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寮步镇党政办公室双转移战略参阅资料.docx

    • 资源ID:1707355       资源大小:153.54K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寮步镇党政办公室双转移战略参阅资料.docx

    “双转移”战略参阅资料寮步镇党政办公室2008年7月目录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1广东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催生首个重大决策5双转移战略:破解成长烦恼 打造广东转型新引擎11东莞:努力争创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3双转移: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突破口25从“产业转移”到“双转移”:战略高度的跃升32产业转移之痛:广东该往何处去39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应思考如何培育本土经济主体55产业转移:珠三角升级两翼大发展57广东谋划“腾笼换鸟” 500亿力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68“双转移”政策今日出台 黄华华:5年投500亿重金71推进“双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74“双转移”新政特征显著 引入竞争性方式77劳动力转移:提高技能是当务之急80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产业转移产业搬迁87双转移将助广东飞得更高91“双转移”促进广东一体两翼模式腾飞94“双转移”助广东经济实现关键一跃97“双转移”战略:政府不能“包办婚姻”100雄鹰只有挺胸昂头振翅 才能真正腾飞103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南方网讯今天(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意见,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主题报告。会上,深圳、河源市负责同志作了经验介绍,广州、东莞、韶关市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与会代表还就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和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2 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我省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组织技能等级培训360万人,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生产总值增长率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做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会议提出,为了配合和切实推动做好“双转移”工作,省委、省政府从20082012年五年时间里,将安排400余亿元资金,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扶持:一是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二是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三是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四是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五是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六是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七是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八是造新耕地挂钩置换,增加欠发达地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加上省里已决定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此项每年减少这些地区的电费支出约19亿元,全省五年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会议要求,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理清认识,明确方向。推动“双转移”工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事关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败。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落实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认识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制度安排,是政治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的集中体现。必须认识到,打破按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格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必须认识到,实行不均衡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必须认识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会议强调,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分类指导,找准着力点,集中力量,力求在解决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营造优良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要加强培训,创造条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改革创新,建立合作互动机制。要加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快速流动。会议强调,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推进“双转移”,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形成省级统筹、部门配合、地市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稳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树立新的工作思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举措。要加强领导与协调,制定落实考核奖惩措施,加强干部人才支撑,形成推动“双转移”的良好舆论氛围。参加会议的还有:省领导同志陈绍基、刘玉浦、黄龙云、胡泽君、朱小丹、肖志恒、辛荣国、林雄、梁伟发、李容根、雷于蓝、宋海、佟星、林木声;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书记、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省委有关部委、省直有关单位、省有关人民团体和中直驻粤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约600人。广东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催生首个重大决策南方网讯 明天(29日),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将在广州召开,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将催生首个重大决策。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会议的召开将有助于广东调整产业结构,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撤资”事件显示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产业转移一词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即22号文)。今年初甚嚣尘上的“撤资”事件,再次使产业转移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2007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使东莞鞋业遭受了一场场的阵痛,形成内伤。所谓“撤资”事件的发生,主要还是珠三角企业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所致。珠三角超过80的鞋企仍靠“低成本、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模式,始终居于价格链底端,利润仅在58之间。近年一系列原材料、工资、水电、厂房等成本飞速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大部分鞋企早已入不敷出,度日艰难。事实上,珠三角遭受倒闭的企业不止鞋企,在传统制造业中,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均出现企业撤退的情况。近年来,承蒙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之优势,珠三角一直发力向前推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一大增长极。但是近年来,珠三角以低地价、低劳动成本以及对坏境的忽视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显示出后劲不足,并且对广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许多企业面临要么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利润率,要么转移出去、降低生产成本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很多企业被迫关闭,有专家指出,这更凸现我省实施产业转移、完成产业升级的迫切。解放思想大讨论直指经济“软肋”经过广东历时近半年的第一、二个阶段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不论是政府、官员、专家,还是群众、网民,在谈起广东经济发展时,都不约而同提到2个“软肋”人均GDP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多年来,广东始终还没有真正从经济大省跃升为经济强省,人均GDP一直不尽如人意,过去十年来,与沿海主要兄弟省市区相比,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广东人均GDP缘何近年来增速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劳动生产率偏低。数据表明,目前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占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而过去十年间,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 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另方面,据资料显示,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2006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 0.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也高于江苏的0.71、山东的0.67、浙江的0.38.其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 1/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0%,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只占3.1%、3.1%和3.9%。人口增长全国最快,就业人员比例严重倒挂而在同时,产业结构模式的限制导致了珠三角地区技能人才不足。广东省以港澳台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偏劳动密集型化,对低端劳动力需求量大。导致大量的低素质外省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入我省。有数据表明广东省的外省劳动力70%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是普工。数据显示,我省城乡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4.9%,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占75.3%,人均受教育年限仅8.5年。其中,技能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人员总量16.7%,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占技能劳动者数量的比重只有15.61%。更为突出的是,我省使用外省和本省流动就业人员比例严重倒挂,2007年我省流动就业总数2620万人,其中本省720万人,与此同时,我省农村滞留550万富余劳动力。在此同时,广东省人口增长在全国各个省份中是最快的,这其中主要是外来人口迁移带来的。据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常住人口约9449万人,其中外省劳动力高达1900万人,是江苏(400万)、浙江(700万)和上海(450万)二省一市之和的1.2倍。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讨论中提到,2005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6个市流动人口出生人数已经超过户籍人口出生人数,每年有20万左右。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压力很大。据了解,东莞可供利用的土地不足40万亩,按照目前每年消耗3万亩计算,十几年内将消耗殆尽。全市用电量相当于贵州一个省的用电量,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双转移”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1978年9月,一位叫张子弥的港商来到虎门开办了粤字(001)号的太平手袋厂,并获得由中国工商总局发放的关于“三来一补”企业的第一个牌照。这是广东开办的第一家来料加工厂,也是内地第一家。这家手袋厂尽管规模极小、设备落后、产品低档,但却掀开了东莞利用外资的序幕。从此,珠三角拉开了“三来一补”型经济模式,同时,这种模式也深刻地改变了东莞甚至广东经济社会结构和形态演变。事实上,目前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这一系列瓶颈可以从这种经济模式中找到答案。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在今年两会上直言,东莞“三来一补” 等企业比重太大,土地,劳动力投入高,但创造的效益低。深圳市长许宗衡也提到,去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300亿,但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把握在我们手上的不多,很大程度上我们都在帮人家打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早在去年底举行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讲话中强调:“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多次强调,推进“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双转移战略:破解成长烦恼 打造广东转型新引擎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来首个重要成果解决经济第一大省“老大难”问题的切入点和助推器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推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双转移: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双转移路线图 图/陈春鸣仿佛在一夜之间,“双转移”正在成为广东提及率最高的政经术语。这个广东人创造性发明的新词汇,是由“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而高度概括出来的。眼下,它正成为从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全省各市县甚至企业家的常用语,也成为各类调研和报告的关键词。“双转移”,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解决困扰广东发展很多年的难题,这将是一把好用的金钥匙”不止一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向本报记者如此形容。在改革开放迎来30年的今天,作为先行地的广东一路高歌猛进,当前正面临着社会发展转型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来说,“广东的发展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如何转型,广东的新起点又如何起步?本报在连日来的深入调查发现,“双转移”,正被很多有识之士视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助推器。“双转移”,这个自去年底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来的首个重要成果,也正被打造成广东发展转型的新引擎。广东成长烦恼土地告急资源短缺 人口超负环境透支GDP较改革前增长165倍,连续23年全国第一单纯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的“成绩表”似乎无懈可击。但巨大光环之下,是日益逼近的发展隐忧。“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深圳率先提出四个“难以为继”。深圳人解释说,若延续以往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开发模式,20年后,深圳将无地可用。深圳人遭遇了“成长烦恼”。而这何尝不是广州、佛山、东莞等整个珠三角的共同压力?环境压力更大。目前广东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环境污染也在不断累积。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之一的东莞,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资源瓶颈之外,是制造业“低端”的尴尬。“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的产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广东省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目前70%的广东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而按全球一体化分工,低端就是“低门槛”、“低利润”的代名词。发展思路求变人均指标不能滞后 区域发展应该协调“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很多人相信的一句至理名言。但现实中,人们却会发现,如果发展思路一成不变,很多问题往往会成为死结。同样,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积下一些“老大难”。如人均指标明显滞后。近10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只相当于浙江的88.9%。广东每新增一个劳动力创造的GDP是12万元,远远低于江苏的88万元和山东的22万元。在教育方面,广东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仅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2位。如区域协调不够。“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广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远不如其他一些沿海邻省。2006年广东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江苏的0.71、浙江的0.38,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如城乡差距拉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2000年为2.67倍,到2006年则扩大为3.15倍。再如人口压力骤增。2005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6个市流动人口出生人数,甚至已超过当地户籍人口出生人数。大量人口的涌入,直接导致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压力很大。副省长雷于蓝在东莞调研时发现,当地每年外来工子女就读一年级已达5万人,要安排他们,东莞一年要增加25所小学!战略横空出世产业转移腾出资源 劳动力转移增收入新挑战也好、“老大难”也罢,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所面临的,要么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要么是传统的“见物不见人”占主导的发展思路亟待调整。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涉及到资源环境约束、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个“调”字,又谈何容易?但问题提出来了,思考下去就并不难:珠三角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是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过于集中,而这将会直接导致产业层次不高。如果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不仅可以腾出土地和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而且还可以减少外来人口压力,提升环境水平何乐而不为?俗称广东“东、西、北”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穷,穷在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能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发展了,税收就能增加;工业发展了,就可以增加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就可以增加何乐而不为?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就这样横空出世。“双转移是广东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介绍说,作为一个战略性文件,“双转移”对广东未来发展将有重要影响,“不夸张地说,它将推动广东整个产业体系、乃至是发展方式的重构”。双转移是广东发展转型的“标志性动作”政策目标并不是一城一池 而是让全省动起来谋多赢专家视角作为省级战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简称双转移决定)即将推出。对此,该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表示,这是广东对发展转型发起冲锋的“标志性动作”。汪一洋说,作为一个全省性的战略,“双转移”事关广东践行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就是广东发展转型的一个切入和破题。原因很简单,这一政策的出台,目标并不是一城一池,而是让全省都能动起来,实现“多赢”。珠三角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进行区域协调,怎么提高老百姓收入,是当前广东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主要问题。汪一洋认为,解决这些难题,过去也曾抓过,但没有系统的办法。比如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飞地”(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政策,主要是靠市场,政府的力度不够,所以效果并不明显。而解决同样一个问题,“双转移”就是从战略高度,而不是着眼于发展当地县域经济,还涉及整个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珠三角地区必须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腾出地方来,引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在“腾笼换鸟”中实现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的代表,这实际上也就直接提升了广东产业竞争力。这是一赢。其次,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在东莞和深圳一些地方,很多鞋厂、玩具厂有5- 10万工人,太多了,人口、环境等压力承受不了。但在“东、西、北”地区,没有多少工业基础,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后者来说发展工业、吸引劳动力来讲,还是有吸引力的。有工业就有税收,有就业就有收入。这是二赢。还有第三赢,就是老百姓赢。广东提出城乡收入倍增计划,城市提高通过提高工资来实现,农村人口怎么办?办法是经过培训,有了一定技能,就可转移出来。或在当地参加承接转移的二、三产业,或到珠三角就业。这就是三赢。专家释疑双转移与广东以前开展的相关工作有何不同内涵和战略高度大大不同 是“1+12”战略性文件“双转移”是指在全省推动产业和劳动力转移,但在此前几年,广东已分别陆续开展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工作,这有什么不同呢?“表面上看,这和以往的相关政策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已大大不同,战略高度大大不同,因而其战略意义也就会大大不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分析说。汪一洋说,以前珠三角产业转移,是有了新的,要淘汰的再转出去。但现在的目标,是为了发展转型升级。因而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暂时断档,会有阵痛,但良药苦口。在战略高度上,这是迄今为止省委省政府发出的第一个有关产业转移、劳动力扶持的文件。以前的包括“飞地”政策等,不过是一个部门文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双转移”有点将过去的相关探索,从“小岗村”推广到全国的意味。政策推行的力度增加,扶持的力度也会大大增加。所以说,“双转移”是一个“1+12”的战略性文件。汪一洋还特地举例说明“双转移”的战略性和系统性。他说,珠三角曾有一家8万人的鞋厂,搬到韶关,并按以往的经验,建了很大一片外来工宿舍。但后来发现这些宿舍空空如也。原来,厂里80%的工人都是来自本地,根本不用住宿舍。这就说明,珠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到欠发达地区,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也有利于当地人就业。双转移战略如何形成?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汪洋东莞调研时留下后来广为传播的那句话:“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自去年底,在广东全面推进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引起海内外关注。作为解放思想第一个落地成果,横空出世的“双转移”战略思想的形成,蕴含着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眼光、智慧和魄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东履新后,第一站就到欠发达的清远进行调研,要求“珠三角发达地区要认真帮扶欠发达地区”,切实解决好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发展等问题。与此同时,他还鼓励山区企业做大做强,为解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此后,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汪洋就统筹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厘清。他指出,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是关系广东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随即开展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在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会议上,汪洋书记多次提到产业结构优化,提到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在珠三角进行“腾笼换鸟”,引入一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双转移战略思想,就这样慢慢成形了。”这位知情人士介绍说,可以说这完全是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中,东莞是汪洋书记的联系点。在汪洋书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东莞进行调研,特别是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后,“双转移”的思路就更明确了。在东莞调研时,汪洋还发表了后来广为传播的那句话:“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和决策三个阶段,目前仍处于第二阶段。为积极具体研究“双转移”战略,黄华华省长指示,要按汪洋书记的要求,对解放思想学习讨论过程中已取得共识的问题,可着手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不必等到第三阶段。他还为政策提出“三力”:对珠三角增加压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来;对“东、西、北”要增加优惠条件,增加吸引力;而整体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增加扶持力。所有这一切,都为后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双转移决定文件就能顺利出台埋下了伏笔。数看广东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近10年沿海省市中“掉尾”1.5个百分点:2003-2007年,广东GDP年均增长14.5%,人均GDP年均增长13%,人均GDP低于GDP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88.9%:近10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只相当于浙江的88.9%。1/4:2006年广东“东、西、北”三地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在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而“东、西、北”分别只占3.1%、3.1%和3.9%。3.15倍: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2000年为2.67倍,到2006年则扩大为3.15倍。1644万:过去10年间,广东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人,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东莞:努力争创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南方网讯 在今天(29日)的广东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东莞市长李毓全在会上作如何贯彻落实“双转移”工作主题发言。李毓全说,东莞计划投资21亿元,新建扩建高职、中职院校15所,以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批,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联合办学积极接纳其学生到东莞市就读,毕业后推荐在东莞就业。东莞市长李毓全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产业、劳动力“双转移”,十分重要、及时、切合实际。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双转移”,将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优化,突出做到“六个加快”:加快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这一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关闭一批高污染企业,加快扶持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加快向我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吸纳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富裕劳动力到东莞就业,加快提升劳动力素质。在产业转移方面,东莞将按照省的统一部署,与各市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园区建设,在设施完善、资金配套、管理机制、产业进园等方面抓紧推进,努力争创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吸纳省内富裕劳动力方面,东莞将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实行联合办学,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的有效机制。计划投资21亿元,新建扩建高职、中职院校15所,以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批,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联合办学积极接纳其学生到东莞市就读,毕业后推荐在东莞就业。双转移: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写在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上)5月29日,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简称“双转移”)工作会议将在广州召开。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推进“双转移”,这是广东历时近半年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所催生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破解广东科学发展系列难题的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能否顺利地推进“双转移”,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是广东能否争当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关键所在。其实,对于“双转移”战略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早在去年底举行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讲话中已经作过深刻的论述:“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认真学习领会这段论述,不难发现,加快推进“双转移”是破解当前广东三大科学发展难题的关键:是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建设经济强省的关键;是综合解决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建设宜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真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一跃广东GDP连续18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多年来,广东始终没有跃升为经济强省,与沿海主要兄弟省市区相比,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推进“双转移”,是广东完成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一跃、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自1989年经济总量跃升全国首位之后,广东GDP已连续18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多年来,广东始终还没有真正从经济大省跃升为经济强省,原因就在于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偏于粗放、人均水平与先进省市相比偏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拿最能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来讲,过去十年来,与沿海主要兄弟省市区相比,我省人均GDP年均增速排在最后一位,人均GDP由1996年相当于浙江的95.7%下降到2006年的88.9%。广东人均GDP缘何近年来增速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珠三角产业升级步伐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劳动生产率偏低。数据表明,目前珠三角地区家具制造、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占了全省用工的25%,但是只创造了8.5%的增加值。而过去十年间,我省每新增一个劳动力新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山东的22万元和浙江的21万元。显然,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对珠三角乃至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珠三角来说,目前只有通过“腾笼换鸟”,才能给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才能更好吸收欠发达地区优势劳动力,带来更高产值和劳动力单位产出。在这方面,深圳宝安区已经尝到甜头,去年1至10月,该地区外迁企业108家,当时这108家企业的产值只有24亿元,通过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先进制造,目前同样的土地上产值已经达300亿元。对于一部分人所担心的产业转移会否导致珠三角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专家表示毋需担心,他们表示:只要企业外迁是在各种力量综合作用下有序进行的,那么未来珠三角企业外迁的速度加快和规模扩大就是一件好事,意味着珠三角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协调良性互动关系已经形成。更重要的是,以珠三角向欠发达地区加速推进产业转移为契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将得以全面深化,珠三角内部产业同构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广东将向打造经济强省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去年,广东常住人口逼近1亿大关,2008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分母不仅摊薄了发展成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7%以上的人口,更让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资源环境难以为继。推进“双转移”,是广东破解人口资源环境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成就了广东三十年的辉煌,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正在走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电荒、油荒、煤荒、民工荒、土地荒,正是这种困境的具体展现。广东过去相对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最集中体现在人口的迅速增加上。据了解,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缓慢等原因,广东常住人口近三年增加1100万人,且呈加速度增长。去年,广东常住人口逼近1亿大关,2008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巨大的人口分母不仅摊薄了发展成果,以不到全国2%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7%以上的人口,更让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的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全省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警戒线。庞大的流动人口还带来了社会管理难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在庞大的人口总数面前都将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表现在资源消耗型、环境不友好型企业的转型滞后上。由于这类企业的大量存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环境质量不如人意,目前全省仍有16.2%的省控断面水质劣于五类,珠三角空气质量下降。人口、资源、环境,一系列科学发展征途上遇到的难题,如何破解?推动产业、人口双转移是主要的工作抓手之一。一方面,从数量来看,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我省欠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高素质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持续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总体上将减少我省常住人口特别是跨省流动人口总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从质量和结构来看,与产业转移相伴随的必然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将使更多资源消耗型的企业被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所替代;与劳动力转移相伴随的是政府、社会加大投入进行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将有力地提高我省劳动力乃至整体人口的素质。走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回顾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总的来说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力度相对较大,但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力度相对小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一些,珠三角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弱一些。推进“双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是多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如江浙等省。2006年,我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也高于江苏的0.71、山东的0.67、浙江的0.38。其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0%,而粤东、粤西、粤北分别只占3.1%、3.1%和3.9%。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扭转,势必会造成发展断层,从而拖了全省协调发展的后腿。推动“双转移”,无疑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的良方。事实上,2003年以来,广东省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承接珠三角转移和加大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方面已经作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清远、河源等市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力证。但回顾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总的来说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力度相对较大,但推动劳动力转移的力度相对小一些;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主动性高一些,珠三角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弱一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据了解,在明天即将召开的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全方位、立体地促进双转移工作的开展,相信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良性发展的机制将迅速形成,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转移将大大提速,广东将探索出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子。从“产业转移”到“双转移”:战略高度的跃升写在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下)专家调研发现,如果劳动力资源没有同步转移,企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后便难以招到合适的产业工人。在今天(29日)召开的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将正式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全力加快“双转移”的推进速度。推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推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并非始自今日。过去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在这两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工作。如今,将两个转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特别是站在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加快转变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新战略高度,通过解放思想制定全面、系统、立体的解决方案,以“双转移”作为破解广东科学发展难题的突破口,是新一届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所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是历时近半年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大成果。可以说,从“产业转移”到“双转移”,是广东发展战略的一次

    注意事项

    本文(寮步镇党政办公室双转移战略参阅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