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x
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1 综合说明11.1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11.2项目概述11.2.1项目名称11.2.2项目类型11.2.3建设规模11.2.4项目性质11.2.5项目区位置和范围11.2.6项目区地貌类型21.2.7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21.2.8新增耕地面积21.2.9新增耕地率2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22 项目概况32.1高台县简况32.2项目区基本情况32.2.1自然条件32.2.2社会经济状况62.2.3土地利用现状6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83.1基础设施条件83.1.1道路交通设施83.1.2灌溉排水设施83.1.3电力设施83.1.4农田保护设施9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93.3水土资源分析103.3.1供水量分析103.3.2需水量预测113.3.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2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23.4.1新增耕地来源123.4.2新增耕地面积计算133.5公众参与分析133.5.1可行性阶段公众参与情况133.5.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133.5.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144 工程规划154.1规划设计依据154.1.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154.1.2相关规划154.1.3技术标准154.1.4相关基础资料164.2规划目标164.3建设标准164.3.1土地平整工程164.3.2农田水利工程164.3.3道路设计标准174.3.4农田林网标准174.4规划方案174.4.1土地利用布局174.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184.4.3工程平面布局195工程设计215.1土地平整工程215.1.1田块布置215.1.2土地平整设计内容215.1.3土方计算215.2农田水利235.3田间道路265.4农田防护林工程275.5工程量分类汇总275.5.1工程量汇总276土地权属调整307 施工组织设计317.1施工条件317.1.1基本情况317.1.2建筑材料供应及水电供应条件317.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327.2.1施工程序327.2.2施工准备337.2.3施工测量337.2.4土地平整337.2.5农田水利工程337.2.6道路工程施工357.2.7农田林网工程施工357.3施工进度安排357.3.1施工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367.3.2安排施工总度与进度计划368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378.1实施措施378.1.1组织机构378.1.2管理制度378.1.3控制措施388.2工程管护398.2.1管护主体398.2.2管护措施398.2.3经费筹措399 投资预算409.1编制说明409.1.1预算编制依据409.1.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409.1.3取费标准439.2各单项工程投资及实物工作量459.3资金筹措4610 效益分析4710.1社会效益分析4710.2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4710.3经济效益分析4710.3.1项目经济效益计算4810.3.2费用计算4810.3.3静态投资回收期4910.3.4单位投资5010.4综合效益评价5010.5耕地质量分析5111.附件51521 综合说明1.1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区位于宣化镇三益渠林场,项目区地理坐标: X (4355974.87- 4370305.71), Y (33552223.83- 33554422.43),土地总面积为44.0496hm2 。为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耕地产出效益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经济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台县国土资源局积极申报了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2013年1月,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张掖市土地规划勘测院共同承担完成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该项目符合土地开发项目申报条件,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要求,技术合理,建议批准该项目立项。该项目性质为市级投资的重点项目,项目类型为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43.2115 hm2,新增耕地40.8007 hm2,新增耕地比例为94.42%,估算投资111万元,建设工期一年。为了规范开展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管理,两院编制完成了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2项目概述1.2.1项目名称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1.2.2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市级切块资金投资项目。1.2.3建设规模项目总建设规模为43.2115 hm2。1.2.4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1.2.5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宣化镇三益渠林场,东、西、南、北均属国有裸地,地处平面坐标:X (4355974.87- 4370305.71), Y (33552223.83- 33554422.43);项目区影像位置见下图:1.2.6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为平原。1.2.7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土地均为国有土地,四至明确,界址清楚,无任何土地权属纠纷,便于统一管理。1.2.8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新增耕地为40.8007 hm2。1.2.9新增耕地率项目新增耕地率为94.42%。1.3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四项。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4.02万m3;客沙3.3520万m3。新打机井2眼,配套潜水泵、变压器、减压启动器、配电盘各两台,新建泵房2处32m2,架设10kv输电线路0.5km;铺设干管940m,铺设支管4026m,出水栓105个,立管105个,检查井13座,排水井13座。新建田间道3条,路面宽4m,长2459m;新建生产路6条,路面宽3m,长3404m。规划林带2030m,种植新疆杨树苗2706株。该项目预算总投资为111万元,全部申请市级专项投资。项目建设期为1年。2 项目概况2.1高台县简况高台县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段。地处东经98°5727至100°0642,北纬39°0339°59之间,隶属张掖市。东邻临泽县,西与酒泉市、金塔县和肃南县明花乡相连,南与肃南大河接壤,北与合黎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如马鞍。总面积4459.68km2,农业用地24667hm2。高台,物华天宝,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率较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农业是全县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1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12682万元;地方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及建筑建材业为主,已建成骨干企业40多家,主要产品有番茄酱、专用面粉、葡萄酒、黄豆油、脱水蔬菜、粉精盐、氟石粉、元明粉、硫化碱、建筑机械、瓦楞纸、饲料及草块(粉)等,2010年工业增加值为64731万元。目前为止,全县已形成粮食、蔬菜、制种、草畜、矿产五大支柱产业。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农村整体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全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2.2项目区基本情况2.2.1自然条件a)地形地貌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距高台县城15km处,海拔介于12891295m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35001/6000,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开阔,为典型的走廊平原地貌。b)气候宣化镇属北温带干旱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雨热同季,在生长季中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率年际变化大。四季气候,春季升温快,多风,干旱少雨;夏季早晚凉爽,午后炎热;秋季降温快,天高气爽;冬季晴朗少风,降雪希少。对农业有不利影响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干热风、大风、春季低温,霜冻等。由于受地形及地势的影响,中午以前多偏东风或东风,中午以后多西风或西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频率为19%,各月以偏西风为主。c)土壤项目区土壤多为灰钙土和灌耕土,属于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2%,全氮0.075-0.1%,碳酸钙13.76%,速效磷5-10/,速效钾50-100/。土壤干容为1.5g/cm3,项目区土层厚度为100cm左右,仅部分区域土层厚度较薄,为34cm左右,并且含碱性量较大,为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需铺垫客沙,使其土层厚度达到60cm以上。d)植被项目区自然植被以沙漠植被为多,主要有沙蒿、沙米、沙拐枣、花瓣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杨树、榆树、沙枣等乔木。项目区土壤、植被见下图e) 水文与水文地质项目区大地构造上属于走廊过渡带和阿拉善地台区项目区处于张掖盆地之间。项目区地下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 -Ca2+-Mg2+型和HCO3- -SO42-Ca2+-Mg2+型,矿化度小于1g/L。项目区周边深120m的机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f)工程地质项目区位于祁连山前洪冲积扇的南部,在山前洪冲积扇群中,河谷阶地以黑河出山口处最发育,见有5级阶地,阶地级差较大,向盆地区阶地级差逐渐减少。项目区位于3级阶地之上。在盆地范围第四系地层广布。地层结构:其位上部为沙壤土,下部为砂砾石、砂砾卵石层。g)天然建筑材料根据对项目区的勘查,项目区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在项目区周边1均能买到,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的工程需求。项目区与料场之间均有公路相连,交通运输便利。在进行天然建筑材料的选择时需要遵循先近后远,运输方便的原则,同时保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h)自然灾害1)干旱:项目区由于年降水量少,且时控分布不匀,加之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因此,春末夏初形成“卡脖子”旱,农作物需水量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小麦、玉米受旱减产。2)霜冻:项目区春霜冻最早结束于四月八日,最迟结束于五月二十八日。受害作物主要是玉米、洋芋、油料、蚕豆;其次为果蔬和蔬菜。秋霜冻最早出现于九月二十三日,最迟出现于十月十二日。受害作物主要是玉米、糜子、荞麦及秋菜。3)低温:有的年份春季气候反常,三至五月中旬气温迟迟不回升到历年同期平均值上,形成春季低温,其频率为40%。春寒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尤其对温度要求十分敏感的玉米则影响更大,致使玉米种子霉烂,出苗缓慢,从而造成缺苗垄断。4)干热风:主要危害作物为春小麦,玉米次之。对其它作物影响较小。干热风多出现在六月中下旬,最早出现于六月上旬,最迟出现于七月十九日至二十日,严重影响小麦的乳熟灌浆。可使小麦植株蒸腾加剧,植株体内水分平衡失调,茎叶凋萎,导致小麦青枯逼热,灌浆不足,千粒降低而减产。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年份减产10%以上。5)大风:项目区八级以上大风年平均发生14.9次,全年各季均有发生,以春季最多,主要是西北风。由于项目区西北部多沙漠、戈壁,因此,大风常伴有沙暴压埋庄稼使农作物大面积倒伏,茎杆折断,子粒脱落,造成减产。6)冰雹:危害限于局部地区,机率为十年一遇,次数少,时间短,地域性强,对项目区农业总的危害不大。但是,因主要发生在夏季农作物生长旺季,在局部地方的一些作物常可受到毁灭性损害。2.2.2社会经济状况高台县宣化镇地处黑河下游,位于东经99°42,北纬39°25,距县城15km,总面积134km2。宣化镇政府驻蒋家庄村(古称川新堡,又称新城),因北500m处有古堡宣化堡而得名。辖境经台子寺村与巷道乡相接,北至柔远渠与骆驼城乡相接,西至寨子村与黑泉乡相接,北临黑河,与合黎乡隔河相望,高罗路、巷宣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海拔高度1280m。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全镇有17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4699户,17168人,耕地面积40000亩,其中农户承包面积32250亩,开发区农场面积7750亩,主产小麦、玉米、蚕豆、水稻,经济作物以棉花、中药材、日光温室、制种、瓜菜为主。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8亿,乡镇企业增加值达1.8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20元。2.2.3土地利用现状a)土地权属项目区土地均为国有土地,四址明确,界址清楚,无任何土地权属纠纷。b)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总面积为44.0496hm2,其中:殡葬用地0.8381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90%;农村道路0.5622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28%;水渠0.4714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07%;其他草地38.5768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7.58%,灌木林地3.6011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17%;。项目区各类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及其占项目区总面积的比例见表3-1地 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名称一级类二级类殡葬用地202050.83811.90农村道路101040.56221.28水 渠111170.47141.07其他草地0404338.576887.58灌木林地030323.60118.17总面积44.0496100总规模43.2115-c)土地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采用以下指标:a)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其表达式为:×100%0/44.0496×100%0%b)土地利用率,即项目区已利用面积与项目建设规模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其表达式为:×100%(0.8381+0.5622+0.4714+3.6011)/44.0496×100%=12.42%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础设施条件3.1.1道路交通设施项目区南边均有乡村道路通过,交通便利,为土质路面,坑洼不平。项目区内仅有一条简易道路通往项目区外,建设很差,几乎没有农村道路。3.1.2灌溉排水设施项目区位于三益渠林场中,四周都为裸地,无引河水灌溉的条件。3.1.3电力设施项目区有10kv高压线路从项目区穿过,电力充足,用电比较方便,可以确保项目区的用电需要。可为机井提供电源便于提水进行农作物灌溉。项目区用电线路见下图3.1.4农田保护设施项目区内生态环境较好,有公益林带,本次开发项目中统一规划种植,以防风固沙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3.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制约土地利用的自然因素:a) 灌溉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内无灌溉水源,耕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的生产。b)自然灾害项目区内降雨量少,日照充足,所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旱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这也是影响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c)交通条件项目区内对外交通便捷,但缺乏田间道路,现有田间道路多为泥土路面且崎岖不平,每当刮风下雨,路面就尘土飞扬或泥泞不堪,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机井,利用地下水来保证灌溉用水;二是霜冻。可以采用种植较早熟作物品种、实施防霜措施等途径减低危害;三是干热风。可以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改善农田小气候,遏制干热风的形成;四是大风。由于项目区春、秋季时有大风出现,8级的大风年平均出现概率为5.6次,对农作物构成一定的危害,可以通过防沙治沙,建设农田护防林体系,减低风速,减小风力,保护农田,减弱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五是低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制约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近年来,高台县在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不力,土地利用管理不配套,浪费土地现象较严重;土地利用中的计划调控不力,长期忽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尤其缺乏系统、全面的中长期计划对供需进行统筹安排。改善措施: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区土地内的田、水、路、林进行合理规划,重点解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科学论证、规划基础上,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土地利用潜力上:是将项目区内现有沙地整理为耕地,配套低压输水管网,合理规划,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从土壤管理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地力、防土壤污染,以保证项目区土壤的持续利用。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将得到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土地整理,建成了相应的灌溉体系,保证农作物适时灌溉;二是对田块进行平整,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3.3水土资源分析3.3.1供水量分析根据水务部门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地下水埋深100m左右,含水层岩性以松散的砂砾石、砂砾卵石层为主,期间夹有含泥砂卵石及薄层砂,厚度大于200m。在垂向上则表现出上更新统含水层富水性大于中更新统的分布规律。区内地下水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 Mg2+型和HCO3SO42- Ca2+Mg2+型,矿化度小于1gL。项目区地下水年允许开采量为35万m3。项目区周边已建深120m的机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项目区干旱少雨,农田灌溉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目前项目区规划新打机井2眼,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应用其他项目区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在灌溉方式上采取低压管道灌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3.2需水量预测(1) 灌溉方式和灌溉设计保证率项目区属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结合项目区水文、气象、耕地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式和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2)灌溉面积项目实施后灌溉面积为40.8007hm2(3)灌溉制度项目实施后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小麦为主,种植比例分别为80%和20%。作物的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参照项目区周边灌区灌溉制度确定。详见表项目区典型作物及灌溉制度表作物 名称种 植 比 例 (%)灌水 次 数灌水 定 额 (m3/亩)净灌溉 定额 (m3/亩)灌水起止时间灌水天数起止(天)春麦201653404.114.30202605.15.20203605.216.10214606.116.3020泡地9510.111.10玉米801654006.16.15152606.166.30153607.17.20204607.218.10215608.219.516泡地9510.111.10合 计100.0388(4)灌溉水利用系数项目区采用机井供水,低压输水管道灌溉。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363-2006)之规定,经分析计算,项目实施后,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3,管道水利用系数为0.97,则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管道水利用系数=0.93×0.97=0.90需水量预测:根据上述灌溉面积、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计算,项目实施后总需水量为31.42万m3。3.3.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实施后,灌溉面积为40.8007 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毛灌溉定额为388m3/亩,折合5820m3/ hm2,总需水量为31.42万m3,小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772万m3,说明灌溉用水是有保障的。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3.4.1新增耕地来源(1)原有沟渠整理项目区原有沟渠0.4714hm2,通过合理优化布局,实施输水管道灌溉,这一部分占地全部增加为耕地。(2)原有交通用地整理项目区原有农村道路0.5622hm2,通过对项目区的农村道路合理规划,占地达到2.0048hm2,占地面积增加了1.4426 hm2。(3)原有裸地整理项目区原有裸地38.5768 hm2,通过开发将全部变为耕地。(4)原有灌木林地的整理项目区原有灌木林地3.6011hm2,通过整理全部变为耕地。3.4.2新增耕地面积计算0.4714hm2沟渠、3.6011 hm2的灌木林地、38.5768 hm2裸地全部开发为耕地后,扣除林带用地增加的0.4060hm2,交通道路规划后增加的1.4426 hm2。净增耕地面积40.8007hm2。3.5公众参与分析3.5.1可行性阶段公众参与情况此项目在论证过程中,高台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高台县政府、水利、财政、农业、林业、电力、土地管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为确保本项目的共同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可研阶段,我们深入项目区调查并召开座谈会,得到宣化镇党委组织的拥护和支持,当地群众认为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表示将积极参与、配合项目顺利实施。3.5.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土地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工程,高台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在国土资源部门介绍土地整理的相关政策和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考察后,均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技术、资料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的配合。项目区职工非常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希望当地政府能实实在在的把这件事办好、办实,并希望该项目能顺利通过。项目区职工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成基本农田保护区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提高农民收入。项目区职工希望项目区建成后加强后期的管护,不要出现建后无人管理而使项目失效的现象。3.5.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a)项目设计和估算编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的设计经相关人员实地踏勘,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认真咨询农民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其他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问题,待项目设计和估算编制完成后,及时告知当地领导和群众,进一步征求意见。 b)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除工程监理以外,公众的参与也将是对土地开发项目的监督。当地农民最了解地方实际情况,同时作为项目工程建成后的使用者更有发言权,无论对实施过程中大的工程布局,还是小的细部结构,无论是工程进度,还是工程质量都更为关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来也是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c)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竣工阶段,是对项目建设的完善、补充、经验积累的过程。工程建设是否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群众是否满意,都是衡量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d)项目建后运行管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通过当地农民的交流,发现他们既存在对切身利益保护的部分需要,也表现出了公众实实在在的关注。本项目为土地开发项目,因此规划是在规划布局与实际相比少做大的变动,或不做变动;土地权属在规划布局与实际相比不做调整的总的思路下进行的。通过群众参与,决定了本次规划的整体思路。4 工程规划4.1规划设计依据4.1.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基本农田保护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f)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g)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i)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管理办法;j)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k)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4.1.2相关规划a)高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b)高台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10-2020);c)其他相关规划。4.1.3技术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b)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c)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16453.1-16453.6-1996;d)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e)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f)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g)管灌工程技术规范(GB50485-2009);h)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i)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4;j)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1.4相关基础资料a)高台县农业区划报告汇编;b)高台县土壤志;c)高台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d)高台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e)高台县水利区划;f)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g)高台县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方案。4.2规划目标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总目标为: 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 完善项目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及电力系统; 调整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稳定;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基地。4.3建设标准根据土地整理相关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高台县宣化镇三益渠林场土地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标准。4.3.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规模43.2115 hm2,按照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J 01-10)的规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模小于333 hm2,工程等别为等工程。4.3.2农田水利工程1)灌溉设计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以及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区属于河西干旱半干旱工程类型区域,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2)水质标准项目区灌溉水质较好,引用水源为地下水,矿化度低于1g/L,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规定。3)工程等别和标准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结合项目区灌溉面积,本工程为等小(2)型工程,管道均按五级设计,防洪标准按照十年一遇进行设计。4)地震设防标准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4.3.3道路设计标准由于土地整理区的道路是低于四级公路的道路,是农村道路网的延伸。其等级根据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规定:田间道路面宽一般为3m-6m,高出地面0.3m-0.5m。路基一般为素土或沙土夯实,厚度为20cm-30cm。路面材料宜为砂石路面或泥结石路面,厚度10cm-20cm。生产路路面宽度1m-3m,路面材质为素土或砂石,路基与田间道相同。按照渠、路、田、林相配套的要求,为便于田间灌溉、收割农作物、转运等工作,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结合项目区外已有道路的状况和区内地块布局,本项目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道路。4.3.4农田林网标准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工程按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思稿)执行,农田防护林造林方法按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的规定执行,树种选择按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GB 6000)规定的、级苗木执行。4.4规划方案4.4.1土地利用布局根据项目区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为:项目区42.8077hm2裸地全部整理为耕地, 按照当地农民种植经验及条田设计标准划分田块,按种植作物、灌溉要求进行土地平整。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达到农田节水灌溉。根据土地适宜性分析结果,项目区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玉米、小麦,种植比例为80%、20%。为了方便农作物生产与管理,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布置一定数量的田间道和生产路,同时规划布置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降低风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农田生态系统。 项目区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带、农村道路用地。4.4.2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总面积44.0496 hm2,扣除不动工的殡葬用地0.8381 hm2后,建设总规模43.2115 hm2。整理后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水浇地40.8007hm2,其他林地0.4060hm2,农村道路用地2.00481hm2。新增耕地面积40.8007hm2。表4.4-2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比表 单位:hm2变化名称规模(hm2)占建设规模名称前后增加/减少(%)水浇地040.8007+40.800794.42灌木林地3.60110-3.60118.33其他林地00.4060+0.40600.94农村道路0.56222.0048+1.44624.64沟 渠0.47140-0.47141.09裸 地38.57680-38.576889.27合 计43.211543.2115不动工面积坟地0.83810.8381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40.8007hm2。4.4.3工程平面布局(1)田块和土地平整布局土地利用布局应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改善项目区农田灌溉和生态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路成网、灌溉设施齐备的标准化农田。a) 土地平整项目区土地平整遵循因地制宜、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填挖土方量最小和与农田水利工程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坡度的田面宽及高度,分坡度进行平整,尽量做到格田内部挖填平衡,做好土方调配,降低工程造价。田块设计依据项目区地形条件、输水管道布局、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同时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和当地种植习惯,田块设计为南北向条田,长度100m,宽度40m,形状近似长方形。田块和田块之间以生产路为界。布置田块时,田块根据实际地形,按一定的坡降进行平整,田块平整时应确保条田田面高差在±1m以内,并基本做到田块内部填挖土方平衡。耕作田块的方向根据实际地形,作物种植方向为南北向,故耕作地块的长边方向为南北方向。耕作田块规格项目区田块形状以长方形为主,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根据机械化工作效率要求,本项目田块依据实际地形进行划分,大小相等。(2)项目区水利工程按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 153-95)中关于干、支管管道适宜长度和间距的规定,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如下:灌溉水源取水工程布局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并结合当地生产习惯以及现有工程布局情况,项目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以保证项目区耕地能够顺利灌溉,并节约水资源。结合项目区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条件、项目区灌溉面积、机井出水量和合理井距,在项目区西边界规划新打机井2眼,井深120m,单井出水量125m3/h。每眼井为一独立灌溉系统。 田间输水管道灌溉工程布局根据地形条件,项目区灌溉面积、机井出水量和合理井距,在项目区西边界附近规划新打机井2眼,每眼机井为一独立灌溉系统。项目区采用新打的2眼机井灌溉,设计由机井出水后通过干、支两级管道输水灌溉,干管垂直等高线南北向布置,支管垂直干管东西向布置,间距100m。各级管道上设计闸阀控制水量,采用200PVC管。在支管上每隔40m设一出水栓、出水池,出水栓布置在地块中间,单、双向分水。干、支管埋深均为1.6m。具体布置详见项目区规划图。 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区内已有农电线路通过,电力供应可以保证项目建设、运行的需要。项目区农电线路从机井附近通过,只需架设0.5km输电线路即可供电;(3)田间道路工程结合项目区内外已有道路的状况和项目区内地形,项目区内道路布局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要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项目区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道路。布置如下:该区形状近似长方形,南北方向新建田间道2条,平行北边界线100m处东西方向新建田间道1条,东西方向新建生产路8条,与项目区道路相通,形成阡陌相连的交通网络。(4)农田林网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主要针对当地的具体气候和项目区农田保护的要求设计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本次规划在项目区东、西田间道一侧处双行种植新疆杨,起到护路防沙的效果。具体布置详见项目区规划图。5工程设计5.1土地平整工程5.1.1田块布置依据项目区地形条件、输水管道布局、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同时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和当地种植习惯,田块设计为南北向条田,长度100m,宽度40m,形状为长方形。根据实际地形,作物种植方向为南北向,田块和田块之间以生产路为界。布置田块时,田块根据实际地形,按一定的坡降进行平整,田块平整时应确保条田田面高差在±1m以内,并基本做到田块内部填挖土方平衡。5.1.2土地平整设计内容1)土地平整必须建立在路、林、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2)尽可能保持土壤原来肥力。保留熟土层是提高土地平整质量,保证农业增产的关键。3)平整单元的确定:由于本项目地形平坦,本次土地平整总体以条田为基本平整单元。4)在平整区域内,遵循挖填平衡的原则。5)在平整基本区域内,结合耕地土层厚度及其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要求平整单元基本达到水平。5.1.3土方计算a)客土量计算项目区区域土层较薄,只有34cm左右,并且土壤中含碱性较大。本项目拟将其开发为耕地,为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外运客沙