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docx
(一) 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本次招标为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一期建设项目。一、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众矢之的,医疗改革无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今年4月初,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四大体系”和“八项支撑”,其目标是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项支撑”之一,医疗卫生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卫生信息化服务于医改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共识,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路由原有单个业务驱动模式,转向“以人为本”,提高信息化综合效益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国家卫生部把“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为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被列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既能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主动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又能通过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健康档案,帮助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还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基于个案的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地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制定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思路,即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总体要求,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是一个最基础的综合管理平台,它的信息来源于许许多多具体的业务系统,它的前端触及到卫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只有建设好市级平台,才能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实现新医改的目标。“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项目正是国家关于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的思想指导下规划的,为实现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项目。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和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是“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子项目。二、现状1、郑州医疗卫生总体情况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总数1410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4个,妇幼保健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卫生监督所7个。乡镇卫生院96个,村卫生所(室)2285家(近两年新建1318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557张,其中医院床位32896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为:5.1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223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89万人,注册护士16432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数为:5.68个。全市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28672299人次,提供住院服务1009339人次。年均次门诊率为:3.87;年均次住院率为0.14。各个村、乡所有的区域百分之百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参合的农民数410.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7.92%。2、郑州市卫生信息化整体情况(1)郑州市各县(市)区卫生局部分建立内部局域网,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各级管理机构部分具备内部局域网。绝大部分医院已实现业务覆盖范围内的局域网络建设,仅极少数二级以下医院无网络建设。郑州市卫生局机关内部建立局域网,未和二级机构及县市区卫生局通过专线联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立的急救网络,目前和28家急救站和7家急救分中心通过光纤vpn(2M)专线联接。(2)全面落实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使用率达到100%。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已建成,由中心系统、7个分中心和28个急救站组成。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等系统未建设。全市100%的医院建立并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和大部分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医院信息系统(HIS)、财务管理广泛应用、检验、影像、病案信息管理、统计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统软件部分应用。市属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门户网站,开展了网上挂号、网上咨询、网上健康宣教等服务。部分医院正在进行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改造。3、社区卫生和新农合信息化现状目前郑州市社区卫生系统已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片医”负责制,建立医师、护士小组,配备移动电脑,统一安装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部分社区中安装医疗管理的信息系统,但存在社区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信息不共享,社区与医院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善,新农合数据库管理权限设置在各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服务终端延伸到各级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所),实现参合管理及基金管理功能。由于没有市一级的统一平台,“同城直补”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实现;服务终端未延伸到所有村所,“门诊统筹”等功能亦无法实现。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卫生领域信息化有一定成就和基础,但业务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系统分割、相互独立、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信息系统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在项目立项和建设上多依赖于IT技术驱动,造成业务需求分析不深入,缺乏整体性,形成了一些“烟囱”、“孤岛”系统。医疗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起步较晚,资源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医疗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落后其他行业。三、项目建设总体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主线,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为切入点,构架全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统一,系统安全可靠,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实现卫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实现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多方业务的协同;提高卫生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卫生事业的宏观决策能力;使郑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网络全覆盖。用2年半的时间,整合各种卫生资源,依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种网络方式(专线、ADSL、拨号等)实现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级医院、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各级卫生监督所、各级妇幼保健院(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社会医疗机构、个体开业诊所等与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互联互通。2、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使得健康档案全市医疗机构共享,达到一定范围的检查结果互认,基本避免重复检查,降低老百姓医疗成本 , 为解决“看病贵”创造条件。3、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以“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平台,九个应用系统”为内容的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使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4、 通过数据中心和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各医疗机构纵、横向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5、完成各卫生条线的整合,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在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采取最优的措施预案,进行决策指挥。6、推动数字化医院的改造建设。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二) 其它要求和说明1、投标人应按每台或每套产品给招标人提供至少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随货物包装发运,其中包括产品的中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等内容。2、产品要求:为了保证本次采购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本次招标的所有产品是指其生产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良好的销售业绩,其品牌在国内有良好的信誉度和较高知名度的产品。3、投标人对于招标文件没有列出,而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必不可少的产品、配件、软件、线缆及其它辅助材料等,投标人有责任给予补充,并应同其它产品一并报价,并包含在投标总报价中。4、投标人应对本次投标的所有产品进行长期进行技术支持(含技术咨询等)。若投标人质保期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采购人有权要求投标人给予合理的经济赔偿。在质保期内,由于工程项目本身缺陷发生故障或损坏而造成的损失,投标人应给予采购人经济赔偿。(三) 项目需求包号硬件/软件名称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1健康档案数据库、交换平台、信息规范及妇幼信息系统软件签订合同后 日内用户指定地点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软件3新农合信息系统软件4数据中心硬件、系统软件及系统集成(四)招标项目要求包1:一、建设内容一、 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郑州卫生信息系统科学、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二、 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实际,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为实现郑州卫生局及相关单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应用支撑环境。三、 建设郑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建设郑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是此次郑州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卫生信息存储、交换和利用的致关重要的支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科学设计和实现关系到整个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四、 开发统一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结合郑州市妇幼保健的实际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需求,开发全市统一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为全面扩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升人口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手段。二、业务需求五、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求(一)、总体要求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是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应该全面遵循国家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要求,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其技术架构如下所示(二)、建设需求根据郑州的实际情况,在本期建设中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1、完成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深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对区域卫生相关的卫生机构业务现状进行梳理,确定总体需求边界、目标、要求和约束,进行工程总体设计,涵盖软件、硬件存储、网络领域,为各业务系统实际建设中细化调研和设计开发提供依据和指导;2)在国家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进行区域卫生标准设计:如:健康档案信息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规范、妇幼保健信息规范等。提供基于健康档案的郑州区域卫生深化设计书、健康档案数据库规划及设计、健康档案数据采集接口规范、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规范等文档。3)协助卫生局对整个项目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各业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包括设计方案、开发方案和实施方案等)等。2、完成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的开发和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注册服务包括居民注册服务、机构注册服务、医务人员注册服务,以及术语和字典注册服务等,并完成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注册的初始化实施工作。2)数据交换和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通讯服务总线,实现不同领域的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接入;提供统一的访问层,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数据交换规范和标准;提供数据接入、数据路由、数据安全、数据索引、互操作控制、格式化消息、配置管理等公共服务;实现数据服务与具体的业务应用系统各自独立,业务应用系统依据给定的访问权限对数据服务的访问;提供数据交换过程的监控功能;提供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为其他相关部门留有数据接口。3)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健康档案数据库结构设计;提出健康档案存储和应用方案;提出各领域相关数据采集的工程化方案和接口规范;负责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的批量数据采集和健康档案的统一编码。4)健康档案的主索引服务支持包括社保卡、健康卡、市民卡、妇保卡等多种卡的唯一身份识别,并提出相关的业务规则。5)健康档案浏览器开发健康档案浏览器是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载体,要求将健康档案浏览器作为一个服务组件进行开发,为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医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疾病控制、医学报告等相关信息,且方便、易学、易用;对于有影响个人隐私的特殊病种,需要提供隐私保护方案。6)通用服务组件开发包括数据通讯、缓存服务、监控日志、标准转换、加密服务、数字签名、权限管理等通用服务组件。7)外部相关接口应为数字郑州信息共享及相关单位(社保、民政、公安等)留有接口。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统筹规划,构建全国的“五级网络、三级平台”。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是“三级平台”的基础平台,在完成自身应具备的业务功能外还要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建设的省级平台的要求与其进行数据交换,为全省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供重要支撑。同时,结合郑州市提出的“数字郑州”的全面信息化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还要融入到“数字郑州”的大系统中,根据“数字郑州”的业务和技术要求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服务机制,满足“数字郑州”的建设要求。3、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及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元数据管理及资源目录体系数据模型定义(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标准建模),数据校验规则定义与发布,元数据管理、资源数据目录管理。2)数据采集完成健康档案相关信息采集规范和接口标准,实现全量与增量维护管理、数据入库过程监控预警与日志管理、健康档案的合并机制设置管理等功能。(本期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只限定在妇幼系统的相关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健康信息、社区临床信息、新农合信息。医院临床数据的采集将在二期结合市民卡和电子病历建设进行)3)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清洗校验管理、数据质量的监督统计。4)综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综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数据源定义与管理、采集指标定义与管理、数据的ETL、分析主题建模和设计、分析数据的展示。5)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服务提供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个人健康档案自助服务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短信提醒服务功能;提供包含个人网络预约挂号在内的相关医疗信息服务。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后,进入此平台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和合理授权对自身的健康档案进行查询,同时可以对自身档案进行维护管理;接入平台的相关机构将居民关心的信息通过平台提供的短信发布功能,将信息通知相关居民;还可以以邮件形式发布相关信息。这样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质量,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六、 妇幼保健业务需求1、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业务,建立和管理妇女及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对象的个人基础信息档案。主要任务是建立妇女儿童基础档案,保证妇女儿童个人基础信息的唯一性。2、婚前保健服务婚前保健服务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男性、女性婚检信息进行管理的应用系统。任务要求是记录和管理男性、女性婚检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信息,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建立婚前保健服务完整的流转管理档案。3、孕前保健服务对孕前妇女建立孕产妇档案,进行病史信息管理、孕前检查管理完成男女孕前医学检查数据的处理,包括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情况、孕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及生育指导等。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过程中用于完成男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象个案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统计分析和交换。主要是记录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既往史和现病史、体格检查情况、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女性服务对象的孕产史、妇科检查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出生缺陷监测管理”等业务具有相关性。5、妇女病查治管理妇女病查治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妇女基本情况、检查、治疗情况,实现对妇女病患者的跟踪随访管理。提供基本信息录入、检查信息管理、治疗信息登记、预警预报、查询统计功能。本业务与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相关。6、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完成孕妇在孕产期过程中的整个保健服务。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孕妇档案、进行初次检查、历次检查、孕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产前疾病诊断、分娩情况,产后访视等信息的处理。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支持多胎、多次怀孕情况。具备按产前、分娩、产后等分阶段录入的功能。能从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中获取孕产妇基本信息。提供编辑孕产妇月经史、婚姻史、现孕史、妊娠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检、妇检及打印产前检查报告单等功能。系统提供智能判断,如:预产期自动根据末次月经进行判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分娩孕周自动根据分娩日期及末次月经计算等。同时提供打印历次产前检查记录单和妊娠图功能。提供登记孕产历次辅助检查的检查情况,并提供明细检查记录与汇总记录两种输入方式。根据孕产妇高危妊娠评分表自动对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评判,显示相关高危因素,确定高危对象,同时转入孕产妇高危管理业务中管理。提供登记孕妇产前检查出现的疾病及诊断情况功能。提供记录产妇分娩时的分娩情况功能,可以打印分娩情况报告单,同时提供新生儿预防接种记录登记、新生儿访视记录登记等功能。提供记录产妇产后访视的信息。并提供打印产后访视单及随访记录单的功能。7、孕产妇高危管理孕产妇高危管理是协助医院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管理的业务。主要任务是建立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处理高危因素筛查、登记、追踪和高危结案信息。孕产妇高危管理提供对外(如: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等)接口动态评判高危因素。提供高危孕产妇追踪服务管理功能。提供高危孕产妇结案管理功能,系统支持孕产妇高危结案后又进入高危管理的功能。提供预警预报功能:对高危评分异常高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预警,对危险度相对较高的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人群和地区进行预报。提供高危孕产妇转诊登记功能。它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相关联。8、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儿童出生信息进行管理的业务。要求记录和管理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的订购、发放、签发、补发、作废等信息,建立出生医学证明完整的流转管理档案。9、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孕妇的基本信息、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登记与追踪等信息,实现各产前诊断中心与筛查单位的信息共享。提供产前筛查信息登记、产前诊断信息登记、阳性个案管理、预警预报、查询统计功能。它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孕产妇高危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业务相关。10、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个案调查报告和各级死亡评审等信息,完善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机制。其基本业务要求为: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管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审核、孕产妇死亡评审、重复报告检查、提醒预警以及相应的查询和统计分析等。11、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是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随访、召回、治疗等过程产生的业务和管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统计分析与传输交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记录新生儿基本信息、采血样本、实验室初检与复检等信息,实现各医疗保健机构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数据共享。提供初检卡片及结果录入、审核、打印;复检结果录入、审核、打印;阳性召回管理;治疗随访信息;提醒管理;查询统计功能。它与儿童健康体检管理、体弱儿管理相关。12、体弱儿管理体弱儿是7岁以下儿童的弱体群体,采取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对体弱儿的健康管理是促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妇幼保健的重点工作之一。体弱儿管理是用于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记录和管理体弱儿筛查、登记追踪和结案信息,确保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连续追踪管理和开展优质服务。13、出生缺陷监测管理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关键指标,控制出生缺陷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生缺陷监测管理是医疗保健机构对出生缺陷登记管理和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的业务、管理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管理。系统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管理出生缺陷登记和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信息,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管理机制。1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衡量妇女儿童健康的关键指标,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用于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记录和管理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信息,完善儿童死亡报告管理机制。15、托幼机构管理系统实现入托儿童体检管理、膳食营养管理、卫生保健管理、传染病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矫治管理、事故管理。16、儿童视力、听力筛查系统儿童视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异常儿童专案管理。17、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系统是以现阶段国家级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为主要内容,对妇幼卫生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和网络传输上报等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妇幼保健各分系统数据统计,产生国家规定的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季报表和月报表。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内容包括:机构人员、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调查表(卫统40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卫统39表)、妇女病普查情况调查表(卫统42表)、节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卫统43表)、婚前保健情况调查表(卫统44表)、流动人口儿童与孕产妇健康状况调查表(卫统41表)、执法管理等八张妇幼卫生年报表。并提供爱婴医院工作情况年报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年报表等报表。同时根据汇总的报表计算各种工作指标。允许录入时逐个进行逻辑差错,同时提供整个辖区内数据的逻辑差错。提供逐级审核、上报功能,审核确认通过的数据不允许修改。三、系统建设范围和工期1、完成“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建设后,选择典型的机构进行试点,在平台基础上实现机构间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业务协同。2、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选择具有妇幼保健资格和助产资格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试点,之后向全市进行推广。3、工期。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试点和推广的总时间为八个月,具体安排如下:(注:1本表所列天数为每一阶段使用的最大容许天数;2投标人可按上表所列总体进度安排更详细的进度表。)内容完成时间或日期备注合同生效日中标后15天内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5个月试点试运行1个月推广及验收2月内第二部分 四、系统开发要求1、系统体系架构要求。采用基于J2EE先进的多层体系架,采用SOA分析和架构技术,运用数据交换技术、工作流技术、XML、WebService等技术,实现服务组件化,系统模块化,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以适应医疗卫生业务的变化需求,保证系统可持续。2、标准规范要求。应该全面遵循国家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规范、新农合业务规范等标准;在技术上应全面支持业内各类成熟的、普遍接受的工业标准。如XML标准、HL7、XML、WEB Service以及软件工程等相关标准等。3、安全设计要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建立、收集、交换和共享的数据是关系到居民健康档案的详细数据,故数据的安全保密性显得非常重要。系统设计和开发中要求按照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定级和风险评估的方式,合理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根据安全等级的要求进行相应系统安全设计,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系统设计、开发中充分体现以身份认证、登录控制、系统审计、接入控制、审计,保证与提高系统安全。在应用系统的信息体系中将数据根据操作员的身份分为:公开、秘密、机密、绝密、禁止五级。五种密级分别可控制到应用级、记录级、字段级。中标单位要求提出具体详细的安全保密方案。4、居民健康档案数据采集要求。健康档案数据来自于社区居民保健和医疗服务,医院门诊和住院临床信息以及疾病控制部门。本期建设,首先完成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的健康信息和临床数据的采集,逐步推广市属医院临床信息采集、最终推广至全市医院。数据采集应支持全量数据采集和增量数据采集两种方式,中标单位要求提出详细数据采集的方案。5、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应能支持异构系统,至少包括Oracle、DB2、MS SQL Server,以及基于J2EE和.NET架构的应用;数据传输应支持各类主要的消息协议(http,jms,socket,ftp,smtp,file,soap);支持同步和异步传输以及断点续传,保证的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提供消息格式校验、转换,消息存储、消息路由和错误处理功能。6、综合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要求。提出综合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总体架构框架,包括数据源及采集指标统一管理、数据抽取、提取、加载的方法、元数据定义与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分析主题建立以及多种分析结果的展示方式。提供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和原型系统的演示。7、郑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采用大集中部署模式,各业务处理分布在具有妇幼保健职能的各级医疗机构(包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包2:一、建设内容开发统一的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按照卫生部关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结合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开发以全科医生卫生服务为核心的,统一的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同时按照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的具体要求,实现与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互连互通,形成业务驱动的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和记录的业务规划和工作机制。二、业务需求(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EHR: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s)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按照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健康档案采集规范,完成健康档案建档,实现血型、既往史、暴露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健康特征和因素信息采集。按照业务驱动的方式实现社区健康信息、社区医疗临床信息的采集。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记录,在社区的各项服务中不断建立、更新、完善和使用。(二)、社区健康服务按照健康档案的要求以及社区健康服务职能要求,社区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服务、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业务。孕产妇保健管理:对社区内各期妇女(包括常住、暂住、流动人口),进行孕期卫生宣教、宣传住院分娩和科学接生,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积极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妇女五期卫生保健;宣传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妇女保健知识,并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保障社区妇女健康。从本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建立本社区内育龄妇女、孕妇、围产科、产妇等花名册(底册)信息记录。根据系统信息产生访视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孕早期随访、孕1620周、2124周随访、孕2536周、3740周随访;记录随访信息记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在得到分娩医院发送来产妇分娩的信息后,产生产后访视计划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计划,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将相关信息记入系统。进行产后42天健康检查,产生相关记录。对异常产妇通过双向转诊,将其及时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根据专项档案和相关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区域内妇女早孕建册率、产前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等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对社区内036个月儿童(包括常住、暂住、流动儿童),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和保健要求,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保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家长在护理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利用系统从信息交换平台中得到辖区内的新生儿信息,建立专项档案,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记录。系统自动产生婴幼儿健康管理的随访服务计划,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同时记录随访信息数据。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利用信息交换平台的双向转诊功能及时转诊到相关医疗机构。根据专项档案和相关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区域内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等。健康教育服务管理:进行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管理,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明确社区教育的重点对象、主要内容及适宜形式,根据不同时期进行适当调整。建立系列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常识模块,并可不断更新。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情况记录,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估。生成育龄妇女花名册、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卡。实现计划生育宣传服务计划管理,宣传活动过程记录。实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登记,包括查环查孕、放环取环、负压吸宫人流手术,自动产生宫内节育有效率、节育手术并发症、查环查孕数应占辖区完成数、各种差错率等指标。记录避孕用具领用情况、避孕措施,实现避孕药具随访管理,产生随访卡;避孕节育手术后随访纪录。实现生殖保健系统服务管理和过程记录。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体检和老年病普查,老年随访、健康指导等业务。利用系统从本社区个人健康档案中定期提取60岁以上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建立专项档案,实现社区老年人口的动态管理。建立老年人的定期体检记录及辅助检查记录;自动生成上门访视工作计划,建立访视档案记录,同时对健康档案进行联动更新。生成下一次健康检查的时间通知并告知居民。对于慢性病患者,将其相关资料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系统。利用交换平台提供的信息,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及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对社区中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简易精神状况、生活功能和功能独立康复评估。系统产生相关报告。根据专项档案和相关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区域内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健康体检数据完整率等。(三)、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特点,按照全科医生模式以及郑州市推行的片医负责制的服务模式开发社区医疗服务系统。具体涵盖社区全科门诊医疗服务,家庭医疗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基本药物管理,特殊检查提示(如 35岁首诊测血压等),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对有病床的社区服务中心还应提供满足其医疗服务的社区HIS系统。(四)、社区疾病管理服务按照健康档案的要求以及社区疾病管理的职能要求,社区疾病管理主要涉及各类慢性非传染,传染病报告,计划免疫等。慢病管理:慢病类型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核病等,目前郑州主要开展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之后将逐步开展其它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日常门诊、健康体检、线索调查等资料,掌握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情况,为社区慢性病人建立各慢性病专项档案,记录入健康档案。根据各种慢性病的具体情况生成随访计划,全科医生根据随访计划对患者进行相应慢性病随访,建立相应的慢性病随访记录,同时更新随访计划。对疑难、危重等病例应向综合或专科医院转诊,并逐级报告。定期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开展慢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专项档案和相关记录数据 ,统计分析区域内慢性病患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等。计划免疫管理:实现疫苗管理、疫苗监测及免疫管理等功能,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防止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居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包括儿童计划免疫和成人计划免疫工作。利用系统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记录。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利用系统打印全程预约单,同时利用系统短信、网络平台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统计未种儿童并产生明细,做好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并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利用平台的资源共享信息进行异地接种。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同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这些工作都是利用平台信息的统一协调服务。同时提供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保证疫苗质量。根据专项档案和相关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区域内儿童的建证率,某种疫苗接种率等各种汇总数据、统计图表。以及网络儿童数据查询功能。传染病管理:按照CDC传染并直报要求报告法定传染病情况并建立病人资料;进行传染病宣教等。首诊医生利用系统规范建立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记录。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在系统中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协同平台的作用下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