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研究.docx
分类号 F203 学号: 0630813049 UDC(DDC) 658 密级: 无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研究张威威指导教师姓名 张 阳 教授 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 京 市 西 康 路 1 号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称 企业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 2009年03月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河 海 大 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 、 、 2009 年 04月 中 国 南 京分类号(中图法) F203 UDC(DDC) 658 密级 无 论文作者姓名 张威威 学号 0630813049 单位 河 海 大 学 论文中文题名 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论文中文副题名 无 论文英文题名 The Comparative Study about Cooperative R&D Model of Multinationals in China 论文英文副题 None 论文语种 汉语 论文摘要语种 汉、英 论文页数 74页 字数 6.7(万)论文主题词 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合作研发模式;研发伙伴;运行机制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名称 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战略管理 指导教师姓名 张阳 教授 导师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 论文答辩日期 2009年06月1日 The Comparative Study about Cooperative R&D Model of Multinationals in Chin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HoHai University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ManagementbyWei Wei Zhang(Business School)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essor Yang ZhangDecember, 2008 Nanjing,P. R. China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文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河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办理。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毫无疑问,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要求就是对企业研发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研发水平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创新水平。然而,由于经济风云变幻,信息日新月异,跨国公司也无法占有所有的资源而进一步地开展自身的创新活动。因此,寻求企业间的合作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也正因为合作研发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研发资源以及研发能力的桎梏,整合了企业间的资源优势,才将企业研发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就在这样的前提下,主要从研发合作伙伴选择以及研发运行机制两个维度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本文参考了众多的文献,熟悉了前人已经做过的关于对跨国公司国际化以及合作研发的研究;其次,从治理的角度把在华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分为三种模式:委托型、股权型以及虚拟型,这构成了全文研究的一个基础;第三,把网络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战略管理等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研究的一个基础方向,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第四,根据案例研究框架,设计了案例的研究步骤,确立了整体案例研究的思路;第五,通过对案例的综合比较研究,得出了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在研发伙伴选择方面的结论,同时在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以及检查机制四个合作研发运行机制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结论与归结,并在第四章中予以案例上的证明和归总;第六,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合作伙伴的选择动因以及合作运行机制的管理进行了有关讨论,提出了一些对我国合作研发有益的建议;最后,给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指出了有关不足之处。关键词: 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合作研发模式;研发伙伴;运行机制AbstractIt is no doubt that the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echnical innovation are the requiremen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world dominated by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some extent, the level of business R&D represents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cross the enterprise. However, due to economic changes, and information with each passing da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an not occupy all the resources to carry out further their own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erefore, to seek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 theme that can not be evaded. It is because of cooperation in R&D is a new type of innovative way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R&D resources and R&D capability, thus th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to-business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business R&D to a new one.On this premise, this article mainly selects partners from R&D selec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R&D cooper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atterns.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refer to a wide range of literature, and be familiar with our predecessors who have done the regarding abo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s well as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the article put the cooper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R&D divided into three models, which constitutes a foundation of the full text; Thirdly,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ory,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resource theory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article, which had laid a basic orientation for this article; Fourthly, spec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Fifthl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se, come to a different mode of cooperative R&D partners in the conclusions of choice, while in the trust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a mechanism to check the four aspects of cooperation in R&D operating mechanism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clusions and summed up, and in the fourth chapter on the case to be proved and the sum; Sixthly, the adoption of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case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ults and put forward some of our beneficial cooperation in R&D proposals; Finally, the article gave the relevant research finding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relevant shortcomings.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ooperation in R&D; Cooperative R&D Model; R&D Partnerships; Operating mechanism目 录摘 要VAbstractVI目 录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1 研究背景11.1.2 问题的提出31.1.3 研究的意义31.2 文献综述41.2.1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国际性研究综述41.2.2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研究综述81.2.3合作研发的管理学研究101.2.3文献综评12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121.3.1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2 研究的方法13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13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152.1 相关概念界定152.1.1 跨国公司152.1.2 合作研发162.2 理论基础182.2.1网络组织理论182.2.2交易成本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202.2.3战略管理理论232.3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研究框架242.3.1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及其解释242.3.2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模式比较研究的框架273 案例研究设计313.1 案例研究总体思路313.2 研究范围与案例选择333.2.1 研究范围333.2.2 案例选择与筛选343.2.3 数据来源及有效性评价353.3 案例研究数据的结构化363.4研究设计质量的判定标准384.不同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比较分析404.1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现状分析404.2案例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内容及其特征434.3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比较分析和结论504.3.1不同合作研发模式的合作伙伴选择的比较分析514.3.2不同合作研发模式的合作伙伴选择原则的结论534.4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比较分析和结论554.4.1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比较分析554.4.2不同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结论574.5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的比较总结595 .讨论与启示615.1 关于比较结果的讨论615.1.1关于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伙伴选择动因的讨论615.1.2关于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运行机制管理的讨论625.2理论和实践启示685.3 建议696 .结论与展望716.1 研究结论716.2 创新点72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72致 谢73参考文献74附录A 案例研究草案1附录B 案例资料主要来源4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跨国公司(MNGs)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随后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诱惑下,一批颇具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开始了他们的海外扩张之路。起初跨国公司只是将生产设在国外,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才一改以往以母国为研究开发(R&D)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重组科研资源,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从而促使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对以往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开展海外研发活动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早期的跨国公司,由于为了要满足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其首先考虑的是实现其市场和生产的全球化布局,而将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放在次要的位置。因而长期以来,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基本集中于母国,而且虽然研发国际化的趋势有所发展但并不被研究者以及一些保守的企业家所重视。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的缩短,同时伴随着范围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跨国间的战略联盟尤其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联盟才逐渐被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重视。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跨国公司从事国际性研发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而明显的现象,而且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有关学者的研究范围之内,因而,在这种氛围之下,近来的跨国公司研发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不断增加的趋势。与海外研发投资不断增加的趋势相符合,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机构的作用也不断增强,海外研发机构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与开发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93年,瑞士的ABB公司、Roche公司、Ciba-Geigy公司,荷兰的Philips公司的海外研发份额在本公司的比重分别高达90% , 60% , 54%和55%(表1.1),足见海外研发在跨国公司研发中的地位。表1.1 部分大型跨国公司研发密集度及研发国际化程度公司所属国家研发密集度(%)海外研发份额(%)行业Simens 德国9.228电子工程IBM 美国7.125计算机Matsushita 日本5.712消费类电子ABB瑞典8.090电子工程Philips 荷兰6.255电子工程Hoechst 德国6.242化工/制药Ciba-Geigy 瑞士10.654化工/制药Roche 瑞士15.460化工/制药BASF 德国4.520化工/制药Sandoz10.450化工/制药Kso日本4.613化工/化妆品Eisaj 13.250化工/制药Sulzer 3.427先进制造资料来源:Database on International R&D Investment Statistics (INTERIS) and ISI Database o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ISI-DORIA).转引自Alexander Gerybadze and Guido Reger, "Globalization of R&D: recent cha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i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search policy, 1999,Vo1.28,p251-274.从另一侧面看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了合资研发中心,成为首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随着1997年中国鼓励设立中外合作合资研发中心办法的出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掀起了热潮。据商务部统计,到2005年底,在中国设立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近700家,累计投入金额超过40亿美元,研发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通讯、计算机软件、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半导体及自动化、化工、电子数码产品等多种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大概有3种形式:独资、委托科研机构开发及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后两种研发形式不知不觉中带动了中国的本地研发。对于本土人才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流动会造成人才流失的说法:中国和外国在研发上的真正差距不在于资金和技术,而在于理念和思维,甚至可以说中国很少有企业去研发战略。也正是因为研发和创新本质上理解的差距造成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从而导致中外企业在研发投入和研发水平上的差距。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多设中国毫无疑问给中外双方都带来了很多益处,但也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集中在垄断上。通过在华设立研发中心,跨国公司最终能够实现3个垄断:对人才的垄断、对成本的垄断和对从研发到生产乃至到销售等整个商业流程的垄断。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跨国公司所有,利用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商标权也归跨国公司,这样跨国公司就实现了从投资到猎取人才、从使用成本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面控制。中国应打破跨国公司兼并国内相关研发机构的政策壁垒,积极促进合作形式研发中心的建立。合作合资形式的技术外溢效应可避免跨国公司对技术的垄断。同时,中国企业亦可以借此与跨国公司以及国内企业间创建技术共享机制,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分享技术成果,以有效防止跨国公司技术垄断。 1.1.2 问题的提出正如在研究背景中所描述的那样,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渐成气候,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各国在技术创新模式方面变革步伐。一方面,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中的一员,理所当然会受到跨国公司海外公司的影响,而国际500强在华研发机构在我国进一步的设立也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业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全球技术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在客观上要求跨国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海外扩张,以减少本国技术研发成本,对这一现象的最佳解释就是在海外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中,联合合作研发是其海外研发的最主要的手段。本文之所以关注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变将预示着合作研发将成为企业未来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那么,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组织模式呢?这些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研发伙伴方面的选择会是怎样的?以及这些合作研发模式会有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正是通过对这些研发合作模式的比较,才进一步地解决了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1.3 研究的意义在本文看来,通过对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在合作伙伴选择以及运行机制方面之间的比较,对我国促进企业的研发技术的创新,加快技术创新的变革步伐以及提升科技合作研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研发机构作为新时代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表明了企业竞争的一种趋势。本文通过对在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模式的研究,可以探索出合作双方的在选择伙伴时的标准,为今后研究合作研发提供一个研究的视角。另外,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合作研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各个研发模式在不同运行机制之间不同的特点,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研究基础。由于之前的研究一般都倾向于对非技术类机构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结合前者的基础上,大量地研究了技术类机构的合作研发的模式,并分析其具体的特征,丰富了合作研发理论。(2)实践意义在实践意义的层次上,本文具有很大的说服功底,毕竟我国在近年提出的几种创新手段中,进行企业间的联合合作研发是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手段而提出的。其次,我国很多企业正面临着强大的技术创新压力,很多企业因此纷纷倒下,而合作研发的选择或许会成为他们打破僵局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很好地帮助我国的企业研发机构了解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模式是怎么样的状况,了解跨国公司的合作研发在伙伴选择以及运行机制方面究竟有那些特点,并通过对这些特点的了解,吸取精华为我们企业所借鉴。这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构建适合本国技术创新活动的研发体系,也可以大力地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最终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1.2 文献综述1.2.1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国际性研究综述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预示合作研发将成为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研发的主要手段。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R&D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即研发)是指以增加人类知识储备(包括涉及人类、文化、社会的全部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储备进行新的设计为目标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一直以来,新技术对于跨国公司保持或获取竞争优势都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学者对此都有经典的描述,海默将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视为其最重要的垄断优势;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己成为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和新技术的跨国传播者,而知识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活动属于相对较新的事物, 相关的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 Cordell ( 1973) 提出了海外研发中心的分类1.A. J. Cordell. Innovatio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ome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J. Long Range Planning, 1973.,Behrman, J.N.和W.A.Fischer ( 1980) 则通过案例研究了美国企业的海外研发活动2.Jack. N. Behrman, W. A. Fischer. Overseas R&D Activities of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M. Cambridge, Mass.: Oelgeschlager, Gunn & Hain, 1980。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日益朝着合作性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1.2.1.1 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国际化动机研究近十年的经济发展也证明,对跨国公司国际性合作研发活动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是一个热点。Herbert I.Fesfuld通过对更多的产业进行了研究,综合了全球很多专家的意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跨国公司海外合作研发最终会在东方结出丰硕的成果,而且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增长。他认为,那种增长是以这些因素为推进力的:一是体制的发展,即由以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二是资本的扩展性,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立足寻求新的增长的市场来满足资本的求利本性;三是组织模式的多元化,合作研发战略和跨国组织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模式来满足不同的研发需要 Herbert . Fesfuld. New Global Source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Technology in Society,1995.3:263-27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Kuemmerle对跨国公司海外合作R&D动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他指出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HBE)是跨国公司对外R&D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且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现有的技术知识存量,开拓国际市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东道国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 Walter Kuemmer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dustrial research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multinational firms. ResearchPolicy28 1999 179-193.。从研究视角看来,跨国公司海外合作研发动机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竞争战略、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对跨国公司海外活动的影响;二是基于经济学FDI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海外合作研发的动机;三是在组织层面上,跨国公司海外合作研发的组织管理问题。角度的不同,往往对最终的研究结果产生不同的结构性解释。对此,我国学者楚天骄、杜德斌同时指出,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和海外研发区位选择、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研发机构的组织模式和海外子公司的责任分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与知识溢出效应是当前西方国家对跨国公司合作研发全球化研究的四个热点问题。 楚天骄,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研究的热点与展望.软科学,2004. 04. 首先,作为跨国公司,基于本身的技术特点,应该具备市场的分析技术。美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Dalton和Separio根据对研究对象跨国公司进行相关的调查,将美国公司海外合作研发的动机的市场驱动原因分为:开发设计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为当地开发新产品;支持母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销售或服务性机构。 Donald H. Dalton, Manuel G. Serapio. Globalizing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echnology Policy, 199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Dalton和Serapio的观点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海外投资R&D是对其生产投资或市场开发的一种支持性投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发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Mansfield等学者提出跨国公司海外销售比例与海外合作研发比例呈正相关 E. D. Mansfield, Teece and A. Romeo. Overseas R&D by U. S. Based firms. Economics, 1979 (46):313-331.,Pearce和Singh等学者的研究则证明了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的比例、从事海外研发的倾向、海外子公司申请专利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Robert D. Pearce, S. Singh. Globaliz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London, Macmillan, 1992:250-267,这种观点得到学者Cordell关于“支持实验室”的支持。而与此同时,Hakanson和Nobel的研究结果则充分证明跨国公司海外雇员的比例与海外合作研发人员的比例呈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L. Hakanson, Nobel.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R&D in Swedish multinationals. Research Policy, 1993 (22):397-411.。Gunnar Fors,Roger Svensson分析了瑞士跨国公司合作研发与销售之间同时发生的关系,认为由于公司较多地依赖于国外市场,这种双向关系尤其适用于小国经济体中的跨国公司,而这种结果也表明了研发能力与销售之间绝对的双向关系 Gunnar Fors,Roger Svensson. R&D and foreign sales in Swedish multinationals: a simultaneous relationship. Research Policy 2002(31):95-107.。Jakob Edle则通过研究与德国有关的跨国公司的国际间合作研发活动,得出的结果表明:国际间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水平已经在范围上增加和拓宽。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在技术和科学领域之间,亦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日益增长的巨大差别,同时指出,当产品市场适应仍然是德国公司主要驱动力的时候,寻求国际间的知识合作就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与基础研究联系很密切的技术,如信息技术、化学、汽车设计技术等 Jakob Edl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rategies of mulltinationalcorporations: A German perspectiv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7l (2004) :599-621.。与此研究方法相类似的是,Shih-Chieh Fang, Julia L.Lin等则通过对驻台湾跨国公司的研发组织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市场战略是跨国公司寻求海外合作研发的主要动因,同时正是由于台湾市场的战略重要性,才导致了跨国公司在台湾建立研发组织的,另外,外国研发机构的设立对台湾知识流的系统组合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终,他们从这些结果分析中,对相关政府、大企业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战略政策性建议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Shih-Chieh Fang, Julia L.Lin, Luke Y. C. Hsiao, Chung-Ming Huang, ShylyRong Fang. The relationship of foreign R&D units in Taiwan and the Taiwanese knowledge-flow system .Technovation, 2002.22:371-383.。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具有竞争力的资源也是跨国公司R&D合作国际化的动机之一。这里所谓的资源并非只局限于原材料,而是包括技术、人力资源等在内的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因此,又可以将其称之为生产要素。当然其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人力资源,正如Reddy研究结果所显示的那样,跨国公司对研发人员日趋增长的需求是20世纪90年代研发全球化最关键的动因 Reddy. P. New trends in globalization of corporate R&D and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capacity in host countries:a survey from India. World Development, 1997 (25):1821-1837.。Nagesh Kumar等对驻印度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表明,正是由于印度在全球范围之内拥有人才优势,才是他们选择到印度投资研发的主要原因 Nagesh Kumar, Aradhna Aggarwalb. Liberalization, outward orientation and in-house R&D activity of multinational and localfirms:A quantitative exploration for Indian manufacturing. Research Policy,2005(34):441-460.。而Sigurdson则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地区跨国公司选择区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各国研发环境和研发资源供给不同,所以研发活动的成本也不同,重新选择研发活动的地区可以提高公司的长远竞争地位,同时他也指出利用在东道国设立的研发机构来追踪最新的科学技术进展也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重要动机 J. Sigurds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an interpretation of forces and responses. Measuring the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Printer Publshers, 1990.。Dalton和Serapio的研究表明,获取海外先进技术是跨国公司到海外设立R&D机构的另外一个原因,技术导向的动因包括推动美国公司到海外投资R&D的下列因素:挖掘R&D人才,发展新科学和新技术,为更广泛的顾客开发新产品,监控国外的技术发展,参与合资或合作研究 Donald H. Dalton, Manuel G. Serapio. Globalizing industri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