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初中学生生态人格试点调查报告样本.docx

    • 资源ID:1727153       资源大小:18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学生生态人格试点调查报告样本.docx

    初中学生生态人格试点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06-04-一八 三门县教育局教科室(317100) 金遂罗如抱 一、调查目的 生态人格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它的提出,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当代直接运用有关,与反思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强调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同时也与当前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相切合。生态人格研究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王茜文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人格的培育中提出,生态人格的培育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培育生态人格就是培育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培育人对自然进行审美直观为特点的诗性智慧,培育具有生命整体精神的栖居意识。基于这种背景,我们于2004年底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中小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我们认为,生态人格实质是指人作为“大自然之子”的资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具有“生态”(即“自然”、“和谐”)的特征,其核心要素是一个人对生命和自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它规定着一个人如何生存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明确的方向和所具有的基本行为。2005年6月我们对初中学生生态人格进行了试点调查。调查目的是初步了解初中学生的生态人格现状,为深入研究中小学生生态人格提供样本。同时,为寻求中小学生生态人格培育方法提供依据。 二、调查设计 1、本次试点调查对象:三门县城关中学学生。该中学学生来自三门县城海游镇范围,共有学生2320人(其中初一学生775人,初二学生725人,初三学生720人)。我们随机抽取了初一学生65人,初二学生63人,初三学生62人,共190人为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按下表思路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基本要求 衡量的参考指标 对待 生命 对自己生命 1、敬畏自然生命 对生命的信仰自我保护遵循生命节律科学认知生命局限性意识 2、追求价值生命的平和之心 人生期待个性化成长 持久发展劳逸结合挫折心态 对他人生命 3、休戚与共 和谐相处 同情心沟通宽容欣赏合作 对待 自然 4、人与自然共在互动,和谐对话 栖居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对自然的非攫取性意识保护野生动物 5、审美智慧 体验自然审美情趣探究欲望直觉、艺术水平 3、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对学生本人调查与向教师了解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过程中始终注意尊重保护研究对象,保守秘密。 三、调查结果 1、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感。66.3%的学生不赞成“生命就像银行的有期存款,可随时提取随时奉献”,对生命有神圣感;但有28.4%的学生认同以上说法,且年级越低,比例越高。在某中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里逃离出来,但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的情景中,有55.3%的学生主张到“火场外寻找他们”;有28.9%的学生主张“冲进火海寻找他们”,“英雄式”的心态使他们忘记了“自我保护”;一五.8%学生主张“不采取行动”,心态冷漠或惧怕。75.8%的学生认为个体生命有与自然相协调的生命节律(如“人体生物钟”)要有意识遵循,但有24.2%的学生认为生命节律是虚无的或不可能被人认识的,不懂或不重视生命节律。93%的学生认为科学认知生命是必要步骤,但有局限性,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敬意;但有7%认为“唯科学”或科学不能认知生命,暴露出对人体验能力或对科学认知能力的否定。 2、追求价值生命的平和之心。84.2%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不能像动植物一样被动顺从,听天由命,而应追求人生价值。75.8%的学生渴望自由发展,个性化成长,既要奋发学习和工作,又要劳逸结合;但有20%的学生认为对待学习和工作要追求“样样都优”,表现出追求价值生命的“理想化”和浮澡心理。48.4%学生认为要用今天的痛苦,换取明天的幸福,仅有30%的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终身学习和持久发展。遇到重大挫折情景时,认为要淡化心理影响占78.9%,可能出现忧郁、厌世心态占21.1%。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杀认为主要原因是生命信仰危机仅占45.3%,表明较多比例的学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生命信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3、与他人休戚与共,和谐相处。本项调查,主要采用向老师了解,与同学座谈为主。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对他人应富有同情心,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宽容他人的短处,欣赏他人的长处,与他人和谐相处,友善合作,培养自己的“社会化”人格;但对待他人冷漠、嫉妒,不合群、缺乏合作精神,仍占较多比例,平均占20%左右。 4、人与自然共在互动,和谐对话。绝大多数学生懂得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家园,而不只是物质生存资料的提供者,不能把它当作被人类支配的对象(或攫取利益的对象),人类对自然应有一颗热爱和怀抱的心灵,应竭力维护生态平衡,建立起人与自然共在互动、和谐对话的关系。但仍有30%的学生认为保护大自然最主要是制定落实规范的环保制度,而不是人类应有的“栖居”意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一八.4%学生没有从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共在互动道德观高度上去认识。 5、审美智慧。大多数学生懂得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都是人与世界发生关联的方式,但有65%的学生认为唯直觉和情感体验才是真的,19.5%的学生认为唯理性认知才是真的,大多数学生对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世界做出真假的简单判断。仅有14.7%的学生意识到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是统一的,认为“人在流水中体会到柔情与水的分子结构”同样真实。大多数学生具有审美情趣,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情感体验。70的学生赞成“山有伟岸的身驱,水有柔情,花会笑,蝴蝶会跳舞”的说法,仍有30%的学生不赞成或相信理性认知。41%的学生喜欢领略自然风光,到风景点旅游,58.9%的学生则满足阅读和上网等活动,学生直接感受大自然的需求不高。大多数学生具有潜在的探究欲望和直觉艺术水平,但很少有学生能较好地发挥出来。 四、讨论分析 1、学生如何看待生命 自然生命是人之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个体生命是生命的真实承担者和前提。珍视生命,加强自我保护,遵循生命的自然节律,时刻怀抱对生命的敬意,这是人对自然生命的一个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这一点,而好一部分学生对此没有清楚的意识。 人的生命不只是自然生命,更是价值生命。真善美是生命的内在尺度,是价值生命的追求。但在追求价值生命时应有一颗平和之心。调查中发现近半数学生对待生命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终身学习观念淡薄。许多学生消极心态对待挫折以及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学生自杀的原因。这些非生态人格会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应是统一和协调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个体生命间的协调、和谐。调查中反映出好一部分学生很难面对他人,与他人协调、沟通,不能与人和谐相处。走进社会,必定很难融入社会,存在着社会化人格的缺陷。 2、学生如何看待自然 人的生命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存在地球这一家园中,和其他一切非人类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联,大地是人“栖居”的母体,而不是征服的对象,人与非人类的存在应共在互动、和谐对话。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要探索自然规律,又要符合生存法则,这是个体道德实践的基础。许多学生不能认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方法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真正意义。这是人文精神和思维方式的一个缺陷。 人类是大自然之子,同时自然又是凝聚着人类目光和心灵的自然。追求智慧是人的自然本性,人对自然具有审美智慧。审美智慧不排斥理性认知,但强调人自身的感受力和直觉,接近自然,体验自然,用自己的情感、感受力与自然世界展开交谈,科学与艺术并重,使人之生命具有创造性和超越性。调查中发现,学生偏面强调理性认知或情感体验倾向比较严重,整体性思维比较薄弱,感受大自然需求不高,审美智慧没有很好发挥。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领悟人生、和谐成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3、归因分析 形成学生生态人格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学生成长经历、学校教育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从社会文化层面上看,生态人格的核心要素理解为对生命和自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受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教育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和糟粕文化都可在学生人格中反映出来。不同的社会时期社会变革的主流价值观念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例如我们把很难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冲进火海救人看作“英雄”的价值导向,必定影响学生对生命的珍惜。 从学生经历上看,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经历特别重大事件产生心理的体验,对学生生态人格形成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例如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会使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更加成熟和稳固。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教育的理念、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校园环境等都对一个人生态人格产生重大影响。以上调查结果反映的学生的一些观点和人格缺陷,固然受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更与学校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关注生命、减少教育的功利主义,教育过程追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对学生生态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正在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特别加以强调。 五、对中小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中小学生正处生长发育、人格高度可塑性和不断生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生态人格形成应有所作为;要为培育人的生命信仰,培养人与自然构成整体的思维方式,培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和道德,培育人的精神力量、审美智慧实现创造和超越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使学生懂得确定怎样的目标,用怎样的方法实现目标是值得的和正确的;让学生自然、协调、和谐和全面发展。 1、良好的教学生态是形成学生生态人格的关键。 学生在教学、学习活动中的生活状态就是教学生态。良好的教学生态就是教学与学生生理特征和生活特性相适应,身心发展相和谐,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尊重和满足,使其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谐、蓬勃发展的状态。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是为他们的安身立命打基础,为他们的道德、智力、体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机制的基本实践活动。良好的教学生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进行文化交流或科学探究,不是当作功利的竞争,而是追求思想的碰撞,充满着智慧,让生命自然流畅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情感和认知统一的本能。学习过程坚持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相统一,科学与艺术并重。这样,学习不再仅是灌输,而是与学生的丰富生活紧密联系,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之旅。学生在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去遵从大自然和社会的规范和基本状态。因此,学校中建立良好的教学生态是学生良好德性形成的基础,是学生生态人格形成的关键。那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生态?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育教学要适应学生。这就要首先解决好师生关系问题。学生是以自己生命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本体,是教育使命的实现者,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过分夸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学校要建设起学生喜欢的学校和课堂。 (2)处理好考试环境下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遵从学生的自然本性,让学生过健康、活跃的学习生活,不要把平时的教学当作为提升考试成绩的考试模拟,而是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出发点,进入“俯视考试”的境界,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3)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主交往的学校文化。只有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激发学习情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生命力量。只有自由思考,学生才能对自然和世界有整体的体悟和认识,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追求和谐。只有自主交往,学生才能形成对社会美好的体验,才能产生真正的责任感、合作品质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法和风度。 2、建立生态课程是形成学生生态人格的保证。 从人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能力、良好品格、健全的体魄,特别是对生命、自然的责任感为核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就是生态课程。它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呈现出动态生成和向未来开放的特点。 (1)课程内容应回归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不只局限于书本,凡是体现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并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内容,都列为拓展的范围,特别是本地区、本校的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成长经历,特别是会对学生产生强烈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抗挫折能力的内容。纠正习惯中强调科学世界、过多考虑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做法。当然这也不是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课程设计的惟一追求,目的是为未知世界与学生生活建立起一座桥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生态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深入挖掘各学科的不同价值加以运用(如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方式和社会化人格等);延伸各科教学,开设专题教育课(如生死教育、环境教育等);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活动课(如开展自然园地活动、野外活动等)。 (2)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应基于被评对象的过去,重视现在,着眼于未来。评价目标多元化,知识、能力,尤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使评价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同时,评价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与被评对象一同确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体现学生各自独有的生命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省悟,在认识积累的基础上,对生命和人生产生哲理性的领悟。欧美的流行的个人档案袋式的评价方式值得借鉴。档案袋中,不但有学生自我成长与进步历程记录,而且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体会,成果作品等材料,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发展的轨迹。学生从自己的档案袋中得到教育,使自己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茜: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人格培育.中国教育报2004.9.14 2.龚玲:探索和谐的中学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报2005.4.25 3.辛志勇、姜琨:价值观的功能与价值观教育.人民教育2005(一八) 4.刘志军: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教育研究2004(5) 5.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教育研究2005(10) 6.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12.16.202213:1613:16:3022.12.161时16分1时16分30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1:16:30 下午13:16:30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3:16:30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学生生态人格试点调查报告样本.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