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项目计划书.docx
爱德甘肃农村卫生健康社区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项 目 名 称爱德甘肃农村卫生健康社区建设项目项 目 性 质新建申请单位甘肃省卫生厅实施地点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杨房村、峡沟村张义镇石咀村、沙金台村、中路村、石头坝村崆峒区麻武乡城子村、月明村、石家沟村、杨家山村白水乡杨涧村、段堡村、杏林村承办单位凉州区卫生局、崆峒区卫生局预算总额653.31万元爱德基金会资助530.59万元,地方配套122.72万元二、项目区基本情况1、项目区总体概况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人口2610万,属中国最贫困地区。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虽说发展迅速,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和卫生综合指标仍列全国倒数第二。此次所申请的项目实施区,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凉州区和地处陇东山区的平凉市的崆峒区。项目辖区为4个乡镇内的14个行政村,有人口18265人,4276个家庭 ,7841名妇女,2420名在校学生。崆峒区和凉州区同属农业经济区,2008年的人均经济收入,崆峒区和凉州区各为2672元和1045元,整个项目区有占30%人口人均收入低于2000元。两区经济形态为农业经济。崆峒区为山区农业经济,干旱缺水为主要灾害。凉州区属甘肃省第一大人口大区,有101.4万人。崆峒区也是人口大区,有51万人。两区都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经济支持和卫生资源人均最少,卫生基础较差的问题,亟待解决的困难很多。2、项目区具体概况2.1崆峒区概况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的第一座关隘重镇,属新兴的旅游区。崆峒全区辖13个乡、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有252个村、14个社区。全区总面积1936.1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人口密度251.7人/平方公里。有回、满、藏、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区域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16.7,年平均气温9.4,年降雨量644.2毫米,日照2288.4小时,无霜期178天。崆峒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有煤、铁、铜、磷、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白云岩、陶土、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6种12大矿点。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百合、山药、杏干、黄花菜、蕨菜、洋芋等,畜产品质优量大,尤以牛肉、羊肉、皮毛出名。崆峒区属两面环山中间窄川的地貌,川内自然环境较好,两面山上属干旱少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于2000毫米。经济落后造成经济基础和地方财政收入落后,也造成农村卫生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和了卫生设施投入严重欠账问题。 近年来,虽然在经济上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们的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不协调,农民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普遍较多。崆峒区属传染病和地方病危害重灾区,由于饮食、卫生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方病发病也较为集中。崆峒区也是全国妇女病高发区,发病率大大高于是全国平均水平,乙肝发病属全省首位,发病率占到总人口的13%。由于环境恶劣,全区有70%的人口处于碘缺乏病的生活环境中,碘缺乏病居高不下。山区居民甲状腺肿大率占10%。崆峒区的南部山区为冷凉地区,风湿性疾病高发,40岁以上人群患病达50%以上。由于人均收入较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仅靠镇痛、拔罐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差,中医针灸及电热治疗设备欠缺,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欠完善,医疗设备投入不足,健康教育设施欠缺。贫困特征:人均占有经济资源少、干旱、高寒、经济基础差、卫生观念、卫生设施欠账、地方病。麻武乡概况麻武乡乡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62个自然村庄,有986户3884人,辖区面积122.6平方公里,人均纯收入938元,属省列贫困乡镇之一。麻武乡地处平凉市崆峒区南部阴湿山区,平均海拔在1800-2200米,全年无霜期不到120天,适应生长的农作物很少,一年只能收获1季。乡镇通往市区和各村的公路盘旋弯曲,状况极险恶,遇雨雪天气公路即断。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卫生条件落后、环境条件差、能源利用率低下、加上近年干旱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全乡残疾人40人、五保户71人、低保户919人,占总人数的25.88%,有碘缺乏病患者1000例左右、大骨节病人124例、克汀病9例、麻风病人1例等各种地方病患者1375人,占全乡总人口数的35.4%,乳腺炎等发病率大于50%。高寒阴冷的生活环境,导致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60%,严重影响和制约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贫困特征:交通、高寒、干旱、经济观念单一、健康意识、地方病。城子村位于麻武乡西北部,东接杨家山村,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距麻武乡政府14公里,村级公路盘旋弯曲,状况极险恶,遇雨雪天气公路即断。为全村辖4个合作社67户323人。全村地理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群众生活用水要在3公里外挑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脆弱,经济落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村中没有修建沼气,没有合格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25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局部墙体裂缝。办公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医用小冰箱,计划免疫工作落后和艰难,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诊断困难较大。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大于50%,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60%。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加之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无力自筹资金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月明村地处麻武乡南部,东邻峡门乡,南与华亭县接壤,西与后沟村相连,北靠石家沟村,距麻武乡政府7公里,山路险恶。全村辖5个合作社142户547人。月明村土壤贫瘠,农业基础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贫困面较大,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目前村中没有修建沼气和合格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4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墙体破旧,屋顶渗漏,就诊桌、药柜陈旧破烂,土质观察床,没有医用小冰箱,计划免疫工作落后。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导致村民就医环境较差。健敎工作的落后,女村医的缺失,使得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1%。高寒阴湿的生活环境导致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60%。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也没有任何文化活动,没有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的平台。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加之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无力自筹资金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该村卫生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难题。石家沟村地处麻武乡中南,距乡镇8公里,山路险恶。西邻月明村,东接城子村,石家沟辖5个合作社,136户559人,有耕地7818.1亩,人均产粮360公斤,人均纯收入990元,贫困人口130户529人,其中:低收入贫困人口87户385人;绝对贫困人口42户142人;五保户1户2人。目前村中没有修建沼气和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9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局部墙体裂缝,年久失修。诊断桌、药柜陈旧破烂,土质观察床,没有医用小冰箱,计划免疫工作落后和艰难。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村民以往的文化活动被每家各自收看电视所代替。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任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活动平台,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1%。高寒阴湿的生活环境,导致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62%。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加之村医年业务收入只有政府每年的1200元的岗位补助和不足1000元左右的药品差价收入,无力进行村卫生室的修建。杨家山村地处麻武乡西北部,东邻麻武村,南与城子村接壤,西、北靠崆峒镇,距麻武乡政府6.5公里,山路险恶,交通不便。全村辖5个合作社,110户448人,有耕地5374.1亩,人均产粮360公斤,人均纯收入990元,贫困人口130户529人,其中:低收入贫困人口87户385人;绝对贫困人口35户122人;五保户9户20人。目前村中没有修建沼气和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19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局部墙体裂缝,年久失修。就诊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和医用小冰箱,计划免疫工作落后和艰难,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恶劣的工作环境,已造成村医工作信心的缺失。由于没有文化活动室,长期以来,村民已没有任何文化活动。更没有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的平台。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1%, 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高达62%。,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加之村医年业务收入只有不足2000元(含1200元岗位补贴),更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白水镇概况白水镇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川区中东部,东临花所,南至崇信县、大寨乡,西接四十里铺镇,北连草峰镇,平均海拔1800米。全镇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810公里,总面积107.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4万亩(川水地2.51万亩,山台地3.83万亩)。辖18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778户28549人,人口密度264人/平方公里。全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90元。由于发展不平衡,现仍有贫困人口2200户5482人,五保人数182人、低保人数4464人,还有个别村没有村卫生室,缺医少药状况还未得到彻底改变。由于经济落后,政府无力解决所有问题,只能重点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而其他,如卫生、健康、文化问题是个遥远的课题。贫困特征:高寒、干旱、经济观念单一、健康意识、地方病。杨涧村位于白水镇西南角,距市区达52公里,涧沟河畔,属南部浅山区地形地貌。全村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1亩(全部为山地),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户978人,其中:妇女336人,妇女中育龄人数219人。因各种原因残疾人数15人。在校学龄儿童73人。该村无经济支撑产业。 2008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90元,全村贫困人口36户152人,贫困面15.6%。目前村中有沼气设施13座,没有卫生厕所,卫生环境较差。村内没有卫生室,村医家中有一智障病儿,经济困难,只能在家中(与灶房同屋)只有一个药柜,土质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没有医用小冰箱,计划免疫工作落后和艰难。要求较高的群众看病要到10公里路外的乡医院就诊。该村妇女的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1%。也属风湿关节炎高发区。该村村民喜好文化活动,有露天戏台。村民有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愿望,但由于村内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当地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政府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段堡村位于白水镇西南角,涧沟河畔,属干旱北部浅山区地形地貌。全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1亩(全部为山地)。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0户769人。其中:妇女163人,妇女中育龄人数146人。因各种原因残疾人数25人。在校学龄儿童77人。2008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76元,贫困人口31户127人,贫困面16.5%。该村是土质村级公路,交通状况落后。群众居住分散,群众看病难买药难,防病意识淡薄,环境卫生脏乱,人畜共厕普遍。目前村中没有村卫生室,村医只能在村中央租借1间年久失修的房间作为卫生室。卫生室内设施简陋,无观察床、医用小冰箱,只有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村中村医能力较强,有1名全项目区唯一的女村医,其丈夫也是村医,夫妻二人刚刚入村做医生,年业务收入有3000元左右。该村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0%以上。该村有2个合格卫生厕所,没有沼气池和文化活动室。由于没有村文化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当地政府正在解决村民吃水问题,无法顾及卫生、文化难题。加之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杏林村杏林村位于白水镇北部塬区,属该区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形地貌。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2亩(山地1938亩,塬地2894亩)。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4户1130人。其中:妇女256人,妇女中育龄人数217人。因各种原因残疾人数22人。在校学龄儿童108人。2008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80元,贫困人口36户154人,贫困面13.6%。目前村中没有修建沼气、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年久失修。诊断桌、药柜陈旧破烂,土质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计划免疫冷藏设备简陋,没有贮藏冰箱,免疫疫苗在简易冰包中贮藏保管,贮藏时间较短,疫苗容易失效,严重影响了疫苗的质量。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尤其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率高达51%。 40岁以上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达35%。,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2.2凉州区概况凉州区总土地面积5081平方公里,东西长122公里,南北宽90公里,辖37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01.4万人,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区。境内聚居有汉、回、蒙、藏、土、满等多个民族。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是绿洲灌溉区,东北部处于腾格里沙漠包围之中。属冷温带干旱区,年均降水量约为160毫升,蒸发量达2000毫升。全区平均海拔2000-3200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7.8,全年无霜期为156天。人均占有经济和卫生资源数全省最低,是凉州区卫生状况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基础落后、地方财政收入低,对农村卫生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也累积了卫生设施投入欠账问题。 近年来,凉州区在经济上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与人们的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不协调,农民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普遍较多。凉州区属传染病危害重灾区,由于饮食、卫生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方病发病也较为集中。凉州区是全国胃癌高发区,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倍,胃癌死亡率大,占十万分之90.61。乙肝发病属全省首位,发病率占到总人口的12%。碘缺乏病居高不下,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占14%,结核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凉州区为冷凉地区,风湿性疾病高发,患病年龄多为35-55岁,由于人均收入较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仅靠镇痛、拔罐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差,中医针灸及电热治疗设备欠缺,现有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欠完善,结构不合理,医疗设备投入不足,健康教育设施欠缺。贫困特征:人均占有经济资源少、高寒、经济基础差、卫生观念、卫生设施欠账、地方病。黄羊镇概况 黄羊镇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与祁连山毗邻是纯山水灌区,距武威市城区34公里,南面与古浪县接壤,北面有旅游景点百塔寺,现有23个行政村,218个村民小组,村民10437户,6.8万人,妇女2.1万人,育龄妇女1.1万人,在校学生1.8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100人。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347元。由于干旱缺水,南北两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环境条件差,卫生条件简陋,村卫生室存在面积、房间分割、抗震指标低、年久失修等等问题。医疗设备简陋,只有七八十年代配备的听诊器、血压计,诊疗桌、药柜、观察床多为木制,而且表面油漆脱落,局部虫蛀腐朽不利于表面消毒及使用。计划免疫冷藏设备简陋,没有贮藏冰箱,免疫疫苗在简易冰包中贮藏保管,贮藏时间较短,疫苗容易失效,严重影响了疫苗的质量。诊疗器械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而且使用时间已久,灵敏度、准确度较差,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的健康发展,农民群众的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该区域肝炎、结核等地方病发病率较高。村里大多没有村文化活动室,造成没法进行医疗健康知识、农业综合科普知识宣讲活动,影响当地经济和卫生条件的健康发展和改善。至此,该镇亟需修建标准化村卫生所3所,村文化活动室2所(杨房村除外),卫生厕所100座,沼气150户,分别是:上庄村有5个村民小组,222户,917人,耕地2544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30元。该村有小学一所,学生150名,儿童253名,现有人口9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10名,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22户,76人,有文盲半文盲43人,已婚妇女213人,村中已修建沼气41户,合格卫生厕所50户。村卫生室建筑面积28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局部墙体裂缝,屋顶渗漏,办公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诊断困难较大。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尤其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妇科常见病高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乳腺炎等发病人数达35人。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加之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2600元,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文化室1所,卫生厕所40座,沼气70户。 杨房村杨房村有7个村民小组,384户,1618人,耕地3462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该村有小学一所,学生180名,妇女580人,育龄妇女336人,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35户,全村无达到标准的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始建于70年代,建筑面积26平方米,墙体歪斜,已成危房,不能经营,现租房办公,办公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消毒锅等设施,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该村常见妇女病有阴道炎、宫颈炎等,人数达35人,常见病知晓率5%。当地经济状况差,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2100元,加之租费较高,无力进行卫生所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卫生所1所,卫生厕所30座,沼气40户。 峡沟村峡沟村位于黄羊镇最南端,东与平沟村相邻,南靠祁连山脉。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900亩,总人口901人,总户数207户,在校学生127名,有文盲半文盲56人,已婚妇女198人,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38户,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876元。全村没有修建沼气,已建成达标卫生厕所72户。村卫生室建筑面积30平方米,属土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而且使用时间已久,灵敏度、准确度较差,严重影响了就医环境。健康意识的缺失造成该区域能够防治的疾病到处泛滥,肝炎、结核等地方病和妇女病发病率较高,仅常见妇女病有阴道炎、宫颈炎的患病人数就达54人。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的平台。当地经济状况差,财政困难,要解决的民生大事太多,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卫生所1所,文化室1所,卫生厕所30座,沼气40户。2、张义镇概况张义镇是凉州区唯一的省列重点扶贫乡镇,地处武威南部干旱山区,降水量少,气侯终年干燥。全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45432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有耕地12.9万亩,其中水浇地2.2万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869元。张义镇属农业经济,人多地少,侧重发展日光温室人参果、中药材、洋芋、畜牧养殖四大产业。全镇项目区内有11871人,有育龄妇女2437人,有肝炎、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地方病人753人,村级卫生所年久失修,设备简陋,医疗器械、诊疗桌椅甚至还停滞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缺少计划免疫冷藏设备简陋,没有贮藏冰箱,免疫疫苗在简易冰包中贮藏保管,贮藏时间较短,疫苗容易失效,严重影响了疫苗的质量。诊疗器械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而且使用时间已久,灵敏度、准确度较差,日常诊疗疾病准确性差。卫生意识落后,造成该区域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结核等地方病发病率较高。贫困特征:人均占有经济资源少、高寒、干旱、民生问题欠账、经济基础差、卫生观念、卫生设施欠账、地方病。亟需修建标准化村卫生所4所,村文化活动室2所(沙金台村、石头坝村除外),卫生厕所100座,沼气50户,分别是: 石咀村:石咀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35户,3295人,全村共有耕地6935亩,其中水浇地2064亩。全村共有育龄妇女648人;0-7岁学龄前儿童33人;60岁以上老人335人,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81户,336人;文盲、半文盲33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97元。全村无达到标准的卫生厕所。该村现有22平方米的村卫生所,抗震级别低,土木结构,墙体裂缝较多,屋顶渗漏严重,属不达标的卫生所。缺少计划免疫冷藏设备,没有贮藏冰箱,诊疗器械只有六、七十年代配备的听诊器、血压计,而且使用时间已久,灵敏度、准确度较差,日常诊疗疾病准确性差。村民卫生意识差,造成该区域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结核等地方病发病率高,患有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妇女226人。该村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政府要首先解决村民生存、饮水的民生问题,近期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卫生所1所,文化室1所,卫生厕所20座。 沙金台村:沙金台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04户,912人。全村共有耕地3380亩,其中,只有水浇地36亩。全村共有育龄妇女128人;0-7岁学龄前儿童54人;60岁以上老人52人,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42户,172人;文盲、半文盲108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6元。全村地理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村民世世代代要靠人和毛驴在临近的河流挑水驮运、人担解决吃水问题。由于这种来源的水无法解决消毒问题,导致每年有大量的儿童和村民出现肠道感染疾病的病例。同时,村中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常年生病、家中没有壮劳力的家庭,要为挑水驮运的重体力劳动而苦恼。由于政府需要解决的村落太多,建设费用昂贵,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无法自身解决卫生饮水和人畜饮水设施的修建,该村常年没有村级卫生室,村医在农户家租用一间25平方米的土坯房上班,加之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2000元,村民看病极为不便,办公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患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妇女多达98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人畜饮水提灌工程,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卫生厕所20座。 中路村:中路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781户,3420人,全村共有耕地5786亩,其中水浇地2839亩,人均占有水浇地0.83亩,收入微薄,全村共有育龄妇女695人;0-7岁学龄前儿童66人;60岁以上老人76人,人均收入900元以下的特困户52户,221人;文盲、半文盲48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6元。该村村卫生室属砖木结构房屋,始建于70年代,建筑面积23平方米,局部墙皮脱落,达不到卫生和抗震要求。诊疗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法对村民进行医疗科普知识、农业综合科普培训教育,尤其农村妇女卫生意识淡薄,患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妇女243人。加之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1800元,无力进行村卫生室、文化室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卫生所1所,文化室1所,卫生厕所40座,沼气50户。 石头坝村:石头坝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580户,2648人。全村共有耕地6142亩,其中水浇地1505亩,人均占有水浇地0.57亩,全村共有育龄妇女549人;0-7岁学龄前儿童26人;60岁以上老人265人,特困户62户,249人;文盲、半文盲272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69元。全村无达到标准的卫生厕所。该村现有一所年久失修的村卫生所,始建于70年代,建筑面积25平方米,砖木结构,办公桌、药柜陈旧破烂,无观察床,常规诊疗设备仅有听诊器和血压计,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灵敏度、准确性差,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诊断困难较大。患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妇女192人。加之当地的经济状况落后,财政困难,村卫生室年业务收入只有1600元,无力进行村卫生室的修建。亟需申请爱德资金帮助修建标准化村卫生所1所,卫生厕所20座。三、项目需求分析1、项目区人均占有经济和卫生资源列全省最少凉州区(101.4万人)和崆峒区(51万人)属甘肃省内人口大县区。在目前的甘肃省,经济和卫生资源分配不按人均分配的习惯下,人均占有经济和卫生资源列全省末后。同时,又长期列属甘肃省扶贫边沿区,卫生设施落后。2、不良习惯和卫生健康意识淡薄因生活环境、生活不良习惯以及卫生知识的匮乏,所导致各种地方病和常见病大面积发生。有史以来,凉州区居民长年有吃热汤面、腌菜的不良习惯,导致大面积发生消化道疾病以及食道、口腔溃疡疾病和胃癌。崆峒区和凉州区也是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高发病区,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40%以上,个别地区达60%。村民防病、致病知识的欠缺、农村治疗手段的单一和因医疗器械的欠缺,导致了项目区许多新病人的产生。崆峒区和凉州区也是严重的碘缺乏区,居民食用大量非典盐以及用非典盐腌制的咸菜,造成了大量的碘缺乏病。同时,不良的卫生习惯,所导致各类肝病、妇女病、胃炎以及痢疾、腹泻等季节性、可以避免的疾病频频发生。而两区的常见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只有5.5%。在小小的14个行政村项目区内,仅在中老年人中以查明碘缺乏病、妇女病、高血压、胃炎、大骨节病以及各种癌症,已占了中老年人群的30%.。其中,因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胃癌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倍,胃癌死亡率为十万分之90.61;乙肝发病也属全省首位,发病率占到总人口的12%。3、卫生和文化传播设施的落后和短缺目前,在这14个项目村中,只有凉州区的杨房村、沙金台村、石头坝村3个村有村级文化室。其余的11个村没有村文化室。村民从来没有想过,能在很好的环境下,接受各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农闲时节大量的村民蜗居在家中无所事事,失去了接受科普教育的大好时光。我们看到,在麻武乡的一位村医,只能在村委会中租借一些科普书籍回家看看,他们向往村里有一间明亮的村文化活动室。同样,这14个项目村中的村卫生室状况也存在:根本没有卫生室、在家中人居混杂行医、没有卫生室而租借狭小房间行医、20-30年前的土木建筑、房屋狭小、建筑墙面灰尘脱落、治疗、药房、人居不分室等等令人担忧的状况。村民就医环境十分落后,导致一些村医存在工作信心低落问题。同时,有些村民为了寻求好的诊所、好的村医而舍近求远,到较好的医院就诊,增加了村民看病的难度。或者忍病不看,导致轻病变重,贻误病情。卫生室作为村内健康工作的发动机,自身建设和卫生出了严重问题,还如何做好卫生健康的推动工作。4、沼气、卫生厕和山区饮水设施落后由于大部分项目区属养牛经济区,每家每户都栏养数量不等的肉牛,遍地牲畜粪便,滋生了蚊蝇乱舞,加重了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健康社区理念和经济落后的缺失,导致沼气、卫生厕所设施的短缺。项目区目前仍然处于做饭烟熏火燎烧柴草,粪便横流苍蝇飞的现状。厕所属席地而就,人畜之间共生的疾病传播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亟待项目的推动和支持。5、因病致贫户年年产生项目区已统计在册的因病致贫特困户有413 户。同时,每年仍会新生1%比例的因病致贫特困户。严重影响项目区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成为各种困难和问题之首。项目区一些新生的癌症患者的治疗、医药费,会导致这些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农户,在短短的数月内,经济崩溃、家破人亡。四、项目效益、项目风险和项目区执行能力的分析1、推动当地政府以健康社区建设为常规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村级女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以及健康传播组织的建设,连同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辖区居民防病知识和方法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的提高,辅以各类卫生设施的建设,促进项目区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推动。同时,找出每项活动的关联作用,效果特点,总结出农村人群接受健康教育的优化工作方法和模式,推动当地政府以健康社区建设为常规工作的开展。目前,项目区的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该项目的申报工作,已深刻认识到开展以健康社区建设工作,是推动当地民生、经济、卫生、环保等全面工作不可缺少的钥匙和妙方。希望项目的实施,能起到卫生扶贫工作的模板和发动机的效应。2、促进当地卫生、人居环境、绿色农业等综合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以健康社区建设为目标的实施,可使项目区内近2万人直接享受到健康活动所带来的健康理念、健康家庭、卫生环境、远离疾病、绿色农业、综合发展的好处。由于大部分项目区属养牛经济区,每家每户都栏养数量不等的肉牛,牲畜粪便的再利用,会成就沼气设施和卫生厕所的推广工作的潜力和动力。并能促进当地卫生、人居环境、绿色农业等综合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通过项目辐射功能,周边的10万人可间接获益。3、项目中持续发展的效应项目的长远效应:人员培训、健教组织建立、健康活动的开展、健康活动从孩子做起的效应;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沼气-厕所联动设施、人畜饮水设施等项目资源效应;以及卫生知识教育的卫生理念的惯性传播,所抑制和改变的不良卫生习惯行为,减少和防止相关疾病发生效应。项目结束后,仍可带动和推动当地的健康卫生教育、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可推动或完成当地政府对项目区5年内不可完成的工作。并以项目中持续发展的效应,项目区未来的10年,会持续得到以健康联动推动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经验。4、项目区执行项目能力优势凉州区、崆峒区同属农业经济区,同时,也是待开发的旅游经济区,对健康社区建设的需求有较高的期待。项目区内居民文化程度同比其他地区居中,有相对较好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当地政府机构具有较高的爱德项目的管理和执行能力,两区卫生管理部门都曾较好地执行过爱德村医培训、爱德乡镇卫生专业人员培训、爱德村卫生室建设、爱德妇女病防治项目,对爱德项目的了解和属性都有较深的理解。5、项目风险分析与建议:1、提高不良行为改变率的难点由于健康教育活动的最佳结果就是不良行为的改变,也是项目目标追求的最佳结果。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和人群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惯性,以及不同年龄人群行为改变率的结果的不尽相同,可能会造成项目中一些老年人群不良生活习惯行为改变率的低下,影响项目进展结果。2、项目结束后项目区,健康教育持续性开展的风险由于项目中健康知识教育的传播属强力推动,项目结束后,所留存的惯性和项目造就的自动寻求和接受健康知识教育的功能,存在考证和商榷。项目结束后,当地政府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接续该工作,使之延续。3、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注重培育和扶持村民自觉接受和寻求卫生知识教育的习惯。比如:评选优秀卫生知识传播和奖励知识竞赛优胜的活动;加大推广学生、村民读书活动的力度;加强村文化室存书的数量;将可能剩余的项目资金(不可预见的经费)留存作为该活动延续五年的资金支持,加之当地政府资金的配套,各级管理部门延续五年继续监管,延续和维护该活动的开展。五、项目目标1、宏观目标通过农村健康理念教育、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科综合活动的开展,项目受益区居民应达到:对正确的卫生观念的知晓和认识的提高,同时,通过对卫生环境的治理所带来的卫生、经济等联动的促进,达到受益社区和个人家庭健康综合指标的改善和提高,减轻和改善项目区因病致贫的落后状况。同时,建立和带动项目区持续性良好健康教育习惯和长期吸取专业健康知识的管道。项目实施期间,所建立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可在项目结束后能惯性地推动项目区卫生、经济等联动的促进以及健康社区建设的持续发展。2、具体目标2.1通过多种途径地、合理有效地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育手段,项目区居民应对因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主要地方病和常见病知识的知晓率,由现在的5.5%,提高到60%以上;.2通过项目区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村综合文化室、饮水和卫生厕所-沼气联动设施的建设,使项目区60%以上的农户享有较好的卫生环境。并以此推动项目区环境卫生建设工作的开展;2.3通过健康卫生传播、农科技术推广、专项扶贫等综合措施,项目实施的后期,每年抑制1%以上的因病致贫户的发生。六、项目实施思路通过在项目受益区建立多方位、多专业人群参加的基层卫生、环境、农业知识联动的推广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宜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卫生理念、绿色农业等相关联的传播工作;并辅于各类人员培训、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沼气-厕所联动设施、人畜饮水设施建设活动,得以改善环境卫生,推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治地方病的方法,抑制地方病、常见病的发生,建立良好卫生的生活习惯和惯性。达到农村健康社区软、硬件的建设目标。铸就农村卫生工作的坚实基础推动全民卫生健康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结合社区以农为主的经济特点,加强科技务农、环保务农、绿色农业理念,开创卫生、绿色农业的、能综合、持续发展的方健康和谐社区。七、项目实施内容1、组建各级项目管理机构成立省、区、乡、村四级项目管理机构。省级由甘肃省卫生厅爱德项目管理办公室管理;区级由凉州区卫生局和崆峒区卫生局组建;乡、村级管理机构由项目乡政府和村委会组建。区级管理机构应吸纳农科技术人员参加。2、项目区、乡(镇)、村级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2.1区级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训需求和计划:由于区级健康教育工作者欠缺对乡村级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工作经验,本着健康教育工作在前的原则,以及高效、可行、可持续性的思路,利用项目为当地组建一批区、乡镇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首先由省级专家对区级进行师资培训。师资:由省级健康教育专家分两次对项目区、乡(镇)两级承担对村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师资,进行培训。培训地点:所在项目区。培训周期:每期培训为4天。培训内容为:农村健康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常见地方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联系、与农村妇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等。接受培训人员组成:由项目区卫生部门的健康教育人员、项目乡(镇)政府和卫生院有关人员组成。2.2村级健康卫生宣传工作者培训培训需求和目标:由于承担村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人员为当地的村医、计划生育人员和村内活动积极分子,并不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通过有效培训,能组建一个由村医、女性计划生育工作者、项目所在乡村中小学生理卫生教师、村级文化积极骨干组成的,能够进行行之有效、快捷易懂的卫生知识传播工作队伍。师资:由项目区、乡(镇)两级师资对村级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地点:乡镇卫生院或项目村新建的村卫生室培训周期:以乡镇为单位,分8期完成,每期培训为1天。培训内容为:农村健康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常见地方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联系、环境卫生、安全饮水与季节性传染病的关联、卫生厕所-沼气联动设施在农村环境卫生的作用与好处、与农村妇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等。受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