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生对待同性恋看法的调查报告.docx
2010年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对待同性恋看法的调查报告3+2小组成员介绍组长:李静 问卷制成:胡小刚问卷派发:陆萍 赵凌飞 刘诚豪 胡小刚 李静 调查条件:浙江万里学院大二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样本数量:100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内容介绍: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对待同性恋的各种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目前官方没有关于同性恋发生的数据和一般性取向者的对照数字,但学界估测国内同性恋者约有4000万人。这意味着,我们身边每一百人中就有两到三人或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同性为伴侣。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事实上,单就我国目前倡导的“和谐社会”来说,对弱势群体的视而不见或视之为异端,加以错误对待,对于社会的安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处在现代,认为同性恋群体因性取向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待遇是不公正的,需要更多地建立在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理解和宽容,而正确认识又需要有客观的调查研究来佐证支撑。随着时代发展,同性恋作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虽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包容,但随着高校同性恋问题的日益凸显,同性恋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对目前日趋多元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和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大学生中的同性恋数目现在还缺乏全国性的专门统计数字,但从一些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群体的规模和活跃程度都已超越传统“极少数”的概念。二,调查方法和目标人群简介 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为浙江万里学院大二学生,是定义范围内的“大学生”。同性恋者中有及少数的人公开身份,所以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以不记名的方式供大学生填写。希望不损害大家的隐私,也可以让有相同文化程度的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说出自己内心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和分析(1) 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看法问卷的结果与分析问卷由一八道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组成。由于一张问卷能容纳的信息有限,且无法在一次调查内对大学生同志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梗概的了解,因此我们想要了解的是以下几个与本次调查主体相关的问题:如何定义同性恋;在同性恋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是否赞成同性恋结婚合法化。1. 客观题的分析正文表1 如何定义同性恋男生女生总体百分比百分比百分比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9%19%24%以同性为爱慕对象44%54%49%以同性为性爱对象27%37%27%图1图1表1和图1说明,在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看法中,有29%的男生和19%的女生,认为同性恋的定义为容易对同性产生好感,容易与同性亲近;有44%的男生和54%的女生认为以同性为对象的精神爱慕和吸引为他们眼中的同性恋;有27%的男生和37%的女生认为以同性身份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于行为是同性恋。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这一词的定义,仍有一些误区。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同性恋的定义就是它的性取向是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只是一种性体验和性行为的变种。现代的性医学和精神医学不把同性恋当作性变态来对待,更多的学者更愿意把同性恋看作当事人的“性爱好”或性取向来看待,甚至将它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和精神病学会已不再把同性恋看作精神障碍,而只是性取向的不同。 表2 同性恋中的男女比例图 1男生女生总体男生百分比女生百分比总体百分比男性27%50%39%女性44%12%27%各占一半29%38%34% 根据表1可知,有27%的男生和50%的女生认为同性恋中男性居多;有44%的男生和12%的女生认为同性恋中女性居多;有29%的男生和38%的女生认为同性恋中男女比例均衡。在我国同性恋中,其实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远远大于女性。关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科学家对先天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理因素的测定上。但至今仍没有一种理论得到确证和一致的公认。概括起来,目前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生理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生理学理论。其中包括(1)胎儿期染色体因素;(2)大脑因素;(3)荷尔蒙因素。生理学研究同性恋的先天因素,如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的影响等等; 在生理因素的研究上,近期关于遗传因素影响的最新研究引人注目,它通过对同卵双生兄弟和异卵双生兄弟中同性恋发生的比例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遗传因素部分地影响了同性恋倾向的形成。它的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兄弟发生同性恋的占57%、而异卵双生兄弟的只占24%,而一般兄弟为同性恋者占一三%。 心理学理论, 如弗洛伊德的理论等注重研究同性恋后天的形成因素,即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如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以及造成所谓境遇性同性恋的环境因素等等。 学术界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同性恋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同性恋的遗传倾向不一定表露出来,其表现程度取决于家庭及环境的影响以及早期的性经历、性经验。正常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其正确的性取向至关重要。比如:x家庭中存在“阴盛阳衰”的情况 由性格懦弱的的父亲,好生气、有破坏性的,或是消极的、孤僻的、无足轻重和强大的母亲,盛气凌人,过分庇护孩子,使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x童年期的性别认同错误,是同性恋的成因,比如男孩玩女孩玩具,同女孩游戏等。 x早年的性经验,尤其是首次性经验,即青春期(性朦胧期)的遭遇和经历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是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身同性恋。理由是:由于首次性经验事关重大,印象深刻,当事人有可能就此将性快感与同性对象联结在一起,难以再将二者分开,尤其当这一经历发生在早年生活之中。x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x恋母情节对于同性恋形成的原因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至今没有定论。2. 主观题的分析正文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结婚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源于针对大学生对待同性恋调查问卷的主观题“您是否赞成同性恋结婚合法化及原因?”。同学们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各抒己见,有很多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引号内的内容主要是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填写在问卷上的原文。1、 社会日益进步,文明社会的渐强式包容:理性关注同性恋情侣结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佐证。任何新鲜事物的理解接受都有一个过程,有幸的是,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关爱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喜的。李银河教授曾经说过“生活在中国的同性恋是幸福的,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2、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道路任重道远,部分同学认为其不合乎社会伦理道的,会造成社会混乱,而且现在的法律无法保障大家的权利都不会因为同性结婚而受到伤害。所以为了未来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同性结婚并不合适。 当然,对于支持者来说,我们应该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他们的理解、宽容;对于那些仍投以鄙夷目光者来说,我们也应该说声谢谢,当然,这种谢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不理解,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关注同性恋这个群体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同性恋群体,这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也该算是一件好事,尽管这种关注可能引发不良的效果,但他至少让“同性恋”这个词汇,“同性恋群体”这个新鲜团组得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对于歧视同性恋群体的人们,同性恋者应该予以包容的态度,因为,任何一个新鲜事物被接受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他们的污言秽语,理性的对待他们的猎奇心理,因为我相信,同性恋群体的理性,终究会让他们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也许这个过程会极其的漫长,但无论道路多么漫长,多么艰辛,我们都有理由,有信心坚守这份执着。(2) 对于法律应该怎样保护同性恋者的一些建议 1 明确同性恋者享有人格不受歧视权。 同性恋者有权同异性恋者一样,公平地获得学习,劳动就业,参加社会活动等权利,禁止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以任何方式对同性恋者进行歧视,侮辱。2 明确同性恋者享有个人隐私权。 任何单位、组织、个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泄露其姓名、住所、工作单位、通讯方式和病史等资料。在目前主流文化还不能接纳同性恋的情况下,对于涉及同性恋者的性犯罪等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应以不公开审理为宜。各类公共传播媒体包括网络也不得披露该同性恋者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该同性恋者的资料。3 明确界定同性恋者的违法行为。 这包括在现行刑法中“猥亵妇女罪”(第237条)的罪名基础上,制定“强制猥亵他人罪”;制定同性奸淫罪;规定对于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同性性行为,如强制猥亵他人或儿童的、实施同性性行为的,从事同性恋卖淫活动等等,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条款进行行政处罚。4 明确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 到目前为止,对“同性婚姻”这种提法以及它的的法律地位争议较大,如著名婚姻法专家杨大文教授就持相反观点。他指出:人类婚姻制度的设计,包括调整婚姻家庭的法律、道德规范都是为异性婚姻而设计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这一概念逐渐淡化了宗教色彩,但是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这一点仍然是各国法律所公认的。因此他强调,尽管同性恋并不违背法律,同性伴侣生活并不违背法律,但是没有必要硬要把同性恋者的同性伴侣生活叫做“婚姻”。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用大多数人的方式禁止和剥夺一个人选择婚姻的权利,是不科学的,为了保证婚姻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不使同性恋者因为怕曝光而步入异性恋婚姻,加剧其心理压力,造成潜在的异性恋婚姻的不稳定因素,也为了防止我国成为亚洲又一个艾滋病高发国,我们认为同性婚姻的立法问题还是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的。至于采用什么提法,这个可以商榷。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有了同性婚姻这个突破点,同性恋相关的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而有了这个先导,有关同性恋的其它立法问题才会浮出水面。四,总结 同性恋三个字在历史长河中含有了贬义,而爱情本身是美好的,不管是同性或异性,对于同性的恋情,大家持否定态度一是为了生态,二是为了心态,如果全世界都是同性恋,那世界终会失去人类或是克隆业发达终引起伦理的战争,在心态上说,男女阴阳本是生态发展的规律,同性恋爱就大赤赤得打破了这种传统,站在现实角度上看,它有种种不协调与不美好,但站在感性的角度来说,同性之间可能更容易相互理解,他们之间的爱因为有了阻力而更有默契,虽然可能容易在阻力中夭折,但一旦冲破阻力修成正果,那就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情感,非常纯洁,非常伟大,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情感是非常有力量的。12.16.202214:4814:48:2122.12.162时48分2时48分21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2:48:21 下午14:48:21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4: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