张和竞争,最终潜力大、能力强的企业留在系统中,系统得以打破原有的资源分配与路径依赖,走向有序程度更高的协同系统,通过不断的选择过程来实现物流系统向更高层次协同有序演化。在竞争环境下,行业协同圈协同元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复杂,它们之间一般不只是单纯的竞争关系,也不仅仅是单纯的互利共生,体现在多元的价值观,往往是在竞争的同时有合作、合作中带有竞争的复杂相互关系。这种竞争和合作是一种双向选择力,促进双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一方面需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合作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取得“共赢”,这就是协同进化。3.2协同物流系统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3.2.1先进制造业的进化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的主要驱动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的购买意向。国际上各个大型制造业集团纷纷改变各自的经营策略,把主要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核心制造研发业务上,同时采取物流外包,与物流公司合作构造新型专业物流体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2万个物流供应商、每年物流业务量高达60亿美元,目前已开始在美国本土与大型物流商CNF运输公司合作,由CNF公司逐步取代自身的物流队伍,以CNF公司的专业物流技术和人才改造现有的物流网络,逐步建立信息协同的物流系统,最终接管通用汽车的全球物流零配件配送业务。业务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全球竞争,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物流外包出于制造业本身降低成本、节约精力的考虑下必然出现大量需求,而物流供应商对自身物流服务的扩充和完善,物流外包将被社会的进一步采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业务外包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物流业务外包市场增长速度快,前景广阔。制造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省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企业在物流系统的支撑下,对物流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建立企业信息平台,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是制成品的生产具有高效性、敏捷性、集约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先进制造企业如果期望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就必须自身拥有核心研发能力。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1)核心能力给企业提供竞争的源动力。核心能力是最基础性的能力,它要在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和领域中体现出鲜明的优势。(2)具有整合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对企业自身运行方式的知识资产,它能够通过协调企业各种资产用途,赋予企业不断超越和开发自身的能力。(3)给顾客带来独有的价值和收益。(4)核心能力应该很难被其它企业模仿或超越。它是企业资源长期培育和积淀的结果,是融入企业内在的能力,类似于一个企业的人格,它很难被模仿,也不可能完全交易。它通常带有最开始创建者的气质,以及继承者的愿景和整个企业文化的沉淀。核心能力即为竞争能力,是企业立身之本,因此企业势必集中资源发展那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活动,将那些制造企业不擅长的、需要占用资源的、外部的业务外包给其他擅长的合作伙伴企业。(5)成长协同。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共享信息系统,供应链企业中共享实践知识和全面的管理协同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长与进步。3.2.2物流供应商的进化能力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现代制造业物流必须与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对物流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独立针对制造业的供应商建立针对性的物流解决方案,由于制造企业生产的独特性,制造业产品的生产具有独特性、连续性、敏捷性的要求,期望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是长久的、稳定的、有效的。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市场交易存在交易费用也算在合作成本的范围之内,所以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时候不可能大范围的去选择和不定期的更换,又因为其独特性使其单次的物流交易成本很高。所以制造企业会通过一些单次低成本的交易来考量不同的供应商,比如委托运输、送货等,当然这样也导致物流外包停留在一个较低级的水平上、没有办法去较好的发挥物流的规模效应,单一的一次性物流活动很难有优化的空间,同时物流运输的专业化水平也是制约着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物流合作的深入如建立物流合作伙伴进行物流系统外包以及外部专业化等技术原因的改善,交易的成本会因此而不断降低长时间合作使双方增强了解,提高了双方对不确定性因素和彼此自身合作的认知能力,可以减少因投机行为产生的交易费用。双方在理性合作的条件下也可以抑制在谈判、签约时的投机行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也可以抑制执行合约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因为一次性的欺诈,会引起合作伙伴“针锋相对”的报复,面临重复选择的高昂代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降低因双方投机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从交易的不确定性上看,交易的不确定性越高,达成合约的交易费用就越高。不确定性与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密切相关。物流外包后,交易双方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合作,交易主体的行为倾向于以一种约束竞争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克服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及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市场上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由不确定性带来的交易费用。交易频次越多,交易所产生的成本就越高越大。但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会消除高交易频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第三方物流产生之前,企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或者是通过签订短期合同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这样造成的交易频率高,交易成本上升。现代第三方物流产生之后,企业与物流公司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一个长期的合约代替了原来一系列分散的短期合同,同时节约了耗费在招标、搜寻供应商和契约合同上的费用,使相对交易费用降低。在物流外包过程中,物流供应商在与制造业企业的长期合同中获益,会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化运输与制造业的特殊订制化运输的结合形成自身向制造业物流的倾斜,不断完善自身的物流效率,改善时间窗,形成一种更紧密的合作关系。3.2.3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企业的协同进化能力在协同物流中的供应链内部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进化、达到动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有利益关系作为纽带,各自分工不同,协同完成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但是众多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跨度,如何完成这种高难度的管理操作问题,就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激励预警机制,这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运作风险,关系到成员的稳定和积极性。协同物流体系是针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到其供应、生产到最终产品,中间的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在整个的利益链条上,不论哪一个环节的哪一个节点都彼此拥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关系,然而任何一个节点偏离这种整体的约束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协同体系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害,这种情况是整个体系所存在的风险,需要各个加盟企业彼此间遵守共同激励惩罚机制,在最终目的上取得一致共识,形成一股合力,这是协同物流运作的基本前提。如何使整个联盟内成员形成合力,解决时空上的巨大跨度,完成成员之间的良好协作,这个问题会突出体现在各个成员利益关系的协调、分配和冲突的处理方面,这是所有协同物流系统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么制定一种公平公正同时又灵活变通的激励机制,整个协同系统是否能运行得高效顺畅,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协同系统内部机制是否合理和有效。协同物流管理环境下的激励机制,本文试列举下述的几个方面来构成:(1)通过价格杠杆进行激励。一般而言,传统的激励存在于具有直接关系的企业之间,这种存在供求关系的激励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在协同系统之中价格激励还要作用于整个节点上下游的企业,同时还要兼顾利益链条上的平衡分配,因此具有一定操作难度。我们将分段来讨论,分为局部价格激励和整体价格激励。局部的价格激励。具有直接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价格激励往往意味着竞争企业要具有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价格,然而追求价格的同时,势必会对服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长期合作中最终会导致协同物流系统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也正是如此。然而这种需方单纯追求最高利益的做法会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却损失了服务质量,合作伙伴的发展所带来的技术升级等等诸多有利因素,因此,在协同系统环境下,追求低价的策略必须是在满足合作伙伴自身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施。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注重长远的规划。协同系统整体的价格激励。在协同物流环境下,整个供应链作为一种含义更为广泛的虚拟企业存在,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综合问题,涉及到的企业面往往较广,局部价格激励机制虽然能够解决大部分情况下的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协同系统面临的风险和收益的分配的问题,如果又单个企业来承担显然是有失公允的,那么系统就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和风险的协调机制,来实现整个联盟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公担。它将通过协同全过程的价格流动来进行驱动。 (2)商业信用激励。这种激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系统内部的商业信用激励。一个表现优秀的企业理所当然应该赢得盟友的尊敬和更多机会,在系统内部针对这种优秀的表现制定相对的奖励机制,在市场机会、合作方式以及资金信用拆借上享有更多的优惠;而针对一些表现差的企业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淘汰机制,剔除一些坏死的组织才能保持整个系统的活性和竞争力,只有最好的合作伙伴留下来。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在协同物流系统内需要一个能够评价合作伙伴的各种商业信用的子系统,当然也可以外包给一些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公司来做,评价各个成员不同时期的信用指标,参与评定等级,给予相应激励。社会方面的商业信用激励。商业信用的具现化是品牌,如今一个优秀品牌的价值也不用多言,而作为代表整个供应链的“虚拟企业”自然也应该拥有自身的“品牌”,内部商业信用激励机制虽然能够较好地解决对内部优秀的企业的激励问题,但也仅限于激励和淘汰,未能开发出信用这块金字招牌的全部商业价值。单一品牌所影响的范围毕竟比较狭窄,会受到行业的局限性,但是供应链上的品牌捆绑出现,必然出现集群效应,可以相互弥补,相得益彰。(3)调整订单量进行激励。在协同系统环境下,制造商会在开始的时候面临多个质量相差不多的物流供应商,由此形成一种内部竞争机制。某一物流供应商如果在产品质量、交货期和提供的各种服务上表现优秀,那么制造商可以通过倾斜订单量的方式来在多个供应商中培养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这样培养起来的合作伙伴双方的依赖度和适应程度最高,更多的订单意味着更多的利润,意味着更快的成长,而制造商可以通过订单量的合作来要求供应商针对自身特点开发独立的物流解决方案,进行专有的订制化物流服务。(4)处罚激励。协同系统内部应该有一定的容错机制,这种容错体现在成员企业偶然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失误,处罚激励的方式可以是在协同物流系统内部亮黄牌(警告)、处罚及清除出协同物流体系。(5)提供有效信息激励。传统物流管理方式的一个很严重的弊病,在于传统管理模式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因为信息壁垒的原因而造成信息流阻塞,造成信息不对称。获得信息少的企业,往往因为机会不能及时把握未来信息而降低了自身的竞争能力。例如,制造企业的内部的物料循环周期,新产品的研发信息,一些属于企业内部信息可以对合作信用评级高的合作伙伴以信息权限的方式逐步开放,可以以互相投资的方式进行资金上的合作以解决信息泄露的风险问题,同时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制造商和物流供应商之间配合的不协调和库存居高等现象,这是造成传统管理企业经营成本高重要原因。(6)建立有竞争力的团队激励。传统的供应链是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主体,由多个上下游供应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