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2——发展条件分析泰安ppt课件.ppt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评价 实例分析,案例一 泰安城市发展战略,影响区域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交通条件、人才、科技、文化、历史基础等社会资源等等,通过对区域各方面的分析评价,加深对区域的理解,为区域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解读泰安 区域发展条件评析,市域概况第一章 追本溯源泰安市发展历程第二章 解读泰安城市发展条件评析第三章 再造辉煌泰安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四章 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第五章 城乡统筹市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规划第六章 脆弱资源保护生态、历史文化、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第七章 国山名城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八章 综合交通可达城市建设规划第九章 基础设施市域水资源、能源、信息工程规划第十章 空间管制市域建设控制导引,基本概况,全市共有土地面积77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4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3%,丘陵319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41.1%。平原主要分布于山麓之间和大汶河沿岸地区,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9.6%, 市内湖泊及洼地总面积85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1.0%。,2003年全市行政区划情况,东平县,肥城县,新泰市,宁阳市,泰安市,市域概况,第一章 追本溯源 泰安市发展历程,1、1840年以前,漫长的封建社会,泰安是一个长期为君权神权服务的消费城市。 泰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大汶口一带生息繁衍。 泰安因泰山而兴起,“泰安之为郡为州为县实以泰山故也”。历代封建帝王封禅泰山是泰城发展的主要原因。自无怀氏起到西周,就有72君来泰安燔柴祭天。 秦: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祭祀泰山,开始了泰山为君权服务的历史,此时山下还没有城郭和村落。 汉: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在汶河干支流汇合处建奉高县,为泰山郡治,是泰城的前身。公元56年汉光武帝刘秀以奉高为驻跸地来泰山封禅,修治山道,凿石刻碑。 唐:封禅大典规模宏大,对泰安(时称乾封城)产生很大的影响。 宋:“移县近岳”,将乾封城迁至今天的泰安城址。将汉代东岳庙拓建为岱庙。 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郡,泰安始得名。1182年,设立泰安州,建城垣,泰安城郭形成,首次成为行政州治。 明:筑新城,两次修筑城垣,拓建灵应宫。岱顶上有碧霞祠,岱下有灵应宫,祭祀活动空前活跃,促进了泰安城市发展。 清:1725年升为泰安府,辖1州6县,中心城市地位确立。雍正免香税,乾隆6次登岱,促进了泰安的商业繁荣,城市扩大。漫长的封建社会,千百年的日积月累,泰山上下,泰城内外,塞满了宫殿、坛观、寺院、祠堂、坊表等各种古建筑,加上岱庙,使整个城内宗教建筑群占全城面积比例很大,故泰安有“神州”之称。,2、鸦片战争至解放前,泰安民不聊生,城市发展缓慢。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泰安,不但经济上遭受帝国主义的肆意掠夺,文化上也受到渗透。泰城内1874年以后,建设了10余处外国教会教堂。 1910年津浦铁路通车,沟通了泰城与铁路沿线大中城市的联系,泰城成为洋货充斥和土产品外运的集散地,使泰城经济一度畸形发展。城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由于车站位于城西南3里,遂兴起了车站街,导致城市重心西移,向火车站方向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2月,日军8架轰炸机对泰城大肆轰炸,从火车站到东城门外一片火光,房屋炸毁不计其数,群众伤亡惨重。泰城从此沦陷8年之久。 1948年泰安彻底解放时,泰城满目疮痍,经济萧条,群众生活极端艰难。城内残垣断壁,街巷狭窄,路面坎坷,城区面积基本比抗战前没有扩大,人口只有2.4万人。,3、解放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封闭型计划经济恢复了经济发展,风景文化城市初具规模,但后期文革造成城市畸形发展。 1951年泰安地区专员公署下辖泰安、泗水、历城、肥城、宁阳、东平、汶上、莱芜、新泰、泰宁、平阴、长清12县,泰城为泰安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奠定了中心城市地位。 1950-1957年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成立实业公司(下分7个厂),设立工业局(工厂10余个),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32个,并成立了工商联合会。城市建设开始起步,城区面积从解放前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人口从2.4万人增长到7.8万人。重视了对泰山风景区的保护和利用。 大跃进时期,泰城工业发展较快。新建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有发电厂、电机厂、机床厂、钢铁厂、农具厂、汽车修配厂、炼焦厂等。城市人口猛增至9.2万人。 1958年11月,泰安专署与济南市合并,成立泰安县级市,归济南市领导。建制的变化和工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同步进行,1960年编制的泰城总体规划,确定泰城为风景疗养文化游览城市,以泰山为中心,环绕山麓发展,山城一体。当时济南市将泰安市作为其卫星城市来布局,决定在泰安市兴办一些大中专、技工学校、科研机构和疗养院。随之建设了山东农学院、农业学校、济南财政学校、济南水利学校、泰安林业学校、矿业学校、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师专等13所大中专院校迁建到泰安。林科所、果科所等相继落户泰安,城市人口增加了1.25万人。,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大跃进”期间盲目上马的项目相继下马,1963年泰安市改为泰安县,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至1965年工业开始回升,城内有10多个行业32个厂家。城市面积发展到6.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9.3万人,泰城作为一个风景文化城市已经初具规模。 1966-1976年十年动乱规划废弛,城市建设畸形发展。这期间,城市建设无人问津,各种市政设施几乎没有进行建设,风景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但是这期间泰安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农业要发展,必须工业来支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城内相继建设了农机试验设备厂、第一化肥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水泵厂、化工厂等支农工业项目,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商业的繁荣。,4、改革开放以来,泰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1978年5月国家确定泰安为对外开放城市,1979年又将泰安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区,从而确定了泰城的城市性质,知名了城镇的发展方向。 1980年进行全面规划,重申了以泰山为主体、环绕山麓发展、“山城一体”的指导思想,确定城市性质为“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城市”,发展方向以旧城区岱庙为市中心,沿泰山山麓和津浦铁路向西发展到大河车站,城区不再向东扩展,并确定了城市功能分区。 1982年泰安恢复县级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建设进入了打发展的时期。1983年城市人口猛增到14.2万人。 1985年3月泰安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城区面积扩大到16.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59万人,初步形成布局得当,结构新颖合理,生活生产方便,山城一体的新型城市。 1996年泰安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1996-2010),1998年经省政府批复。规划提出 “一城两区七镇”、“众星拱月”的城市空间结构,泰城“一个中心、一轴一线、六条绿带、六个组团”的用地结构,对泰安市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年设立省级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安突破环山麓发展的思路,向多中心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模式演进。同时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制造业时代,由风景旅游为主导向先进制造、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复合多元经济结构转变。,漫长的封建社会,泰安长期笼罩在君权神权的统治之下,“香火”是经济的主要来源。近代的泰安也由于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解放后,近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泰安并没有形成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进入新世纪,泰安市积极迎接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挑战,确定了以旅游为品牌,以制造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思路,走上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泰山是不变的,而泰城的成长非常明显。泰安因泰山为县为州为府,古代“移县就岳”,到近现代的环绕泰山山麓发展,直到今天的城市脱离泰山的“束缚”,跳出去组团式发展,可见泰城在泰山的孕育下将逐步减少对泰山的依赖,甚至发展到城市反哺泰山(旅游),城市的影响日益扩大。,君权、神权,以人为本,香火经济、传统农业,先进制造、旅游度假,大泰山、小泰城,不变的泰山、生长的城市,古,今,发展历程的总结,泰安市城市规模(万人、平方公里),第二章发展条件评析, 发展背景分析,(一)全球层面: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化,世界产业升级经济空间大调整,影响,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空间重构,促进,泰安,顺应潮流,融入世界,泰安市对外经贸指标年度变化示意图,泰安融入世界,(二)全国层面: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高度相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泰安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44.3%),空间,支撑,支撑,(三)省域层面:城市群(带)、区域竞争合作,山东省为加快发展泰安城市发展提出多种布局模式:“一群两带三圈四层五轴” “四六三”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群、一圈、一带” 泰安在山东省位于中游偏下水平,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中流击水,不进则退,(四)市域层面:转型期、新挑战,转型期,1城市人口规模的转型:由大城市到特大城市2辐射力度和范围的转型:由泰安中心到区域中心3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由工业化中期到高度工业化4城市功能的转型:由单一到复合5城市拓展模式的转型:由单核到组团开敞, 地理区位评析,请分析泰安市地理区位条件?,泰安,东经126211759,北纬35283633,北靠济南市,西南连济宁市,东与莱芜市毗邻,西北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泰安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5条高速公路。京福、京沪、泰莱、泰肥、莱新。济菏高速、青红高速在建。 4条国道。G104、G105、G220、G205。 13条省道, 82条县乡道。,交通条件较好,规划期内将有重大改观。,铁路现状:京沪铁路:电气化、准快速;磁窑新泰莱芜泰安肥城铁路专用线;京沪高速铁路正在规划设计中。,结论: 靠近省会城市,处于区域性发展轴线上,区位条件较优, 自然资源评析,全市共有土地面积77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占18.3%,丘陵面积3190平方公里,占41.10%。平原主要分布于山麓之间和大汶河沿岸地区,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占36.10%, 耕地面积531.9万亩。,土地资源,全市共有土地面积77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占18.3%,丘陵面积3190平方公里,占41.10%。平原主要分布于山麓之间和大汶河沿岸地区,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占36.10%, 耕地面积531.9万亩。,土地资源,旅游资源,A级旅游区泰山风景名胜区:4A 跑马岭旅游区:4A腊山国家森林公园:2A 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2A肥城桃源世界风景区:2A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2A莲花山森林公园:2A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全国著名的优势资源泰山,处于“山水圣人” 黄金旅游线中央。对于提高泰安的知名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泰安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北有以72名泉著称的泉城济南,南有儒家文化发祥地曲阜、邹城,泰山雄踞中央,山水圣人旅游线是山东省人文、自然条件俱佳的黄金旅游线,对于提高泰安的知名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泰安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泰安的旅游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城市发展水平也不尽如人意,刚刚进入大城市行列,尚未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旅游业产值相当于GDP的比重(2000年),2003年全年国内游客5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国际旅游大幅下滑,境外旅游者3.8万人次,下降45.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55万美元,下降33.6。旅游收入占GDP的5.8,旅游城市的职能有待加强。,旅游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旅游资源丰富 ,但旅游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矿产资源分布图,泰安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矿产58种,矿产地303处.在探明的矿产中自然硫、石膏居全国首位,岩盐、钾盐、蛇纹岩(化肥用)和玉石居全省第一位,铁居全省第三位,煤居全省第四位,耐火粘土,水泥灰岩、制碱灰岩、陶瓷粘土、花岗石、钾长石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泰安最为重要的煤炭资源开发已走过了高产期,比较优势在逐步下降,而留下了煤炭开采后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塌陷,矿区工人的社会保障,农民的发展出路等问题。,矿产资源丰富,但现实的经济意义在下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泰安是山东省第三大教育基地,全市拥有高等院校5所,中专学校45所,泰安农科院、泰安林科院、果树研究所等21个科研单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看,泰安市人口素质与科教基地的地位不相称,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全部人口看,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文盲、半文盲竟达509189人,其中女性385833人,占75.77%,具有大学本科人数仅仅为46897人;从在业人口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一半,而初中以下的竟占1/3,初中以上的仅占15.89%。,科技教育事业发达,但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才缺乏, 经济发展现状评价,泰安市1990-2003年GDP增长,经济发展迅速,泰安市2003年GDP构成,1978-2003年,泰安的GDP年均增幅15,泰安市入选全国百强市。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4年11月发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山东省有10个城市入选,泰安排名第93位。,泰安市与全省17地市比较位序表(2003年),2003年泰安市GDP处于全省第10位,与全省17地市比较,2003年人均GDP泰安:11043元全省:13654元,人均GDP一直低于全省平均,2003年泰安人均GDP第12位,泰安市与全省17地市比较:2003年泰安市GDP、人均GDP分别处于全省第10位、第12位,总体处于全省中游偏下。,根据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评价结果,新泰、肥城一直是全国百强县,且位次逐年前移。第一届(2001年):新泰(68)、肥城(80);第二届(2002年):新泰(59) 、肥城(71);第三届(2003年):新泰(45) 、肥城(59);第四届(2004年):新泰(42) 、肥城(58)。,新泰、肥城为我省30强县市,东平为欠发达县,宁阳经济发展亦欠发达。,区内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不高,处于全省中下游,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泰莱肥宁平原历来是重要的粮仓,农业社会时期较长,孕育了深厚的大汶口文化。,第一产业基础稳固,但仍未摆脱粗放经营的状态,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泰安市2003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主导经济发展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2003年泰安第二产业首次突破50,自198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37.3)超过第一产业以来,年均增长18。规划期内泰安仍以工业化为主,第二产业仍将是推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 采掘业比重偏高(27%),制造业初具六大产业为主导的格局。但产业间联系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少,规模小。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总量在全省仅占3.23%。到目前泰安市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家,缺乏“大个头”的企业;从比重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28%,与东部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滞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即使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其内部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部分产品虽然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并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在吸引风险投资等融资方面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专业人才缺乏,专项资金不足。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还相对较少。一些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企业,由于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约了改造提升。同时,由于高新技术投资体系尚未建立,许多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扶持,一些好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也一时难以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发展,且具有相当的成长潜力,但人力资源不足,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民营经济薄弱, 国有经济比重偏高2003年泰安市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比不上沿海的一个县级市,比如,荣成、文登、即墨、胶州、胶南等超过2亿。更无法与江阴、昆山、南海等强县市相比,其年外资投入均在10亿美元之上。民营经济产值占GDP比重为40.6,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基本判断:,(1)泰安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表明泰安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今后1020年将是发展的机遇期。城市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增长方式处于要素推动向投资推动转变阶段;城镇体系演变处于极核聚集阶段;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发展的有利条件: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文化底蕴深厚,国山名城的品牌优势,自然资源较丰富,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城乡差距拉大、脆弱资源保护不足,旅游业相对下滑。(3)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为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了机遇。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浪潮,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山东省为加快发展采取了诸多战略措施。“一群三圈” 发展战略、东西合作、建设生态省、打造“半岛制造”品牌等对泰安的发展也带来深刻的影响。 世界范围,旅游业近15年来每年以10以上的高速度发展,泰安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发展前景广阔。挑战:泰安市场体系尚不成熟,面临较多市场风险;泰安发展速度相对不高,面临严峻的竞争;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4)融入济南都市圈是泰安市的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分析,1、地理区位(优势、问题)2、资源.(优势、问题)3、人才.(优势、问题)4、经济.(优势、问题)5、其他.(优势、问题),泰安发展条件,1、区位条件较优2、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不高,处于全省中下游,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3、旅游资源丰富 ,但旅游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4、土地肥沃,但人均耕地面积仅0.9亩,低于全省平均5、矿产资源丰富,但现实的经济意义在下降6、科技教育事业发达,但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才缺乏,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条件(.)2、制约因素(.),长临河简介,概况,总面积:49km2,总人口:30246,G D P:6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 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1999年长临河镇被合肥列为新一轮小城镇试点镇,肥东,区位优势 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为镇域的发展作好了准备 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对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名人旧居,发展现状评价,优势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差 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影响小 经济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基础设施差 污染严重,制约因素,发展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