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申请书.docx
-
资源ID:1730284
资源大小:3.39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申请书.docx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 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主持人: 赵开尔 主持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 通讯地址: 舟山市定海区海院路18号 邮政编码: 316004 联系电话: 0580-8180607 13957239787 传 真: 0580-2552979 电子邮箱: zhaoke 合作单位: 舟山市教育局 负责人: 郁幼菊 定海区教育局 负责人: 吕伟民 普陀区教育局 负责人: 何定康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负责人: 滕海颖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一、简表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类别自选项目是否招标项目否起止年月2008年10月-2010年6月项目主持人姓名赵开尔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01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教授/部副主任最终学位/授予国家/所在学校学校名称浙江海洋学院邮政编码316004电话0580-8180607通讯地址舟山市定海区海院路18号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4-2008定向运动大学本科生500浙江海洋学院2004-2008篮球大学本科生2000浙江海洋学院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03-2005校园定向运动教学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2007浙江省高校定向运动发展策略省教育厅2004-2006舟山市开展校园定向运动的实践研究省教育厅项目主持单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24136481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黄永良男1963.04教授浙江海洋学院野外定向傅纪良男1973.02副教授浙江海洋学院校园定向黄 玲女1971.02副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定向越野于 立男1964.01副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安全保障项目合作单位主要成员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硕士参加单位数444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郁幼菊女1962.09中教高级舟山市教育局教学组织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吕伟民男1963.04中教高级定海区教育局基地建设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何定康男1957.11中教高级普陀区教育局基地建设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滕海颖女1971.02副教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工作单位分工签章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1、项目的意义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浙委200811号)的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整合体育资源,优化项目布局,推进我省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强化校园体育文化特色。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在全省高校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建设,通知要求指出:(1)要求各院校从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我厅领导在省12届大学生运动会和大学生体协年会期间提出的高等院校建设体育特色项目重要意义。学校要结合本校的专业和校园文化特色,以及现有学校体育工作基础,研究确定本校的体育特色项目。(2)高校体育特色项目要体现具体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参与面广;具有较高的体育运动水平,近年来曾取得较好成绩;具有若干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具备开展该项目良好的场地设施。(3)各校要做好体育特色项目建设规划,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大力度,积极扶持项目强特色、上水平。定向运动作为一门课程在全国高校以及在浙江省普通高校中开展,主要是在于这项运动是一项聚集健身、趣味、竞技等于一体的新型体育活动,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它不仅能强健体魄,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以及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反应能。在定向运动课程的实践中,学生能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调节负荷与强度。同时,学生也不会因为枯燥乏味、单纯的技术教学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向运动这项运动在全世界的开展和流行,特别是在学校中受到师生的喜欢与欢迎,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该项运动符合和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和身心发展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项运动在学校中开展能够体现出上述思想。因此,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看,把定向运动作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及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定向运动课程的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识别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迅速的反应,果断解决的能力。作为课程的定向运动是一项学生体育项目,因为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定向运动时一项吸引所有人都愿意参加的运动项目,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初学者或精英选手,只要喜欢户外运动,定向就有无穷的魅力。浙江省历史文化悠久,地理环境优越,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公园以及高校较多,非常适合开展定向运动这门课程。所以,在浙江省高校设置定向运动这门课程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拓宽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与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体育改革遇到的一个新课题。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发挥学校优势、挖掘定向运动潜力、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缓解学校体育场地不足,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推进体质与健康课程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2、现状分析定向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国内在定向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公开报道的较少,研究的角度也较为狭窄,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定向运动的起源、开展、普及和教学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而国外一些学者对定向运动的研究是很深入的。2.1国外研究现状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IOF,简称国际定联)于2004年将定向运动(又称定向越野运动)定义为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和实地中检查点的运动。定向运动的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有两人以上组成的队,它是户外运动中野外生存运动的一种形式。按照运动模式,国际定联将定向运动项目分为徒步定向、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和轮椅定向。目前国外定向运动的研究己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早在20世纪30年代该项运动就在芬兰、挪威、瑞典、丹麦等国家立足。1961年5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简称IOF),确立了正式的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比赛规则与技术规范,并决定从1975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性比赛,从而也拉开了国外对定向运动研究的序幕。在瑞典,学校和军队服役人员把定向运动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所有在校学生及军队服役人员必须学习定向运动,定向运动成了教育和训练的一部分,而且对许多瑞典人来说定向运动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德克萨斯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参加冒险和户外教育的教师应充分发挥户外教育活动的优势,使学生在户外运动中既能迎接挑战,又能享受乐趣。活动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并使学生喜欢这种活动。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两个或更多的户外教育活动(如定向、宿营、长途徒步旅行、水上运动等)中显示能力。在国外,象瑞典等国家己经把定向运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尤其是在定向运动的训练方面研究较多。著名学者,Greaghu认为,定向运动属于耐力性项目,可以通过心率和乳酸值来反映运动强度。心率数据表明定向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有氧耐力运动,但由于比赛情况的复杂性,运动强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会有许多阶段身体处于无氧工作状态,因此,无氧代谢过程也是定向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专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定向运动,认为定向运动的技能比体能更为重要。Murak。Shi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定向运动非常重要,运动员阅读地图、做出判断、仔细查看地形和保持与地图的联系等都涉及其认知能力。他依据定向运动的技能特点,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式。运动员在外界环境中通过感知觉获取空间环境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存储和加工,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在技术训练中可以依据该模式进行心理训练阁。同时,Ecdes等人认为,定向运动员在寻找目标点进行路线选择时,主要运用2种启发式策略: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正向推理是从起点向下一个点标搜索线索选择路线的推理方法,而逆向推理是从下个点标出发往回进行推理的方法。ECdeS等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定向运动员在寻找线索、选择主要是运用逆向推理的策略,而低水平运动员多采用正向推理策略阴。定向运动体现了体力与智力的统一,而对智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国外许多专家认为,定向运动的智力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他们对定向运动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如思考、决策、计划和记忆等等,并指出,这些方面的研究是未来定向运动研究的热点。2.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入以及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人们对体育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受到了我国高校的重视并且有关于定向运动课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1999年6月在国家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以后,定向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加速发展起来。2002年9月,教育部以教体艺2002113号文件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在全国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开发自然环境资源,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5月的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将定向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每年举办全国定向锦标赛和全国定向冠军赛,并将定向运动列为体育彩票基金支持的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全国开展;教育部把定向运动列为全国大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把定向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团中央把定向运动归为科技体育项目并正式下发文件在全国推广;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把定向运动作为国防体育,决定大力开展定向运动;国家测绘局也把定向运动作为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初,教育部将定向运动列入2004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又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方案中定向运动被列为体育教育科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教育专业中实施,这就预示几年后我国新一代体育教师人人都会定向运动。湖南省教育厅也于2002年9月发出关于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的通知,全面部署各级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有关工作。除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部分高校继续将定向运动作为国防教育的内容外,还有一部分大学,如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广东肇庆学院和汕头大学等将定向运动列入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中。2003年秋,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首次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同期,广东肇庆学院也在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了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的尝试。这些尝试均取得的较好的成果,为定向运动这门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展以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定向运动竞赛。而且,有关定向运动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如1989年由李德银、陈松乔编写的定向越野指导。1991年由苏刚编写的定向运动竞赛规则等,就定向运动的指导、竞赛规则及运动技能、组织、教学、训练等都作了较为系统而又科学的论述,为定向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方向。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资料也相对较多,因为定向运动在中国开展的时间较短,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界部门的重视,所以对定向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方面的研究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很多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展普及的对策和建议。目前,在我国己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性地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进行了定向运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董范、张志坚等在他们的论文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提到:两年的理论实践充分证明野外生存体验课是一门崭新的、可行的、值得推广和发展的新型体育课模式,它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新奇有趣的环境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同时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及体育社会化寻找新突进,在造就人的心理素质上更显独到。同时开展如定向运动等野外生存训练的课程,其课程内容融体育学、地质学、旅游学、运动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和活力,能克服传统体育教育方法的不足,应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武汉体育学院的钟大鹏在他的论文论定向越野运动及其形式和特点中指出:目前,在国外许多大学设有此特别的课程,或组织此项活动的学生社团,让在校学生有机会去接触此项运动,除了达到以上所谈的四项效果外,对于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林学、地球科学等等与田野调查、环境规划有关专业科系的学生,此项与认识地图、标定位置有关的运动,将给这类学生带来学术研究上非常实用的效益。另外,师范及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该项运动后,在日后担任教师工作,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认为定向越野运动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社会性、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王葱在定向运动体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定向运动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防军事教育的经常化,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有着独特的功能。另外,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体育设施一时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广阔的校园,校外附近的原野是定向运动的好场所。大学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既可以缓解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又保证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定向运动体育课程具有广泛地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刘炜认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边远的山区,可以很好的开展定向越野运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200m左右,有着极其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地形地貌有难有易。因此,可以在贵州高校周边区域开展不同级别及水平的定向越野训练和比赛。定向运动竞赛是定向运动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可以全面的检验和评价定向运动的教学效果,从而对定向运动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赵开尔、徐虹、朱建清分别对浙江省学校定向运动训练及比赛的研究表明,制约定向运动训练及比赛的因素在于:普及程度不够,受场地器材等限制以及学校教师对定向运动的教学、训练工作缺乏经验。这些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我国定向运动训练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少有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何晓知从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个方面对定向运动体能训练进行了初步探讨。定向运动技术包括出发技术、速度控制技术、标定地图技术、打点技术、安全路线技术和心理调整计划等六方面的技术训练体系,属于多元变异组合类项目,要将定向运动的各项技能在运动训练中具体加以实施,同时又要保证各项技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要对定向运动技能训练的效果进行控制,注重耐力和技术训练的同进,也要注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单小忠定向技能在定向运动中的运用分析一文中,首次对比赛中的定向技能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比赛阶段上定向技能的运用原则和方法。综上所述,定向运动已进入我国的许多高校,尤其在东部和南部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定向运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重要的是它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而且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树立了大课程观的思想,体现了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产生了深远的意义。然而众多研究中对于定向运动课程建设方面的论述和研究却相对较少,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几乎为空白。因此,深入了解、掌握普通高校定向运动的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索其发展前景,为各高校开展和发展该项运动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浙江省教育厅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决定在大学和重点中学开展定向运动。由于我校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定向运动的推广工作。我们对00级、01级、02级(6个班180名学生)开设定向运动教学实验课,通过几个轮回的定向运动课堂教学,学生们普遍感到这项新兴运动的无穷乐趣,实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从03级开始我校将定向运动列入学校“主副项制”体育课程体系中的特色教材之一,到现在我校对每个年级开设定向运动课的班级达126个,“校园定向运动教学研究与实践”获2005年度省级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任课主讲教师接受过世界公园定向组织在国内培训,其它教师也参加过中国学生定向协会制图培训和裁判员培训,指导过的学校定向运动队连续7年参加8届浙江省学生定向赛7次获得第一名;连续五年5次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5次均列全国前六。事实说明,高校开展定向运动内容适合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勇于面对困难进行挑战自我,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及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具体改革内容舟山群岛自然资源丰富,海院周边的海岛、小区、公园和野外森林等条件均适宜开展定向运动,而定向运动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不用专门的活动场地,越接近自然,越能体现开展定向运动的本质。因此,学校根据体育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开设定向运动课程,与球类、游泳、武术等项目一样供学生选择学习,目前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已将定向运动内容列入“主副项制”体育课程特色课程之一,但大三和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和公共选修课,待条件时间成熟后在全校展开,成为全校体育必修课。本研究根据浙江海洋学院2003-2007级学生开设定向运动特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相关的教学、训练经验,对有关我校开设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组织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1.1.1 构建浙江海洋学院定向运动发展战略1.1.2 制订并实施定向运动专项师资培训计划1.1.3 挖掘周边地区开展定向运动场地与绘制专项地图、制作电子立体地形图和仿真沙盘1.1.4 开发海岛趣味定向、沙滩百米定向、团队接力定向、追踪定向训练法1.1.5 制订定向运动课程大纲、课程简介、教学规范、教学进度计划等教学文件1.1.6 建立海岛特色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基地,完善学校定向运动训练体系1.1.7 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组织定向运动竞赛活动,提高我校定向运动竞技水平1.1.8 组建学校定向越野运动队,参加全省、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为学校争光!1.1.2 改革目标1.1.2.1 总体目标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和应用有效性研究的新方向,建立定向运动特色课程体系。由于定向运动是新拓展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它是以识图、越野训练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课程的总目标,定向运动按照5个学习领域来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1.2.2 基本目标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定向运动课程,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他们适应大自然和挑战大自然的能力。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定向运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磨练其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2.3 发展目标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欲望,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运动技能目标:能参加具有挑战性的定向运动活动和竞赛,挖掘身体潜能,提高技能。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定向运动训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1.2.4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 使学生基本掌握定向运动的读图知识与用图能力、掌握定向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最佳路线选择能力,培养定向运动意识,提高定向实践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在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之具有定向运动所必备的体力;了解定向运动竞赛的特点,增长熟读地图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启发智力、培养独立思考、快速反应和果断处事能力。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确立、师资培训、专项定向运动场地的开发与地图的绘制、电子立体地形图与沙盘模型的制作、开设定向运动网络课程、对定向运动项目作适当的改造与调整等是我们课题组需要解决的关键。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2.1 实施方案2.1.1课程目的与任务定向运动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课程的设置本着有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定向运动基本理念知识、技术。在课程中,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然环境中,使学生尽情挥洒自己展示自己、找回自我、陶冶情操。同时在竞争中,磨练意志品质,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以升华。2.1.2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2.1.3 课程开设对象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专项选修课;大三、大四开设公共选修课;对有定向运动有专长的学生开设训练课。2.1.4 教学地点海院校区、沙滩活动场、海山公园、青龙山、定海公园、香园小区、紫竹小区、檀树小区和长岗山等地。2.1.5 开课形式与时间以公选课或专项选修课形式开设,每学期32学时,每周开2个学时。学生通过网络自行选课,并由教务处确定最终学生选课名单。每班学生人数在3035人之间;在校园内采取分班教学的形式,外出采取合班教学的形式。2.1.6 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定向运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进行,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教学活动。理论部分:定向运动运动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定向运动的特点;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定向运动的基本理论;定向运动的技术分析和定向运动的竞赛规则等。实践部分:地图识别、地图应用、指北针用法、越野跑技术、上坡跑技术、下坡跑技术、应用等高线技术、密林穿越技术、参照物选择技术、出发技术、速度控制技术、标定地图技术、打点技术和安全路线技术、检查点的精确定位技术和路线选择技术等。2.1.7 评价方式课程结束后主要通过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定向运动掌握定向运动理论知识和识图能力,以跑点形式测试学生掌握定向运动技能,加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三项成绩给予最终的评价结果。2.2 实施方法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理论教学可安排在平时,在教室、操场进行,实践部分可分阶段进行,初级阶段可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自然环境相对适合地段进行,高级阶段则要选择地理条件相对复杂的环境进行。同时一定要注意,在路线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任何时候,都应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学期安排32学时,其中理论课、训练课、野外实战课的比例应为1:2:3。2.2.1 具体改革内容充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是提高定向运动课程适应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而提高定向运动课程适应性和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课程、教材要有地方和学校特点。积极开发利用定向运动特色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2.2.1.1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开发,我们必须尊重有体育特长的各种人才,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多种作用,体现人的多种价值,使他们有展现能力的机会。在这里,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涉及到:体育教师、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等。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思路:(1)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天性和生活经验,这是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应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体育项目,改造自己喜欢的“定向运动”,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改造成游戏。(2)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对定向运动有一个正确认识,并使他们具有定向运动要求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采用在职培训或外出进修方式进行。(3)对于有定向运动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应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得以展现。如让有定向运动特长的教师兼带运动队和俱乐部辅导员,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定向运动活动。建议学校既要利用他们的特长,又要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只重视“使用”而忽略“爱护”,则其特长便不能很好的发挥,则其积极性便不能持久。2.2.1.2定向运动设施资源的开发定向运动的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定向运动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定向运动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1)开展校园定向运动场地的选择定向运动是运动员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为基础的运动。这就要求比赛场地要能体现定向运动员的识图、用图的知识及定向技能,地形、地貌要相对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识图、按地图行进。它不同于田径场上的运动,不同于登山运动和越野长跑,是集这些运动于一身再加上运动员的地形学知识及运用能力。因此,选择一批好的场地是组织教学、训练、比赛和制作定向地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反映出组织者开展定向运动活动的能力。场地应有足够的遮蔽物,有一定的森林覆盖,透视效果有限,使众多的参加者在场内疏开,避免参加者相互接触研究和跟随跑;海山公园、海院的西校区地形有一定起伏,有山有水,大部分面积有植被覆盖,明显地物多,是较理想的徒步定向运动场所。(2)绘制定向运动专项地图目前,我校定向运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学习定向运动的学生和参加各级比赛的学生不断增多,对场地数量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而场地与地图的欠缺影响着定向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也严重影响着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为了保持定向运动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就必须经常更换教学与训练场地,不能只固定于学校校园或公园。这就需要有不同教学场地和高精度地图,然而目前我们还无法满足正常教学、训练需要的场地和用图,制约学校定向运动教学正常实施。因此,开发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场地,制作高精度定向运动地图是发展高校定向运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3)合理使用场地器材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公园、小区和丛林,进行安全、适宜的定向运动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强调的是在“使用”上下工夫,在最大限度挖掘使用的空间和时间的同时注意安全问题和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可以从以下考虑:第一,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处理好“利用”与“安全”、“使用”与“保养”的关系,认真实地考察,统筹合理规划。第二,在制订课表时,除了考虑学科课程的特点以外,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也应考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现状,扩大使用的时间范围。第三,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场地器材使用的空间和时间,应当制定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分配时间表,按指定区域和时间进行定向运动的教学和训练活动。(4)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定向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趣味定向、沙滩百米定向、接力定向、积分定向和团队比赛等。(5)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获取定向运动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取定向运动的信息,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3 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我们通过不断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课题研究步骤:2008年5月2008年7月,选题讨论、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分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2008年8月2008年10月,调查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调查学校周边的定向运动教学资源及有关的活动场地、内容,力争在下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实践。2008年11月2009年1月,开发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收集周边有关的定向运动资源,精心筛选,汇编成海院周边文化区区域地方特色教学材料,为定向运动教学作辅助教材。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定向运动实验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与探讨。2009年2月2009年6月,合理利用。制作电子立体定向运动地图和沙盘模型。在备课时我们适时地将辅助教材进行分析、利用,并同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2009年7月2009年10月,开设定向运动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基地,加强对定向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体系研究;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学生定向锦标赛,为学校争光!2009年11月2010年4月,形成结题报告,撰写论文;发表学术论文,通过课题评审,完成课题任务。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1、建立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基地,总结定向运动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理论。2、制定定向运动教学、训练特色课程体系。3、开发出定向运动立体电子地图和定向运动教学沙盘模型。4、开设定向运动网络课程,筹建定向运动精品课程。5、建立定向运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全面信息支持的学习资源库,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概念模型、学科教学模式。6、修订出版校园定向运动教材。7、发表定向运动相关论文24篇。8、实施范围为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学院所有学生和舟山市中学的初高中学生。9、受益学生为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学院全体学生、舟山市中学学生和国内部分高校学生。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充分利用校园周边自然环境场地设施和海岛沙滩,其利用率高成本低,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受益面广,组织教学与训练方便安全,教学方法独具一格效果好,定向运动普及率高,整体竞技水平领先省内外。1、随着我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展,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即有山水,又有大面积植被覆盖,地貌特征丰富,地物明显,为定向运动开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场地。定向运动特色课程的开设,就是充分利用了学校原有的地域优势和开展定向运动特色课程教学,挖掘定向运动潜力、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缓解学校体育场地不足,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推进体质与健康课程建设。2、制作大量定向运动地图与实地对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定向运动电子立体地图、沙盘地形模型,配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展现,对于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节约时间,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属于国内首创。3、定向运动作为一门新型的体育课程,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空间,把原仅限于学校体育课程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能够有效地磨练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从而突破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式,这不仅符合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学校体育课程的体系。4、构建了一套成功的定向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训练实践体系。浙江海洋学院在没有体育院系学生和特招高水平运动队的条件下,从2000年始在普通学生中,培养出四批定向运动精英,连续7年参加8届浙江省学生定向赛7次获得第一名,连续五年5次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5次均列全国前六,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定向运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系统、有效,且独具一格的。2004年6月赵开尔带领我校韩英、柯玲玲和高燕三名同学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在捷克举行的第14届世界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