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以部编本五下为例)课件.ppt
基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以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学为例,基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基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以五年级下册教学为例,大同第二中心小学 陈晶婷,2,基于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大同第二中心小学2,一、认识语文要素,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3,一、认识语文要素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3,一、认识语文要素,4,一、认识语文要素4,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有机地分布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这让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有了抓手。温儒敏,什么是语文要素?,5,什么是语文要素?5,语文要素,6,语文要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6,五下八个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7,五下八个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7,五年级相关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排列(梯级排列),关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三下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上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上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四上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四下第六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下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六上第八单元“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主要内容。”,8,五年级相关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排列(梯级排列)关于“概括文章主,关于“介绍一种事物”语文要素在各年级分布三下第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下第七单元“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形状、颜色、味道等)五上第五单元“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上学期末习作)五上第七单元“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春夏秋冬不同的样子,花开花落不同的特点。)五下第七单元“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9,关于“介绍一种事物”语文要素在各年级分布9,关于“学习写人”在各年级的分布三下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四上第二单元“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四下第七单元“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五上第二单元“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五下第五单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习作单元)六上第八单元“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10,关于“学习写人”在各年级的分布10,课文,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习作,同一语文要素在单元内部“层层推进” 以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例 P83,11,课文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 习作同一语文要素在,思维模式: 遇到问题 分析情况 选择办法 解决问题,12,思维模式:12,1.困境(遇到问题)2.条件(场景、装备、险情、同伴)3.求生办法(选择办法)4.脱险(解决问题),P89,13,1.困境(遇到问题)P8913,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14,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14,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部的理解,第五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古典名著,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5,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部的理解第五单元:,什么是思维过程? 人脑对所看到的事物或者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过程。现代汉语词典,举例一:落实第六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部的理解。,16,什么是思维过程?举例一:落实第六单元语文要素16,第一部分讲述事件,第二部分讲述此事引发的议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要自相矛盾。,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就是理解“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课后思考题3),对“其人弗能应也?”这句话的理解方法首先:让学生先读通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懂故事的内容围绕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时理解“夫”“陷”“弗”“鬻”等文言词的意思。接着:可以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最后:抓住“其人弗能应也”,推测楚人的思维,领悟其中的道理。,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教学片断,17,第一部分讲述事件第二部分讲述此事引发的议论 告诉我们的,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推测楚人整个思维过程的步骤方法(1)你怎么评价这个楚人?(2)他为什么回答不上来?我们走进他的思维过程,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抓住他的语言和行为来思考。,要点1:想把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所以努力夸自己的矛和盾。要点2:把自己的矛和盾夸得太极端了。要点3:他忽略了矛和盾是两种相对立的事物,无论说矛能戳穿盾,还是说盾能阻挡矛都和自己前面的话相矛盾。,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教学片断,18,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要点1:想把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所以努力,孙膑的思考:(1)齐威王和田忌的马都分成了上中下三等(2)齐威王和田忌每个层次的马脚力差异不大,人物思维结果后文影响思维变化前文表现思维过程中间所以,教学生推测思维过程的方法是:1.先聚焦后文的思维结果(二比一胜了)2.再联系前文影响思维变化的因素(上中下三等马)3.后推测思维过程(马差异不大调整顺序) 站在结果,联系前文推测,19,孙膑的思考:人物思维结果后文19,思维过程的教学:一、分析船长观察到的情况:1.不利状况:孩子心惊胆战地站在横木上,横木下是硬邦邦的甲板。2.有利条件: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自己手里有枪。二、试着揣摩船长的想法:1.不利后果:孩子站那么高,如果摔到甲板,必死无疑。2.最好办法:用枪逼孩子跳水,让水手们救孩子上来。三、总结思维过程综合利用有利条件,成功获救。,20,思维过程的教学:20,举例二:落实第五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21,举例二:落实第五单元语文要素 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从阅读中学习描写方法,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进一步感知写法,形成单元学习成果,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名家经典,贴近学生,22,精读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从阅读中学习描写方法归,精读 课文, 从阅读中学习描写方法,23,精读 从阅读中学习描写方法23,(一)聚焦精彩动作1.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句。两人:“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合)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分)小胖墩: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 (分)两人:“走马灯似的.三抓两挠揪在一起” (合)小嘎子:推拉拽顶. (分)小胖墩:趁势往里侧一推. (分)2.总结动作描写方法:合分分合分分3.迁移写法:扳手腕比赛4.反复训练,巩固“动作描写交叉”写法,24,(一)聚焦精彩动作24,(一)聚焦“挺脱”,细致逼真1.出示图片:这棵树有什么特点?挺脱2.“他”具有什么特点?挺脱3.怎么写出挺脱?要点一:结实健美写身板 (胸、背、肩、腿)要点二:模样精神写头脸 (头、眼、鼻、腮、脸、疤)要点三:特别之处写倒立(像一棵树)4.总结写法:外貌描写局部细致描写。,25,(一)聚焦“挺脱”,细致逼真25,(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内心1.四次猜测,体会情节生动,2.转换角色:如果你是严监生,你把头摇了两三摇,想说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3.总结写法:通过神情、动作有层次的描写,体会心理。,26,(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内心 2.转换角色:如果你是严监,习作例文, 进一步感知写法,27,习作例文 进一步感知写法27,(一)同一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1.圈画出不同人物的表现守门员场上守门员:外貌、衣着、弯腰、前倾、警惕候补守门员:腆着肚子、心急 观众戴红帽子:探身扎蝴蝶结:索性站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注视着漂亮白狗:闭目养神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腰挺得直直的,脸上没什么表情.2.总结写法:同一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分角色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28,(一)同一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28,习作教学注意点,学生三“会”1.会阅读批注2.会例文修改3.会交流分享,教师三“不”1.不停留于概念的认知。2.不当做精读课文来教。3.不机械地讲写作方法。,29,习作教学注意点学生三“会”教师三“不”29,第六稿:反复修改,30,第六稿:反复修改30,举例三:落实第二单元古典名著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31,举例三:落实第二单元古典名著阅读31,1.交流平台提前渗透法,梳理总结阅读方法:1.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2.适当跳读3.借助背景资料4.联系影视剧.,书P37,32,1.交流平台提前渗透法梳理总结阅读方法:书P3732,2.词句段运用课前游戏法,猜人物,初步感知,阅读原著,深化感知,孙悟空,诸葛亮,武松,33,2.词句段运用课前游戏法猜人物初步感知阅读原著深化感知孙,3.快乐读书吧章回目录猜测法,书P40,出示回目,猜测内容,片段讲述,34,3.快乐读书吧章回目录猜测法书P40出示回目猜测内容片段,出示回目,猜测内容,片段讲述,35,出示回目猜测内容片段讲述35,快乐读书吧章回目录猜测法,关键点:1.由易到难,从西游记开始2.抛出疑问,鼓励阅读孙悟空不用筋斗云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呢?为什么荆棘岭的树精会写诗呢?西游记谁的法力最高强.3.小组赛读,绘制思维导图,36,快乐读书吧章回目录猜测法关键点:36,小组赛读,指导绘制思维导图,37,小组赛读,指导绘制思维导图37,4.课后习题人物评价“多元化”,案例: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又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书P27,学生发现:“武松松了手,来到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小心谨慎,38,4.课后习题人物评价“多元化”案例: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书P22-26课文中关于“梢棒”的描写1.把梢棒倚了2.绰了梢棒3.提了梢棒4.横拖着梢棒5.将梢棒绾在肋下6.一只手提着梢棒7.把那梢棒倚在一边8.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9.双手轮起梢棒,考虑周全,梢棒与武松如影随行,39,书P22-26考虑周全梢棒与武松如影随行39,武松何许人也? 曰:“武松,天人也。” 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金圣叹评水浒传,补充课外资料:,40,武松何许人也?补充课外资料:40,红楼春趣明确定位: 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 宝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借助影视剧大观园放风筝,41,红楼春趣明确定位:41,注意点:不纠结于原著的读法,古典小说 (选作课文时有删节,用字遵照原文,未加改动)对文中古今用字不同提出了疑问:1.是“梢棒”还是“哨棒”?梢读几声?(第一声)2.是“轮起梢棒”还是“抡起梢棒”?(不规范性)3.是“撺将下来”还是“蹿将下来”?4.“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中的“似”怎么读?,42,注意点:不纠结于原著的读法古典小说 (选作课文时有删节,用,“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冰心忆读书,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温儒敏谈读书,43,“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认识语文要素,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44,一、认识语文要素二、如何落实语文要素44,感谢聆听,45,感谢聆听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