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级网银策略分析.docx
目 录1第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的背景21.1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简介21.2与第一代支付系统的比较21.2.1第一代支付系统的概况21.2.2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突出功能22银行业的概况32.1银行业的概述与发展3 2.1.1银行业的现状及盈利方式3 2.1.2电子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2.1.3建行与其他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比较4 2.2第二代支付系统推出对各大银行的影响132.2.1对银行业的影响132.2.2各大银行的应对措施133电子银行分析 3.1建行电子银行战略环境分析143.1.1外部环境分析143.1.2内部环境分析143.2电子银行业客户分析63.2.1网上银行发展现状与展望63.2.2企业用户最常用的企业网上银行分析63.2.3中国网上银行用户的使用轨迹73.2.4网上银行支付缴费的优势项目83.2.5企业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驱动因素93.2.6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2.7手机银行客户调研分析114电子银行的发展策略与分析154.1大力发展手机银行154.1.1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与模式164.1.2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164.1.4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184.1.5发展建行手机银行业务的策略194.2完善网上银行的全方位发展策略205.2.1产品策略205.2.2信息化策略215.2.3便民技术策略234.3扩大业务品种及范围,注重产品创新254.4全方位保证电子银行交易的安全271 第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的背景1.1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市场日益完善,支付方式不断创新,这对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为满足社会公众支付需求多样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内系统相继升级换代;新兴电子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支付服务组织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现有支付系统业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针对第一代支付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社会金融发展对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新需求,同时考虑支付系统运行的生命周期以及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备份系统等实际情况,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由央行于2009年推出第二代支付系统,即“超级网银”,并于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1.2与第一代支付系统的比较1.2.1第一代支付系统的概况第一代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三个业务系统,清算账户管理子系统和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两个辅助支持系统构成。2009年度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4.74亿笔,金额815.36万亿元,分别比08年增长33.56%和26.35%。如下图所示:第一代支付系统作为我国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对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对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支付体系的核心和枢纽,中央银行的支付系统能否支持和满足这些需求,将直接影响支付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进而影响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第一代支付系统进行升级和换代。1.2.2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突出功能(1)支付便捷方面,突出优势如下:第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第一代支付系统(传统网银)能够实现跨行交易及查询等多项跨行行服物只能够实现本行网银功能,不能实现跨行查询等功能必须与相关银行签订相关协议;可在网上签署开通协议,也可在银行柜台签署开通协议开通网银,须与其签订相关协议;只能在柜台签署网上银行协议实时转帐延时转账(2)支付政策方面,突出功能如下:第二代支付系统具有如下突出功能:在保留现有接入方式的基础上,同时提供法人一点接入方式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CCPC或NPC一点接入。管理上可要求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参与者通过NPC一点接入,其他参与者通过所在地CCPC一点接入。在全面的流动性管理功能上,除保留第一代支付系统排队管理、清算窗口、自动质押融资、小额业务撮合等流动性管理功能外,还新增大额清算排队业务撮合、“资金池”管理、日终自动拆借、“一揽子”流动性实时查询等功能,为参与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流动性管理。支持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处理,提供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等多种支付服务。与境内外币支付系统连接,支持人民币与外币交易的PVP结算,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风险。综上所述,正因为第二代支付系统有如此多的功能,因此站在现实与发展的角度看,实行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2 银行业的概况2.1银行业的概述及发展2.1.1银行业的现状及盈利方式长期以来,银行业都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利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基础上,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还处于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着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等缺陷。在全球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业得到了政策的强力支持,不仅获得了巨额融资的资金支持,而且借助时机,推行了相对激进的业务扩张计划。2.1.2电子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电子银行(E-Bank),是指银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电子银行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突破了时空限制。电子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将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融入到全过程,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服务。第二:成本比较低。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就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电子银行主要销售渠道是网络,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营销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可节约大量的成本。第三:服务的适应性。传统银行的差异集中在实力、资金、服务质量等方面,而电子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的观念和营销方法的创新。这次大银行和小银行应该说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第四:良好的交互性。客户和银行系统实现时时地交互,及时获得交易结果,同时可以随时解答用户的疑问。第五:创新速度快。由于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电子银行的创新速度要比传统银行创新速度快得多。正是由于电子银行有着众多优势,于是才备受关注。从历史的角度看,自1996 年6 月,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随后,各大银行相继开通网上银行服务。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服务方式迅速成为国际银行界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电子银行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的战略性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它不只是传统银行业务在电子渠道上的简单移植,更多是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满足客户各种金融服务需求的创新型业务。未来,飞速发展的网络经济、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新兴渠道的建立,将为电子银行发展带来大量的业务需求和价值增长机会。未来的电子银行,是国内外银行竞争的一个主要战场,也是争夺客户的一个重要武器。电子银行的发展将赋予现代商业银行新的生命力,是电子商务时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提高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关键业务。2.1.3建行与其他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比较(1) 建行电子银行介绍建行从1999年推出网上银行至今,电子银行业务体系已从单一的网上银行服务发展成为覆盖互联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的全渠道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金融短信等多业务种类的综合性客户服务和业务处理平台。截至目前,建行个人网上银行可提供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个人贷款等8个大类150多种功能,企业网上银行提供转账汇款、代发代扣、E-TRADE、电子对账、鑫存管、企业年金、中央公务卡和集团理财等8大项服务;电话银行由简单的账务查询、挂失、转账等发展到包括人工服务、代缴费、投资理财、转账汇款、信用卡、外语服务等10个大类50余种功能;WAP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8大类近100种功能服务;“短信小管家”业务在原有账务通知的基础上,增加了退订、激活、设置等交互式功能。(2) 各大银行电子产品的比较、现在各大商业银行业提供的电子产品异化不明显,竞争激烈,很多服务存在推广策略和价格层面的竞争。下面我们就针对各银行的电子产品服务进行一下比较:银行名称电子银行产品种类中国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ATM、POS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 企业网上银行 手机银行 电话银行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金穗电话转帐宝 工商银行企业网上银行、“金融家”个人网上银行、“95588”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随机而动的银行”、自助终端等金融e通道的系列子品牌。交通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电子化产品创新。 招商银行网上个人银行 电话银行 手机银行 掌上银行 自助银行 95555出行易 95555电话支付95555快易理财服务(3) 四大银行网上银行功能的比较异同中国银行1、提供“资讯服务”,可以让客户清晰掌握银行服务信息、最新市场行情以及金融资讯。2、通过用户名和银行卡的关联,用户名验证用户密码进行网上银行的操作,安全性一般。1、网页都设立了简体、繁体和英语三种不同的语言,便于世界各地查阅。2、24小时服务,设立了网上支付的疑难解答,便于用户咨询。3、都设立了严格的加密技术,确保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4、具备"网上银行"模块,以因特网为传输媒介,向客户提供网上银行各类注册卡和账户管理、办理账务查询、转账汇款等账户综合服务。5、具备“帐务查询”的功能模块,其中查询的内容可以是:查询个人名下的存款账户、信用卡账户的余额、交易明细等信息。6、都具备"存款业务","转帐业务"等功能模块。7、具备“个人信息管理业务”功能,客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模块完成基本信息维护、账户密码修改和网上挂失的业务。8、具备"客户服务"模块,采用简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综合类金融及自助服务。9、具备“投资服务”功能模块,客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买卖股票、外汇和开放式基金的自助投资业务。10、"信用卡"业务,集存取现金、转账结算、购物消费、代收代付、本外币存款、定活期存款、通知存款、零存整取、银证转帐、银证通(A、B股)、开放式基金和国债交易、外汇实盘买卖、消费贷款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是个人综合理财的理想工具。中国建设银行1、网上银行高级客户可申请使用建行USB Key保存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再添一道安全方便的屏障。2、提供“在线服务”、“在线Dmeo”、“常见问题解答”、“操作提示”与“即时操作向导信息”等帮助体系,首创推出交易信息汇总服务。3、提供密码控件、安全控件、预留仿伪信息验证、暂停网银服务、账户保护、短信通知等安全手段,配合双重密码保护、电子证书、USBKEY、动态口令卡等各种安全手段组合,进一步提升网上银行安全性能。中国工商银行1、具有"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网上汇市"、"网上保险"等模块,可以方便完成各种银行业务。2、采用U盘移动证书的方式实现网银操作,安全性相对较好。中国农业银行1、具有“漫游汇款”业务,其中包括漫游汇款兑付、漫游汇款退汇、漫游汇款明细查询、漫游汇款超期查询等功能。2、提供了适合每个人的特色贷款服务。3、开通网上银行,需要购买一个USB KEY,你使用其才能登陆网上银行,进行转帐、交易等业务,账户的安全性得到增强。小结:工行网上银行业务得到迅速发展。截至08年8月末,该行个人网银客户达5134万,市场份额居国内各家银行之首。工行采取了很多推广方式,特别是对很多大学生进行“工商银行走进大学”活动。并抓住高校这一市场应用到“网上捐款”这一模块。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被广大的百姓和客户所信赖。农行更多注重的是个人服务的人性化。因此大学生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心灵的满足,而选择农业银行。2.2电子银行业客户分析2.2.1网上银行发展现状与展望以下为2006-2013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数据(2011、2012、2013年的数据为预测值)由上图可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网上银行交易规模逐年递增。因此,电子银行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又一焦点,研究其对于建行电子银行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2.2.2企业用户最常用的企业网上银行分析中国的网上银行交易额超过85%的份额都来自于企业网银,企业网银的增长速度极大影响了网上银行整体交易额的增速。因此,在此只需研究企业用户的选择网上银行进行分析。上图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占据个人网银用户选择TOP3。而在个人网银的用户选择方面,工商银行以32.6%的份额排在首位,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18.4%和16.0%的份额位居二、三位,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分列四、五位。由此看出,建行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立足现状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2.2.3中国网上银行用户的使用轨迹网银用户的使用轨迹如下图所示:经分析可知,由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意识、担心安全隐患等原因,要吸引用户第一次使用网银相对困难,但由网银用户的使用轨迹可以看出,用户一旦开始使用网银,其对网银的接受程度稳步提高,表现在使用频率增高,使用的功能增多等,因此如何吸引新的网银用户,是银行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而艾瑞咨询认为,了解网银的哪项功能更易成为用户开始接触网银的入口,是解决吸引新用户难题的可行出发点。从新接触网银用户最常使用的网银功能可以看出,支付缴费无疑是现阶段网民使用网银的入口。因此,如何通过开辟支付缴费渠道来吸引更多的网银用户,便成为建行网上银行的工作重点。2.2.4网上银行支付缴费的优势项目伴随发展网上银行的总量是飞速发展的,但是发展很不平衡,表现在某些项目占得比例较高,而有些项目网上消费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09年中国用户网上支付项目对比图如下:如上图可得,主要的优势项目有:缴纳电话、手机、上网费用;信用卡还款;缴纳生活费用、缴纳教育费用等。目前来看,这些都属于银行的优势项目,究其原因多源于上游企业对银行的品牌认知和信任度极高,例如收取生活费用的政府机构、收取教育费用的培训机构等,国企背景会使其更信任银行服务。但随着第三方支付对这些领域渗透程度的不断深化,且第三方支付通常会在单纯解决支付问题的基础上,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这也正是银行的劣势,因此如果银行无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那么市场份额必然被第三方支付蚕食。那么,如何寻求发展、在未来与第三方支付竞争又是一个需要深刻研究的的话题。而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对用户的网上银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2.2.5企业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驱动因素以下即为2009年企业用户选择的网上银行原因分析: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网上银行的依赖程度正日益提高,近85%的企业网银用户平均每天都会使用网上银行。而企业用户选择使用网上银行,而非实体银行的主要原因有:方便性更高、操作简单易用,价格便宜一居功能丰富等。其中易用性是银行发展企业网银时应该最为重视的因素,易用性是银行发展企业网银时应该最为重视的因素。因此建行更应该在易用性发面着手优化业务和服务,以便应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2.2.6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年12月,中国3G用户总数达到1325万人,并以每月增加100-200万人的速度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随着3G竞争带来的资费下调,中国3G用户规模将出现更快的增长速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226.9亿元,同比增长45.8%。而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普及率的提高,预测未来两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速将分别达到78.3%和94.5%。随着互联网服务为用户创造的价值逐渐提升,人们对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手机因其普及性、便携性及便利性,成为能够随时接入互联网的最佳终端之一。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手机终端的发展等多项有利因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必将是大势所趋。2.2.7手机银行客户调研分析1.手机银行认知和使用情况据有关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听说过手机银行的网民比例高达89.1%,而使用过手机银行的网民比例为33.2%。手机银行的网民使用率和网民认知率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手机银行用户增长在网民群体中有潜可挖。数据还显示,在不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中,有74.4%的网民表示对手机银行有兴趣,未来可能会使用手机银行。 其中,手机短信是最多人使用的方式。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中,有65.4%使用手机短信银行,wap和客户端的使用率以较大差距落后于短信。这是因为短信银行推广时间较长,操作方便简单,用户接受程度较高。2.手机银行发展阻碍因素在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中,有73.5%的被访者最希望手机银行的安全保护有所改进;资费因素位居第二,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 在不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中,有63.5%的被访者表示担心安全性是其不使用手机银行的原因。其次是费用、速度和开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和非用户均表示安全性令人担忧,资费有待改进。3.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用的较多的业务依次是查询银行账户、转账汇款、话费缴纳,使用率分别为84.4%、53.7%和53.1%。手机购物购卡、手机理财也有一定的使用率。 有关数据显示,用户最需要手机银行提供的服务依次是查询银行账户、转账汇款、话费缴纳,与银行使用排序一致。而在手机购物购卡、订票买票这些业务中,使用意愿要远远高于使用率。 现阶段用户对手机银行的业务范围定义与网上银行业务范围很相近,把手机银行看作是网上银行的替代。在业务方面,手机银行的特色还没有被用户认知和接受。同时,从用户希望使用的手机银行业务可以看出,手机银行的业务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手机银行认知渠道从下图可以看出,网民了解手机银行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有73.1%的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手机银行。银行促销(柜台宣传册、邮件、短信等)位居其次,手机wap和移动运营商的促销分居三、四位。如此看来,商业银行在制定手机银行推广方案时,要有所侧重的选择推广方式。由此得出,手机银行的认知度高,实际使用率低,潜在客户资源丰富,推广时可以借鉴网银的营销模式。无论是手机银行用户还是非用户,都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抱有担忧,另外,手机银行的资费过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因素,银行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加入到手机银行的行列里。在调查中,消费者对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期望高,鉴于手机银行的业务范围与网银相当,所以业务量的提升空间大。3第二代支付系统推出对各大银行的影响3.1对银行业的影响超级网银对银行间的竞争没有明显冲击,而且还对改善银行服务将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效解决银行跨行支付效率低,资金到账时间长的难题,即时到账对每家银行都有好处。超级网银的上线将对中小银行有利,因为中小银行服务灵活,便利更多,通过超级网银,有利于吸引更多客户。所以银推出后,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讲,超级网银推出会使消费者在网上银行业务中更方便,更快捷;其次,对于银行业来说,发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且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来看,未来我们更强调的就是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而超级网银以及网上支付进一步发展,有利于银行业在中间业务上的进一步的深入化发展。但是,超级网银能不能得到广泛普及、被广泛接受,还有一个过程。2008年,央行就曾经推出过通存通兑信息系统,即所有的储户都可以到任何一家银行去,都可以代理其他银行的存取款,这套系统虽广受欢迎,但是推出以后,是叫好不如叫座,由于一些商业银行自己的网点资源和柜面资源非常多,所以对此系统采取收费政策,最后使得通存通兑流于形式。3.2各大银行的应对措施自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上线测试以来,已有多家银行成为试点银行。目前,建行规定只有高级版网银的客户才可使用;中信银行则只针对拥有移动证书(UK)客户开放;交行表示超级网银只有注册版的网银客户才可以使用;民生银行也只认证贵宾版网银客户,大众版客户还无法体验这一系统,而光大银行对办理了该行网银的客户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使用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由于大银行为避免给小银行无偿做嫁衣,会设置种种门槛最终导致这些跨行业务无法顺利开展。有了前车之鉴,似乎各家银行对超级网银的态度非常不积极。超级网银“一站式”的账户管理方式省去了客户很多麻烦,但在方便的同时,收费仍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各银行收费如下(同城跨行转账1万元人民币)):银行超级网银普通网银备注中国银行5.5元5.5元超级网银收费为人民币0.5元手续费+人民币电子汇划费(最高人民币200元/笔)工商银行45元45元超级网银收费为每笔资金的0.9%,最低1.8元,最高45元建设银行50元50元超级网银和普通网银收费相同,为每笔转账金额的0.5%,最低2元,最高50元招商银行50元普通到账2元 快速到账3元超级网银手续费为转账资金的0.6%,最低5元,最高50元光大银行0元15元普通网银收取每笔转账额度的0.15%手续费,最低5元,最高15元中信银行0元2元普通网银同城转账手续费2元每笔,异地跨行为转账金额的0.5%;最低1元,最高25元建行的超级网银转账和普通网银转账收费标准相同,为每笔转账金额的0.5%,最低2元,最高50元。4建行电子银行战略环境分析4.1 外部环境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面临着中期的调整。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将出现调整和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扩张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战略转型的要求。银行业将从原有的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客户结构由大企业客户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结构则由传统业务转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综合化发展会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潮流,国际化会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8月30日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试点上线,各大中银行此前困惑的跨行网银直联彻底解除了技术障碍,接下来要发力的则是对企业客户现金管理市场的争夺。由央行支付系统革新而引发的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企业网银的创新和市场争夺势在其然。争夺的一面是大企业客户市场,其庞大的资金流不仅能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而现金管理的粘性亦可为银行增加集团企业的下辖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市场。另一面则是有可能由商业银行自行组建金融电子服务平台,展开与阿里巴巴、支付宝等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市场的争夺。目前,高彰现金管理利器的一是由建行代表的大银行,一是由招行代表的中小银行。前者以客户基础厚见长,后者以创新和增速见长,由此引发的变革无不是对企业的利好。2010 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546亿元,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89%,全年电子支付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6月21 日,央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授予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商法定地位,第三方电子支付纳入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也只是时间问题。有鉴于此,在第一次IT革命中,将电子支付让位于第三方的银行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也恐怕是招行抢先进军的一大原因。然而,与通过组建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展开与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求小”(中小企业和个人小额支付)战略相比,包括建行在内的银行更愿意“求大”(集团企业大额资金支付)。事实上,央行“超级网银”再次让各家商业银行重新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些当初对集团企业议价能力不高的中小银行有了再一次发力的机会。当然,集团客户不仅可以为银行带来庞大资金流结算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可以为银行带来集团客户的下辖企业客户,以及基于集团客户产业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客户。从单个中小企业的分散式“求小”,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从集团客户产业供应链上“求小”,则具有很大的粘着性。因此,“求大”的本身就包括“求小”的附带。不仅如此,现金管理客户的存款沉淀及贷款交叉销售也因此得到彰显。不过,集团企业现金管理金融服务,目前仍有不少制度约束,这突出表现在尚未做到本外币一体化、境内外一体化。目前,不少集团企业都在实施出海战略,境内外、本外币的融资需求、结算需求、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加大。而受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和外汇管制影响,银行无法做到对集团企业“走出去”的全球现金管理的全方位跟随服务,在这方面,招商银行行推出的C+全球现金管理服务试图作出新的尝试。 4.2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优势: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建行资金基础雄厚,物理网点之多,为其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可信度高,这为其进行电子银行市场业务拓展提供了强大的口碑舆论基础,有助于建行的电子银行品牌推广。弱势:由于国有银行(改革不彻底),目前管理体制问题,创新不足,目前依靠原有的基础进行品牌推广,缺乏有吸引力的创新,无法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以商品为中心的营销体制,从根本上弱化了核心竞争力。机会:第二代支付系统能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清算模式和更加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手段,实现网银互联,支撑新兴电子支付的业务处理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实现本外币交易的对等支付(PVP)结算。同时,系统还将具备健全的备份功能和强大的信息管理与数据存储功能,建立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并逐步实现支付报文标准国际化。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counting Data Centralized System,以下简称ACS系统)将实现中央银行会计数据的高度集中,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实现内部管理扁平化,信息数据的网络化传输和共享,支持金融机构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试点上线,各大中银行此前困惑的跨行网银直联彻底解除了技术障碍,因此建行可以抓住此次机会,扩大经营规模,收割疯狂增长的电子银行市场。威胁:中小银行向来困惑的是物理网点不足,这不仅令其无法和大银行展开对中小企业的竞争,而在大企业的竞争上更是付诸阙如。事实上,央行“超级网银”再次让各家商业银行重新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些当初对集团企业议价能力不高的中小银行有了再一次发力的机会。再加上国有大型银行也会抓住这次机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因此这对建行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5建行电子银行的发展策略与分析5.1大力发展手机银行5.1.1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与模式2000 年2 月,中国银行与中国移动签署了联合开发手机银行服务协议,并于同年5 月17 日正式在全国26 个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中国工商银行也于同日开通了手机银行系统。随后,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纷纷跟进。当时各行系统多基于STK 方式,用户需将SIM 卡换成专门的STK 卡,较高的换卡成本和对系统安全性的担忧使得手机银行此次推出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2005 年,交行推出国内首款基于WAP 技术的手机银行。2006 年3 月,银监会颁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将商业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纳入监管体系。2009 年,随着3G 牌照的发放,手机银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9 年8 月,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国内首个3G 版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方面,2009 年以来,银联、各大运营商、第三方平台等动作频繁,纷纷扩大试点范围。2010 年6 月,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从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对非金融机构的支付服务进行了规范,将极大促进国内手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国内手机银行业尚未出现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领导者,呈现多种发展模式共存的局面。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银行及远程支付方面,银行系统暂时居于主导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总体规模较小,且面临缺乏金融结算资质等政策制约,自身前景尚不明朗,短时间内难以发挥重大作用。但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业的融合趋势使得局面趋于复杂化。中国移动入股浦东发展银行被业界认为旨在为其大规模推广手机支付尤其是远程支付规避政策阻碍。近距离支付方面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一方面,银联为代表的银行系统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正在激烈争夺行业主导权。双方积极联合设备提供商、下游商户等开展业务试点,并试图应用一些排他性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双方亦在探索可行的合作模式,如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于2003 年合资成立了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共同开拓国内手机支付市场。因此,短期内国内手机银行市场的主导模式尚难定论。5.1.2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 随着技术的发展,建行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银行并将手机银行服务规划为两个方面:一类是短信金融服务,一类是在线交易服务。2000 年,建行和中国移动一起进行手机银行的探索,推出STK 手机银行,提供查询等基本服务功能; 2004 年,建行在业内首次推出联通BREW 版手机银行,用户通过下载客户端软件在手机上办理银行业务,进行查询、转账、外汇买卖等;2005年,建行在业内首次推出联通WAP 版手机银行,WAP 版手机银行有着先天的优势,采用通用标准协议,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软件,客户群体迅速扩大;2006 年,建行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移动WAP版手机银行;2007 年,建行加大手机银行投入,按照客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对原有业务流程、界面展示进行全面优化,加强投资理财功能的开发,并针对手机银行的独特性,开发了一批适合手机操作特点的新业务、新功能,打造出更便捷、更安全的“e 键通”手机银行品牌。5.1.3手机银行的用户调研分析 手机网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情况 手机银行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从上两图可看出,使用手机银行的网民达到52.2%,同时,手机银行业务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而且经常使用手机业务的用户个人月收入偏高,其中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及2500元以上的比例均高于偶尔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此可见,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用户由于收入偏高而且使用频率高,必然会成为手机银行业务的核心客户。 手机银行使用情况 在对手机银行用户对手机银行使用的情况分析来看,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达35.1%,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5.0%。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经常使用手机银行的用户中,对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对工商银行的使用率(36.0%),这表明建设银行的用户相对养成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习惯。 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对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机银行功能的指数分析表明,在校学生更倾向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功能,较少使用手机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干部更倾向于使用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功能、缴费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尤其是理财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国企职工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财功能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外企/民企中高级主管则更倾向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营企业主经常使用手机银行信用卡功能的倾向性显著。5.1.4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在目前各商业银行,运营商,第三方平台争相夺取手机银行业务的主导地位下,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所具有的优劣势和其机遇与挑战分析如下:(1) 建设银行的优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实力雄厚,资源充足,传统业务为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服务网络覆盖面广,具有较大的手机业务客户群。除自身重视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的应用外,还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合作,获得先进的通信技术支持。建行上市,注重管理体制和内部结构改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安全性高。运用多重安全防范措施,为交易数据和用户信息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优质的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2) 建设银行的劣势。相对发达国家,手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内部经营管理因素制约着新业务的开展。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业务交易成本高。对客户的管理不科学。对竞争者的营销攻势应变能力差。WAP技术逐渐制约手机银行的发展。(3) 建设银行所面临的机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势必增强社会购买力,手机已成为生活的必备品,为手机银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技术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超级网银”为电子支付预留发展空间。使用手机银行能获得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潜在的顾客越来越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较易接受新事物。(4) 建设银行面临着的威胁。其他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相继开展了手机银行业务。国内各大银行提供的手机银行服务内容已经比较丰富。加入WTO 后,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引来了强大的新竞争对手外资银行。面对新的收益增长点,竞争者可能发起新一轮的营销攻势。客户的消息能力增强,选择的空间增大。(5) 建设银行的SWOT 战略矩阵分析通过对建设银行各项战略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 建设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最优选择在于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自身资金实力雄厚和比较完善的传统业务的优势,推出新型业务,扩大市场规模,建立自己的特色服务品牌, 并最终形成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Strength(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