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docx

    • 资源ID:1726587       资源大小:105.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docx

    经管学院083班目录一摘要1.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现状2.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3.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建议二调查概况1. 研究背景2. 调查目的3. 调查时间4. 调查方法三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现状1. 围龙式2. 围楼式3. 中西合璧式4. 客家民居建筑的综合表四结论与建议一 摘要1.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现状:1)以围龙式(温公祠等)开发为主,辅有土楼式(大埔的花萼楼、泰安楼等)、中西合璧式的建筑(联芳楼、万芳楼等)。 2)游客少而分散:“自助游”的游客多,“过夜游”的游客少;“一次游”的游客多,“回头游”的游客少;中低收入水平的游客多,高收入水平的游客少。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单体点多,分散,不易组合成规模、成线路。)单调,吸引力不够,风格雷同的围龙屋上千座。)交通不便,分布较为偏僻。)只有观光,没有形成一系列的旅游产业链。)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的重视和保护,总体形象包装不够,开发困难。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建议:)完善旅游产业链:开展以围龙屋乡村旅馆为特色的住宿业,以客家菜为特色的餐饮业,以土特产、纪念品为特色的旅游购物,把资源整合开发、生态和环境建设、民俗文化挖掘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客家风情”特色旅游品牌。)向当地政府、文化局、旅游局申请保护和定期修缮,让这些特色民居重放光彩。对影响特色民居原有风貌的一些新建筑,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在改善民居内部居住条件的同时,尽量维护外部的古色风貌,做到古为今用。 3 )开发客家围屋自驾游的专线旅游,并设置一些去围龙屋的观光公交线路。 4 )科学开发,发展民居民俗旅游,配合客家民俗风情,特别是客家话(梅县话)之乡、客家菜之乡、客家山歌之乡,形成客家特色的乡村旅游。二调查概况1. 研究背景梅州素有 “世界客都”的美誉,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作为客家特色建筑的典范-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然而这些遗留下来的古屋都是古代客家居民的民屋,都是以分散的单体状态分布在梅州城区和城郊,导致旅游开发困难,只能以少数的个体游客为主。2. 目的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发展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我们就地进行了市场调查以期对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3. 时间:2009.10.254. 方法:实地调查法结合文案调查法三调查主体梅州客家民居分类及其代表建筑介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加上来自国内外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但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人情,更影响了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形式。因此梅州市的客家民居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其中包括了:围楼式、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走马楼式、纵列式、四点金式、穿堂式、锁头式、下山虎式等等。而这其中更是以“围龙式”享誉中外,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有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下面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情况和所见所得,就其中的三种进行详细的建筑分析和介绍。1. 围龙式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一座围龙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彰显了客家人“崇正”和“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表现在建筑上讲究“天人合一”,在居住上喜欢“聚族而居”。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围龙屋代表(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巨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她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五百年的历史长流,必定在这里留下古老神奇的记印!五百年的岁月沧桑,能不在这里刻下前人创业的足迹?二十一世纪的今人到此一游,定会触发你的思古幽情,激起你的探究欲望!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古老的民居,她有客家的特色。仁厚温公祠是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民居建筑。中堂部分就分上、中、下三个厅堂。上厅最高,中厅最大。中厅高5.65米,宽9.3米,深7.37米。房间有390间,两边还有近百的杂间。这在民居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试想一下,在四百多年之前,在当时还属偏僻之处,一个家族构建起如此宏大的居室,须有何等的雄心!具有何等的气魄!仁厚温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围龙屋。她构造精巧,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用不同。整座建筑有一条中轴线,两边对称,由前至后渐次升高。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八行横屋整齐对称。三重弧型的围屋型似长龙,美如彩虹。如此庞大精巧的客家围龙屋,既有中原传统民居之遗风,又有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创新。从这一点,你也可以窥见客家人披荆斩棘创建新业之毅力,继承与创新和谐结合之匠心。在堂屋与围屋之间有一个化胎,是客家民居的特色。而在化胎上种苏铁,则是仁厚祠温氏族人特有的传统,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族人祖先的传说故事,苏铁是此地温氏祖先的救命树!那苏铁经四百多年的生长繁殖,每墩的外围周长有四十多米,要三十个人手拉手才能围拢。那苏铁古朴苍劲,枝繁叶茂。请问,有谁在何处见过如此古老庞大,生命力如此顽强旺盛的苏铁呢?温氏族人从他们的十一世祖定居于此,现已传至二十九世,前后十八代人,繁衍至四百多户(不计外出定居的)千口人丁。一支族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力,构建起一座巨型民居;几百年群居一屋,繁衍发展到如此程度,仅此两点,就足于说明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非凡的生存发展的能力!难怪法、美、日、韩、新加坡等国和我国众多的专家、学者、游客纷至沓来!难怪有关的报道、论文、专著接连问世!2围楼式围楼式的民居建筑有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风格。它是客家人来到梅州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流传时间较长,其特点:宏伟壮观,聚式群居,便于防守自卫,是目前粤东北客家地区土围楼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与长方形围楼相比,圆柱形围楼除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之外,其结构大致相同,但是这种建筑早已被前人所淘汰,现在丰顺和大埔两县毗邻的福建山区和大埔的英雅山还留存有部分这样的建筑物。该建筑亦被认为“世界四大民居建筑”之一。圆楼代表(花萼楼)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这有砻、碓等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现楼内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 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1992年12月,中央电视台在该楼拍制了神州百姓闹元宵文艺节目;1993年4月广州电视台在该楼拍制了客家人专题片;1999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总公司又在该楼拍制了八集电视连续剧嫂娘;2000年10月,客家土楼千人茶会又在这里成功举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目前,已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 中西合璧式民国时期的建筑于之前的建筑相比,则各有风貌,更具特色。这大概因为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在国外经商致富,不忘故土,眷恋民族的传统生活,荣归故里后置田建屋。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围龙屋或堂横屋的平面布局,又参照了南洋的建筑风格,局部稍作改动,门窗、厅堂加之西式装修,特别是增设阳台的做法,使古老深沉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清新的气息。以下我们就以联芳楼为代表讲讲这种客家民居建筑。中西合璧式代表(联芳楼)联芳楼坐落于梅县白宫镇富良美村。它是清末民初由旅居印尼的侨胞丘麟祥、丘星祥兄弟合资兴建的。这栋楼房从1928年开始规划,1931年开始正式动工,历经3年耗资24万光洋建成。水泥、钢筋、石灰等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直接由国外购进。楼名取“五叶联芳华”而来。    从外观上看,我们简直就不相信它是中国的民居建筑,联芳楼就像一座西式别墅,与周围的传统客家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联芳楼右边不远处就是一座典型又保存完整的围龙屋棣华居,在不和谐中却透着和谐。联芳楼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总占地面积有36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98间。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其楼面精妙绝伦的雕塑,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钟楼上端既有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有浓郁西方建筑风格的塑像,又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等典型中式建筑特色的雕像。 纵观整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十厅九井,三堂四廊”。最后是一间长长的枕头屋。堂、厅、房间、走廊、天井、楼上楼下,设计十分巧妙。屋内的屏风、立柱、房梁都有以牡丹、凤凰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的装饰,镶金配木门,掉漆的屏风更显示出了此楼的悠久历史。就连楼梯转角平台的地板上都有以凤凰、麒麟为主题的雕刻装饰,更显此楼主人当时的富有风光。整座联芳楼表现出浓郁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传统客家建筑形式与现代西方建筑内容的融合体,印证了梅州市“华侨之乡”的美名。客家民居建筑的综合表客家民居建筑的综合类型布局特点典型土楼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花萼楼、振成楼围龙屋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1.坚固性2.安全性3.封闭性4.合族聚居性 温公祠、花螺墩中西合璧在正面,联芳楼不强调水平层次的划分,而是强调主次。联芳楼不仅有大窗户,还有大阳台。楼顶是一大片厚厚的草坪。联芳楼采取中西合璧的方式,集西洋古典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中国闽粤客家风格于一体,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大胆,与众不同,是当时少有的砖混结构的客家民居建筑。联防楼、万秋楼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民居旅游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模式普通粗放,缺乏系统性和集约型,宣传力度不够,丰富的客家民俗居民旅游资源不被外界传播,致使旅客印象单薄。像以上介绍的围屋观光只是以一些散客为主,而且观光点分散,也没有正式的管理和收费,只单靠附近的居民维护,没有一条统一的旅游产业链和景点特色主题,难以形成梅州的旅游特色。由于开发的粗放,经营上缺乏系统性和集约性便不可避免,这极大地阻滞了居民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居民旅游经济效益不显和浪费。这种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迫切需要政府规划引导、管理引导。建议:1. 文化局应对梅州大量历史文物资源和民居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清楚,进而更好的设置一条民居的旅游专线;在特色古民居和其他建筑的修缮改造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特色民居的“历史真实性”。2. 梅州素有“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而分散的民居旅游资源,恰好适合自驾游,以“客都围屋”为品牌,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施“整体营销、联动营销、主题营销”战略,组成一条梅州古色古香的民居自驾游路线。3. 启动媒体宣传营销战略合作,加大宣传的力度,与中国旅游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卫视、广州电台、乐途旅游网及本地新闻单位等主流媒体建立宣传营销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及新闻放大效应开展旅游营销。4. 举办旅游节庆和主题营销活动,推出“2009广东自驾旅游日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寻找围屋之旅”等系列活动。5. 完善旅游住宿业(围龙屋乡村旅馆)、餐饮业(客家菜)、旅游购物业(土特产、纪念品如客家文化纪念品),以旅游产业链:开展以围龙屋乡村旅馆为特色的住宿业,以客家菜为特色的餐饮业,以土特产、纪念品为特色的旅游购物,把资源整合开发、生态和环境建设、民俗文化挖掘相结合,打造“美丽乡村”、“客家风情”特色旅游品牌。6. 对旅游资源点进行组合开发,可以形成景区规模与特色;如果资源点难以组合,可以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如休闲项目、节事活动)。然后在规模景区基础上,形成旅游核心与组合产业园区,旅游黄金线路与辅助线路。同时,利用客家文化,可以形成旅游服务产品特色(如服务设施设备、服务环境、服务礼仪等)。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